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f36d85397fd5360cbb1adb10.png)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者:————————————————————————————————日期: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1民间音乐梅州客家山歌梅州市梅州市群众艺术馆2 中山咸水歌中山市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广东音乐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4 台山市台山市文化馆5潮州音乐潮州市潮州市民间音乐团6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7 广东汉乐大埔县大埔县文化馆8民间舞蹈龙舞湛江人龙舞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文化馆9 汕尾滚地金龙汕尾市陆丰市文化馆10狮舞(广东醒狮)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11 遂溪县遂溪县文化馆12 广州市番禺区沙溪镇文化站13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普宁市文化馆14 潮阳英歌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15传统戏剧潮剧汕头市广东潮剧院16 潮州市潮州市潮剧团17 正字戏陆丰市陆丰市正字戏剧团18粤剧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艺术研究所19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20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21 广州市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22 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23传统戏剧西秦戏海丰县海丰县西秦戏剧团24 白字戏海丰县海丰县白字戏剧团25 花朝戏紫金县紫金县花朝戏剧团26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汕尾市陆丰市皮影剧团27木偶戏高州木偶戏高州市高州市文化馆28 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市潮安县文化馆29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文化馆30民间美术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1剪纸(广东剪纸)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2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33 潮州市潮州市群众艺术馆34粤绣广绣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35 潮绣潮州市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36 象牙雕刻广州市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37 潮州木雕潮州市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38 灯彩(东莞千角灯)东莞市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39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市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40 端砚制作技艺肇庆市肇庆市端砚协会41凉茶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42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43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44民俗瑶族盘王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45 小榄菊花会中山市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46 瑶族耍歌堂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民间文学雷州歌雷州市2 谜语(澄海灯谜)汕头市澄海区第一批扩展项目3传统音乐惠东渔歌惠州市4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5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6传统舞蹈麒麟舞海丰县7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深圳市8 禾楼舞郁南县9 蜈蚣舞汕头市澄海区10 瑶族长鼓舞连南瑶族自治县11 龙舞埔寨火龙丰顺县第一批扩展项目人龙舞佛山市荷塘纱龙江门市蓬江区乔林烟花火龙揭阳市醉龙中山市12 狮舞(席狮舞)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3 傩舞(湛江傩舞)湛江市麻章区第一批扩展项目14传统戏剧广东汉剧广东汉剧院15 潮剧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6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7 曲艺歌册(潮州歌册)潮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蔡李佛拳江门市新会区19传统美术石雕(雷州石狗)雷州市20 玉雕广州玉雕广州市荔湾区阳美翡翠玉雕揭阳市21 核雕(广州榄雕)增城市22 彩扎(佛山狮头)佛山市23 灰塑广州市24 镶嵌嵌瓷汕头市嵌瓷普宁市25 新会葵艺江门市新会区26 盆景技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英德市27 内画(广东内画)汕头市第一批扩展项目28 潮州木雕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汕头市29 泥塑(大吴泥塑)潮安县第一批扩展项目30 灯彩佛山彩灯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潮州花灯潮州市湘桥区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31传统技艺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市枫溪区32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33 香云纱染整技艺佛山市顺德区34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江门市35 