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分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演变等领域的学科。
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学者开始思考财富和资源的分配问题。
到了现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政治经济学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分配、交换及其规律,还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由来、发展和演变,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除此之外,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1.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它所含有的劳动价值决定的,而价格则是通过市场竞争所确定的。
而这种价值和价格之间的矛盾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之一。
2.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斗争的总体组合,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
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例如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等等。
3.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和阶级斗争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之一。
政治经济学家认为,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一种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尤为激烈。
4.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表现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匹配时,经济危机就会发生。
政治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有关经济危机的理论,例如萨伊定理、马尔萨斯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等。
三、结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资源的分配、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制度的演变、国际贸易的发展等等。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政治经济学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
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
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
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
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
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
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
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
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
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
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
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
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
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
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剥削与阶级斗争,它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矛盾与阶级对立,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基本原理、重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经济学、阶级斗争等重要概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随后,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雏形。
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流转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独特的贡献之一,它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2. 商品经济学商品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研究商品的交换关系,揭示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这种对立和矛盾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改变,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43.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预付总资本→c + v
资本的价值构成→c/v
利润率→m/(c + v)
剩余价值率→m′= m/v
44.商业资本: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
商业利润:指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高于商品购买价格的差额;其本质是产业工人所创造
来看,其相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其实质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7.资本主义地租:指的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年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体
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经 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2.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的一定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 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其是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 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的本质区别。 4.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其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实现形式。 5.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是人类 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其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6.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指的是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指的是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7.生产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9.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按照不断变化的实际来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0.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强调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必须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13.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市场配置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 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摘要: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逐渐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种不同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Abstract: i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economics theory after gradually appear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theories.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i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the western economics effective experience,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ics从17世纪初开始,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17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逐步出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为了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现象,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并分化出了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学分支。
最先分化出来的经济学分支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最早于1615年在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被提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也提及了政治经济学,他将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资本论》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①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生产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②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伟大意义: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有用性即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调节。
(5) 20世纪50、60年代 货币学派 (6)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7)理性预期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它与其他的经济学有什么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条件(1)客观条件: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产业革命---三大工人运动。 (2)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重 点从流通→生产,劳动价值论)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2、经济学的萌芽
奴隶社会 标志: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
-家庭管理
进步:①家庭管理应该是一门学问②劳动分工有利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③白银作为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 不足:①完全没有注意到分工会使商品便宜的问题②重视农业,鄙视商业和手工业③ 过分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货币也主要是为奴隶主消费需要服务的手段.
