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片段分析

合集下载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高中物理选修 3-5 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的深化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原子物理中的微观粒子碰撞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入碰撞的概念,然后分别阐述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能量和动量的角度去理解碰撞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对于碰撞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碰撞的类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2)学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碰撞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2)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碰撞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理解。

(2)判断碰撞的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规律进行解题。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碰撞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说课稿+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说课稿+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是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

(2)内容讲述:教材通过对不同碰撞的研究,由实验引入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但能量会有所变化,并且根据能量的变化情况对碰撞进行分类;以对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为例,通过对弹性碰撞过程方程的分析,解出碰撞后的未知量,从碰撞物体质量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弹性碰撞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判定。

(3)教程作用:从知识发展的线索来看,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延续,在真实情况中建立起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相关概念,也是对学习下节内容的铺垫。

2、知识结构A.不同的碰撞动量守恒,能量变化不同B.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C.弹性碰撞实例分析3、核心素养【物理观念】(1)知道碰撞的分类;(2)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科学思维】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分析,选择碰撞模型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1)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体会用守恒定律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二、说学情1、知识基础经过前面四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实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验,对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较为清晰的认识。

碰撞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碰撞时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满足动量守恒条件。

2、认知能力学生对于碰撞已经具备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物理观念,能够对不同碰撞中能量的去向有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分析。

3、学习动力高中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好奇不再停留在表面,更愿意挖掘表象之后的深度联系。

水到渠成——两种碰撞模型的建立4、重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碰撞问题,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案】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案】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案-1-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课题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第5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了解碰撞的分类,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以及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分析,能够选择碰撞模型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4.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不同碰撞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用守恒定律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重点 1.碰撞的分类;2.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区别;3.弹性碰撞的特点教学难点 使学生:1.理解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差别;2.理解弹性碰撞的特点; 教学手段 PPT 课件展示、趣味小实验。

教具 多媒体、演示实验:课本、硬币、牛顿摆。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引入以台球杆法中的定杆技巧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弹硬币”实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问题1】:在打台球时有一种叫定杆的技巧,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小实验中为什么第一枚硬币碰后会立即停住,不飞出桌面?1、思考台球两颗台球出现这种的现象的原因?2、参与演示小实验,并认真思考。

科学思维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正课正课1.碰撞的定义:1、通过生活中常见碰撞的动图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碰撞的特点:动量守恒 【问题2】:在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那么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不守恒?1. 认真分析并思考。

科学探究 物理观念2、碰撞的分类:1、碰撞中机械能的变化:①通过牛顿摆演示,让学生分析牛顿摆上的小钢球在碰撞前后机械能的变化,发现碰撞前后机械能变化有区别。

②再通过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滑块两种不同碰撞的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水平面,且碰撞时间极短,只需要比较碰撞前后动能的变化,就能得出碰撞前后机械能是否有损失。