龙舟制作技艺东莞市36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37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38 传统医药传统中医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广州陈李济制药厂39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深圳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 民俗灯会(泮村灯会) 开平市 41庙会(佛山祖庙庙会)佛山市 42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中山市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市 吴川飘色 吴川市 河田高景陆河县 43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珠海市 44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市45中秋节(佛山秋色)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9236122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4c.png)
河源市连平县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
佛山市禅城区
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
佛山市南海区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
韶关市仁化县
丰顺埔寨纸花技艺
梅州市丰顺县
装泥鱼技艺
珠海市斗门区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中山市黄圃镇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中山市
金声狮鼓制作技艺
江门市开平市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
江门市新会区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肇庆市端州区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新
江门市新会区
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台山 大江传统家具制作技艺)
江门市台山市
备注 1 2
序号 1
2
3
六、传统医药(3 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传统中医药 文化
采芝林传统中药 文化
敬修堂传统中药 文化
广州市 广州市
太安堂中药文化
汕头市
序号 1
2 3 4
七、民俗(10 项,合并后为 4 项)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十、民俗(21 项,合并后为 16 项)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畲族拜祖公图
广州市增城市
大盆菜
深圳市福田区
(下沙大盆菜、长安大盆 菜)
东莞市长安镇
后宅元宵渔灯赛会
汕头市南澳县
贵屿街路棚
汕头市潮阳区
官窑生菜会
佛山市南海区
陈村花会
佛山市顺德区
沙溪四月八
中山市沙溪镇
高流河墟
潮州市湘桥区
二、传歌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石塘月姐歌
韶关市仁化县
紫竹观道教音乐
我的家乡增城历史文化与变化
![我的家乡增城历史文化与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5c5c7f58fb770bf78a556b.png)
增城产业丰富
拥有广本、北汽、穗景客车三家整车生产企 业,中汽研华南总部基地、日立汽车系统、 福耀玻璃等150多家汽车研发及零部件制造 企业,以及五羊本田、豪进等7家年产能 300万辆以上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引进了超 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维信 诺、阿里巴巴、工信部电子五所等一批高新 技术和战略性龙头项目。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还 有优良的传统。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 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不是一般人画的,而是历 史上有名的画家们画的。有些画虽无名无款,但年 代较早,具有艺术性和文物性的,我们也要保存、
整理。
增城特产
增城迟菜心
增城迟菜心,广东省增城市特产,中国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迟菜心又名高脚菜心,是广 东增城知名的特产蔬菜品种,素有蔬菜之王, 菜心之冠美誉。冬季的南粤地区,菜心、小 白菜是叶菜首选,而此时叶菜最为上品的是 增城迟菜心。增城小楼镇地处北回归线,地 质特殊,菜心长如菜树,能长到一米高,但 依然皮脆肉软,茎肥叶厚,煮炒快熟,吃之 甜美,非一般菜心可比,因此,增城迟菜心 被食家们誉为“菜王”。增城迟菜心为冬种蔬 菜,立冬前栽种,经过90—120天才能收割, 因其时至深冬才上市,比一般菜心要迟,所 以称为迟菜心。正如俗话所云:“冬至到, 菜心甜。”
广州榄雕
榄雕 是广东省传统微雕工艺品的一种,经过历 代艺人不断进取,力求创新,其精湛的雕刻技 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 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使得榄雕在中国南 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它 也是岭南工艺美术的重要一样特色。
书画
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 术形式之一。
我的家乡增城历史文化与变化
增城概况
增城非遗文化有哪些
![增城非遗文化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b5fed1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a.png)
增城非遗文化有哪些增城区共有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俗、传统技艺等8大类别国家级项目1个:广州榄雕;广东省级项目3个:舞貔貅、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畲族拜公祖图;广州市级项目4个:舞火狗、客家山歌“过山拉”、舞春牛、广东汉乐(增城);增城区级项目27个:竹雕、篆刻、罗派艺术粤剧、新塘帅府爷出巡过坊习俗、沙头竹席、黄塘头菜的制作技艺、剪纸、兰溪濑粉、灰雕、龙头雕刻(传统龙舟)技艺、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舞渔灯和宾公佛传说、舞麒麟、新塘鱼包、广东醒狮、击壤、花灯制作技艺、澳海老土豉油制作技艺、曲水流杯的传说、南山钓台的传说、朱村鸡饭制作技艺、五柳菜制作技艺、章陂大头菜制作技艺、增城鹅汤糍制作技艺、正果云吞制作技艺、喜记避风塘炒蟹制作技艺。