的简单三要素 :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2)物资资料生产从动态上分为: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3)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又必然是一个社会 生产过程,它包括: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的劳动+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所有制是核心)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 生产力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和剩余价值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 系,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以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密 切结合生产力状况。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研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2010年 5月刊改革与开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朱黄莉 (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学生对二者的关系认识还存在诸多困惑。
论文在辨证分析二者异同点的基础上, 从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者关系所应坚持的科学态度, 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Abstract: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has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rses existed a lot of confusion towards stud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urses by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states acientific attitude, which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bwo courses from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apaer aims to benefi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关系Keywords: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Western economics relations作者简介 :朱黄莉, 女, 出生年月:1983年 2月, 土家族, 籍贯:湖北省恩施市 ; 学位:经济学学士, 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思考题答案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矛盾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往往隐藏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过程,对剩余价值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进行的,它把资本主义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将经济现象与历史、政治和社会条件相结合,进行全面的分析。
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价格机制,忽视了经济现象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关联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目的和方法有明确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本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往往把经济学的目标局限于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的配置。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对剩余价值进行深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明确的目的和方法界定等特点,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简要解释其内涵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生活必需品的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旨在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劳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结构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工人的私有制度。
2.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力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然后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利润来源和不平等现象。
3. 商品交换和价值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商品交换和价值量。
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机制,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具有的交换价值。
价值量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商品交换和价值量,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经济周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危机。
这些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过剩生产所导致的。
经济周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和危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扩大国家干预等。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有着明显的区别。
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通过推翻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1、解释+核心理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
其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西方经济学是以个别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其核心理论是均衡价格理论。
2、在生活中的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
如价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的循环等,重在于解释资本主义的剥削。
西方经济学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如(1)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2)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更大满足;(3)单个生产者的产量、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3、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以个别经济单位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角度不同:政治经济学从社会生产的大范围宏观把握;西方经济学从个别的小角度微观分析。
(3)研究方法不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总量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个凉研究方法、实证法、基本假设法等。
(4)研究目的不同:政治经济学为无产阶级的觉醒和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理论依据;西方经济学为解释经济行为、为发展生产和经济合理运转、维护资本阶级利益提供依据和保障;(5)成果的应用不同:在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范围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广泛。
(6)前提假设不同:在政治经济学的假设中,理性人只有资本家;在西方经济学的假设中,所有个体都作为理性人而存在。
4、联系:虽然二者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同属经济学范畴,所有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
(1)二者拥有共同的起源——古典政治经济学(2)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因果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性,而这也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它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内在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三个方面。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意识形态、法律、政治等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替代是不可避免的。
它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剥削关系。
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扩大再生产的循环过程,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剥削程度和资本积累不断加剧,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货币、价格、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更是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自身表现形式,货币催生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循环。
价格则是商品交换的量度形式,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分配。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和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按劳分配”和“公有制”等原则,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它探索了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经济计划、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经济学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总结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五、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联系和区别 、
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一种约束和规范条件, 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一种约束和规范条件 , 都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 都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 不同之处有三点: 不同之处有三点: 一是:制度较具体而体制较抽象。 一是:制度较具体而体制较抽象。 二是: 制度约束的面和范围较体制要小, 二是 : 制度约束的面和范围较体制要小 , 反 体制约束的面和范围较制度要大。 之,体制约束的面和范围较制度要大。 三是:制度的技术性强,而体制的管理性强。 三是:制度的技术性强,而体制的管理性强。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 第一、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 、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 强调的是 技术方面; 而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技术方面 ; 而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是一个社会问题。 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二、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引起的。 第二 、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引起的 。 第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的这个理论非常重要, 马克思的这个理论非常重要 , 他把这个理论 叫做—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叫做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第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第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劳动过程应当具备的“三要素 劳动过程应当具备的“
3、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 、劳动资料 也叫劳动手段 也叫劳动手段— 是指人们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 的一切东西。 的一切东西。 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要素, 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要素,劳 动过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动过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了 劳动过程,才可以生产出物质资料, 劳动过程,才可以生产出物质资料, 也才可以满足人类生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根本任务:通过特 殊经济规律→揭示 一般经济规律
