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城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考试重点 详细解答
第1章绪论1.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资源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为资源。
狭义的资源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资源的根本性质:社会的效用性和相对人类需求的稀缺性3.资源的分类按属性可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社会资源:指除自然资源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
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水资源属于农业资源及物质资源第2章水资源的区划(一)水资源区划的原则(1)按流域水系划分,同一流域可按上中下游或山区、平原区划分。
大河干流区间不应以河为界分区。
分区要便于算清各分区入、出境水量等水帐,便于按照从上游到下游顺序进行供需平衡计算。
(2)按骨干供水工程设施的供水范围分区。
这里包括规划中新增加的和交叉供水的供水系统,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本区供需之间的矛盾。
(3)按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相似分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4)照顾行政区划。
这样考虑,有利于基本资料的搜集和统计的搜集和统计以及供需分析成果的汇总。
(二)水资源区划的主要方法一、综合法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资源区划指标,将特定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干区、小区等,这种采用多指标逐级进行水资源区划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利用综合法进行水资源区划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更充分地反映出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综合法中选用的区划指标不受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的限制。
二、主导因素法一般选择对用水部门生产价值影响最大的关键性水资源因素作指标。
城市规划与水资源管理考核试卷
14.在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增加建筑密度
B.提高道路绿化
C.减少城市绿化
D.增加城市人口
15.以下哪个城市水资源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A.河道整治
B.水库建设
C.地下水开采
D.污水直接排放
16.在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个概念指的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
A.城市形态
B.城市功能分区
C.城市空间结构
D.城市规模
17.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A.人口增长
B.水资源节约利用
C.城市绿化面积减少
D.城市经济发展放缓
18.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减少城市水污染?()
A.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农业大量使用化肥
A.提高水价
B.降低污水处理标准
C.减少城市绿化
D.增加地下水开采
7.在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城市交通影响最大?()
A.城市人口密度
B.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C.城市空间布局
D.城市绿化面积
8.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保护城市水源地?()
A.在水源地附近建设工厂
B.限制水源地附近的农业活动
C.增加水源地附近的旅游开发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4.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A.水资源分配不均
B.水资源污染
C.人口增长
D.城市绿化面积过大
5.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个概念指的是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A.空间布局
B.城市形态
水资源规划试题及答案
水资源规划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增加水资源总量D. 减少水资源污染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水资源规划的内容?A. 水资源评价B. 水资源开发C. 水资源保护D. 城市规划答案:D3. 我国水资源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地理条件B. 气候条件C. 经济发展需求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水资源规划中常用的方法?A. 系统分析法B. 模拟仿真法C. 经验判断法D. 优化算法答案:C5. 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社会效益最大化C. 生态效益最大化D. 综合效益最大化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2. 水资源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3. 在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数量;质量;时空分布4. 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5. 水资源规划的成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规划报告;规划图件;规划方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水资源规划是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2. 阐述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案:水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功能;三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水平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典型年法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系列法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计算,进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历史系列法历史系列循回组合法随机系列模拟法4、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与蒸发5、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给水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加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有随埋深h加大而减小的趋势●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6、水质标准按功能高低将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水平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典型年法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系列法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计算,进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历史系列法历史系列循回组合法随机系列模拟法4、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与蒸发5、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给水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加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有随埋深h加大而减小的趋势●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6、水质标准按功能高低将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城市规划与城市水资源保护考核试卷
