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质量
= 原料指数 + 1
2.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 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 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质量得出的一般
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 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 论:
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 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
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
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
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 次偏移。
(二) 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 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 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
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 优越性。
(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 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 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 收益最大。
(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 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 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 的基础。
(四) 集聚指向论
1.概念 ◆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 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分散因子——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 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 本降低。
2.集聚的类型
◆纯粹集聚——集聚因子的必然归属 的结果,即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 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 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北京市郊区也有 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
(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 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 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 圈模式。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五、理论与现实
(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 首 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 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 的影响。
图3.6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图3.7 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第四步,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 及运费是三个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 子。
第五步,出于理论研究和便于处理,
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 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 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 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 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 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识别一般区位因子的方法:
第一步,工业产品的生产、分配过程主要成本 包含如下方面:
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 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物品的运费。
第二步,在整个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 中,一般成本因素如下:
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固定资产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劳动成本; 物品的运费; 资本的利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2.杜能圈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 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 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
图3.3 杜能孤立国的土地利用带(1826)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16)
图3.1 杜能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416)
二、 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 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 耕作;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 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 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 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 土 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 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 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 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 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 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 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 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 子,集聚、分散因子。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概念: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 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 性因子。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原料分类: 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 时的质量转换状况。 分类:
遍在原料 原材料
纯原料 局地原料
损重原料
原料指数:产品质量与局地原料质量之比。
◆原料指数(Mi)=
局地原料重量(Wm) 产品重量(Wp)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 区位质量=
=
+1
产品重量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 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关于 工业的区位(第一部 区位的纯理论)》, 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 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及其分类 ◆概念: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 行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 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 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 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图3.8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第三步,在上述七种成本因素中,固定 资产的折旧率以及利率没有区位意义;土地 费(地租)在考虑集聚、分散因素之前认为 是一样的,因此不宜作为区域性区位因子; 固定资产费主要反映在购入价格上,一般不 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因此可以排除上述七 种成本因素中的四种,只剩下以下三种:
原料、燃料费; 劳动成本; 运费。
图3.12 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百度文库
(三) 劳动费指向论
1.概念 劳动费——指每单位质量产品的工资部 分。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 劳动能力的差距。 2.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
图3.13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3.劳动费指向的判断指标
指标1:劳动费指数 ◆概念:每单位质量产品的平均劳动。 ◆标准: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 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 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 民 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 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 农业生产方式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二)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三)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 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 西北欧为中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图3.4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二)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 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 业集中。
3.集聚因子的作用形态
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 聚。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 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 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 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 可(自由区位)。
图3.9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图3.10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图3.11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二) 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2.地租曲线
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 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指标2:劳动系数 ◆概念:每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 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质量 ◆标准: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 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 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 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 廉价地集中。
4.劳动费指向的影响因素
◆结论:决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 过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二是人口 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图3.5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 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 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 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 构。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3.综合等费用线
◆概念1: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 同的点的连线。
◆概念2: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 费相等点的连线。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 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 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
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
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 现怎样的状态。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 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 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 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 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3.2 下部)。
图3.2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 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 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 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 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 的同心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