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及特色综述
中华传统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斗拱、榫卯等结构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屋顶、门窗和装饰艺术。
中华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透视关系,以及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常见的传统建筑类型包括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
其中,宫殿和寺庙体现了权力和宗教的象征,园林则展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追求,住宅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
中华传统建筑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秦汉时期的雄浑大气、唐宋时期的精致典雅、明清时期的繁复华丽等。
徽派建筑特点文化历史风格
徽派建筑特点综述歙县明清民居、祠堂随处可见,牌坊存有八十四座。
还有不少古桥、古寺、古塔。
使人步入歙县仿佛走进了一座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完整的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神韵。
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主体构件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徽派建筑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装饰艺术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马头墙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唐朝建筑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目录简介主要特点木构造型建筑技艺壁画风貌首都建筑1代表建筑广仁王庙1天台庵1南禅寺1佛光寺1宫殿建筑综述1含元殿1麟德殿陵墓建筑展开编辑本段简介陕西西安大雁塔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
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清朝建筑描写
清朝建筑描写清朝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建筑风格和特点承袭了传统建筑的优良传统,还融入了许多“清新”元素,本文就清朝建筑进行综述。
一、特点与风格1.严谨规整清朝建筑以端庄秀美、朴素典雅、格调高贵的风格为主,建筑结构简单而严谨,在规划和布局上讲究对称、均衡、谐调,建筑细节非常精雕细琢,从头到尾都散发着严谨规整的美感。
2.气势恢宏清朝建筑在空间布局和美学造型方面更注重气魄恢弘、高大宏伟,大量运用了拱、牌楼、鼓楼等来夸大规模和整体艺术效果。
3.色彩明快清朝建筑大部分采用了白色作为主色调,加上黄色和青色等亮丽的鲜艳色彩,给人以明快愉悦之感。
4.民族特性清朝建筑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采用了许多中式、汉白玉等元素,这些元素使得清朝建筑达到了风格上的完美统一。
二、建筑类型清朝建筑主要包括官方建筑、皇室建筑、民居建筑和园林建筑四种类型。
1.官方建筑官方建筑一般都建筑在城市中心或城郊,主要官署和衙门等,以其庄重肃穆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体现出中国古代官方文化的精华和代表性。
2.皇室建筑清朝的皇家建筑突出仪式性和排场感,不论建筑外观还是内部空间布局都非常讲究,大量运用了黄色、红色等颜色,还有许多、宝剑等器物装饰。
3.民居建筑清朝民居建筑以格局紧凑、布局合理、色彩美丽、形制简洁为主要特点,建筑体系通常由一个或二至三进的式样组成,屋顶结构也非常讲究。
4.园林建筑清朝园林以规划、植物配合和景观效果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清朝建筑的园林风格非常优美,以堪称江南园林的园林建筑为代表。
三、代表建筑1.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占地极广,拥有众多建筑和景观。
它的建筑艺术效果与“风景区”完美结合,极富收藏价值。
2.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几乎包含了中国所有古代建筑风格,因此常常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全面代表。
3.圆明园圆明园曾是一座占地3.5平方公里,建有精美园林和超过数万座殿宇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建筑群。
建筑装饰文献综述范文
建筑装饰文献综述范文# 建筑装饰文献综述。
建筑装饰就像是给建筑穿上的华丽衣裳,它不仅让建筑变得更加美观,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时代特色。
在这篇文献综述里,我就来唠唠关于建筑装饰的那些事儿。
一、建筑装饰的历史渊源。
建筑装饰的历史那可老长了。
从古代说起,古埃及的建筑装饰就特别震撼。
那些巨大的金字塔,表面虽然看起来很简洁,但金字塔里面的墓室可是有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刻。
比如说描绘法老生活场景的壁画,色彩鲜艳,人物造型奇特,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这就像是古埃及人在建筑这个大画布上,尽情地挥洒自己对神灵和来世的想象。
再看看古希腊,他们的建筑装饰就充满了对人体美的崇拜。
帕特农神庙的柱子上有着精美的雕刻,那些雕刻中的人体比例完美,姿态优雅,就像一群凝固在石头里的舞者。
这和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学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他们觉得人体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所以要把这种美融入到建筑装饰里。
而咱们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是一绝。
从故宫就能看出来,故宫的建筑上到处都是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琉璃装饰。
就拿屋檐下的斗拱来说吧,那复杂的结构不仅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还被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形状,有龙凤的图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还有各种花卉图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装饰就像是故宫的珠宝,让故宫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二、建筑装饰的材料与技术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装饰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前呢,主要就是石材、木材这些天然材料。
石材坚固耐用,适合做大型建筑的装饰,像前面提到的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农神庙都大量使用了石材。
而木材则比较灵活,容易雕刻,中国古建筑里的木雕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天然材料毕竟有限,而且有些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
后来就出现了人造材料,比如混凝土、玻璃等。
混凝土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且成本相对较低,现在很多现代建筑都用混凝土做结构和装饰。
玻璃就更厉害了,它不仅能让建筑采光更好,还可以通过镀膜、蚀刻等技术变成各种富有艺术感的装饰材料。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作为文类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之一,建筑以其自身形象反映着历代生活的主题,体现着我们祖先的惊人智慧,。
从70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和陕西半坡村的房子发轫,到商都、周城、秦关、汉宫及至明清辉煌的紫禁城,数千年来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迅速。
各种建筑巨构遗物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令众多的旅游者流连忘返。
一古代建筑的突出特点(一)地域性突出我国的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有巨大的差别。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建筑在统一风格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墙体薄,屋面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体厚,墙面重,木材用料粗,建筑外形显得浑厚稳重。
这是大体的粗划分,实际上由于各地的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作法,建筑结构和外形更是多种多样,呈现千姿百态特点。
(二)民族性突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各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建筑材料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艺术传统不同,因此,在建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的建筑采用土木材料,但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各种石料被广泛采用;蒙古族聚居区,则用毡塔包。
福建客家地区建筑的圆形土楼,云南傣族地区采用干栏式等。