第5节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

第5节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

第5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重点)2.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难点)3.会根据碰撞的特点对碰撞过程进行判断.知识点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碰撞叫弹性碰撞.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的碰撞叫非弹性碰撞.[判一判]1.(1)两物体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动量不守恒,动能也不守恒.()(2)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动量是守恒的,但机械能损失是最大的.()提示:(1)×(2)√知识点2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1.两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v1≠0,v2=0,则碰后两球速度分别为v1′=m1-m2m1+m2v1,v2′=2m1m1+m2v1.2.若m1=m2的两球发生弹性正碰,v1≠0,v2=0,则v1′=0,v2′=v1,即两者碰后交换速度.3.若m1≪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0.表明m1被反向以原速率弹回,而m2仍静止.4.若m1≫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2v1.表明m1的速度不变,m2以2v1的速度被撞出去.[判一判]2.(1)与静止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入射小球碰后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其入射速度.()(2)两球发生弹性正碰时,两者碰后交换速度.()提示:(1)√(2)×[想一想](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并排着静止小球2、3、4,小球1以速度v0射来,已知四个小球完全相同,小球间发生弹性碰撞,则碰撞后各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2)微观粒子能否碰撞?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微观粒子吗?提示:(1)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交换速度,小球2与小球3碰撞后交换速度,小球3与小球4碰撞后交换速度,最终小球1、2、3静止,小球4以速度v0运动.(2)宏观物体碰撞时一般相互接触,微观粒子碰撞时不一定接触,但只要符合碰撞的特点,就可认为是发生了碰撞,可以用动量守恒的规律分析求解.1.(弹性碰撞)(多选)甲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为v1,与静止的乙物体相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乙的质量等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乙的速度为v1B.乙的质量远远小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乙的速度是2v1C.乙的质量远远大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甲的速度是-v1D.碰撞过程中甲对乙做的功大于乙动能的增量解析:选ABC.由于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故是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以解得两球碰后的速度v1′=m1-m2m1+m2v1,v2′=2m1m1+m2v1.当m1=m2时,v2′=v1,A正确;当m1≫m2时,v2′=2v1,B正确;当m1≪m2时,v1′=-v1,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知,D错误.2.(非弹性碰撞)质量为M的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运动,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2向左射入木块并停留在木块中,要使木块停下来,发射子弹的数目是()A.(M+m)v2m v1 B.M v1(M+m)v2C.m v1M v2 D.M v1m v2解析:选D.设发射子弹的数目为n,由动量守恒可知:nm v2-M v1=0,解得n=M v1m v2,D正确.探究一碰撞的特点和分类【问题导引】1.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有损失,能否说明碰撞过程能量不守恒?2.子弹射入并停在木块中,系在绳子两端的物体将松弛的绳子突然拉直,以上两个过程可以视为哪一类碰撞?提示:1.不能.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损失的动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2.都可视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因为两个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最后都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运动.1.碰撞过程的特点(1)时间特点:碰撞现象中,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相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2)受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外力可以忽略,系统的总动量守恒.(3)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发生突变,物体发生的位移极小,可认为碰撞前后物体处于同一位置.2.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发生在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即①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②机械能守恒:12m1v21+12m2v22=12m1v′21+12m2v′22.(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物体会发生不能自行恢复的形变,还可能发热.所以,非弹性碰撞有动能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①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②机械能不守恒:12m1v21+12m2v22>12m1v′21+12m2v′22.(3)完全非弹性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例1】如图,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三个物块A、B和C,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A以一定速度与B 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C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解析]设三个物块A、B和C的质量均为m,A与B碰撞前A的速度为v,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与C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2m v1m v=3m v2设第一次碰撞中的动能损失为ΔE1,第二次碰撞中的动能损失为ΔE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2=12(2m)v21+ΔE112(2m)v 21=12(3m)v22+ΔE2联立以上四式解得ΔE1∶ΔE2=3∶1. [答案]3∶1[针对训练1](多选)(2022·四川新都期末)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水平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 A.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B.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速度为MM+mv0C.小木块与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解析:选AB.木箱与小木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最终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M v0=(M+m)v,解得v=M v0M+m,A、B正确,C、D错误.探究二判断一个碰撞过程是否存在的依据1.满足动量守恒:p1+p2=p′1+p′2.2.满足动能不增加原理:E k1+E k2≥E′k1+E′k2.3.速度要符合情景(1)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必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v后>v前,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撞后,原来在前的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且原来在前的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的物体的速度v′前≥v′后.(2)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若碰后沿同向运动,则前面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后面物体的速度,即v′前≥v′后.【例2】(多选)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 kg·m/s,B球的动量是5 kg·m/s,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为()A.p′A=8 kg·m/s,p′B=4 kg·m/sB.p′A=6 kg·m/s,p′B=6 kg·m/sC.p′A=5 kg·m/s,p′B=7 kg·m/sD.p′A=-2 kg·m/s,p′B=14 kg·m/s[解析]从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四个选项都正确;从能量角度分析,A、B 碰撞过程中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它们的动能,所以碰撞后它们的总动能不能增加.碰前B在前,A在后,碰后如果二者同向,一定仍是B在前,A在后,A不可能超越B,所以碰后A的速度应小于或等于B的速度.A中,显然碰后A 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A错误;碰前A、B的总动能E k=p2A2m +p2B2m=742m,计算碰后A、B的总动能,B中E′k=p′2A2m+p′2B2m=722m<E k=742m,C中E′k=p′2A2m+p′2B2m=742m=E k,D中E′k=p′2A2m+p′2B2m=2002m>E k=742m,D错误,B、C正确.