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导学案及答案(1)
《项羽本纪》导学案(一)(学生版)
《项羽本纪》导学案(一)(学生版)设计者:谢宪起【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信息链接】《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导学案及活页作业答案
《项羽本纪》导学案及活页作业答案《项羽本纪》导学案及活页作业答案三,文言知识预习(一)、jinyu yungngkuij dnzngzhugiyzhuhu ym chndichwnruy(二),1,繇同“徭”,服役;2,视同“示”,给……看;3,寤同“悟”;4,埶同“势”;陇同“垄”;5,直同“值”,当;6,伏同“服”,降服。
(三)1,故事:故,缘故;事,事情;2,长者:年高有德的人;3,快战:痛快快打一仗;4,于是:在这种情况;下5,地方:土地方圆;6,经营:治理。
(四),1,名词活用作动词,杀死全族(2)完成(3)阴,暗中;部勒,部署,约束(4)停息(5)沉船,使动用法,译为使船沉没;破釜甑,使动用法,打破釜甑(使釜甑破)(6)超过,盖过(7)膝,名词用作状语,用膝行走;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8)九,多次:绝,截断,断绝(9)壁,名词用作动词,安置营垒(10)绐,欺骗(11)西,向西挺进,西进;(12)王,使动用法,使……做王(13)被,遭受(14)乃,竟然(15)暴,迅速(16)面,名词作动词,背向(17)蜂,名词作状语,像蜜蜂一样;(18)意动用法,(五)竟:完成;竟然逮:有罪相连及;逮捕;及,达到族:杀死全族;灭族;姓属:归属;连接,这里指跟上;亲属遇:相遇;际遇;对待;看到以:用来;因为;用;因;来;用;以,用来,和“无”组成固定词组;用(六)1,定语后置2,被动句3,省略句4,宾语前置5,状语后置(七)1,项羽在垓下驻扎军队修筑营垒,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完了,汉军和诸侯军队把项王围了好几层。
2,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抵挡一万人的本事。
3,然而现在最终被围困在这儿,这是老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战争的过错。
(八)1,表示下定必死决心。
有进无退干到底。
2,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3,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4,羞见故乡人5,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项羽本纪导学案 苏教版
《项羽本纪》导学案初凤平一、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翻译课文。
、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正确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会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和行文中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惋惜和同情。
二、文题背景、题解:按照《史记》的体例,“本纪”为纪帝王当国的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秦亡汉兴之间,他在一个时期内发号施令,权威同帝王一样,所以也把他列入“本纪”。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中的第七篇。
、背景:前年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人为诸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前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之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死于东城。
.知识链接:《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项羽本纪》导学案.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项羽本纪》导学案《项羽本纪》导学案(一).doc 《项羽本纪》导学案(二).doc《项羽本纪》导学案(三).doc项羽本纪》(一)司马迁编写人:杜文庸审核人: 刘兴建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2.了解相关史料,二、教学内容:1.字音: 王翦()栋阳()薪()狱掾()扛()鼎釜甑()乌马隹O自度O瞋()目翳O重瞳O子苗裔()乘魏()惮()自矜()功伐三、文本研读:1)研习1-2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继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O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薪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己。
《项羽本纪》(二)司马迁编写人:杜文庸审核人:刘兴建一、教学目标:1. 诵读3 -6节,归纳重要文言现象。
2.分析项羽在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研习3-6段,归纳重要文言常识: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项羽本纪》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一、课前简介(一)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
(2)艺术性。
(3)相当完整性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4、传记的学习目标: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
(三)《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选修九《项羽本纪》学案(参考答案)
选修九《项羽本纪》学案参考答案2014-9 【研读文本】【基础知识归纳整理】一、注音:略二、文言基础知识1、(1)“罢”通“疲”,疲惫(2)“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3)“被”通“披”,穿上,披上(4)“面”通“偭”,以背相向2、(1)尽,完毕(2)(宣告)(发动)(3)靠近(4)到(5)连接,引申为跟随(6)欺骗(7)战败而逃(8)最终(9)约定(10)失去,损失3、(1)灭族,名词作动词(2)认为……是奇才,形容词意动用法(3)对……感到痛苦,对……疲惫不堪,动词意动用法(4)使……受苦,使动用法(5)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6)挖坑活埋,名词作动词(7)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用法(8)险要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8)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10)在夜里,名词作状语(11)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12)向东边,名词作状语(13)向西进军,名词作动词(14)称王,名词作动词(15)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4、(1)古义:拒绝;今义:感谢(2)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3)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4)古义:有德之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5)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5、(1)属①隶属②类,辈③ zhǔ撰著④项zhǔ跟随⑤zhǔ接连,连续⑥通“嘱”,劝酒(2)拔①抽出②选拔③拔起④超出⑤攻克,夺取(3)乃①于是,就②是③只,仅④竟然⑤你的6、翻译:(1)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2)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
