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避税案例精析1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1521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d.png)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税收是一个国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负担。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推行了低税负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经济规模。
然而,有些时候低税负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真相。
案例一:跨国公司避税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利用税收制度的漏洞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规则差异,成功地实现了低税负甚至零税负。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Apple公司。
Apple公司通过在欧洲设立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爱尔兰等低税国家,避免了在其他国家的高税率。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Apple公司相当一部分利润通过虚拟上的授权费用转移到位于爱尔兰的一个子公司,这个子公司几乎不需缴纳税款。
这种避税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正常税收体系的逃避,影响了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国家税收的公平性。
案例二:高收入群体征税优惠一些国家在税收政策中设立了税收优惠措施,针对高收入的群体减少税负。
然而,这样的政策也可能隐藏着一些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2017年实施了所谓的减税和就业法案,大幅降低了高收入者的所得税率。
该政策的支持者认为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批评者却指出,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低税负的高收入者将会更加富有,而底层和中产阶级的负担可能进一步加重。
此外,税收优惠还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案例三:地方政府竞争降税率在各个地区之间,政府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竞争降税率的政策。
然而,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问题。
英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英国政府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和外国投资者,将伦敦设立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为了吸引跨国企业和高收入人群,英国政府对于伦敦的企业和个人征税率较低。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收入的不平衡。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80de7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c.png)
分析: 本案涉及到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两个概念。
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得纳税义务人,按照国际惯例被分为居民纳税人 与非居民纳税人两种,承担不同得纳税义务。
荷兰政府税收协定中规定,外国公司在本国设置得搜集 信息得办事机构不应视为常设机构,所以该国政府不对其行 使地域管辖权。
本案例中利尔德公司在荷兰设置得办事机构执行得职 能已远远超出了简单得搜集信息得范围,明显地从事经营活 动,并为利尔德公司获得了经营收入。可见,利尔德公司用 “假办事机构”得办法逃避了荷兰政府对其得地域管辖权, 逃避了应向荷兰政府缴纳得税款。
根据上述证据,法庭认为克罗出具得证据不能证明其不存在 避税目得,从而判定征税。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案例4、巧用常设机构进行筹划
1997年,西班牙利尔德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在荷兰鹿特丹建 立了一个机构,其目得就是为该公司搜集北欧国家纺织服务信 息。根据西班牙政府与荷兰签定得双边税收协定,这种专门着 手搜集信息、情报得办事机构不属于常设机构,因而不承担纳 税义务。然而,该机构仅1997年一年根据荷兰纺织服装市场 提供得信息,为利尔德公司成交了两笔生意,成交总额为 2 120万元。之后适销产品很快运入荷兰鹿特丹市,并且成为 该市当年得主导产品。
在本案中,乔治等三人均习惯性居住在美国,而且其户籍与主要经济利 益地也为美国,中国只不过就是临时工作地,因而均不能被认定为在中国境 内有住所。
这里得“居住满一年”,就是指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_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_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https://img.taocdn.com/s3/m/bba3631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3.png)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_避税地的评价与选择(一)利用投资地点的合理选择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尽可能选择国际避税地(ta某heaven)进行投资是减轻企业税负的重要手段。
加入世贸组织为企业实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但同时这些企业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
进入国际市场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是跨国经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充分了解和利用各国各地的税收政策及相互间的税制差异进行国际税收筹划,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经营策略之一。
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义务人运用合法的方式,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减轻或消除税负的行为。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税收负担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利用投资地点的合理选择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尽可能选择国际避税地(ta某heaven)进行投资是减轻企业税负的重要手段。
根据各避税地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最佳避税地点,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企业在前期投入相当的调研成本。