全区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36人(一人重合,省级和区级)。
广东省级传承人2人,广州市级传承6人,增城区级传承人28人。
增城唯一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的魅力。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州榄雕榄雕早在三百多年前明清时期已流传于世,并走入,成为贡品。
清代艺人陈祖章创作的核舟《东坡夜游赤壁》、新塘人湛菊生创作的核舫《苏东坡夜游赤壁舫》、工艺精巧无比,至今仍留传下来。
榄雕属立体微雕艺术,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其艺术特色精细入微、小巧玲珑。
广州榄雕是指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雕刻工艺,属立体微雕类。
早在明清时期,广州的榄雕工艺已臻成熟。
广州榄雕起源且流传于增城新塘,其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总体艺术特色可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
而同苏州一带的榄雕不同,传统的广州榄雕一般保持橄榄核原本的色调,不着意人工上色。
从题材上看,各种形式的类作品是广州榄雕的主要创作题材。
▲周汉军作品《白衣圣人》以钟南山院士为,向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致敬2008年,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增城市所产榄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为《广州榄雕》(增城),同时也是增城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广州市增城区景点
![广州市增城区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acd1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2.png)
广州市增城区景点
1. 增城少林寺:是广东省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佛教少林派祖庭之一。
2. 增城凤凰谷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动植物资源。
3. 长隆欢乐世界:是中国著名的主题公园之一,包括动物园、游乐设施、水上乐园等,是一处适合家庭和朋友共度欢乐时光的好去处。
4. 聚龙湾:是一座以水上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拥有丰富的水上游乐设施和酒店等配套设施。
5. 赤坭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古老的街道风貌,是观赏传统建筑和体验乡村文化的好地方。
6. 蔡岗古炮台:是一座具有军事历史意义的景点,可以了解到广州市在历史上的防御布局和军事发展情况。
7. 兴南湖:是一座人工湖,周围环绕着美丽的山水景观,是散步、休闲和观赏风景的好去处。
8. 河涌古村:是一座保留完整的古代村落,可以体验到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增城区的景点,还有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
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cefb38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广州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地之一,广州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广州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广州木版年画广州木版年画是广东省的特色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木版年画是一种以木刻为主要工艺手段的年画,它融合了民间美术和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广州木版年画在图案和内容上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广式经书装裱技艺广州是我国南方的艺术之都,广式经书装裱技艺是广州市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经书装裱是一种细致精美的装饰艺术,它以绢为材料,以金、银线为线圈,以牛骨屑为墨,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精细的工艺将经书装裱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广式经书装裱技艺不仅在技术上独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体现了广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3. 广东音乐艺术——粤剧粤剧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也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
粤剧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音乐和舞蹈多样而著称,它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剧在剧目、唱腔和表演技艺上都具有独特的特色,体现了广州市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
4. 广东音乐艺术——陶韵陶韵是广东省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它以陶笛为主要乐器,伴以锣鼓、二胡等乐器,表现了广东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陶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羊城花灯羊城花灯是广东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塑造灯笼为主要形式,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出各种寓意深刻的艺术形象。
羊城花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浅析广州增城的榄雕传承人培养
![浅析广州增城的榄雕传承人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1e3c0317c1cfad6195fa7d6.png)