[答案]BC【例3】(多选)(2022·肇庆第二次统一测试)质量为m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与质量为M的物块发生正碰,已知碰撞前两物块动量相同,碰撞后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则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A.1 B.2C.3 D.4[解析]设碰前每个物块的动量为p,碰后M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p=M v,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前系统的动能大于等于碰后系统的动能,又E k=p22m ,可得p22M+p22m≥12M v2=12M⎝ ⎛⎭⎪⎫2pM2,联立解得Mm≥3,C、D正确.[答案]CD[针对训练2](多选)质量为1 kg的小球以4 m/s的速度与质量为2 kg的静止小球正碰,关于碰后的速度v1′和v2′,下面可能正确的是()A.v1′=v2′=43m/sB.v1′=3 m/s,v2′=0.5 m/sC .v 1′=1 m/s ,v 2′=3 m/sD .v 1′=-1 m/s ,v 2′=2.5 m/s解析:选AD.由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m 1v 1=m 1v 1′+m 2v 2′和动能不增加E k ≥E k1′+E k2′验证A 、B 、D 三项皆有可能.但B 项碰后后面小球的速度大于前面小球的速度,会发生第二次碰撞,不符合实际,A 、D 正确.探究三 碰撞与图像问题的结合【例4】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 、b 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 、m b ,两球在t 0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m a >m bB .m a <m bC .m a =m bD .无法判断[解析]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分别可得m a v 0=m a v 1+m b v 2 12m a v 20=12m a v 21+12m b v 22 联立解得v 1=m a -m b m a +m bv 0 由于碰撞后a 反弹,即v 1<0,可知m a <m b ,B 正确.[答案] B[针对训练3] 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块,已知A 物块的质量m A =2 kg ,且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的物块B 发生碰撞并一起运动,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碰撞后的速度及物体B 的质量分别为( )A.2 m/s,5 kg B.2 m/s,3 kg C.3.5 m/s,2.86 kg D.3.5 m/s,0.86 kg解析:选B.由图像可知,碰前A的速度v A=204m/s=5 m/s,碰后A、B的共同速度v=28-208-4m/s=2 m/s,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A+m B)v,解得m B=3 kg,B正确.(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巩固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盒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子内表面不光滑,盒内放有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某时刻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那么在物体与盒子前后壁多次往复碰撞后()A.两者的速度均为零B.两者的速度总不会相等C.盒子的最终速度为m v0M,方向水平向右D.盒子的最终速度为m v0M+m,方向水平向右解析:选 D.选物体与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0=(M+m)v,所以v=mm+Mv0,v方向与v0同向,即方向水平向右,D正确.2.(多选)质量为m的小球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与质量为2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的动能恰变为原来的19,则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13v0 B.23v0C.49v0 D.89v0解析:选AB.依题意,碰后A的动能满足12m v2A=19×12m v2,得v A=±13v0,代入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m·13v0+2m v B,解得v B=13v0或v B=23v0.3.(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 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A球动量变化为-4 kg·m/s,则()A.左方是A球B.右方是A球C.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经过验证两球发生的碰撞不是弹性碰撞解析:选AC.光滑水平面上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发生碰撞时,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Δp A=-Δp B,由于碰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负值,所以右边不可能是A球的,若是A球,则动量的增量应该是正值,因此碰后A 球的动量为2 kg·m/s,所以碰后B球的动量是增加的,为10 kg·m/s,由于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那么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2∶5,A、C正确,B错误;设A的质量为m,则B的质量为2m,根据E k=p22m ,碰前动能E k1=622m+62 2×2m =27m,碰后动能E k2=222m+1022×2m=27m,则两球发生的是弹性碰撞,D错误.4.(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 k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k1、p 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k2、p 2,则必有( )A .E k1<E k0B .p 1<p 0C .E k2>E k0D .p 2>p 0解析:选ABD.两个钢球在相碰过程中同时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由于外界没有能量输入,而碰撞中可能产生热量,所以碰后的总动能不会超过碰前的总动能,即E k1+E k2≤E k0,A 正确,C 错误;另外,A 选项也可写成p 212m <p 202m ,B正确;根据动量守恒,设球1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有p 2-p 1=p 0,D 正确.5.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块,已知A 物块的质量m A =1 kg ,初始时刻B 静止,A 以一定的速度向右运动,之后与B 发生碰撞,碰撞后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则物块B 的质量为多少?解析:由图像可知,碰前物块A 的速度v =124 m/s =3 m/s碰后物块A 的速度v A =8-128-4 m/s =-1 m/s碰后物块B 的速度v B =16-128-4 m/s =1 m/s由动量守恒定律m A v =m A v A +m B v B解得m B =m A v -m A v A v B=4 kg. 答案:4 kg[综合提升练]6.某同学为研究反冲运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有挡光片的小车内表面水平,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挡光片宽为d,小车的左侧不远处有固定的光电门,用质量为m的小球压缩车内弹簧,并锁定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解除锁定,小球被弹射后小车做反冲运动并通过光电门,与光电门连接的计时器记录挡光片挡光时间为t,小车、弹簧和挡光片的总质量为3m,则小球被弹出小车的瞬间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小为()A.dt B.2dtC.3dt D.4dt解析:选C.解除锁定,小球被弹射后小车做反冲运动,经时间t通过光电门,则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dt,设小球的速度为v2,根据反冲运动的特点可知,小车与小球总动量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3m v1=m v2,得小球的速度为v2=3dt.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的左端连接一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形固定轨道,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m的小球Q连接着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P从B点正上方高h=R处由静止释放,空气阻力不计,求:(1)小球P到达圆弧形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和对轨道的压力;(2)在小球P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解析:(1)小球P从A运动到C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R)=12m v 2C又h=R,代入解得v C=2gR在最低点C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 v2CR解得轨道对小球P的支持力F N=5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P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mg,方向竖直向下.(2)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当两球速度相等时,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根据系统动量守恒有m v C=(m+M)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2C =E pm+12(m+M)v2联立解得E pm=32mgR.答案:(1)2gR5mg,方向竖直向下(2)32mgR8.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1)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解析:A、B碰撞时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而B、C相碰粘接在一块时,动量守恒.系统产生的内能则为机械能的损失.当A、B、C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1)从A压缩弹簧到A与B具有相同速度v1时,对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2m v1①此时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 v1=2m v2②12m v 21=ΔE+12(2m)v22③联立①②③式得ΔE=116m v 2.④(2)由②式可知v2<v1,A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B、C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v3,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E p.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 v0=3m v3⑤12m v 20-ΔE=12(3m)v23+E p⑥联立④⑤⑥式得E p=1348m v 2 0 .答案:(1)116m v2(2)1348m v2。

