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中暑·小知识》

再生铝车间

中暑是指人体出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的一种急性疾病,有先兆性中暑、轻度中暑、或重度中暑。我们一般情况下发生先兆性中暑,如发现不及时会形成轻度、甚至重度中暑。

一、中暑分类:

1.先兆中暑:人在高温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疲乏、头昏、眼花、乏力、恶心、动作迟缓、胸闷、心悸、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即为先兆中暑。此时,体温正常或略高,体温不超过38℃,若离开高温环境,休息数小时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患者还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胸闷或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如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体温可进一步上升到38℃以上。

3.重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烦躁不安、尿少,体温在40℃以上。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1)中暑高热又称热射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又称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又称热痉挛,大量出汗止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

二、中暑的预防: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3.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及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三、中暑急救方法:(中暑急救简单概括为:搬移-降温-补水-促醒-转送)

从事高温作业,出现上述中暑症状时,应积极救治。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撤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点静卧休息,给予十滴水、霍香正气水、含盐清凉饮料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可逐渐恢复,重症中暑必须紧急送医疗单位抢救。

【现场急救措施】

若有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表现时:

1.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平卧休息。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有条件可用30%酒精擦身降温,还可在额部、颞(niè)部{耳朵上面}、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3.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绿豆汤,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5. 对于重症中暑人员,应在作上述降温措施的同时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中暑人员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中暑人员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医治疗方法】

轻度中暑,可取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对人中以点掐、按压为主,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痱子粉等;可根据身体体质、药性适当选用。

1、藿香正气水可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于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服用时应禁食生冷油腻。

2、仁丹可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胸闷、食欲不佳。但由于其中含有朱砂,含汞超量或久服容易导致汞中毒,婴幼儿禁服。

3、十滴水可治疗头晕、恶心、腹痛等胃肠不适中暑症状。另外,它还可以外用防治痱子,成人可直接用它搽在痱子处,婴幼儿则可在水中加十滴水数滴后洗澡。

4、风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5、清凉油可在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

6、六一散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

五、防中暑的最佳食物

1、最佳的饮料:

白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

(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盐可以补充体钠的丢失。

茶水——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茶叶含钾较多,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既解渴又解乏,亦是夏季首选饮品。

菊花茶——中医称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本草纲目》说菊花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清热疏风;

2、最佳的蔬果:

苦瓜——中医称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因此,夏天食苦瓜是最佳的选择。用鲜苦瓜捣汁或煮汤,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苦瓜泡制的凉茶,饮后消暑怡神。我国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

番茄——中医称番茄甘酸、微寒、入肝、脾、肾经脉,其功效可养颜美容、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夏令多喝用番茄煮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

绿豆——中医称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绿豆对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显作用,用绿豆煮汤有独特的消暑清热功效。惟一不足之处是绿豆性太凉,体虚者不宜食用。

3、最佳的肉食:

鸭肉——中医称鸭肉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血晕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本草纲目》称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

4、最佳调味品:

食醋——中医称醋味酸微苦,性温,有散淤、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酷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同时吃点醋有助于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但感冒发烧就不宜喝醋,因为醋有收敛作用。

六、中暑后的五大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2、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3、忌纯补

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4、忌偏食

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5、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