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2节 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合集下载

肥胖营养课件

肥胖营养课件

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
精神因素 紧张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 迷走神经兴奋而 胰岛素分泌增多时
食欲 下降
亢进
4、褐色脂肪组织异常
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
当机体摄食或受到寒冷刺激 褐色脂肪细胞
内脂肪燃烧
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
直接参与体内热量 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 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
能,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肥胖者存 在胰岛素抵抗。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 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有的中度肥胖妇女发生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5、消化系综合征 胃纳多亢进,善饥多食,便秘腹胀较常见。
肥胖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而肿大,伴胆 石症者有慢性消化不良、胆绞痛发作史。
6、其他(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
1、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易发的作用
父母
子女
一人肥胖 40%肥胖的机率
双方皆肥胖 70%~80%肥胖的机率
2、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有显著的促进脂肪蓄积作用
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而合成中性脂肪; ②抑制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动用。
3、神经精神因素
下丘脑
腹内侧核
腹外侧核
饱中枢
饥中枢
有饱感而拒食
食欲旺盛
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其中美国1995年用于肥胖治疗的花费约有 992亿美圆.
• 1998年统计全球有几十家药厂在生产减肥 药,其中仅在美国每年可实现260亿美圆的 税收.
肥胖: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7年6月3~5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关 肥胖问题的专家咨询会议。大会议题 主要评价现有的肥胖流行病学资料, 制定改进肥胖和控制的公共卫生政策 和规划。

营养学-肥胖的营养治疗

营养学-肥胖的营养治疗
避免过度饮酒
酒精含有空热量,不利于减肥 ,应尽量避免或限制饮酒量。
运动治疗
01
02
03
04
增加有氧运动
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 于燃烧脂肪,提高心肺功能。
增加肌肉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 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量的运动 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坚持运动
保持运动习惯,长期坚持才能 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部分肥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 物辅助减肥。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应在医 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药物治疗不是长期解决方案
谨慎选择非处方减肥药物
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健康的 饮食和运动习惯。
非处方减肥药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谨 慎选择,避免盲目使用。
谷物的摄入。
规律饮食
02
保持每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
减少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03
鼓励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减少快餐和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
增加体育锻炼
01
02
03
有氧运动
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 氧运动有助于燃烧脂肪, 提高心肺功能。
力量训练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 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 谢率。
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关键营养 素,合理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 维持肌肉健康,避免减重过程 中的肌肉流失。建议选择低脂 肪的蛋白质来源,如鱼、鸡胸 肉、豆腐等。
脂肪摄入过多是肥胖的主要原 因之一。营养学建议控制饱和 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以降 低脂肪堆积的风险。富含健康 脂肪的食物包括橄榄油、鱼油 和坚果。

第十二章-第2节-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第十二章-第2节-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腰臀比率 小於 0.72 0.72~0.75 0.76~0.83 0.84~0.87 大於0.88
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 低危險群 較低危險群高出50% 較低危險群高出102% 較低危險群高出128% 較低危險群高出143%
4.皮褶厚度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身体的脂肪含量。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是最 常用的评价脂肪贮备和消耗的良好指标.
(二)运动减肥法 (三)药物减肥法 药物治疗是辅助手段,也是对某些患
者(重度肥胖者)长期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行为治疗有助于达到和维持减重的目的; 手术治疗不宜常规使用。
飲食控制 (減肥代餐)
运动
行为改变 (付之行动、信心、毅力、恒心)
根据体质指数制定肥胖治疗方案的原则: 体质指数25~30: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体质指数30~35:制定生活方式计划 体质指数35~40:制定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体质指数>40:制定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极
(2)人工喂养及其辅食添加:
研究发现在生后四周内就喂以固体食物的结果 将造成儿童27.71%超重、16.7%肥胖。
过食、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的喂养模 式均是引起肥胖病的高危因素。
奶中能量较高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增重速度,尤其 是生后六周内喂以高能量配方奶将使儿童体 重急速增加,为日后肥胖发生打下基础。
在现代富裕生活中,节约能量的设施可以减
少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容易使机体产生
肥胖。
5、其他因素 (1)妊娠期营养因素: 有报道表明,妊娠最后3个月营养较差的母亲,
其子女发生肥胖者较少,而妊娠前六个月营养 较差的母亲其子女肥胖的发生则较高,提示胚 胎生长发育早期孕母食物摄入量对胎儿生后的 营养状态存在较大影响。

