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寂静的春天_中的环境正义思想
《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伦理观及其生态建设启迪论文
《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伦理观及其生态建设启迪论文《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伦理观及其生态建设启迪论文【摘要】“现代环保主义之母”蕾切尔·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蕴含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尤其凸显了环境正义思想。
卡森警示人类要尊重每个物种的生命与价值,维护其他物种在地球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生活的权利,同时要解决各种层次的环境不公,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我们要以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卡森;环境正义;生态文明。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蕾切尔·卡森通过《寂静的春天》警告人们注意这个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的危机。
1 蕾切尔·卡森及《寂静的春天》介绍。
蕾切尔·卡森被尊称为“现代环保主义之母”. 她于 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改变了人类的生态意识。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的生态文学作品,它的创作是由鸟儿遭受 DDT 滥用所害而引发,书中叙述了由于滥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作者卡森主要针对人类滥用杀虫剂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抨击了人类依靠技术来控制自然的发展方式、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征服自然的心理模式。
2 《寂静的春天》蕴含的环境正义思想。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包含大量的环境伦理思想,有环境正义思想、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等,尤其凸显了环境正义思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地域之间在环境合作问题上的矛盾激化,代内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逐渐上升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2.1 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既是为人类存在也是为自己存在。
所谓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也是相对于人来讲的,造成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人类行为本身。
书中透露出卡森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谴责,作为一名从小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生物学家,她反对控制和征服自然。
《寂静的春天》与对人类环境的思考
《寂静的春天》与对人类环境的思考刘国林《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若有心去翻阅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蕾切尔·卡逊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我家在农村,对农药比较熟悉。
觉得使用农药是很正常的,不然庄稼怎么样才能长势良好,不受虫害?虽然知道使用肯定有害,但是为了庄稼长的好,使用农药也无可厚非。
当然农药的害处不一而足,在读了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后,我对农药的害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书中第一章讲明天的寓言,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地方,该是一件怎样的可怕事情啊!是什么使我们的美好世界变的那样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书中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原来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用双手造成的!农药的使用已经让我们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阴影,我们该如何的摆脱这样的景象,我们要为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农药在我国使用极其平常,不过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农药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沉浸在人类的发明创造中而沾沾自喜,对危险的到来却一无所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农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药杀死了害虫,同时它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蛇;农药使我们的庄稼长势良好,同时它使我们的土地慢慢硬化;农药使田里的水受到污染,田里的水流进小河,小河里的水流进江水……,水的地表径流使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大,像这样积累下去,后果不敢想象。
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蕾切尔?卡逊在其作品《寂静的春天》中,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反映出了当前全球的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从而形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危机。
在这部作品中,蕾切尔?卡逊提出了人们不断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念,阐述了人类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当前的生态环境,并且要以敬畏生命的道德底线来与大自然和平共处。
蕾切尔?卡逊通过《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向人们表达了她的生态哲学思想,倡导人们应该对人类的生态观众进行重新的审视,认真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蕾切尔?卡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对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中,表达出了反对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过分破坏,让大自然失去了平衡的生态系统的思想。
同时也反映出了她希望大自然能够通过内在机制来实现生态平衡的诉求。
在《寂静的春天》中,作者阐述了自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平状态,需要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生物演变,才能够让其适应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但是在现代人类的不断干预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周期失去了原来的演变规律。
