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之新闻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 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擦鞋者说》)
①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 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②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 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③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例:《衡水金卷》模拟题三
• 材料一的开头和材料二的开头在交代《波茨坦公告》发表一事上 ,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材料一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描述了1945年7月 27日出现在日本上空的飞机和从天而降的百万份日文传单,引出 《波茨坦公告》发表一事,再现了当时情景,语言生动、具体、 细致; 材料二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直接介绍《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语言概括、平实、简明。
答案: ①运用大量的数据,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读者更真切地
了解公众对周洋获奖感言(或“让爸妈生活得更好”)的评价,更真切地了解 时下青年的奋斗的动力。(2分)
②数据主要说明了以“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为奋斗动力的人比例最高,且 家庭经济“中等”、“中下”、“下”的比例,明显高于“上” 和“中上”。
综合性考查
例《衡水金卷》模拟试题(五)
• 作为一篇新闻,本文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回答。
①条理清晰:以时间为序(选文采用顺叙写法),使对复杂事件的介绍有条 不紊。
②具体详实:详尽的叙述飞机飞临长崎的过程,甚至将时间精确到分,给人 具体详实的印象。
③生动形象:对原子弹投送及现场情况的浓墨重彩的描写,具有镜头感、画 面感,使读者印象深刻。
题型: 文中用了某某手法,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或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 2.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表现新闻群众接受的作用。
①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 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 ③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 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
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何好处?
例3: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 要这样写。(4分)(《擦鞋者说》)
• 参考答案: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 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 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 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征)
(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
【答案】:
①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
②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 突出奥蒂不屈 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
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分析新闻的语言特征:
主要考查类型: (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
分析:新闻要求准确。 ①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 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
思路点拨: (1)渲染了紧张气氛,现场感强, (2)时间对新闻人物的作用, (3)时间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4)时间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5)时间性词语使文章真实可信,条理清晰。 引用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2)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3)使报道更客观,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4)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
•③主要采用主人公自述形式,不仅符合报道的真实性的要求,增强 说服力,也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④这种结构安排,行文更加凝练,不拖泥带水。
• 例2:本文按倒叙顺序依次叙述了迫降时刻、35分钟的惊险经历、梁万俊 所在的英雄团队三方面的内容。作者为什么安排这些内容?为什么以这 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4分)(《惊心动魄35分钟》)
例1:文中多处运用短句,多数段落也简洁短小。分析作 者为什么选用短句和短段。(5分)
(《惊心动魄35分钟》)
【答案】:选用短句和短段,一是本文涉及内容庞杂, 头wenku.baidu.com繁多,短句和短段可以承载多点转换内容的穿插叙 述(2分);短句和短段表意简明,语气精短强烈,便于 传达急迫紧张的气氛,更有利于突出主题。(3分)
(3)主体部分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 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 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 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 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 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 (2)语言的形象生动 • 分析:新闻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 所以有些句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
• 作用: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高考题》96页: 1、具体分析材料中列举具体数字的作用。
①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 了移民的规模之大,这些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 ②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
49页:1、这篇新闻为什么要运用大量的数据?综合归纳数据 说明的主要问题。
④真实感人:对原子弹投放的紧张氛围的渲染,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
答:这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事件的结果、经过、原因。 写结果,要突出“惊心动魄”的主题,引入入胜; 写经过,是再现事件全貌,便于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写原因,是揭示梁万俊在关键时刻选择迫降的心理和素质基础。 选择倒叙,一突出主题,二吸引读者。
七、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首先要对通讯和特写的主要特色有一定把握,可以从作者的 关注点和报道角度,特写的聚焦性、描述性、感染性,文本的时 效性、真实性、受众性、针对性等作思考,联系文本主题做出合 理判断。
深感,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3.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有可读性与感染力。 4.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主人公(或事件)的……特点经历等,便于读者理解主
人公的情感,更能突出主人公……品质。 5.衬托或深化主题,突出新闻价值。
例: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 (1)标题的作用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类似诗歌) 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彰显主题) 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能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凸显感情倾向)
导语的作用: 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 …… )的感情基调。 ②概括新闻事实(……), 是总写,引出对下文事实(……)的展开。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题型:新闻的真实性如何体现?
【方法小结】 1.从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 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 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 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 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 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 题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例1: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5分) (《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案:①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 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 他的赤子情怀,面对成绩又不失理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 ②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 艾青的诗句默含蓄地(生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 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这句话不仅简洁明了, 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2016年高考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之新闻类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例题分析及方法指导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真实性、时效
性、受众性。
1.结构特征: 新闻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新闻的真实性的? •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 •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 •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四、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写作手法:衬托、铺垫、详略等 描写:细节描写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修辞手法:引用、比喻、双关、比拟、对比、反复等
例题分析《高考模拟试题》92页:
1、新闻主体部分主要从施救者的回忆和被救者的 回忆两个角度展开,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①两个角度相互印证,便于全方位地再现救人的典 型场景,丰富了新闻内容;②当事人的叙述增强了新闻的 真实性,从而使新闻更有现场感和感染力。
(4)背景 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
1.补充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背景等。 2.今昔对比,显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揭示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历史的纵
例1:这篇报道,除了作者简约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 人公的原话。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6分)(《湖南人德行 加上纽约人德行》)
答案:①主人公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直接引用人物语言,更加突 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②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给人强烈的现场感,读来有身 临其境,与主人公近距离接触之感;
• 例2.这篇评论的语言热情洋溢,很有震撼力。请以第④、⑤段为例,从 修辞运用和表达效果上作简要分析。(6分) (《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
答案: ①运用反复,例“从来没有什么时候” ,引起注意,强调汶川救灾的开放 性是史无前例的(3分); ②运用排比,如“趟开了……,趟开…….趟开……”,增强说理的气势,强 有力地论证了汶川救灾是一次全面的开放(3分)。(答对一种修辞手法1分, 举例1分,说出表达效果1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