肥胖病与营养PPT课件

肥胖病与营养PPT课件
饮食量控制不当,如过度进食或节食不当等,也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与消 耗不平衡,引发肥胖病。
营养干预在肥胖病治疗中的作用
控制能量摄入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饮食量 和频率等措施,控制能量摄入,
达到减肥目的。
提高代谢率
适度的运动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 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有
助于减轻体重和预防肥胖病。
心理干预
肥胖病的危害
总结词
肥胖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骨关节炎等。肥胖病还可能导致心理问 题,如自卑、抑郁等。
详细描述
肥胖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肥胖病 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 次,肥胖病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等多 种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病还会增加关节负担,导 致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病还可能对心 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 此,预防和治疗肥胖病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选择健康的食物
选择健康的食物是实现控制总热 量摄入和营养均衡的关键。应优 先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
低糖分的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 鱼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减少高 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摄
入。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尽量采用 蒸、煮、烤等低油烹饪方式,避
免油炸和煎炒。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01
02
03
04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是肥胖病营 养管理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增 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骑自行车等。
同时,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
率。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临床营养学》课件——肥胖症

《临床营养学》课件——肥胖症

成人 欧洲 中国 亚洲
BMI的判断标准
消瘦
<17
低重
17~18.4
<17
17~18.4
<17
17~18.4
正常
18.5 ~24.9 18.5 ~23.9 18.5 ~22.9
超重
25 ~29.9 24 ~27.9 23 ~24.9
肥胖
≥30 ≥28 ≥25
2.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肥胖症
一 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以体内脂肪过量储 存和体重异常增高为主要 表现的代谢性疾病。
二 肥胖的分类
肥胖主要可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肥胖:即单纯因长期的饮食热能过剩而引起的肥胖。
此类肥胖占绝大多数。 2.继发性(症状性)肥胖:即由某种疾病所引起的肥胖。如:
高胰岛素血症、糖皮质激素过多、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 机能低下、性机能低下等。
诊断 肥胖度
肥胖的判定标准
消瘦
低重
<-20% <-10%
正常 ±10%
超重 >10%
肥胖 >20%
五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肥胖可增加人体罹患多种疾病的危险性。 这些疾病包括: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 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乳腺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 停综合症、通气不良综合症等。
8.限制食盐;盐可刺激食欲,并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9.采用用油少的烹调方法,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
脂、甜食、零食、偏食等。
八 运动疗法
应选择时间长、强度低、 动作相对缓慢的运动,这 样才能有效地消耗体内多 余的脂肪。