C.生活污水直排
D.工业污水直排
13.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城市水资源的保护?()
A.城市地形
B.城市人口
C.城市气候
D.所有上述因素
14.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反映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A.水资源总量
B.水资源利用率
C.水资源开发程度
D.水资源质量
15.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减少城市内涝现象?()
12.以下哪些城市规划策略有助于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A.增加透水铺装面积
B.建立雨水花园和蓄水池
C.改进排水系统设计
D.提高城市地面硬化比例
13.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城市水资源的长期保护?()
A.制定长期水资源规划
B.建立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C.实施水资源保护教育
D.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14.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0.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从而保护水资源?()
A.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B.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C.扩大城市道路面积
D.提高城市人口密度
11.城市水资源保护中,以下哪个环节最重要?()
A.水资源开发
B.水资源利用
C.水资源节约
D.水环境治理
12.下列哪种城市排水方式更有利于水资源保护?()
A.雨污合流制
2.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水资源?()
A.增加雨水收集利用
B.提高污水处理标准
C.严格地下水开采管理
D.扩大城市规模
3.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优化供水系统
B.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C.减少水资源浪费
河海大学《城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
1 名词解释
1、水资源: 广义:地球上水的总体。 狭义:较易被人类利用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并且在不长时间内可恢复和 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资源系统:在一定范围或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由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组成的有机体。 3、城市水资源系统:由城市水源、城市供水、城市用水、城市排水等四个子系 统组成。 4、水资源评价: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 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和地区水资源有 关问题的决策依据。 5、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将受人类活动调蓄和消耗的这部分径流量回加到实测值 中,称为年径流的还原计算。 6、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以一次性 利用的最大水量。 7、灌溉定额: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单位面积灌溉的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的总 和,也叫总灌水量,以 m3/亩表示。 8、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通常指净灌溉用水量与毛灌溉用水量之比 值。 9、水资源供需分析:在特定的水资源条件和需水要求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 作用,通过水利工程的调节计算可得到水利工程供水和需水之间的关系 10、可供水量:在给定来水条件下,考虑供水对象的需水要求,由水利工程可以 提供的水量。 11、工程供水能力: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其设计能力时可提供的水量。 12、水平年:能够反映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社会经济达到的水平、相应的需水水平 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年份。
3、蓄水工程计算
已知:(1)表中水量单位为万立米 (2)假设水库始、末水位均为死水位 (3)水库调节库容为 200 万立米
求解: 水库各时段可供水量 解:计算结果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绪论1・二水:大气水地表水三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四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五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2.资源: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属性3.资源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1)自然资源有以下分类(多功能性区域性整体性有限性)訂产业分类:农业资源(包含水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目物理特性分类:物质资源冰资源)和能量资源(水能资源)价再生特性分类:再生资源(水资源)和非再生资源(2)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特自: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4•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水资源被定义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较易被人类利用,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5.水资源的属性(1)有限性(超出利用的限度)和无限性(在一定限度内水循环)(2)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年内年际)(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利害两重性(利:三生环境的必需害:洪涝灾害水污染水浑)6.水圈内全部水体的总储量约为13. 