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防霉抗菌测试标准及机构介绍[5篇范例]
防霉抗菌测试标准及机构介绍[5篇范例]第一篇:防霉抗菌测试标准及机构介绍防霉抗菌测试标准及机构介绍标准分为:国际标准(ISO),国家标准(GB,JIS,ASTM),行业标准(QB、HG、JC等),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L)等。
SGS(瑞士)ITS(英国)BV(法国)TUV(德国)纺织品:防霉:AATCC30-2010 织物抗真菌性的评价-抑制织物的霉变(美国标准)JIS Z 2911-2010 纺织品耐霉菌试验方法(日本标准)GB/T 24346-2009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国家标准)FZ/T 60030-2009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抗菌:AATCC 135 耐水洗AATCC 100-2012后整理抗菌织物的抗细菌性评价(美国标准)AATCC 147-2011织物的抗细菌性评价(美国标准)JIS L 1902-2008 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法(日本)ISO 20743-2007 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全球通用)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QB/T 2881-2007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 FZ/T 62015 抗菌毛巾塑料防霉:QB/T 2591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ISO 846-1997塑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行为评价抗菌:AATM E 2149 JISZ 2801 QB/T 2591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JC/T 939-2004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涂料防霉:HG/T 3950-2007 抗菌涂料GB/T 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测定法抗菌:HG/T 3950-2007 抗菌涂料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其他防霉:ASTM G 21-2009 合成聚合材料防霉性的测定ASTM D 4576-2008 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GB/T 2423-16-2008 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抗菌:ASTM E 2149-2001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固定抗菌剂抗菌活性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JIS Z 2801-2010 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GB /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JC/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时间防霉:一般28天,但有特殊的,如AATCC 30,可以7天,或者14天抗菌:一般情况下,做个测试时间是3-4天,但是检测机构是7-10工作日一般所做的菌种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一、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术语和定义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抗菌性能: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防霉性能:塑料材料及其制品对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二、抗菌性能的评定抗菌率: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抑制率。
以百分比表示。
微生物死亡率: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对微生物的致死率。
以百分比表示。
抑菌环:在培养皿中,样品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抑制圈。
以毫米表示。
最小抑菌浓度(MIC):样品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最小浓度。
以百分比表示。
最大耐受浓度(MCC):样品对微生物的最大耐受浓度。
以百分比表示。
三、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试验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切割成规定尺寸和形状,表面清洁干净。
试验菌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种,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如抑菌环试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等。
试验条件:根据不同试验方法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试验报告:记录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试验报告。
四、塑料材料及其制品的防霉性能测试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塑料材料或制品,切割成规定尺寸和形状,表面清洁干净。
试验菌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霉菌菌种,如黑曲霉、黄曲霉等。
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防霉性能测试方法,如砂浆盘法、三角瓶法等。
试验条件:根据不同试验方法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防霉等级评定:根据试验结果,评定塑料材料或制品的防霉等级。
防霉等级标准
防霉等级标准是指用于评价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它相关产品的耐霉性能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这些标准分为四个等级:A、B、C和D。
A 类:表明该材料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受到微生物侵袭或形成潮湿气氛。
B 类:表明该材料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保护免受微生物侵袭或形成潮湿气氛。
C 类:表明该材料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部分保护免受微生物侵袭或形成潮湿气氛。
但是要注意它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D 类:表明该材料无法有效保护免受微生物侵袭或形成潮湿气氛,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产品作为装饰材料。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中国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国家技术法规
在卫生部系统普遍采用。是消毒剂/卫生用品的试验方法标准。