教学设计4: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4: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知道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1、掌握什么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重点)2、掌握碰撞中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入课程: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陨石撞击地球而对地表产破坏,网球受球拍撞击而改变运动状态……物体碰撞中动量的变化情况,前面已进行了研究。

那么,在各种碰撞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二、讲授新课: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师演示:老师带来大小不同的两个弹力球,它们都有一定的弹性。

使两球从一定高度分别落下,观察到弹力球都弹了起来。

让两个球一上一下组合,再从刚才同一高度落下,观察两个球谁能跳得更高。

教师提问:小球在上、大球在下一起落下,观察到小球弹起更高的高度,大球却几乎没有弹起来。

它们的动能如何变化?你们猜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小组讨论交流:小球弹得更高,说明它获得了更大的动能,而大球几乎没有弹起来,说明它的动能减小了。

可能是大球把自身的动能传递给了小球。

教师引导:两个弹力球一上一下组合落下,大球被地面反弹后与小球之间发生了碰撞,我们知道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可以发生传递,系统的动量守恒。

既然机械能在碰撞中也能传递,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又是否守恒呢?学生活动: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碰撞后动能的变化。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参考课件 0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参考课件 02

v'/(ms-1)
1
2
0.519
0.519
0.519
0.718
0.628
0.656
0.307
0.265
3
0.718
0.519
0.572
0.321
碰前质量和速 碰前质量和速
度乘积
度乘积
0.33
0.32
实验结论:
此实验中两辆小车碰撞前后,动能之和并不相等, 但
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却基本不变。
动能不守恒,这种情况普遍吗?
v′=
m
1
v
2
1
2
碰撞前的总动能 E k = mv2
碰撞后的总动能 E k ′=
1
1
2
(2m)v′ = E k
2
2
可见,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非弹性碰撞的特例
完全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3.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两物体合为一体或者具有共同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橡皮泥球碰撞时,它
们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
典例分析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m,碰撞前一
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 向它撞去。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
起,成为一个质量为2m 的物体,以一定速度继续前进。碰撞后
该系统的总动能是否会有损失?
m
典例分析
解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2mv′= mv,则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陨石撞地球
球拍打网球
碰撞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陨石撞击地球而对地表产生

1.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课时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1.5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5 节。

本章前4 节从实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验,多角度阐述了“动量”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规律,后2 节则是在两种真实、典型、有意义的情境的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前面几节课主要从能动量的角度研究碰撞现象,学生对碰撞种的能量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清楚。

本节则进一步研究碰撞种能量的变化,教材编写思路是以碰撞实例为载体,经历实验探究、理论推导,在真实情境中建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相关概念。

教材创设了两个小球弹性碰撞的情境,先引导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典型的碰撞问题,推导两个小球在弹性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

随后,又引导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对三种特殊情况展开讨论,得出碰后两球末速度的表达式,便于快速判断与评估生活中实际现象对应的碰撞类型。

学生通过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动量和动能的理解,提升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及能量观。

二、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经过前面四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实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验,从动量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多种碰撞现象,如汽车的碰撞陨石的撞击等,建立了动量变化与相互作用时间累积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上一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学生已具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2.需要提升学生虽然对于碰撞过程中能量的转移与转化也有所了解,但还不清晰,同时对于碰撞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较为陌生,对于弹性碰撞的规律还不了解。

另外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通过对碰撞前后能量变化的研究,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碰撞特点,并能对生活中的碰撞进行分类。

(二)科学思维分别通过对非弹性碰撞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提高模型建构、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和科学论证的能力,学会用能量观、动量和动力学观点解释一维碰撞问题。

《第一章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

《第一章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2. 掌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守恒规律。

3. 能够运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弹性碰撞的性质和应用。

* 非弹性碰撞过程的能量守恒规律。

2. 教学难点:* 理解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损失。

* 运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实物模型、实验器械等。

* 准备教学内容:相关案例、习题、实验演示等。

* 准备教学时间:约90分钟(含休息时间)。

* 准备教学人员:物理教师、助教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观点,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例如:* 子弹打入木块,弹簧压缩和恢复的过程。

