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024年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7篇
![2024年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f2e4b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e.png)
2024年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7篇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班级人数,50人。
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两级分化比较明显,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个别学生仍需提高。
二、教材分析:在语文学习上,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语文学习中,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数学学习中,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四、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3、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4、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6、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7、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0da98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4.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一直是教师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语文教学虽然主要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但是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却至关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态。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就来谈谈一些相关的策略。
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真诚待人,有爱心、责任心,努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优秀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悟到更多的人文精神。
要注重语文课程的精神内涵。
语文课程并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真善美的力量。
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和道德情操。
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行为引导。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和行为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引导,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勇于奉献,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通过行为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语文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富有人文情怀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操。
可以设计一些文学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的魅力;可以设计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温暖;可以设计一些公益志愿活动,让学生体验奉献的快乐。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熏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14c0f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9.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有很多,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策略。
一、文化鉴赏与性格塑造相结合语文教学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构建,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人的性格对行为和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情感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心态的重要内容,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朗读诗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启发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感素养。
三、情景再现与身临其境相结合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文中的情景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和情感,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将作品中的场景再现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文本导读与生活延伸相结合通过对课文的导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把所学到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导读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其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
五、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的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际价值,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2ff4e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d.png)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使德育有机渗透到文本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思考能力。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家国情结,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语言是文化的根,是生命的声音,是人的心灵之乡。
统编教材中的文本大部分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这些德育素材与语文教育融合在一起。
例如,家庭、友情、尽孝、敬老、弘扬传统文化等,这些主题都是比较好的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包含这些主题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同的文章学习中,深入理解同一主题的德育内涵,增强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情操,促进德育发展。
比如,在《梅花魂》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品行,感受作者深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语言技能推动德育教育从传统德育教育的视角来看,大多数的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往往会采取不定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缺少灵活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取的,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审美疲劳。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解读,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些符合学情的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雷锋》这本课外书,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详细解释书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将教师所说的内容进行内化,与书中的知识相联系,再把自己的想法归纳出来,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以多元化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1ef99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启发思考、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课堂上解读一些充满正能量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感受文学的美的也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感情表达和道德思考的写作,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和道德情操。
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感恩、友爱、助人为乐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这些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写作,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德育故事会和德育讲座除了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德育故事会和德育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
在故事会和讲座中,可以邀请一些有道德情操的校友或社会知名人士来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道德情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也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成为品德优良的社会栋梁。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和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e7b8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c.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
下面是一些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一、选取有德育意义的课文和教材语文教学中,选取有德育意义的课文和教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这些课文或教材可以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可以是描写家庭、友情、助人为乐等主题的文章,也可以是展现美好品质和优秀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什么是美善,培养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二、注重教育性的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
教师可以针对每篇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三、开展课堂讨论和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观点,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探讨社会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体验道德教育的意义。
四、组织课外活动和实践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实践体验,例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进行文学创作、朗读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和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道德价值观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德育讲座、德育主题班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发展。
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友情,激发学生的爱、善、美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b35a6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0.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融入德育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明辨是非、传承文明、弘扬美德。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古文诗词、成语故事等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通过讲解古诗词中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在感悟中华文化的获得道德教育的熏陶。
二、通过阅读启发,熏陶学生的情感与品格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品格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适合年龄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的情感与品格。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宝玉、黛玉的情感世界和品格风貌,让学生了解爱国、亲情、友情等正面品格,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这些美德,从而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品格的提升。
三、通过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操写作是学生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正能量的肯定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勤奋等品格。
教师可以布置作文题目:“我身边的好人”,让学生去描述身边的善良、正直、勤劳的人,让学生通过写作去感悟和传承这些美德,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情感体验。
四、利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小说、课文等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讨其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对正确和错误进行辨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行为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去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语文阅读中感受道德的渗透和价值的体验。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af1f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927aa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e.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可以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情感、品德和思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文本进行教学。
这些文本可以是寓言故事、人物传记、悲情小说等,通过这些文本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了解和感悟一些具有高尚情操和积极向上意义的道德观念。
教师在选取文本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文本的可读性和教育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德育内涵。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对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可以使学生的德育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三、开展语文鉴赏活动语文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经典诗词、优秀作文和名著名篇等进行鉴赏和解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优美的语言和哲理深刻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鉴赏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深入理解和体验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四、开展语言文化教育活动语言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策划一些与语言文化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举办语文文化节等,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五、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评价和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德育评价和反思是促使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2d9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44ac5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0.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下面是一些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一、选取德育教材和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材和文本的选取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和情感价值的文本,如名人故事、寓言故事、优秀作文等,通过这些文本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组织阅读活动、讲述故事、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等。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等。
三、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价值的文本,通过阅读和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感,并引发学生对情感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开展交流和合作活动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讨论等形式,创建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通过交流合作中的互动和沟通,引导学生培养友爱、互助、分享的品质。
