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239a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b.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标题: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期是儿童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一、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1.1 幼儿期是感知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
1.2 幼儿对于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特征有着强烈的兴趣,喜欢通过触摸、观察和尝试来认知世界。
1.3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具体的经验和实物来认识事物,逐渐形成抽象思维。
二、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2.1 幼儿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他们对于亲人和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2.2 幼儿在情感表达上常常直接而真实,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
2.3 幼儿开始逐渐建立起与他人的社会联系,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培养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3.1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学习逐渐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3.2 幼儿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和进行对话,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3.3 幼儿开始逐渐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规则,能够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4.1 幼儿期是动作和运动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
4.2 幼儿喜欢玩耍和活动,通过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协调性。
4.3 幼儿的动作表现主要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激励。
五、自我意识和认知的发展5.1 幼儿开始逐渐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情感。
5.2 幼儿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5.3 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
结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包括感知和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会性、语言和沟通能力、动作和运动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和认知等方面。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ca3a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f.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左右的儿童心理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些普遍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他们会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等方式来学习和探索世界,不断地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自理能力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完善。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他们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各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是独特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对于他们的整个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可以为幼儿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习和生活。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持续性、逐步性、综合性、个体化和关键性。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幼儿,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和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28d6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9.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之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方面逐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 感知能力:幼儿在出生后逐渐发展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如触觉、听觉、视觉等。
2. 认知能力:幼儿在3-6岁期间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发展,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空间关系。
3. 想象力:幼儿在这个阶段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游戏。
二、情感发展1. 情绪表达: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开心、生气、害怕等。
2. 情绪控制:幼儿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
3. 社交情感: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对于亲人和朋友表现出依赖和信任。
三、社交发展1. 自主性: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表现出自主性,愿意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2. 合作能力:幼儿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游戏或任务。
3. 社交技巧: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如分享、等待和倾听等。
四、语言发展1. 语言理解: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语言指令和问题。
2. 语言表达:幼儿开始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更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语言能力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和语言发展。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社交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233fa6976c66137ef061923.png)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
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
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二、请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
3-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ffeb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7.png)
3-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生活范围扩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与更多的同龄人和老师接触,生活范围从家庭扩展到了学校和社会。
2.独立性增强:3-4岁的儿童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和独立性,他们渴望自己完成一些事情,如穿衣、洗手等,表现出自我服务的能力。
3.情绪波动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哭泣和笑闹是他们表达情绪的常见方式。
4.认知发展迅速: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发展迅速,他们开始通过感官体验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并开始学习和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5.语言能力提高:3-4岁的儿童语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开始理解和使用简单的句子。
6.社交技能初步形成: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开始学习如何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社交技能如轮流、分享和礼貌等开始初步形成。
7.规则意识萌芽: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理解并遵守一
些简单的规则,如按时吃饭、排队等,这是他们学习社会规范的重要一步。
8.想象力发展:3-4岁的儿童开始有了想象的能力,他们通过游戏和故事来创造和想象不同的情景和角色。
了解这些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3025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b.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个性和认知能力的过程。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语言和运动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感知和认知周围的事物。
1.2 幼儿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到抽象转变: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逐渐从具体的感知经验向抽象的思维能力转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量和概念形成。