* 球碰到墙壁后弹起来的过程。

* 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等。

然后向学生诠释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公式和定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本公式和定理,包括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理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3.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模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模型,例如完全弹性碰撞、非完全弹性碰撞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的结果和变化。

同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本规律。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小球和墙壁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反弹的高度等。

5. 教室讨论:让学生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通过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和回顾:在课程的最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知识有一个完备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讲课教案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讲课教案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反冲运动与火箭3、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二、知识归纳、总结:(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碰撞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2、碰撞的分类(按机械能是否损失分类)(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为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的碰撞。

3、碰撞模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当作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物体相距恰“最近”、相距恰“最远”或恰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的关键都是“速度相等”,具体分析如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A物体以速度v去撞击静止的B物体,A、B两物体相距最近时,两物体速度必定相等,此时弹簧最短,其压缩量最大。

(2)如图所示,物体A以速度v0滑到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B上,当A在B上滑行的距离最远时,A、B相对静止,A、B两物体的速度必定相等。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的光滑弧面底部与桌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向滑块滚来,设小球不能越过滑块,则小球到达滑块上的最高点时(即小球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两物体的速度肯定相等(方向为水平向右)。

(二)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1、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碰撞,又称正碰。

2、非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碰撞。

3、散射指微观粒子的碰撞。

(三)反冲反冲运动(1)定义:原来静止的系统,当其中一部分运动时,另一部分向相反方向的运动 ,就叫做反冲运动。

(2)原理: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仍然是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或外力远远小于内力时,系统的总量守恒,这时,如果系统的一部分获得了某一方向的动量,系统的剩余部分就会在这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获得同样大小的动量。

(3)公式:若系统的初始动量为零,则动量守恒定律形式变为: 0=m 1v 1'+ m 2v 2'.此式表明,做反冲运动的两部分,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它们的速率则与质量成反比。

教学设计3: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3: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于碰撞问题中动量和机械能的守恒或不守恒的深层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分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锻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教师: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两种碰撞过程,系统动量都守恒,那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呢?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分析左图:由动量守恒得:m1v+0=0+m2v′由于m1=m2=m;得:v′=v则E初=12mv2;E末=12mv2碰撞前后机械能守恒,无能量损失。

我们把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分析右图:由动量守恒得:mv+0=2mv′∴v′=12v则E初=12mv2;E末=122m(v2)2=14mv2碰撞前后机械能不守恒。

(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我们把这种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总结:1.弹性碰撞:如果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不变,这类碰撞叫作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如果系统在碰撞后动能减少,这类碰撞叫作非弹性碰撞。

(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1.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学生观察这两种碰撞的不同,总结:(1)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的速度都沿同一条直线,也称正碰。

(2)非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的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也称斜碰。

2.弹性碰撞已知:如图,地面光滑,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碰撞,碰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求v1′和v2′。

分析:由动量守恒得:m1v1+0=m1v1′+m2v2′……①由机械能守恒得:12m1v12=12m1v1′2+12m2v2′2……②联立①②得:v1′=m1−m2 m1+m2v1v2′=2m1m1+m2v1请学生分析几下几种情况下的速度情况:(1)若m1=m2(2)若m1≫m2(3)若m1≪m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若m 1=m 2;得:v 1′=0 ;v 2′=v 1;则:两小球交换速度。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纪实与反思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纪实与反思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纪实与反思本文以记录我在上课期间关于弹性与非弹性碰撞实验的纪实和反思为主题,以3000字为定位。

上课时,我们进行了一个有关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实验,这次实验引发了很多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先了解了力学中碰撞运动发生时,质量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具体分析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接着,学生们看完演示视频后,自己构建碰撞运动的模拟实验,以检验碰撞中物体以及质量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对比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结果。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协作,展开活跃的讨论,讨论碰撞之后质量和速度的变化概率,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不同,实验中的准确性等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也进行了实测,学生们使用数据分析仪记录实验中物体的位移,加速度,重力作用力,并绘制折线图,通过绘制的图形发现实验的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回顾了实验,总结了碰撞运动发生时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以及实验中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思考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可能的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们能够以更深入的思维去理解碰撞的力学原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这次实验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有关碰撞动力学的理论知识,更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生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思维活跃。

实验取得的良好效果,也说明了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科学知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性。