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纺织品,抗细菌
是ISO 20743/日本JIS L 1902标准的等同采用。
ISO 846-1978(E)塑料在真菌和细菌作用下的行为的测试--用直观检验法或用测量质量或物性变化的方法评价
塑料,抗细菌/防霉
是用来检测霉菌作用对塑料的破坏效果的,但试验方法可用于防霉检测。
2
中国
QB/T 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评价及其测试方法
塑料,抗细菌/防霉
是我国影响很大的抗菌材料抗菌测试标准,被广泛用于坚硬固体表面抗菌性能的评价,是ISO 21996/日本JIS Z 2801标准非等同采用的标准。
国内外常见抗菌防霉标准
序号
国家和组织
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适用
范围
备注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2196-2007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Plastics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塑料,
抗细菌
是日本JIS Z 2801标准和中国QB/T 2591标准的对应国际方法标准。
ASTM G21-96(2002)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 of 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合成聚合物,防霉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防霉涂料规范标准最新
防霉涂料规范标准最新防霉涂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涂料,它能够抑制霉菌生长,保持墙面的清洁和卫生。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防霉涂料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最新的防霉涂料规范标准:1. 涂料成分要求:防霉涂料应使用无毒、无害、环保的原材料,不得含有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涂料中的防霉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2. 性能指标:- 防霉性能:涂料应具备良好的防霉效果,能够抑制多种霉菌的生长。
- 耐洗刷性:涂料应能承受一定次数的洗刷,保持涂层的完整性和防霉效果。
- 附着力:涂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不易脱落。
- 耐候性:涂料应能抵抗紫外线、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侵蚀。
3. 应用范围:防霉涂料适用于室内墙面、天花板、地下室、厨房、卫生间等易受潮湿影响的区域。
4. 施工要求:- 施工前应确保墙面干燥、清洁,无油污和灰尘。
- 涂料应均匀涂覆,避免漏涂或过厚。
- 施工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在潮湿或低温条件下施工。
5. 储存和运输:- 防霉涂料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涂料变质。
6. 安全和环保要求:- 涂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使用过程中应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7. 质量检测:- 防霉涂料在出厂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性能符合标准。
-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处理。
8. 售后服务:- 生产厂家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咨询、问题解答和产品更换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防霉涂料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用户在选择和使用防霉涂料时,应参照最新的规范标准,确保涂料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生产厂家也应不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peva防霉等级
peva防霉等级PEVA防霉等级是指一种材料的抗霉能力的评估等级。
PEVA是一种环保型塑料材料,具有防水、防霉等特性,广泛用于制作防水器材和日常用品。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PEVA材料的防霉等级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将介绍PEVA防霉等级及其相关内容。
PEVA防霉等级通常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防霉、二级防霉和三级防霉。
一级防霉是指PEVA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霉能力,能够在潮湿环境下长时间保持干燥和清洁。
二级防霉是指PEVA材料具有一定的抗霉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的潮湿环境下保持干燥和清洁。
三级防霉是指PEVA材料的抗霉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霉菌。
PEVA防霉等级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实验过程中,将PEVA材料置于一定湿度的环境中,观察一定时间后材料表面是否出现霉菌。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PEVA材料的防霉等级,并进行相应的标识和说明。
PEVA防霉等级对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潮湿环境下,如浴室、游泳池等地方,要求使用具有较高防霉等级的PEVA 材料制作的产品,以保持干燥和清洁。
比如,浴室防水窗帘、游泳圈等产品需要具备一级防霉等级,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PEVA材料制作的防水袋、雨披等产品。
这些产品通常需要具备二级防霉等级,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例如,我们使用PEVA材料制作的防水袋可以保护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不被水浸泡,同时还能防止霉菌滋生,保持干燥和清洁。
而一些日常用品,如PEVA材料制作的雨伞、雨衣等产品,对防霉等级的要求相对较低,三级防霉等级即可满足需求。
这些产品通常在短时间内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后可以及时晾干,不易滋生霉菌。
PEVA防霉等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的选择。
在制作PEVA材料时,可以添加一些具有抗菌、抗霉功能的添加剂,以提高材料的防霉等级。
同时,合理的材料配方和制作工艺也能够提高PEVA材料的防霉性能。
PEVA防霉等级是评估PEVA材料抗霉能力的标准。
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涂料防霉抗菌标准
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涂料防霉抗菌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涂料防霉抗菌标准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涂料不仅仅是用来美化家居环境的工具,更是对居住环境健康与舒适度的一种追求。
常见的抗菌、防霉检测标准有哪些?
