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蝙蝠和雷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PPT课件
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 子读一读,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 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应选①
2021
11
造句练习
根据“反复”、“证明” 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 句子。
2021
12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 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军说 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 落了下来,证明小军说得对。
索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文第4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021
20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 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 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 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填写下列表格)
2021
21
实验 目的 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2021
22
实验 目的 方法
结果
次数
在一间屋子里
第 蝙蝠 横七竖八拉了 铃铛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20的21 动作。
9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
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
。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
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应选①
2021
10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
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2021
27
5.科学家从三次不同的实验中 证明了什么?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021
28
6.思考: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
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蝙蝠和雷达PPT课件最新4下人教版第11课

蝙蝠和雷达PPT课件最新4下人教版第11课
11 蝙(biān)蝠(fú)和雷达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字词精讲
再读感悟
当堂检测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相关资料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 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
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
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 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ài

结构:左右
音序:A
部首:石 妨碍
组词:障碍
造句:懒惰是学习最大的障碍。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石”的 口向左倾斜。
yíng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艹 荧屏
书写指导:“艹”要比下面的 秃宝盖短。
组词:荧光
造句:电视的荧屏上落了很多 的灰尘。
理解词语 清朗:凉爽晴朗。本课指夜空晴朗。 造句:刚过了第六驿站,空气已经很清朗, 我们可以看见山下壮观的布满湖泊的山谷。 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本课指飞机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解开生物奥秘,用科学 造福人类。
1.我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fēi é bì wén kāi zi mǐn jiē ruì kāi yíng píng
飞行的声音。
造句: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 机声,我心驰神往。
启示: 启发提示,使人有所感悟。本课指蝙蝠的行 为启发人们研制出雷达。 造句:滴水能够穿石,那是在启示我们坚持 能够成功。
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人们怀疑
蝙蝠的眼睛灵敏。 造句:任何的蜘丝马迹都逃不过他那敏锐的 目光。
2.王老师很会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赛课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共37张PPT)

(赛课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共37张PPT)

2、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
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里怎么一个学生也没有
呢?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试)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 夜间飞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的 (实验),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选词填空: 敏锐 敏捷
zhāo 高着 mēng 蒙骗
sāi 塞车 塞 sài 塞外
sè 堵塞
• 清朗:凉爽晴朗。 •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领悟。 •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 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科学家在做实验
的房子里拉的绳子很多。
•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 家根 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兔子( 敏捷)地一跳,躲开了老 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 它的眼睛特别( 敏)锐吗?
• 探路:事先探查道路情况。 • 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 仿模: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课文详解
一、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揭开了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从中受到 启发,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 安全的航行。
二、仔细读课文, 练习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科学家从三次不同的实验中证 明了什么?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 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 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 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 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 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 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蝙蝠和雷达_人教新课标(共17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蝙蝠和雷达_人教新课标(共17张PPT)
⑴向父母介绍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⑵完成练笔《蝙蝠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手法, 以我是蝙蝠的口气介绍自己夜里飞行的秘密。
⑶从网络和书籍中搜集整理仿生学知识,做一份 仿生学知识小报!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3:05:08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72021/8/72021/8/7Aug-217-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7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试验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结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
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比较句子: 一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蝙蝠 和 雷达
文章主要内容: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 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 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 飞机装上了雷达。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 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 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共18张PPT)
11蝙蝠和雷达
一、我会认读生字 1、我能正确读出本课词语 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2.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蝙蝠 (biān√ piān)
荧光屏 (yíng yín)

试验 (shí
shì)

捕捉(bǔ√
pǔ)
二、我会读句子
1、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难道它的 眼睛特别 敏锐,能 在漆黑的 夜里看清 楚所有的 东西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蒙眼睛 塞耳朵 封嘴巴
铃铛一 个不响
铃铛响 个不停
铃铛响 个不停
试验揭秘 试验结论
三次不同 的试验证 明,蝙蝠 夜里飞行, 靠的不是 眼睛,它 是用嘴和 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 的。
科学家经 过反复研 究,终于 解开了蝙 蝠能在夜 里飞行的 秘密。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 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 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承上启下
试验原因
(3)
试验过程
(4-6 )
试验揭秘
( 7)
试验过程 试验原因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难道它的 眼睛特别 敏锐,能 在漆黑的 夜里看清 楚所有的 东西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蒙眼睛 塞耳朵 封嘴巴
铃铛一 个不响
科学家经过反复 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 行的秘密。
试验过程 试验原因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难道它的 眼睛特别 敏锐,能 在漆黑的 夜里看清 楚所有的 东西吗?
第一 第二次 第三次
蒙眼睛 塞耳朵 封嘴巴
铃铛一 个不响
铃铛响 个不停
铃铛响 个不停

《蝙蝠和雷达》课件(共20张PPT)

《蝙蝠和雷达》课件(共20张PPT)

1
2
3
4பைடு நூலகம்
5
6
7
8
下一张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 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 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 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 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 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 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 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 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 有的东西吗?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 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 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 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学习小窍门: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 抓住课文的题目联系课文进行概括。 方法二 把课文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概括。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 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 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 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 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 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 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 向。
荧光屏
说说这课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或者有什么感受吧?
说说你了解的仿生 学的事例?
作业:收集一篇有关仿生学的文章。
再见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 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 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 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 它一根也没碰着。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共9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共9张PPT)
力系数。
飞机的造型源于模仿飞鸟,潜水艇是模仿游鱼;蛙泳是模 仿青蛙;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钢结构的建筑结构仿制 于蜂巢、海螺螺旋纹路;苍蝇具有高分辩率的双眼,模仿用于 高速照相机……
开启自己心灵之窗,迈向自然的大门,从大自然形 形色色的不同形态中,去认识并利用它们的结构与功 能, 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你能仿照前面的样子,把这 些词语排列起来并画上箭头吗?
雷达、天线、荧光屏、发出电波、 反射回来、障碍物
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 空,再读一读。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嘴巴
)。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从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耳朵
)。
宝马H2R外型和设计的灵 感来自海豚和企鹅的低 阻身材。圆鼓的前脸、 收起的尾部,极小的正 锋面,成就了其0.21的阻
作业:
1、认真阅读3——7自然段,以蝙蝠的身份说说 科学家三次试验的经过以及反复研究的结果, 并在原稿纸上写下来。
2、找仿生学的文章看看,拓宽自己的视野。
3、可尝试观察周围的事物,动脑筋思考,设计 一个小发明。
蝙蝠