1.3 幼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记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记住和回顾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记忆模式。
二、情感发展2.1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2.2 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在幼儿期,儿童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3 幼儿的情感认知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情感认知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产生同情心和合作意识。
三、社交发展3.1 幼儿的社交意识逐渐形成:在幼儿期,儿童的社交意识逐渐形成。
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个体,并开始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3.2 幼儿的合作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合作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与同伴一起进行简单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顽耍。
3.3 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特点,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我形象。
四、语言发展4.1 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循简单的口头指令,理解他人的言语意图。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6ceb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2.png)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感知与认知:幼儿的感知与认知能力正在发展中,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与认知主要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
他们能够逐渐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并开始理解事物的关联和对比。
2.注意力与专注: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他们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
幼儿的专注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他们往往需要较短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并容易在周围环境的干扰下分散注意力。
3.情绪与社交:幼儿对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进行。
他们常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对于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认识有限。
幼儿对于社交行为和规则的理解正在逐步发展,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互动和交流。
4.动手能力与探索欲望: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
通过玩具和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如抓握、放置、拧扭等。
他们开始逐渐探索和理解身边环境的规律和原理。
5.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审美。
幼儿的想象能力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处理身边事物,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6.语言与思维:幼儿的语言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善于通过直观的形象思维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幼儿开始理解简单的概念和抽象的思维方式。
7.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不断发展中,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自己的身份和特点,并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别。
幼儿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总的来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归纳为感知与认知的发展、注意力与专注的培养、情绪与社交的理解、动手能力与探索欲望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以及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4e61b4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了解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引导。
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聊聊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一、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好奇心强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他们喜欢提问,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2.想象力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这个阶段非常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许多奇妙的世界。
这种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3.情绪波动大幼儿园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
这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尚未成熟。
4.依赖性强幼儿园的孩子依赖性较强,他们需要成人的关爱和陪伴。
这种依赖性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5.社交能力逐渐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
二、幼儿园教育策略1.满足好奇心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实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2.培养想象力要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情绪管理针对孩子们的波动情绪,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4.建立信任感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成人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信任感有助于孩子们建立安全感,促进心理发展。
5.提升社交能力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与同伴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可以通过团队游戏、合作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三、家园共育1.家长与教师的沟通2.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实践要鼓励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
幼儿心理发展的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1361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f.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本特点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在身心方面的成长和变化,是幼儿整个人格、情感、认知以及社交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幼儿心理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建构的先后次序: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即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幼儿会出现某种特定的心理表现。
例如,幼儿从出生到三岁左右,主要表现为本能活动和想象力的发展;三岁到六岁阶段,主要表现为心理功能的逐渐发展和规律的形成;六岁到十二岁,主要表现为逻辑思维的逐步发展和抽象思维的形成等。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不同的阶段,幼儿的心理表现具有明显的差异。
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一般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行为期、运算思维期和抽象思维期等。
3.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心理发展上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是因为每个幼儿的基因遗传、环境背景和个人经历都不尽相同,导致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表现也会存在差异。
个体差异使得每个幼儿都拥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和个性特点。
4.受到环境和社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不仅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以及亲人、同伴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都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
幼儿的不同心理能力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例如,幼儿的感觉和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会能力相互关联,相互发展。
6.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幼儿的心理能力在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和进步。