因此,首先要给这笔成本的支出一个充分的理由。
因此,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选择在避税地注册。
避税地注册前提1.想要规避政治风险、隐藏投资者真正身份的。
2.有海外收入,但不想汇回本国内受监管的。
3.接手国际服务业务的。
包括如顾问咨询、专案计划、软件研发、系统分析、财务工程、基金投资、理财规划、创投专案、E-Learning、宽频多媒体播放等。
原则上,凡属在国际服务业务范畴中的专业人士,均可通过离岸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揽专业、提供服务。
对于这些专业人士而言,以离岸公司名义接案,除了能强化以法人资格交易的信用度外,还可通过离岸公司收受国际所得,以达到节省或隐藏税赋的目的。
因此,很多薪资过高的专业人员,国际明星或运动员等,都选择通过离岸公司进行签约、承揽委托案件,将所得收入自然转为境外所得,并可以隐藏在免税公司的海外账户之内。
适用法律标准的避税案例(3篇)
![适用法律标准的避税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ac62f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7.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利用国际税收筹划手段进行合法避税。
本案例以某跨国公司为例,探讨其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税收筹划实现合法避税。
二、案例简介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近年来,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税负也逐年增加。
为了降低税负,该公司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税收筹划措施。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低税负国家设立子公司该公司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国税制差异,选择了税负较低的B国作为其海外子公司的注册地。
B国对企业所得税实行较低的税率,且对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所得不征收预提税。
通过在B国设立子公司,该公司可以将部分利润转移到B国,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2. 利用转让定价策略该公司在跨国交易中,通过转让定价策略调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
具体做法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设定较低的内部转让价格,使得利润主要集中在税率较低的B国子公司。
这种做法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合法避税。
3. 利用税收协定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国际税收协定。
例如,与B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对跨国公司转移利润和资本收益等给予了优惠。
该公司利用这一协定,降低了在B国的税负。
4. 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在B国投资时,充分利用了当地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B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税收减免,该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在B国的研发投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5. 合理利用会计政策该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降低税负。
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该公司采用了加速折旧法,加快了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从而降低了当期税负。
四、案例分析结论通过以上税收筹划措施,该公司在遵守国际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合法避税。
跨国公司避税法律案例(3篇)
![跨国公司避税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fe82d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3.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跨国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税收监管。
为了降低税负,一些跨国公司采取各种避税手段,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跨国公司避税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避税行为、法律后果以及相关法律对策。
二、案例背景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总部位于我国香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业务。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近年来,公司因涉嫌避税问题被我国税务机关调查,引发广泛关注。
三、案例事实1. 公司避税行为(1)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公司通过在境内外设立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手段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2)利用税收协定避税。
公司通过滥用税收协定,将原本应在我国缴纳的税款转移至协定国家(地区),从而规避我国税收。
(3)利用避税港设立空壳公司。
公司在我国香港等地设立空壳公司,将境内所得转移至空壳公司,再通过空壳公司将资金转移至境外,规避我国税收。
2. 税务机关调查税务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司存在上述避税行为,遂依法对公司进行处罚。
税务机关要求公司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共计数亿元人民币。
四、案例分析1. 公司避税行为的法律依据(1)转让定价避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税务机关有权对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调整。
(2)税收协定避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税收协定法》第三条,我国与协定国家(地区)之间的税收协定不得被滥用。
(3)避税港设立空壳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第三条,企业不得利用避税港设立空壳公司,转移境内所得。
2. 公司避税行为的法律后果(1)补缴税款。
公司因避税行为少缴税款,需依法补缴。
(2)滞纳金。
公司未按时缴纳税款,需依法缴纳滞纳金。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f019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e.png)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背景下,避税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常常采取的一种合法手段。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的国际避税案例进行浅析剖析。
