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课件 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34f5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b.png)
1.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 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体知识
新闻
(1)新闻定义: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 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 、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特点:公开性、真实性、时效性。
(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主要部分
辅助部分
(4)新闻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读一读
wú
芜湖
dū
督战
zhū
诸城
sài
要塞
kū
摧枯拉朽
பைடு நூலகம்
dí
kuì
荻港 溃退
xiè
jiān
泄气 歼灭
dānɡ
锐不可当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为了获 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大 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 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 。解放军部队于当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 江防线。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 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 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 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 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学习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 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体知识
新闻
(1)新闻定义: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 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 、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特点:公开性、真实性、时效性。
(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主要部分
辅助部分
(4)新闻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读一读
wú
芜湖
dū
督战
zhū
诸城
sài
要塞
kū
摧枯拉朽
பைடு நூலகம்
dí
kuì
荻港 溃退
xiè
jiān
泄气 歼灭
dānɡ
锐不可当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为了获 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大 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 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 。解放军部队于当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 江防线。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 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 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 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 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 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第1课《消息两则》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两则》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e87d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9.png)
一、作者简介
➢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No ➢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Image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消息二则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 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 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 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 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 何地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何人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 敌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 个月的长江防线
何事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如何 胜利南渡长江
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文中看到作者的主观看 法和情感没有?
No Image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 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一、思考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改为“几路大军”行不行?
准确性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可以吗?
时效性
一、品味语言
我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是
,它写出了
No Image
我觉得本则新闻是带(不带)作者的主观看法的,我从
下面词语(短语/句子)看出来:“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ffe8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f.png)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读准字音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荻港( dí )
要塞( sài )
锐不可当(dāng) 殷家汇( yīn )
多音词辨析
yīn
殷实、殷切、殷商
丰盛、丰富;情意 厚、周到;地名;姓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 容,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 部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容,找
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
何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
sè 闭塞、阻塞、塞责、 同“塞(sāi)”,
茅塞顿开
用于书面语词
sài 塞外、要塞、边塞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 障。泛指易于据守御 敌的险要地方
解释词意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气: 泄劲。 业已: 已经。 摧枯拉朽: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
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狭义:专指消息,它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知识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
闻
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组成部分(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文题解读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读准字音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荻港( dí )
要塞( sài )
锐不可当(dāng) 殷家汇( yīn )
多音词辨析
yīn
殷实、殷切、殷商
丰盛、丰富;情意 厚、周到;地名;姓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 容,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 部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容,找
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
何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
sè 闭塞、阻塞、塞责、 同“塞(sāi)”,
茅塞顿开
用于书面语词
sài 塞外、要塞、边塞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 障。泛指易于据守御 敌的险要地方
解释词意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气: 泄劲。 业已: 已经。 摧枯拉朽: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
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狭义:专指消息,它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知识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
闻
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组成部分(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文题解读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a4029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c.png)
2.“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 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 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 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3.“国民党的 广大 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 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 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 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 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 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应是中立、客观的,不带 作者主观倾向和看法的。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两则消息中看 到作者的主观看法和情感没有?
