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2)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baef4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6.png)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学会使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植物茎的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切割植物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和展示观察到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关注植物的生长和保护。
教学重点: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观察和比较植物茎的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茎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展示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准备:植物茎的实物样本。
放大镜、剪刀、尺子等观察工具。
思维导图模板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章:引入1. 导入:展示一片植物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茎的了解和疑问。
第二章:观察植物茎的外观1.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块植物茎样本。
2. 观察任务:用放大镜观察植物茎的外观,注意其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3. 讨论:每组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词汇描述植物茎的外观。
第三章:触摸和切割植物茎1. 触摸植物茎:学生用手触摸植物茎,感受其硬度和质感。
2. 切割植物茎:使用剪刀沿茎的横切面切割,观察切面特征。
3. 观察和描述:学生观察切割后的植物茎切面,描述其结构。
第四章:了解植物茎的结构1. 观察茎的横切面:用放大镜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引导学生识别茎的各个部分。
2. 学习茎的结构:介绍茎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如皮层、木质部和韧皮部等。
3. 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模板,整理和展示观察到的茎的结构信息。
第五章:总结和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拓展活动:邀请学生思考植物茎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和切割植物茎,引导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小组合作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2df5173c1ec5da50e2706c.png)
植物的茎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植物茎的结构,了解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植物茎的结构,了解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2)用水泡软的植物的茎(多个)、放大镜、刀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引入课题(插入视频:欣赏类《形态各异的茎》)老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植物的叶可以制造养料,那么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与叶制造的养料是如何运输到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呢?(学生回答:植物的茎)老师:没错,这些水分和养分正是通过植物的茎运输到植物各处,那同学们知道植物的茎中有什么结构使得植物的茎可以吸收水?(学生回答猜测)老师:那么同学们我们就一起怀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植物的茎》(板书课题)。
(二)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老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茎是否真的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学生回答)老师:想要直观地验证茎的输水作用,就要让茎运输的水分能够被我们直观地观察到,老师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将新剪下的植物的带叶的茎,插入放有红墨水的水中,放在太阳下照射3~4个小时,红色的水被植物吸收,就可以在幼嫩的茎和叶脉中观察到,那老师这里有一株在课前做好的植株,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植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回答)老师:没错,我们可以在植物的茎和叶上看到丝丝的红色,这正证明了植物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三)茎的结构老师:验证了植物茎运输水分的作用,那么茎的什么结构使得它能够运输水分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茎的内部结构吧。
小学科学13《植物的茎》(教案)
![小学科学13《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1b9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6.png)
小学科学13《植物的茎》(教案)植物的茎(教案)引言:茎是植物体的主要部位之一,承担着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体稳固生长的重要功能。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茎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茎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能够描述茎的主要部位和特点。
2. 能力目标:(1)观察和描述植物茎的形态特征;(2)进行简单实践活动,探究植物茎的一些功能。
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观察和描述茎的主要部位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呈现几张不同植物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简要介绍植物茎的结构。
包括茎的主要部位:茎尖、茎节、叶痕、侧生茎、地下茎等。
(2)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说明植物茎的功能:支撑植物、传输水分和养分。
3. 示范实验(20分钟)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如向日葵、黄豆等,进行茎的切割实验。
将茎切割横截面,并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茎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排列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茎的内部结构。
4. 小组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植物茎的不同特点。
(1)在植物园或校园中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茎,记录下自己发现的茎的形态特征。
(2)用手轻轻触摸不同植物茎的表面,并描述触感的不同。
(3)观察茎的截面,比较不同植物茎的断面形态。
(4)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如直立茎的支撑力实验、叶痕观察实验等。
5.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回到教室,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和描述他们对植物茎的观察和实践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6. 拓展延伸(15分钟)展示一些其他特殊的茎,如马铃薯的地下茎、藻类植物的苔藓茎等。
科学植物茎教案5篇
![科学植物茎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89ae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8.png)
科学植物的茎教案5篇随着新学期的开头,为了做好教学工作,信任老师肯定都提前制定教案了,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以下是范文社我细心为您推举的科学植物的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植物的茎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3、试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争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知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觉有什么?(空气)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珍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养分。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养分。
有了养分,幼儿仿照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植物的茎教案
![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e7a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0.png)
植物的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观察植物茎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植物的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茎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吗?2.探究活动一:观察茎的结构(1)分发不同植物的茎,让学生分组观察。
(2)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描述其结构。
3.探究活动二:茎的功能(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茎有什么功能吗?(2)引导学生思考茎的输导功能,展示茎的输导组织图片。
(3)讲解茎的输导功能:筛管和导管。
(4)实验演示:将一段茎插入红色溶液中,观察红色溶液在茎中的输导现象。
4.探究活动三:茎的生长(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茎是如何生长的吗?(2)讲解茎的生长原理:细胞分裂和伸长。
(3)观察茎的顶端生长点,了解茎的生长特点。
(2)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植物的茎,了解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茎的结构、功能、生长原理。
2.观察身边植物的茎,了解不同植物茎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对茎的结构和功能的讲解要清晰,避免学生混淆。
2.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学生安全。
3.课后作业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资源1.植物茎的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放大镜、红色溶液、茎段等。
