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总论

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 1座发电厂,总的

容量为84MV V 电网内规划了 3座变电变电站,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变电 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 总的来说,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 离约为20.8KM,需要用110KV 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

主要设计内容为:

1. 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

2. 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

3. 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

4. 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

第二部分: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原始材料:

装机容量:2 X 30+2X 12MW

功率因数:0.8

额定电压:10.5KV

电网负荷: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MIN 16.8KM~ (MAX 39.2KM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按输送容量及输送

「变电站 1: |10+j7| =12.21 8+j6 5000 常调压 10

变电站 2: |9+j4| =9.88 15+j11 5800 常调压 10

变电站 3: |13+j9| =15.81 12+j9 3500 常调压 10

机端负荷: |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 10

最大负荷(MVA 最小负荷 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 )

(MVA Tmax (h) 用S i ~S 4表示 发电厂

距离,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同一地方、同一电力网内,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查阅资料[3]P34 表2-1 可知各电压级架空线路输送能力如下:

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一0.2~2MVA输送距离一6~20KM

2.35kv电压级:输送容量一2~15MVA输送距离一20~50KM

3.110kv 电压级:输送容量—

10~50MVA 输送距离—50~150KM

本地方电力网发电厂容量较小,输电距离范围为50~150KM除变电站2最大负荷比重稍微较大于25MW外各厂、站负荷均在10~20MW以内。

综上所述,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输电线路均宜采用110kv 电压等级。

第三部分电网接线方案的初步选择根据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和灵活性等要求,在初选本地方电网主接线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a. 变电站2 重要负荷比重大,可靠性要求高,要保证2 条以上110kv 进线;

b. 发电厂应当就近向变电站送电,避免长距离输电,以降低网损率及节约有色金属;

c. 从系统调度及继电保护配合方面考虑,网络接线尽量简单,避免形成复杂环网,避免形成电磁环网;

d. 任一110kv线路检修或故障断开时,应能尽量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

他元件超过负荷的规定。

一、5 个初选方案

5个初选方案分别见附录:图3-1 、图3-2、图3-3、图3-4、图3-5。

二、各厂、站35kv 电压级主接线说明

确定各发电厂、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其依据是各厂、站在系统中的地位、负荷情况、

出线回路数及最终规模等。主接线的确定仍应考虑保证向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各变电站可以设计两台主变压器。

方案一:由于发电厂和变电站进出线不多,环行,发电厂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变电站用单母线

接线。

方案二:变电站用桥形接线,发电厂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方案三:变电站1 用桥形接线,2,3 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发电厂进出线较多用双母线分段接线。

方案四:发电厂用双母线分段接线,变电站3 用单母线接线,变电站1,2 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方案五:变电站1用桥形接线,变电站2用单母线接线,变电站3 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发电厂进出线较多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

三、电网主接线方式的初步比较拟定了可能接线方案,接下来就按照路径长度、线路长度、负荷矩及开关数等指标对各方案进行初步比较。

1、路径长度(L1):

路径弯曲系数取1.05, I为线路地理距离长度,贝U: L1=1.05*刀1

方案一:L1=1.05* (20.8+28.0+16.8+32.8 )=103.32(KM;

方案二:L1=1.05* (20.8+39.2+32.8 )=97.44 (KM) ;

方案三:L1=1.05*(20.8+39.2+16.8+32.8 )=115.08(KM;

方案四:L1=1.05* (20.8+28.0+39.2+32.8 )=126.84(KM;

方案

五:

L1=1.05* (20.8+32.8+16.8 )=73.92(KM;

2、线路总长度( L2):

路径弯曲系数取1.05 , 1为线路长度(双回线路乘2),则L2=1.05*刀1

方案一: L2=1.05*(20.8+28.0+16.8+32.8 ) =103.32(KM);

方案二: L2=1.05*(20.8+39.2+32.8 ) =97.44 (KM);

方案三: L2=1.05*(20.8+39.2+16.8+32.8 ) =115.08(KM);

方案四:1_2=1.05* (20.8+28.0+39.2+32.8 X 2) =161.28 (KM ;

方案五:1_2=1.05*(20.8 +32.8 X 2+16.8 X 2)=126.00 ( KM ;

3、总负荷矩(刀P1):

总负荷矩是线路上通过的有功功率与输送距离的乘积。全网总负荷距等于各线段负荷距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