临床营养学 肥胖、痛风PPT课件

临床营养学  肥胖、痛风PPT课件

肥胖的分类、病因及诊断
1.分类

遗传性肥胖:遗传物质 继发性肥胖:疾病、外伤等 单纯性肥胖:95%以上
2.病因

遗传因素
饮食因素
能量摄入量;食物的社会功能;食欲;环境 刺激的效应;时间生物效应。

体力活动因素
饮食、体力活动与能量消耗
运动种类的影响: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其他因素
机制:减少外源性食物嘌呤摄入 减少内源性尿酸生成 促进尿酸排泄
营养治疗的原则
1.
2.
3.
4. 5. 6. 7.
限制嘌呤摄入 限制总能,保持适宜体重,避免或治疗 超重或肥胖 限制蛋白质和脂肪,多食用素食为主的 碱性食物 合理的供给碳水化合物 足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液体摄入量充足 限制刺激性食物,禁酒
1.选择低嘌呤食物
4.痛风石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首次发作到慢性症状出现或可见痛风石形成 平均为11.6年 痛风石的核心是尿酸钠,为黄白色赘生物,形态 无规则,大而表浅,皮肤菲薄,破溃长期不愈, 有白色物排出,可析出尿酸钠结晶 典型部位在耳轮、第一大足趾、指、腕、膝、肘 等 未用药物治疗的痛风患者中约有半数出现痛风石
G out
W hat is new and/or contro versial in diagnosis?
3.间歇期
两次发作之间是间歇期,大多数为6个
月至2年,少数5-10年,个别无复发。 未经有效治疗的病例,发作频率增加, 间歇期缩短,症状加剧,持续时间延 长。个别直接进入亚急性期或慢性期 而无缓解期。
2.流行病学: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为30~50岁,约
95%为男性,5%女性,且常为绝经期后发病。 欧美:高尿酸血症2%-18%,痛风0.2%-1.7% 我国:20岁以上人群,2.4%-5.7%,其中5%-12%可发展 为痛风,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营养学关于肥胖症

营养学关于肥胖症
是一种含丰富有机酸和无机酸的碱性食物, 尤其是含有多量柠檬酸,对热能的代谢有十分良 好的作用。
对于肥胖症的人可以多吃的水果、蔬菜
• 魔芋: 魔芋中除含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种其
他植物中少有的特殊成分甘露聚糖,它具有高膨 胀、高弹性、高粘度的特性。用魔芋加工制成的 豆腐、面条、面包、蛋糕等食品,不但能吸收胃 液降低食欲,而且易产生饱腹感。 • 荷叶:
关于肥胖症! 我的营养建议
胖与诊断 • 肥胖的类型 • 肥胖发生的原因及分类 •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 肥胖病的预防和治疗
肥胖的定义与诊断
• 定义:机体脂肪组织过度聚集与脂肪组织过量扩增。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脂肪组织重量超过20-25%,成年女 性超过30%即为肥胖。
Part 4 肿瘤:结肠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
肥胖的预防措施:
控制热能摄取量:进食不要太快;定时进餐; 不吃零食;不挑食;少喝软饮料、酒类;少食 脂肪高的食品。
坚持体育运动锻炼:每天坚持进行30-60min 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 游泳、打太极拳等,促进身体多余的脂肪消耗。
荷叶中含有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桷皮 素、荷叶黄酮甙,临床应用证明,肥胖的人经常 用洗净的鲜荷叶煮粥食用,减肥疗效显著。用鲜 荷叶代茶泡饮,冬季用干荷叶代茶泡饮,均有疗 效。
对于肥胖症的人可以多吃的水果、蔬菜
• 茶叶: 茶叶既可解油腻,又能减肥,尤其是饮较浓
的茶叶效果更显著。我国云南出产的“普洱茶” 被法国女郎称为“刮油茶”。在日本,中国福建 的“乌龙茶”被称之为“健美减肥药”。 • 食醋:
• 黄瓜:
黄瓜中含有一种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的丙醇二酸 物质,肥胖的人常食黄瓜有减肥之效。黄瓜还含有细纤 维素,对促进肠道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也有一定的作用。

