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探析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简介陶行知(1891-1946),字钧生,号撒泼子,江苏苏州人,中国教育家。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活雷锋”。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强调学生的情感、性格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陶行知提出了“不要代替孩子做,要让孩子自己做”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气和独立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道路。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培养,重视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倡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 正文2.1 陶行知的“不要代替孩子做,要让孩子自己做”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强调的“不要代替孩子做,要让孩子自己做”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权,不要过分干涉和指导,而是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获得经验和成长。
陶行知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且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才能充分发展潜力和能力。
他强调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自我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指导。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有自信心和独立性的个体,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面对挑战。
2.2 陶行知的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陶行知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是他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的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他认为,学生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德育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陶行知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教育综合性的认识,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对人的全面培养。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教育方法陶行知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其发展的教育活动。
这一教育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全人教育陶行知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交能力。
陶行知的全人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学术成绩,而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教育的目标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
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动性。
陶行知的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探微
学前教海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至今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仍有重大的启示。
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及评价一、成人应保持童心并相信儿童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陶行知认为,成人应该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也就是要求成人加入儿童的队伍当中。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不失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此外,陶行知还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可见,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并学会把这一思想运用于实践。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其次,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最后,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做到“六大解放”。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需要因材施教,但关键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务必要正确、及时。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启示一、家长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方面,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宗旨是“爱、智、勤、仁”,注重爱心与智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倡“德育为先,学习为本”。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渊源、宗旨、方法、价值观、实践、浅析、结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格完善。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探究真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爱与严”的教育理念,即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成长,通过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谈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原名陶文濬,笔名“知行”,后改为陶行知。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师从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博士。
回国后积极从事平民教育活动,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市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中学、重庆社会大学等学校。
针对当时学校教学的弊端,陶行知不仅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还提出了创造教育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学说,对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使人人都能创造。
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以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但是囿于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的局限,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只是长期以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在解放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好奇心,对学生的创造萌芽要积极的培植和爱护,使学生养成勇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最早形成于1913—1919年,而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和《儿童的创造教育》,则可以看作是其创造教育理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顶峰。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体制,却是各个国家的共识。
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和推行的创造教育理论,超前地提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虽然,我们今天所提的创造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陶先生当年讲的创造教育有很多不同,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仍对我们今天在新的条件下推行创造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陶行知认为:一是培养“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者不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所谓“真善美”,是指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品德高尚、举止文明等,所谓“活人”,就是富有创造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拓进取的现代人。
二是“培养老百姓的创造力”,“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民族创造”。
2、阐述了“创造教育”的内涵陶行知把“培养创造力”作为生活教育的宗旨之一,认为“只有发明工具、创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的教育。
”在《育才学校节略》一文中,陶行知更加明确的提出:“本校师生之友以集体力量从事五项创造工作:甲、创造健康之堡垒;乙、创造艺术之环境;丙、创造生产之园地;丁、创造学术之气候;戍、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他进一步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能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这些论述,比较清晰的勾画出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内涵。
3、强调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多次论述了“创造”的重要性,把创造教育提高到很高的高度。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回顾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核心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
接着,通过详细解读陶行知的相关著作和演讲,提炼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和实践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他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这种潜能,引导儿童自主发展。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教育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应当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还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即通过生活实践和教学合作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创造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性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发布时间:2021-07-15T10:33:20.7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作者:刘峥[导读]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刘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如“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在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幼儿教师,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理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造力启发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1]p560这种人既是“真善美的活人”,又应是手脑双全的人:即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子去想。
因此,“手和脑在一块儿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要求教育者应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培养。
(二)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以求到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的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1]p375在创造教育方法上,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为什么呢?因为做是劳力上劳心,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便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边做一边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在他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的事例中可很好解释这一点。
