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

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

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摘要】:目前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方式较多,包括直接前方入路、Super PATH入路、微创后外侧入路等,其各具有优劣性,为了保证治疗效果,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入路方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进展髋关节置换手术自40世纪20年代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微创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具有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等优势,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完善和改进,此项治疗获取了革命性的进展[1~2]。

虽然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但临床学者发现不同入路方式可达到不同疗效[3]。

而本文针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

1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劣性髋关节置换手术优势:(1)微创手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膝关节完整性,减轻对肌肉和神经的损伤,降低翻修率,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率[4];(2)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势,可全面暴露术野区域,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性,利于术后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3)微创技术能够尽可能保留肌腱、肌肉、神经等功效,缩短患者下床行走和站立时间,促使关节功能恢复,保证髋关节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微创手术不放置引流管,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率[7]。

髋关节置换手术缺陷:(1)不适合复杂的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手术;(2)微创技术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可因为切口小,暴露术野不足,出现股骨端或髋臼等准备操作困难,延长手术时间[8];(3)术区止血困难,学习曲线长;(4)易出现假体位置不正,容易并发假体周围骨折;(5)极易出现神经、肌肉肌腹等牵拉损伤[9]。

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髋关节发育正常;髋关节没有严重畸形;BMI<30kg/m2;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0]。

(2)禁忌证:病态肥胖症;骨关节强直;转移癌;骨质疏松;要求使用骨水泥假体;有髋关节手术史,出现骨不连;髋关节严重畸形;髋臼发育不良Growe III或IV级;病情复杂需要延长切口[11]。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一、概述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入路较多,包括前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

为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学者提出了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一般可分为两类:①双切口微创入路;②单切口微创入路。

而微创不仅仅代表手术切口的大小,而是代表着更少的软组织损伤、更好的肌肉韧带保护,最终带来更快地康复和更好的效果。

单切口微创入路之一的直接前方入路(DAA)最近再次成为热点,因为和常用的后外侧入路相比,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肌间隙的入路,不切断肌肉和神经,并完整保留后方软组织和外展肌群。

因此,DAA手术创伤更小、早期的体位限制小,术后髋关节脱位风险小,下地活动更早、步态更好、脱拐更早,因此是加速康复的一种理想手术入路。

二、DAA入路的优缺点William P.Barrett实施的一项关于DAA和后外侧入路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DAA病人住院时间更短(2.28天vs 3.02天),疼痛评分更低,步行距离更长;而6周的随访结果提示,DAA病人能够自主爬楼梯、穿鞋袜的比例更多,脱离助行器的时间更短,功能评分和步行距离上也体现出了优势。

Taunton MJ和Christensen CP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提示DAA病人住院时间和弃拐时间更短。

此外,Tsukada S 的研究提示,DAA病人术后脱位率更低。

因此,DAA是一种有利于加速康复的手术入路,对于老年病人,更快的康复和更好的功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Bolder S的研究提示DAA的学习曲线较一般术式长,在学习曲线早期,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Masonis对300例DAA的分析得出结论,100例以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明显下降,并且所有3例假体周围骨折都发生在前62例。

三、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对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最初采用DAA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例(20髋)病人进行分析,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为140.7分钟(90~19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520ml (200~1500ml);围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股骨矩骨折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无感染、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及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5月(3~8个月),术后4周、3月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76.5%(13/17)、100%(17/17);平均弃拐行走时间约为4.3周(3~6周),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Harris评分78.6分(58~96分),出现股骨假体轻微下沉1例。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王拥军;张浩;杨卫兵;高雁卿【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分别为83.1%(64/77)、91.0%(71/78),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16/77)、11.5%(9/78).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24【总页数】2页(P4507-4508)【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稳定性;疗效【作者】王拥军;张浩;杨卫兵;高雁卿【作者单位】安阳市人民医院骨四科河南安阳 455000;安阳市人民医院骨四科河南安阳 455000;安阳市人民医院骨四科河南安阳 455000;安阳市人民医院骨四科河南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可被用于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

随着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的应用和手术水平的提升,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逐渐提高,但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仍为2%~5%,一旦发生脱位需行二次手术治疗[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肌肉损伤有关,但手术入路方式与术后脱位是否有关,尚无定论。

本研究比较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旨在为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髋臼破坏严重或有明显退变,患者疼痛剧烈,关节活动明显受限[2];年龄>50岁;保守治疗无效,具备明确的手术指征。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 (DAA)或后外侧入路 (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病等疾病治疗中,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为进一步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针对手术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不同手术入路与预后关联明显,其中以DAA、PLA优势明显,均利于手术操作,但选择何种入路更具有优势需深入研究[1]。