(一)常用抗菌、防霉测试方法:
1. JIS Z 2801-2000 塑胶抗菌产品抗菌活性和效果的试验;
2.ISO22196-2007 塑胶抗菌产品抗菌活性和效果的试验;
3.AATCC 100-2004 抗菌整理织物的评价;
4.AATCC 147-2004 抗菌织物性能的评价;
5.ISO 20743-2007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测定;
6.JIS Z 1902-2002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测定;
7.FZ/T 73023-2006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
8.ASTM E2149-2001 动态条件下抗菌剂活性测定的试验方法
(二)其他防霉测试方法 :
1.JIS L 2911-2000 塑胶制品抗真菌测试方法;
2.AATCC 30-2004 织物及制品的抗真菌性能及评价;
3.ASTM G21-2002 合成高分子材料真菌性能的测定;隆威实业生产并代理品牌纺织品抗菌剂、防霉抗菌剂、抗菌防臭剂、抗菌防腐剂、防霉片、防霉干燥包、防霉干燥棒、防霉纸,产品主要应用化纤、混纺、棉纤维织物面料上,能够通过相应的检测标准.。
塑料抗菌等级划分标准
塑料抗菌等级划分标准
塑料抗菌等级的划分标准因国家和测试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抗菌性能是衡量抗菌塑料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以抗菌活性值或者抗菌率来表征抗菌性能。
抗菌活性值R=2时,相当于抗菌率为99%,
R=3时,相当于%。
一般认为抗菌率达到99%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在防霉测试方面,一般是让霉菌在28℃,RH(90±5)%条件下,培养28天,检测其生长面积来评估。
只有防霉要求达到0级或1级,才表示该塑料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
此外,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1995年制定了“抗菌加工产品抗菌力试验法l:薄膜密着法”行业标准,并在1996年出补充版,1998年年又作修订。
中
国国家标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试验方法与日本抗菌标准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具体操作细节和结果判定上有所区别。
请注意,具体的塑料抗菌等级划分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应遵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并选择合适的抗菌等级和测试方法。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分类:关于我们| 标签:涂料试验方法防霉霉菌电工2010-01-09 17:14 阅读(213)评论(3)上海老顾抗菌防霉实验室收集了各行业抗菌防霉领域的标准,也承接了不同领域的抗菌防霉检测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电子产品:CB 1171.7-1987 船舶设备环境测量方法霉菌GB 2421.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编制者用信息试验概要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T 2423.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GBT 2424.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长霉试验导则HB 5830.13-1986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HB 6783.8-1993 军用机载设备气候环境试验箱(室)检定方法霉菌试验箱(室)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试验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GB 12085.11-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长霉GB 12085.12-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纺织行业CCGF 201-2008 纺织品FZT 01021-1992 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JIS L1902 -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QBT 2881-2007 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木材行业GB 22280-2008 防腐木材生产规范GBT18260-2000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1GBT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GBT 13942.1-2009 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1-2000 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L Y-T1635-2005 木材防腐剂L Y-T1636-200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日化家化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化妆品卫生规范塑料行业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CT 939-2004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涂料行业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GBT 21353-2008 漆膜抗藻性测定法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其他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T4789.1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16292~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B34 T 404-2004 饲料中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使用规则GB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GBT4857.21-1995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GBT 4857.21-1995 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GBT 14643.5-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GBT 20671.11-2006 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测定方法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GBT 21805-2008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SKEG型生物抗菌隔膜阀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抗菌防霉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
