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汤彩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校网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
主讲人:黄冈中学高级教师汤彩仙
2008高考考前数学专题讲座
高考中的创新题型的解题策略
主讲人:黄冈中学高级教师汤彩仙
一、复习策略
数学的创新题是相对于传统命题方式而言的,这类题目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或解题方向不明,自由度大,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处理过程方能解决,其难度大,要求高,是训练和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型,数学创新题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为高层次思维创造了条件,是挖掘、提练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展示应用数学思维方法的良好载体,所以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在高考中的创新题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定义信息型创新题;第二类是情景创新题,第三类是类比型创新题,第四类是跨学科型创新题。
二、典例剖析
题型一:定义信息型创新
定义信息型创新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因此此类型的背景新颖、构思巧妙,且又能有效地区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力,所以备受师生的青睐,解答这类问题通常分为三大步骤:(1)对新定义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归纳的方向;(2)对新定义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求解决方法;(3)对定义中提取的知识进行转换,有效的输出,其中对定义信息的提取和化归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难点。
例1.(06年广东卷)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和,规定:,当且仅当;运算“”为:;运算“”为:,设,若,则
()
A.B.C.D.
思路分析:按定义求出p,q的值.
解:由得,
所以,故选B.
例2.(06年上海)如图,平面中两条直线和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M到直线和的距离,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已知常数p≥0,q≥0,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p=q=0,则“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且仅有1个;
②若pq=0,且p+q≠0,则“距离坐标”为(p,q)的点有且仅有2个;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思路分析:(p,q)的个数就是到直线l
1的距离为p的直线与到直线l
2
的距离为q的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作出满
足条件的直线即可.
解:选(D)
①正确,此点为点O;②正确,注意到p,q为常数,由p,q中必有一个为零,另一个非零,从而可知有且仅有2个点,这两点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且到另一直线的距离为q(或p);③正确,四个交点为与直线l
1
相距为p的两条平行线和与直线l2相距为q的两条平行线的交点.
点评:概念型创新题特点是首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根据定义提出一系列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先要认真理解题目给出的定义,把握定义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按定义处理问题.
例3.(07年福建卷)中学数学中存在许多关系,比如“相等关系”、“平行关系”等等.
如果集合A中元素之间的一个关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自反性:对于任意,都有;
(2)对称性:对于,若,则有;
(3)传递性:对于,若,,则有.
则称“~”是集合的一个等价关系.例如:“数的相等”是等价关系,而“直线的平行”不是等价关系(自反性不成立).请你再列出三个等价关系:______.
解:答案不唯一,如“图形的全等”、“图形的相似”、“非零向量的共线”、“命题的充要条件”等等.
例4.(06年福建卷)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点A(x
1,y
1
)、B(x2,y2),定义它们之间的一种“距离”:‖
AB‖=|x1-x2|+|y1-y2|.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C‖+‖CB‖=‖AB‖;
②在△ABC中,若∠C=90°,则‖AC‖2+‖CB‖2=‖AB‖2;
③在△ABC中,‖AC‖+‖CB‖>‖AB‖.
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___.
解: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点,定义它们之间的一种“距离”:‖AB‖=|x
1-x
2
|+|y1-y2|,
①若点C在线段AB上,设C点坐标为(x
0,y
),x0在x1、x2之间,y0在y1、y2之间,则
=
③在中,
>=
∴命题①③成立,而命题②在中,若则明显不成立.
则应填①③.
例5.(07北京)已知集合,其中,由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
其中是有序数对,集合S和T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m和n.若对于任意的,总有,则称集合A具有性质P.
(I)检验集合与是否具有性质P,并对其中具有性质P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S和T;
(II)对任何具有性质P的集合A,证明:;
(III)判断m和n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I)解:集合不具有性质P.集合具有性质P,其相应的集合S和T是,
.
(II)证明:首先,由A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共有个.因为,所以;
又因为当时,时,,所以当时,
.
从而,集合T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即.
(III)解:m=n,证明如下:
(1)对于,根据定义,,,且,从而.
如果与是S的不同元素,那么与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从而与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与也是T的不同元素.
可见,S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T中元素的个数,即,
(2)对于,根据定义,,,且,从而.
如果与是T的不同元素,那么与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从而与中也不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与也是S的不同元素.
可见,T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S中元素的个数,即,
由(1)(2)可知,.
例6.设、R,常数.定义运算“”:.
(1)若求动点轨迹C的方程;
(2)若,不过原点的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T、S,并且与(1)中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 ,试求的取值范围;
(3)设是平面上的任一点,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