首先,就是苹果公司的避税策略。
根据调查,苹果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其全球的非美国销售额转移到该子公司,然后以极低的税率将其利润再次转移到税收更为有利的地方,如百慕大等地。
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美国支付高额的企业所得税。
虽然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税务规避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国际避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
其次,还有通用电气(GE)的避税策略。
通用电气拥有许多以遥远的岛屿和避税天堂为基地的子公司。
通过将利润转移到这些地方,通用电气可以减少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税费负担。
此外,通用电气还采取了一系列复杂的财务工程方法,如高息债券发行和利息支出的扣除,来进一步降低其税收负担。
虽然通用电气的做法也符合法律,但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发了对公司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监管的呼吁。
第三个案例是谷歌的避税行为。
谷歌采取了一种称为“双爪蜘蛛”的结构,即通过在荷兰和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利润再次转移到百慕大等避税天堂。
这种结构允许谷歌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虽然谷歌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国际性引发了对大型科技公司税务筹划的争议和呼声。
最近,欧盟委员会还对谷歌进行了具体调查,认为其避税行为违反了欧盟的竞争法规。
这些案例都揭示了国际避税的常见模式和策略。
通过在离岸地建立子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复杂的财务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尽管这些行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复杂性引发了公众和政府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质疑和呼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为公平和透明的税收规则。
各国需要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共同打击跨国税收逃避行为。
此外,国际组织和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合规审核,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税款。
反避税案例与解析
![反避税案例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90344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png)
反避税案例与解析反避税案例分析:案例一:跨国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避税某跨国公司通过与其子公司进行价值高估的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国家,以避免高税率国家对其利润征税。
该公司在高税率国家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研发、销售和市场推广,而在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则主要从事生产和分销等低附加值的业务。
通过高估关联方交易的价格,该跨国公司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减少了在高税率国家的应纳税额。
解析:该案例中的行为属于利用关联方交易的方式进行避税。
该跨国公司通过设立关联方交易,将高价值的活动和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从而减少了税负。
这种做法可能会引起高税率国家税务机构的关注和审查。
针对这种情况,高税率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反避税:1. 加强监管:高税率国家可以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明确交易价格和交易对象的公平性,避免通过高估或低估价格来转移利润。
2. 制定反避税法规:高税率国家可以制定反避税法规,明确哪些行为被视为避税,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追溯调整交易价格,防止利润的转移。
3. 加强国际合作:高税率国家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
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和合作调查等方式,互相提供支持和协助,共同应对跨国企业的避税行为。
案例二:个人逃税案某个体工商户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故意隐瞒一部分收入,不进行报税,或通过虚构支出减少应纳税额。
解析:该案例中的行为属于个人逃税行为,个体工商户故意隐瞒收入或虚构支出,以减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针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反避税:1. 加强监管:税务机关可以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访查和查账,核实其收入和支出情况,避免隐瞒收入和虚构支出。
2. 提高税收意识: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纳税道德,使其自觉遵守税收法规,履行纳税义务。
3. 重罚逃税行为:税务机关可以对逃税行为进行严厉罚款,并追回逃避的税款,起到警示作用,遏制逃税行为的发生。
中国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例
![中国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34155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5.png)
中国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例1. 奥地利 Dr. Karl Heinz 费里尼案件这是被世人所熟知的一桩著名的避税案件。
案发的背景是1993年,一名名叫Dr.Karl Heinz 费里尼(Karl Heinz Ferner)的奥地利律师把一笔1400万英镑资金转移到其在瑞士的账户中,以避免被当局查获。
案件发生后,Karl Heinz Ferner被逮捕,最终被判处10年的刑期,被罚款等处罚。
2. 加拿大无线电台联合制作公司案件这桩案件始于2007年,当时,加拿大无线电台联合制作公司(Canadian Wireless Radio Production Inc,CWCR)的董事长和总裁Steven Hrycow将部份资金转移到摩纳哥境外银行账户中,以逃税,违反当时的税法。
案发后,Steven Hrycov被起诉,最终被判处相应罚款,而他所有的财产都被财政部没收。
3. 瑞士UBS案件2009年,美国税务部采取法律手段,要求瑞士的瑞士联合银行(UBS)把上千名美国信贷客户的账户数据提供给美国政府,查找他们是否涉嫌逃税活动。
