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9月28日
12
中华的农耕文明起源很早,距今六七千年先民 就开始培育种植粟了。在上古时对农业就很重 视了,“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 语·宪问》)殷商甲骨文里对农事记载颇多。 周代更是一个典型的重农业的政权,其始祖后 稷被奉为五谷神。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水 平就很高了。一是各政权鼓励耕种,二是生产 工具得到改进,像铁农具开始应用的农业中, 三是耕作技术有了提高,像深耕熟耨、多粪肥 田等方式渐次应用。
2020年9月28日
9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的影响
中国地理的辽阔和复杂,为中国文化的自足发展提供了 条件,中国的文化在自己的多样性中交流发展,其民族 间文化的交流融合曾经有几次大规模的发生。中国的文 化类型也具有多样性。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种区域文化, 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 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以后又有关东 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
2020年9月28日
1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环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环境的特点 (一)农耕区和畜牧区界限分明 在辽阔广袤的东亚平原上,其生产方式受到地理诸因
素的影响,农耕区和游牧区界限非常分明。进而影响 到政权组织和民族分布的诸多问题。这条分界线几乎 以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为界,其东南为湿润带,西北为 干燥带。湿润带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农耕民族的生 产区域;干燥带则是北方游牧民族驰骋的场所。这两 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是可以互补的,当时在历史上更多 时候是游牧政权对中原政权的侵扰和掠夺带来破坏威 胁的压力。这样以秦长城为标志的界限就把农耕区和 游牧区严格地区分开来。
2020年9月28日
7
印度的佛教文化自从西汉末传入我国,在和中国文 化的交流传播迅速,对我国文化影响甚巨,最后产 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唐朝时虽然地中海文 明和中国文化多有接触,而影响不大,真正意义上 的文化融合要等到明朝末年了。
这样中国的文化自形成乃至发展过程中就具有了明 显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像中国 的哲学、学术、文学、语言、伦理、法律等都表现 出独特不二的特点。
2020年9月28日
13
地处西北的游牧区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来源依赖于 放牧。其特征是居无定所,“随畜逐水草往来。” (《汉书·西域传》)游牧于北方的游牧民族, 从先秦到汉魏六朝,有戎、羌、匈奴、鲜卑等民
2020年9月28日
4
(二)中国的地形壮丽多姿,气候复杂多 样。
中国地形的基本特点有。第一,地势西高东 低,成阶梯状分布。第二,地貌复杂多样。 高原、山脉、盆地、丘陵、平原、湖泊等 地形地貌都有。
2020年9月28日
5
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 第一,显著的季风特色。
第二,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第三,多样的气候类型 。
2020年9月28日
3
历代的正史都对各朝代的疆域有一个界定,试举例如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描述秦朝的疆域为:“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
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旧唐书·地理志》描述唐朝疆域为:“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
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 《元史·地理志序》描述元代疆域为:“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
2020年9月28日
wenku.baidu.com
6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独立性的影响。 在古代,世界出现了四大文明区,分别是地中海文明区、
南亚次大陆文明区、东亚文明区、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 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在大洋的隔断中没有和其他文明发生 文化交流。地中海文明区和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在历史交流 很多。但是以中国为核心和主体的东亚文明区,因地理上 的天然隔断而独立发展着。
辽左,南越海表。” 《明史·地理志序》描述明代疆域为:“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
琼崖,北抵云朔。” 《清史稿·地理志序》描述清朝疆域为:“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
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 中国文化就是在这么一个广阔无比的空间里形成发展的,这个活动
范围的辽阔是古代其他文明所不能具有的。
2020年9月28日
8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历经风雨 连绵不断。
中国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中国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中国 文化得以延续下去。像南北朝时,但中原遭到北方游牧政权的入 侵时,华夏文化就迁至江南,保持了中华文化的主体的赓续。南 宋时相似的一幕又再次的发生。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在仓 促之中逃到四川避难,天下的叛军尚未占领地区为唐军的反攻提 供了必要的兵员和财赋的保障。1937年抗战军兴,因倭寇觊觎我 中华日久,准备充分,而中国政权林立,社会矛盾众多,经济势 力孱弱,国民政府在组织会战失利后,被迫迁都重庆,西南变成 了中国抗倭的大后方。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2020年9月28日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它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
特点是和世界上其他产生灿烂文化的民族的地 理环境相比较得出来的。 (一)中国的疆域非常辽阔
2020年9月28日
2
中国东面和东南面临浩瀚的太平洋;西南是横断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成为隔断同南亚、东南亚各 国联系的天然屏障;西北是帕米尔高原,从汉代 虽开通了丝绸之路,但是路途遥远艰险,成为人 间的畏途;北面是辽阔的草原和沙漠,是游牧民 族的家园。
2020年9月28日
10
同时中国与自己广袤的地理环境之外的其他文化也是缺乏 必要的交流。古代的华夏族以及后来的汉族就认为自己处 在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处在文化的中心位置。华夏 -汉族自古就将“中国”作为国号之外的一个自称了。殷 商以自己出的位置为中(或称中商),其他位置为四方。先 秦的典籍中“中国”一词就屡屡出现了,这反映了自我为 中心的意识的加强。在文化上,以“天朝大国”自居,以 “礼仪之邦”自得,这既是一种文化的自信,也是文化上 过多的自大。久而久之,当中国文化就发展成一种丰富多 样的的定势后,对外来的欧洲文化就表现出一种陌生和排 斥。当遇到和携带“坚船利炮”强盗似的对手交往时,中 国文化就在屈辱中被迫地接受交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