3.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准确描述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并分析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遵循实验规范,保证安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讨论,让学生直观理解茎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使用实验来演示茎的输导功能,让学生亲眼见证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植物的茎,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告诉我这些茎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4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4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c5b99c0242a8956aece44b.png)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的茎》是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单元的第4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植物根、叶的作用之后,继续探究植物的另一重要器官——茎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工具及实验方法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想象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
本课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既让学生了解了植物茎的作用,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在认识了植物身体的组成、植物根的功能后,对于了解植物茎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浓厚,再加上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直观,植物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熟悉,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知道植物茎的共同特点。
2.通过自行设计、实施实验了解植物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3.了解植物茎有运输养分、固定植物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2.学会解剖茎的方法;3.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植物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了解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支撑植物身体的作用。
难点: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提前把植物枝条浸泡在有颜色的水中。
教师准备:课件、盆栽绿植、各种植物茎的图片、小刀、放大镜、垫板、实验记录单、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4 出示] 课件出示枝繁叶茂的一棵大树的投影或音像资料。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8a0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4.png)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植物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功能及生长情况。
2. 教学难点:植物茎的运输功能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茎的特征。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4.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茎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茎的图片、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茎的外观特征。
2. 基本特征:讲解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如形状、质地、生长方向等。
3. 比较分析: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茎的标本,比较它们的异同。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5. 案例分析:分析植物茎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建筑、家具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茎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7. 作业:让学生绘制植物茎的图片,并简要描述其特征和功能。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植物茎,进行观察和比较,加深对植物茎特征的理解。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参观植物园或农田,观察植物茎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强调植物茎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植物茎的漫画,展示其特征和功能。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十、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户外活动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2)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db9ef1bb02d276a200292ee2.png)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2)课题 4、植物的茎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探究茎的作用。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陈述《植物的茎》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中的一课。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大多数植物分为根、茎、叶、花、教材果实、种子六部分,并且知道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叶具有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启发学生思考:根吸收的水分、养分以及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析料如何输送到植物身体各部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实验探究茎的作用,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细致的观察。
大多数学生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再加上之前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植物学情的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只是粗浅的了解,甚至有的是错误的。
有些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加深学生对植物茎作用、构造分析的认识。
1. 通过复习根和叶的作用, 98% 的同学可以猜想出茎可以将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身体各部分,并能参与设计实验方1 / 8案。
2. 在解剖茎的过程中, 100% 的同学能准确地横切、纵切, 95% 的小组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习 3. 将桃树茎、冬青茎、芹菜茎对比的过程中, 80% 的同学能发现它们导管分布的不同以及质地、外观上的差异,从而区分木本茎和草本茎。
目标 4. 通过观看视频, 95% 的同学能了解筛管的作用,并了解环割在果业生产中的作用。
5. 在探究的过程中, 85% 的同学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1、通过观察小组实验情况及班上交流实验记录单,检测目标 1、2、5 的达成。
小学科学2植物的茎(教案)
![小学科学2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ab2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1.png)
小学科学2植物的茎(教案)标题:探索植物茎的奥秘——小学科学教案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茎是植物体的一部分,起着支撑和输送水分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植物茎的结构、功能和不同类型,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目标:1. 认识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
3. 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方法,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
二、学习内容:1. 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
三、学习过程:1. 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介绍植物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一些他们了解的植物茎。
2. 学习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植物茎的结构,包括根、茎和叶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植物茎的样本,并让他们感受茎的柔软性、韧性和支撑作用。
随后,教师向学生解释植物茎的功能,如输送水分、养分和支持植物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探究植物茎的类型(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不同种类的植物茎样本,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块茎和藤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样本,并记录他们的外观特征,例如形状、颜色和质地。
然后,每个小组将样本按照茎的类型进行分类,并汇报各组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种茎的特点和主要用途。
4. 巩固与评估(2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和写出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巩固性的评估。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植物茎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特点,并鼓励学生就这些知识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延伸活动:1. 植物茎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学校或家附近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并记录其特点和功能。