(三)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认为,儿童多少有一些创造力,但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管理者。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实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不以成绩评定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其次,陶行知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教育管理应该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
他强调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他提倡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其次,陶行知提倡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对现代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提醒我们,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管理实践强调人性化和民主化,对现代教育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借鉴陶行知的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陶行知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我们创造之工作。
”要解决小孩的创造“自由”,要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
“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在一堂吹泡泡的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因为一位极其淘气的学生过于活跃屡次违反纪律很难控制,没有发给他吹泡泡的工具。
在开始自主活动时,让人吃惊的是他却吹出了全班最大的泡泡。
原来,他裁开矿泉水瓶,用上半部剪成漏斗状,蘸着肥皂液吹出了泡泡。
我们先不去讨论他一再违反纪律的事,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刻他是用双手与大脑一起去创造出了大泡泡。
可以说同在一个教室,发挥创造力的只有他一个人。
这件事情,不得不让我们做教师的人深深地思考。
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科学的教育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创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作者:曹伊娜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7期一、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一)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
人类在漫长的繁衍发展中,人们的创造力也通过祖祖辈辈相传下来,这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幼儿从生下来的一刻就表现出了优秀的创造潜能,一旦遇到有利的环境,其创造潜能就会得到激发和发展。
如,从幼儿懵懂认知周围事物到学会人际交往,再到观察自然的绚丽,感知复杂的社会,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幼儿的创造。
幼儿的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尽管初期的创造力是稚嫩的,但其发展空间却是巨大的。
所以,幼儿教师应相信幼儿的创造潜能,并能够正确认识幼儿创造潜能的未来发展价值。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培养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得到及时、正确的培养。
幼儿期(2~6岁)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如错过这一关键发展期,那么,孩子的创造性在未来将难以有效激活。
创造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其启蒙阶段即是幼儿园时期,所以,幼儿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神圣使命,成为幼儿探索欲望的激发者、探索行为的引领者和支持者,为幼儿创造形式多样的探索机会,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思考的习惯,释放幼儿的思维潜能,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二、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一)营造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氛围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者是促进幼儿生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此,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和谐、快乐、积极的成长环境,鼓励幼儿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比如,在班级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集体讨论话题,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尊重幼儿的行为,给幼儿一个自主探索、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加强与幼儿的交流、沟通,认真、耐心地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有趣”“奇怪”的问题等,从而有效激发儿童的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陶行知创造教育实践
一、引言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其教育实践,以期为我国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1. 教育的本质是创造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创造。
他说:“教育者,创造也。
创造者,教育也。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社会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该面向社会。
他主张“社会即学校”,即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场所,让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可以在社会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实践1. 建立生活教育学校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教育学校,如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等。
这些学校以生活为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陶行知倡导“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创办刊物,传播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创办了《生活教育》等刊物,传播他的创造教育思想。
通过这些刊物,他向全国教育界推广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
3. 举办讲座,普及创造教育陶行知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向广大民众普及创造教育。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他的教育理念。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教育思想一、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形成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回国后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开始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
他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提出了创造性教育的理念。
二、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强调实践和创新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倡导“因材施教”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他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手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3. 主张“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学习、感悟和成长。
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和创新。
4. 提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他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和权威。
其次,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在他看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其次,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推残了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列举爱迪生、瓦特等发明家的事例来说明动手的重要性,主张我们的护育员或先生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让孩子们有动手的机会。第三,传统的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来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第五,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空间解放了,儿童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第六,学校不应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不能“日问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假象”,“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毋庸置疑,儿童的创造力是稚嫩的,但却有着无限的发展价值。正如杜威所说:“只有傻瓜才把创造视为离奇幻想的事情……一个3岁的儿童发现他能用积木做什么事情,或者一个6岁的儿童发现他能把5分钱和5分钱加起来成为什么结果,即使世界上人人知道这件事情,他也真是一个发明家。”我们必须充分相信每个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并正确认识其创造力的巨大发展价值。
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指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从学会与父母、同伴、老师交往,到认识绚丽多姿的大自然,熟悉纷繁复杂的社会,再到掌握使用各种工具,儿童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造。儿童的创造潜力从一出生就开始萌芽。众所周知,半岁的婴儿就能自己抱着奶瓶吃奶;一岁的婴儿尽管不会说话,却能做出手势或发出信号,让大人帮他捡起他够不着的玩具;一岁以后就慢慢学会使用母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对于婴儿也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过程。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家,对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应用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实践。
通过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进一步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实践、启示、未来应用、总结1. 引言1.1 陶行知对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教育的贡献不可忽视。
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记忆和模仿为主,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论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
论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论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至今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仍有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培养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及评价(一)成人应保持童心并相信儿童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陶行知认为,成人应该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也就是要求成人加入儿童的队伍当中。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不失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此外,陶行知还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1]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2]可见,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并学会把这一思想运用于实践。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其次,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推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第三,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来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