而且在当前人类所进行的人工制造物中,存在着极大的危害,特别是一些化学制造物的危害性,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无法形成一个较好的生态系统。
因此,作者表示人类应该对于自然平衡给予更多的重视,不要轻易地对其进行干预,让其能够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以及整体的动态平衡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们应该对这个自然的内在平衡机制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不要只是考虑到人类的主意识,对自然进行随意地改造与征服。
这是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对。
而且在《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中,作者针对这种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蕾切尔?卡逊在这部作品中表示,人类企图通过控制自然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是一种非常自大的想象。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著作,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警示性,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
通过阅读《寂静的春天》,我深刻认识到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书中详细描述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如何导致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书中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卡森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的健康。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它。
《寂静的春天》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采取行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卡逊,哲学思想,生态]浅论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
浅论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蕾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生态文学与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
它是世界生态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作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通过大量事实证据向读者说明了全球正在经历的严重污染与生态危机,指出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时的错误观念与狂妄态度,以期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蕾切尔卡逊及其旷世之作《寂静的春天》1蕾切尔卡逊简介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航洋生物学家与生态文学家。
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分享大自然的一切,并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在大学期间,卡逊遇到了一位对她产生巨大影响的生物老师斯金克,激发了她对生物学的向往,随后便将大学主修课程从文学改成了生物学,并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卡逊通过多年对于自然界的研究经历,最终在1958年撰写了她一生中最辉煌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尽管小说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多非议和攻击,但最终仍然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2《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一个寓言式的开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指出由于人们的不知情而在忍受着。
第二部分则指出杀虫剂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人类却由于无知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三部分,作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人类应该树立起一种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征服自然和控制自然。
二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1卡逊生态哲学思想的渊源理论基础。
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达尔文、利奥波德、史怀泽等人。
她在继承了这些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
而这也是她在《寂静的春天》中所阐述的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当时,美国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们愈来愈关注人与自然的亲近。
卡逊也支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坚持走生态中心主义道路,试图更好地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具体来说,卡逊十分赞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与发展思想。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1、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答案】《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品,于1962年首次出版。
它是一本环保主题的经典散文,是一本环境保护经典名著。
该书以寓言开始,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那里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小村庄突然陷入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由此作者论述了滥用化学药剂和农药对自然环境、动植物以及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
一、《寂静的春天》写作背景蕾切尔·卡森由于受到朋友来信的启发决定创作《寂静的春天》。
当时,卡森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信中她的朋友非常气愤地告诉她,当地政府为了杀灭蚊虫,使用飞机作业四处喷洒DDT 农药,直接导致周围农户种植的果蔬凋零,大量家禽死亡。
这封信给了卡森很大的触动,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科学家,卡森决定展开调查,四年期间她收集了大量证据,证明滥用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发表了基于这一研究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全书共十七章,该书首先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個美丽村庄受污染前后的对比。