2. 探索异形茎: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并带来一些特殊形状的植物茎的样本,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和讨论。
3. 植物茎的变形实验: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将植物茎暴露在光照不同的环境中,观察茎的生长变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在观察植物茎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全面了解其结构、功能和分类特点。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922c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8.png)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不同植物茎的特点;3.学会观察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和特征;4.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植物茎的图片和实物样本;2.画板、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植物的茎,引发学生对植物茎的好奇心,并询问学生对植物茎的了解和认识。
二、探究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绘植物茎的形态和特征,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教师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呈现在画板上,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三、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20分钟)1.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并结合实物样本进行说明和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总结出几个关键词,如支撑、运输、储存等。
四、不同植物茎的特点(25分钟)1.教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植物茎的特点,并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植物的茎。
2.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分发几张不同植物茎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出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植物茎,如藤蔓植物的卷曲茎、仙人掌的肋状茎等,并让学生观察和描绘这些茎的形态和结构。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创新的方式设计并制作一种新型的植物茎,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7ba51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e.png)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教学设
计
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运输水分和养分,还可以支撑植物体。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研究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来探究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
首先,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形态各异的茎》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我们知道,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植物的叶可以制造养料,但是这些水分和养分是如何运输到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呢?正是通过植物的茎进行运输。
因此,我们将会一起探究植物的茎。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茎是否真的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我们将新剪下的植物的带叶的茎,插入放有红墨水的水中,放在太阳下照射3~4个小时,观察茎和叶上是否会出现红色的水迹。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茎和叶上确实会出现丝丝的红色,证明了植物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会观察茎的内部结构,了解茎的结构是如何实现运输水分的。
我们可以通过切开植物的茎,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茎的内部结构。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茎有很多层,这些层次不仅可以支撑植物体,还可以运输水分和养分。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还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了茎的运输水分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养成了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并体验到了合作交流的乐趣。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b5478f852458fb760b5626.png)
12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试验 --- 获得结论--- 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利用简单的工具及试验方法对茎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植物的茎是如何运输水分的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课件,教师谈话:观察图片,人们在做什么?2、你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学生交流,引出课题,板书课题:12、植物的茎二、积极参与大胆猜测1、谈话: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后,水分是怎样运输的呢?2、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猜想。
3、班内交流、补充交流。
4、你打算怎样验证猜想?5、出示实验器材,学生认识器材,了解器材的作用。
三、设计方案、验证猜想1、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实验方案、补充、完善方案3、教师讲解解剖植物的两种方法:横切、纵切。
4、课件: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5、学生实验验证猜想,填写报告单。
四、交流信息、得出结论1、小组汇报实验情况,2、得出结论:导管:运输水分方向自下而上3、绘制茎运输水分的示意图,交流示意图。
探究活动二:植物的茎是如何运输养料的1、谈话:叶子制造的养料又是怎样运输的呢?出示资料卡、学生阅读交流引出:筛管:运输养料方向自上而下2、出示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谈感想。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一下,这样做对大叔会产生什么影响?3、出示树瘤的图片,学生解释树瘤形成的原因,五、课后拓展(果树环割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板书设计:12、植物的茎—运输作用导管:运输水分筛管:运输养料。
《植物的茎》教案
![《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e57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9.png)
《植物的茎》教案教案:植物的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理解植物茎的生长过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植物茎的定义和功能;2.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3.植物茎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1.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的理解与分类;2.植物茎的生长过程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示范法结合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张图画,上面有许多植物,提问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图?”2.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张植物的图。
”3.继续引导学生,问:“你们能说出植物的哪些部分?”4.学生依次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等。
”5.教师指向茎的部分,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的茎有什么功能吗?”步骤二:呈现新知1.教师简要讲解植物茎的定义和功能:“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上连接根和叶的部分,它能够承受植物的自身重量,提供机械支撑力和水分、养分的运输。
”2.教师出示一张图示,给学生展示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并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
步骤三:梳理知识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讨论并列举不同类型的植物茎。
3.学生报告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拓展知识1.教师出示一些植物茎的照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归类植物茎的类型。
2.学生描述各类型植物茎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汇报。
步骤五:巩固与反馈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植物茎是如何生长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并解释植物茎的生长过程。
3.学生就如何保护植物茎的生长提出建议,并与同伴进行讨论。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51b4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c.png)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植物的茎,了解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茎进行观察和测量。
(3)了解植物茎的分类,如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分析茎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对茎进行观察和测量。
2. 教学难点:(1)植物茎的分类及特点。
(2)茎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植物茎的实物标本。
(2)放大镜、尺子等观察工具。
(3)PPT课件。
2. 学具:(1)植物茎的模型或图片。