为此,本次研究对DAA或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ASA分级Ⅰ-Ⅲ级[2]。

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等。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年龄(74.48±4.22)岁,左侧18髋,右侧32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54±4.24)岁,左侧19髋,右侧31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经PLA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并切断梨状肌,脱出股骨头,显露髋臼,植入髋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处理,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01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en入路)图1 髋关节前侧入路皮肤切口图2 髋关节前侧入路浅层神经界面图3 髋关节前侧入路深层神经界面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是髋关节手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术入路,最先由Bardenheuer等描述,经Smith-Petersen改良而得名。

该切口始于髂嵴中部,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向远端延伸10~12cm(图1)。

该入路主要利用两个神经界面:浅层经缝匠肌(股神经支配)和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支配)间隙进入(图2),深层则经股直肌(股神经支配)和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之间暴露(图3)。

01适应证(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4)髋关节成形术。

(5)髋关节融合术。

(6)髋关节滑膜切除术。

(7)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术。

(8)股骨颈部肿瘤切除植骨术。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清除植骨术。

(10)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

02体位图4 髋关节前侧入路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30°角(图4)。

03操作要点(1)浅层:切开皮肤后,外旋下肢紧张缝匠肌,沿髂前上棘内下方5~7cm 处分辨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肌间隙,仔细分离皮下组织,注意勿损伤股外侧皮神经,该神经于此处穿出阔筋膜进入皮下,游离股外侧皮神经,向内侧牵开,沿阔筋膜张肌前内侧缘剪开阔筋膜,分别向内外牵开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

沿髂嵴外侧剥离阔筋膜张肌起点,利于显露,注意结扎穿行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间的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避免出血。

(2)深层:牵开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后即可显露深面的股直肌和臀中肌。

股直肌直头起自髂前上棘,返折头起自髋臼上缘及关节囊,自髂前上棘下1cm处切断股直肌直头,自髋臼上缘切断股直肌返折头,向远侧翻转股直肌,向外侧牵开臀中肌,显露髋关节囊,向内侧牵开位于关节囊内下方的髂腰肌,于骨膜下剥离髂骨前外侧的肌肉,显露髋关节囊,于髋臼盂唇的外侧纵行或者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前上缘。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年2月第36卷第2期Chin J Bone Joint Injury,Feb.2021,Vol.36,NO.2・151••临床论著•髓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 I、II型股骨头骨折徐启飞,魏聪睿,于伟超,赵广辉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科,河南4670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髓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1、H型股骨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诊治的9例股骨头骨折,急诊在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體关节脱位,并进行患肢牵引固定。

釆用直接前入路显露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顺Huter间隙进入,T形切开关节囊.外旋髓关节以显露股骨头骨折块,复位骨折块后置入Herbert钉埋头固定,结果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

2例术后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经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术后6个月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未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采用Thompson-Epstein标准对髓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5例,良3例.可I例.结论髓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 I J]型股骨头骨折可进行微创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的优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Pipkin I J1型股骨头骨折;髓关节;直接前入路;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35(2021)02-0151-03股骨头骨折常并发于髓关节脱位、髓臼骨折、骨盆骨折,导致骨折的暴力较大,而且研究发现股骨头骨折的部位、损伤程度与髓关节脱位方向息息相关5髓关节脱位的发生即意味着股骨头血运的破坏,股骨头骨折则代表着觥关节负重结构的损伤,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将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叫因此股骨头骨折手术入路、骨折端显露方法、骨折块固定或是取出的选择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并可改善脑神经功能,减缓病情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1]杨黎,董宪喆,张兰.左乙拉西坦和苯妥英钠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与安全性meta 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21,39(10):782-787.[2]孙平静,陈龙.苯巴比妥、地西泮、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9):128-130.[3]吴昊昊,杨君素,黄保岗,等.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0):151-156.[4]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治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6-68.[5]邱名才.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83-84.[6] GEN Ç F,ERDAL A,AK ÇA G,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status epilepticus severity score and etiology in adult NCSE patients[J].Ideggyogy Sz,2019,72(7-8):257-263.[7]邱峥,何必华,林力.喹硫平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睡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0):1490-1492.[8]何琴,孙红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1):92-95.[9]师睿,阴怀清,王转转.左乙拉西坦与苯妥英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4):356-362.[10]陈石娇,陈运旺,陈妮,等.持续性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对癫痫持续状态小儿血NPY、GAL 和BDNF 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4):1552-1556.[11]王海滨,门庆玲,蔡艳丽,等.左乙拉西坦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1,41(4):545-550.[12]马颖,徐辰寒.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0):107-110.(收稿日期:2023-01-04) (本文编辑:马娇)①莆田市中医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龚骏①【摘要】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