受污染之前,这一美丽村庄生态和谐,是人类和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而受污染之后,村庄一派荒凉,寂静无声。
动植物、水、土壤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然会破坏自然界这一关系。
卡森以大量事实告诉读者,预言并不是危言耸听,DDT农药的滥用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
二、《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一)科技文明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恣意运用科技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给自然带来极大的破坏,而这样的破坏力通常都是不可逆的。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森指出,二战后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为了保证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木材出口,杀虫剂DDT被大量使用,直接催生了人造或合成化学品工业的突然崛起和迅猛扩张。
《寂静的春天》中环境正义思想对建设中国生态文明的启示
2 . 2 . 2 代 际环 境 正 义
卡森在 《 寂静 的春 天》 中表 达 了代 际 环 境 正 义 思 想 , 即当 天》 是 一 本 通 俗 易懂 又 引人 深 思 的 生 态文 学作 品 , 它的 创 作 是 代 人 在 享 受环 境 权 利 的 同 时 . 要 保 持 环 境 的 完整 性 . 不 能损 害 由乌儿遭受 D D T 滥 用 所 害 而 引发 . 书 中叙 述 了由 于 滥 用杀 虫 后 代 人 的权 利 。 越 来越 多 的地 方 , 春天来临时 , 却 无 乌 儿报 春 , 剂、 除 草 剂 等 化 学 物 品 所 带 来 的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灾难 作 者 卡 它们 给世 界 所 带 来 的 色彩 、 美 丽 与 乐趣 在 逐 渐 被 清 除 。 事 实 上 森 主 要 针 对人 类 滥 用 杀 虫 剂 给 环 境 和 人 类 健 康 造 成 的 危 害 . 还 有许 多 物种 在 逐 渐 消 失 我 们 享 有过 五彩 斑 斓 的春 天 . 但 我 抨 击 了人 类依 靠技 术 来控 制 自然 的 发 展 方 式 、 经 济利 益 至 上 们 的 子 孙后 代 呢 ? 我 们 无 法 向 孩 子 们说 出鸟 儿都 被 杀 死 了 . 更
【 关键词 】 寂静的春天 ; 卡森 ; 环境 正义 ; 生态文明 【 中图分 类号 】 X 3 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7 ) 1 2 — 0 0 2 8 — 0 2
随 着 工 业 的 发展 , 环 境 危 机 日益 严 重 . 人 们 赖 以 生 存 的 生
的 价值 观 念 、 征 服 自然 的 心 理 模 式 。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蕾切尔·卡森以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读完这本书,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人类的无知和短视感到深深的忧虑。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卡森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生物都在为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然而,人类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平衡,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和农药,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给生物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最终受害的将是我们自己。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科学家的责任。
在书中,卡森指出科学家们在追求自己的科研成果时,往往忽视了这些成果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想到了现在很多科学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不顾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种做法不仅短视,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
作为科学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最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人类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卡森在书中指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认为,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我认识到了科学家的责任和人类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读完这本书,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的决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课题研究论文: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67454 哲学其它论文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18世纪以来,人类逐步进入工业社会。
一方面,人类享受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巨大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人类也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令人类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污染着生态环境,这种情况到了二十世纪变得更加糟糕。
就在此时,一位伟大的女性蕾切尔?卡逊用一部矿世巨著《寂静的春天》引起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其中阐释的生态哲学思想更引发了人类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一、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生态哲学思想基本内涵(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将人作为宇宙中心的观点,一切以人为尺度,承认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和存在的权利,自然物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价值。
卡逊及其反对这种思想,而在《寂静的春天》中始终贯穿着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
卡逊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不应该对立存在的。
只有在人类的悉心保护之下,自然界才能维持平衡。
人类不能根据自身喜好去随意支配自然、控制自然、破坏自然,这种主宰和支配的思想在现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背景下,更应该得到重视和改善。
而促使人类在当下环境条件下爱护生命、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更显重要。
卡逊这种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背后,其实是对人类妄想征服、控制自然的狂妄态度的质疑。
卡逊在文中曾提到,自然的历史是人类与周围环境共同的历史,无论是人类亦或是在大自然中生长的各种生物,都在自然的庇佑下成长并且形成了自然的习性。