(3)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4)然而今天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啊!(5)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迁移练习】1、B妄:胡乱2、D虽:即使3、C(A代词,他的;语气词,表反问B代词;提宾标志C于是,就D介词,因为;介词,用)4、A逝:奔跑5、D辟:退避6、B(B名作动;ACD名作状)7、 A (A副词,才B介词,用;介词,因为C兼词,“于此”;代词,代项羽D代词,代项羽;取独)8、B (A蜂,名作状C然,意动用法 D兄,名作状)9、C (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递进;③④介词,用)10、D (ABC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总结】参考: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1、眼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缺乏宽庞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本纪》导学案共4课时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4、感受项羽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一、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二、浏览预习课文(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翦戮会稽力能扛鼎桓楚眴裨将徇下县瞋目汉王数之龙且盱台荥阳汜水睢阳蕲狱掾栋阳绐自度不得脱刈旗舣船翳(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一一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一一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解释文言现象。
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4、重点句: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倒装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5、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项羽本纪年级高二学科语文编制审核课型新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3、应用多媒体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项羽最终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评价。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3)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
随手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1—3小节。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3、初步了解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译课文重要句子。
知识链接:1、项羽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为人不忍,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2、《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项羽本纪》导学案完美版
《项羽本纪》导学案初凤平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翻译课文。
2、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正确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和行文中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惋惜和同情。
二、文题背景1、题解:按照《史记》的体例,“本纪”为纪帝王当国的事。
项羽虽未成帝业,但秦亡汉兴之间,他在一个时期内发号施令,权威同帝王一样,所以也把他列入“本纪”。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中的第七篇。
2、背景: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 人为诸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前203 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之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死于东城。
3. 知识链接:《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三课时答案
第三课时二、合作探究1、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
2、明确:(1)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儿女情长(项王别姬)、仁爱恻隐(思民苦)、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残暴凶狠,好杀成性(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杀义帝)、刚愎自用,听信谗言(虽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猜忌贤能)、目光短浅(西楚霸王)、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优柔寡断(鸿门宴)、迷信武力、妇人之仁、沽名钓誉。
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2)总结:项羽的性格悲剧:第一个性格特点是勇而无谋;第二个性格特点是优柔寡断;第三个性格特点是孤性多疑;第四个性格特点是残暴成性。
三、拓展提升1、赏析:(《夏日绝句》李清照)这是婉约派词宗的豪放诗作。
一、二句从屈原《国殇》“子魂魄兮为鬼雄”化出,表现出硬骨头精神,成为千古名句。
三、四句用了项羽不肯回江东忍辱偷生的典故,既是表达对项羽的怀念和敬佩之情,也是以“至今思”写出作者从宋朝南渡以来始终没有泯灭的对项羽硬骨头精神的崇敬心情,表达了她对南宋朝廷放弃大片国土,忍辱南逃,不肯北伐的可耻行径的强烈不满,道出了她后期词作中没有明白道出的心声,成了我们了解她后期词作的新“愁”的深意的钥匙。
(《题乌江亭》杜牧)此诗是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所写的一首咏史诗。
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项羽不能忍辱负重总结胜败教训予以批评与讽刺,并对其雄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
本来,楚汉相争,早成既成历史,而此诗却别出新解。
先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
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土重来。
项羽本纪导学案(一)教师版
《项羽本纪》第一课时(教师版)【学习目标】1、朗读文章第1-3段,积累重要文言知识点。
2、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蓄势待发】一、《项羽本纪》原文①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②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③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二、出自本课的成语:1.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第七》:"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意谓双手能举起鼎一样沉重的东西,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2.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釜:锅。
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导学案(一)命制:高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时间:使用人: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2、精读文章前四段,梳理文言知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课前延伸1、王翦.()会稽.()扛.()鼎桓.()楚眴.()叱咤..()伏弩.()成皋.()诣.()城东数.()挑汜.()水长史翳.()自刭.()荥.()阳垓.()下骓.()期.()山东2、关于项羽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必须表达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评价,但是这种褒贬倾向应该包含在叙述当中,而不是直接论断人物的功过是非。