膳食营养与肥胖症ppt课件

膳食营养与肥胖症ppt课件

5、方便面不宜长期作为主食的原因是(

A.不容易吃饱
A.10%
B.味道不佳
C.30%
C.价格太贵
) D.40%
D.营养成分单一
6、过标准体重多少者称为肥胖( B.20%
7、一个身高179cm的男子,他的体重是101kg,根据标准体重法判 断他的肥胖度数值是 ,其身高体质指数(BMI)为 , 判断他的身体肥胖程度为 。 8、某女性,45岁,体检结果显示体重68kg,身高160cm,甘油三酯 4.5mmol/L(参考值0.56mol/L~1.7mmol/L),胆固醇5.1mmol/L,参 考值(2.33mmol/L~5.7mmol/L),血压11/18kpa。此女性BMI值为 ( )。 A.≥28.0 B.24.0~27.9 C.18.5~23.9 D.18.0~18.4
B.粗粮细粮的交替使用 D.温度要适宜E.多用带壳食品 )。
A.以坚果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最高 B.以豆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最 高
适可而止(250g/d);
u提高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
2. 必须在膳食平衡的前提下有分寸地限能
u u u u u 蛋白质供能20%~30%; 脂肪供能20%~30%; 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少盐、清淡、少夜食; 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二)运动耗能 1.有氧运动耗能机理
Ø Ø Ø
提供能量的物质: 糖(无氧) 脂肪 脂肪细胞 血糖消耗 游离脂肪酸 合成脂肪减少
人的身体状况。 2、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何有效预防肥胖的发 生?
◆作业与练习题
1、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 A.起床后 B.睡前 C.饭前1小时 D.任何时间 2、蔬菜中含有的( )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消化。 A.维生素 B.纤维素 C.微量元素 D胡萝卜素 3、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是( )。 A.猪肉 B.鱼肉 C.牛肉 D.羊肉 4、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包括:( ) A.水、饮料、牛奶 B.巧克力、牛奶、鸡蛋 C.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水 D.肉类、蛋白质、牛奶、蜂蜜

肥胖症营养治疗ppt课件

肥胖症营养治疗ppt课件
肥胖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 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 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 加重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2019/2/4
1
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肥 胖人口达3.25亿人, 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 15年来, 每年都会有1.2%的人成为肥胖者。 不止人数多,肥胖的年龄也越来越提前。在中国,儿 童肥胖在15年里就增加了28倍。7岁以下的儿童中,有 近1/5都超重,7%是肥胖儿童,这一数字远比欧洲国家 高得多。
每天坚持低强度运动2~3h或中等强度运动1~1.5h,可以 达到每周减重0.5kg的目的 减肥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2019/2/4
24
骨 质 疏 松 营 养 治 疗
2019/2/4
25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营养治疗
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病率均随年龄呈指数式上升
2019/2/4
7
1、遗传因素 肥胖者的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化或缺陷。 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人群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对肥胖的易感性也有影响。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占20%~40%。
2019/2/4
8
肥胖发病率快速增长不是遗传基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 而主要是生活环境变化所致。
2019/2/4
32
3.其他营养因素
① 饮食磷增加, 降低钙的肠吸收 。血磷增加或降低通过不同机制
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 。 ②氟与羟磷灰石晶体结合,稳定骨盐晶体结构。适量氟刺激新骨形 成,增加骨强度。氟过多有害。 ③蛋白质缺乏致骨基质生成不良。

