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教育学会
“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
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完成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既要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又要依靠加强教育科研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
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和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前提;是全面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之举;是提高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教育学会以“推动教育科研,扶持教育人才,推进教育家办学”为使命,高度重视对科研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多年来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蓬勃开展,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学会共立项课题1123项,其中重点课题255项,这些课题分布于11个省辖市的近120个县(区)及部分高校,涵盖了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全部十一个学科分类,一批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规划纲要》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河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有力地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规划纲要》和我省教育实际,特制定《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及时传达到直属各专业委员会、各市教育学会所属的各区、县教育学会,并认真组织好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
河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负责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
课题申报受理时间为2010年10月20日至2011年1月20日,申报工作所需材料在河北省教育科研
网站(http://)发布。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规划纲要》的精神,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好地为教育的科学决策,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申报要求
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紧密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根据申报者自身的研究条件。
从中选择研究课题并系统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切实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努力增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讲究研究方法,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
充分发挥教育学会组织的优势,动员组织有关专家与学校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组成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最佳科研队伍。
三、组织和实施
(一)课题申报条件。
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十一•五”课题不能按时结题者,“十二•五”课题申请将受到限制,“十一•五”课题未到结题时间者需进行中期汇报,并可申请将课题滚动为“十二•五”课题。
(二)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主要由直属各专业委员会、各市教育学会和省直属高校负责组织。
各单位在接到《课题指南》后要认真学习并组织转发和申报。
申报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在本地区、本分支机构、本实验区内有重要理论、实践价值的课题可作为重点课题申报;选题准确、设计严密、条件具备的课题可作为一般课题申报。
“十二•五”期间,除第一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申报外,中期还将组织一次补充申报。
(三)课题管理。
河北省教育学会主要做好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规划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各组织申报单位作为省学会的受委托单位,应按照《河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做好规划课题的日常管理。
为适应基层需要,省教育学会对“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周期实施弹性管理,
研究周期最短为一年,最长为五年。
四、课题的分类
本课题指南根据研究内容对课题进行分类,在每一个大类中有若干个细目。
所列细目只是对研究方向的基本把握,不是课题题目,各申报单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参考本分类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
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
(一)教育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
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
2.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
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
3.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
程开发等角度选题)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
5.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
6.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
略研究
7.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
8.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
9.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
10.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
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
11.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
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
12.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
13.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
14.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
15.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16.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
(二)基础教育发展
16.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
17.区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
研究
18.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
19.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
20.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21.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
2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
23.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
24.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25.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
26.示范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
27.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
(三)农村教育
28.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
29.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
30.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
保障等)
31.“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
32.民族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
33.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34.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35.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36.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
37.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38.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
39.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
(四)教育管理
40.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
究
41.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
42.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
43.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
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
44.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
45.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
究
46.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
47.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
48.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
49.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
50.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
51.招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建设研究
5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53.学校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
54.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民主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
和对策研究
55.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
56.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
57.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
58.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
59.中小学收费规范化的制度研究
60.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61.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
62.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63.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利用与服务状况调查研究及改进策略研究
(五)素质教育
64.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65.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6.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
67.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
68.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69.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70.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71.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
72.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
73.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74.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
75.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
76.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77.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
78.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
究
79.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
究
80.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81.法制教育、消防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
(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
82.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内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83.根据生源质量调整新课程标准的行动研究
84.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85.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
86.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
87.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88.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
89.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
90.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
91.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
92.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93.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94.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95.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96.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
97.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
98.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99.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
100.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
(七)教师队伍建设
101.区域内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102.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103.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
104.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
105.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
106.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
107.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108.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
109.免费师范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
110.师范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
111.教师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
(八)德育研究
112.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内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
113.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时代冲突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14.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115.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16.家庭与学校资源共享并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
117.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118.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
119.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120.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121.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
122.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123.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
124.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125.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
126.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127.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128.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129.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
130.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3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
132.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
133.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
134.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5.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
136.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
137.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
138.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39.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140.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141.“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
(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143.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
144.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
145.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
146.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
147.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8.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
149.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
150.“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
151.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
152.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
153.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
(十一)教育信息化
154.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
155.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
156.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7.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158.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
159.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
160.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161.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
162.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与成效研究
163.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十二)民办教育
164.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
165.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
166.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167.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
168.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69.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
170.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
171.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
172.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173.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
174.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
175.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
176.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77.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
178.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179.阳光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
180.中小学学校运动队教体结合模式实验研究
181.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十四)民族教育
182.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183.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184.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185.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186.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87.西藏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88.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
(十五)学会工作研究
189.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研究190.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的策略研究
191.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机制创新研究
192.扩大和完善学会科研服务和专业咨询等方面功能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