浅析广州增城的榄雕传承人培养摘要]:广州榄雕(增城)是广州增城区的一张文化名片,是本区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初,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黄学文逝世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增城区传承人空缺,这给广州榄雕(增城)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带来空前挑战。
[关键词]:榄雕、传承、培养广州榄雕(增城)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使这项微雕民间美术的复兴看到希望。
增城区委、区政府及区相关文化部门一直都关心榄雕传承人的培养工作,积极联动,有序推进广州榄雕(增城)的传承人培养工作。
一、榄雕神韵,历史坎坷。
榄雕作为广州增城的文化名片,明代其艺术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当时榄雕题材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
据《增城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增城榄雕已成朝廷贡品,闻名天下。
增城榄雕,精品频现。
现藏于区博物馆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舫》,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新塘镇艺人湛谷生(又称湛菊生)创作的榄核舫。
小小的榄核舫,舫中置一桌、3人围坐,旁蹲着一个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小链条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537个字,实则微雕逸品也。
现藏区文化馆国家级榄雕传承人黄学文的作品《榄雕舫》,人物精致、神态各异,门窗雕刻细致巧妙,船上环境安排精巧,别有风味。
现藏区文化馆广东省级榄雕传承人吴明南的作品《增江画舫》,开拓创新、细致精微、晶莹剔透,窗门薄如蝉翼,上下开关灵活,神态各异的人们临窗而坐,一边六人,一边五人,悠闲自得地观赏江景,谈论风月。
画舫尾部露天处,则坐着两名衣衫飘逸的歌者,一人吹着洞箫,一人吹着横箫,作合奏状,活灵活现。
船底刻有200多字的《前赤壁赋》前两段,微雕娟秀,“行笔”苍劲有力,为当世精品。
一个小小的榄核在大师们的刀下,可以雕刻出结构复杂、线条流畅、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的图案和人物,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榄雕(增城)拥有极深文化底蕴,但经历坎坷。
增城莲塘村景点介绍
![增城莲塘村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69a4c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6.png)
增城莲塘村景点介绍增城莲塘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古村落。
莲塘村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水乡村落,也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塘村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一处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莲塘村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主要由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组成,包括庙宇、祠堂、民居等建筑,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了古代水乡村落的独特魅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莲塘村的祠堂,这些祠堂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除了建筑风格,莲塘村的自然风光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村庄周围水系纵横,河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光。
尤其是每年的荷花季,莲塘村的荷花盛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观景。
此外,莲塘村的田园风光也十分迷人,稻田、菜地、果园等农田风光尽显农耕文明的魅力,让游客感受到了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在历史文化方面,莲塘村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村中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老的民俗风情,如木雕、石刻、古老的文献资料等,这些文物见证了莲塘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此外,莲塘村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传统戏曲等,这些活动每年都会在重大节日或传统节日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观光游览,莲塘村还提供了丰富的乡村体验项目,如农家乐、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体验农耕生活。
此外,莲塘村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如莲藕糕、莲蓉月饼、手工编织品等,都是游客不容错过的特色美食和纪念品。
总的来说,增城莲塘村作为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莲塘村不仅是一处可以感受古代水乡文化的历史遗址,更是一处可以体验乡村田园生活的理想之地。
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莲塘村,领略其独特的魅力,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完整word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完整word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86b325b2376baf1ffd4fad0f.png)
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我省推荐80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共有45项列入第二国家级名录(其中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29项;扩展项目共16项)
广东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民间文学(5项)
二、传统音乐(5项)
三、传统舞蹈(3项)
四、传统戏剧(1项)
五、曲艺(5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七、传统美术(3项)
八、传统技艺(26项)
九、传统医药(3项)
