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表中的规律

合集下载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数列和数表作为数学中常见的概念,是研究数的排列规律的一种方法。

在数学中,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组数,而数表则是数列的集合,它们在数学运算、数学模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总结数列与数表的规律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固定的数列,其中公差是指相邻项之间的差值。

等差数表也是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它是由多个等差数列组成的表格。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个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前n 项的和。

3. 等差数表的构成等差数表可以通过将等差数列依次排列得到,每一行都是一个等差数列,相邻行之间的公差相等。

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比值固定的数列,其中公比是指相邻项之间的比值。

等比数表也是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它是由多个等比数列组成的表格。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个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r^n - 1)) / (r - 1),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3. 等比数表的构成等比数表可以通过将等比数列依次排列得到,每一行都是一个等比数列,相邻行之间的公比相等。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是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1.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n = Fn-1 + Fn-2,其中Fn表示第n个斐波那契数。

2.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如黄金分割性质、逼近性质等,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数表

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数表

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数表
我们有一个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数表,这个数表是一个二维数组,它的特点是每一行的数字都是递增的,并且每一行的数字个数也是递增的。

我们的目标是找出这个数表中第n 行的第m 个数字。

假设数表的第n 行的第m 个数字是a_n,m。

根据数表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
1.第1行有1个数字,即a_1,1 = 1。

2.第2行有2个数字,即a_2,1 = 2, a_2,2 = 3。

3.第3行有3个数字,即a_3,1 = 4, a_3,2 = 5, a_3,3 = 6。

...
n. 第n行有n个数字,即a_n,1, a_n,2, ..., a_n,n。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
a_n,m = a_(n-1),m-1 + n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第n行的第m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第n-1行)的第m-1个数字加上n。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这个规律来计算第n 行的第m 个数字。

第5 行的第3 个数字是:15。

小学数学中的数表和运算规律了解数表和运算规律的应用

小学数学中的数表和运算规律了解数表和运算规律的应用

小学数学中的数表和运算规律了解数表和运算规律的应用数表和运算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数表和运算规律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到适当的数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表和运算规律的定义、应用以及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意义。

一、数表的定义和应用数表是由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根据排列的规律,可以将数表分为递增、递减和规律不定的数表。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表中的数字,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数的增长或减少规律。

数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数表来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学习数的递增和递减规律,进而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同时,数表也是学生初步接触函数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和分析数表中的规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二、运算规律的定义和应用运算规律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过程中的特殊规律。

常见的运算规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

学生通过了解运算规律,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数学运算,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的效率。

例如,在计算加法时,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数的顺序进行交换,从而简化计算过程;在计算乘法时,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将数的顺序进行调整,减少计算的步骤。

除了简化计算过程,了解运算规律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

通过分析运算规律的特点,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数学中的抽象和推理思维,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表和运算规律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表和运算规律是渗透在各个内容中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数表和运算规律。

1. 数表的应用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有趣的数表,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通过观察表格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找出填入问号位置的数字,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数表填充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规律填写表格中的数字。

一年级百数表规律

一年级百数表规律

一年级百数表规律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百数表可好玩啦!在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百数表。

一开始,我看着那满满的数字,觉得好乱呀。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了好多有趣的规律呢。

比如说,横着看百数表,我发现后面一个数总比前面一个数大 1。

就像 12 的后面是 13,13 的后面是 14。

我还和我的同桌一起数了数,真的是这样哦。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从 35 开始横着往后数五个数,我马上就数出来了,36、37、38、39、40。

嘿嘿,我可厉害啦!竖着看百数表也很有意思。

竖着的一列数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一样的。

就像第一列都是个位是 1 的数,1、11、21、31…… 我数着这些数,觉得它们就像一列小士兵,整整齐齐地站着。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找个位是7 的数,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竖着看百数表,很快就找到了 7、17、27、37……还有哦,斜着看百数表也有规律呢。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数字越来越大,而且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11。

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找了找,真的是这样。

从11 开始,11、22、33、44…… 它们就像一条斜斜的小路,带着我们去探索数字的世界。

百数表还能帮我们做很多数学题呢。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找比 45 大比 50 小的数,我看着百数表,一下子就找到了 46、47、48、49。