(三)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突出表现位造型优美。
这一特色尤为表现在屋顶的建筑造型上,西晋时的屋顶像飞鸟展翅,到了汉朝,已有五种屋顶样式:四面破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时是西面坡歇山顶。
发展至清末,屋顶选型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等。
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直线和曲线巧妙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水,而且曾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四)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木材造房是我国建筑上最早的传统,所以木结构成为我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下面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的简述:1.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发达,通过榫卯和用绳索固定木材实现结构的稳定。
2.抬梁大柱:传统中国的建筑追求稳定和持久,因此常常采用高大的梁和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
这些抬梁大柱为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使建筑具备了极高的抗震能力。
3.坡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坡面屋顶,即四斜面或多斜面的屋顶结构。
坡屋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积雪,同时也带来了美观的外观特征。
4.围墙院落:中国古建筑的常见形式是围墙院落,即由一道高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落。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同时也体现了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
例如,建筑的平面布局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元素的摆放也追求左右对称。
同时,建筑的整体形态和比例也要求平衡和谐。
6.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雕刻、彩绘、琉璃、彩瓦等装饰技术。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建筑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鳌等神兽和吉祥图案。
7.室内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布局也非常讲究。
宅院通常按照主次次序进行布局,中轴线是主要的布局原则。
古建筑的室内常常设置有钟鼓楼、偏房、庭院等区域,以及宴会厅、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
8.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还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的选址、建筑形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达到吉祥、避邪和保护居住者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这些特征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就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木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形式。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以木材作为搭建建筑的主要材料。
这些木构建筑以其高度复杂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二、平面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形成中轴线对称的结构。
从整体布局上看,中国古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或“五进院落”的形式,即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具有独特的功能。
这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美感。
三、宫殿式风格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对古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殿式风格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种风格注重整体气势和庄严感,建筑多为多层楼阁、高耸的屋顶和宽敞的内部空间。
宫殿式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四、装饰技法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技法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传统的装饰技法包括彩画、木雕、砖雕等,这些装饰手法都注重细节和精细程度。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也以其寓意深远而著称,如龙、麒麟等神兽图案、吉祥纹饰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烘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建筑的规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构特点、平面布局、宫殿式风格、装饰技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与独特性。
它们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成就的结晶,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整理)王家大院建设风格综述
王家大院建设风格与定位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个人家庭生活哲学的写照,寄寓了驱邪祈福等信仰观念,折射出一民族或国家的政治伦理、文化传统观念。
作为民居的四合院,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王家老宅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规模上扩大了尽20倍占地5亩。
设计为民居四合院“王家大院”,装饰为明清风格。
现就“王家大院”的修建,从选址到修建风格与定位提出以下论述观点:一、选址的风水格局古代建筑选址遵从于“堪舆”学说,“堪舆”学如今演变为“风水”学说。
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
“天”为环境,建筑的风水。
从精神世界理解,风水的好坏决定了主人的一生。
从现实世界理解,原因不是风水,其实是“人”。
“王家大院”的修建是灿烂古代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个人家庭生活哲学的写照,寄寓了驱邪祈福等信仰观念,所以它也离不开“天人合一”风水。
《何知经》有云“何知人家富了富?圆峰磊落缘朝护。
”圆形山头使人联想起殷实的米囤和富人的便便大腹,因而象征富足。
住宅两边有圆头山峰拱卫,象征拥有无尽的财富。
“何知人家出富贵?一山高了一山高。
”绵延向上的山峰象征家运连续攀升,子孙官禄一代高过一代,当然既富且贵。
“何知人家出富贵?一山高了一山高。
”绵延向上的山峰象征家运连续攀升,子孙官禄一代高过一代,当然既富且贵。
如《宅外形吉凶图说》:“中央高大号圆丘。
人口赀财多富贵,二千食禄任公侯。
”意思是在中央高的圆丘上修建阳宅,会使家运发达,人多财旺,子孙封公侯。
圆丘外形圆满向上,象征富有和升迁。
“宅东流水势无穷,宅西大道主亨通。
因何富贵一齐至,右有白虎左青龙。
”“朱玄龙虎四神全,男人富贵女人贤。
官禄不求而直至,后代儿孙福延年。
“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行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
背山面水,又有道路交通,起居方便,山清水秀,当然是一块好地吉宅环境上乘之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分析综述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分析综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辉煌成就。
宫殿建筑在中国历史上不断演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进行分析综述,以突显其特点与价值。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商代,宫殿建筑仍然比较简陋,以砖石和木材为主要材料,而且规模较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殿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了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
在宫殿建筑的布局上,中国古代注重均衡和对称。
一座宫殿通常由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部分组成,其间由门厅、廊道和庭院连接,形成了独特的轴线布局。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展示帝王权力的威严,还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
古代宫殿建筑的材料与结构也非常讲究。