这种渐进性体现在幼儿逐渐增加了应对新情境的能力,逐渐提高了自我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渐掌握了辨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7.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教育和训练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幼儿可以改变其心理发展的轨迹和速度。
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家长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b9cc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d.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期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
1. 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意象思维:幼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他们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
- 简单逻辑思维:幼儿开始发展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 理解力有限:幼儿的理解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思维仍然存在难点。
2. 情感发展特点:幼儿在情感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情绪变化频繁:幼儿的情绪变化较为剧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快乐、悲哀或者生气。
- 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可能会依赖成人的安抚和引导来调节情绪。
-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幼儿开始逐渐认识到他人的情感,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
3. 社交发展特点:幼儿在社交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自我中心思维:幼儿的社交行为主要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
- 合作能力的初步发展:幼儿开始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但合作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浮现争抢和冲突。
- 对他人的认知:幼儿开始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和区别,能够分辨熟悉和目生的人,但对于他人的意图和感受理解有限。
4. 行为发展特点:幼儿在行为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动作能力逐渐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精细动作。
- 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冲动和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 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幼儿开始逐渐理解和接受一些简单的规则,并能够在规则的指导下进行行为。
总结: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
在认知方面,幼儿的思维主要以意象思维为主,理解力有限。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d217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b.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能力和行为方式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语言和运动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1.1 感知能力: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从最初的感觉反应到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辨别。
1.2 认知能力:幼儿逐渐具备观察、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理解因果关系和时间概念。
1.3 想象力: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游戏。
二、情感发展:2.1 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情绪控制:幼儿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适应环境和处理情绪冲突。
2.3 情感交流:幼儿开始学会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能够表达关心、爱慕和友谊等情感。
三、社交发展:3.1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3.2 合作能力: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社交规范:幼儿开始学习社交规范,如尊重他人、分享和等待轮流等,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
四、语言发展:4.1 听力理解: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理解简单的口头指令和问题。
4.2 语言表达:幼儿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逐渐形成简单的句子和语言组织能力。
4.3 语言交流: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能够用语言表达需求、分享信息和参预对话。
五、运动发展:5.1 精细动作: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握笔、剪纸和穿扣子等操作。
5.2 大运动能力:幼儿逐渐掌握走、跑、跳等大运动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和游戏。
5.3 手眼协调:幼儿开始学会手眼协调,能够进行拼图、堆叠和玩球等活动,提高运动精准度。
结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语言和运动等多个方面。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27d0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2.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感知发展:幼儿在感知方面的发展是从感受无差别的刺激到逐渐具
有感应特定刺激的能力。
在幼儿早期,他们主要通过感官来了解世界,例
如通过看、摸、咬等方式来认识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能够更加准
确地感知和区分事物。
2.思维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初期,幼儿的思维主要是感知和运动
的思维,即通过感官和身体来认识世界。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开始
具备一些简单的概念,例如颜色、形状等,他们可以逐渐进行分类、比较
和归纳的思维活动。
3.语言发展: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幼儿期,他们会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语言,并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言
对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表达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4.情绪发展: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情绪方面是非常显著的。
幼儿会逐渐
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开始理解他人的情绪。
在情绪发展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出现情绪反应的不稳定性,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强烈的情绪。
5.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幼儿在社会情
境中学会与人交往,并逐渐发展出与他人合作、分享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也开始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和社会大环境,学会逐渐独立生活。
总之,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感知、思维、语言、情绪和社会
发展等多个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具备更加复杂的认知、表达
和社交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46c4aaf90f76c661371ae9.png)
幼儿心理学发展特点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理解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理解过程。
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很多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个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个排比那一排短”。
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
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水平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准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水准等方面反映出来。
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
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
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因为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
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合过程。
而适合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合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
