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https://img.taocdn.com/s3/m/ddc098f1ba0d4a7302763a30.png)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江阴市实际情况,编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本区域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江阴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98753.5公顷。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第四章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第三节合理利用安排各类农用地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与控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第六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第二节构建生态屏障廊道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土地用途区及管制规则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第一节土地整治规模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与发展方向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边界划定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一条地理位置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北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惠山区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7b57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b.png)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1 总则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城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在此范围内制定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
市、县城区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参照执行。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 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不计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
建设用地的兼容原则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用地兼容要求应当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具体明确。
2.2.3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国家和省城乡规划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1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3.1的规定。
2.3.2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表2.3.1中面积可以按照80%执行:(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及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020.3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
![2020.3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72b6250f78a6529657d532e.png)
第一 产业
现代农业、旅游农业、农业金融
第二 产业
4优:冶金、金属制品、轻工建材、电力 4新: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第三 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 生活性服务业: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体育服 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住宿餐饮服务、教育培训服务
谢谢!
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
2020年3月
(一)江阴概况
•交通枢纽
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处于“苏锡常”金三角 的几何中心,素有“江尾海头”、“江海门户”之 称
•历史悠久
江阴古称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有7000年人类生 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
•底蕴深厚
历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7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95处
(二)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目标:至2030年,总体赶上高收入 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预计GDP总 量达11000亿元。
城市规模:规划至期末,市域总人口控制 在310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为295万人 。市域总建设用地为385.4平方公里,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为342.6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组织: 近期:一城四片区:中心城片区、澄东片 区、澄西片区、澄南片区、澄东南片区。 远期:南北两片区。北部沿江集聚片区, 南部生态开敞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北枕长江、环拥青山”
主副双城: 以规划环城林带为界,以西为主城, 以东为副城。
主城:分为城中、城南、城东、城西4个分区; 副城:分为云亭、周庄、华士3个分区。
主城
副城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三)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江阴锦绣新城规划方案-最新版
![江阴锦绣新城规划方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9818f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9.png)
江阴锦绣新城规划方案简介江阴锦绣新城是江苏省江阴市规划建设的一座全新城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与苏州市和无锡市相邻。
本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宜居化的新兴城市,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体规划位置江阴锦绣新城地处江阴市区西南部,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区占地约15平方千米。
发展目标江阴锦绣新城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综合性、现代化、创新性、适宜居住的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健全;•城市规划布局优化,景观建设亮点突出,打造生态绿色城市;•高质量产业发展,形成现代智能制造、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聚集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打造高端住宅区,增强城市文化内涵。
建设思路江阴锦绣新城建设思路遵循“赋能产业、塑造品质、探索创新、宜居友好”的总体方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城市质量,增进市民福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规划市政公用设施江阴锦绣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通过“一市一策”的方式实施:•按照市区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污水处理厂等;•按照人口、用地等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公园、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为保持市民生活环境优美,在建设节能环保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重视市容市貌的整治。