虽然在瑞士境内视同避税不算违法,但是瑞士联合银行最终还是把所有客户的账户信息提供给美国政府,并且为此勉强缴纳了高达7.2亿美元的罚款。
4. 加勒比海基金会案件这桩案件发生在2014年,主要涉及加勒比海基金会(The Caribbean Foundation,TCF)。
加勒比海基金会是一个提供“中间人服务”的企业,他们的客户都同意,他们的资金不具备可追认的本人身份,而是标记为TCF的客户账户。
据检察官称,这些账户共有100多万美元,而参与者们转移的钱款可能来自于偷税行为。
被控的加勒比海基金会的实际经营者和投资者都缴纳了大量罚款,并受到判决。
5. 俄罗斯安德烈·谢尔盖耶夫案这是一桩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件,即俄罗斯安德烈·谢尔盖耶夫案(Andrey Sergeyevovych Sheregayev case)。
ABC公司国际避税案
![ABC公司国际避税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232c33f111f18583d05a9b.png)
ABC卫星公司税收案例分析背景资料本案例涉及三方当事人:美国ABC卫星公司、某电视台及其税务主管部门。
1996年4月3日.该电视台与美国ABC卫星公司签订《数字压缩电视全时卫星传送服务协议》.该协议有效期至2006年6月30日。
1997年10月19日双方对《协议》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并签订《修正案入根据协议及修正案规定,ABC卫星公司向该电视台提供全时的、固定期限的、不可再转让(除优先单独决定权外)的压缩数字视频服务,提供27MHz带宽和相关的功率所组成的转发器包括地面设备。
ABC只传送该电视台的电视信号.该电视台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允许中国省级以上的广播电视台使用其未使用的部分。
在ABC提前许可下.该电视台也可以允许非中国法人的广播电视台使用其未使用的部分来传送电视信号。
协议还规定:A.电视台支付季度服务费和设备费;B.订金(此订金用于支付服务期限的头三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服务费);C.为确保电视台向ABC支付服务费和设备费.电视台将于1四6年5月3日向ABC支4寸近200万美元的保证金.保证金将在协议最后服务费到期时使用。
协议签订后,电视台按约定向ABC支付了订金和保证金;此后定期向ABC支付季度服务费和设备费,总计约2200万美元。
1999年1月,主管税务稽查局向该电视台发出001号《通知》,要求该电视台对上述费用缴纳相应税款。
ABC对此不服.向对外分局提出复议申请,并按包括订金和保证金在内的收入总额的7%缴纳了税款.合计约150万美元。
同年8月.对外分局做出维持001号《通知》的行政复议决定。
ABC据此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01年12月20日,中级人民法院判定维持税务局对外分局对该电视台发出的319号《关于对电视台与ABC卫星公司签署<数字压缩电视全时卫星传送服务协议>所支付的费用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的通知》,同时驳回ABC卫星公司的诉讼请求。
双方的争端焦点在于是否该由我国税务当局向ABC公司征收预提所得税。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https://img.taocdn.com/s3/m/91d689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目录宝洁公司避税案例01星巴克避税案例02对比分析03现状对策04税收在国家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久以来,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着反反复复的避税与反避税的博弈。
转让定价是税收征管中碰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主要表现形式:货物购销、货款往来、提供劳务、固定资产的购销或租赁、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
一、宝洁避税失败案例简介:自1993年以来,广州宝洁一直蝉联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上缴税额最多的企业的名号。
而正是这家缴税大户,在2003年上半年,被查出漏报了应纳税所得额共5.96亿元,并补缴企业所得税8149万元。
这是至2003年以来广州市反避税调整单个案件补缴税额最大的案例。
具体内容:2002年,在宝洁公司的关联企业中部分公司出现连续亏损,这些公司失去了向银行借贷的能力。
于是宝洁公司以公司本部的名义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寻求总金额高达20亿元左右的巨额贷款。
但与正常企业行为相违背的是,宝洁公司又拨出巨资以无息借贷的方式借给其关联企业使用,这个举动造成避税行为产生。
综合来看,宝洁将此次的资金使用权的转让定价即贷款利息定为零,减少了两个企业当年应缴纳的税收之和,规避了大量的所得税,行成了漏税。
二、星巴克避税案例简介:在过去的3年期间,星巴克的英国财务报告一直显示亏损,没有支付所得税。
但市场分析师宣称星巴克在英国的业务是“可盈利的”。
据统计,星巴克自1998年在英国开业以来,一共开设了735家分店。
通过使用合法的避税策略,实现30亿英镑销售收入,却仅支付了860万英镑所得税。
转让定价特许权使用费资本弱化三个“妙招”:第一招,星巴克总部规定在英国以及所有海外经营的星巴克,每年需要向星巴克集团公司的“星巴克”品牌支付年销售额6%的知识产权费。
这笔支出一方面减少了星巴克英国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面又把知识产权费用转移到税率很低的国家,纳入该国星巴克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支付相对较低的税费。
企业合理避税真实案例
![企业合理避税真实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ab7b1e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a.png)
企业合理避税真实案例企业避税是合法的,但也可能有不合理的行为,而且可能导致企业遭受重罚。
因此,企业要在税收方面行事,需要考虑避税的法律风险,以及借助专业的税务服务来帮助企业合理地避税。
这里,将介绍几个合理的企业避税案例,以供参考。
第一个真实案例是,英国的一家公司通过在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并购小社会企业来减少税收。
此,重组的公司可以以更低的税率购买和出售资产。
例如,英国的一家石油公司可以通过向其他欧洲国家投资,比如法国、瑞士和德国,从而减少英国的税负。
第二个真实案例是,通过设立不同的子公司,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免税或享受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此,一家公司可以创立一个全资子公司,在拥有更优惠政策的国家或地区注册和经营,从而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
第三个真实案例是,通过制定和采用有效的企业税务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并获得更大的税收优惠。
例如,企业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对税收优惠进行正确处理,以及正确使用税收减免和税收假期等政策,从而实现有效的节税效果。
第四个真实案例是,通过企业的税收优惠和税收抵免政策,可以实现合理的避税效果。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各种税收减免政策,比如研发税收减免,商业投资减免等,从而降低税收负担,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最后,企业避税也可以通过重组或重新定位业务模式,以及重新组织企业架构,利用海外并购、上市、境外投资等政策,使用跨国税收保护政策等来实现。