04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的适应 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髋关节骨关节炎
由于长期磨损或创 伤引起的骨关节炎。
髋关节骨折
如股骨颈骨折、髋 臼骨折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
如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发育不良等。
股骨头坏死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的股骨头缺血性坏 死。
其他疾病
如髋关节感染、肿 瘤等。
禁忌症
髋关节周围感染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易导致 感染扩散,因此髋关节周围感染是手 术的绝对禁忌症。
手术过程
麻醉与体位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身 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 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切口与显露
在髋关节前方做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 肌肉,显露髋关节囊。
置换操作
切除病变的股骨头和髋臼, 植入人工髋关节假体,调整
假体位置至合适角度。
缝合与引流
清洗伤口,逐层缝合肌 肉、皮下组织和皮肤,
放置引流管。
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或无力
由于手术需要肌肉的支撑和固定,因 此肌肉萎缩或无力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髋关节周围骨折
如股骨转子间骨折等,需要先进行骨 折复位固定后再进行置换手术。
其他疾病
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 等,会增加手术风险。
05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的康复 与预后
康复期
早期康复:手术后12周,重点是恢复关 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患者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指导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和建议,按时进 行康复训练。
注意身体反应
如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 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 况。
预防并发症

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作者简介:张言旭(1986.05-),男,汉族,黑龙江勃利人,本科,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关节 / 脊柱方向。
本院收治的 80 例强直性髋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强直性 髋关节炎,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 中强直性髋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4];规范药物治疗无 效,具有明确手术指征;单侧髋关节置换。排除标 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者;既往 有髋部手术史、髋部内固定者;脊柱严重畸形,需 先行脊柱矫形手术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 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批号:2018021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17 例; 年 龄 42~71 岁, 平 均(53.4±3.6) 岁; 病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1. 10. 005
中图369(2021)10-0013-03
Effect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with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arthritis of the hip
Vol. 33 Semimonthly No.10
程 1~4 年,平均(2.1±0.8)年;体质量指数(BMI) 21~28 kg/m2,平均(25.4±1.8)kg/m2。研究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 44~69 岁,平均(52.7±3.9) 岁; 病 程 1~4 年, 平 均(2.1±0.6) 年;BMI 22~ 27 kg/m2,平均(25.3±1.9)kg/m2。两组性别、年龄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 换术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确定髂 前上棘和股骨大转子,以骼前上棘外下方 2~3 cm 处为起点,向腓骨小头方向作 8~10 cm 切口,切开 皮肤、皮下组织,沿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向上 分离至髂前上棘,向下至股骨颈上方,结扎或电凝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显露并切开前关节囊。保留股 骨距约 1.5 cm,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充分 显露髋臼,清除髋臼周围软组织及骨赘,植入髋臼 假体。内收外旋患髋,松动上方及后关节囊。选择 合适股骨前倾角扩髓植入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 位髋关节,检查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冲洗缝合伤 口后,留置引流管。

全髋置换直接前入路

全髋置换直接前入路

全髋置换直接前入路常规的髋关节手术入路分为四种:以臀中肌为区分点,分前方入路:Smith-Petersen;前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外侧入路:Hardinge入路;后外侧入路:Moore入路。

前方入路:起始于髂骨嵴中部,向前到髂前上棘,向远侧并向外侧偏移,指向髌骨的外侧面,切开10-12CM。

利用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间隙,避免损伤髋外展肌群。

前外侧入路:髂前上棘下外2.5cm-大粗隆-向下,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

外侧入路:经大转子中心纵切口,阔筋膜张肌与臀大肌间,纵劈臀中肌。

后入路:经大转子轻度弧形,臀中肌上中1/3劈开。

DAA(Direict Anterior Approach)也可称S-P入路,或者由S-P入路衍化。

(图片来自积水潭吕明教授演讲)DAA手术特殊准备:可折叠手术床、特殊器械(拉钩、持器等)DAA手术步骤如下:1、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后外1-3CM,切口朝腓骨头方向延伸,顺着阔筋膜张肌的方向,长度约为8-12CM,在手术中如果出现暴露困难,可适当延伸。

2.皮肤切口后,用皮拉勾撑开,暴露半透明筋膜,切开阔筋膜张肌中上肌膜,可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Hueter间隙,位于股直肌外侧,阔筋膜张肌内侧,关节囊前方。

显露关节囊前侧脂肪组织,找到股骨颈上方界限,注意结扎或电凝股外侧动脉升支(旋股外侧动脉自股动脉分出后,走行于缝匠肌、股直肌深面、髂腰肌浅面,分升支、横支、降支)。