肥胖症(obesity) ppt课件

肥胖症(obesity)  ppt课件

ppt课件
10
肥胖的检查
二、腰围(WC) 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结构的综合指标。WHO推荐的测
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位,两脚分开 25-30cm,体重均匀分配, 测量位置在水平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 被测者一旁,将软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 0.1cm.
ppt课件
ppt课件
33
肥胖病的临床表现
(二)心血管系综合征,重度肥胖者可能由于脂肪组织中血管增多, 有效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输出量及心脏负担均增高引起左心 室肥大,同时心肌内外有脂肪沉着,更易引起心肌劳损,以致左 心扩大与左心衰竭。加之上述肺泡低换气综合征,偶见骤然死亡 者。
ppt课件
34
肥胖病的临床表现
ppt课件
29
肥胖的危害
3、肥胖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天敌:科学家研 究发现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 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高血压,糖 尿病,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3-5倍,由于这 些疾病的侵袭,人们的寿命将明显缩短。
ppt课件
30
肥胖的危害
4、肥胖人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由 于肥胖导致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常可 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 症,高尿酸血症等,女性月经不调等。
16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普通型单纯性肥胖症可能属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在 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父母体重均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 机率约10%。双亲中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双亲中双 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同卵孪生儿同患肥胖的机 率接近100%。肥胖者收养的子女则无如此高的患病率 。
(三)内分泌代谢紊乱 容易饥饿和食欲亢进,或出现阳萎,闭经,不育等生殖系统障碍。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体育与健康
<16 24~27.9
>28
体育与健康
二、肥胖的影响因素 • 1、肥胖发生的内因:肥胖40%~70%由遗传因素决定。 • 2、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食物成份的改变,都影响肥胖。 • 3、饮食因素:进食速度过快,喜零食、甜食、夜宵等因素都
影响肥胖。 • 4、行为心理因素:自卑、内向的儿童容易导致肥胖。 • 5、体力活动因素。
2
• WHO成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4.9,超重≥25.0,肥胖前期 25~29.9,1级肥胖30~34.9,2级肥胖35.0~39.9,3级肥胖≥
40.0。
体育与健康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评价表
评价 正常 轻度消瘦 中度消瘦 重度消瘦 超重 肥胖
体质指数 18.5~23.9 17~18.4 16~16.9
体育与健康
五、营养治疗 • 1、限制总能量
1)节食疗法(1200~1800kcal)。 2)低能量疗法(600~1000kcal) 。 3)极低能量疗法(200~600kcal) 。 • 2、适量蛋白质:蛋白质占总能量的20%~30%为宜。 • 3、限制脂肪:脂肪控制在总能量的25%~30%。
体育与健康
• 4、限制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总能量的40%~55%。少吃甜食。 可增
进食欲和加重肝、肾代谢负担。 • 6、烹调方法:多用蒸、煮法,少用煎、炸法。
体育与健康
六、运动和药物治疗 • 1、尽量采用有氧运动。 • 2、药物:有中药及西药,目前能安全使用的药物数量不多。
• 判定标准: • 1、标准体重法。
肥胖度(%)=[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判断标准:肥胖度>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 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之营养与肥胖病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之营养与肥胖病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之营养与肥胖病XX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营养与肥胖病1、肥胖定义及判断肥胖是一种代谢疾病,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超过能量消耗而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积聚,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加大,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20%上。

本文中只涉及单纯性肥胖,不涉及因疾病而造成的肥胖。

现在常用以下指标检测超重和肥胖:①体质指数(BMI)(kg/M2)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平方。

按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建议的标准是BMI在18.5~24.9为正常范围,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WHO推荐的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的标准。

这一标准适合欧美人种,亚洲地区人体型与欧美人有差异。

2000年亚太地区会议提出了新的亚洲标准,2001年中国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的正常BMI的建议。

此项指标方法简便可行,只需测量身高、体重,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比较实用并不受性别影响,排除身高因素(只是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不适用)。

②腰围(WC)腰臀比(WHR)肥胖除脂肪在体内贮存量多外,还有一种肥胖是体脂分布在内脏和腹壁,表现为大腹便便,被称之为向心性肥胖或腹部肥胖。

腰围男超过94cm,女超过80cm,可作为肥胖的标准;腰臀比超过0.9(男),超过0.8(女)可视为中心性肥胖。

腰围、臀围测量也是简便易行,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肚脐平面周径为腰围,臀部最隆起部位平面周径为臀围,腰臀比位为两值之比。

2、肥胖病的危害在发达国家,由于食品供应丰富,工作中以静坐为主,生活中体力劳动减少,肥胖病检出率高。

不仅如此,在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迅速增长的趋势,现已成为全球性多发病。

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肥胖本人因心肺功能不全,心脏担过重,常有心慌、气喘、易疲劳,还有内分泌代谢紊乱甚至精神抑郁等多种疾病。

肥胖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肥胖者患心血管,急性心肌梗是体重正常的2.3~3.3倍;发生胆石症的危险是非肥胖者的3~4倍。