86亿km3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7115万亿m37.我国水资源主要特点: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8•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多(洪涝灾害)干旱水浑(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水脏(水污染)第二章、水资源评价1.水平年•基准年:现状...... ,以某一年为基准•近期水平年:近期情况,基准后5-10年•中期.......... :远景,基准年后15-20年•远期.......... :基准年后30-50年2.水资源评价的目的:预测和评价现状及未来3.水资源评价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4.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5•水循环图P16图2.16.地表水资源的计算(1)资料的三性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2)降水量分析内容: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P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研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降水量;研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 •资料的插补延长:直接移用,算术平均,等雨量线法,相关分析法•勾绘等值线的原则: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 Cs二(2~3)Cv Cs/Cv<2.0(3)蒸发量(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0水面蒸发——反映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绘制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的等值线图影响因素:各种蒸发器性能不同,测得的水面蒸发量也不相同•因为水面蒸发量的大小除受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蒸发器形式, 尺寸,结构和制作材料及周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1陆面蒸发,计算方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估算(闭合流域),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经验公式(4)河川径流量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将受人类活动调蓄和消耗的这部分径流量回加到实测值中河川径流的分析计算方法訂代表站法思路: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儿个位置适中、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并具有足够精度、产汇流条件有代表性的站作为代表站;单一代表站:W区二(F区/F代)W代等值线图法、年降雨径流关系法、水文模型法(5)山丘区地表水资源(按流域水系划分计算单元)(6)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按排水系统并结合供需情况分区)7.地下水资源的计算(1)地下水:赋存于饱水岩层空隙中的重力水(包括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总补给量二总的排泄量特性: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2)评价方法: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3)地下水资源:对于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地下水的各种水量和质量的总称(4)---------------山丘区水均衡法日河川基流量-一-分割方法(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包括综合退水曲线法、消退流量比值法、消退系数比较法)可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计算方法(长系列法、典型年法、代表年径流量与河川基流相关法)|]区域河川基流量的计算一--采用模数分区(5)平原区——以补给量估算、以排泄量估算(6)地下水可开采量一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两者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9.区域水质分析评价P3610.水资源可利用量P42第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1.(按用户和行业特点)三生用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按用水特征: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需水2.P44、P45 表3.1 和表3. 23.生活和生产需水通称为社会经济需水4.生活给水系统一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水工程5.生活需水一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所需的水量(1)特征:用水量增长较快,时程变化较大;供水保证率耍求高;对水质要求高;水量浪费严重;污染相对较小(2)分类一-按用水户分布:城镇生活需水和农村生活需水;按供水系统:口来水供给的生活需水和口备水源供给的生活需水;按供水水源: 地表水供给、地下水供给、中水供给(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生活需水的那部分水)(3)城镇生活需水预测甘影响因素一用水定额、用水结构话预测方法一趋势法或简单相关法(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增长速度是比较有规律的)、分类分析权重变化估算创特征: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迅速、用水结构变化明显、用水定额不断提咼(4)农村生活需水预测一定额法P476.生产需水一有经济产出的各类生产活动所需的水量,包括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和林牧业,第二产业的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核)电工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商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等7.工业需水一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需水量一在整个城市需水中工业需水不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用水集中(1)影响因素一工业发展的速度、工业的结构、工业生产的水平、节约用水的程度、用水管理水平、供水条件和水资源的多少(2)供水系统--取水、输水、处理、配水(3)按工业需水过程分类一总需水.取用水.排放水、消耗水、重复用水按水源分类--河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再生水按工业组成的行业分类一高彩水工必、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预测)、火(核)电工业(单位装机容量取水量法预测)(4)工业需水调查计算呂调查内容一基本情况、供排水情况、用水情况价工业需水计算方法(水平衡法)Q总二Q耗+Q排+Q重Q补二Q耗+Q排忸工业需水指标工业需水预测呂趋势法一工业发展稳定阶段价相关法一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单耗、增长率等)与工业增加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工业用水弹性系数一工业用水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之比邑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一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和重复利用率,是衡量工业用水水平的两个综合指标一万元增加值用水基本取决于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试题