居住建筑规划江阴锦绣新城将打造多元化、精品化、创新型的居住建筑。
规划中将重点优化以下几个方面:•减轻居住区内汽车交通压力,通过规划限制车位,推广公交、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使用;•改善建筑质量,吸引人才入住。
建筑物的面积和高度将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公共设施,如社区活动中心和公共花园等,以丰富业主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
商业建筑规划江阴锦绣新城商业建筑规划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酒店。
规划意在:•尽可能选址在交通便利、经济区相对集中的区域,以期能得到更多的人流和经济流;•考虑商业建筑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商业需求;•以创新为核心,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并注重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江阴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https://img.taocdn.com/s3/m/ce56c3e09b89680203d825d3.png)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一、总则(一)指导思想引导江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修编重点1. 建立现代化目标体系2. 探索符合江阴实际的新型城市化路径3. 探索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路径4. 构建相对稳定的市域城乡空间格局5. 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6. 构建低碳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7. 弘扬城市文化、塑造滨江花园城市特色(三)规划范围规划区: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二、目标与策略(一)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规模到201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22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54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39万平方公里以内。
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10万人以内。
(三)总体目标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
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国际化滨江花园城市。
(四)发展战略三、内容与对策(一)区域协调:从边缘到前沿,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
1、提升城市能级,服务澄张靖城市组群。
2、加强协调、衔接:与周边县市:功能互补,设施共享,生态共保;与无锡:全面对接,错位错层,协调整合;与常州:边界整合,优化布局;与上海:依托上海,紧密合作;与苏中、苏北:资源整合,辐射带动,互动双赢。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a112fe5402768e9951e73843.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苏政复[2012]9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苏政复〔2012〕9号)
江阴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批〈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请示》(澄政发〔2011〕150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二、江阴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江阴市域。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化质量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努力把江阴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特色鲜明、环境宜居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坚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资。
江苏省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
![江苏省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4892f0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6.png)
江苏省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江苏省⽆锡市
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
规划结构图
年代 2007年
原图 294 KB
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规划结构图 2007年
#江阴#
【江阴地图收藏】
规划两个公园:
①观⼭秦望⼭森林公园
②南郊森林公园
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
⽤地规划图
年代 2007年
原图 393 KB
江阴市城市南组团地区分区发展规划⽤地规划图 2007年
江阴市城市核⼼区和中⼼地区
主要包括:⽼城核⼼区、副城中⼼区、⽕车站副中⼼区。
江阴市城市历史风貌地区
主要包括:南门地区、北⼤街地区、长泾古街、青阳⽼街。
江阴→靖江
北接线
江阴第⼆过江通道
南接线
原图 670 KB
江阴第⼆过江通道规划图
苏南沿江铁路江阴站
南京→句容→江阴→上海
苏南沿江铁路江阴站
#⽆锡#
【江苏省⽆锡市江阴市】。
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
![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8d4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3.png)
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背景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的纺织业和化纤产业基地之一。
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制定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也是在这种环境下推出的。
方案目标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区。
该社区将拥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娱乐设施,并且在容纳居民方面提供足够的空间。
建设规划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案概述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的总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总投资额约为70亿元人民币。
规划方案分为三个主要区域: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及娱乐区。
住宅区住宅区占总面积的70%,将提供充足的住宅面积,以容纳约10万人。
整个住宅区将分为多个小区,并设定公共绿地和休闲区域。
工业区工业区占总面积的20%,将用于建造现代化的工业设施和制造厂房。
该区域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及娱乐区商业及娱乐区占总面积的10%,将包括购物中心、娱乐设施和适合当地居民的餐饮设施。
设计亮点自然环境考虑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从自然资源的保护到社区的绿化、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都有着完整的规划,使整个社区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同时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交通便利规划方案将社区的交通问题考虑在内。
社区内将有齐全的公共交通系统覆盖,并且与当地高速公路互通,交通便利。
建筑风格统一整个社区的建筑风格统一,使社区在整体上有更好的协调性。
设计方案主要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同时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为居民提供生活的舒适感。