抗菌防霉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要求1材料抗菌性能针对汽车内饰直接或通过空气间接与乘员接触的经抗菌处理的材料,材料的抗菌性能应满足表1的要求(其他常规性能应按照原使用材料性能要求执行)。
表1材料抗菌性能技术要求序号材料类型项目要求测试方法1塑料初始状态Ⅰ类:抗菌性能值≥2或抗菌率≥99%5.1.1Ⅱ类:抗菌性能值≥1或抗菌率≥90%高温热老化处理后抗菌性能值≥1或抗菌率≥90%5.1.1&5.3氙灯老化处理后(可见外观材料)抗菌性能值≥1或抗菌率≥90%5.1.1&5.42皮革:包含合成革及真皮、超纤PU皮革初始状态≥99% 5.1.2氙灯老化处理后(可见外观材料)≥90% 5.1.2&5.4摩擦耐久处理后≥90% 5.1.2&5.5.13织物初始状态≥99% 5.1.3氙灯老化处理后(可见外观材料)≥90% 5.1.3&5.4摩擦耐久处理后≥90% 5.1.3&5.5.24针刺毯类毡类抗菌率初始状态Ⅰ类:≥99%5.1.4Ⅱ类:≥90%摩擦耐久处理后≥90% 5.1.4&5.5.35内饰涂层抗菌率初始状态Ⅰ类:≥99%5.1.5Ⅱ类:≥90%涂料耐久处理Ⅰ类:≥95%5.1.5&5.6Ⅱ类:≥85%注:根据相关抗菌实验标准选择测试菌种,在试验报告中应列出所使用的所有菌种。
2材料防霉性能材料的防霉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其他常规性能应按照原使用材料性能要求执行)。
表2材料防霉性能技术要求序号材料类型项目要求测试方法1塑料防霉等级初始状态0级或1级 5.2.1高温热老化处理后0级或1级 5.2.1&5.3氙灯老化处理后(可见外观材料)0级或1级 5.2.1&5.42皮革:包含合成革及真皮、超纤PU皮革防霉等级初始状态0级或1级 5.2.2氙灯老化处理后(可见外观材料)0级或1级 5.2.2&5.4摩擦耐久处理后0级或1级 5.2.2&5.5.13织物防霉等级初始状态0级或1级 5.2.3氙灯老化处理后(可见外观材料)0级或1级 5.2.3&5.4摩擦耐久处理后0级或1级 5.2.3&5.5.24针刺毯类毡类防霉等级初始状态无真菌生长或显微镜可见 5.2.4摩擦耐久处理后无真菌生长或显微镜可见 5.2.4&5.5.35内饰涂层防霉等级初始状态0级或1级 5.2.5涂料耐久处理0级或1级 5.2.5&5.6注:根据相关抗菌实验标准选择测试菌种,在试验报告中应列出所使用的所有菌种。
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
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乳胶漆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室内装饰材料,其环保性能和功能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防霉抗菌功能是乳胶漆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有效防止霉菌和细菌在墙面上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乳胶漆的防霉抗菌等级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定义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是指乳胶漆在特定条件下,对霉菌和细菌的抑制能力。
防霉抗菌等级越高,乳胶漆的防霉抗菌性能越强。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有0级、1级、2级、3级等。
三、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划分标准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霉菌抑制率:霉菌抑制率是指乳胶漆在一定时间内,对霉菌生长的抑制程度。
霉菌抑制率越高,乳胶漆的防霉性能越强。
2. 细菌抑制率:细菌抑制率是指乳胶漆在一定时间内,对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
细菌抑制率越高,乳胶漆的抗菌性能越强。
3. 耐久性:耐久性是指乳胶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防霉抗菌性能的稳定性。
耐久性越好,乳胶漆的使用寿命越长。
4. 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乳胶漆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性越高,乳胶漆的使用越放心。
四、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应用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室内装修:在室内装修中,选择具有较高防霉抗菌等级的乳胶漆,可以有效防止墙面发霉、细菌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益。
2. 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空气质量要求较高。
选择具有较高防霉抗菌等级的乳胶漆,可以有效降低霉菌和细菌的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3. 食品加工、酿造等特殊行业:食品加工、酿造等特殊行业对环境卫生要求较高。
选择具有较高防霉抗菌等级的乳胶漆,可以有效防止霉菌和细菌在墙面上滋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五、如何选择乳胶漆防霉抗菌等级在选择乳胶漆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乳胶漆的防霉抗菌等级:购买乳胶漆时,应向销售人员了解产品的防霉抗菌等级,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等级。
防霉表征标准
防霉表征标准
防霉表征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建筑与家居环境不受霉菌侵害,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霉表征标准:
1.环境指标:包括空气湿度、室内温度、通风等要求。
通常建议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30% ~50%之间,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并保证室内有良好的通风。
2.建筑材料标准:要求使用抗霉菌生长的建筑材料,如防霉涂料、防霉胶水等。
这些材料通常含有抗菌剂或防霉添加剂,能够有效防止霉菌的生长。
3.施工标准: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采取合适的防霉措施,如防水、防潮、防漏等。