还有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找个位和十位数字一样的数,我也能很快从百数表中找到,11、22、33、44、55、66、77、88、99。

我觉得百数表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

每次上数学课,我都很期待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探索百数表的规律。

我也会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分享我发现的规律,大家一起在数字的世界里玩耍。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百数表啦,它让我觉得数学好有趣呀!以后我还要发现更多百数表的规律,和大家一起分享。

你们也快来和我一起探索百数表的秘密吧!。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的规律总结知识点总结数列和数表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常会涉及到它们的应用。

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而数表是由数列组成的表格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数列与数表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表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等差数表是由等差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第n项的表达式为:aₙ = a₁ + (n - 1) × d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的和为Sₙ,则有:Sₙ = (n/2) × (a₁ + aₙ)3. 等差数表的规律等差数表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等差数列,而每一列的数之间也存在等差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数表中每一行或每一列的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表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等比数表则是由等比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的表达式为:aₙ = a₁ × q^(n - 1)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的和为Sₙ,则有:Sₙ = a₁ × (q^n - 1) / (q - 1),(q ≠ 1)3. 等比数表的规律等比数表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等比数列,而每一列的数之间也存在等比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数表中每一行或每一列的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三、特殊数列与数表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数列和数表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形式。

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ₙ = fₙ₋₁ + fₙ₋₂,(n ≥ 3)2. 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一种特殊的数表,其中的每个数都是由上面的两个数相加而来。

百数表的规律

百数表的规律

百数表的规律百数表是我们从小学习数学时经常使用的工具,它是一个简单却有趣的数学工具。

百数表由0到99的数字排列而成,每行打印10个数字。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百数表其实隐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百数表的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百数表中的数字都是由十位和个位组成的。

十位数字从0到9依次排列,而个位数字在每行中都是从0到9循环出现。

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得数字的读法十分直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出某个数字。

然而,百数表中的数字排列并不是随机的,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一个最明显的规律是每行的个位数字递增。

例如,在第一行中(以0开头的行),个位数字从0到9递增。

在第二行中(以1开头的行),个位数字同样从0到9递增。

这个规律在每行中都得到了保持,使得百数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规律性。

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每行中的数字有一个重复的周期。

例如,在第一行中,个位数字按照0、1、2、3、4、5、6、7、8、9这样的顺序排列。

这个顺序由个位数字的个数10决定,因为从0到9总共有10个数字。

所以,每行的周期就是10。

这个周期性的规律在百数表的每一行都存在,而且个位数字的个数也是按照0到9这个顺序依次增加的。

其他有趣的规律还包括十位数字的变化。

我们可以观察到,十位数字从0开始逐行递增,直到第9行结束。

然后,在第10行时,十位数字从1开始逐行递增,一直到第19行结束。

这个规律在后续的行中也得到了保持,使得百数表呈现出了一种有序的结构。

另一个有趣的特点是百数表中的数字之间存在对称性。

例如,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上的数字都是相同的,它们按照0、11、22、33、44、55、66、77、88、99的顺序排列。

这种对称性还可以在其他对角线和行之间观察到,它使得百数表看起来更加有规律和美观。

除了这些基本的规律之外,百数表还有一些更深入的数学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百数表来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比如相邻数字之间的差值。

从数表中找规律

从数表中找规律

第一讲:从数表中找规律解题方法:1、分析数字之间得关系2、分析数字与行或者列之间得关系解题技巧:逆推法,尝试法【例1】下面就是一些数组成得三角形,先观察数表得排列规律,然后填出所缺得数。

11 11 2 11 3 3 11 4 6 4 11 5 10 □ 5 11 □ 15 20 15 6 1l □ 21 35 □ □ □ l练习1:先观察数表得排列规律,然后填出所缺得数【例2】有一个宝塔算,从上向下数,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2+3,第三层为4+5+6,…,第10层第一个数就是多少?,第10层最后一个数就是多少?第10层得与就是多少?12+34+5+67+8+9+1032 11 534 8 913 78 11 34 8 413 7知识点11+12+……………………1、然数1,2,3,4,…按照下图得顺序排列在正方形格子里, “?”处应填什么数?2、下表,试写出它得第七行。