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b85d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8.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0-6岁这个阶段内,心理能力和行为特点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感知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通过感官器官来感知和认知世界。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事物,并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在幼儿期,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使用一些代词来表达自己,如“我”、“我的”。
3. 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开始学习并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能够逐渐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如词汇的使用、语法的运用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
4. 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逐渐形成社交能力。
5.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和创造来构建自己的世界,并进行各种角色扮演和创意活动。
6. 动手能力和运动发展:幼儿期是孩子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手指进行精细动作,如拿、放、扔等,并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7. 记忆和注意力的提升:在幼儿期,孩子的记忆和注意力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并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和任务。
总结起来,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与认知能力的提升、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和运动发展以及记忆和注意力的提升。
这些特点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0376e15fbfc77da369b111.png)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 认知的发展幼儿期儿童在认知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言语的发展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从“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民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
口头言语在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幼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
到幼儿末期,他们已能基本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音。
而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词汇量年年增长。
与3岁儿童相比,6岁儿童的词汇量大约增长3-4倍(3岁800-1000;4岁1600-2000;5岁2200-3000;6岁3000-4000)。
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类型的词,词义逐渐明确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
言语表达逐渐由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从对话言语发展到独白言语。
幼儿言语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有了自我中心言语。
这是一种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是一种既具有外部言语特点又具有内部言语特点的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言语。
在幼儿独自一人做游戏或遇到问题情境的时候,这种过渡言语就频频出现。
它既可以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
幼儿的自言自语在其口头言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比例逐渐缩小。
幼儿期儿童已有学习书面言语的可能性。
一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口头言语已相当发展,它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基础;另一方面,幼儿形象知觉的发展又提供了辨认汉字的可能性。
同时,幼儿自身已有认字、读书、写字的需要。
(2)思维与想象与婴儿期儿童相比,幼儿的思维已经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里进行思考,使思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从而使思维成为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ad905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0.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思维特征:在思维发展方面,幼儿的思维能力从简单的运算逐渐发展到实际操作综合思考的阶段。
(1)过度一般化:幼儿会根据个别的特征或细节来对整体进行判断,往往容易将一般性的特征扩展到其他对象上,如认为所有小狗都是黑色的。
(2)中心思维:幼儿的思维容易集中在一个对象或情况上,难以同时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只注重饼干的形状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特征。
(3)固定思维:幼儿往往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入手,难以灵活地改变思维方式。
(4)逆向思维:幼儿容易将事物的因果关系颠倒,例如认为下雨是因为天空变黑而不是天空变黑是因为下雨。
2.情感特征:在情感发展方面,幼儿的情绪表达更加丰富,情感稳定性逐渐增强。
(1)自我认知:幼儿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分辨自己和他人。
(2)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多样化,越来越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开始了解和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3)情感变化:幼儿的情感变化较为频繁,容易从一个情感状态迅速转变到另一个情感状态,如从激动到沮丧。
(4)自我认同:幼儿开始形成对自我的认同感,逐渐明确自己的性别、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
3.社交特征:在社交发展方面,幼儿逐渐从亲密关系向所有同龄人拓展,开始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1)儿童游戏:幼儿喜欢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通过游戏来实现社交交流和互动。
游戏在幼儿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自我中心: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需要逐步学习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友谊观念:幼儿开始了解友谊的概念,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朋友,并能够区分亲密朋友和一般朋友。
4.行为特征:在行为发展方面,幼儿的行为逐渐有序,能够遵守规则和建立基本的道德观念。
(1)动作发展:幼儿从刚开始学会一些简单动作,逐渐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精细动作和复杂的运动技能。
(2)自主探索:幼儿喜欢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通过亲身经验获取新的认知和技能。
(3)道德观念:幼儿开始建立起最基本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和对错,并逐渐内化道德规范。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39d2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9.png)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标题: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一、认知发展1.1 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但仍存在认知局限性。
1.2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觉和形象思维。
1.3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感觉和经验。
二、情感发展2.1 幼儿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情感表达直接。
2.2 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2.3 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支持和引导。
三、社会发展3.1 幼儿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3.2 幼儿的社交能力逐渐增强,但仍存在竞争和合作的矛盾。
3.3 幼儿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语言发展4.1 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
4.2 幼儿的语言表达主要是单向的,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4.3 幼儿需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来促进语言发展,家长和老师的语言示范也至关重要。
五、动作发展5.1 幼儿的动作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
5.2 幼儿的动作表现主要是简单的、杂乱无章的。
5.3 幼儿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来促进动作发展,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也是关键。
结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语言和动作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25a7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1.png)
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呈体系。
1.从简单到复杂,表现在从简单的反射活动,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复杂化,比如从出现语言,到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2.从具体到抽象,表现在从认知具体事物到抽象概括,比如开始认识苹果、鸭梨等具象的物体,到理解它们都是属于水果。