施工人员需要密封潮湿区域,增加材料的密封性,减少霉菌的滋生条件。
4.日常维护标准:要求定期进行建筑和家居环境的清洁和维护,及时修复漏水、潮湿等问题。
还包括定期清洗家具、窗帘、地毯等,以减少灰尘和湿气的积累。
5.健康指标:要求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良好,避免霉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和排除都是常见的健康指标。
这些防霉表征标准通常是建筑行业、环保行业或相关卫生标准组织发布,以保证建筑与家居环境的卫生与健康。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文化背景,这些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塑料防霉标准
塑料防霉标准一、概述塑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但在潮湿、温暖和含有霉菌的环境下,塑料容易受到霉菌侵蚀。
霉菌会在塑料表面生长,并可能渗入材料内部,导致表面污染、变色和结构损坏。
因此,塑料防霉性能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塑料防霉标准的制定和测试方法。
二、防霉标准1.等级划分:塑料防霉标准通常将防霉等级分为0-4级,其中0级表示无防霉性能,4级表示最高防霉性能。
等级划分主要依据霉菌生长的速度和程度,以及材料对霉菌的抗性。
2.测试方法:为了评估塑料的防霉性能,通常采用以下测试方法:(1)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模拟潮湿、温暖的环境,并接种不同种类的霉菌,观察霉菌在塑料表面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抗霉菌生长能力和耐久性,评估其防霉性能。
(2) 户外测试:将塑料样品放置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潮湿、温暖和含有霉菌的场所,如厨房、浴室等。
定期观察霉菌在塑料表面的生长情况,记录样品变色、结构损坏等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和抗霉菌能力,评估其防霉性能。
(3) 加速老化测试:在高温、高湿和紫外线的条件下,模拟长时间的老化过程,以加速塑料的劣化。
通过测试老化后的塑料样品,评估其防霉性能的保持程度。
三、防霉剂为了提高塑料的防霉性能,通常会添加防霉剂。
以下是常见的防霉剂种类及其作用:1.抗菌剂:抗菌剂能够抑制霉菌生长和繁殖,通过干扰霉菌细胞膜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或抑制酶活性等作用机制发挥防霉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等。
2.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并转化为热量,降低塑料表面的温度,从而抑制霉菌生长。
同时,紫外线吸收剂还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塑料材料的破坏,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3.防霉涂料:防霉涂料是一种涂覆在塑料表面上的涂层,能够隔离霉菌与塑料表面的接触,防止霉菌侵蚀。
防霉涂料通常由抗菌剂、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四、应用领域塑料防霉标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医疗、食品包装和家用电器等。
抗菌塑料的种类、应用与检测方法总结
抗菌塑料的种类、应用与检测方法总结抗菌塑料的评估塑料抗菌评估方式:在其表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来测试。
抗菌和防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抗菌塑料一般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所以通常未作明确区分。
ISO22196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关方商定 JISZ2801GB/T31402抗菌塑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及抗菌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同上 同上 抗菌活性值R>2 相关方向定 JC/T939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同上 >99%>90%国内外常见的抗菌测试标准中,通常以抗菌活性值或者抗菌率来表征抗菌性能,抗菌活性值R=2时,相当于抗菌率为99%,R=3时,相当于99.9%,一般认为抗菌率达到99%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而防霉测试一般是让霉菌在28°C,RH(90+5)%条件下,培养28天,检测其生长面积来评估。
ISO846望物作用03W毛壳毒、宛氏拟青毒等 JISZ2911抗毒性试验方法 黑曲霉、绳状青毒、绿粘帚毒、球 毛壳毒、宛氏拟青毒 ASTMG21GB21551.2合成聚合物材料防毒性能 家用电88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塑料防毒性能试验方法 黑曲毒、绳状青瑾、绿粘帚琴、球毛壳零、出芽短梗霉 黑曲毒、绳状青毒、绿粘帚毒、球毛壳毒、宛氏拟青霉、土曲霉 黑曲毒、绳状青毒、绿粘帚毒、球0级或1级GB24128 毛充毒、出芽短梗写5脂显微镜下观察未见生长内眼可见,但生长面积(10%轻度生长,生长面积在10-30% 只有防霉要求达到。
级或I 级,才表示该塑料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
抗菌塑料是具备抗菌功能的塑料,需要同时达到作为塑料使用时的性能要求和抗。
级 1级 2级菌要求。
目前国内外抗菌塑料的检测标准主要有ASTME2149(2010)>ISO22196(2007)>JISZ2801(2006)›QB/T2591(2003)›JC/T939(2根据抗菌塑料的亲疏水性、形态结构和抗菌剂的类004)和GB21551.1(2008)o型,可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真丝纺织品抗菌防霉技术分析
▲家庭存放時的防黴抗菌措施
⊙絲綢外衣穿著後經輕刷,掛在通風處,便於消除潮氣及汗臭。
含有油皂、澱粉等的真絲綢易發黴,應經洗滌後再存放。
黴菌的活動期主要是每年4至10月份。存放的容器要密封,以防黴菌。放置存放絲綢容器的房間,通風要好,溫度要低,溫濕度變化要小。如果懷疑已有黴菌附著在絲綢服裝上,可用60℃左右熱水浸洗,熨燙後晾乾,再存放。
用單寧酸處理的絲素蛋白纖維在銀(I)水溶液以及鋅(Ⅱ)、銅(Ⅱ)、鎳(II)氨絡合物的溶液中反應製備金屬絡合化絲素蛋白纖維,對黃色葡萄球菌和克雷氏菌有較強的殺菌效果。其製備方法為:
絲素蛋白纖維的製備:從家蠶鮮繭中除去蛹,把繭層放在乾燥器裡乾燥後,用0.5%(質檢濃度,下同)的絲光皂溶液精煉。再放人濃度為0.05%的Na2CO3。溶液中浸漬10min,取出後用蒸餾水清洗乾淨,乾燥後,在乙醚中經48h抽出蠟狀物得到純絲素蛋白。
經精練、染整加工後的絲綢,出水要清。
保持精練、染整車間操作環境的整潔。
在絲綢加工時添加一定量的防黴劑。
印染後的絲綢要充分烘乾,烘乾後經冷卻才打包。
▲纖維表面改性