肥胖症-精品医学课件

肥胖症-精品医学课件

鉴别诊断
(一)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 1. Prader—Willi综合征 呈周围型肥胖 体态、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手脚小、肌 张力低、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本病可能与 位于15q12的SNRPN基因缺陷有关。 2. 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 周围 型肥胖、智能轻度低下、视网膜色素沉着、 多指趾、性功能减低。 3. Alstrom综合征 中央型肥胖,视网膜 色素变性、失明、神经性耳聋、糖尿病。
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婴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 体格检查
体脂丰满,分布均匀,皮肤紫纹 扁平足和膝外翻 男性阴茎隐藏在脂肪组织中 性发育常较早,身高常略低于正常 小儿。心理上的障碍。
实验室检查
甘油三酯、胆固醇增高、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
诊断
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 超重,超过20%诊断为肥胖症
儿童单纯性肥胖
OBESITY
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是由于长 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 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一种营 养障碍性疾病。
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已高达10%以上。
病因
能量摄入过多 活动量过少 遗传因素 其他
病理生理
• 肥胖的原因 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 增大。
治疗
治疗原则
减少产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 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 体重逐步下降。
1.饮食疗法
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 量纤维索食谱。 体积大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减肥具有重要作用 2.运动疗法 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 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 3.药物治疗 不主张。

第十二章第节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第十二章第节临床营养学肥胖症

第十二章第节临床营养学肥胖症一、肥胖症的定义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细胞脂肪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状态,通常表现为体重比正常人超出20%以上。

肥胖症会导致许多代谢异常,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二、肥胖症的病因肥胖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能量摄入过多、能量消耗不足导致的能量平衡失调。

此外,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对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肥胖症的营养治疗原则肥胖症的营养治疗的核心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使得能量平衡得到调整。

其中具体的营养治疗原则如下:1. 减少能量摄入多食用蔬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避免高脂、高糖和高热量的食品。

适度减少总能量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标。

2. 增加能量消耗适度增加身体的运动量,每周进行大约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育锻炼,以及每天进行长时间的轻度运动。

3. 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不暴饮暴食,慢嚼细咽,加强餐前咀嚼,避免过多饮酒和摄入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品。

四、肥胖症的具体饮食管理1. 热量摄入每日热量摄入量的控制是肥胖症治疗的关键之一。

总能量需比身体基础代谢率(BMR)低约10%-30%。

女性每天最少摄入1200千卡、男性每天最少摄入1500千卡,以预防会引发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过快。

2. 脂肪摄入脂肪是热量密度最高的营养素,摄入过多会导致能量摄入超量。

脂肪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左右,其中10%为饱和脂肪,10%~15%为单不饱和脂肪,不多于10%为多不饱和脂肪。

3. 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 以低GI(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粗粮、水果和蔬菜。

在每餐中应该保证低GI摄入量占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60%左右。

4. 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可以增加饱腹感而不影响总摄入能量,因此是肥胖症营养治疗中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建议每天摄入1.2-1.5克/kg的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维持静息代谢率(RMR)不降低或降低较少,能消耗更
多的能量,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还
可以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一般来说,在膳食疗法开始后的1~2月,可减重 这样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3~4kg,此后可与运动疗法并用保持每月减重1~2kg,
2002年全国调查肥胖发病率
成人超重 22.8% (大城市 30.0%) 肥胖 7.1% (大城市12.3%) 大城市儿童肥胖8.1%
二 原因与分类
(1)依照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①体质性肥胖
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与25岁以前营养过度 有关。多半有家族性遗传历史。超重的儿童通常 成为超重的成人。据报告,0~13岁时超重者中, 到31岁时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为肥胖症 患者。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半,脂肪细 胞有一极为活跃的增殖期,称"敏感期"。在此期 如营养过度,就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多。故儿童期 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甚为重要。
反映腹部脂肪,表明存在脂肪堆积和(或)分布异常情况 测量: 腰围/臀围