价值 规律 简单商 资本主 社会主 品经济 义社会 义社会
36
根本任务的历史区别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 ●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 ●侧重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规 律进行分析
(一) 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〇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关系,使辩证 唯物主义得到科学地证明和运用。
〇发现了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为科 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直接基础。
31
▲社会启蒙作用:可以明辨经 济活动中的是非,明确应当肯 定什么,否定什么,选择什么, 放弃什么。
17
三经 块济 里学 程史 碑上
亚当·斯密(1723-1790) 看不见的手理论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剩余价值理论
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国家全面调节经济生活
18
马克思雕塑
马克思故居
(特利尔市布吕肯基664号)
19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 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
只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才能说明其 发生发展和变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22
(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概念: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
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特定的生产力状况标志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1、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 资料组成。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劳 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不 能忽视。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一、发展历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轨迹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 然物;另一类是劳动生产物(或称原料)。
•(石油、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被利用,使劳动
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3、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 是人们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东西。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辅助 设施(土地、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结合。 生产工具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经 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
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
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 建立者。代表英国工场手工 业已高度发展、产业革命开 始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 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他从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 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 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 学的主要内容。论证了劳动生产力 提高的原因,说明分工能提高劳动 生产力。主张自由竞争,抨击重商 主义,对英国经济政策曾起过重大 作用。另一重要著作是《道德情操 论》。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 论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及实质
(2)弄清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有些东西,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不同,有时作为劳动资料, 有时又作为劳动对象。例如,牛被放牧 时是劳动对象,被用来耕地时则是劳动 资料,而被宰杀时便又成了劳动对象。 有的东西,还可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 同时作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例如, 在家畜饲养业上,家畜既是饲养者的劳 动对象,又是制造肥料的劳动资料。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1 卷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这里明确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研究物质生产一般的自然规律,而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既不是指生产力,也不是指生产关系或二者的统一。
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解释有如下表述:“……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
”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使用“生产关系”这一词语,在研究对象的表述中同时使用“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可见,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不是指生产关系,但也不是指“生产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理论界的看法比较一致,在各种版本和各种体系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是这样定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生产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生产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虽然有些论者也明确提出,“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但这也不过是一个联系问题,并不说明社会生产力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本身也属于西方经济学。
但根据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解,西方经济学仅指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外的西方经济学说。
在这里,我们只谈谈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
1、早期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有这样几个阶段:古代思想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增长财富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和财富增长;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领域中研究财富及其增加的;19世纪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一般。
政治经济学笔记(绝对经典 亲自整理)
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热点与难点争鸣》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经济学各专业可以不看上面两本书注意:1.掌握基本原理及其叙述方法(文字组织)2.紧密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基本问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思考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这个问题下有的答主,直接地把『国内的』的政治经济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私以为这是欠考虑的。
因为国内有以北京大学姚洋老师、我院聂辉华老师等为代表的一批主流学者,所做的工作正是前文所提到的『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把他们这些人的努力抹煞了,我以为是不太公平的,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因为姚洋老师前几日还在发声,要『构建中国新政治经济学,从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虽然他是挂着我们这只不耐看的『羊头』,来卖他那好看得多的『狗肉』,我还是希望能与之划清界限,毕竟『新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还是回到思想史上来说。
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最初的名字是叫《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他之前的英、法、德等各国政治经济学理论(或者说『国民经济学』)进行的批判。
在经济思想的图谱上,他所直接继承和发展的,是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这一点上,他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从而避免了导致李嘉图体系解体的危机。
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生产理论,经济学家们就不得不接受『剩余价值』和『剥削』等概念,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合法性就遭到了质疑。
所以马克思以后,劳动价值论就必须被主流的经济学家所放弃,经济学需要有一个新的价值理论,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边际革命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理论。
由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严密性,一旦接受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就不得不接受他的其他结论,所以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理论中遭受攻击最多的。
这里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价值转形』问题,即『价值如何转变为价格』的问题,最早由德国的经济学家鲍特凯维茨提出,马克思所提供的数学解法是存在问题的,此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斯拉法提出的纯商品体系取消了劳动价值论,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发展;另一种更通行的解决方案则是学习主流经济学,先不管它,用一个劳动价值论的MELT新解释把问题悬置起来,去研究更紧迫的现实问题去。
为什么说后一种做法是学习主流经济学呢?因为上个世纪曾有过一次著名的『两个剑桥』论争,讨论的结果是代表主流理论的一方失败了,边际效用理论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主流学界选择忽略、悬置了这个问题,先去研究现实再说。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古典和马克思还真是没办法互相嘲笑,都有问题。
就好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黑拉卡托斯,在他的《科学的研究纲领方法论》里面攻击马克思主义『没办法预言未来的事实,所以不是科学理论』,读到这里,我真是替所有的经济学研究者抹了一把汗,我们是不是需要比一比『谁更不科学』呢。
我在文章开头的时候提到了『异端』这个词,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而是经济学家们统一的偏好。
把mainstream称作正统(orthodox),其他的理论则都是异端(heterodox),到现在,异端经济学(Heterodox Economics)倒是成了『Heterodox』这个英文单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了。
知乎上有很多人都持有这样一个观点,『马克思的经济学早就在全球范围内被否定了,只有中国人还在学习』。
遗憾的是,即便是AEA(美国经济学会)也不敢声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死了』,还是得把我们这些异端放在一个筐子里装起来,放在JEL的B类下面,作为『现存诸异端』的一部分,即使我们研究的问题包括了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增长理论等很多其他问题,我们丢不掉的就是这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