將蠶絲纖維乙醯化和氰乙基化,使之不能成為黴菌的飼料。真絲綢氰乙基化的方法是:浸漬氫氧化鈉或氰化鈉0.1~1%水溶液,或用氣相法與丙烯腈反應。這種技術是通過化學反應,於蠶絲纖維中加上具有抗菌性的基團,使蠶絲纖維獲得永久性的抗菌效果。但此法對抗菌基團有較高要求,mR技術也比較複雜,所以目前應用還不很廣泛。
全球
真絲紡織品抗菌防黴技術分析
▲真絲紡織品抗菌防黴技術
真絲綢作為內衣、襯衣是最舒適、最高檔的面料之一,其蛋白質肽鏈的氨基酸殘基有適度的抗菌性,也是一種衛生性紡織面料。不過由於真絲綢本身是蛋白質纖維,是黴菌和細菌的良好食料。當相對濕度85以上,溫度5~50℃,pH值5以下時,黴菌在絲纖維上極易繁殖,pH值在6以上細菌最易生長。真絲綢含水多,或精練後殘留絲膠、肥皂、油或印花綢殘留澱粉漿較多時,在濕熱條件下都易滋生黴菌和細菌,導致蛋白質纖維降解斷鏈,強力受損。
防霉抗菌测试标准及机构介绍
GB/T 2423-16-2008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
抗菌:
ASTM E 2149-2001在动态接触条件下固定抗菌剂抗菌活性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JIS Z 2801-201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GB /T 21510-2008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ISO 22196-2007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
涂料
防霉:
HG/T 3950-2007抗菌涂料
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测定法
抗菌:
HG/T 3950-2007抗菌涂料
GB/T 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其他
防霉:
ASTM G 21-2009合成聚合材料防霉性的测定
JC/T 897-2014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测试时间
防霉:
一般28天,但有特殊的,如AATCC 30,可以7天,或者14天
抗菌:
一般情况下,做个测试时间是3-4天,但是检测机构是7-10工作日一般所做的菌种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
QB/T 2591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GB/T 24128-2009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ISO 846-1997塑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行为评价
抗菌:
AATM E 2149
JISZ 2801
QB/T 2591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JC/T 939-2004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JIS Z 2911-2010纺织品耐霉菌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日本标准)
GB/T 24346-2009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国家标准)
防霉抗菌测试标准
国 家 序 和 号 组 织
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适 用 备注 范 围
是日
本 JIS Z
2801 标
塑 准和中
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料,国 QB/T
Plastics Measurement of antibacterial
抗 2591 标
细 准的对
菌 应国际
材
JIS Z 2911-1992methods of test for fungus resistance
定性
料,
抗霉性试验方法
定级
防
霉
AATCC 100-2004 Antibacterial Finishes on Textile 美 4 Materials: Assessment of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定 国
JIS L
分:吸收法
抗
1902 标
细
准的等
菌
同采用。
建材
JC/T 897-2002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行业标 陶
准,是我 瓷,
国较早 抗
的抗菌 细
检测标 菌
准。
建材
行业标
准,是产
塑 品标准,
料 首次提
JC/T 939-2004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管,出抗菌
抗 长效耐
细 久检测
菌 方法和
技术指
准,被广
泛用于 塑
坚硬固 料,
体表面 抗 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评价及其测试方法 抗菌性 细
能的评 菌/
价,是 防
ISO 霉
21996/
日本
sgs防霉测试标准
SGS防霉测试标准防霉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产品或环境的抗霉性能。
SGS是全球领先的检测、验证、认证和认可公司,提供各种测试服务,包括防霉测试。
本文将介绍SGS所采用的防霉测试标准和相关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概述SGS的防霉测试标准是基于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测试方法和规范制定的。
这些测试标准旨在确保产品和材料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抵抗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SGS 常用的防霉测试标准:1.ASTM G21:这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于评估非金属材料的防霉性能。
该方法通过在试验样品上接种霉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来确定材料的抗霉性。
2.ISO 846: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用于评估塑料材料的防霉性。
测试根据不同的条件,如温度和湿度,评估材料对霉菌的抑制能力。
3.JIS Z 2911:这是日本工业标准(JIS)制定的标准方法,用于评估各种材料的抗霉性。
该方法通过接种霉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来评估材料的耐霉菌性能。
4.GB/T 31722:这是中国国家标准(GB)制定的标准方法,用于评估家具和室内装饰材料的抗霉性能。
测试方法包括在材料上接种霉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以确定材料的防霉性。
以上是SGS常用的防霉测试标准的简要介绍。
SGS根据客户需求和测试目的,选择适合的测试标准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SGS采用各种测试方法来评估产品和材料的防霉性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示例:1.接触法:将试验样品与霉菌直接接触,观察和评估霉菌的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估纺织品、家具和室内装饰材料的抗霉性。