五、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提供榜样和模范榜样和模范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传记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崇高的榜样和模范,让学生学习并模仿他们的品质和行为。
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好自己的榜样和模范。
七、创设情景和体验创设情景和体验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03810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5.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操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注重选材,融入人文情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选材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人文情怀、道德品质的文章、诗歌和小说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比如《小石潭记》、《草房子》等经典文学作品,都能够启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感悟。
二、注重阅读,引导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一些阅读理解、语文素养等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生百味,理解尊重、友爱、诚信等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
三、注重言行一致,诠释人生真谛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感受到真善美,感受到老师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启发学生感恩、关爱、勇敢、诚信等美德。
四、注重启发思维,引导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和名人事迹的了解,理解古人的品德修养,感受古人的高尚情操,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之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善良、正直、宽容等美德,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五、注重情感教育,塑造良好品格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通过课文情感教育、学生互动交流、师生情感沟通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感受生活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良好品格。
六、注重评价引导,激发向上动力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518ff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1.png)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一、借助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文本来讲解,例如讲述具有道德情感的小故事、传统文化故事、感人的人物事迹等,通过情感教育给学生营造一种道德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二、课堂讨论促进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引发学生思考,倡导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在讨论课文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三、以身作则引导德育教育。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规范,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四、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五、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故事讲解、合作学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通过情感化、体验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六、注重情感教育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感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有同情心、善良心、责任心等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而渗透德育。
七、注重德育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社会、人情世故、个人成长等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思考,通过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0b2c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b.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79e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26dd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ccb9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9.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一、通过课程设置强化德育教育。
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德育主题课程,如《修身课程》、《国民教育与公民道德》等,让学生从小学习如何做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在编写教材时,也可以将一些德育教育的案例、故事融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通过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和课文中都有表达人物道德情感的元素,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这些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反思其中的道德含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中的道德情感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情感表达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相关的教学。
如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一些情感表达的活动,如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和感想,以促进学生对道德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四、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团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
如开展读书分享会、写作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
还可以成立少先队组织或其他学生团队,通过组织一些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d49c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3.png)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语文渗透德育工作方案(精选3篇)语文渗透德育工作方案篇1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很多的优越条件。
我们要讨论德育在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依据学校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育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学校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一)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
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骄傲感等。
所以,应当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乐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进展同学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育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同学去读。
老师应当针对同学的年龄特征、爱好爱好、思想实际,向同学推举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同学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爱好,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殊是评价与观赏的方法,使同学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高校生的学问面,提高学习成果,而且还能培育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当鼓舞同学订阅书刊杂志,使同学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语文课外活动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有位特级老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绝大多数同学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
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
很多同学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
老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
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
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忱,而且能培育同学的制造精神和独立工作力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04f279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首先,通过文学作品教育学生。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教学中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茶馆》等,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人生道理、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同情心。
其次,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品德的引导和塑造,通过自身的示范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
另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主题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爱国情怀等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刻感受到这些主题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心。
此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散文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友爱、宽容等美好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后,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奖惩。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惩,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德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行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选材、言传身教、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以及评价和奖惩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7d1f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7.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品格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美、感悟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小品、笑话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道德、感受人生。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作来实现。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在模仿中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和品德,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谈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来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探讨作品中涉及的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道德、提升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演讲来实现。
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美德、人生哲理的课文、文章让学生朗读,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感染师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崇敬,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情感教育、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谈论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的朗读演讲等方式。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道德、陶冶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忻城县实验小学:蓝妙萍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
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
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
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关心他人,热爱祖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詹天佑对国家的热爱,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京张铁路修筑上。
针对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大概”,“差不多”现象展开讨论,教育学生要学习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又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鲁迅逝世时无数人来参加追悼他的激动场面,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我们怎
样学习鲁迅的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为自己想得少,别人想得多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思想;再如《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以及《唯一的听众》等。
向我们展示了人世间美好心灵的一面。
这种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
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
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
所以,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
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美丽壮观,其次,启发学生,地球上资源枯竭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
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灾害之苦,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
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
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
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担当起责任,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而不惜代价。
学了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珍惜时间,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例如朱自清的《匆匆》、古文《两小儿辩日》、《学奕》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时间宝贵,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总之,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新形势下的大语文谱写出崭新的一页。
?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 - 广东教育(教研版) - 2008(2)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反思 - 青年文学家 - 2009(14)
把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 2011(8)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无痕渗透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0(34)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 学园 - 2010(2)
让语文教学扬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风帆 - 大众文艺 - 2009(15)
侯冬梅.刘艳芳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渗透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1(38)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