词语集锦
•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锐不可当 •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解题——何为消息
报道事情 概貌 而不讲述详细经过和细节,以 简要 的 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内容准确真实(客观性)
《消息二则》PPT课件
![《消息二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4f824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07.png)
教学过程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 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 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 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 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 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 公元378年,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 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临淝水(长江支流)结果……
教学过程
渡江战役(详实背景)
• 1.我军以木质渔船渡江。 • 2.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
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历经三个月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 • 3.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
教学过程
标题 标题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主标(也叫正标):概括与说明主要 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 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在主标 之上) 副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在主标之下)
教学过程
电头 电头在导语之前,一般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 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交代消息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世界五大著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教学过程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胜利者的自豪感从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 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 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1682c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3.png)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 何故: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何:取得作战胜利,封锁长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找出消息的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 2.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几个要素: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 3.思考电头有什么作用?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知识卡片: 消息
1.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短小。 4.写作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来自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 侧面反应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整体感知
自学任务
自读课文,完成:
1.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2.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 何故: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何:取得作战胜利,封锁长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找出消息的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 2.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几个要素: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 3.思考电头有什么作用?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知识卡片: 消息
1.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短小。 4.写作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来自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 侧面反应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整体感知
自学任务
自读课文,完成:
1.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2.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5e8811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7.png)
单元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 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2.通过观察与选择采访目标,捕捉新闻线 索,抓住新闻热点。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 习惯;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的表 达。
新闻阅读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知识链接
定义
特点
新闻
六要 素
表达 方式
知识链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 了课文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 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标题 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涨”至7万多只 导语 近年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
足2万只“涨”至7万多只。
背景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的可可西里,被誉为
“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上世纪80年代,藏羚羊在可 可西里遭到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达哇卓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
(1)准确: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评价任务三:精读课文,分析六要素的 具体内容,感受解放军的精神品质。
新闻通讯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b1ae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5.png)
这就是我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就是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了这两则消息,你认为优秀的消息是什么样的?
任务五 我为经典写推荐语
新闻评论、社论、调查报告等。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任务一 读消息,概括六要素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找出这则消 息的六要素。
六要素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具体内容
何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事
何人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何时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
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 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 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暑假见闻分享
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暑假见闻,可以是自己看到、 听到或经历的,也可以是来自媒体的。
要求: 1.事件清晰,语言简洁,声音响亮。 2.听的同学要记录同学分享的见闻。
活动 探究 ——学习新闻
什么是新闻? 1.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胡乔木) 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3.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
结束
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就是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了这两则消息,你认为优秀的消息是什么样的?
任务五 我为经典写推荐语
新闻评论、社论、调查报告等。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任务一 读消息,概括六要素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找出这则消 息的六要素。
六要素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故 如何
具体内容
何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事
何人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 何时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
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 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 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 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暑假见闻分享
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暑假见闻,可以是自己看到、 听到或经历的,也可以是来自媒体的。
要求: 1.事件清晰,语言简洁,声音响亮。 2.听的同学要记录同学分享的见闻。
活动 探究 ——学习新闻
什么是新闻? 1.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胡乔木) 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3.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
结束
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a83e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0.png)
狭义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 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特点
01
真实性
02
公开性
03
时效性
04
针对性
05
准确性
新闻都是现实社会 新闻是全体公民共
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享的消息,新闻事
新闻应该具有绝对 件会被公开报道,
的真实性。
广泛传播,具有公
开性。
新闻重点是“新”,新闻是具体发生的
第三部分(结语),写战斗的趋势,亦说明了胜利渡江的力量的源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这个结尾,言 尽意远,力量无穷。
•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 歌颂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 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 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 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 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课文感知
• 从新闻要素、新闻结构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阅读课文,勾画出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渡过长
江。
人民解放军...... 朱总司令的命令。
标
导
主
结
题
语
体
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 利南渡长江
渡江战斗于...... 诸城进击中。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4月20日 午夜到21 日
渡江战役
【百年风华】:渡江战役
走进作者
•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 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 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 称为“毛主席”。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ee3e4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2.png)
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 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足见这一战役的磅礴气势。这两则消息在时间 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因此,这两则消息都能而且都要刊发。
活动设计
活动二:学做播音员
点我放消息播报
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两则消息。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 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 散文、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 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 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 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 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 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 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品析语言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 个地方。
写法探究
1.议论性强。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议 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 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整体感知
1.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何__时__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何地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_何__故__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为中、西、东路横渡长江
活动设计
活动二:学做播音员
点我放消息播报
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两则消息。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 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 散文、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 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 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 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 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 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 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品析语言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 个地方。