第五,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儿童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第六,学校不能“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假象”。
[1]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做到“六大解放”。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需要因材施教。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陶行知是现代创造教育思想的鼻祖,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
而幼儿时期,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是最不受束缚的,在此阶段开展创造教育,对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曾经提到:“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完成”,“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而就创造教育本身,陶行知又继续提到:“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孩子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
陶行知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创造者的潜能,这是人类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发展过程留下的宝贵财富。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创造的潜能,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一些孩子的创造潜能。
因此,现代幼儿教育要重视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通过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用现代科学教育方式,激发幼儿创造潜能,使创造力的种子在其体内生根发芽,并为其今后的茁壮成长奠定基础。
2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策略2.1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好奇,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啟蒙期,他们有着十万个为什么需要家长、教师的解答,因此幼儿时期是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探索和发现,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才能有独立的想法和无限的创造力。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其课程大多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因此,在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时,要结合游戏特点,选择一种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例如,积木作为幼儿常见的游戏玩具,普遍受到他们的喜欢,孩子在积木游戏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式各样问题,此时他们会生气、哭闹、求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
本文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之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教育的手段、创造教育的三个关键进行阐述,进而对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教育
陶行知, 我国20世纪的一位杰出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一生, 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 创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 其创造教育实践更是贯穿于他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在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论。
一、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一)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看。
就学生而言,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就是创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
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创造,不像宗教家、恋爱至上主义者、美术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教
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二)创造教育的手段
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并认为“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去思考。
2.解放儿童的双手, 给他动手的机会。
3.解放儿童的眼睛, 使他对大自然、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
4.解放儿童的嘴, 让他有说的自由。
5.解放儿童的空间,扩大认识的眼界。
6.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的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地去创造。
“六大解放”全面发挥了儿童多种器官的作用,有利于儿童多渠道多形式地接受和加工信息,它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传授知识, 只是智育的一方面,探讨这个方面时,不要离开另一个方面, 即培养和发展智力。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育思想, 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六大解放”的重要意义和内在价值。
创造教育, 综观大局, 就是要使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更好地结合,并将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所需的关键条件放在显著的地位。
(三)创造教育的三个关键
在培养儿童创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
习惯和因材施教三个关键。
”首先, 要为儿童提供体力与心理的充分营养, 包括健康的体魄, 灵活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丰富的个性等等,这些是进行创造必备的条件。
其次, 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利于儿童持之以恒地去挖掘去发现。
再次,还要注意“因材施教”, “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 既要松树的翠绿, 又要牡丹的嫣红,就需要我们注重个性的发展。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无论从目标、手段还是条件、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阐述和概括。
他的思想精髓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对我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 无论是教育创新问题还是新课程改革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还是教师和学校发展问题,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如何发展能带动创造的教师, 如何建设具有创造活力的校园,如何创立富有创造灵魂的教育体制, 这些都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在思想和方法上都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我们一方面从理论上吸收其精华,一方面又在实践中探索和领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很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的意志、性格之形成,智力的开发, 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极为关键的。
搞好小学创
造教育, 夯实小学创造之根基,对学生今后的创造和发展都是非常重
要的。
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教育的意识, 为学生提供良好
的环境和条件, 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创造。
(一)树立教学知能统一的原则观
小学教学知能统一的原则,要求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为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形式,在创造过程中综合着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 同时正如上面阐述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强调的“手脑双挥”那样,创造还要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在教学中贯彻陶行知的“六个解放”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更大的职责不是让学生得高分, 而是培养有活力
的少年。
解放我们的孩子吧,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不要束
缚他们的手、脑、眼、口,既让他们在书中觅得营养,又能在课内课外找到快乐,享用各种锻炼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创造的机会。
(三)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小学生, 对丰富的大千世界更
是寻思发问,提出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 而正是这种优势是培养小学
生创造力的关键。
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点, 所以孩子带着问
号入了学却带着句号毕了业。
我们的小学教师应该注意, 孩子提的问题也许在你的眼里不算问题甚至有些是低级可笑的, 但是在学生眼
里它是疑问是难题,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 从根本上与学生交流,
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存疑发问, 创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 因而,我们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不同所组成的丰富多采的世界,教师不仅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特征, 还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殊世界, 因材施教。
教师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的特点, 尤其是辩证地分析所谓“差生”的特点,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并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从而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充分发展并且有信心和动力地进行各具特色的创造。
(五)引导学生参与集体生活, 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陶行知强调集体生活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有利于激发个人的创造。
因此, 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应创造相应的氛围和环境, 引导学生在集
体中学习创造,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投入到创造环境中。
另一方面, 由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动力,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 如果学生从小培养起自动力, 那么自己愿意学, 乐于学, 敢于创造的力量将利于他终身的发展和创造。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当前和未来教育的核心。
总之,学校要培养新时期富于创造力的人才,全面实现创新教育,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质疑、交流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以开发学生潜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9)
[2]陶行知《创造宣言》[M]中国教育出版社,1992.(2)
[3]梁晓凤.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中长期教育的启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4]王晖.浅析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J] .江苏高教.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