实验能够让学生们根据物理知识的指导去探索学习知识,更好地去理解物理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接下来,我将努力巩固碰撞力学的知识,不断改进实验做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物理知识,扎实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设计1: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1: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处理弹性碰撞问题.3、知道什么是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了解处理非对心碰撞问题的一般方法.4、知道动量守恒定律及碰撞知识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和重要性,熟悉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碰撞问题的讨论及其在物理学上应用体会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通过对“科学足迹”的材料学习,体会在科学发现中信息交流和科学思想碰撞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弹性正撞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非对心碰撞及其处理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气垫导轨、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铁架台、悬线两根、小钢球三个(其中两个质量相等,另一个质量相差较多)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从前两节学习中,你知道了碰撞过程中什么量是守恒的?学生活动:动量守恒.追问:碰撞过程除了动量守恒,还有没有另外的守恒量?(二)新课教学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如图,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与B 碰撞,观察碰撞前后B球到达的高度与A球释放的高度.教师: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觉得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活动:碰撞后B 球到达的高度与A 球释放的高度相同.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一碰撞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教师:对这个结论我们如何进行定量研究呢?实验设计:演示: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个运动的滑块碰另一个质量相等静止的滑块的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学生活动:记录数据,计算.结论:这一碰撞过程中动能也是守恒的.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各种碰撞过程中动量总是守恒的,我们又研究了上述两种碰撞,他们也遵守能量守恒,那么是不是一切的碰撞过程中能量总是守恒的?如果将上述实验中两个滑块间换上尼龙拉扣,让它们碰撞后两滑块粘在一起运动,这样的碰撞能量守恒吗?我们先不做实验,大家先通过理论研究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由动量守恒:m v 1+0=2m v 共,得v 共= 12v 碰撞前的总动能: 2112mv 碰撞后的总动能:221112=24共mv mv 这一碰撞过程中动能有损失.教师演示上述实验,验证理论研究的结论.教师:上述讨论的两种碰撞,一种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称为弹性碰撞,另一种有机械能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系统内只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无机械能的损失,称完全弹性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机械能损失最大(转化为内能等),称完全非弹性碰撞.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动量都是守恒的,它们的区别是在于有没有能量损失.钢球、玻璃球的碰撞形变由于是弹性力作用,形变能完全恢复,所以没有能量损失,是弹性碰撞.木制品碰撞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碰撞过程有能量损失,是非弹性碰撞.橡皮泥球的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下面我重点来研究弹性碰撞.演示如下实验:m B =m A ,m B >>m A ,m B <<m A理论推导:作为弹性碰撞:11221122m m m m +='+'v v v v22221122112211112222m m m m +='+'v v v v 若20=v (一动一静),发生弹性正碰,则有111122m m m ='+'v v v ①222111122111222m m m ='+'v v v ② 则由①②两式得:121112m m 'm m -=+v v ;122122m 'm m =+v v A 、当21m m >>时,1121,2''≈≈v v v vB 、当21m m =时,1210,''==v v v .两球交换速度C 、当21m m <<时,112,0''≈-≈v v v .主动球反弹.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 1=2kg ,m 2=3kg 的木块.m 2原来静止,m 1以向右的速度v 1=10m/s 与m 2做对心碰撞.分析说明m 1、m 2碰撞分开后的速度可能取值范围.碰撞可能是三种类型碰撞的任何一种,应做全局分析说明.为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如果是弹性碰撞,碰后情况怎样?②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情况怎样?③如果是非弹性碰撞两木块可能在什么时刻分开,分开后的速度范围如何利用弹性碰撞结果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结果来分析?审题解答:①如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则有:1112(m m =共)v +m v ,11124m/s m m ==共v v +m ②如是弹性碰撞,则有 111122m m m ='+'v v v222111122111222m m m ='+'v v v 解得:12m/s '=-v ,28m/s '=v③由于是非弹性碰撞,m 1、m 2在恢复形变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分开,则v 1′、v 2′的数值范围应为4m/s≤v 2′≤8m/s-2m/s≤v 1′≤4m/sv 1′、v 2′的具体数值应在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体下由两物体的弹性性质决定.2、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教师:上面我们们讨论的碰撞,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都发在一维空间,即在一条直线上,我们称之为对心碰撞.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资料,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段台球非对心碰撞的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发表看法.教师:这是一个平面内的二维碰撞问题,称为非对心碰撞.对心碰撞是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在这个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那么非对心碰撞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例2、如图,同质量的小球1和2,运动的1球与静止的2球发生非对心碰撞,如果碰撞后2球的速度如图中所示,试画出1球碰撞后的速度.教师:以上处理也可以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碰撞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近代物理有关微观粒子的探讨中,它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微观粒子很小,大多发生的是非对心碰撞,因为碰撞后大多数粒子飞向四面八方,所以微观粒子的碰撞常称为“散射”.例如近代物理中非常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足迹”一段材料,然后谈谈你的想法学生活动:阅读并发表看法:(1)动量守恒定律及碰撞问题的研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有着重要的作用.(2)在科学发现中信息交流和科学思想碰撞的有着重大意义,是必不可少的.(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同学交流.(四)布置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第一节,A碰撞B后,A停止运动,B可以摆到与A释放位置相等的高度,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A、B质量相等。