一、填空题1.水资源具有的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环境功能)(资源功能)和文化功能。
2.水资源规划是指对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3.地表水资源量可以认为是由可利用水量、(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三部分组成。
4.对于已经建成的引水工程而言、其任一时段的可供水量等于以下三项(可引流量)(工程引水能力)和(需水量)中最小值。
5.从确定城镇给水系统工程设施规模角度、用水量预测主要关注(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6.环状管网恒定流水力计算的基础方程,通常包括(节点方程)(能量方程)(水头损失公式)和压降方程。
7.渠道的工作方式可分为(轮灌)和(续灌)两种。
8.水库群补偿效益通常分为(水文补偿)效益和(库容补偿)效益。
9.水资源利用效率可分解为(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
10.合理的水价应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三部分组成。
11.水权通常是指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二、问答题1.为什么水资源规划中首先要确定一个设计保证率或设计标准?如何确定一个经济上合理的设计保证率?可以供水、灌溉或防洪规划为例说明。
2.水资源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和步骤,其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评价结论。
三、分析题1.图1为某河流水资源系统,河流A处建有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水库下面有一个供水区。
B 点是集中引水点。
水库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以年为挑度控制期。
将一年分为7个时段,设第t时段(t=1,2……T)水库A的入库来水q(t)已知,供水区D需水量DT(t)已知。
L(t)表示A和B之间的区间来水。
已知,在A、B点以下河段均有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分别记为()(),要求:(凡引用符号,必须说明其物理意义)①写出水库A的水量平衡方程,并说明水库调度的限制条件。
②写出节点B的水量平衡方程,并说明供水区()水量与河道内流量的关系及可采用何种准则分水。
(完整版)终极版《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考试重点
1、水资源的定义:①(广义)是指地球所属范围内的、可作为资源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的水,包括地球表面地层中的和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的水分。
2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②(狭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力。
或者说是,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源。
或限度。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循环性和有限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用24、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途广泛性④经济上的两重性水资源规划、专门水资源规划。
3、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少25、水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②地区分布不均,南涝北旱③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地兼顾的原则②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⑤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规律办事的原则④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量大。
则⑥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4、水资源评价的概念: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26、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27、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法( LP 法)、动态规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划法( DP法)、多目标规划法。
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28、需水预测量存在的问题:超前。
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
29、需水量预测的概念: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5、水资源评价是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②是保护和管理水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资源的依据。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题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水资源日是哪一天?A. 3月22日B. 6月5日C. 12月2日D. 9月27日2. 以下哪个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湖?A. 里海B. 刚果河C. 贝加尔湖D. 苏必利尔湖3. 下列哪种水资源管理方法属于非可持续性开发方式?A. 溪流的生态修复B. 河道的清淤疏浚C. 水库的建设D. 雨水的收集利用4.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综合平衡B. 保护优先C. 公众参与D. 均衡发展5. 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A. 水质指数B. 水文指数C. 水量指数D. 水价指数6. “井喷”现象常出现在以下哪种地质条件下?A. 断层带B. 强烈火山活动区C. 地下水补给区D. 腐蚀溶洞区7. 对于城市水资源管理来说,以下哪个因素属于外部影响因素?A. 居民用水需求B. 水资源数量C. 大气降水量D. 地下水位8. 中国南方农村地区的主要水资源问题是:A. 水污染严重B. 水资源丰富C. 土壤干旱缺水D. 水资源过度开采9. 以下哪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河流?A. 尼罗河B. 湄公河C. 萨哈林江D. 多瑙河10. 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浪费?A. 架空式喷灌B. 地面滴灌C. 溢灌水稻D. 填埋式灌溉二、问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水资源规划的意义和目标。
2. 请举例说明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性开发方式。
3. 解释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及其保护意义。