四把拉钩放置:股骨颈上方(1)、股骨外侧(2)、股骨颈下方(3),髋臼前缘(4)。

3、切除关节囊表面脂肪垫,切开并部分切除关节囊,显露股骨头。

关节囊切开后,拉钩放置关节囊内。

4、股骨颈截骨,可分次进行。

取出股骨头。

松解关节囊,内侧至小粗隆,显露股骨矩,二次截骨,清理骨赘,切除盂唇等。

5、三把拉钩:髋臼前上方,髋臼后方,髋臼内下方。

髋臼假体植入:使用标准的髋臼挫对髋臼进行锉磨和处理,40°-45°外展,15°-20°前倾,可选择合适的螺钉长度并植入,最后植入相应的髋臼内衬;6、.股骨侧准备:下肢外旋90度。

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方案

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方案

局解手术学杂志http ://2023,32(9)J REG ANAT OPER SURG 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规范化方案李杰1,程治铭2,张瑗1 (1.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重庆 400037;2. 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130000)[摘要] 目的 总结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解剖和技术要点,并探讨手术规范化操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AA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术式的标准化流程与手术指征;分析该术式的手术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完成3 04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4.2±32.4)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7.0±67.4)mL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0.8)d 。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1.15%(35例),下肢不等长发生率0.82%(25例),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0.52%(16例),脱位发生率0.16%(5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1.81%(55例)。

术前Harris 评分平均为(62.4±2.5)分,术后为(87.6±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DAA 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间隙入路显露髋关节,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规范手术操作,有助于该术式的推广。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图分类号] R658.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11-07Standardized scheme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rough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LI Jie 1,CHENG Zhi -ming 2,ZHANG Yuan 1 (1.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China ;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964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ed anatomy and technical points of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 total hip arthroplasty,and explore the standardized surgical oper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DA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indications of the 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The postoperative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this surgical procedure were analyzed.Resul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22, 3 042 hip arthroplasties were completed i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84.2±32.4) minutes,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17.0±67.4) mL, and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3.2±0.8) days.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was 1.15% (35 cases), the incidence of lower limb length inequality rate was0.82% (25 cases), the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rate was 0.52% (16 cases), the dislocation rate was 0.16% (5 cases), and the incidence of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y was 1.81% (55 cases). The average Harris score was (62.4±2.5) points before operation and (87.6±3.1) points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DAA total hip arthroplasty exposes the hip joint through the space between tensor fasciae latae muscle and rectus femoris muscl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soft tissuedamage,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S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Keywords: minimal invasion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total hip arthroplasty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 )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欧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是最为常见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其通过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的肌肉间隙进入以完成髋关节部位的手术操作。

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2 术 前计 划
在过 去 5年 中, 创 直 接 前 人 路 (i c at i 微 dr t ne o e rr apoc ,AA 在世界 范围 内获得 了广泛 的共 识 。与另 p rah D ) 个真正从 肌间隙进入的微创人路 WasnJns t - e 人路 相 o o 比, A D A不 容易损 伤运动 神经 。其 实在过去 的几 十年 , 全世界许多医学 中心都 已报 道过使用 D A进行人 工髋 A 关节置换术。奥地利 Inbuk大 学附属 医 院发展 了阔 n src 筋膜 张肌和股直肌 间隙的人路 , 系统地描述 了微创 D A A 的标准手术技术 、 特殊手术器械 的使用 方法。截 止 目前 , Inbuk大学附属医院 已经培训来 自全球 3 n src 2个 国家 的 70多名 关 节 外 科 医 生。经 过 近 4年 的 临 床 实 践 , 0 Inbuk大学附属 医院 已经使 用此 入路进 行大 约 2 0 n src 50
教授 同意 , 报告 内容 翻译 整理 如 下 , 肉也往 往并 不发达 。与肥胖相 比, 过度强壮的肌 肉往往会影 响手术显露 。 习惯于此入路 的关节外科 医生基 本上有 一共识 , 即
显露与股骨侧准备是手术的要点和难点 。无论使用何种 假体 , 手术器械必 须带有一 定 的偏 心距 以获得准确 的角 度和对线 , 尤其是在 股骨侧 。骨 水泥 型或生 物型假体 都 适用于 D A, A 还可 以使用各种加强环和植骨 。
DOI1. 9 9 jis. 6 37 8 .0 0 0 . 0 :0 3 6 /.sn 1 7 —03 2 1. 5 0 2
21 年 5月 1 00 9日至 2 2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第一人 民 医院主 办的 第一届 全 国微 创直接 前 方入路 人 工髋 关 节置 换 学习班顺利举行。受马金 忠教授的邀请, 国际著名微 创 关节置换专家—— 来 自 奥地利 Inbuk大 学附属 医院的 nsrc Mi al o e 教授专程前来为全体 学员作 了关于微创 前 c eN l r h g 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精彩报告 。此次有幸征得 N l r og e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如何操作?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如何操作?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如何操作?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是全髋关节置换最常用的入路。

使用该入路可以清楚地显露髋臼并且可以安全地行股骨干扩髓。

最早由 Watson- Jones推广该入路,后来 Charnley、 Harris和Mler对其进行改良,该入路通过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之间的平面。

