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专题知识复习汇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1课)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21日、北平;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1课)

▲P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是指1946-1949年,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内外敌人”包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为什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因为《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的作用;在和平年代能够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学校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有何作用?可以教育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54门礼炮”“28响”分别象征什么?“54门礼炮”象征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或者五四运动;“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28年。

二、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解放)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第1课)

2.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注意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第2课)

3.1950-1952年土地改革:注意原因、文件(颁布机构、内容)、过程、结果、历史意义。(第3课)

4.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P20。注意内容、地位。(第4课)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第5课)

1.对农业和手工业:采用合作化的方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实行赎买政策。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评价:

(1)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不足:在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1956-1966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既有成就,又有失误。(第6课)

1.成就:大庆油田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它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8课)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

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3.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安徽凤阳)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而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之后,我国陆续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并逐步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9课)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第10课)

六、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一)政权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第1、4、11课)

1.建国前夕: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集各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第1课)

2.建国初期: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体制。(第4课)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11课)

3.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第8课)20世纪末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12课)

(二)经济建设:

1.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第4课)P20地图。

(1)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年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5课)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时期(1956-1966年):大庆油田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第6课)

4.“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周恩来、邓小平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