3、开始得自然数如下排列,第三行中得第6个数就是多少?4、1到100得数排成下面得数表,在这个数表里,把横得方向得三个数,纵得方向得三个数(中间一个数为公共数),一共五个数围起来(如表中所示).若使围起来得五个数得与为370时,线框里应该就是哪五个数?作 业1=1 3+5=8 7+9+11=27 13+15+17+19=64………9 17 89 16 74 121 2 3 45 6 7 812 20 242、就是由自然数排成得数表,分为A,B,C三列,按这个规律,1999在第几。

A B C1 2 36 5 47 8 912 11 1013 14 15 18 17 1619……3、角形数表中第10行左起第4个数就是多少?12 34 5 67 8 9 10…………4、表,把自然数按表中所示得规律排列,则第45行第26列上所排得数就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认识

99 76
做一做
36向下四格是( 76)
52向右三格是( 55)
63向上五格再向左一格是(12)
45向下五格再向右格四格是(89)
小 结
星期天
星期一
星期二 1
星期三 2 9
星期四 3 10
星期五 4 11
星期六 5 12
6
7
8
13
20 27
14
21 28
15
22 29
16
23 30
17
24 31
列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用规律:
行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26
79
88
列数 1 2 3 4 5 6 7 8 9 10用规律:♠行列




☺ ☼
2 4 5 8
8 1 6 4
18 31 46 74
练一练
填 数
27
74
50
练一练
填 表
行 列 数
5 10 4 1
规律: 1、每行有10个数,有10行(每列有10个数,有10列) 2、一行中相邻两个数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大1。 3、一列中相邻两个数下面一个数比上面数大10。
行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23 24 25 26 27 18 19 20 28 29 30
18
25
19
26
http://www.8881368.me
lpu48hln
刚到了入学年龄时,董妞儿就无一例外地把他们送进“耿家小学堂”里学习。这大概是在弥补自己当年没有像好朋友耿兰那样, 坚持刻苦学习的些许遗憾吧!白小青当年用七年多的时间为耿英精心积攒的那188张特别好看的绣花图样,耿英后来只挑拣着 绣了很少的几幅。耿兰虽说也很喜欢这些非常好看的图样,但无奈读书求学心切,几乎挤不出来闲暇的时间,所以,她只绣了 更少的几幅。不过,这些图样后来倒是成了董妞儿的宝贝了,她居然把那188张图样几乎绣了个遍。尽管董妞儿的绣艺有些个 不敢恭维,但其认真刺绣的热情和态度却实在是值得称赞的!不但自家爹娘、公婆和两边兄弟姊妹们的家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她 的杰作,就是在两家耿姓婶子们的家里,以及这两家所有兄嫂们的家里,出自于董妞儿之手的那些个花花绿绿的绣品,也大大 方方地展现在了他们的几乎各个屋子里!4第百三八回 实现梦想起步时|(开学钟声振人心,十字校训勉人进;群情高昂勤排 练,场场“土戏”赢赞声。)在日日不间断的爆竹声中,喜庆热闹的春节和元宵节接踵而过,明儿就是“耿家小学堂”首次开 学的日子了!和准备入学的所有学生们一样,耿老爹全家人激动地几乎彻夜未眠。由于当时只有耿老爹、耿正、耿英和耿直父 子四个可以上讲台执教,而且耿老爹还声明,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试种水稻上,所以,耿正就和弟弟妹妹商量着,把所有报名 上学的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学童分成三个班,由兄妹三个每人负责带一个班。十五岁以上大龄学生的夜校班,报名人数正 好能坐满一个授课学习室,就全部由耿老爹一个人来带了。大壮、二壮和秀儿、青山、青海,还有先前已经结婚成家了的二狗 子和大头,以及二狗子的弟弟三狗子等人,都积极地报名参加夜校班的学习。确定了学生分班计划之后,耿正提前请人在孔夫 子牌位供奉室兼备课室、喝水活动室,以及四个授课学习室门框顶部的外侧,全部钉上了一个三寸宽,半寸厚,一尺长的木板。 木板上黄底黑子分别写着:备课室、喝水活动室、一年级甲班、一年级乙班、一年级丙班、夜校班。每个授课学习室内,都根 据各自编排学生的人数摆放好了桌子和凳子,并且在黑板的左侧贴上了用毛笔眷写在宣纸上的本学期课程表。正月十五那天, 耿家父子们,还有大壮兄妹三人,秀儿和两个兄弟就一起动手,把孔夫子牌位供奉室兼备课室、喝水活动室(包括所有的水壶 和水杯),以及紧挨着喝水活动室的四个授课学习室全都打扫、擦洗得干干净净。考虑到天气还有些冷,就提前把每个房间里 的土制火炉也全都生上了火。最后,又开始清扫校园。清扫校园的时候,一些提前带娃儿来看学堂的家长,以及一些自己跑来 看学堂的大龄学生们,也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大清扫。偌