该入路可以切除部分或全部外展肌肉,这样在股骨干扩髓时可以内收髋关节,也可以更加完全地显露髋臼。

可以通过大转子截骨,或自大转子上切断臀中肌前部和臀小肌全部来松解外展肌群。

两种方法看似入路不同但其实是同一方案的变异。

这两者的差异不会掩盖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所有前外侧入路所利用的均为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之间的平面。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可用于下列手术:1.全髋关节置换2.半髋关节置换3.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髋关节滑膜活检5.股骨颈活检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身体尽量靠近手术台一侧使患侧臀部悬空。

患者躺平后,倾斜手术台斜向术者的对侧。

这两种措施可使臀部皮肤和脂肪吼垂,远离手术平面,抬高切口使其离开手术台,便于为患者铺巾。

安置全髋置换假体的髋臼部分时必须考虑到骨盆的位置,因为指示髋臼假体位置的导向器一般以地面作为参照平面。

铺巾时要方便术中活动肢体。

体表标志和切口1体表标志髂前上棘位于皮下,一般易于触及,但肥胖患者由于有一厚层脂肪覆盖不易扪清。

可用拇指自骨突下向上触摸。

•大转子是自古骨干和股骨颈结合部向后上方凸起的较大骨块•股骨干为股外侧可以触及的股外侧肌内的坚硬结构•股外侧肌粗线(股骨粗线)是大转子和股骨干外侧面之间愈合处的粗糙股线,从远端向近端最易触及。

在肥胖的患者不能触及。

2切口屈髋30°并内收可以越过对侧膝关节,既可以使大转子放松,也可以使阔筋膜张肌移向前方。

以大转子尖端为中心做一8~15cm长的纵向直切口。

切口长度与患者的肥胖程度和身体大小以及术者经验有关。

切口通过大转子后方1/3向下延伸至股骨干。

3神经界面由于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共同由臀上神经支配,所以该入路没有真正的神经界面。

髋关节三种入路

髋关节三种入路

髋关节入路
一、大转子尖端入路: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

在股骨大转子尖上方为穿刺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长穿刺针刺入,并徐徐沿股骨颈上缘骨面向上方髋臼进入,至髋臼关节囊外,回抽无回血后,即可注射少量药液;再继续进针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

二、髋关节前路入路:
患者仰卧位,在腹股沟韧带下2cm与股动脉外侧2cm的交点处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垂直进针达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内.
三、髋关节后路入路:
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

于大粗隆中点与髂后下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进针点。

用7号针头垂直或稍向上刺入,至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内.。

JAAOS综述:直接前方入路DAA在THA手术中的应用(下)

JAAOS综述:直接前方入路DAA在THA手术中的应用(下)

JAAOS综述:直接前方入路DAA在THA手术中的应用(下)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3:04 OST Он - дракон 来自骨今中外本文为作者原创翻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原文标题: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Results原文作者:Zachary D. Post, MD, Fabio Orozco, MD, Claudio Diaz-Ledezma, MD, William J. Hozack, MD, Alvin Ong, MD原文出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September 2014, Vol 22, No 9直接前方入路在THA中的应用(下)DAA的手术技巧切口、分离肌肉、显露关节囊切口起自髂前上棘以远3cm、再向外3cm处。

大部分患者都恰好位于腹股沟褶皱附近(图5)。

如果可触及阔筋膜张肌的体部,那么切口也可以该肌肉的上方为中心。

切口经阔筋膜张肌的表面向远端、外侧走形,向深层显露阔筋膜张肌远端的筋膜层(图6)。

因此,辨认阔筋膜张肌的位置很重要。

图5:切口起自髂前上棘以远3cm、再向外3cm处图6:髋部直接前方入路的浅表显露,可见股外侧皮神经在缝匠肌前方经过一般情况下,阔筋膜张肌的中部会有很多穿支血管进入。

因此,这些穿支血管可以作为定位阔筋膜张肌的标志。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手指向髂前上棘方向钝性分离肌肉,即在髂前上棘的外侧可触及阔筋膜张肌的起点。

沿肌纤维的走形方向,分离阔筋膜张肌的筋膜层。

将筋膜內缘从肌肉上分离出来,即可见脂肪条带(图7)。

沿着脂肪条带,用手指向上内方钝性分离至股骨颈的上方。

将钝性拉钩置于关节囊外的股骨颈上方,而另一把锐性拉钩则置于阔筋膜张肌内侧、股骨外缘和转子间线远端。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髋关节直接前入路

THA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已经较为普及,医生常规采取的是后外侧入路进行置换,前入路使用较少。

来自 Rothman 研究所的 Zachary D. Post, MD 等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于 JAAOS(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杂志) 2014 年 22 卷第 9 期上。