结语江阴东方新城规划方案的推出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且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江阴东方新城将继续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为居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江阴城镇污水专项规划
![江阴城镇污水专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f99f5f84028915f804dc2db.png)
江阴市城镇污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文本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东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4年11月江阴市城镇污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文本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东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4年11月规划项目名称:江阴市城镇污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组织单位:江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东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审核:涂敏吴华明项目负责人:林丰黄曦主要编制人:林丰黄曦栗文明陈琦汤琳琰裴凌菲刘宝林苏毓敏陶欣嘉郑莉许鸣赵丹张晓燕规划编制完成时间:2014年11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条编制目的 (2)第二条指导思想 (2)第三条规划方针 (2)第四条规划定位 (2)第五条规划年限 (2)第六条规划范围与人口 (2)第七条规划对象 (3)第八条法律效力 (3)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和目标 (4)第九条规划依据 (4)第十条规划原则 (5)第十一条规划目标 (6)第三章规划指标与污水量测算 (7)第十二条规划指标 (7)第十三条污水量预测 (7)第四章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布局 (11)第十四条污水处理系统布局原则 (11)第十五条污水处理系统布局规划........................................................................ 12 第五章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0)第十六条污水收集系统规划原则 (20)第十七条规划污水收集汇总 (20)第十八条主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3)第十九条临港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5)第二十条副城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6)第二十一条澄南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9)第二十二条澄东南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32)第六章出水再生利用、排放及污泥处置 (36)第二十三条污水再生利用原则 (36)第二十四条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36)第二十五条污水厂排放口规划 (36)第二十六条污泥处置 (37)第七章分期实施计划 (38)第二十七条管道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38)第二十八条泵站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48)第二十九条污水厂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50)第三十条农村居民点纳管实施分期实施计划 (51)第八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52)第三十一条投资估算 (52)第三十二条资金筹措 (52)第九章对相关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三条对《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的反馈 (53)第三十四条《江阴市城市区域供水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五条对《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六条对各镇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七条对《江阴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置利用规划》规划的反馈 (53)第十章规划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54)第三十八条规划实施方案 (54)第三十九条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54)第四十条管理保障体系 (54)第四十一条科技和人才保障 (55)第四十二条资金保障 (55)第四十三条社会监督保障 (55)第十一章附则 (56)第四十四条规划组成与法律效力 (56)第四十五条规划法律地位 (56)第四十六条规划批准 (56)第四十七条规划解释 (56)前言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缘,长江喇叭形入海口咽喉部。
江阴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11-2030
![江阴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11-2030](https://img.taocdn.com/s3/m/c197afb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9.png)
江阴临港新城总体规划2011-2030一、规划范围东至新夏港河,北至长江,南侧、西侧至江阴常州市界,总规划面积约182平方公里(不含长江)。
二、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发展定位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
四、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将临港新城建设成为产业高效发展、城市面貌现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国际化港口产业新城。
五、产业发展以港口为依托,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及港口依存型制造业,将临港新城建设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及金属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六、空间结构“一轴”、“一心”、“四板块”。
“一轴”:沿“港城大道-镇澄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轴。
“一心”;临港新城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申港综合生活板块内)。
“四板块”:形成申港和璜土两个综合生活板块及申夏和利璜两个工业物流板块。
七、综合交通(—)规划目标建设总量适宜、高效集约、体系完善、衔接有序的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形成与整合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港口发展定位匹配、与周边区域功能相协调的客、货运交通体系,促进临港新城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客运交通系统1、区域轨道交通:规划以镇澄路-辽河路为依托,开设临港新城至常州高铁站的干线公交线路,加强与京沪高铁的联系。
2、公路交通:规划“一横一纵”两条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域。
(1)沪蓉高速公路:保留现状线位,从璜土西南侧穿越过境。
建议常州境内增设青洋路服务互通,为常州北互通提供辅助分流;(2)泰常高速公路: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利用预留的过江通道线位,从申港与利港之间纵向贯穿,向北过江后接沪陕高速公路,向南分别与沪蓉高速公路和常合高速公路对接。