此,企业应该利用上述政策,以及通过专业税务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的各种有效节税手段,从而避免税收风险,合理地避税。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合理避税的几个真实的案例分析,这里并不是表示企业一定要以此为准,而是充分利用各种税务优惠政策,采取适当的方式,探索有效节税措施,实现合理避税的目的。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2cd0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0.png)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国际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利用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差异,使企业或个人在跨国经营中实现最低化纳税的行为。
避税行为在合法范围内,但有时会引起社会争议,因为一些企业或个人会利用漏洞和灰色地带进行大规模避税,导致税收不公平和国家税收收入减少。
下面我将从苹果公司以及萨克斯女王等案例入手,浅析国际避税案例。
首先,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避税策略,通过将营业收入集中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如爱尔兰,来降低所得税的负担。
具体而言,苹果公司在爱尔兰成立了子公司,利用爱尔兰低税率的特点,将全球销售的利润通过虚拟的知识产权向爱尔兰转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纳税额。
虽然苹果公司的避税行为在法律框架内,但也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质疑,认为其通过避税行为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加重了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其次,萨克斯女王是另一个国际避税案例。
萨克斯女王是一家著名的乐器制造商,总部位于法国。
为了降低税收负担,该公司将其知识产权转移到了卢森堡的子公司名下,并通过让其他公司支付版权费用来转移利润。
这样,萨克斯女王可以在法国利润少,从而减少所得税。
尽管该公司依法进行避税行为,但法国政府认为其行为不公平,侵害了国家税收收入,并对其进行调查和纳税要求。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国际避税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公司通过巧妙地利用税法漏洞和跨国结构,成功地降低了所得税的负担,但也引发了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和质疑。
避税行为的合法性在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税法的规定,但所遵循的规则却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然而,国际避税也不应全然否定其积极意义。
跨国公司通过避税策略可以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避税也可以推动国家间税收竞争,进一步改善税收制度,促使各国政府降低税率和优化税收结构。
为了解决国际避税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统一的国际税收政策和标准。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多边机构已经开始努力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
跨国公司避税案例1
![跨国公司避税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17d0b6015901020207409c32.png)
转让定价
采用内部定价后A公司实际负担的税款: (1100-1000)×34%=34万美元; 香港子公司实际负担的税款: (1500-1100)×16.5%=66万美元 A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总税负为: 34+66=100万美元。 A公司及其子公司通过利用转让定价,总税 负减少了52.5万美元
中介控股公司
中介控股公司
设立控股公司之前,汇回香港的股息: 1000-1000×30%=700(万元) 设立中介控股公司后,汇回的股息: 1000-1000×5%=950(万元)
美国奥利特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 用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该公司 将此项专利转让给中国的亚联公司,因为 美国和中国市场均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 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 年。中国亚联公司又在本国市场上以10万 美元的价格将此项专利转让出去。美国和 中国的所得税率分别为15%和30%,毛利 率20%,成本分摊率为60%。试分析这项 专利权的转让是否符合正常交易情况。
转让定价
A公司原应承担的所得税款(美国公司税税 率为34%): (1400-1000)×34%=136万美元 香港子公司所应负担的税款(香港公司所 得税率为16.5%): (1500-1400)×16.5%=16.5万美元 美国A公司及其香港子公司的总税款为: 136+16.5=152.5万美元。
转让定价
美国A公司为了利用香港(避税港)对外国 企业少征所得税、免征财产税以及不征资 本利得税等特殊优惠,在香港设立了一子 公司,现A公司把成本为1000万美元,原 应按1400万美元作价的一批货物,压低按 1100万美元作价,销售给香港子公司,香 港子公司最后以1500万美元的市价售出这 批货物。我们可以比较以下A公司及其子公 司原应负担的税款同它压低转让定价所实 际负担的税款。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6170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0.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contents
目录
• 国际避税概述 •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 国际避税的治理与应对 • 国际避税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我国反国际避税的实践与建议
01 国际避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 法规定的差异和漏洞,以减轻或消除 其总纳税义务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 跨越国境的税收策划行为。
自动信息交换
各国税务机关自动交换纳税人跨 境涉税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打击国际避税的法律法规
反避税法规
各国制定反避税法律法规,明确避税定义和打击 避税行为。
税务审计
对高风险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核实其跨境涉税 情况。
处罚措施
对避税行为采取罚款、追缴税款等处罚措施,增 加避税成本。
税务机关的监管与执法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完善信息共 享机制,防止资本外逃和避税行为。
避税手段
利用不同国家间的税制差异和监管漏 洞,将所得或资产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离岸金融中心避税案例
案例概述
某个人或组织通过在离岸金融中 心设立公司或账户避税。
避税手段
利用离岸金融中心的保密制度和税 收优惠政策,隐藏财富和所得。