十、民俗(21项)
第二部分扩展项目(共48项)一、传统音乐(2项)
二、传统舞蹈(19项)
三、传统戏剧(6项)
四、传统美术(6项)
五、传统技艺(2项)
六、传统医药(3项)
七、民俗(10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235名)
234
麒麟村爬刀梯湛江陈日畅男73
235 陈文田男69。
令人叹为观止的广州榄雕
![令人叹为观止的广州榄雕](https://img.taocdn.com/s3/m/7ca6f134fad6195f312ba67c.png)
令人叹为观止的广州榄雕作者: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3期广州榄雕,它以盛产于广东增城、番禺、中山等地的乌榄核雕刻而成,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
广州增城市新塘镇的榄核大仁小,是最佳的榄雕材料,当地榄雕技艺在明代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明宣宗亦曾亲自操刀雕刻,至清代,新塘榄雕成为贡品。
2008年,广州榄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人魏学洢在《核舟记》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这是目前能看到的关于核雕艺术的最早记载之一,他在文章中生动描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其实,广州有比这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榄雕技艺,在比桃核更小的榄核上雕刻着大千世界。
榄雕始创于广州增城新塘镇。
其工精艺高,玲珑轻巧,镂空通雕的蟹笼、雀笼、花篮、花瓶等多姿多彩,人物造型也非常精致、惟妙惟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一种价廉物美而又便于携带的精小件欣赏品,深受旅游者欢迎。
广州榄雕取材于增城、番禺、中山等地的乌榄,其中以增城乌榄品质最佳,核大仁小,榄雕兴盛时江浙一带的手工艺人都非常热衷于南下增城挑选创作原材料。
早在明代,榄雕艺术十分兴盛,其工艺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平。
明代僧人以榄雕船赠香客以示“普渡”,明宣宗还亲自操刀雕刻;而到了清代,榄雕更是历年的贡品。
历史上最出名的榄雕作品是《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被称为“榄雕之王”,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所刻。
这是用只有半个小指头那么大的一个乌榄核雕出的。
船舱中有八扇可以开合的窗门,三张小凳,一张小桌,三个茶杯,苏东坡等三人依案而坐,旁边还有一书童,正在摇扇煮茶。
船舱后面刻有火炉、吊绳、薄扇、木柁,一个舵工正昂首掌舵,船底则刻有《赤壁赋》全文,计有七百多个字,用放大镜去看,字体颇为秀丽。
一个小小的榄核,在榄雕艺人的刀下,运用镂雕、浮雕、圆雕、微雕等手法可以雕刻出结构复杂、图案精致的船舫和神态各异的人物花鸟,令人叹为观止。
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增府办[2009]27号
![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增府办[2009]27号](https://img.taocdn.com/s3/m/38abbbb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4.png)
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文:---------------------------------------------------------------------------------------------------------------------------------------------------- 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增府办[2009]27号)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文化局提出的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0处),现予公布。
各镇街、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附件: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二○○九年九月五日附件第四批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0处)序号名称年代地点说明24赖氏家族墓群宋腊圃村庐峒山增派公路旁墓主赖天齐、腊圃村赖氏始祖、北宋进士,官授浮水县令,南宋时到此创业。
其他墓主为赖氏三、四、五、七世祖,同是宋代举人,有政声。
三座墓形制与结构相同,统一为交椅墓、设有牌坊式重檐碑龛。
25湛氏家族墓群明新塘镇塘美村东圃社汽车工业园内墓有四座,均为灰砂三合土版筑交椅墓。
其中一座为三部尚书湛若水母亲(诰赠二品夫人)陈太夫人墓。
其他为湛氏安人合葬墓。
墓道上仍保存有文武官石像、石马和石羊,具一定规模。
26何济墓明增江街光辉村芍麻岭何济、荔城接龙铺人,明景泰年间任福建漳州府知府,政声籍甚,墓志由当朝大儒湛若水撰写。
墓为鸭屎石构筑,栏板石雕精工。
27何信邦墓清小楼镇小楼村大楼自然村后山何信邦(1772----1854)正果镇龙潭埔人,乾隆年间官授儒林郎、东陵府太社令、尚书典史等职。
1861年从龙潭埔移葬于此,墓为花岗岩青砖混合结构,墓内碑文较多,保存完好。
加强非遗活化,力促乡村振兴——广州市增城区非遗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侧记
![加强非遗活化,力促乡村振兴——广州市增城区非遗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侧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d527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f.png)
加强非遗活化,力促乡村振兴——广州市增城区非遗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侧记发布时间:2021-04-26T11:21:09.85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彭小荣[导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三农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融合乡村振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非遗文创、产业开发、展演传播等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都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彭小荣[摘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三农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