写法探究
1.议论性强。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议 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 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整体感知
1.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何__时__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何地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_何__故__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为中、西、东路横渡长江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370e3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7.png)
次 递
细节和新闻背景
减
III. 导语中未交待的其他新
闻事实及支撑性材料
IV. 其他解疑释惑 的材料
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
按新闻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组织事实材料,由重及轻地展开报道,不同于从开 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故事化叙事。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 迅速地让人们了解。这种写法很有意义: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胜 负
战 况
展 望
“倒金字塔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标 题:简 明 醒 目 揭 示 新 闻 内 容
重
要
I. 导 语:最 有 价 值 的 新 闻 事 实
性
依
II. 对导语的展开:支撑性新闻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读出情感态度
分类
消息
主要内容 报道新闻整体
时效性
篇幅
强 一般而言较短
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
新闻 特写 某一场景
一般
灵活
通讯
详细记述新闻事件, 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较弱
较长
评论 ……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 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较强 一般而言比较短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一、知晓写作背景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 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 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 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 (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49574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f.png)
导入新课
输入标题文本
情境导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第一部分
输入标题文本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写作背景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输的入伟标大题胜文利本,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 由于反动派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在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新华社播发 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的战况。
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
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
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
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正文
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
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品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要求: 1.理解重点词语,语音准确; 2.思考从标题得到哪些信息; 3.知晓消息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清消息的结构。 4.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语言魅力
浅谈从标题获得哪些信息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 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 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 含义,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 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结语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 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646e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8.png)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 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比,客观表现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和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流露出胜利者的 喜悦、自豪之感。
4. 还有哪些词语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在 文中圈画出来。 【答案】“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 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 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3. 新闻的主要特点?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简明扼要,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
渡江战役
1. 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重点) 2. 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 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难点) 3.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 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文段二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 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 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 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 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 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 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 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 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 得” ,正是这种作用。
【答案】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消息二则》公开课优秀课件
![《消息二则》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c38a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c.png)
注意导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正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结尾总结全文,呼 应导语。
消息的传播渠道与效果
传播渠道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是消 息的主要传播渠道。
效果
消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媒体覆盖面、内容质量、受众群 体等。
03
优秀消息二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闻类消息
总结词
新闻类消息是消息二则中的重要类别,具有时效性强、信息准确、语言简练等特点。
强调新闻语言的特点,如客观、准确 、简练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 运用这些特点,提高消息的可读性和 可信度。
结构布局
引导学生了解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 、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以及如 何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使消息层次 分明、条理清晰。
写作实践任务
01
02
03
实地采访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 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细 节,收集第一手资料,为 写作提供素材。
了解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
课程强调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们了解新闻传播的 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提高了团队协作 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写作,学生根据所 学知识进行新闻消息创
作。
02
消息二则概述
消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用于报道 最新发生的事实。
特点
时效性强、内容真实客观、语言 简练准确、结构完整。
消息的分类与写作技巧
分类
按照报道内容的不同,消息可以分为动态消息、事件消息、综合消息等。
写作技巧
建议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进一步深入学习新闻传播理论 ,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和 趋势,为未来的新闻采写工作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消息的传播渠道与效果
传播渠道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是消 息的主要传播渠道。
效果
消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媒体覆盖面、内容质量、受众群 体等。
03
优秀消息二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闻类消息
总结词
新闻类消息是消息二则中的重要类别,具有时效性强、信息准确、语言简练等特点。
强调新闻语言的特点,如客观、准确 、简练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 运用这些特点,提高消息的可读性和 可信度。
结构布局
引导学生了解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 、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以及如 何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使消息层次 分明、条理清晰。
写作实践任务
01
02
03
实地采访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 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细 节,收集第一手资料,为 写作提供素材。
了解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
课程强调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们了解新闻传播的 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提高了团队协作 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写作,学生根据所 学知识进行新闻消息创
作。
02
消息二则概述
消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用于报道 最新发生的事实。
特点
时效性强、内容真实客观、语言 简练准确、结构完整。
消息的分类与写作技巧
分类
按照报道内容的不同,消息可以分为动态消息、事件消息、综合消息等。
写作技巧
建议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进一步深入学习新闻传播理论 ,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和 趋势,为未来的新闻采写工作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f807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1.png)
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
2、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
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 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电头的作用:(交代了什么内容)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 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 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 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6、电头
1、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作用:1、简明扼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
内容(核心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
思考题
❖1、分析这则消息6要素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消息的结构并说明作 用? ❖3、文章题目为百万,确实是百万人民解放军吗?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这是什么顺序。 ❖5、文章详写哪路军?略写了哪路军呢? 6、语言特色:哪里体现了,请分析。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
2、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
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 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电头的作用:(交代了什么内容)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 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 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 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6、电头
1、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作用:1、简明扼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
内容(核心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
思考题
❖1、分析这则消息6要素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消息的结构并说明作 用? ❖3、文章题目为百万,确实是百万人民解放军吗?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这是什么顺序。 ❖5、文章详写哪路军?略写了哪路军呢? 6、语言特色:哪里体现了,请分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ad58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3.png)
导 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主 体
二十日夜 起,……课 文最后。
整体感知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表现了 解放军攻击的神速和战果的辉煌。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志气,灭敌军威风。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具体交代了东路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第一次 提到“汤恩伯”的目的 是什么?