税务机关应对措施
滥用税收协定
利用不同国家税收协定的漏洞和优 惠条件,将个人或企业所得转移至 享有税收协定的国家以规避税收。
跨境金融交易
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和衍生工 具,将资金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或避税港,以规避税收。
国际避税的影响与后果
财政收入损失
资源配置扭曲
国际避税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对公 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著名的避税案例
![著名的避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6087a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4.png)
著名的避税案例(一) 标准普尔公司1、介绍: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是一家位于美国纽约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是一家财务报告出版商,财务指数制作商,和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公司。
2、案件:在1997年,标准普尔公司被指控通过了可疑的税收杠杆进行税收逃避。
这笔金额约为7亿美金,该公司利用架空公司来获得控制公司折扣券,用于将大量税收转移到海外。
3、判决:最终,在2000年该税收要求被裁定为不合法,美国税务局的要求是撤销交易并恢复交税,而标准普尔公司也被要求交付罚款。
(二) 波音公司1、介绍: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是一家以商业飞机制造和设计以及先进的宇宙飞船、防务相关科技等为主的国际化航空公司,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制造业。
2、案件:2004年,波音公司被指控通过一项被称为“Costless Collar”计划隐藏了收益30亿美元,其中包括利用税收延长公司可以获得折扣的延期支付。
3、判决:波音公司最终被要令交还了超过14亿美元的税款,并付出大量的罚款,这使该公司支付了超过25亿美元的税收和罚款。
(三) 英国皇室家族1、介绍:英国皇室家族是由英国意志和国王历史上掌权者所组成的一个家族群体。
它拥有房地产、土地和股票等大量财产,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众多财务权益,是英国历史上最富有、歷史最悠久的家族之一。
2、案件:在2008年,英国皇室家族因严重税务欺诈被受审。
从1996年开始,家族的豪宅被分配给出租,并且从未报税,有时甚至夸大成本。
3、判决:在一项双赢的协议中,英国皇室家族对未缴税款作出了补偿,而计划也得以保留。
此次民事案件的受审结果是,家族必须在先前的一段时间中支付80万美元的赔偿。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aa05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c.png)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近年来,国际税收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利用税收规避手段,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利润,以获取更低的税负,严重损害了各国的税收秩序和公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修订国内税法、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等。
本文选取了近年来的两个国际税收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个案例是苹果公司的税收问题。
苹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利润主要来自销售全球各地的iPhone和其他产品。
然而,通过合理利用国际税收规则,苹果成功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爱尔兰以避税。
苹果在爱尔兰设立了子公司,并将知识产权和其他重要资产转移到这个子公司名下。
爱尔兰以低税率吸引外资,并允许公司以合法的方式转移大量利润。
这个案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苹果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它仅是利用了国际税收规则的漏洞,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苹果的做法是道德上和公平上都不可接受的,因为它通过合理规划避税,逃避了应该缴纳的税款。
此外,苹果的税收优惠也对爱尔兰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引发了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不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欧洲委员会于2024年要求爱尔兰向苹果公司索回130亿欧元的未缴税款,并被爱尔兰政府和苹果公司双方所拒绝。
最终,该案件在欧洲法院得到了裁决,裁决认定苹果和爱尔兰之间的税收协议是非法的,并要求苹果支付未缴税款。
这个案例引发了更多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讨论和,促使各国加强合作,减少跨国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
第二个案例是谷歌公司的税收问题。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利润主要来自广告业务。
然而,谷歌通过利用国际税收规则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低税率的地区,例如爱尔兰和荷兰。
谷歌在爱尔兰设有总部,并通过将广告销售收入转移到荷兰的分支机构,最终将利润送到卢森堡的子公司以避税。
这个案例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一方面,谷歌的做法被认为毫无道德和公平可言,它通过合理规划避税,逃避了应该缴纳的税款。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3b20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e.png)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涉及避税的案例层出不穷,各国政府也纷纷加强国内税收监管,以防止资金流向避税天堂。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方法案例为例,对其进行解析,并探讨各国政府对于避税行为的应对措施。
1. 模拟供应链管理模拟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跨国公司控制层级和交易合同等方式进行的国际避税方法。
该方法通过构建复杂的跨国供应链,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或免税地区,从而降低税负。
一家跨国公司通过在高税率地区以高价格销售给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模拟供应链管理,如增加国际利润转移定价的监管力度,限制税务规划的灵活性等。
2. 联合收购和公司重组联合收购和公司重组是另一个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通过公司重组,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差异来实现避税目的。