《项羽本纪》简介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课堂学习一、解释字词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项梁怒.之3、又不可竟.学4、以故事..得已5、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6、梁以此奇.籍7、皆已惮.籍矣8、皆沉.船、破.釜甑9、无不膝.行而前10、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11、项王军壁.垓下12、诸侯皆属.焉二、特殊句式1、其季父项梁---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2、始皇帝游会稽3、楚兵冠诸侯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三、诵读前三段,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2.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四、成语积累:力能扛鼎:力气大得能用手举起鼎来,形容力气超人或气势雄伟。
项羽本纪导学案答案
、整体感知课文,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地?项羽少时() 、巨鹿之战() 、垓下之围() 、史官论赞()、分析事件概括项羽地人物性格,作者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地手法?明确:胸怀大志(始皇巡游)、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勇猛善战(巨鹿之战)、儿女情长(项王别姬)、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残暴凶狠,好杀成性(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杀义帝)刚愎自用,听信谗言(虽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猜忌贤能)目光短浅(西楚霸王)、优柔寡断、妇人之仁(鸿门宴)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地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地缺陷.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语言特色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地口语来表现人物地神态和性格.(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你觉得项羽失败地原因何在?请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你对项羽地评价或感悟.悲剧缘由:勇而无谋、优柔寡断、孤性多疑、残暴成性.通假字()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值)夜溃围南出,驰走()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悟)而不自责,过矣()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地称呼()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一)词类活用().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皆沉船,破釜甑(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破)().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 田父绐曰:“左”(名作动,向左走)().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 马童面之(名作动,背向)().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二)一词多义幸:、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顾、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不过顾吾念之、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若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地)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 特殊句式()、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为秦王翦所戮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定语后置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被动句吾属今为之虏矣()、宾语前置乃谓其骑曰:“何如?”籍何以生此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状语后置与籍避仇于吴中项王军壁(于)垓下乘势起陇亩之中饮于帐中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状语后置)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①“应侯”即范雎.②拮,或作“掊”,赐剑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语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应侯遂称笃笃:深厚(笃:病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地词地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地一组是().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两个“以”都解释为“在”;. 笫①句“而”字表顺承关系,第②句“而”字表假设关系;. 两个“为”都解释为“替”;. 两个“于”都解释为“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地一组是().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蔡泽)四处游学向许多大小诸侯求官,但没有人赏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先生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地相国,难道有这样地事吗?()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秦昭王召见他,与他谈话,非常喜欢他,让他做客卿.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项羽本纪(节选)导学案
12.项羽本纪(节选)导学案1. 通假字(1)老弱罢.转漕()(2)天下匈匈..数岁者()(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4)乃持项王头视.鲁()(5)尚不觉寤.而不自责()3. 词语释义(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敌:)(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纵兵:)(3)梁以此奇籍(奇:)(4)不肯竟学(竟:)(5)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扛:)(6)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7)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属:)(8)将卒二万渡河(将:)(9)楚兵冠诸侯(冠:)(1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4. 词义辨析(1)莫①左右皆泣,莫能仰视()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③莫辞更坐弹一曲()(2)独①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③独在异乡为异客()(3)数①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②天下匈匈数岁者()③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④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4)亡①是时桓楚亡在泽中()②吞二周而亡诸侯()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5)制①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④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⑤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举①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②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④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⑤举身赴清池()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7)壁①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②项王军壁垓下()③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8)发①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②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发号施令()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⑥穷发之北,有冥海者()5. 词类活用(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2)毋妄言,族.矣()(3)梁以此奇.籍()(4)使公及桓楚将.()(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8)项王军壁..垓下()(9)项王泣.数行下()(10)田父绐曰:“左.。