纵使生命已在自然中存在的时间十分久远,但就从地球的形成时间整体来看,生命对自然的改造还是微乎其微的。
“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
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命存在的条件,并为人类更好地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因此,人类理应热爱自然,并把这种爱的原则扩展到生物范畴。
这种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更加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义,它说明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对其他生物的依赖,更说明了所有的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寂静的春天生态观
寂静的春天生态观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有关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书籍,它主要强调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种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观点。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生态观的总结:
1.强调生态平衡:这本书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指出自然界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如果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2.反对过度开发:作者蕾切尔·卡逊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她指出,许多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环境保护意识:这本书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它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从小就接受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4.可持续发展:虽然《寂静的春天》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但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作者认为,人类应该寻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5.反对化学污染:这本书也对化学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出了警告。
作者指出,这些化学物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提出了许多有关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观点,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本书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寂静的春天文章主旨
寂静的春天文章主旨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主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作者以科学翔实的资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描绘了人类为追求眼前利益而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对空气、土壤、河流和海洋等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通过书中的内容,呼吁人们放弃盲目冒失的行为,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生物学的手段实现对昆虫的有效控制,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妄图改造自然。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的主旨是号召人们保护环境,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析论
《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析论2019-06-30摘要:《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态作家蕾切尔·卡尔森的名作,其强烈的环保意识源于作者本⾝的环保学识、家庭教育中热然⾃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当时美国环境污染与破环⽣态平衡的各种现象等等⽅⾯原因。
正是在此基础上,该部⼩说通过对⼤量的环境破坏及其后果的描述,深刻诠释了⽣态环保主义思想,并提出了⼈类应该在坚持⼈与⾃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发展⽅式,彰显了作者及其作品具有远见的⽣态⽂明意识。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蕾切尔·卡尔森美国著名⽣态作家蕾切尔·卡尔森撰写的《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美国⽣态⼩说的代表⼒作,其环保思想和⽣态⽂明意识对当时美国乃⾄全球产⽣了重⼤影响,极⼤激发了⼈们的环保意识与环境危机。
笔者拟就该部⼩说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表现等⽅⾯做⼀探究,在此基础上挖掘其长久的现实意义。
⼀、《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绝不是⽆中⽣有,是基于作者本⾝的经历、当时时代的环境,具体如下:1、从⼩受到其母亲热然⾃然的影响,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对⼤⾃然有⼀种天⽣的由衷之情,奠定了其创作⼩说情感基调与基础。
⾯对当时美国20世纪初期⼯业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与⾃然的巨⼤破坏,作为深爱⼤⾃然与环境的有良知和责任⼼的作者,⾃觉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思想作为⾃⼰写作⼩说的任务之⼀。
2、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类和⾃然的可持续发展,为蕾切尔·卡尔森写作《寂静的春天》提供了⾮常多的现实题材和时代⼤环境。
美国20世纪初期,农业上⼤量使⽤药瓶与化肥导致空⽓、⽔与⼟壤的污染,⼯业上汽车的⼤量出现导致空⽓进⼀步遭到污染与破坏,⽣活和⼯业上的排放物污染⼤量的河道与湖泊导致鱼类⽣存受到极⼤威胁以及⼈类⽤⽔的污染;军事武器发展,⽐如核武器的实验爆炸对全⼈类的⽣存环境带来极⼤的威胁。
所有这些均为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写作提供了现实版的活⽣⽣的素材。
寂静的春天对环境立法的启示
寂静的春天对环境立法的启示哎呀,提到“寂静的春天”,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种美丽又宁静的画面。
想象一下,阳光明媚,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真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吧?可是,等一下,等等,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对劲。
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就像是给这个春天扔了一颗定时炸弹,让我们意识到这幅美丽的画面其实隐藏着危险。
那本书告诉我们,环境被人类的活动搞得一团糟,鸟儿的歌声渐渐消失,春天变得寂静无声。
这让我不禁思考,既然春天都能变得如此寂静,那我们的立法是不是也该打起精神来了呢?说到环境立法,大家可能会想,法律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其实大有关系。