在规划范围内设置与滨江路、芙蓉大道交汇的2处服务互通;(3)干线公路:根据区域交通衔接关系,规划对外公路客运可利用横向的滨江路(8338)、港城大道、镇澄路(S340)、芙蓉大道(部分路段为S340、$232)、江阴大道(S122);纵向的扬子江大道(S122、S232、亚包大道-朝阳公路(无锡西环路)、海港大道等。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评报告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8b102bb90d6c85ec3ac6b0.png)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环评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项目来源 (2)1.2 工程概况 (2)1.3 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6)2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状况 (6)2.1 环境质量现状 (6)2.2 评价范围 (7)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3.1 工程污染物排放概况 (8)3.2 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 (9)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0)3.4 污染物防治对策及工程环境可行性分析 (11)3.5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 (13)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8)3.7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 (18)3.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8)4 公众参与 (19)5 结论 (19)6 联系方式 (19)6.1 建设单位 (19)6.2环评单位 (20)I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来源江阴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属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濒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西邻常州,南靠无锡,东接张家港、常熟两市。
江阴市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板,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一。
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目前仍然在江阴市工业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本工程建设2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一拖一”供热机组,包括2台M701F4型燃机、2台300MW燃气轮发电机、2台余热锅炉、2台供热蒸汽轮机和2台150MW蒸汽轮发电机,燃气轮发电机组和蒸汽轮发电机组不同轴布置,为保证供热可靠性同时建设2×100t/h备用燃气蒸汽锅炉。
本工程燃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同步安装低氮燃烧及SCR脱硝措施,江苏省能源局以苏能源煤电函[2014]53号文,同意本工程的建设。
本工程厂址总用地面积为16.45hm2,根据批准的《江阴市祝塘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江阴市规划局给出的《规划咨询意见》(澄规询[2014]54号),项目用地性质为区域公用设施用地,本工程为热电联产机组属于区域公用设施符合《江阴市祝塘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江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的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2783c5ffe4733687e21aa7d.png)
江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在总结江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历程的基础上,简要阐述规划编制的背景及主要目的,并扼要介绍了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关键词】近期建设规划;土地资源;空间政策;调控【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in jiangyin city planning process of recent constructio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lanning and the main goal, and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lanning of the technical route 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innovative points.【key words 】short-term planning; Land resources; Space policy; regulation江阴市地处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中部,多年来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中国十大和谐名城”等40多项全国性荣誉,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屡夺桂冠,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中央调研组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1 规划背景与编制目的1.1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背景至2009年末,江阴全市总人口约12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3.36亿元,近十年来年均增长近20%,城市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但是,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江阴这片承载了众多希望的热土在未来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新与旧”、“发展与保护”的抉择,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将是对政府驾驭能力的极大考验。
值得肯定的是,江阴多年积累的资本与经验给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江阴有能力在空间、能源、环境等资源日益紧缩的制约下获得更大的机遇,实现城市的战略转型。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简本](https://img.taocdn.com/s3/m/2b811dcf240c844768eaee04.png)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规划背景为了有效指导江阴地区的发展,2001年编制了《福州市江阴综合工业区规划》并于2002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做出批复,随后在2005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并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2006年3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确认,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阴经济开发区确立为省级开发区。
根据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江阴港和江阴经济开发区被赋予更多、更高层面的战略发展要求。
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包括渔平高速公路江阴支线、东部围填海范围拓展、汽车整车进口港口选址江阴、原侨联钢铁项目未能落地等的变化对上版总规空间布局产生了影响。
这些新的变化需要对上版总规做出修改和调整,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统筹江阴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工业区规划提升为海港新城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10月启动了《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该规划环评工作,规划于2013年4月初由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
2018年,根据江阴港城经济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又启动了《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该规划环评工作,规划于2018年5月初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
2评价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编制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单位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委托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任务。