摘要:早在 19 世纪,髋关节前侧入路(DAA)就已见诸报道。

如今,该入路时常还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随着过去十年中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多,该手术入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Carl Hueter,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外科医生,于 1881 年首次描述了髋关节前方入路,并发表于《外科概要(Der Grundriss der Chirurgie)》一书中,因此该入路又被称为 Hueter 入路或采用Hueter 间隙。

直到 1917 年,经过 Smith-Peterson 的报道以后,该手术入路才逐渐广为人知。

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AA)是基于 Heuter 间隙(缝匠肌 /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的肌间界面入路,经过改良后运于髋关节置换术。

该入路基于自然解剖间隙,避免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从而成为髋关节置换的微创入路。

解剖髋关节前方可触及的解剖标志并不多,其中髂前上棘(ASIS)是最易摸到的解剖结构,通常在耻骨水平以上,腹部外侧可触及的骨性突起,髂嵴在前方最高的部位即为髂前上棘,此处为缝匠肌和腹股沟韧带的起点。

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前方止点就位于髂前上棘的外侧(图 1)。

股外侧皮神经则走行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及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表面。

由股动静脉、股神经组成的神经血管束位于缝匠肌的内侧,了解神经血管束的位置对于直接前侧入路非常重要。

股直肌位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深面,其近端分为直头和反折头两处起点。

其中直头起源于髂前下棘,反折头则起于髋臼上缘。

臀小肌起于髂骨翼,经髋关节囊的前外侧,和臀中肌一起止于大转子外侧,起到髋关节外展的作用。

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山东医药2018年第58卷第16期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张传昕,王波,周义钦,吴海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方人路和后外侧人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直接前方人路组53例、后外侧人路组65例,分别采用直接前方人路、后外侧 人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1天、1个 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m评分。

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 况。

结果直接前方人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人路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后外侧人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 侧人路组(!<0.05或< 0.01);两组术后下床时间比较!> 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天、1个月VAS均降低,术后1、6个月髋关节H am评分均升高(!均<0. 01 )。

直接前方人路组术后1天VAS低于后外侧人路组,术后 1个月髋关节H am评分高于后外侧人路组(!均<0.01)。

直接前方人路组发生大粗隆骨折1例,两组均未发生 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切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与后外侧人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直 接前方人路的手术切口小,可更快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人路;后外侧人路;疼痛;髋关节功能doi:10.3969/j. iss n.1002-266X.2018. 16.023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8)16)076)3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期 患者的治疗方法,可明显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及改善 关节功能。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是T H A手术最常用 的手术入路,具有操作方便、不影响外展肌力等优 点,但术中需要切开外旋肌群,增加了出血和术后髋 关节后脱位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已经较为普及,医生常规采取的是后外侧入路进行置换,前入路使用较少。

来自 Rothman 研究所的 Zachary D. Post, MD 等进行了综述,原文发表于 JAAOS(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杂志) 2014 年 22 卷第 9 期上。

摘要:早在 19 世纪,髋关节前侧入路(DAA)就已见诸报道。

如今,该入路时常还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随着过去十年中微创手术的不断增多,该手术入路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Carl Hueter,一位大师级的德国外科医生,于 1881 年首次描述了髋关节前方入路,并发表于《外科概要(Der Grundriss der Chirurgie)》一书中,因此该入路又被称为 Hueter 入路或采用Hueter 间隙。

直到 1917 年,经过 Smith-Peterson 的报道以后,该手术入路才逐渐广为人知。

髋关节直接前方入路(DAA)是基于 Heuter 间隙(缝匠肌 /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的肌间界面入路,经过改良后运于髋关节置换术。

该入路基于自然解剖间隙,避免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从而成为髋关节置换的微创入路。

解剖髋关节前方可触及的解剖标志并不多,其中髂前上棘(ASIS)是最易摸到的解剖结构,通常在耻骨水平以上,腹部外侧可触及的骨性突起,髂嵴在前方最高的部位即为髂前上棘,此处为缝匠肌和腹股沟韧带的起点。

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前方止点就位于髂前上棘的外侧(图 1)。

股外侧皮神经则走行于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及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表面。

由股动静脉、股神经组成的神经血管束位于缝匠肌的内侧,了解神经血管束的位置对于直接前侧入路非常重要。

股直肌位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深面,其近端分为直头和反折头两处起点。

其中直头起源于髂前下棘,反折头则起于髋臼上缘。

臀小肌起于髂骨翼,经髋关节囊的前外侧,和臀中肌一起止于大转子外侧,起到髋关节外展的作用。

更深层为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起于股骨前方的转子间线,髂腰肌及其肌腱开始位于髋关节囊的前方,经股骨颈内侧止于小转子。

充分彻底的了解髋关节解剖对于避免前侧入路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图 1 髋关节前方解剖图,可于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看到 Hueter 间隙。

