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组合化(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这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知识的沟通、扩散以及知识的系 统化使显性知识如观念等加以系统化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电脑场所(Cyber Ba) 知识创造方式:组织可以利用资讯科技提供一个虚拟的知识 储存与交换平台,员工可透过平台上文件、蓝图、手册等各 种显性知识的撷取、交换与整合,来组合、创造出解决问题 所需的知识。 例如: NTT East的“基础场所”,提供一个不专属于某位员工 办公桌的空间,每位员工利用桌上配备的PC与网络设备随意 选择办公桌,并在网络上撷取相关的知识;其另一主要目的, 是使员工可以常与不相关、陌生的同事“不期而遇”,以认 识更多背景差异性较大的同事 , 随时交换心得并创造新知 识,这是一个“创始型”与“系统型” 场所的组合。
知识创新
张娟娟 MG11009019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知识、自然资源、资本、 知识、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等 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 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
一、概念溯源 二、知识创新的定义 三、知识创新相关介绍 四、企业知识创新
一、概念溯源
• 创新成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是熊彼特在 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 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是一种生产要素 的新组合。其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 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 90年代前后,“创新”概念发展为“整合”论: 一是技术创新的内涵包含着“创造新东西”。 二 是由技术创新拓展而来的“科技创新”、“知识创 新”等概念应运而生,即包含了“创造”和“创造 新的财富的能力”。
起源场(Originating Ba) 知识创造方式:提供一个非正式、舒适的场所,让员工彼此 之间自由的聚会,透过实地面对面的互动、沟通,来彼此分 享对方的意见、感觉、经验、认知等,并透过彼此之间的同 理心、信任、关心、承诺的产生来分享隐性知识。 例如: 日本NTT East电信公司所创造的“提神场所”,让员工在抽 烟室、茶水间、杂志室非正式及自由地交谈来分享彼此的隐 性知识。
这是一个“通过做而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过程。
行动场(Exerciisiing Ba) 知识创造方式:组织提供一个空间,让员工能将外部化的知 识吸收消化后,利用实验等不断地思考、反省并付诸实行, 而将抽象外显的观念、知识转变成具体、实际的个人专属的 隐性知识。 例如: NTT East的“专心场所”,是指公司提供一个让员工讲 创意的概念实际付诸实行的舒适、安静的场所,例如设计程 式、蓝图、撰写策略规划书等。
三、知识创新相关介绍
1.知识创新形式 1.知识创新形式 2.知识创新分类 2.知识创新分类 3.知识创新基本特点 3.知识创新基本特点
1.知识创新形式
累积式知识创新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外 部资源进行持续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 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原有知识基础上的 创新的累积性还意味着学习过程必须是连续的 连续的,学习过程 连续的 依赖的主体是企业组织不能随时间的流逝而解体; 激进式知识创新是指突破惯性思维,发现现有知识中没有的 全新知识,这一创新的来源既有科技创新给带来的根本性 全新知识 根本性 变革,也有引进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理念。
• 该理论被认为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知识创新理论模式,对许 多相关学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概念介绍
• 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 难于正规化、难于沟通的知识。 • 隐性知识的特征:主观性(个体知识),感性(身体),现 时性(现在的知识),模拟化(实践)。 • 显性知识是经过编撰的,可以用正规化的、系统化的语言来 传递的知识。 • 显性知识的特征:客观性(组织知识),理性(精神),有 序性(过去的知识),编码化(理论)。
根据以上学者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知识创新内涵的分析和 理解, 我们可以认为:
知识创新就是知识经济化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指通过
知识的获取、整合、共享、创造、应用和反馈等过程,不断 地将新创造的知识应用于组织系统、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中 去, 以促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创造出更高的 经济价值。
国外学者观点
◆Dr Wenger(1998)提出了基于实践团队的 知识创新,他认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实践团队可以分享 和创造重要的知识。 ◆Johannessen(1999)等人开发了一个基于愿景的知识创 新模式 他们认为,应当关注对知识创新起关键作用的知识, 也就是在组织内保持知识的记录,强调知识的所有类型(包 括系统、显性、隐性、隐藏和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Mouritsen(2004)基于知识资本提出,知识创新不仅仅 是挖掘个体蕴含的知识,更是集成知识资源来产生和创造价 值,知识资本关注于价值创造而忽略知识的分布式效应。 ◆Maria(2006)认为,个体间通过共享和整合其隐性和显 性知识来实现行为的改进,并产生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与革 新不同的概念,知识创新关注于产生和应用知识,能够增加 企业新的能力;而革新则关注于如何让这些新的能力转化为 产品和服务,以便为企业带来收益。
例如: NTT East的“创意场所”,组织提供一个团队讨论的区域, 并提供网络,群组决策支持系统等IT来支援团队,理清及外 部化工作的重要方向与概念。
❤将在项目或产品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形成 文字,提供渠道让其它成员参考。 ❤应用头脑风暴法。由成员互相激荡与对抽象概念的联想,使 抽象概念具体化。
开发过程 存在地点
转换过程
通过比喻和类比的形象化的方 通过理解、消化吸收讲显性知 法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 识转化成隐性知识 难以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共 享和支持 需要丰富的、多媒介的渠道进 行沟通和传递 可以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支持 通过传统的电子渠道传递
信息技术支持 媒介