诊断标准:
男性 >1.0
女性>0.85
超过此值为中央性肥胖(又称腹内型肥胖、内脏型肥胖)。
中国人虽然高BMI者数量不多,但在BMI不高的人群中已存在
WHR过高的人。
腰臀比率與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比較表
腰臀比率 小於 0.72 0.72~0.75 0.76~0.83 0.84~0.87 大於0.88 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 低危險群 較低危險群高出50% 較低危險群高出102% 較低危險群高出128% 較低危險群高出143%
1.遗传因素
2.年龄和性别
3.饮食因素
(1)摄食过多
又称过食。膳食中能量的摄入总
量是决定脂肪贮存与否的关键因素。
能量过剩, 脂肪的形式储存,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 。
(2)膳食结构中各营养素间失去平衡
①脂肪比例: WHO的建议,膳食中脂肪供能比
不超过30%,动物脂肪供能比应在10%内。 膳食中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摄入增加是 肥
行为改变
根据体质指数制定肥胖治疗方案的原则:


体质指数25~30: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体质指数30~35:制定生活方式计划 体质指数35~40:制定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体质指数>40:制定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极 低热量的饮食疗法
(二)肥胖的控制与治疗的措施 (一)饮食减肥法 饮食控制同时辅于体育锻炼是合理的减肥措施
在现代富裕生活中,节约能量的设施可以减
少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容易使机体产生
肥胖。
5、其他因素 (1)妊娠期营养因素: 有报道表明,妊娠最后3个月营养较差的母亲,
其子女发生肥胖者较少,而妊娠前六个月营养
较差的母亲其子女肥胖的发生则较高,提示胚
胎生长发育早期孕母食物摄入量对胎儿生后的
营养状态存在较大影响。
胖人群增长的重要原因。 当膳食中的脂肪含量
超过30%时,增加体力活动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很容易被抵消。
②碳水化合物含量

高GI食物(主要来源于精炼糖类食物)易使机 体遭受糖的冲击性负荷,导致反馈性的胰岛素过 度分泌,增加机体的饥饿感并可能引起额外的能 量摄入。经常摄入高GI食物明显增加肥胖、2型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三、肥胖的危害
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
危险性显著增高(相对 危险度大于3) 2型糖尿病 胆囊疾病 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气喘 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 危险性中等增高 (相对危险度2-3) 冠心病 高血压 骨关节病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脂肪肝 背下部疼痛 危险性稍增高 (相对危险度1-2) 女性绝经后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 男性前列腺癌, 结肠直肠癌
肪分解和促进脂肪合成,导致肥胖发生。
④缺乏维生素B族饮食可能造成肥胖症
近年来,日本专家发现造成肥胖症的饮食营养,也可能是缺乏
维生素B族,因为体内脂肪转化为能量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 尤其是维生素B族。 饮水不足易造成肥胖
⑤饮水不足易造成肥胖
体内如果水分不足,就无法对脂肪进行充分的代谢,从而储存 体内。肥胖者体内水分比正常者少15%~20%,因为脂肪组织含 水少,而肌肉组织含水多,肥胖者即使不减肥也需要及时补充水 分。
2、体重指数
BMI=体重( kg ) / 身高( m ) 诊断标准:
WHO (1997) 正常 超重
2
单位:kg / m2
亚洲(2000) 中国(2003)
18.5 ~ 24.9 ≥25
18.5 ~ 22.9 ≥23
18.5 - 23.9 ≥24
肥胖前
Ⅰ度 Ⅱ度 Ⅲ度
25.0 ~ 29.9
30.0 ~ 34.9 35.0 ~ 39.9 ≥40
(5)影响肥胖者进食的其他行为因素还有:

