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复习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填空

1、信息P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P31、提出了信息的概念;2、扩大传播学的视野。

3、传播的定义P4:即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符号的定义P34: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可以表示某事物等具体存在,也可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是一种人类社会独有的、有意义的象征物,是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具有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独创性、多义性、灵活性、认同性、隐含性。

5、符号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体现的三个特征P35:1、代表事物的形式;2、被符号涉及的对象;3、对符号的意义解释,也可以说成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

6、意义P39:就是人和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7、符号的基本功能P38: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8、几种主要传播模式P50;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9、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52

10、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53。

1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P55

12、自我表达的媒体(图)P75

13、人内传播P61: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4、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P62。

15、人际传播P71: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系统相互组成的心得信息传播系统。

16、集合行为P84: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的现象。多以群体、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17、集合发生的条件P84: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的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18、流言的定义P86: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的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标没有可靠标准的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19、流言流通量公式:P87R= I X 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证据的暧昧性)

20、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有如下几个特点P88: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值;2、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21、组织的结构特点P89: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22、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P91:下行传播、上行传播、横向传播。

23、大众传播的含义P98: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4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P101

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表现为: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25、赖特的“四功能说”P101 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

26、拉扎斯菲尔德和抹顿的功能观,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大功能P103: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功能”。

27、信息环境p112: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拟态太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称为“似而非环境”。

28、拟态环境p113:信息环境,也称“似而非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9、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p115:第一、指的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30、媒介技术p116:媒介技术也称传媒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31、第八章第一节: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P118

主要内容为:1、媒介即讯息;2、媒介是人的延伸;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此外,他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他关于“地球村”的论断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麦克卢汉理论的局限:麦克卢汉不是一位唯物论者,而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因此他的观点具有极端性和片面性。

1、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们似乎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的主宰的对象;

3、麦克卢汉的理论

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票片面的。我们在麦克卢汉理论中看不到从事着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人,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32、电视人和容器人。P121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觉器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判的基础上的。

33、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包括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活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34、把关人p131: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35、受众p150: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全场的听众,戏剧表演,体育比赛的观众,报纸刊物的读者,广播电视的收听者,网络媒体的用户,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36、效果p171:指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

37、传播效果有两重含义p172:1,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心态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2,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潜在的还是显在的。

38、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72

1、环境认知效果。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39、传播流p178: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二、简答题:

1、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P4:1,社会信息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信息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的传播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受传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