4. 分析城市迅速增长对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共1题,30分)就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进行论述。
(正文开始)一、选择题答案:1. A2. C3. C4. D5. D6. A7. C8. D9. B10. B二、问答题答案:1. 水资源规划的意义和目标:水资源规划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地域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特点: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2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3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4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5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6水污染加剧,江河湖库水质下降2传统水资源准则有: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水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之一,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得到最优决策方案。
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要求管理方案技术上可行,使用效率较高。
实施的可靠性(Performance reliability):实施前要分析对水资源系统存在影响的内、外因素,分析实施的可靠性,以保证具体方案的实施。
3水资源系统概念:1水资源系统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涉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资源保护、优化调度及水利工程的规划、布局和统筹安排。
2是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在一定区域内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水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4水资源管理工作流程:p24——图1-25利用保护水资源采取控制取用水资源的方法,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3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4加强水资源管理5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6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概念:概念提出的背景: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②世界人口增长,需水量增加;③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污水量增加,水质下降。
UNESCO定义:支撑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而不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与使用。
简言之,可概况为:它是“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
7水循环过程:p41——图2-1 ppt 第二章第一节第八页第二章8对mike she软件结果分析:Mike SHE模型(System Hydrologic European)是一个典型的整体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知识点汇总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的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水平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典型年法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分配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系列法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计算,进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历史系列法历史系列循回组合法随机系列模拟法4、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与蒸发5、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给水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加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有随埋深h加大而减小的趋势●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6、水质标准按功能高低将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管理复习提纲(09用)
⽔资源管理复习提纲(09⽤)第⼀章绪论⼀、⽔资源的基本概念⼴义上的⽔资源是指⽔圈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的总体,包括海洋、⼤⽓、湖泊、沼泽、⽔库、雪⼭、冰川、地下、⼟壤、⽣物等⽔体。
但是海洋⽔含有较⾼的盐分,所以通常所说的⽔资源是指能为⼈类直接利⽤的陆地上的淡⽔资源。
⼆、⽔资源的基本特性⽔资源是⼀种动态资源,它与⼟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相⽐具有独特的性1.消耗、补偿的循环性2.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3.经济效果的两重性4.⽔资源的易污染性5.⽔资源的商品性6.⽔资源的社会属性三、世界淡⽔资源短缺形势分析1.淡⽔资源总量少2.淡⽔资源分布不均3.淡⽔资源缺⼝⼤4.⽔危机已经成为导致地区国际冲突频发的重要原因5.⽔环境和淡⽔⽣态系统退化四、我国的⽔资源⽔资源紧缺和⽔源污染、⽔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资源的重⼤问题。
中国⽔资源的现状与问题:1.⽔资源总量丰富,但⼈均、地均拥有⽔量少,⽔资源总量趋于减少2.⽔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资源与⼈⼝、耕地、矿产资源组合不匹配4.⽔资源浪费普遍,⽤⽔效益亟待提⾼5.⽔环境破坏与污染严重五、⽔资源管理的内容1.⽔资源的所有权、开发权和使⽤权2.⽔资源的政策3.⽔量的分配和调度4.防洪问题5.⽔情预报6.⽔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六、⽔资源管理的任务(⼀)研究⽔资源的属性、形成机制、时空分布和发展规律。
(⼆)研究⽔资源管理体制,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源和⽔环境保护等⽅⾯,建⽴统⼀的、综合的管理体制。
(三)研究⽔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作流程,⽔资源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资源管理的经济和技术措施。
(四)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保护与节约⽤⽔。
(五)研究⽔质保护与⽔污染控制,⽔害原理与防治。
(六)研究⽔资源配置与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七、世界⽔⽇与中国⽔周鉴于全球淡⽔资源不仅短缺、许多国家将很快陷⼊缺⽔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1993年1⽉18⽇,第47届联合国⼤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22⽇为“世界⽔⽇”。
河海水务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规划思想最早形成:周代,«周礼·考工记»