ASIS 为髂前上棘。

体位直接前侧入路通常采用仰卧位。

患者平卧于常规手术床,并以髂前上棘为中心于骨盆下横行放置体位垫(图 2)。

体位垫厚 3 英寸(7.62 厘米),8×15 英寸(20.32×38.1 厘米)大小,可使大腿轻度后伸,以利于股骨扩髓和显露髋臼。

放置体位垫时,骨盆应保持水平,否则可能造成髋臼的前倾或后倾,并在术中对术者造成误导。

术中最终置入臼杯之前,建议检查骨盆力线,并以髂前上棘和耻骨作为冠状位定位的参考。

一些医生习惯将体位垫及患者髂前上棘置于手术床弯曲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在术中使骨盆保持伸直位,同时还能降下肢的位置放低,更有利于置入股骨假体。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在消毒之前检查手术床弯曲情况(图 3)。

患者卧于手术床手术侧的最左边或最右边,从而有更多的空间放置患侧下肢。

此外,还会在手术侧的对侧的床尾放置一个手架(图 4),这可以为下肢获得更多的空间。

当患者笔直卧于手术床上时需要对下肢长度进行评估,以确认肩、髋关节在一条线上。

不透水的塑料单用于隔离手术区域,随即开始皮肤准备。

图 4 图示为患者卧于手术床的一侧,对侧的床尾放置手架以为下肢摆放提供更多的空间手术床专用手术床的使用更有利于直接前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这种手术床最常用于骨折手术,但很多医生发现还可以用于直接前侧入路的髋部手术。

当患者仰卧位时,双足置于足套中,骨盆以远保持悬空,骨盆后方则为可透视的平台。

术侧下肢保持伸直、内收、外旋位,以便于显露股骨近端和放置股骨柄。

手术方法切口的起点通常起于髂前上棘远端 3cm 并向外 3cm 处,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点恰位于腹股沟皱褶附近(图 5)。

如果阔筋膜张肌易于触及的时候,切口也可位于该肌肉的上方。

切口在阔筋膜张肌的表面向远端外侧走形,显露阔筋膜张肌表面的筋膜层(图 6),此时确认阔筋膜张肌的位置非常重要。

通常很多穿支血管位于该肌肉的中段,可以此作为确认定位的标志。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手指向髂前上棘钝性分离,于髂前上棘的外侧可触及该肌肉的起点。

图 5 皮肤切口的标记,通常切口的起点位于髂前上棘远端 3cm 并向外 3cm 处,但取决于患者的体型。

图 6 直接前侧入路的术中图(虚线),股外侧皮神经横跨缝匠肌的表面。

沿肌肉纤维的方向,将阔筋膜张肌的筋膜分离。

将筋膜內缘从肌肉分离,即可见脂肪条带(图 7)。

沿着脂肪条带,以手指向内上方钝性分离至股骨颈的上方。

将钝性拉钩置于关节囊外的股骨颈上方,另一把锐性拉钩在转子间线远侧平面置于阔筋膜张肌的内侧和股骨的外缘。

将阔筋膜张肌从缝匠肌仔细分离,包括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主要分支在内的很多主要血管走形于两肌肉间,需仔细结扎(图 8)。

图 7 术中照片显示 Hueter 间隙和阔筋膜张肌的相对位置图 8 术中照片显示 Hueter 间隙远端的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在仔细分离肌肉后,将第二把钝性拉钩置于关节囊外的股骨颈下方,此时可见到髋关节囊前方的脂肪。

用咬骨钳去除部分脂肪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关节囊。

然后将体位垫置于膝关节后方或由助手轻度屈曲髋关节,以使股直肌和股血管处于松弛的状态,同时将钝性拉钩置于髋臼前方。

在进行此步骤的时候,我们常常使用薄的拉钩,并用电刀少量松解股直肌的反折头来获得更好的暴露。

此时,术者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髋关节囊,切开之后即可见股骨颈(图9)。

通常,我们会选择切除关节囊以更好的显露股骨和髋臼,再将股骨颈上方和下方的拉钩移至关节囊内,用摆动锯原位截断股骨颈并去除关节囊。

我们认为采用两步法截断股骨颈,更利于去除股骨头,最后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图 9 术中照片显示关节囊切除后的股骨颈将一把钝头拉钩置于髋臼横韧带处牵开髋关节下方的关节囊及髂腰肌肌腱。