我院接受委托后,课题组技术人员即进行现场勘察、调研,并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实施环评工作,通过开展外业作业调查、现场采样监测、资料收集、公众参与调查、室内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供规划建设单位上报审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4776afe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a.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07•【字号】苏政复[2008]42号•【施行日期】2008.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无锡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予批准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请示》(锡政发〔2007〕282号)收悉。
经研究并征求交通部意见,现就《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无锡(江阴)港是江苏省沿江地区重要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是无锡市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托,是苏南地区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重要枢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以能源、原材料、钢材和化工产品运输为主,有条件发展成为集装箱支线港,在发展港口运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努力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无锡(江阴)港应具备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商贸及保税等多种功能。
二、港口岸线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无锡市长江港口岸线资源十分有限,其开发利用必须贯彻“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
无锡市长江岸线长约34.8公里,规划港口岸线23.4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7.5公里。
根据无锡(江阴)港岸线资源分布特点、产业布局及城市发展要求,原则同意《规划》提出的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各段港口岸线规划的主要功能如下:(一)石利港区岸线:1.老桃花港河口至新桃花港河口段,自然岸线长3.5公里,现已开发利用2.7公里,规划为港口岸线。
2.利港电厂上界至芦埠港河口段,自然岸线长4.6公里,现已全部开发利用,规划为港口岸线。
(二)申夏港区岸线:从芦埠港河口至老夏港河口,自然岸线长7.4公里,现已开发利用2.6公里,规划为港口岸线。
SZ2007007江阴市城市规划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264
![SZ2007007江阴市城市规划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264](https://img.taocdn.com/s3/m/783716a802d276a200292e28.png)
项目名称:江阴市城市规划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设计部门:深圳分公司 项目负责人:钟哲、倪有为 主要设计人员:梅 欣、周 铭、张 凡、魏 霞 设计规模:198平方公里 项目完成时间:2007年10月 用地规划图
设计理念与特色
规划区位
江阴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中部,本 次规划的研究对象为198平方公里的江阴城区。
SZ2007007
重点地区规划指引图
主要设计内容
规划内容 秉承“行动规划”理念,在充分总结上一轮近期建设规划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规划检讨和评估,明确近期的工作目 标和重点,为制定务实可行且又行之有效的策略和行动计 划奠定基础。由四部分组成:现状与回顾,目标与策略, 行动与计划,政策与措施,其中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是规 划的核心内容。 核心部分 规划对行动计划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重点地 区发展计划,二是综合性重大行动计划。前者侧重解决规 划确认的重点区位空间的发展问题;后者侧重解决跨地区 、跨部门的统一行动问题。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行动 计划的主体内容;而规划期的重要项目库则构成上述两类 行动计划的直接支撑和操作系统。
规划目标 1、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区作为全市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的 作用;2、提升城区形象,解决公交、停车、城市景观等问 题,建设特色江阴;3、拓展城市增长空间,从注重用地增 量扩张转向注重存量优化与城市更新并举,并加大外围新 片区的建设力度,通过外围片区建设水平的提高来提升整 个城市的发展质量。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重点发展地区(城市客厅)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2年2月1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苏政复[2012]9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总则(一)指导思想引导江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修编重点1.建立现代化目标体系2.探索符合江阴实际的新型城市化路径3.探索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路径4.构建相对稳定的市域城乡空间格局5.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6.构建低碳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7.弘扬城市文化、塑造滨江花园城市特色(三)规划范围规划区: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二、目标与策略(一)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规模到201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22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54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39万平方公里以内。
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10万人以内。
(三)总体目标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
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国际化滨江花园城市。
三、内容与对策(一)区域协调:从边缘到前沿,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
1、提升城市能级,服务澄张靖城市组群。
2、加强协调、衔接:与周边县市:功能互补,设施共享,生态共保;与无锡:全面对接,错位错层,协调整合;与常州:边界整合,优化布局;与上海:依托上海,紧密合作;与苏中、苏北:资源整合,辐射带动,互动双赢。
(二)产业发展:从制造到创造,构建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1、产业发展策略以沿江地区为重心,统筹市域工业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南部生态水网地区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产业布局指引(1)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集聚区”、“东部优势产业集聚区”、“南部轻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东南特色产业集聚区”五大工业产业集聚区。
(2)服务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功能明确、产业分工明确、配套服务齐全的市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达到澄张靖城市组群中心城市水平。
规划形成“123”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即打造“1个服务业高地”,“2条服务业发展带”,“3个特色服务业功能集聚区”以及若干个镇(街道)服务中心和高速公路道口经济区。
“1个服务业高地”包括人民路、城市客厅、主城沿江地区等几大区块。
“2条服务业发展带”是指沿江现代物流产业带和“云亭-周庄-华士”服务业联动发展带。
“3个特色服务业功能集聚区”是指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业集聚区、新桥休闲度假服务业集聚区、徐霞客生态旅游服务业集聚区。
(3)农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两轴一区”的农业发展格局。
两轴即东西向的沿芙蓉大道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轴、南北向的沿徐霞客大道现代观光农业发展轴;一区即南部的生态农业发展区。