融合乡村振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非遗文创、产业开发、展演传播等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都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非遗乡村振兴文创引言:非遗活化之当代非遗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非遗开发和乡村振兴融合,不但开发非遗新活力,把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农,在新时代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而且在农村产业开发、人才建设等有起到积极作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天,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国家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
广州市作为湾区的重要城市,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乡村振兴相关文件。
2020年8月28日,《增城区2020年乡村振兴20项重点工作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
近年来,增城区非遗发展呈现高速发展。
成功申报建设广州市级工作站-岭南传统技艺非遗工作站1个,创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15个,非遗生活馆1个,非遗展厅3个,非遗工作室1个。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丹凤代表增城区文化馆,首次成功申报增城区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汉军成功入选广州好人。
广州的非遗文化有哪些代表性项目
![广州的非遗文化有哪些代表性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bac979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d.png)
广州的非遗文化有哪些代表性项目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蕴藏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项目不仅是广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广州,探寻那些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项目。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粤剧”。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精彩纷呈的武打和细腻入微的表演而闻名。
演员们通过精美的服饰、妆容和独特的舞台布景,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粤剧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历史传奇、民间故事,也有现代题材。
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粤剧的悠扬旋律,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广州人民的生活之中。
“岭南古琴艺术”也是广州非遗文化中的瑰宝。
岭南古琴的演奏风格古朴、刚健、爽朗,其琴音清逸洒脱,韵味悠长。
演奏者通过指法的运用和气息的控制,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岭南古琴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宁静的追求。
“广州牙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令人赞叹。
广州牙雕历史悠久,其工艺技法多样,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作品题材广泛,有花卉、人物、动物等,造型生动逼真,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然而,由于象牙贸易的限制,如今的广州牙雕在材料上进行了创新,选用猛犸牙等合法材料,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技艺。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
广彩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
其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设计、描线、填色、烧制等多道工序。
广彩作品常常作为出口商品,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广东醒狮”是广州民间传统舞蹈的代表。
醒狮表演威武雄壮,充满活力。
舞者通过灵活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展现出狮子的各种神态。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醒狮表演总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更象征着勇敢和吉祥。
“广州榄雕”则是一门小巧玲珑的艺术。
榄雕以乌榄核为材料,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造型。
增城风俗特色文化
![增城风俗特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990fe609b6648d7c1c74640.png)
浓的温情,使人心里多了一份份温情和安详。它
的作用除了与亲朋戚友、外嫁的女儿等相聚外,
还成为了该村的推介会,为了一个构பைடு நூலகம்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很好平台。另一说法,村
里曾经发生过大事(基本上都是不好的事情或灾
难),为了辟邪,增加人气,旺一旺村子,所以就定某
个日子约亲朋好友上门吃饭聚会,热闹一番,增城
白水寨
派潭的白水寨,白 水寨的白水仙瀑落 差达428.5米,是 我国大陆落差最大 的瀑布,白水寨围 绕白水仙瀑及奇峰 秀色,建有9999级 登山步径,总长 6.6公里,19000多 步,横跨三座高山, 边接二大天池,号 称“天南第一梯”。
按照史书记载,何仙姑是增城小楼仙桂村 人,在全国各地以祭祀何家姑为主的祠堂 有上百个,而家庙就只有这一间。始建于 明朝,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 既是家庙,规模不大,有些乡野的味道。 整个建筑是砖石台梁式结构,三进式,一 进和三进是封火山墙,第二进的四柱一间 五架亭为硬山顶,正脊与垂脊均有反翘装 饰。内进,可以看到何仙姑井。井台用花 岗岩石凿成八角形状,上面铭刻“仙源涓 涓,饮者万年”八个字。古井深达数丈, 据说家庙周围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有咸味, 唯独这里的井水清澈甘洌。瓦背屋脊上有 棵桃树,已有一百多年时间,人称“仙 桃”。传说为麻姑献寿的仙桃。何仙姑家 庙规模不大,但在增城却非常有名气,家 庙有两大节庆,每逢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 农历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庙内的香 火盛极一时。