用电刀劈开髋关节下方关节囊以便于置入拉钩和显露(图10),而尖头拉钩则置于髋臼的后方。

将盂唇和髋臼内脂肪去除后即开始磨锉髋臼。

此时需要使用偏心髋臼锉和带偏心手柄的髋臼打入器可更利于手术操作。

在学习曲线的早期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过度前倾和外展。

图 10 术中照片显示股骨头和盂唇切除后的髋臼安装好臼杯后,即开始显露股骨侧。

和所有的全髋手术入路一样,股骨干原本的位置和角度并不利于扩髓和股骨柄的放置。

直接前侧入路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抬高股骨以利于扩髓。

此时应将股骨置于内收外旋位。

在患者体位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手术床拱起来使髋关节过伸,从而在股骨扩髓时更易控制方向。

这个步骤还可以通过专业的骨科手术床进行操作。

将一把 Mueller 拉钩置于股骨颈后方以牵开内侧组织,另一把Mueller 拉钩置于大转子上方牵开髋关节外展肌。

用电刀将髋关节外侧关节囊由股骨松解,松解时最好用骨钩拉住髓腔并将股骨牵向前方,也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选择手动或自动牵开装置。

大转子窝的后外侧应松解彻底,这样可以更易于将股骨牵向前方。

松解完成后,股骨即可朝向切口的前方,这样更利于扩髓和股骨柄的置入(图 11)。

偏心的髓腔锉手柄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准确的磨锉髓腔和置入股骨柄(图 12)。

在股骨髓腔锉上安装试模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即可试行对髋关节的复位。

一旦需要,直接前侧入路更容易进行术中透视来确认股骨髓腔锉的大小和深度。

图 11 术中照片显示股骨松解后置入的股骨柄,此时需要将股骨近端抬高以安全的磨锉股骨髓腔和植入假体。

图 12 图示为带偏心的髓腔锉手柄,可以更安全和简单的进行股骨侧准备经验和风险对于大多数的医生,尤其是处于学习曲线早期的医生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确定正确的解剖间隙。

最危险的情况是显露过于偏内而靠近神经血管束,因此,确认穿支血管和在起源于髂前上棘外侧的阔筋膜张肌上做手术切口就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髋臼锉进出髋臼的过程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如果在术中发现放入髋臼锉存在于一定困难,可用 Kocher 钳先将髋臼锉头放入髋臼,再安装髋臼锉的手柄。

反之即可取出髋臼锉。

另一个难点在于抬高股骨,除了前文中提及的要点外,保持耐心并彻底松解同样非常重要。

术者应注意外展肌在大转子的止点位于外侧,可将大转子和股骨颈连接处的“马鞍样”结构的关节囊彻底松解。

在用髓腔锉扩大髓腔的时候也要小心避免穿透皮质。

我们采用带手柄的导针来确认髓腔和髓腔锉的方向会有一定的帮助(图 13)。

在磨锉髓腔的时候,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导针来确认磨锉的方向是否和髓腔一致。

图 13 图示为带手柄的导针,用于确认髓腔锉的方向,避免穿透股骨皮质结果:DAA-MIS-THA相对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刀口小,仅为7~9厘米。

2.创伤小,软组织侵袭轻微,利用天然肌间隙通道,对周边肌肉基本无损害。

3.出血少。

4.疼痛轻。

5.恢复快,手术第二天下地行走。

6.假关节稳定性好,患者术后可以做任何活动,如跷二郎腿、坐矮凳等等。

以上这些优点是传统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无法具有的。

尽管DAA-MIS-THA是一项新生技术,但2013年AAOS(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发布权威论据证明,DAA-MIS-THA与传统后入路(PA-THA)相比,已经取得了相同或更优的临床康复及疗效。

可以想见,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普及及成熟,势必成为未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主流方式之一。

适应症和禁忌症直接前侧入路的适应症和 THA 的适应症相似。

正如大多数的手术入路,前侧入路的应用会受到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最近,美国髋膝外科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的指南,不推荐体重指数超过 40 的患者行择期 THA。

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直接前侧入路。

虽然髋关节前方区域的皮下脂肪相对少于后侧及外侧,但对于肥胖的患者来说,采用任何一种髋关节入路均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鼓励体重指数超过 40 的患者在 THA 术前减轻体重。

对于腹型肥胖的患者,尤其是腹部组织和大腿重叠患者,采用前侧入路更为困难。

此时,重叠的组织内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皮肤激惹或真菌感染。

我们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容易出现伤口问题,尤其需要密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

对曾有髋关节手术史或内置物存留的病例也需格外的注意。

因为经此入路无法将外侧的钢板取出,仅能另取小切口取出螺钉。

如有需要,则可将切口将远端或近端延长,但这又需要术者具备一定的经验。

因此,如果 THA 术中需要进一步处理(如股骨短缩截骨、髋臼扩大),除非术者具备足够的经验,否则还是选择其他的手术入路可能更为合适。

当然,也有很多医生可以通过直接前侧入路处理包括翻修手术在内的所有 THA 手术。

并发症很多研究都认为,直接前侧入路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手术并发症直到医生手术经验超过 100 例以后才会明显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