Ba(“场所”或者“地方”)——一个提供知识创 造的平台 *可以是物质的,例如办公场所,或者一个分散的经 营场所 *也可以是虚拟的, 例如e-mail,msn,电子会议等 *甚至可以是精神的,如共同分享的经验、观点、理 想等
国内学者观点
♦贾文玉(2003)提出了知识创新的七个体现(包括最佳实 践提升、经验的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知识性、专家网络、对 客户的透彻理解、知识共享意识和知识利用)和四个要素 (包括核心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文化理念)。 ♦芮明杰(2004)在评价Nonaka 知识创新模型的基础上,提 出了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型,将知识创新的过程划分为 6 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 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 ♦张志鹏(2005)认为,常规化知识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是市场上的创新,表现为投资的回报;另一类是组织内部 创新,表现为持续的工艺与管理革新。 ♦何绍华和曾文武(2007)认为,在企业中,知识创新指的 就是将产生的新知识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它涵盖 了从知识产生到知识利用的整个过程。
3.知识创新的基本特点
1.首创性 2.自主性 3.开放性 4.多样性 5.加速性 6.高风险性 7.回报不对称性 8.系统性
四、企业知识创新
1.知识创新核心特征 1.知识创新核心特征 2.企业基本知识创新链 2.企业基本知识创新链 3.知识创新模型 3.知识创新模型 4.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 4.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 5.企业知识创新战略 5.企业知识创新战略 6.打造知识创新型企业 6.打造知识创新型企业 7.企业知识创新管理一般过程 7.企业知识创新管理一般过程 8.企业知识创新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8.企业知识创新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知识创新核心特征
1.创新价值系统(而不是价值链) 2.战略商业网络(而不是战略商业单位) 3.合作利益(而不是竞争利益) 4.潜在需求(而不仅是当前需求)
2 .企业基本知识创新链
企业吸纳能力的形成及作用 企业治理 企业治理 业 产品概念 组织 务 协调 流 经营理念 程 企业文化 创 知识 产出 新 管理 知 识
♣文件管理。整合全公司各部门的文件,重新分类。
♣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成员可以通过网络与数据 库获得其他部门的知识。
•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内部化依赖两个方面:第一,显性知识必须具体化到行动和 实践中,通过这种实践和行动的反复进行,显性知识(如战 略、技巧、创新等概念和方法)逐渐内在化;第二,通过操 作过程(如模拟和实验)来表现显性知识,从而实现其内化。 内化后组织的隐性知识整合了组织中各成员的知识,成为浑 然一体的系统型知识。
2.知识创新的分类
根据过程特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知识 创造和新知识的首次应用 根据行为特点:职业、非职业、有组织的、无组织的 知识创新等 根据行为主体:政府、企业、团队、大学、科研机构、 个人知识创新 根据主要性质:理论、实用、科学、技术、工程知识 创新等 根据应用领域:管理、国防、经济、法律、制度、组 织、文化知识创新等
★鼓励社团活动,提高经验分享的范围和层次。 ★设立象茶水间的工作喘息空间,建立非正式的交流时空。 ★养成分享知识的习惯。领导带头,动员和鼓励个人主动贡献 自己的知识,让更多的人懂得知识分享的好处。 ★提供知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在组织内提供固定且正式的知 识交流时间,在组织外提供参加交流会议的机会。
二、知识创新的定义
• 美国学者艾米顿在1993年文章中提出:“科学家和 工程师进行跨学科、跨行业、跨国家合作,研究共 同感兴趣的问题,其研究结果加速了新思想的创造、 流动和应用,加速了这些新思想应用于产品和服务, 以造福于社会,这就是知识创新。” • 后来,1997年她在《面向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 书中提出:“所谓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成功、 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社会进步,创造、演化、交换和 应用新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 • 可以看出,艾米顿提出的知识创新内涵包含了知识 创造和知识应用两个方面内容。
SECI模型
隐性知识 隐 性 知 识 显性知识
社会化( ) 社会化(S) Originating Ba
外部化( ) 外部化(E) Interacting Ba
显 性 知 识
部化(I) Exerciting Ba
化(C) Cyber Ba
• 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个体之间分享经验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不通过 正规化的语言直接从其他人那里获取隐性知识。“社会化” 一词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流是通过共同活动、个体间相互影响 实现的。良好的团队建设、亲密、和谐、相互关心的组织气 氛和文化,是保证组织中隐性知识交流畅通的条件。
SECI模型
性质 形式
特征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可编辑的、可表达的
个人的、特定的隐含结构
非结构化、难以记录、难以编 结构化,可以用语言、文字进 码、难以用语言表达 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在实践中探索,在错误中尝试 阐述隐性知识,理解和解释信 息 存在于人的大脑、心灵深处 存在于文件、数据库、网页、 电子邮件、书籍、图表等
• 外部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这是知识创造的核心阶段,是一个应用隐喻、类比、模 拟和概念把隐性知识转化为可理解形式的过程。隐性知识是 创新的基本资源,但只有把隐性知识转化为可理解的形式, 才能为实现它的价值创造可能。
互动场所(Interacting Ba) 知识创造方式:提供一个团队成员自由对话的空间,让成员 间针对某一主题,透过彼此心智模式的分享来交换心得,产 生沟通的共同语言,并透过讨论、辩证来外化并整合出解决 问题的重要概念与共识。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外部 知识 甄别
内部 知识 库
知识 共享 与学 习
知识 应用 与创 造
3.知识创新模型
(1)SECI模型 (2)五阶段模型 (3)七个原则
(1)SECI模型 )SECI模型
•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之1995 年提出了组织知识创 新理论,即SECI 模型,认为通过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广泛 推广并迅速将其融进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中,就能够实 现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