例如,企业可以将高税率地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纳税金额。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公司重组的监管措施,防止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规避税收。
3. 利用特殊税收政策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税收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特殊税收政策来降低自身的税负。
例如,某些国家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了免税或减税的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在该国设立子公司,来享受这些特殊税收政策。
然而,为了避免国际避税行为,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特殊税收政策的监管,提高合规要求,阻止企业为了避税目的滥用这些政策。
4. 设立离岸公司设立离岸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也是最受关注的一种方式之一。
通过在低税率或免税地区设立离岸公司,将利润转移到该公司名下,从而降低纳税金额。
离岸公司通常是在资金流动自由、税收法规宽松的地区注册成立的,如开曼群岛、塞舌尔等。
然而,为了打击这种避税行为,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离岸公司的监管,增加透明度要求,并加大对资金转移的审查力度。
5. 避免或延迟资本利得税避免或延迟资本利得税是一种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通过巧妙地利用资本市场交易规则,企业可以将实际的资本利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收益,如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从而避免或延迟纳税。
国际税收避税案例
![国际税收避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e7e80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7.png)
国际税收避税案例国际税收协定作为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的一种协议,对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它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利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就是其中一个热点问题而被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税收避税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国际税收避税案例篇1: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A国,并在B国、C国、D国分设甲、乙、丙三家子公司。
甲公司为在C国的乙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甲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乙公司;再由乙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D国的丙公司,乙公司利润率20%;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B国50% ,C国60% ,D国30%。
该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甲公司以每匹布2800元的价格卖给D国的丙公司,再由丙公司以每匹3400元的价格转售给C国的乙公司,再由C国乙公司按总价格36000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一) 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甲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 (元)乙公司应纳所得=3000×20%×1000×60%=360000(元)则对此项交易,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十360000=560000(元)(二)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甲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120000(元)丙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180000(元)则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合计=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 560000-400000=60000(元)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B、C、D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或:公司)所得税额
== 跨国一般经常所得*个人(公司)所得税税 率
地方所得税=个人(或:公司)所得税额*地方 所得税税率
2.跨国超额所得 ----少数国家对它进行征税
❖ 指跨国纳税人在特定时期特殊情况下所取得 的超过一般标准所得标准的那一部分跨国所 得或收益。 如:战时利得税,超额所得税。
第一讲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简介
❖ 国际税收与国际税法 ❖ 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 ❖ 国际税法的基本内容 ❖ 国际税法的渊源
国际税收与国际税法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 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无偿、 固定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特 定的分配关系。
它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 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1.跨国一般经常所得: 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经常取得的跨
国所得或收益。如:跨国自然人取得的工资、薪
金、劳务报酬、利息、股息、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 租赁等经常性所得或收益,以及跨国法人从事农业、 工业、商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取 得的经常性所得或收益 。
-----它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分类所得税税种或 综合所得税种以及地方所得税进行征收的。
❖ 目前国际上对跨国超额所得或收益的计算, 两种方法,一是标准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二是标准投资 利润率法。
标准基期法
即以纳税人在某一标准基期(正常获利年度)所 实现的所得作为跨国一般经常性所得,凡超过 这一实际所得部分,就为跨国超额所得。
例:假设一跨国公司的标准基期跨国一般所得 核定为100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超额所得 税率为10%。如果该公司在2009年获取的跨国 所得为1600万元,则该公司应纳的公司所得税 和超额所得税是多少?