(2)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关注它们的茎。
(2)提问:你们对植物的茎有什么了解?2. 探究茎的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茎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茎的基本特征。
(3)汇报总结成果。
3. 观察茎的结构(1)使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
(2)引导学生关注茎的皮层、木质部和韧皮部等结构。
(3)分析各结构的功能。
4. 茎的分类(1)介绍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的特点。
(2)学生观察实物标本,区分两种茎。
(3)总结分类依据。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茎,记录观察结果。
(2)分析不同植物茎的特点和功能。
(3)汇报实践活动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了解了茎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分类。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身边的植物,关爱大自然。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观察家里或校园里的植物,记录不同植物茎的特点和功能。
(2)绘制一幅植物茎的结构图。
2.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4cce5969dc5022abea009a.png)
《植物的茎》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试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3.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过程描述: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植物的茎》。
二、提出问题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关于植物的很多知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生:植物的身体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根可以吸收水分。
绿叶可以进行蒸腾作用,蒸发掉体内的水分。
绿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师:课件分别出示学生回答的上面内容。
师:根可以吸收水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送到茎和叶的?师:课件出示问题: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三、猜想与假设师:猜测是科学家发现的前奏,对这个问题请做出大胆并且合理的猜想吧!生猜想发言:我认为茎能运输水分。
茎内部可能有管子。
我认为茎里有一座运输桥。
师:同学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茎在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梁把根吸收的水分传递到绿叶,并且把绿叶制造的养料输送到根,那么茎中是否像大家猜测的那样确实有一根管子输送水分呢?出示芹菜实物。
师:找找老师给你们的芹菜里的管子,你找到了吗?生:没有师:怎么办?四、设计实验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摆在了大家的实验桌上,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器材亲自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老师先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水在植物体内是无色的,我们用眼睛可看不到。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可以把思路说一下?生:我们组把带根的芹菜放到滴入红墨水的水盆里,然后把芹菜切开观察。
五、验证试验1.研究茎。
师:这是我在课前按照你们设计的方案浸泡过芹菜,我们首先解剖并观察二号茎,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茎的变化,茎的解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横着切,一种是竖着切,请同学们先横着切开看一看,再纵着切开看一看,切开以后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小学科学第7课植物的茎(教案)
![小学科学第7课植物的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9807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小学科学第7课植物的茎(教案)【小学科学第7课植物的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茎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结构和功能;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案、黑板、粉笔;2. 植物茎的图片或模型;3. 实验材料:豌豆或其他植物的种子、小盆栽、泥土。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幅生动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茎,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2. 提问: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茎的结构和功能。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利用黑板,简单绘制植物茎的结构图,解释茎的内外部结构。
2. 介绍茎的主要功能:支持植物的身体、输送养分和水分、贮藏物质等。
步骤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以豌豆的茎为例,展示实物或图片。
2. 解释豌豆茎的结构:茎从地下长出,植物的主干,由节和间节组成。
3. 辅助图片或模型,讲解茎的横截面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组成。
4. 强调不同植物茎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
步骤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豌豆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观察发芽过程。
2. 学生小组合作,将发芽后的种子移植到小盆栽中的泥土中。
3. 提醒学生观察每个种子茎的生长过程,记录并绘制观察结果。
4. 指导学生分析和总结不同种子茎的特点。
步骤五:知识巩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或图片展示不同植物的茎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
2.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植物茎有哪些形态?3.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形态的茎的适应环境和功能。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幅或多幅枯萎的植物茎的图片。
2. 引导学生思考茎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植物茎。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f93b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3.png)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茎》是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的植物茎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植物茎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物观察、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拓展他们对植物茎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不同类型植物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植物茎的特点。
2.教学难点:植物茎内部结构的认知,以及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茎的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茎的切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茎的内部结构。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茎的实物、图片、切片标本、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如:茎的表皮、维管束、形成层等。
3.操练(15分钟)进行茎的切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茎的内部结构。
如:用显微镜观察茎的切片,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如:为什么植物茎要有维管束?维管束的作用是什么?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植物茎的特点,如: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水生植物茎等。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95ce9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7.png)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第一篇:《植物的茎》教学设计《植物的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探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
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播放ppt文件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
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
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解释树瘤的成因,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筛管的
位置及作用。
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即时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10分钟
拓展
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简单了解了茎的内部构造及作用。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帮助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情
分析
大多数学生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再加上之前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植物的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粗浅的了解,甚至有的是错误的。有些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加深学生对植物茎作用、构造的认识。
学习
目标
1.通过复习根和叶的作用,98%的同学可以猜想出茎可以将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身体各部分,并能参与设计实验方案。
看到环割后的现象,你是否又有所猜想呢?