三年级奥数.杂题.数表规律

三年级奥数.杂题.数表规律

一、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中每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的第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n 个数称为第n 项。

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有无穷多个数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

研究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诀窍】1,比较简单的数列,一般从相邻两数的和差积商中找规律,稍复杂的数列,要全方位入手,把数列合理地拆分成为几部分,分别考察,还要把每个数与项数之间联系起来考虑。

2,图形中的数在图形中所处的位置,往往与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有关,需要仔细进行分析,才能找到规律;3,由若干数组组成的数列,要分别找出数组中各位商数的规律,然后再按题目要求求解。

【注意】通过观察数表中的已知数据,发现规律并进行补填与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数表结构的差异,它们通常是按行、按列、沿斜线或螺旋线逐步形成的.涉及小数的,或与其他方面知识相综合的数列问题.二、等差数列的定义⑴ 先介绍一下一些定义和表示方法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我们称它为等差数列.譬如:2、5、8、11、14、17、2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大3 ,递增数列100、95、90、85、80、L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小5 ,递减数列⑵ 首项:一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用1a 表示末项:一个数列的最后一项,通常用n a 表示,它也可表示数列的第n 项。

项数:一个数列全部项的个数,通常用n 来表示;知识框架数表规律和 :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常用n S 来表示 .三、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1)三个重要的公式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 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n m a a n m d -=-⨯(),n m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由通项公式可以得到:11n n a a d =-÷+() (若1n a a >);11n n a a d =-÷+() (若1n a a >). 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L 、40、43、46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L 、(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315÷=组,原数列有15组.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 1239899100++++++L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共50个101()()()()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2349899100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LL L和=1+和倍和即,和(1001)1002101505050=+⨯÷=⨯=(2) 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L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3333⨯.注:找规律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题精讲一、简单数列规律.【例 1】例1 下图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学三角形,请你按规律填上空缺的数字Array【巩固】用数字摆成下面的三角形,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个三角阵的排列有何规律?②根据找出的规律写出三角阵的第6行、第7行。

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数表和表规律

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数表和表规律

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数表和表规律数表和表规律在小学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和模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分析数表,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数表和表规律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数学思考和解题。

一、数表的概念和意义数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数字或数值,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它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数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数值中逐渐抽象出数学规律,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如何观察和分析数表1.观察数表的数字变化:观察数表中数字的变化规律,例如数字递增、递减、隔数字等。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数字的变化规律。

2.寻找数表中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数字变化规律,寻找数表中的隐藏规律。

这些规律可能是加减乘除的关系,也可能是数字之间的某种模式。

3.验证和应用规律:通过验证已发现的规律,确定其准确性。

然后,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或进行数学推理。

例如,以下是一个数表的例子:1 4 9 16 25观察数表中数字的变化,可以发现这是平方数序列。

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平方。

这一规律可以被应用到其他情境中,例如计算其他平方数或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平方数。

三、表规律的概念和意义表规律是指通过观察和总结数表的变化规律,得出的描述规律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帮助学生用简洁的方式表达数表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思维的抽象能力。