此一品。
“石硖”是龙眼中的上品。增 城石硖龙眼特点是高产优质, 果实肉厚爽甜、核小、糖分高, 鲜食味道甜美,有丰富的营养。 晒干后的龙眼肉(桂圆),有 镇静、滋补功能,是中药滋补 药材。
橄榄核雕:品种-保养-鉴别
![橄榄核雕:品种-保养-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3a72c86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d.png)
橄榄核雕:品种|保养|鉴别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广东地区汉族雕刻艺术之一,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
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
橄榄核雕的花色品种橄榄核雕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新品种有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
按形式分,广州榄雕则有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
现在榄雕产品的花色品种从三几种增加到50多种,如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
不少新产品在参加国内外展览时受到好评。
用于雕刻的橄榄核主要产地榄雕所采用的乌榄盛产于广东省普宁市、增城市、番禺区、中山市等地,普宁梅林镇、增城新塘镇的榄核,核大仁小,是最佳的榄雕材料,适于雕刻榄核船。
橄榄核雕的起源明、清期间,曾有寺院僧人以榄雕船售给香客,以示“普渡”之意。
据查证,榄雕在新塘已流传了300多年,在清代属贡品。
清咸丰四年(1854),新塘艺人湛谷生(又称菊生)创作的榄核舫,名为“苏东坡夜游赤壁舫”,工艺十分精巧,所雕的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围案而坐,旁边还蹲着一个书僮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的小链条也以榄核雕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537个字。
该榄雕至今仍保存在增城文化馆。
橄榄核雕如何保养一、防开裂开裂是橄榄核容易出现的现象,开裂的原因很简单,橄榄核作为一种植物种子,它象桃核,杏核等一样,只要外界环境适宜,特别是在阳光,水,风等作用下,它自然就会开裂。
而老核存放时间久,它的活性减退,开裂的机率也就低了。
因此,防止开裂,应注意下述几点:1、防晒: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照晒易导致开裂。
2、防水:橄榄核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空囊进水后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
盘点广东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22种
![盘点广东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22种](https://img.taocdn.com/s3/m/184a8de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c.png)
盘点广东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22种广州象牙雕刻:玲珑剔透,“岭南九遗”之遗珍广州象牙雕刻(核心材料:象牙仿制品(牛骨)),是广州的传统工艺产品,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其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品尤以“象牙球”著称,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手工艺品,为广州所独创。
西关打铜:“百年精华沉淀的承载物”西关打铜,是广州地区传统铜造的喜盘、铜打的汤婆子、铜碗筷、铜边炉锅工艺,由手工匠千锤百炼而成的铜器皿,曾经是广州每家每户必备之物。
到了清末民初,广州铜锡器制造业达到鼎盛,打铜行工人数量超过两千。
现在西关有老铺依然延续着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
广州粤绣:“配色调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广州粤绣,又名广绣,是指以广州为主的包括南海番禺、顺德等一带地区的刺绣,它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早在十六世纪就驰名于外。
该绣品题材广泛,其中以龙、凤、牡丹、百鸟朝凤、南国佳果(如荔枝)、孔雀、鹦鹉、博古(仿古器皿)等传统题材为主,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图案工整,富于夸张,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迎春花市:走进广州的“花样新年”广州的迎春花市,又称年宵花市,是独具岭南特色的民俗景观,如今已成为广州年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广州地区有“逛花街大过年”的说法。
其一年举行一次,每次于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地点为广州市的八大花街。
它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
粤剧:“淡扫轻描俏脸盈,嗓音圆润婉莺声”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为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
广州檀香扇制作技艺:幽香阵阵气韵浓,“四花”技术精巧绝广州檀香扇制作技艺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其以进口檀香木为原料,在轻薄的扇骨上镂空出内容丰富的图案,以精细见长,具有岭南工艺美术的典型特点。
增城大埔围村观后感
![增城大埔围村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b04f2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e.png)
增城大埔围村观后感大埔围村,位于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北部。