规划思想多元化:东周
4、古城的特点:
唐长安城:中轴对称、东西两市、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小马哥倾情奉献第一季
第一章
1、城市的定义: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A人口数量B产业构成C行政管辖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定义和“辞源”注释
2、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基础。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大纲》
20世纪20年代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霍华德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集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田园城市组群
(4)田园城市的社会意义
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题(A卷)答案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1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
(1)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的平均降雨量,是以()为权数,求得各雨量站雨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流域的平均降雨量。
A.各雨量站之间连线的长度
B.各雨量站之间连线长度的平方数
C.各雨量站的实测降雨量
D.各雨量站所在多边形的面积
答案:D
(2)“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00m3/s”,表明按照统计规律,洪峰流量()1000m3/s的洪水,平均每一百年发生一次。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答案:D
(3)当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年径流量资料进行修正,主要是为了满足水文资料()的要求。
A.一致性
B.可靠性
C.代表性
D.合理性
答案:A
(4)某流域为蓄满产流,一场暴雨()。
A.形成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
B.只形成地下径流
C.只形成地面径流
D.只形成表层径流
答案:A
(5)对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水库,工程规模不变,灌区其他条件不变时,设计保证率提高,灌区灌溉面积将()。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6)水库调洪计算的半图解法适用于()时进行调洪计算。
A.计算时段发生变化
B.泄洪建筑物开度发生变化
C.时段和泄洪建筑物开度均不发生变化
D.计算时段发生变化而泄洪建筑物开度不发生变化
第1页共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最佳收益 ƒ1,2(x1)=0.4x1=0.4×30=12(亿元)
5、直接消耗系数计算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计量单位是产品的实物量单位,如 kg,km 等
解:每一列的数字分别除以各产品的总产量,就得到消耗系数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计量单位是价值量,即货币人民币,美元等。 解:直接消耗系数
假设该区域第二年各部门总产出量增长 10%,而直接消耗系数不变,求该地区 第二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量。 第二年总产出:
3 计算题
1、重复利用率提高法 已知某工业企业,2010 年引用新水 6600 万 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85%, 排水量 4200 万 m3,若该企业在现有设备与工艺流程的条件下,采用闭路循环(排 水率=0%),求其重复利用率。
2、引水工程计算 (一用户情形)
已知: (1)表中单位为 m3/s (2)用水户为单用户情形 (3)渠道过水能力为 70m3/s ,下游流量要求为 60 m3/s
G1,2=d1+0.4x2=0.4x1-0.6d1
在 d1 的允许决策集合之内:0≤d1≤0.25x1,使 G1,2 最大,则应选取 d1(x1)=0,为此有
ƒ1,2(x1)=max G1,2=0.4x1
因 x1=30, d1(x1)=0,则
x2=x1-4d1=30-0=30
而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2)=0.5x2=0.5×30=15
3)考虑水库库容。 中型水库:利用α~β关系推求。 库容系数β:水库调蓄库容与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之比。 水量利用系数α:水库可供水量与水库多年来水平均量之比。 小型水库:复蓄指数法。 复蓄指数:水库、塘坝年可供水量与有效库容之比。 通过适线求得复蓄指数与年来水频率之间的相关线。 9、基于模拟的可供水量计算一般原则 答: (1)计算程序 可供水量的计算:先支流后干流,自上游到下游,逐计算单元计算。 每一计算单元的计算遵循水量平衡的原则。 (2)供水次序-对计算单元,谁先供? 先用自流水,后用蓄水和提水;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 先用本流域的水(包括过境水),后用外流域调水; 水质优的水用于生活等用户,其它水用于水质要求较低的农业或部分工业用户。 (3)用水次序-对供来的水,谁先用? 先尽量满足生活需水,再依此是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工业和第三产业需水、农 业需水、河道外生态需水等。 10、动态规划模型及马尔可夫性、最佳化原理及初值问题动态规划模型 答: 第 K—N 级的收益仅与第 K 级的输入状态变量 xk 和第 K 级到第 N 级的决策有关, 与第 K 级以前的状态变量和决策无关.该性质称为分级决策的 “无后效”性 , 数学上称马尔可夫性。 最佳化原理:每个最佳策略只能由最佳子策略所组成 初值问题动态规划模型
当 N=1 时
第 1 级受约束于 x1-4d1≥0, d1≥0, 即 d1={d1∣0≤d1≤0.25x1}
使 1,2 级的总收益最大
G1,2=g1(x1,d1)+ƒ1,2(x2)=d1+0.4x2
为了求出第一级的最佳决策 d1,利用动态转移方程
x2=x1-4d1 代入 G1,2=g1(x1,d1)+ƒ1,2(x2)=d1+0.4x2 得:
3、蓄水工程计算
已知:(1)表中水量单位为万立米 (2)假设水库始、末水位均为死水位 (3)水库调节库容为 200 万立米
求解: 水库各时段可供水量 解:计算结果
问题:若调节库容为 100 万立方,计算结果如何? 4、动态规划方法 某水库有 30[(m3/s)month]的水用于灌溉 A、B 两种作物,已知每生产单位产量 的 A 作物需 4 [(m3/s)month]水,生产单位产量的 B 作物需 2 [(m3/s)month]的 水。而 A、B 产品在市场上单位产量售价分别为 1 亿元和 8 千万元,求如何分配 两种作物的种植量,使总收益最大。 解:
城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1 名词解释