同时,市域内其他地区也可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小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高效农业生产基地。
(三)市域空间:从分散到集聚,构建稳定城乡空间格局。
1、四区划定禁建区:383.7平方公里;限建区:116.3平方公里;适建区:111.6平方公里;已建区:75.9平方公里。
2、片区划分(1)近期:一城四片区中心城片区:包含高新区、澄江街道、夏港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
澄东片区:包含周庄镇、华士镇、新桥镇。
澄西片区:包含申港街道、利港镇、璜土镇。
澄南片区:包含青阳镇、月城镇、徐霞客镇。
澄东南片区:包含祝塘镇、长泾镇、顾山镇。
(2)远期:南北两片区在近期市域片区划分的基础上远期进行优化整合,其中中心城片区、澄西片区、澄东片区(周庄、华士)整合为北部沿江集聚片区,澄南片区、澄东南片区、澄东片区(新桥)整合为南部生态开敞片区。
北部沿江集聚片区定位为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区,是江阴市综合服务、生活居住、商贸流通、工业生产等功能的主体承载地区。
南部生态开敞片区定位为参与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和旅游发展,城镇优化开发建设的地区。
(四)中心城区:从粗放到集约,促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1、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主、副城的“双城”空间布局结构。
以规划环城林带为界,以西为主城,以东为副城。
主城划分为城中、城南、城东、城西4个分区。
副城包括周庄分区、华士分区、云亭分区3个分区。
2、中心体系结构规划形成“市级、分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市级中心:形成“一主两副”的城市中心体系。
“一主”指旧城中心地区、城市客厅和主城沿江地区共同形成市级主中心,为区域性服务设施集中区,包含商业、商务、文体等综合服务功能;“两副”指火车站副中心和澄杨路副中心(张家港河、澄杨路交汇处周边),火车站副中心以商务、物流功能为主,澄杨路副中心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
分区中心:包括城中、城东、城西、城南、周庄、华士、云亭等城市分区级中心,与市级中心规划布局较近的分区级中心,纳入市级中心统一建设。
居住社区级中心、基层社区级中心:结合居住社区和基层社区统一规划布局,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五)综合交通:从可达到畅达,建设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1、交通发展策略政策分区调控,优化空间布局;轨道引领优先,促进功能转型;慢行舒适友好,培育低碳理念;停车差异供应,调控出行结构;交通智能管理,提升出行效率。
2、轨道交通——城际轨道H3线:直达上海、南京,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Z3线:传递沪宁发展轴能量,辐射苏北腹地。
新长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提升服务能级。
3、轨道交通——城市轨道通勤轻轨:环形放射,规模约百万人30公里。
有轨电车:串联南部城镇。
4、干线公路优化高速公路互通布局,促进工业用地集聚;优化市域快速路布局,构筑“生态网眼”与“生态通廊”;区分客、货运通道,构建“井”字形货运廊道;打造南部旅游休闲走廊。
5、港口岸线整合岸线利用、优化港区布局:依托石利、申夏、长山三大港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支线港、区域性的物流枢纽港。
提升集疏运体系:以公路、内河航运为主;预留疏港铁路支线,加强对新长铁路利用,发展铁、公、水联运。
6、水运交通内河航道:调整布局,避免穿越城镇中心;提升等级,促进港区江河联运。
旅游航道:服务旅游休闲;增强城市品质、特色。
7、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快速路:方格网状,外围形成快速环路,疏解过境交通。
主、次干路:组团式方格网状,加强主城与副城联系,干路网密度达3.35km/km2。
(六)资源利用:从约束到共生,实现有限资源集约利用。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保护: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用地。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提高效益,集约利用;市域统筹,紧凑布局。
2、水资源水资源保护:保护地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充分利用长江优质地表水资源,保证城市发展基础用水需求,逐步改善境内河流、湖泊以及湖荡湿地水环境质量,增加传统水资源利用途径,增强城市水资源储备;将雨水、再生水作为非传统水资源纳入城市供水体系,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量。
节水:至2030年末,万元GDP新鲜水耗低于4立方米,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节水器具普及率不低于98%,市政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8%,农业用水水平全省领先。
3、能源至2030年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和完善以电力、煤炭、石油制品、天然气等能源为主体,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为补充的能源发展体系。
(七)生态建设:从绿色到生态,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构建“两片四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构,“两片”为“低山生态保育片”和“湿地生态保育片”,“四带”为“长江生态保育带”、“锡澄运河生态保育带”、“京沪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带”及“常合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带”;实施碳平衡改善措施;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有保护河湖水系格局、加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加强受损山体修复、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四个方面。
(八)城市特色:从特点到特色,建设宜商宜游文化名城。
1、总体特色自然特色:山水福地、江南绿都。
人文特色:霞客故里、魅力古城。
产业特色:高效产业、港城枢纽。
空间特色:南疏北密、双城拥山。
2、空间景观特色市域“南疏北密”:南部开敞城镇景观带、北部集聚城市景观带。
中心城区“东西双城、绿廊居中”:主城“π”字型特色廊道、副城“十”字型特色廊道;环城林带绿色开放空间。
3、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市域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自然环境,重点保护佘城遗址、祁头山遗址等市域中部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山体生态连绵带;保护锡澄运河等历史河道;保护长泾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古城墙和护城河以内及古城墙外的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门忠义街地段,总面积约345公顷);保护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东至同兴里、西至闸桥河、南至澄江路、北至光孝后巷,面积约为3.69公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4、旅游规划旅游总体定位:富有经济活力、创新魅力与幸福感的商务休闲旅游城市。
旅游形象定位:游圣故里、绿游江阴。
旅游市场定位:国内旅游市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拓展远程商务旅游市场及“中国旅游霞客联盟”城市的客源市场。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两城、一廊、一片”的旅游空间布局。
“两城”为主城旅游与综合服务区、副城旅游与综合服务区、“一廊”为古文化体验旅游走廊、“一片”为南部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片区。
(九)基础设施:从配套到提升,构建高效安全设施体系。
保障安全、完善系统:源头上保障供应安全,结构上保障运行安全,选址上保障布点安全,措施上保障应急安全。
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基于生态低碳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源节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先进高效的设施、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提高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
拓展渠道、改善结构:因地制宜,运用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展资源、能源供给渠道,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十)近期行动:从计划到实施,全面建设滨江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