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
❖ 国家与涉外纳税人之间的涉外税收征纳关系 ❖ 国家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注意:
❖ 对物税一般不会发生跨国双重征税问题。 ❖ 对人税有可能被所跨越的有关国家交叉重复
征税。 ❖ 国际税收涉及的课税客体,一般仅为跨国纳
税人的收益、所得和跨国一般财产价值。
跨国收益和所得的分类
三种确认收益和所得的观点:
“所得源泉说”:持续性“来源”中取得的收入,才应 被视为应税所得。 问:工资、利润、利息、地租是不是所得?财产转 让所得是不是所得?
“净资产增加说”:不论所得发生的原因为何,在一 定期间内净资产的增加,即一定期间的期末净资产 额大于该期间的期初净资产额,则认定有所得发生 。 “消费支出说”
跨国收益或所得的四种类型
少数国家仍坚持国籍标准确认。
(二)户籍标准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 1.《国际税法学》
廖益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1出版)
❖ 2.《国际税收》
杨志清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1出版)
(二)主要参考资料 ❖ 1.《国际法规视角下的跨国征税:国际税收体系
分析》
鲁文·S.阿维-约纳 (Reuven S.Avi-Yonah)、熊 伟 法律出版社 (2008-11出版)
4.跨国其他收益或所得
某些非正常、非经常的所得。 有的国家征,有的不征。较少另立税种
征收。
应注意的问题
1.国际税收涉及的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课税客 体 与各国税制规定密切联系。
联邦德国的一般财产税规定为自然人和法人,而荷 兰只规定为跨国自然人;我国对跨国自然人和法人股 东只对已实际分配得到的跨国股息所得征税,而美国不 仅如此,而且还包括未分配跨国股息所得。
国际避税案例 精析
课时:30
课程简介
❖ 课程性质:国际税法的重要实务部分 ❖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识别国际避税的
一般手段及合理避税策略;认识国际避税 的监管措施和我国的相关措施。 ❖ 教学内容 ❖ 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
国际税法的基本知识介绍 国际避税问题的概述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 国际反避税措施案例分析 我国跨国公司避税的典型案例
❖ 2.《合理避税与反避税操作技巧》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06出版)
国际避税的问题概述 ❖ 国际避税的概念和性质 ❖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 国际避税的法律规制和法律措施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 ❖ 通过主体跨国移动国际避税案例 ❖ 利用资产的流动避税案例 ❖ 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案例 国际反避税措施案例分析 ❖ 国际反避税经验举要 ❖ 国际反避税合作的典型案例 我国对跨国公司反避税的典型案例 ❖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与反避税案例分析
2.往往只有两国双方都列入征税范围的税收,才有 可能成为国际税收的内容。
国际税法的基本内容
❖ 税收管辖权的确立 ❖ 国际重复征税的解决 ❖ 国际逃税和避税的管制
居民(公民)管辖权
一、跨国自然人 (一)法律标准(国籍标准) 根据本国国籍法应为本国公民的自然人,即构
成税法上的居民。 国籍:出生地、血统。此外,国籍变化。 各国国籍规定差异导致重复征税。
与跨国一般经常所得,合并征收;另立资 本利得税。
新加坡不征收资本收益税。 萨韦林持有“脸谱”大约4%的股份。
2011年9月放弃美国国籍,移居新加坡,“脸 谱”2012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市值 超过1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上市案例之一。 萨韦林移居新加坡能逃避缴纳6700万美元至1 亿美元资本收益税。如果脸谱股价上涨,避税 额将更多。
标准投资利润率法
跨国超额所得 =实际年度跨国所得—当 年投资额*标准投资利润率 (投资额=实收资本+累计公积金+公司债+ 其他长期负债)
3、跨国资本利得
------奉行“所得源泉说” 的国家不征税 奉行“净资产增加说”的国家征税。
指跨国纳税人通过出售资本项目所获取的 收益。如:出售股票、债券、商誉、商标、 专利权等地产和房屋、机器设备等。 征收方法:
包括国际税收和国内税收
税收征管本质体现为: 个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间的一种利益博弈
国际税收的产生和前提
国际税收------由于跨国经济交往和各国税制的差异而 产生的现象,体现为跨国税收征管关系和国际税收 分配关系
❖ 十九世纪末资本的输出使企业和个人收入和财产国 际化现象日益普遍。
❖ 同时,所得税制和一般财产税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