1、水资源: 广义:地球上水的总体。 狭义:较易被人类利用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并且在不长时间内可恢复和 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资源系统:在一定范围或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由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组成的有机体。 3、城市水资源系统:由城市水源、城市供水、城市用水、城市排水等四个子系 统组成。 4、水资源评价: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 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和地区水资源有 关问题的决策依据。 5、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将受人类活动调蓄和消耗的这部分径流量回加到实测值 中,称为年径流的还原计算。 6、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以一次性 利用的最大水量。 7、灌溉定额: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单位面积灌溉的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的总 和,也叫总灌水量,以 m3/亩表示。 8、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通常指净灌溉用水量与毛灌溉用水量之比 值。 9、水资源供需分析:在特定的水资源条件和需水要求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 作用,通过水利工程的调节计算可得到水利工程供水和需水之间的关系 10、可供水量:在给定来水条件下,考虑供水对象的需水要求,由水利工程可以 提供的水量。 11、工程供水能力: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其设计能力时可提供的水量。 12、水平年:能够反映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社会经济达到的水平、相应的需水水平 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年份。
求解:各时段可供水量?? 解:计算结果
(两用户情形)
解: 方法 1:属地优先原则 用户 1:可供水量 Q1=100 m3/s 用户 2:可供水量 Q2=120-100+100*20%+60= 100 m3/s 方法 2:均衡受益原则,两者缺水率相等 用户 1:可供水量 Q1=64.28 m3/s; 用户 2:可供水量 Q2=128.59 m3/s 方法 3:均衡受益原则,考虑用户重要性 用户 1:可供水量 Q1=44.44 m3/s ;用户 2:可供水量 Q2=144.44 m3/s
N=2 时,第 2 级是这样一个规划问题。即在约束条件为
x2-2d2≥0 (不应出现剩余水为负值)
d2≥0 (供水量不为负值)
解得: d2={d2∣0≤d2≤0.5x2}
要使第 2 级收益函数 g2(x2, d2)=0.8d2 为最大
d2= 0.5x2,d2*(x2)=0.5 x2,
而第 2 级的最佳收益 ƒ2,2(x2)=0.8×0.5x2=0.4 x2
第二年的中间投入:
按资料系列逐月、逐年的还原 按河系自上而下,水文站控制断面分段进行,而后累积计算 引用河水与地下水应分开,还原时只计算河川径流部分 4、山区排泄量、平原区补给量、排泄量包括哪些 答: 山区排泄量包括: 河川基流量、河床潜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 山间盆地潜水蒸发量、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净消耗量 平原区补给量包括: 降水入渗补给、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渗漏补给量、水库 蓄水体渗漏补给量、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越流补给量 平原区排泄量包括: 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流出量、越流排泄量、人工开采净消耗量 5 河川基流量的评价过程 答: 1) 分析代表站的选择 2) 分割方法 ① 直线平割法 将枯季无降水时期的某一特征最小流量作为河川基流量,水平直线分割日流量过 程。 ② 直线斜割法 在平均流量过程线上,自起涨点至峰后无雨情况下退水段的转折点,用直线相连, 直线一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 3) 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计算 长系列法、典型年法、代表年径流量与河川基流相关法。 4) 不同频率的年河川基流量(长系列频率分析) 5) 区域河川基流量计算 ① 模数分区法 ② 等值线图法
社会目标:考虑公平性,各分区各部门缺水量最小; 经济目标:考虑高效性,区域供水净效益最大; 生态目标:考虑可持续发展,区域 COD 排放量之和最小。 14、水资源配置模式的优缺点 答: (1) “以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 优:以经济效益最优为唯一目标;缺:牺牲资源、破坏环境 (2) “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 优: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缺:没有实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 (3) “供需结合”的水资源配置 优: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调控,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能够选出较满意区 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4) 经济效益最大的水资源配置 优:解决竞争性的用水分配问题;缺:未能考虑区域各经济部门的相互联系和相 互制约。 (5) 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配置 优:实现区域经济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缺:未考虑环境问题。 (6)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 优:协调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追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 答: ①水价 ②人均经济收入 ③用水结构和权重 ④人们的生活习惯 ⑤城市住房和用水设施 7、生态需水方法优缺点 答: 1) 湿周法 由实测的河道断面湿周与流量的对应关系,绘制湿周—流量关系图,由图中找出 突变点或影响点,与该点对应的流量即为河道生态流量对应值。 优:适用于小型河流、泥沙量少、水污染不明显的平原区河道。缺点:不适用山 区河道。 2) Tennant 将一年分为 2 个计算时段,前 6 个月为少水期,后 6 个月为多水期,不同时期的 流量百分比有所不同。根据多年平均流量百分比和河道内生态与环境状况的对应 关系,直接计算维持河道一定功能的生态与环境需水量。 优:计算简单。缺:适合美国河流,不适合我国河流。 3) 分项计算方法 河道内生态基流、输沙需水量、水生生物需水量按月取最大值(外包),得到维 持河道一定功能的年需水量。 优:对特殊河流入含沙量大、有国家级保护物种的河流需要分项计算。缺:计算 繁琐。 8、蓄水大、中、小型水库的计算方法 答: 大型水库: 1)“有水就用”模式 2)“过程相似”模式
11、一次、二次、三次供需分析 答: 一次供需分析:初步摸底,并不要求供需平衡和提出实现平衡的方案计划 。 二次供需分析:要求提出实现平衡的方案计划。考虑新建工程,强化节水、治污 与中水回用、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需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 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考虑调水。 12、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手段、目标 答: 目标: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来衡量的,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原则:公平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可持续原则 手段: 工程手段: 时间调配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塘坝、地下水等蓄水工程,用于调整水资源的 时程分布。 空间调配工程:包括河道、渠道、运河、管道、泵站等输水、引水、提水、扬水 和调水工程,用于改变水资源的地域分布。 质量调配工程:包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程,用于调整 水资源的质量。 科技手段: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 行政手段:政府调控 经济手段:市场调控 1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