有着700多年历史,是增城最早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古巷道、旧祠堂”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岭南文化风情画卷。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残存的老屋破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修缮大埔围客家围楼等历史建筑群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围歌舞”项目申报地,对原有格局未变、形制相近的7座古围楼进行合并,恢复重现了大埔围七座古围楼连片的景观。
大埔围村自宋朝开始立村,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因此不难想象,早期的客家人先民也许就住在如此密集又繁荣的村庄里。
后来由于战乱及饥荒等种种原因使得客家人慢慢从中心点向四周扩散,逐步分布到各个角落,其间可能还穿插着几次小规模的移民潮,所以才会出现了现在多样的地名,丰富多彩的方言……客家围楼内外是绿树成荫,清静幽雅,是一个值得留下来游玩参观的好去处。
来到这里,仿佛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虽然它们显得很陈旧,但依然被完整的保存着。
大概真正爱他们的人是舍不得让它们蒙上灰尘,无人问津吧!它们都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始建于元代末年,当时只有一座古塔矗立在村口,人们都称之为“雁塔”。
我的家乡——大埔县,自古素有“荔枝之乡”美誉。
在“文革”前全县尚存有六百五十三座明清时期的古围楼,但那时也许人们忙于发展农业生产,没空顾及保护,致使大量古迹遭受严重损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意识逐渐觉醒,于是乎,保护与利用古迹、保持传统文化渐渐深入人心,各地古迹文物得到迅速抢救性维修,然而仍有众多珍贵的历史建筑惨遭毁灭。
希望通过本篇作品给那些喜欢旅游,热衷收藏古迹的朋友一点启示:保护文物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
人类只有一双眼睛,一旦失去了便再也看不见美丽的世界。
这些年来,大埔围歌舞表演团体走遍祖国山河大地,已多次赴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均获圆满成功。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广州增城大埔围村,可以欣赏一场别具韵味的客家大戏。
“舞渔灯”文创开发初探
![“舞渔灯”文创开发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60a22d52f60ddccdb38a054.png)
舞台艺术研究Research on Stage Art“舞渔灯”文创开发初探彭小荣1 朱灿华2(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广东 广州 511300)(2、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摘要:“舞渔灯”是广州市增城区有特色、民俗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也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的重要新年民俗活动,对当地的旅游开发等有推波助澜的效应。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舞渔灯的文创开发、非遗活化等,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舞渔灯;文创;开发一、引言非遗文创开发一直是非遗活化的重要抓手,舞渔灯的文创开发,不但能更新渔灯的制作、活动等,而且能开发非遗新活力,让特色文化本土有机结合,迸发出新的乡村振兴新活力。
二、工艺提升(一)提升意义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文化自信的快速提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位置的广州增城,对于该区的人文湾区融合,非遗文创开发和活化等都具重要的意义。
“舞渔灯”是增城区派潭双合寮村的民俗非遗项目,每年农历大年初十,全村肖姓每家都拿出自己渔灯,在当晚点亮巡游,舞渔灯到各家各户、祠堂和主要活动场所,形成一种喜庆交融、祝福丰收和美好生活向往等寓意的活动。
但是渔灯的制作和外观,材料的变更,活动的组织和提升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现状分析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渔灯种类简单。
渔灯的形象主要是鲤鱼。
还有各类鱼类、虾、河蚌等海鲜种类都缺乏。
加上农村村民及代表性传承人缺乏美术功底,制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情趣的渔灯非常困难;同时渔灯的种类、色彩等都跟不上时代。
第二,制作材料简单。
传统渔灯主要骨架是用竹篾捆扎制作,并在中间位置捆扎木棍或者竹竿作为手把,但由于竹篾的可塑性比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渔灯骨架形体的塑造,且渔灯与手把用捆扎方式,也造成渔灯在舞动的过程当中缺乏稳定性且容易松动;中间油灯采取传统的煤油灯火或蜡烛,不安全且容易流失或松动。
第三,外部材料俗气。
渔灯的表面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传承人姓名:
保护单位:
所属镇(街):
广州市增城区文体旅游局印制
二○一五年十二月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中“项目类别”及“项目编号及名称”按已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类别、编号及名称正确填写。
项目类别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二)表格除签字外,一律用电脑填写,内容应准确、完整、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签字、盖章不得复印、打印。
二、填表说明
(一)“荣誉称号”栏目中,填写传承人曾获得的荣誉称号,如“民间工艺大师”等,如没有,可不填。
(二)“个人简历”栏目中,简要填写传承人的工作、学习情况。
“传承谱系”栏目中,填写项目清晰的传承脉络。
(三)“学习与实践经历”栏目中,应填写传承人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艺及实践经历情况。
(四)“技艺特点”栏目中,应填写传承人在该项目领域里独特的技艺表现形式等。
(五)“个人成就”栏目中,应填写传承人所获得的奖励、表彰及成果。
(六)“为该项目保护传承所做的其他贡献”栏目中,如无相关内容,可不填。
(七)在“项目保护单位意见”、“镇(街)文化主管部门意见”、“区级文化主管部门审核意见”栏目中,须明确表示“同意推荐”并加盖公章。
(八)在“区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意见”栏目中应填写专家评审意见;在“区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栏目中应填写专家“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等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