吃甜食频率过多,非饿状况下看见食物或别人进
食也易诱发进食动机、以进食缓解心情压抑或情 绪紧张、边看电视边进食、以及睡前进食等,这 些进食行为的异常均可加速肥胖的发生发展。
1.遗传因素 2.年龄和性别 3.饮食因素 4.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减少对肥胖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4)不良的进食习惯 1)进食能量密度较高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of food ) 指 平均每b百克食物摄入后可供能的热卡数。脂 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2)不良的进食行为 肥胖样进食(the obese style of eating)几乎见 于绝大多数肥胖患者,其主要特征是:进食时 所选择的食物块大,咀嚼少、整个进食较快, 以及在单位时间内吃的块数明显较多等。在这 种方式下不仅进食快而且进食量大大超过了非 肥胖者。
②营养性肥胖
亦称获得性(外源性)肥胖,多由于20~25岁
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
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种 本类型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
所致。体质性肥胖,也可再发生获得性肥胖,而
原因需较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
成为混合型
(1)依照发病原因
四 治疗
(一) 目标
(1)控制肥胖的发展,防止进一步超体重;
(2)降低体重,但不一定降到理想体重的范围。
(3)减少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害性,一般而言, 如果能够将体重减轻5%~10%,就可使危险性 显著降低。
市面上減肥的方法
減肥种类 节食 减肥药 泻药 运动 瘦身中心 抽脂 效果 副 作 用 危 险 性 可 饿到沒力 厌食症 尚可 伤害心脏 危及健康 尚可 拉到沒力 危及健康 佳 無法持久 小 可 花钱又不稳定 須賺大钱 佳 花大錢 皮松弛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2)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 和臀部型肥胖(又称外周型肥胖)两种;
胖可以分为腹部型肥胖(又称向心型肥胖)

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多见 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 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 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 因素之一。这种肥胖很危险,与心脏病、脑卒中 高度相关。

GI 71.8 82.0 66.4 54.0 32.6 18.0 22.3 27.2
食物名称
GI
荞麦面 59.3 马铃薯(用微波炉烤) 82.0 甘薯(红,煮) 76.7 苕粉 34.5 豆腐(炖) 31.9 豆腐干 23.7 蚕豆(五香) 16
③钙的缺乏也与肥胖发生相关
当膳食中缺钙时,机体在 甲状旁腺素和活性维 生素D 作用下,提升细胞(尤其是脂肪细胞) 内的钙浓度,而脂肪细胞内的钙积聚能抑制脂
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二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易发的作用 父母 子女 一人肥胖 40%肥胖的机率 双方皆肥胖 70%~80%肥胖的机率
二 病因 二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2.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肥 胖率均增高,机体总体脂量增加。女性通常比男 性容易肥胖。从生物学角度看,女性脂肪细胞数 比男性多,约占体重22%(男性占15%)。雌 激素本身有增加脂肪沉积的作用。

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 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
肥胖分类
(1)依照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2)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以分为腹
部型肥胖(又称向心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又称外周
型肥胖)两种;
(3)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将肥胖分为多细胞性肥
诊断标准: WHO 男性 女性 94cm 80cm 中国 85cm 80cm

3.腰臀比(WHR)
①腰围
②臀围:由侧身找到臀部最高点。软尺必须经过 臀部最高点及耻骨位置,测量最大臀围。 为了准确起见,最好各量三次然后求出
腰臀比率(WHR) 将腰围平均值除以平均臀围 平均值,
③ 腰臀比(WHR)

男性前列腺癌, 结肠直肠癌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育功能受损 麻醉并发症
四、肥胖的常用评价指标
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 (WHR)、标准体重等
1.标准体重

计算公式:男性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可对肥胖程度进行粗略估计。

4.皮褶厚度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身体的脂肪含量。

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是最
常用的评价脂肪贮备和消耗的良好指标.

正常参考值:
美国男性:12.5mm;女性:16.5mm 日本男性:8.3mm;女性:15.3mm。 我国尚无群体调查的理想值(无参考标准),但可作为 患者营养治疗的前后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