从动量的角度来讲,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但若从能量角度分析,会有什么情况呢?这个事例中,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保持不变。

第二个实验中,两小球质量不等,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但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是否相等呢?第三个实验可以进一步去验证第二个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测物体质量,测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

也就是通过数据说话。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两个物体碰撞过程中细节。

能发生碰撞,碰撞前必有v1>v2,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m1减速,m2加速,关键需要理解:虽然m1减速,m2加速,只要m1速度还大于m2,两物体就处于相互挤压靠近的过程。

这样的挤压过程一直持续到两物体速度相等,此时两物体形变量最大。

若两物体之间的形变属于极端的、理想化的塑性形变,那碰撞过程至此结束,动能必然损失,转化为内能。

若两物体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则两物体挤压过程中,动能不断地转化为两球的弹性势能,至速度相等时,系统的弹性势能最大,动能最大,由于是弹性材料,挤压过程中储存的弹性势能在两物体速度相等后,又转化为两物体的动能,m1继续减速,当然也有可能减为零后反向加速,m2继续加速,直到两物体分离。

在这个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始终未变,这是由系统受力决定的。

至于系统的动能,在挤压过程中,动能减少,弹性势能增加,由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得知,在释放弹性势能阶段,系统弹性势能减少,系统的动能增加。

从碰撞开始两物体接触,到碰撞结束两物体分离,只有弹力这一保守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解方程挺费劲,但一定要亲自多解几次。

结果很有规律,解到熟练时,结论就可灵活运用。

对于好多事例,就可比较轻松地得出结论。

比如质量相等的碰撞、质量差别相当大的碰撞,就可通过理论分析理解实验或事实结果。

教材中的事例,是这组方程结果的简单应用。

以上两种分析都属于极端情况,一种是挤压到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碰撞过程就彻底结束了,这种材质的物体,形变不会有一丁点的恢复,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另一种是两物体的材质弹性特好,好到能完全恢复,这也是比较绝对的。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说课稿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好的教材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教材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册第一章第五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动量守恒定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下一节继续学习反冲现象和火箭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从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数据开始研究,围绕着如何区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类型展开,理解其本质,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知识,并学会了相关表达式的推导,尽管如此,但由于本章知识内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

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碰撞的分类;2、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科学思维: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分析,选择碰撞模型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体会用守恒定律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过渡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碰撞问题,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解决相关问题。

1.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

1.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第5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2主备人授课人学习目标1.掌握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2.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应用两个定律解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四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节的设计以碰撞实例为载体,经历实验探究、理论推导,在真实情境中建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相关概念。

教材创设了两个小球弹性碰撞的情境,先引导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典型的碰撞问题,推导两个小球在弹性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

随后,又引导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对三种特殊情况展开讨论,得出碰后两球末速度的表达式,便于快速判断与评估生活中实际现象对应的碰撞类型。

学生通过对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动量和动能的理解,提升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及能量观。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掌握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科学思维】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科学探究】观看演示视频、分组探究碰撞现象的特点,教师引导总结碰撞问题中的守恒量,能对常见的一维碰撞问题进行定量计算。

【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

加深对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核心知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环节一:新课引入阅读课文“问题”部分,明确碰撞现象的动量守恒性,同时引出对碰撞现象中能量变化的思考。

教师:那么,碰撞过程中动能又是怎样变化的,动能守恒吗?本节课,我们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进而对碰撞进行分类。

教师:以下两种碰撞模型,动量是否都守恒?动能呢?环节二:新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模型一展开定量分析。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示范教案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示范教案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目标1. 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 会分析具体实例中的碰撞特点及类型。

3. 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解决生产生活中与一维碰撞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概念及特点。

2.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速度关系分析碰撞的可能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陨石撞击地球而对地表产生破坏,网球受球拍撞击而改变运动状态,游乐场里碰碰车之间的碰撞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汽车之间的碰撞给人们带来灾难……物体碰撞中动量的变化情况,前面已经进行了研究。

那么,在各种碰撞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这节课我们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进而对碰撞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师设问:在本章第一节,我们发现两辆小车相碰后若粘在一起运动,则总的动能减小。

这种情况普遍吗?是否有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的情况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如下问题:·仔细观察上面所示的实验装置,想一想,总动能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碰撞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总动能减少。

·为了尽量减少总动能的损失,可以对图1.1-2的实验装置怎样进行改进?为两辆小车安装弹性碰撞架。

·需要测量哪些实验数据?如何测量?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通过光电门算出小车的速度,计算得出两小车碰撞前后的动能,填入下表。

碰撞的分类1.按机械能是否守恒来区分(1)弹性碰撞:如果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不变,这类碰撞叫作弹性碰撞。

如钢球、玻璃球碰撞时,可看作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如果系统在碰撞后动能减少,这类碰撞叫作非弹性碰撞。