2.储存法:将试验样品暴露在高湿度和恶劣环境条件下,以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通过定期观察和评估霉菌的生长情况,评估材料的防霉性能。
3.营养基法:将试验样品置于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营养物质促进霉菌的生长。
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估塑料和橡胶等材料的抗霉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测试方法,SGS根据具体的测试需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分类:关于我们| 标签:涂料试验方法防霉霉菌电工
2010-01-09 17:14 阅读(213)评论(3)
上海老顾抗菌防霉实验室收集了各行业抗菌防霉领域的标准,也承接了不同领域的抗菌防霉检测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各类材料抗菌防霉标准
电子产品:
CB 1171.7-1987 船舶设备环境测量方法霉菌
GB 2421.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编制者用信息试验概要
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
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GBT 2423.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 2424.9-199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长霉试验导则
HB 5830.13-1986 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
HB 6783.8-1993 军用机载设备气候环境试验箱(室)检定方法霉菌试验箱(室)
SJ 20115.11-1992 机载雷达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
GB 12085.11-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长霉
GB 12085.12-1989 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污染
纺织行业
CCGF 201-2008 纺织品
FZT 01021-1992 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
JIS L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
JIS L1902 -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
QBT 2881-2007 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
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
木材行业
GB 22280-2008 防腐木材生产规范
GBT18260-2000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1
GBT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
GBT 13942.1-2009 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1-2000 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
L Y-T1635-2005 木材防腐剂
L Y-T1636-2005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
日化家化
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DB31 363-2006 防蛀、防霉类日用化学品卫生安全要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
化妆品卫生规范
塑料行业
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
ISO 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JCT 939-2004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涂料行业
GBT 1741-2007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GBT 21353-2008 漆膜抗藻性测定法
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HGT 3950-2007抗菌涂料
其他
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4789.1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16292~16294-1996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3-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
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
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
DB34 T 404-2004 饲料中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使用规则
GB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
GBT4857.21-1995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
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
GBT 4857.21-1995 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试验方法
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
GBT 14643.5-2009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
GBT 20671.11-2006 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测定方法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GBT 21805-2008 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
SKEG型生物抗菌隔膜阀
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