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十中课改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孩子都成功。
——平凉十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平凉市第十中学是平凉市和崆峒区两级政府为均衡平凉城区教育在原平凉工专基础上改建的一所初级中学,坐落在崆峒大道西段,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餐饮楼各1栋和2栋学生公寓楼。
2013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共有七八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98名。
我校所有老师都是经过公开招考在全崆峒区选拔的,他们来自全区16个初中,由于城乡差别,各个学校对新课程的要求和执行不尽相同,我校从一开始就以新课程为指导,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认真落实“抓管理,提水平;抓培训,提素质;抓教研,提质量”的管理理念,结合全国课改名校的先进模式,形成《平凉十中“351”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推进“名师推名校,名校带名师”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在学科教学、校本教研、课程资源、教师培训、校本课程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应该说,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经
过辛勤的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完善机构制度,做好长远规划
为了认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成立了新课改办公室,组建新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凉十中课堂改革工作计划》、《平凉十中课改教师培训方案》、《平凉十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平凉十中高效课堂评价细则》等,并以此为契机,整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5大类30多条,编辑汇总印刷,力求使课堂改革以及学校整体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保障地实施和深化。
学校还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个人业务档案,收集整理教师的个人成长记录,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1.由于学校条件所限,我校在组织老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外,我们对老师的培训采用最简单、最直接、最实惠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由我亲自带队,带领全体老师到平凉四中全面听课学习。
邀请平凉八中、平凉铁中的课改名师来我校和我校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互动点评,给全体老师最直观的先进课堂教学理念。
2.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制度了详细的《平凉十中校本培训计划》,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培训时间,我亲自主讲,鼓励本校业务能力强,课改理
念新的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先后培训的内容有《高效课堂的内涵》、《如何实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韩立福有效课堂》、《昌乐二中“271”课堂之内涵》等等。
本学期我们又创办了“行知大讲堂”每周每个教研组选派两名老师,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用老师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感悟来培训老师。
本学期我们又新招考了37名教师,我们制定了《平凉十中新老教师帮扶计划》,根据课堂教学赛讲的成绩,对老师实行帮扶结对,通过"传、帮、带"以及学老教师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立足实际校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在学期初,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切实制定《平凉十中教师专业发展“五个一”工程》。
即:上好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精美课件、上交一篇真实论文、参与一个课题或者研究性学习、开发一门校本课程。
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效率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稳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向 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
平凉十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构建和谐课堂”为契机,以“以学评教”为原则,以“打造高效课
堂”为主脉,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
在吸纳、借鉴杜郎口、宜川中学、昌乐二中课改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紧扣“学情”兼顾“教情”,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形成《平凉十中“351”学案型高效课堂模式》“3”就是课前三环节:计划导航、充分预习、制定学案。
“5”就是课中五环节: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解疑、精讲巩固。
“1”就是课后1环节:检测拓展。
为了让“351高效课堂模式”深入开展,学校课前求保障:利用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同年级同科目的老师通过“中心发言——集体探讨——求同存异——形成模板”的形式备教材、备教法、备导法、备学法、备过程,最终制定出下周教师的导案和学生的学案;课中求效益:上课过程中要求教师人手一份导案,学生人手一份学案,教师的导案发挥的“四发”作用(启发、激发、诱发、唤发),学生学案体现“三主”地位(主体、主人、主角)、让学生“三开”学习(开心、开口、开窍),最终起到学思统一、讲练结合的效果;课后求反思: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层次,要做到老师心中有数,学生心中有数,并做好课后的补充、补救及整改措施。
五、举办教学赛讲,互相学习促进
为检验课改落实情况,展示教师的个人风采,加深教师对课改模式的理解,熟练驾驭《平凉十中“351”》课改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交流教师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学
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课堂教学赛讲,在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对全校所有老师的课进行全面的听评,评选课堂教学先进,优秀教学设计,优秀预习指导方案,优秀教学教研论文活动,这既是奖励的盛会,更是思想交流,经验荟萃的盛会,激发教师的课改教研热情。
六、认真实施集体备课
本着调整完善学科备课组,以整合备课教师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为目的。
我校坚持开展次集体备课,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还使备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每周二下午是我校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我校对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作了较为系统化的归纳完善,即“提前布置,分头准备;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根据学情,形成个案;教后反思,不断改进”针对集体备课中的导学案问题,我校设计了《平凉十中导学案模式》,下发给备课组,对集体备课做了详细的指导。
七、校本课程,初步实施
加快校本课程开发,形成校本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突出人文性和科学性。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菜单,根据学校出有师资情况和场地情况,学校按要求认真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年来学校已经开发了5大类8小门校本课程。
在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郭瑞卿副校长整理的《美丽的崆峒我的家》取材现
实、贴切实际,语句幽默,声情并茂备受学生的青睐;语文组李婷、任丽萍、丁玲、仇倩老师的《美文欣赏》以其华丽优美的语言表述、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让学生深受熏陶感染;英语组万玲、李芸、贺婷婷老师的《英语影视与课本剧》让学生知道了英语的无限乐趣与魅力;数学组刘文龙、朱生华、张红梅老师的《生活与数学》将呆板的数字变成了有意义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根据我校现有师资和校园资源情况,以菜单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美术、书法、器乐、手工制作、朗诵、篮球、舞蹈、合唱团、健美操等10项校本选修课程,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别开生面、与众不同,让学生在其乐无穷中学到一技所长。
八、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制定了《平凉十中研究性学习方案》,在老师们的认真组织下,共开展收集《中国的茶文化》、《数学中的对称美》等7项成果,并选送三项参加区局组织的比赛。
九、一年课改的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对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
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改进课改模式中的不足,不断拓
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了“兵教兵”。
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十、工作中的不足
1.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死板、满堂灌的现象还在个别老师的课堂中保留。
2.教学模式运用缺乏灵活性
一年来,我校的课改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但是,教学需要模式,但教学不能模式化。
“351”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绝对不能将之模式化,变成死板的、僵
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成为主体,做到深入预习,认真思考,掌握知识,查找问题,升华理论,学会应用,它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按模式进行。
学校在评价考核时也显得生硬教条。
因此课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较明显的特色。
3.评价体系亟待完善由于我校创建才一年,对学生、老师的评价体系还亟待完善,以利于调动老师学生的积极性。
4.从近期的听课情况来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误区:a 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一是一些讨论问题的设计过去简单,甚至毫无讨论与探索的价值;二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老师就叫停了。
b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所以有些学科的老师整节课上实行“满堂问”,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但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问答过于平庸,无启发性。
3、很多教师缺乏现代课程观,总认为课程建设是专家的事,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不够。
我们要尽快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引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5.学校的环境,场地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十一、今后努力方向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
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改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课改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
反思教师,反思学生。
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
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总之,平凉十中的课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下有了良好的开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兄弟学校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把十中办的更好。
平凉市第十中学
2014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