如木制品的碰撞等。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的现象。

如橡皮泥之间的碰撞。

2.从碰撞速度方向来区分(1)正碰:两个小球碰撞之前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沿着这条直线。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 (表格式)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  (表格式)

第5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那么,在各种碰撞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探究】研究小车碰撞前后的动能变化如图滑轨上有两辆安装了弹性碰撞架的小车,它们发生碰撞后改变了运动状态。

测量两辆小车的质量以及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研究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变化情况。

研究两辆小车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变化情况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碰撞: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2、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2)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3)碰撞过程两物体产生的位移可忽略,几乎在原位置进行(4)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3、碰撞的种类:(1)完全非弹性碰撞:V A=V BΔE K最大,两球相距最近,(2)非弹性碰撞: P=P΄,E K> E K΄,两球不能恢复原状(3)弹性碰撞:P=P ΄ ,E K = E K ΄ ,两球恢复原状。

【例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m ,碰撞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 向它撞去。

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2m 的物体,以一定速度继续前进。

碰撞后该系统的总动能是否会有损失?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2mv mv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v v 21'= 碰撞前的总动能2021mv E k =碰撞后的总动能22'41221mv mv E k =⨯=能量不守恒【练习】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 。

当他以5.0 m/s 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100 kg 、速度为3.0 m/s 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

碰撞后甲恰好静止。

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撞后乙的速度的大小; (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

思考:如果碰撞后两球粘连在一起,则各球速度又是多少?动能的损失又是多少?一,两次分别属于什么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 一维弹性碰撞的碰后速度的确定221111v m v m v m '+'= 222211211212121v m v m v m '+'=v 1′= 12121V m m m m +- v 2′= 12112V m m m + 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一动一静模型”①若m 1=m 2,则1'2'1,0v v v == ,等质量物体弹性碰撞速度交换(如打台球)②若 m 1 >m 2 , 则0'1'2>>v v ,大撞小,同向跑(如运动钢球碰静止玻璃球)③若 m 1 >>m 2 , 则 1'21'12,v v v v == ④若 m 1 <m 2 , 则0,0'2'1><v v ,小撞大,被弹回(如运动玻璃球碰静止钢球)⑤若 m 1 <<m 2 , 则0,'21'1=-=v v v 【例题】两球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 =1 kg ,m B =2 kg ,v A =6 m/s ,v B =2 m/s ,当球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 、B 速度的可能值是(取两球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 )A .v A ′=5 m/s ,vB ′=2.5 m/s B .v A ′=2 m/s ,v B ′=4 m/sC .v A ′=-4 m/s ,v B ′=7 m/sD .v A ′=7 m/s ,v B ′= 1.5 m/s【练习】(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B.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练习】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A<mB,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黏合为一体,则黏合体最终将()A.静止B.向右运动C.向左运动D.无法确定总结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片段分析
1、在本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节教材中共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散射,其中“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只是简单了解,并非本节重点内容,“散射”只用了一段进行简单介绍,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本节教材的核心,是重点分析和讲解的内容。

2、分析知识结构,明确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⑴知识结构
⑵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认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掌握弹性碰撞的一个典型特例,即等质量交换速度。

3、教学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⑵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4、挖掘过程与方法、知识情感态度因素
⑴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判断各种碰撞过程中的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体会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加深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与探索各种不同的碰撞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5、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能认识到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但哪些碰撞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哪些碰撞有机械能损失学生们可能不是十分了解,在讲解时应该详细分析。

6、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观看打台球的视频,提出碰撞的概念,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碰撞的实例,总结碰撞的特点,即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外力作用与内力相比可忽略,系统动量守恒。

我们以此为基础来深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碰撞问题。

(二)讲解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碰撞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那么碰撞中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呢?
做本章第一节两钢球的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由第二个钢球能摆到相同高度可得出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但并非所有碰撞机械能都守恒,如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运动,这种情况下机械能有损失,而且损失是最大的。

根据能量观点对碰撞进行分类: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为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大(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近代物理学中,经常遇到的是微观粒子的碰撞问题,没有机械能损失,我们重点分析弹性碰撞。

假设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碰撞,碰后速度分别为v1’和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黑板上列出方程组,请同学自己解出v1’和v2’,在黑板上写出解出的v1’和v2’的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讨论几种特殊情况:
1、m1=m2:交换速度(应重点理解和掌握);
2、m1>>m2:m1速度不变,m2以2v1被撞出去;
3、m1<<m2:m1以原速弹回,m2不动。

(三)例题讲解
例题:质量为m速度为v的小球A与质量为3m的静止小球B 发生正碰。

碰撞可能是弹性碰撞,也可能是非弹性碰撞,则碰后B 球的速度可能是()
A. 0.6v
B. 0.4v
C. 0.2v
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