就像咱们家里总得有个规矩,不然小孩跑得东奔西跑的,根本管不住。
环境也是一样,得有人来管。
要不然,随便扔垃圾,随便排污,结果自然环境就会大受影响,鸟儿们没得唱歌,花儿们也没得盛开。
像Rachel Carson那样的先知,提醒我们注意这些问题,简直就是环境界的“预言家”。
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大到无法收拾才开始反思,那可就晚了。
立法的过程其实就像做饭,得准备好各种材料。
比如说,保护空气质量,咱得规定工厂排放的标准,不能让那些有害气体随便往天上排。
水资源的保护也是一样,河流不能被污染,咱得有法律来约束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说实话,这些立法可不能只是写在纸上,得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要不然,法律就像是个无牙老虎,吓唬人倒是没问题,真要动手就软绵绵的。
再说了,立法还得靠大家共同参与。
就像打团战,不能光靠几个“大神”,大家都得出力。
社区、学校、企业,人人都有责任。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得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不然长大后就成了“垃圾制造机”。
让他们知道,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后代。
毕竟,这个地球可不是咱们一代人的,是祖祖辈辈的家园。
环境保护的法律也要与时俱进。
就拿现在的科技来说,很多新技术都能帮助我们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比如可再生能源。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一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目前我们的生态系统处处潜伏着危机。
至20世纪,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学界开始了进行学术生态书写和反思,在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开始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追问,她用独到的生态思想来唤醒人类的生态责任。
至21世纪,人类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如何建构;该拥有何种生态思想;在新态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又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性。
本论题正是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寂静的春天》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来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
1生态批评与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寂静的春天》由于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随之涉及各个领域,文学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
”而《寂静的春天》正是有着警示世人的生态思想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其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解读值得研究。
1.1关于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发展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同样也是文艺思潮和运动,生态批评最先兴起于美国。
生态批评家王诺在其所著的《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中对生态批评定义到〃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生态批评也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警觉的背景下兴起,文学为生态危机担起责任,后生态批评便成为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促使人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及忧患意识。
1.2对《寂静的春天》的传统评析在对《寂静的春天》评析中,西方学者多注重对作者蕾切尔•卡逊个人的生平传记进行描述,并对她的生态哲学思想、和她在环境保护运动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
但在这一评析角度,并不深究其思想性。
而国内对《寂静的春天》的研究主要有对《寂静的春天》的生态解读;对《寂静的春天》翻译的接受研究;通过阅读《寂静的春天》对当代的环境保护有深刻的警示与思考;从《寂静的春天》探讨卡逊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_寂静的春天_中的环境正义思想
摘 要:环境保护的正义主题包括两个维度,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
义”, “环境正义”又包括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环境保护的起始之作《寂静的春天》倡导人们在开
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维护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尊重和维护后代人的利益,蕴含了丰富的“环
境正义”思想。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环境正义;代内环境正义;代际环境正义
“微小剂量就能引起体内的巨大变化”[10]。它们通过 毁坏保护身体免于受害的酶,使得肝脏与其他器官 慢性中毒及退化病变。
卡森反复强调,政府和企业无权剥夺公众的知 情权,并斥责了他们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抗议时反复 愚弄群众的行为。她发出了这样的抗议:(他们)“使 大量人群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 意甚至经常不让他们知道。”[11]面对公众的抗议时, 政府和企业只提供一点半真半假的话作为镇定剂, 或是以其特有的耸肩来摆脱那些被他们认为是无 足轻重的个别抱怨。
一 随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 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已越来越 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所面临且必 须予以解决的最基本的基础性问题。美国著名生态 思想家唐纳德·沃斯特说过:“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 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 们的文化系统和价值体系。”[2]蕾切尔·卡森等环境 文学家正是在其作品中力图真实地展现人为地破 坏自然骚动”。她在《寂静的春 天》 中揭露了 DDT 等化学药品污染环境和破坏人
杂草的灵丹妙药,但最终却变成了“死神的特效 药”,能够持久地危害生物有机体和人类本身的生 存和发展。
与这种“化学控制法”不同,“生物控制法”是一 种控制昆虫较为生态的方法,是卡森大力倡导的解 决生态危机的环保之路。她引用加拿大昆虫学家 C·C·尤 里 特 的 话 :“ 我 们 必 须 改 变 我 们 的 哲 学 观 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我们应当承认 我们能够在大自然实际情况的启发下发现一些限 制生物种群的设想和方法,这些设想和方法要比我 们自己搞出来的更为经济合理。”[22]这些“设想和方 法”就是“生物控制法”,通过引入昆虫的天敌或是 使其不育等方法来消灭昆虫,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 蓝天、绿地和碧水青山。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启蒙书。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深深忧虑和呼唤。