精读细研
用事实证明国民党官 兵不想再打了,事实胜于 雄辩,解放军的胜利、国 民党的溃败已是人心所向 。
精读细研
“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一句中 的“歼灭”和“击溃” 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精读细研
不行。“歼灭”是把 敌人消灭掉,“击溃”是 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 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 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 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 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
精读细研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已” 和“大约”能否去掉?
精读细研
不能去掉,“已”是 “已经”,表明解放军三 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 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精读细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 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 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 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 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语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 斗„„”,哪里能体现出英雄式的战斗?
正面描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 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侧面描写: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 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 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一、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wú 芜湖
kuì
kū 摧枯拉朽
dū 督战
东北三省撞钟鸣警纪念“九一八”。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安庆
九江 九江
3.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各 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军所 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 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 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
4.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中,哪些地 方体现出作者的主观倾向?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 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
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 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
xiè
dí 荻港
溃退
泄气
二、解释词语
营: 筹划、组织、管理。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 摧枯拉朽: 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 势凌厉,不可阻挡。 经
溃
退: 溃败后退。
1.请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和结 果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 和结 果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 小时之内 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钟 百 虎 天 宜 不 天 人 山 万 踞 翻 将 可 若 间 风 雄 龙 地 剩 沽 有 正 雨 师 盘 覆 勇 名 情 道 毛 泽 东 起 苍 黄 过 大 江 今 胜 昔 慨 而 慷 追 穷 寇 学 霸 王 天 亦 老 是 沧 桑 , 。 , 。 , 。 , 。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都很泄气。
了你 什从 么图 ?片 中 感 受 到
文中的词句是否也能 带给你同样的感受?请举 例说明。
5.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
我军:
突破、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敌军:
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歼灭、击溃、占领、 控制、封锁、切断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 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 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 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 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 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 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 锵有力。
巩固提升
1.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许,我 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 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所了解的信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找出标题、电头。
①标题中”百万“能用”千万“来代替吗? 不能。中路:30万人,西路:35万人, 东面:35万人。 ②从电头我们能知道什么? 通讯社、时间、地点。
2.找出导语,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 (战况)
巩固提升
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去掉“载 人”亦可) ⑵a.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b.神舟六号飞 船发射的时间、地点及运行情况。c.第二次 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 送上太空。d.消息来源,发布时间、地点。 (意思对即可)
2. 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 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东北三省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 撞钟鸣警仪式,用钟声和警报声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时16分,由中央有关部门、东北三省政府、解放军以及社会各界代 表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9 时18分,尖利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 馆广场上1000多名各界群众静静伫立。同时,在沈阳规定的道路上 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 拉响警报。 3分钟后,警报声从天际消失。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 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撞钟鸣警活动后,数千名沈阳市民进入博 物馆参观。
集》,其他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
集》、《毛泽东诗词选》等。
消 息
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 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消 息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 景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 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 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