四、如何发现和应用表规律1.观察数表的数字变化:通过观察数表的数字变化,寻找数字之间的关联和规律。

2.总结规律并进行表达:根据观察到的数字变化,总结出规律并用表达式或文字描述。

例如,如果一个数表中的数字依次增加2,可以用表规律描述为“下一个数字等于前一个数字加2”。

3.应用表规律解决问题:利用已总结的表规律解决其他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数学推理。

例如,以下是一个数表的例子:2 4 6 8 10观察数表中数字的变化,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

小学数学百数表中的规律教案

小学数学百数表中的规律教案

小学数学百数表中的规律教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理念与目标一、设计理念本教案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核心,通过探索百数表中的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数位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百数表中规律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发现数表中的规律。

(3)训练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规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1. 百数表的组成与排列(1)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2)数位关系:个位、十位、百位2. 百数表中的规律(1)横向规律:每行的数按顺序递增,相邻两数相差1(2)纵向规律:每列的数按顺序递增,相邻两数相差10(3)斜向规律:每斜行的数按顺序递增,相邻两数相差11 3.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计算相邻两数之间的差(2)根据规律快速找到某个数(3)解决实际问题:如数表中的数相加、相减、乘除等运算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百数表的组成与排列(2)发现并理解百数表中的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百数表中的规律(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 教学策略:(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百数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六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认识
规律: 1、每行有10个数,有10行(每列有10个数,有10列) 2、一行中相邻两个数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大1。 3、一列中相邻两个数下面一个数比上面数大10。
行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23 24 25 26 27 18 19 20 28 29 30
18
25
19
26
巨大惊喜之中の水清瞪大咯眼睛,呆呆地看着白衣男子缓缓地转向她。看到咯,看到咯,仅是他の侧脸就已经是如此の完美,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冷峻清 瘦、坚毅果敢„„此刻の水清完全屏住咯呼吸,她生怕即使是微乎其微の呼吸声音都会将白衣男子惊吓得夺路而走。水清の小心谨慎得到咯应有の回报,此 刻,他也已经完全地转过头来,完整の壹张脸毫无遮拦地呈现在咯她の面前!可是,可是,她の眼睛,她の眼睛怎么咯?为啥啊她の眼前壹片模糊?为啥啊 她看不清他の脸庞?为啥啊眼前只是壹团白色、壹团红色?她急得大喊:“公子,公子,为啥啊,为啥啊我看不到您!”水清看不到那白衣男子,可是他の 紫竹箫却从袖笼中滑落出来,水清见状赶快上前壹步接住,由于脚踩の是祥云,差点儿站立不稳从空中跌落。但是她来不及稳住身子,就急急地说道:“公 子,您の竹箫!”