蕾切尔·卡逊在书中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描绘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她不仅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从人文的角度思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类的行为是如何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然的。
这部作品也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揭示问题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卡逊女士呼吁我们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以更为和谐、尊重自然的态度来与之相处。
这种深刻的洞见和责任感,让我深受感动。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重要作品。
它让我更加关注我们的环境,更加珍惜我们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更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简析《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伦理
简析《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伦理《寂静的春天》是印度作家斯里兰卡帕金斯的著名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描写了农民们在激烈的压迫下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以及村庄中的稳定和平安。
小说中融合了当时的文化伦理以及环境、社会、经济和政治习俗,深刻揭示了当时环境现象和人性特征,着重反映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优先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
小说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伦理特征。
小说中,特别描写了小村庄曾经面临的环境风险。
在女主人公瑰拉的记忆中,她和村民们曾经面临过几次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危机,这使该村庄的原有生态环境受到了损害,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抵御环境危机,村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采伐百年老树、清理湖泊,积极响应政府的“环保运动”,以及采用“回归自然”的理念,比如在村子周围种植大量的植物,减少除草剂使用等,最终成功抵御了环境危机,村子重新走上了发展的路。
小说还以贴近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
首先,斯里兰卡帕金斯以村民切斯特的行为为例,强调了时代进步必须兼顾环境,同时又要尊重传统。
切斯特出于对自然的尊重,认为对自然的破坏会导致自然的毁灭,所以即使要建设新技术,也要牢记保护自然的根本,比如不破坏森林,不排放有害物质等。
此外,作者还以细节表达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比如把有害废弃物放进污水池、处理垃圾,以及全面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实际行动,以及鼓励村民们把村庄变成一个绿色环保的社区等。
本文以《寂静的春天》为背景,探讨了环境伦理的特征,强调了要优先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包括发展要结合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把环境保护融入到新技术中,同时又要尊重传统,要对废弃物和垃圾进行处理,以及鼓励村民们把村庄变成一个绿色环保的社区等。
现代社会正在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而在《寂静的春天》中,斯里兰卡帕金斯以现实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恰当地传达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精神,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和经验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寂静的春天》环境伦理意蕴探析
《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描写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责任的现代小说。
作品通过对极端天气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小说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了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危害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内心独白,表达了人类对环境伦理的反思和自身责任的认识。
主人公之一的凯蒂在面对极端天气现象时,不仅感受到了自身的无力和恐慌,也开始思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
她逐渐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我们作为地球的居民,有责任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总之,《寂静的春天》在讲述自然环境恶化的同时,也呼吁人类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懂得珍惜自然资源,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体现了环境伦理的思想,即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并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记得负起对自然的责任。
_寂静的春天_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_朱江
首先,这本书使得美国政府改变了对杀虫剂的政策,并将环境保护纳入公共事业的系统当中。
二战后,随着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出现和推广,美国国会于1947年颁布了《联邦杀虫剂法》。
在20世纪50年代,杀虫剂在美国被广泛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美国政府也认同通过大量使用杀虫剂来增加农业生产的做法。
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杀虫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寂静的春天》引发了关于杀虫剂对环境影响的全美国范围的争论,并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注意。
政府部门对杀虫剂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最终颁布法律禁止使用DDT等有毒的杀虫剂。
此后,美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和规章日趋成熟,环境保护成为美国国家公共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这本书强化了美国公民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寂静的春天》不但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对杀虫剂的政策,而且唤起了公众的环境危机意识,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寂静的春天》使人们意识到了地球不但面临着核武器造成的毁灭,而且还面临着致命化学品的严重污染。
