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于油气储层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并从多个角度对油气储层的特征加以阐释,针对以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合理化的理论分析,对油气储层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油气储层中形成裂缝的成因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希望通过介绍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设。

标签: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有效性

引言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对于石油探勘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全世界范围内仅有百分之二十是可采石油储量,受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处于垂直及平面上的各种非均匀隔挡条件下的地下石油储量很难被开采出来。于我国而言,此等情况更是如此,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石油储量与世界油田相同,均已进入了高含水阶段的开采时期,地下油气水分布较为复杂,这就在更大程度上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油气储层的认识,通过建模预测改变原有的开采技术。

从某种角度来讲,原有的开采技术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油气储层裂缝现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油气储层不仅能够作为油气存储空间而独立存在,更能充当油气管道运输油气资源,对于油气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现实情况中却存在很大问题,使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用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其中主要的问题则是油气储层的裂缝问题。

针对油气储层裂缝等问题,相关学者在AAPG年会上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结合近年来的发展对油气储层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出现油气储层裂缝的现象,关于油气储层裂缝的研究已从宏观向微观发展,由理论沉积学向应用沉积学发展,并逐渐完善。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对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状况等有着更深地研究。下面文章就针对现阶段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分析进行详细的阐释,供相关人员参考。

1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的原因

关于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并不是一种作用力影响下就能够发生的,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小范围的微裂缝更好给予足够地重视,绝对不能忽视。此外,应力的增强也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两种裂缝的形成在本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一种微裂缝的形成主要是指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单层结构并没有受到内部应力的影响,此等裂缝只是单纯的存在于表面,并不会构成极大的威胁,且范围较小,故而被称作微裂缝;第二种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

于内部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将裂缝的损害达到了内部,不仅仅单纯的停留在表面,主要是长度及宽度都受到了不可能承受的压力,并且相对位移较小。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成岩作用力也会对油气储层裂缝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如在受到矿物胶结、压实、重结晶等影响下,岩层会依据客观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膨胀等现象,不同矿物相互之间就会出现再次重新组合的现象,且相互转化,这就为裂缝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在溶蚀的作用下也会产生裂缝,导致油气储层内溶蚀空隙相互渗透,长期以往,则会出现裂缝的现象,最终影响油气储层的存储效果。

2 油气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

2.1 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

构造裂缝,顾名思义就是由构造变形而引起的局部裂缝,這种裂缝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伴生裂缝;二是诱导性裂缝。前者具有较强的透入性特点,裂缝的形成多半数是在同一个力场范围内;后者则是在构造形成初期由于出现了某种外力因素而引发的裂缝变形,其特点是外力作用。其实在构造裂缝中,还存在较多的裂缝形成,大多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从裂缝所开裂的方向上可以看出油气储层裂缝的类型,并可以采取测井法及地磁法加以测定,在明确裂缝产生原因后,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利用应力和应力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妥善解决。

首先,构造裂缝分布于局部构造上,大多表现为褶皱型。因为在局部构造中形成的裂缝,会伴随着伴生裂缝而发生,还会出现诱导性质的裂缝。在褶皱型的局部构造中,岩石变形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会随着边缘到顶部的向上演变而不断增强,完全相反的是地台型的局部构造中,穿绳的变形分布规律则是随着构造的顶部向边缘演变,变形程度不断加强。

其次,在断裂带上以及周边地区的分布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断裂带的主要性质是伴生油气储层裂缝,诱导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部位主要位于断层周边地区。而在断裂带中,油气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油气储层裂缝的分布方向同断层本身的分布方向大体是一致的。第二,油气储层裂缝在断层带的中央部位分布得最为密集,而且宽度大概在四十米以下的范围内。

再次,针对裂缝活动中所形成的诱导性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规律,可以从地质学中的断层知识加以分析,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与交角有关。这里主要是指油气储层裂缝与主干构造之间所形成的交角,其大小范围与浮动范围都是由岩石力学和断层位移所决定的。第二,周边环境。这里主要是指裂缝出现后周边的活动范围,断层分布的越紧密,其分布规律越明显。

2.2 火山岩宏观油气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

在火山岩中,宏观的油气储层裂缝具有明显地平面分布以及纵向分布的特

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油气储层裂缝的走向分为不同的组,而且还分为发育层次上的多个期次。二是在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上,旋回性是其纵向分布的主要特征。三是油气储层裂缝的平面分布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

3 影响油气储层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首先,利用一些诸如粘土矿物的物质在裂缝中充填等破坏性因素,这个因素会导致在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时,油气储层裂缝产生闭合现象,进而会造成油气储层裂缝堵塞,通道作用减弱,严重时甚至会完全消失。其次,利用一些能够提升油气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建设性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人工溶蚀改造和压裂改造等。能够使裂缝产生互相沟通的因素,在影响油气储层裂缝有效性的因素分类中,还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比如可以根据成因分为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相关研究分析人员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确定的分类办法。但是无论是哪种因素分析,都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选择恰当的合理因素对其进行控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及分布、有效性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就我国而言,油气储层对于油田勘探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地影响,裂缝的形成不仅仅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油气的开采,还将导致大量资源难以被开发利用,长此以往将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若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油气储层裂缝的研究,结合发展实际提出合理化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石油开采的技术水平,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昆,曾正荣,陈敏华,等.油气储层多裂缝形成机理研究——以腰英台油田为例[J].石油化工应用,2014,33(5):67-71.

[2]周新桂,张林炎,黄臣军,等.华庆地区长63储层裂缝分布模型与裂缝有效性[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3):689-697.

[3]刘金华.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4]杜艳蕾.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J].化工管理,2011.

[5]周新桂,张林炎,黄臣军,等.华庆探区长63储层破裂压力及裂缝开启压力估测与开发建议[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7):2812-28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