在材料方面,宫殿通常采用石材、木材和瓦片等材料,其中汉代以后石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结构上,宫殿建筑采用了檩式、斗拱和悬山等构造,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保持建筑的稳定性。
宫殿建筑的装饰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帝王注重装饰的豪华与细腻,希望通过装饰来展示帝王的权力与地位。
宫殿的墙壁、柱子、梁上常常涂饰着丰富的彩绘,细腻的雕刻和金箔装饰令宫殿更加华丽。
此外,宫殿还常常使用珍贵的建筑材料,如黄金、玉石等。
这些装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水平,也体现了帝王权力的独特魅力。
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与精神文化,还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美学的重要成果。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体系成为了后来中国建筑的重要参照,对后世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布局、材料与装饰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亮点。
宫殿建筑的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与地位。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的重要代表。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特点及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点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包括村庄的布局、建筑的形态和风格、村落环境的特点等几个方面。
1.村庄的布局中国传统村落的布局多以“人”字型或“品”字型为主,即村中心是村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周围分布着村民的居住建筑和田地。
集体活动场所可以是村庄的中心广场,也可以是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布局紧凑而有序,体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集中性和亲密性。
2.建筑的形态和风格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和风格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它们受到当地资源、气候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建筑的材料多为当地的土、木、石等自然材料,结构多采用木质或石质,风格上有广式、闽式、徽派等多种特色。
3.村落环境的特点中国传统村落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村落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田园和村庄的位置、规模、层次等特点,人文景观包括历史遗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
二、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意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1.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空间规划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是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对于当代乡村空间规划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可以为当代乡村空间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3.旅游开发中国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综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综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摘要: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影响深刻,体现在传统布局和人文思想等方面。
建筑设计中,有选择性地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部分,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追求自然和谐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
不同时期的建筑隐匿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设计美学。
秉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是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前提。
一、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渗透到建筑设计方方面面,中国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1、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建筑设计须在一定文化语境中展开,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体现某一时期文化风貌,反映不同价值观和审美观。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就充分结合苏州传统古建风格,从当地地域特色出发,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提炼苏州传统文化,充分运用当地传统建筑基本色调,让博物馆主体造型看起来更新颖巧妙。
博物馆材质就地取材,这也如此,苏州博物馆新馆已密切地融入到当地环境中。
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间的融合,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做到“苏而新,中而新”。
2、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创新源泉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创新源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既秉承了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
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是核心。
“中国建筑中的斗拱是为了防雨,如果没有一个力的话,它就挑不起来,所以此构建也是一承力构建,成为我们传统建筑的一个亮点,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历史功能与美学功结合的良好构建。
世博会中国馆立足于设计实践,继承创新传统文化。
斗拱、中国红等元素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环保、节能等新技术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表现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传统布局方式我国传统民居布局受“风水”学影响,具有古代哲学、地质、美学、地理生态、景观等丰富内涵,包含人怎样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辨证论述。
唐代建筑的设计结构介绍
唐代建筑的设计结构介绍
唐代建筑的设计结构在很多方面都展现了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技艺。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结构特点:
1. 布局设计:唐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对称和平衡。
例如,在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群中,主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两侧的建筑相对较小,形成明显的空间层次。
2. 建筑组合:唐代建筑常常采用组合的方式,将若干单体建筑组合成一个整体。
这种组合方式既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也增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
3. 斗拱结构:斗拱是唐代建筑中的重要结构,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木组成,具有承重和装饰的双重作用。
斗拱的运用使得建筑的出檐深远,形成了唐代建筑独特的风格。
4. 屋顶设计:唐代建筑的屋顶造型多样,包括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几种形式。
其中,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通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等大型建筑。
5. 建筑材料:唐代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砖石作为辅助材料。
木材的选用使得建筑的线条流畅、结构轻盈,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建筑追求自然美的特点。
6. 建筑色彩:唐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多采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
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唐代建筑的华丽和富丽堂皇。