此时,那壹团白色和那壹团红色已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而水清の身边已经连半朵祥云都没有咯,眼睁睁地看着那白衣男子与枣红骏马 消失在天际,伴随着壹各虚无缥缈の声音回荡在她の耳际:“后会有期!” “公子!不要!”随着那壹声“公子,不要”,正在外间屋值夜の月影被骤然惊 醒,不晓得发生咯啥啊事情の她立即冲进咯里间屋,只见水清竟然坐起咯身子,呆呆地低着头,望着空空如也の壹双手,满脸泪痕,痛苦不已。“仆役,仆 役,您怎么咯?您这是怎么咯?您怎么起来咯?您为啥啊哭咯?”任凭月影怎么问,水清都是默不做声。最后被月影问急咯,她也只是壹言不发地抬起头, 将目光转向窗外,此时の窗外,已经微微泛起晨曦。天际已然破晓,此后可会有期?水清在心中默默地问着自己。天已微微泛起晨曦,起早摆摊の小商小贩 们已经开始稀稀拉拉地在街巷中穿行,杂乱の脚步声、车轮の吱吱声,偶尔の吆喝声,刚开始只是零零星星,慢慢地呈燎原之势。他再也没有等到他の玉盈, 她连“浪迹天涯”の机会都没有给他。这是预料中の结局,这是天意,是命数。他颓然地翻身上马,任由枣红骏马自顾自地嗒嗒奔跑,他连拉动缰绳の力气 都没有。老马识途,根本无需他任何指示,就将主人直接带回咯王府。苏培盛在王府门口足足守咯壹夜,见到王爷平安回来,总算是放下咯心。只是当他看 到王爷面容憔悴、双眼失神、动作失控地翻身下马,这副失魂落魄の样子让苏培盛也是唏嘘不已,于是赶快和其它人壹起上前,将他壹路扶进咯府里。第壹 卷 第391章 病痛壹进到书院,他就直接病倒在床榻上。壹夜寒深露重,壹夜箫曲独奏,壹夜心伤情痛!喉咙火烧火撩地痛起来,连喝水都困难,即使这样, 他宁愿身体再痛壹些,再痛壹些,这样,就不会感觉到,心の痛。排字琦晓得王爷昨夜出咯府,今早回来就病倒咯。头壹天她被王爷狠狠地重罚,又被淑清 晓得咯,令她の脸上很没有脸面。因为被淑清得咯消息,就意味着王府里所有人都会晓得。对于他施予の重罚,排字琦不敢有丝毫の不满,但是对于淑清, 她可是会好好地记上壹笔。王爷病倒咯,这各消息就像福晋被爷责罚の消息壹样,立即传遍咯整各王府。虽然朗吟阁里也有壹大堆の奴才,但怎么可能抵得 过女眷の精心服侍呢?于是壹向清静、森严の朗吟阁门庭若市起来,各院主子、奴才们纷至踏来。女眷们の初衷无可非厚,爷病倒在床榻,最需要の是诸人 们关怀备至の悉心照料。但是她们都忽略咯壹点,病中の他,既需要悉心照料,也需要静心休养,更何况此时正是深陷永失恋人の痛苦深渊之中。可是王府 里六七各女眷,这各表示咯关心,那各怎么可能甘居人后?假设是平常,他壹般是睁壹只眼闭壹只眼也就算咯,毕竟都是自己の诸人,关心夫君是她们の天 职。可是此时,无论哪各诸人他都也无法去面对,因为他の心,正在滴血。第壹各撞上枪口の自然是淑清。以前被他宠惯咯,潜移默化中就会不自觉地持宠 而骄。毕竟很少被他严厉地斥责过,也从没见过他の冷脸子,因此淑清今天头壹遭地突然面对壹各全新の王爷,打得她措手不及、猝不及防,特别是她还像 往常那样带着满心关切,带着脉脉温情。“给爷请安。”“爷要你来咯吗?”“爷,您不是生病咯吗?妾身实在是担心您,壹听到消息就心急得不行,所以 „„”“退下去吧,没有爷の吩咐不要来咯。你不是也晓得福晋昨天在爷这里‘伺候’咯两各多时辰?你今天是想在这里‘伺候’三各时辰吗?”这是他の 严重警告,淑清虽然听得明白,但是从没有受过他如此冷遇,她脸面上立即就挂不住,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不过他の脾气禀性淑清更是清楚,这是他极力隐 忍の结果,已经很给她留情面,否则依着他那六亲不认の脾气,现在哪里还容得她痛哭流涕?早就已经被他要求开始立规矩咯。“回爷,妾身知错咯,这就 告退。不过,妾身还是希望您能尽快将病养好,早日能让妾身心安。”眼见着淑清委屈地退咯下去,他直接唤进咯秦顺儿:“没有爷の吩咐,谁也不要来。 再有擅自过来の,你自己再领二十板子!”秦顺儿旧伤都没养好,哪儿还敢再添新伤?当然更不会好咯伤疤忘咯痛,于是他立即打起十二分の精神,严厉地 吩咐咯守门の太监:“你们都给仔细听好咯,爷已经吩咐下来,不管是谁,胆敢擅自放人进来,就是阿猫阿狗,也要领三十板子!”第壹卷 第392章 要求 禁令壹下,立竿见影,朗吟阁果然恢复咯清静,但各类补品炖汤源源不 ; https:/// 配资炒股

一年级有趣的数表发现了什么

一年级有趣的数表发现了什么

一年级有趣的数表发现了什么百数表的规律有:每行有10个数,有10行(每列有10个数,有10列)、一行中相邻两个数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大1、一列中相邻两个数下面一个数比上面数大1等。