环境危机意识使得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不再盲目地崇拜科学技术的力量,积极为环境保护而采取实际行动。
由于这本书的巨大影响力,“寂静的春天”已经成为环境危机的代名词。
随着《寂静的春天》的畅销,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
美国公众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不能将自己凌驾在自然之上。
非人类中心主义成为新的环境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并且逐步被公众所认可。
生态系统和生态伦理学的内容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杂志、新闻和日常生活中。
3.《寂静的春天》所反映的生态思想《寂静的春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轰动效应,是与该作品所反映的生态思想密不可分的。
下面对这些生态思想进行介绍和分析。
3.1强烈的环境危机意识在作品的第一章,卡森描绘了一个美国小镇遭受DDT 污染的可怕情景,但这并不是卡森的主要目的。
卡森的意图是要通过这个描写警示人们不断增强的环境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小剂量就能引起体内的巨大变化”[10]。它们通过 毁坏保护身体免于受害的酶,使得肝脏与其他器官 慢性中毒及退化病变。
卡森反复强调,政府和企业无权剥夺公众的知 情权,并斥责了他们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抗议时反复 愚弄群众的行为。她发出了这样的抗议:(他们)“使 大量人群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 意甚至经常不让他们知道。”[11]面对公众的抗议时, 政府和企业只提供一点半真半假的话作为镇定剂, 或是以其特有的耸肩来摆脱那些被他们认为是无 足轻重的个别抱怨。
1991 年美国“第一次全国有色人种环境领导 高峰会”在华盛顿召开,确定了 17 条环境正义原 则。其主要内容就包括:环境正义要求保护人民,使 之免遭核试验、有毒或危险废物及毒药的危害;停 止生产各种有毒物品、危险废物和放射性物质,所 有过去和当前的生产者,必须对人民极其负责,在 生产现场消除毒性,抑制危害。同时在第 8 条规定 了“安全及健康之工作环境:所有工作者均有权享 受安全及健康之工作环境”[12]。卡森在 《寂静的春 天》中论述了化学药品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尤其对 那些与化学药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产生更为直 接、更为严重的危害。例如,早在 30 年代,人们发现 了一种特殊的烃—氯化萘,“它会使受职业性药物 危害的人患上肝炎病,也会患稀有的且几乎是无法 医治的肝病,它们已引起了电力工人的患病与死 亡”[13];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喷药人员的中毒病例 就开始出现了,“半数乃至全部受害者发生痉挛,且 数人死亡,有些人自最后一次中毒之后四个月才发 生惊厥。”[14]
一 随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 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已越来越 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所面临且必 须予以解决的最基本的基础性问题。美国著名生态 思想家唐纳德·沃斯特说过:“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 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 们的文化系统和价值体系。”[2]蕾切尔·卡森等环境 文学家正是在其作品中力图真实地展现人为地破 坏自然所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进而阐述其环境伦 理思想,来引起人们内心的“骚动”。她在《寂静的春 天》 中揭露了 DDT 等化学药品污染环境和破坏人
杂草的灵丹妙药,但最终却变成了“死神的特效 药”,能够持久地危害生物有机体和人类本身的生 存和发展。
与这种“化学控制法”不同,“生物控制法”是一 种控制昆虫较为生态的方法,是卡森大力倡导的解 决生态危机的环保之路。她引用加拿大昆虫学家 C·C·尤 里 特 的 话 :“ 我 们 必 须 改 变 我 们 的 哲 学 观 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我们应当承认 我们能够在大自然实际情况的启发下发现一些限 制生物种群的设想和方法,这些设想和方法要比我 们自己搞出来的更为经济合理。”[22]这些“设想和方 法”就是“生物控制法”,通过引入昆虫的天敌或是 使其不育等方法来消灭昆虫,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 蓝天、绿地和碧水青山。
第 31 卷 第 2 期 2010 年 2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1 No.2 Feb. 2010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正义思想 *
石蕾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寂静的春天》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 尤其是环境保护中的正义思想。一方面,它呼吁人 们停止对大自然的破坏,纠正“控制自然”的妄自尊 大的想法,论述了环境保护中正义主题的其中一个 维度,即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主题; 另一方面,“面对自然环境的失衡,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由于生存的竞争而异化”[5],它要求人们的行为不 要危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对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威 胁,论及了环境保护中正义主题的另一个维度,即 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以及这一维度包含的两层 关系:当代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
同时,DDT 等农药的喷洒也侵害了人们欣赏 大自然之美的权利以及消遣的权利。卡森论述道, 对于鸟类爱好者以及荒野地区的探险者来说,“对 一个地区的野生生物造成破坏的任何因素(即使在 一年内)都必将剥夺他们享受快乐的合法权利。”美国人来说,“第一只知更鸟的出现 意味着冬天的河流已经解冻。”“随着大批候鸟逐渐 来临,森林开始绿意葱茏,千千万万的人们在清晨 聆听着知更鸟黎明合唱的第一支曲子”[17],但随着 DDT 等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人们再也听不到鸟儿 的歌唱。
类健康的事实,并最早用生动的文学语言揭示了可 怕的环境危机[3]:一个原本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小 城镇由于人为的破坏而变成了一个万物凋零、死气 沉沉的地方。该书出版后,几乎整个世界都相信人 与自然的关系陷入了令人担忧的糟糕状态,使人们 在震惊之余能够自发地对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过 程中所表现的不合理观念和行动加以否定和反抗, 使人的行为既不损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对后代人 的生存造成威胁。正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 《寂静的春天》再版引言中的评价:“蕾切尔·卡森的 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一种思想 的力量远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寂静的春天》 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以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 研究和雄辩的观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 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 还没有开始。”[4]
