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压 )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 药物
渗透压
• 阿奇霉素
280
• 5%GS
352
• 生理盐水
308
• 3%氯化钠
1030
• 20%甘露醇
1098
• 5%碳酸氢钠
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
常见外渗药品
• 20%甘露醇、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 碳酸氢钠、 丙种球蛋白、白蛋白、 氨基酸、脂肪乳等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
• 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 干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4.1为强酸,PH> 9.0为强碱
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 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无论蛋白制剂、血制品剂静脉高营养制剂均 为渗透压较高的药物,一旦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 不易短时间恢复,肿胀部位的肌肉组织亦容易缺乏弹性,影响肢体 活动。
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a.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 管周围组织。
药液渗出的分级标准[1]
✓ 0级:没有症状; ✓ l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4 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
有疼痛; ✓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4 cm~15.24 cm。皮肤发凉.伴
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 血管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为主的血管收缩剂在使用30分钟后 即可出现注射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有时会呈现树枝状蔓 延。如持续使用同一静脉,时间过长会引起整条注射静脉色素沉着 ,呈条索状硬化、甚至失去弹性。
➢ 高分子抗生素外渗表现:抗生素一般是高分子物质的化学药品,它们 在静脉使用时,浓度过大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 肤缺血,如果缺血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组织呈青色、紫色,甚至 发黑坏死。
1190
• 50%GS
2526
药物因素
• 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 致渗出而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外周小静脉 5ml/min • 手背及前臂静脉 <90 ml/min •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300 ml/min • 锁骨下静脉 1—1.5 L/min • 上腔静脉 2—2.5 L/min
输液渗漏的概念
• 何谓输液外渗? • 何谓输液外漏?
输液外渗
• 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或毒性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 加,液体经血管壁进入局部组织
• 原因:非人为或客观因素 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影响 病人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输液外漏
• 血管穿破,液体经血管破损处流入局部组织
• 原因:人为或主观因素多 穿刺技术不过关 输液管理不到位 病人不合作
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
➢ 一般表现:头皮静脉输液外渗一般局部鼓起肿块,四肢静脉呈弥散 性肿胀,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外渗局部皮肤表 现为颜色苍白或者红晕,继之肿胀,以静脉血管周边为主。
➢ 化学物质外渗表现:钾、钙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能对毛细血管 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新生儿头皮静脉丛交错连接, 且无静脉瓣,虽然回血良好,推注无渗漏,但在它的周围已破坏的 血管部位可出现外渗、漏出、引起钙盐沉着,毛囊破坏,不长毛发 或毛发稀少、枯黄,影响美观。
➢ 护士的技术不熟练和责任心不强。
临床资料(17例) 2011年10月~2013年3月
v性别: 男:10例 女: 7例
v药物种类: 20%甘露醇外渗6例,人血丙种球蛋白3例,复方小儿氨基
酸5例,多巴胺2例,外院带入溃疡形成者1例。
v临床表现: 外观无改变,触摸有压痛者4例;血管呈条索状改变者2例
;外渗处局部组织肿胀者8例;水疱者2例;创面溃疡1例。
b.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是由于输入液引 起的静脉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产 生了向后的压力,使得输入液从置管时留下的 针眼处渗漏。
c.高渗性或其他性质的输入液刺激血管壁,引起 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
• 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毒性及Ⅰ型 变态反应
• 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责任心。 • 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人及家属对
不容忽略血流变缓的的因素:
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 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血流缓慢 局部包扎与滞动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
➢ 踝部大隐静脉外渗机率最大,其次是手腕部、头静脉、贵 要静脉、颈外静脉,小儿静脉留置针应72小时拨除,一旦 发生炎症,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
➢ 输入刺激性药物发生外渗机率高,而高浓度、高渗透压的液体进入 静脉,输液时间越长外渗的机率越高,推注速度越快,越易引起外 渗,过快的速度会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新生儿输液渗漏后的护理对策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是儿科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 不可避免的护理问题之一。文献报道[1]静脉输液药物外渗 发生率为0.1%~6%。药物外渗所导致的后果,轻的可使 局部组织出现发红、疼痛、肿胀、瘀血,重的可出现组织 溃疡、坏死,甚至残疾。所以,对药物外渗后的妥善处理 对于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减少护患矛盾尤其重要。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
➢ 室温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流速变慢Leabharlann Baidu 大量微粒沉积在局部血管引起阻塞。
➢ 血管因素主要是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不足。
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
➢ 新生儿尚无自主意识,不能按需要制动,且血管细小、充盈度差、尤其在 疾病状态下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如新生儿休克、硬水肿时,血管通透 性增强。
• 部分药物PH值
• 5%GS、 10%GS 、50%GS PH=3.2~5.5 • 0.9%NS PH=4.5~7.5 • 5%GSNS PH=3.5~5.5 • 复方氯化钠 PH=4.5 • 5%NaHCO3 PH=7.5~8.5 • 20%甘露醇 PH=4.5~6.5 • 低分子右旋糖苷GS PH=3.5~6.0 • 多巴胺 PH=2.5~4.5 • 10%KCL PH=4.5~6.5 • 氨苄P P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