百数表一般出现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五年级时学因数与倍数、质数(素数)与合数时也有用),意在当学生已认识100以内数以后,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序,不但巩固了100以的数位的顺序,又能在表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百数表中发现了:每行有10个数,共有10行。

一行中相邻两个数,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大1。

一列中相邻两个数,下面一个数比上面属数大10。

百数表一般出现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五年级时学因与倍数、质数(素数)与合数时也有用的),意在当学生已认识100以内数以后,让学道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序,不但巩固了100以的数位的顺序,又能在表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这样的整理,一方面使学生进步巩固认数中获得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百数表有3种规律:1、每行有10个数,有10行(每列有10个数,有10列)。

2、一行中相邻两个数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大1。

3、一列中相邻两个数下面一个数比上面数大10。

百数表一般出现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五年级时学因数与倍数、质数(素数)与合数时也有用),意在当学生已认识100以内数以后,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序,不但巩固了100以的数位的顺序,又能在表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百数表的5个规律:每行有10个数,有10行(每列有10个数,有10列);一行中相邻两个数右面的数比左面的数大1;一列中相邻两个数下面一个数比上面数大10;每行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等于行数加1;每一行中的第N个分数的分母为N。

百数表一般出现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五年级时学因数与倍数、质数(素数)与合数时也有用),意在当学生已认识100以内数以后,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序,不但巩固了100以的数位的顺序,又能在表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百数表》规律讲解+专项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百数表》规律讲解+专项练习
23、填表

3
5
7
10

7
6
10
10

75
81
98
24、95向上五格是();36向左四格是()。
25、25向下六格是(),74向右三格是()。
26、24向下三格,再向右两格是();50向左两格,再向上两格是();77向右三格,再向下一格是()。
15、按照百数表中的排列,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16、在百数表中的⚪里填空。
行数
1
2
3
4
7
10
1
2


3
4

5


6
7
8


9


7
8
9
10
17、看上图把表格填写完整







18、第3行第7列是(),第9行第10列是()。
19、84在第()行第()列;60在第()行第()列。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横看:左右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
竖看:上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
斜看: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1”

一年级数学百数表规律

一年级数学百数表规律

一年级数学百数表规律
一年级学生正在学习数学,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规律非常重要。

百数表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学的运算。

下面是一些一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规律和拓展:
1. 一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规律
- 将百数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 在每个数列中,数字是递增的,每列中的数字和是 100。

- 在每个数列中,第一个数是 100,第二个数是 101,以此类推。

- 在每个数列中,小数点是递增的,每列中的小数点位置和是 10。

- 在每个数列中,百位数是递增的,每列中的百位数位置和是 10。

2. 一年级数学百数表的拓展
- 学习百数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学的
运算。

- 孩子们可以通过绘制百数表来加深对数字和运算的理解。

- 孩子们可以通过背诵百数表来加强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 孩子们可以通过挑战更高的百数表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3. 其他数学规律的拓展
- 在一年级数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规律,如数字排列的规律、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等等。

- 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规律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 孩子们可以通过探索这些规律来发现数学的奥妙。

- 孩子们可以通过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排序、比较等等。

总结起来,一年级数学百数表的规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学的运算。

同时,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数学规律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探索数学的奥秘,解决实际问题。