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
2、我们从下面这段视频中寻找答案。(播放)
3、你想得对不对呢?从这段视频中你又有哪些收获?的确,适当进行环割可促进果树发芽分化,长出又多又大的果子。
5、小结:这些能将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管子叫筛管,存在于树木的韧皮部。板画:筛管
6、回顾刚才看到的环割后树瘤图片,你能解释一下树瘤形成的原因吗?
活动内容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间预设
导入
新课
(一)温故知新
1、同学们,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什么现象?你能简单解释一下蒸腾现象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叶↑水分
这些水分是从哪来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同步板书其作用:根↑水分
(二)导出新课
哦,根吸收的水分到了叶子上,你有什么问题吗?谁能大胆地猜想一下根是怎样运输水分的呢?
2.在解剖茎的过程中,100%的同学能准确地横切、纵切,95%的小组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3.将桃树茎、冬青茎、芹菜茎对比的过程中,80%的同学能发现它们导管分布的不同以及质地、外观上的差异,从而区分木本茎和草本茎。
4.通过观看视频,95%的同学能了解筛管的作用,并了解环割在果业生产中的作用。
看资料卡
木本茎的筛管存在于树皮的韧皮部,草本茎的筛管是怎样分布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并根据问题进行猜想
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想
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观看视频,寻找答案
学生交流收获
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由于筛管的分布及作用无法通过实
验进行探究。因此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通过逐步引导、
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将几种不同植物茎的切面进行对比,发现导管分布的不同。总结出表皮上没有导管。
(出示几种显微镜下的茎的切面图)
9、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茎内确实有自下而上运输水分的管子,它们就是导管。存在于茎的内部,表皮中没有。
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班上交流:将植物的一段茎,插有颜色的水中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前几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发言
通过回顾已掌握的关于根、叶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茎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出探究问题。
科学合理的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合理的猜想往往是真正的科学探究的开始。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学生前几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可以表扬学生会联系已有知识“举一反三”。
学生思考回答:将茎用小刀切开看看。
学生回答:注意不要切到手,不可拿小刀开玩笑,小组内有秩序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温馨提示,小组内分工进行实验。
班上交流、展示,对比各组的实验结果。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班上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交流切开来观察
的时候,引导学生了解横切、纵切这两种解剖方法。
3、因为水分运输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让现象更明显,便于大家观察,我事先将冬青枝、桃树枝和芹菜茎插到红墨水中。请各小组组长从桌箱里拿出材料盒。
4、为了安
同学们考虑地非常周到,下面我们就开始实验吧!
7、教师巡视指导。
8、班上交流:
哪个小组到台前来展示、交流一下?
通过班上交流展示记录单、茎的切面,让学生发现它们导管的位置。通过将三种植物的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木本茎和草本茎质地、外观上的不同,导管分布的不同,从而简单了解茎可分为两大类:木本茎和草本茎。
针对学生设计情况进行表扬、鼓励
学生的想法很好
表扬同学们想得真周到
教师巡视及时对组上活动进行点评,点评时针对组上分工是否合理,实验器材使用是否标准等。
即时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20分钟
自主探究二(认识筛管的作用)
1、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主要是从哪来呢?
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谁能大胆地猜想一下?
茎里有没有自上而下输送养料的管子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从中寻找答案。先看这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环割、树瘤这些陌生的名词。
5.在探究的过程中,85%的同学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评价
设计
1、通过观察小组实验情况及班上交流实验记录单,检测目标1、2、5的达成。
2、通过班上交流以及绘图,检测目标3、4的达成。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已插入红墨水的带叶冬青枝、桃树枝,带叶的芹菜茎,放大镜、小刀、红墨水、木块等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了不起的猜想
5分钟
探究活动一(认识导管的作用)
1、(出示植物)茎里真的有一些管子可以将根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叶子上吗?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个猜想呢?
下面小组在一起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班上交流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学习横切、纵切这两种解剖方法。
强调:如果茎的切面上的确有染色的地方,说明这里的确有一些向上输送水分的管子。
课题
4、植物的茎
课标
陈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探究茎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教材
分析
《植物的茎》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中的一课。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大多数植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并且知道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叶具有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启发学生思考:根吸收的水分、养分以及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料如何输送到植物身体各部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实验探究茎的作用,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细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