通过这些详实事实的举证以及生动的论述,卡 森对杀虫剂等化学制品的生产者及使用者危害公 众生存及财产等基本人权的行为表示强烈的抗议, 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代内环境正义思想,使公众更清 楚地了解杀虫剂的危害,从而唤起公众的生态意 识。
三 卡森不仅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环境,也关注子孙 后代的福祉。在《寂静的春天》中,她阐述了环境正 义的另一个维度—代际环境正义,即当代人在享受 环境权利的同时,要保持环境的完整性,不能剥夺 了后代人的环境权利。面对化学药物的使用破坏生 态环境的事实,她发出了质疑:“我们的后代未必乐 意宽恕我们在精心保护负担着全部生命的自然界 的完美方面所表现的过失。”[18] 她指出,艾氏剂、狄氏剂等杀虫剂,给未来投下 了不孕症的阴影。由于它们具有破坏染色体的能 力,会妨害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引起细胞突变,伤害 遗传物质,不仅可以使生物个体患病,并且“对生物 的兴旺发展及其后代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19]卡 森举例论证道,1959 年,一些英国和法国的研究小 组发现一些人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染色体数 目遭到破坏,染色体数目与正常值不一致,而“这些 病人缺陷发生的原始原因肯定来自上一代。”[20] 而且,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暴露于致癌因素, 致癌因素进入胎腹,并且作用于迅速发育的胎儿组 织,就可能导致先天性癌症和婴儿癌症。越是年幼 的动物,遭受癌症因素就越容易得癌。卡森引用佛 罗里达大学的弗兰西斯·雷博士的话:“由于化学物 质混入食物,今天的孩子们中间可能正在引发癌症 ……我们难以想象在一两代时间内将会出现什么 样的后果。”[21] 卡森还特别指出,DDT 及其同类化学药品的 最可怕之处在于,它们可以通过复杂的食物链从一 个有机体传入另一个有机体。有毒物质可以由草料 进入奶牛体内,然后从牛奶带入人体,并继续由母 亲通过奶水传给子女,危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那 些化学药品可能在短期内能够充当消除昆虫、清除
摘 要:环境保护的正义主题包括两个维度,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
义”, “环境正义”又包括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环境保护的起始之作《寂静的春天》倡导人们在开
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维护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尊重和维护后代人的利益,蕴含了丰富的“环
境正义”思想。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环境正义;代内环境正义;代际环境正义
中图分类号:I7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0)02-0090-03
美 国 海 洋 生 物 学 家 和 作 家 蕾 切 尔·卡 森 于 1962 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不仅被奉为世界环境 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被广泛地视为 20 世纪世界 上最有影响的生态伦理学著作之一。它关注的是工 业文明时代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杀虫 剂为代表的化学药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是 一座丰碑,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是生态学 新纪元的开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寂静的春天》 再版前言中这样评价:“无疑,《寂静的春天》的影响 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比。这是两本改变了我 们社会的罕有书籍。”[1]它的作者蕾切尔·卡森不仅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也是 20 世纪最 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为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为人类的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而英勇斗争的一位 斗士。
* 本文受“上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课题名称:《寂静的春天》的生态批评研究,课题编号:SHUCX092076
- 90 -
的关系。尼古拉斯·洛(Nieholas Low)和布伦丹·格 利森 (Brendan Gleeson) 对这两个维度进行了区 分,将其分别称为“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6]。而 “环境正义”中包括两层关系,即代内环境正义和代 际环境正义,前者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 中尊重和维护同代人的环境利益,后者要求人类在 开发利用自然地过程中尊重和维护后代的环境利 益。
二 卡森列举了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来说明 DDT 等化学制品对当代人的生存造成威胁,阐述 了其代内环境正义思想。她指出,在核爆炸中所释 放出的锶,不断进入人的骨头里;撒向农田、森林和 菜园里的化学药品,使那些曾经长期饮用井水的人 受到不知不觉的伤害。化学制品还通过在食物链中 不断传递迁移,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而“去适应 这些化学物质是需要漫长时间的,它不仅需要一个 人一生的时间,而且需要许多代。”“人和动物的身 体每年都要千方百计地去适应五百种这样的化学 物质。”“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 剂’”[6]。无论是农田、森林,还是城市中,更或是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杀生剂”都无所不在,我们广泛暴 露于其中,无从逃避。“现在每个人从未出生的胎儿 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这 个现象在世界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7] 卡森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是谁作了这个 决定,它使得这些致毒的连锁反应运动起来,就像 一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塘,这个决定使不断扩大 的死亡波纹扩散开去?”[8]那些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 制品的人们,既无权剥夺他人的知情权,更无权损 害他人的健康,甚至威胁他人的生命。美国第三任 总统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写道,在我们的自然权 利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洛 克认为生存、自由、财产的权利被称为自然权利,由 于这些权利完全归之于人类,这些权利因而也被称 为人权。人们无权剥夺他人的人权,这里指的是消 极人权,即那些不被干涉的权利,在某些特别的方 面不被打扰的权利,它“要求别人的不是去做某事, 而是莫去做某事—比如说,某些干涉他人的生命、 自由或是财产的事情。”[9] 政府及企业滥用杀虫剂的行为,危害了公众的 生命和财产,侵害了公众的人权。通过喷洒 DDT 等 农药(卡森称之为“骇人死雨”),毒物聚集于体内, 使人体慢性中毒。DDT“一旦进入体内,就大量贮存 在富于脂质的器官内,如肾上腺、睾丸、甲状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