3.从被动到主动,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发展逐渐开始不断出现了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能够意识到自己进行的心理活动,比如老师在读儿歌时,会有意识到去记住,并知道如何记住。
4.从零乱到呈体系,表现在从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到逐渐形成体系。
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说出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比如开始看到瓶子倒了水洒了,低龄幼儿认识到两个单独的事件,而随年龄增长可认识到因为瓶子倒了,所以水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知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在认知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从“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民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
口头言语在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幼儿期儿童已有学习书面言语的可能性。
一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口头言语已相当发展,它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基础;另一方面,幼儿形象知觉的发展又提供了辨认汉字的可能性。
同时,幼儿自身已有认字、读书、写字的需要。
(2)思维与想象
幼儿的思维已经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从而使思维成为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不过,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参与到智力活动中去。
幼儿想象丰富、活跃,而且很大胆。
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的目的不明确,主题不稳定,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同时,幼儿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而且容易同现实混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
(3)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主要是无意记忆,但有意记忆已开始发展。
幼儿记忆很容易受成人的暗示,也很容易发生现实与臆想混淆的现象。
幼儿期存在明显的“记忆恢复”现象,这就表明,幼儿的大脑不是消极地再现材料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加工改组过程。
四五岁的幼儿还不能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物。
六七岁的幼儿虽不会主动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物,但只要有人提醒他们利用语词作为中介物帮助记忆,记忆效果就会迅速提高。
幼儿的大记忆成绩逐年迅速发展,但发展的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递减。
2.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
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情绪常常极度强烈和高涨,他们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
幼儿的害怕随年龄的变化也在变化。
幼儿刚入园时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抑郁情绪,强迫性的早期教育会使这种情绪更加压抑。
在集体生活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能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道德体验。
幼儿期理智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和好问,因此幼儿期有“疑问期”之称。
幼儿的情感还表现
出个别化,这种个别化不仅对幼儿将来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会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
3.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发展、自我表现意识和性别意识的发展上。
第一,人际交往的发展。
幼儿的人际交往与婴儿的人际交往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与老师的交往,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老师。
幼儿与同伴交往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长,而且游伴的数量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
游戏已从平行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游戏关系也由比较疏松的撮合到比较协调的、有规则约束的结合,社会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第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他们已能对自己形成某种看法。
但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家长、教师和同伴平时对自己评价的翻版,尤其对于成人的评价,幼儿几乎完全听信。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自己评估自己,到幼儿晚期,儿童会对不公正的评价感到不满并提出异议。
第三,性别意识的发展。
3岁儿童已知道自己的性别,但对一个人的性别会不会起变化还不太清楚;7岁儿童已经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的改变、年龄的变化而起变化。
由于教育的影响,幼儿已意识到男女性别行为的差异。
4岁前男女儿童与同性游伴或异性游伴都玩得十分融洽,4岁之后男女儿童游戏内容开始分化,5岁后则更加明显。
幼儿虽然知道一些适合性别角色的行为,但不一定都肯接受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尤其是女孩子;而男孩子因为怕遭到像“娘娘腔”之类的嘲笑而较少模仿或学习女孩子的行为。
4.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对周围世界逐渐形成较稳固的态度和倾向性,而且逐渐形成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心理特征构成统一的、比较稳定的、开始有倾向性的整体。
具体表现在幼儿有了一定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性格和能力等已初步发展起来,不少智力超群或有特异才能的“神童”已崭露头角。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
进幼儿的心理发展,迅速而稳步地向新的水平和新的阶段过渡。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形式的设计都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
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即使在相同年龄的各个儿童之间,其心理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要求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而且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分化到分化的顺序来发展的。
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但是各个阶段却不是独立分开的,它又表现出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往往上个阶段末会出现下个阶段的萌芽,或下个阶段初也有着上一阶段的表现。
心理发展包括了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等等,现以幼儿的绘画心理发展为例谈谈我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一、涂鸦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是三岁前。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涂鸦很感兴趣,但是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论在肌肉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他们的绘画是没有计划、没有目标、也没有思维控制的。
他们在画纸上无意识的用各种颜色画下没有意义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等等,但是当别人问画的什么,他会指着自己所画的东西想象后回答你。
二、象征阶段。
一般是四到五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相较于上一阶段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比如他们对于形状和颜色有了一定的认识,会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所以他们往往会用简单的图形来进行绘画。
比如画小鸡:圆形是头,椭圆形是身体,三角形是嘴巴,几条斜
线就是爪子等等。
虽然这时候他们的画非常的质朴,非常的不真实,但是却能够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了。
三、敏感阶段。
指六到八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很快,他们知识和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对事物的认知不断的完善,他们的绘画向写实方面发展。
他们能注意到画面的结构、事物的远近、主次关系以及颜色情感等等,画面更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是幼儿对于结构等的把握还不够成熟,处于一个想表达清楚却表达不清楚的阶段。
四、成长阶段。
指八岁以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分析能力的不断增强,心理上也逐渐走向成熟,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强烈地追求“形似”。
他们开始不断的探究绘画的技能和事物间的关系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能力。
绘画能力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我们在教育幼儿时,要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在选择教材时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适合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不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