《项羽本纪》导学案第一课时答案
《项羽本纪》
第一课时
二、合作探究
1、明确: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2、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
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3、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三、拓展提升
1、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2、陈胜的话充满了挑战性,而且挑战的对象不仅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邪的精神,在三说之中格调最高。
项羽的话,充满英雄气概,自信却又自大,可爱亦有可悲。
性情中人也。
刘邦的话,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
实用主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项羽本纪》活动单高一语文袁苏燕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
3.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二)、知识链接:1、项羽其人项羽(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中国史上最强武将。
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关于《项羽本纪》①《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②《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③《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④“《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一、通读课文,完成下列小题。
1.字词注音。
翦.戮.会.稽力能扛.鼎乌骓.马田父.裨.将歌数阕.瞋.目骑能属.者蕲.狱掾.栎.阳舣.船釜甑.刈.旗重.瞳子苗裔.自度.不得脱2、请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
各小组汇总、讨论。
第2课时导学案二、研习文本:1、整体感知课文,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2、分析事件概括项羽的人物性格,作者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3、你觉得项羽失败的原因何在?请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你对项羽的评价或感悟。
•4、司马迁对项羽持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他对项羽的失败是怎样分析的呢?见教学参考书三、巩固案。
1、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3)是何楚人之多也。
(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解释下列成语(1)力能扛鼎:(2)破釜沉舟:(3)作壁上观:(4)四面楚歌: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B.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C.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D.应侯遂称笃.笃:深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2)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3)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五、作业布置:请你运用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字数不限)三、评价历史人物1、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结合前人评价项羽的诗歌(《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分析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怎样评价项羽的?2、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
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
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
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3、结合本文或《项羽本纪》的有关内容评价项羽形象。
(讨论问题: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该不该自刎?)延伸阅读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
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
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四年的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本预言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眩目的光华,只是这个终点注定成为楚人的遗憾。
霸王别姬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四面楚歌,重重之围,项羽在诸侯的眼皮下率众突围,也只有项羽才有这份胆气。
二十八骑的东城决战,尽显英雄霸气,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负,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没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所有的霸气,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阳也必将是血染的。
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骏马。
战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乌江岸边,他的血流进乌江,让这江水有了灵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涛,冲去了夕阳下的最后的残戈……舍生取义是项羽离开乱世的方式,自负毁了一切是项羽留下的警示。
乌江流水,历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笔,也留下项羽的遗憾,项羽让我有了许多的感受,不知是感动多于惋惜亦或是惋惜多于感动,总认为他不该如此消亡,他不该龙袍加身,九州方圆自在民心。
他的身旁有热血的江东子弟,有虞姬,有乌骓,他本可骑马追风。
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无法有善变的结局。
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
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千古叱咤风云之英雄,其一生充满传奇性及戏剧性,穿凿附会的传说更加铸造了他神秘的色彩——为重瞳子,有异于常人的帝王之相;他飒爽,在乌骓马上的英姿;以及「破釜沉舟」的气魄、「霸王别姬」的凄美和「乌江自刎」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