雷达
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清朗 漆黑 即使 灵巧 横七竖八 秘密 模仿
蒙眼睛
铃铛一个 也没响
靠的不是 眼睛
塞耳朵 封嘴巴
是用嘴和耳朵
铃铛响个 配合起来探路
不停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
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
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 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_蝙蝠和雷达(讲)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_蝙蝠和雷达(讲)ppt课件

蝙蝠 和 雷达
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
全飞行呢? (3)问一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生字学习
biān fú 蝙蝠 wén bì 蚊避 yíng jiē 蝇揭
bǔ é 捕蛾 ruì dāng 锐铛 ài yíng 碍荧
学习生字: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敏锐对敏捷
选词填空: 敏锐 敏捷
兔子( )敏地捷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 别( )吗?
敏锐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终于试揭验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的( ),看得我们 瞪口呆。 实验
•快速浏览和跳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 讲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 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 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 蝙蝠在夜里飞行的
秘密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11课_蝙蝠和雷达 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11课_蝙蝠和雷达 PPT课件

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
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
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
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




多 返回 。
你能仿照前面的样子,把这 些词语排列起来并画上箭头吗?
雷达、天线、荧光屏、发出电波、 反射回来、障碍物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
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
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
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
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
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
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 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 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 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 目的 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
目的 次序 方法
结果
证明的问题
揭开 1 蝙蝠 飞行 的秘 2

3
蒙眼睛 塞耳朵 封嘴巴
铃铛一个 也没响
靠的不是 眼睛
蝙蝠 和 雷达
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 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 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 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 超声波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 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 眠。
雷达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 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 、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 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 航海、航空等方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1、蝙蝠和雷达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1、蝙蝠和雷达PPT、优质教学课件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了 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 由得想到 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 普通老人让 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体 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 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 打动了我 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 岁开始在晋 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 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 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 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 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 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 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 ,出示“我们 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共18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 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共18张PPT)

超 声 波
耳朵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线


线
碍 物

波荧


知识点拨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 天线)
( )。

雷达的 ( 无线) 电相波当于蝙蝠的 ( )。 超声波
( )荧光屏
( )。
耳朵
知识拓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 下册
科学家发现野猪特别喜欢用强有力的长嘴巴,拱动泥土寻觅地里植物的根茎及一些小动物。 当它们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时,常用拱地来躲避。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土壤颗粒吸附和过 滤了毒气,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 气畅通的木炭,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 21/8/1 12021/ 8/11202 1/8/1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1 12021/ 8/11202 1/8/11 8/11/20 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11 2021/8/ 112021 /8/118 /11/202 1 4:15:52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8/11 2021/8/ 112021 /8/11A ug-211 1-Aug-2 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认读
biān


蝙蝠
jiē


蝙蝠
ài

飞蛾
yí ng
é
dāng

铃铛

揭发

障碍

荧光屏
我会读写
蝙蝠
飞蛾 敏锐 揭开
清朗
蚊子 铃铛 推进
捕捉
避开 苍蝇 障碍物
具体要求
朗读全文,理清层次,弄清文章哪些段落分别介 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容。 借助文章的关键句子,归纳出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在课文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可以 互相交流读后的感受。
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不易和艰辛。科学试验必须 严谨,要经过一遍一遍的试验,付出巨大的努 力。从而更体会到科学家身上的持之以恒,锲 而不舍的精神。
我会感悟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 人们从蝙蝠上得到了启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默读思考
理清文章思路。从哪个自然段开始介绍了 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二自然段在文章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飞机怎么能在夜里飞行?同学交流,讨论。
自读思考
自读课文第3~7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重点围绕以下问题: (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试验的目 的是什么? (2)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我爱思考
试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方式 把蝙蝠的 眼睛蒙上 试验结果 一根绳子也没 碰着 试验结论 蝙蝠夜里 飞行,靠 的不是眼 睛,它是 用嘴和耳 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
把蝙蝠的 耳朵塞上
把蝙蝠的嘴 封住
到处乱撞 响个不停
到处乱撞 响个不停
我爱提问
嘴和耳朵怎么配合进行探路的?

超声波 障 碍 物
自主完成1
以下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障 碍 物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 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 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 飞行也十分安全。
自主完成2
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 什么具体联系?
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 物的总称,翼手目是 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 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 群,现生物种类共有 19科185属962种。蝙 蝠主要依靠回声来辨 别物体,有一些种类 的面部进化出特殊的 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 如鼻叶、脸上多褶皱 和复杂的大耳朵。
雷达
利用电磁波探测 目标的电子设备。 发射电磁波对目 标进行照射并接 收其回波,由此 获得目标至电磁 波发射点的距离、 距离变化率(径 向速度)、方位、 高度等信息。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
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
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
蝙蝠的耳朵
我会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 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 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 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动物与科学技术的完 美融合,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 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耳朵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 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 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我会理解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 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从“反复研究,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仿生学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与20世 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 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 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 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 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仿生学的研 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 航空等,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 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密切联 系。
谢谢!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