数表中的规律和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

数表中的规律和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29)——数表中的规律和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一、数表中的规律常考题型例:如图是一张月历卡,用形如的长方形去框月历卡里的日期数,每次同时框出3个数.框出的3个数的和最大是多少,一共可以框出几种不同的和.分析:框出3个数是27,28,29时和最大.根据月历卡可知第2,3,4,5行每行有5种不同的和,依此即可求解.解:27+28+29=28×3=84,5×4=20(种).故答案为:84,20.点评:考查了数表中的规律,月历卡中不同的和的情况要一行一行的找,再相加进行解答.二、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知识归纳常考题型例:六一儿童节用彩色小灯泡布置教室,按“三红、二黄、二绿”的规律连接起来,第37个小灯泡是()A、红B、黄C、绿D、不确定分析:彩灯的排列规律是:按照颜色特点,7个灯泡一个循环周期:按照3红、2黄、2绿依次循环排列;解:37÷7=5…2,所以第37个小灯泡是第6个循环周期的第2个,与第一个周期的第2个灯泡颜色相同,是红色;故选:A.点评:得出这组灯泡颜色排列的周期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一.选择题(共6小题)1.自然数按一定的规律在如下表中排列,从排列规律可知,99排在()1491625……2381524……5671423……1011121322……1718192021……………………………………A.第2行第7列B.第2行第8列C.第2行第9列D.第2行第10列2.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b、c 的值分别为()A.20、29、30 B.18、30、26 C.18、20、26 D.18、30、28 3.根据规律,被挡住是()A.3个B.2个C.1个4.下列选项的规律不能用“……”表示的是()A.B.C.16,16,61,16,16,61,16,16,615.如图所示,按三个图的顺序,第四个图应该是ABCD的()A.B.C.D.6.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表:输入…12345…输出……那么,当输入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7.遮住了6颗珠子,这6颗珠子中有颗●,颗〇。

百数表横竖斜的规律

百数表横竖斜的规律

百数表横竖斜的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百数表横竖斜的那些超有趣规律,可好玩儿啦!先说说横着看,就像一群士兵在排队,整整齐齐的。

从左到右,那数字是一个比一个大1呀,就像小朋友们按年龄大小依次排队,每次就大那么一点点,规规矩矩的,没有一个调皮捣蛋乱插队的。

比如说第一行,1、2、3、4……就这么一路递增下去,简单得就像走在平坦的大路上,连个小石子都没有。

再看竖着的规律,哇塞,这就像是高楼大厦一层一层往上盖呢。

从上到下,每个数字之间的差是10呀,就好像每上一层楼,就得爬10个台阶一样。

你看第一列,1、11、21、31……这就像盖楼的工人一层一层地把数字这个“砖头”往上砌,特别有秩序。

斜着看更有意思啦!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斜着看,那数字就像是在坐滑梯,一路顺畅地增大。

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呀,不是11就是9,就像滑梯有时候陡一点(差11),有时候缓一点(差9),但总之都是在欢快地向下滑,数字变得越来越大。

还有从右上角往左下角斜着看呢,这就像是在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数字的变化有点像跳着走,有时候大很多,有时候大得少一点。

相邻数字的差一会儿是9一会儿是11,就像小路一会儿宽一会儿窄,数字在这小路上蹦跶着变化。

要是我们把百数表想象成一个大棋盘,那这些规律就像是棋盘上的规则。

横竖斜的数字就像棋子,按照特定的规律在棋盘上摆放着。

从横的角度看,每个横排就像是一列小火车,数字是一节一节的车厢,每节车厢都比前一节多载一个“数字旅客”。

竖着的呢,就像一串串糖葫芦,每串糖葫芦上的山楂(数字)之间都隔了10个小棍(数字差),一串一串的,特别整齐。

斜着的那些数字呀,就像是一群小动物在做特殊的游戏。

一会儿跳得远一点(差11),一会儿跳得近一点(差9),在百数表这个大森林里玩得不亦乐乎。

横竖斜的这些规律就像一把把小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百数表这个神秘数字世界的大门。

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在这个数字的奇妙世界里,我们就像拥有了魔法一样,可以轻松地找到我们想要的数字,或者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数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观察给出的数表,通过计算数表中数之间的和,差,积,商,从而发现特点,找到变化规律,填出缺少的数来。

2.培养善于观察事物,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知识要点】
下图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学三角形,请你按规律填上空缺的数字.
分析与解答这个数字三角形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第一行除外),因此,第5行中的括号内填20,第6行中的括号内填24。

【典型例题】
1.观察下面已给出的数表,并按规律填空:
2.下面一张数表里数的排列存在着某种规律,请你找出规律之后,按照规律填空。

3.下图是自然数列排成的数表,按照这个规律,1993在哪一列?
4.从1开始的自然数如下排列,则第2行中的第7个数是多少?
5.找规律,写得数。

(1) 1×9 =
91×99 =
学科:数学任课教师:蓝俊杰授课时间:2014年 7 月 15日
星期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