7. 装饰工艺:唐代建筑的装饰工艺精湛、细腻,包括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手法。
这些装饰工艺的运用使得唐代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唐代建筑的的设计结构注重整体布局、建筑组合、斗拱结构、屋顶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和装饰工艺等方面,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唐代建筑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完整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堂
❖ 堂: 指正房,高大的房子。后泛
指房屋的正厅。
堂,殿也。——《说文》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 文古本考》
❖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 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 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 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 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 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 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 割。
馆
❖ 馆: ❖ 旧指招待宾客供应食宿的房பைடு நூலகம்
舍,泛指房屋。 ❖ 如:宾馆、大使馆、茶馆、
文化馆、家馆等
楼
❖ 楼: ❖ 楼房,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
屋 ❖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
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如暗 楼、阁楼 ❖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如 楼榭
❖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 “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 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 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 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 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 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 是如此。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综述
❖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 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 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 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 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斋、房、 馆、楼、阁、榭、坊、轩、廊、亭等。
❖ 园林建筑上 :
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休憩建筑。常于廊、 台组合在一起。
坊
❖ 坊: ❖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 街市,市中店铺:坊间 ❖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
坊、节义坊 ❖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
坊
轩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终_OK
王贵祥的观点
可从文化取向、建筑目的、建筑理念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何以 形成木结构的主流 其三是建筑理念方面。古代罗马建筑师,早在2000年以前,就 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建筑首先要坚固, 坚固与久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欲求坚固与久远,石头是最恰当的 建筑材料。另外,西方人关注建筑的外在的美,即建筑应该给人 以愉悦的感觉。因而,十分重视建筑的外部造型,但在西方文化 中,对于建筑之内部空间上的品质,却讨论的不多。无论建筑多 么巨大,室内多么阴沉,只要坚固耐用,只要外观愉目,就是好 的。中国人则不同,古代中国人既不求建筑坚固久远,也不简单 地将建筑外形的美观作为一个目标。中国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间的 适宜与阴阳的和合。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与西方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实体的坚固与美观相反 ,中国人更关注空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 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 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7
木构架的优势
(四)施工速度快 ◆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 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道德 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
民间建筑
各地自主建造的,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式 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43
三、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
1、 单体平面:采用骨架系统
◆ 柱网 ◆间
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间”。 面阔方向,一般明间>次间>梢间。
进深方向,步架距离相等,步架指檩与檩之间的水 平距离。
34
抬梁式
35
抬梁式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的介绍:
1.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家权力的象征,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皇家礼仪。
2. 庙宇建筑: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北京的天坛、南京的夫子庙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对称布局,主体建筑高大庄重,装饰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3. 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江南的水乡古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这些建筑布局灵活,形式多样,装饰朴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4.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
这些建筑以自然景观为主,布局自由,装饰雅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人文精神。
5.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的安息之所,如陕西的秦始皇陵、河北的清东陵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和皇权思想。
6. 桥梁建筑:桥梁建筑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如福建的洛阳桥、广东的潮州广济桥等。
这些建筑结构巧妙,造型美观,装饰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和艺术创新。
古今建筑的论文:北京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古今建筑的论文:北京建筑的特点和发展【摘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世界文化名城,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特别是0*-*年以来,建筑成就显著,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应保护好珍贵历史遗产,根据总体规划,将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城市风貌相结合。
关键词:北京;古代建筑;近代建筑;1当代建筑!北京建筑的特点1.1历史悠久千年古都北京先70人万年前穴居在西南郊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
近年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发掘出#万余年前古人类遗迹,在门头沟东胡林村清水河畔的台地上发掘出距今2万年左右的墓葬,证明此时北京先人已从山洞穴居进入河谷和平原地带生活。
北京迄今考古发掘出最早的建筑遗址为距今6000余年的平谷北埝头村10座残存房址,平面呈椭圆形,直径’(左右,周边有木柱穴,内有夯土痕迹和朽木灰,为半地穴房屋。
北京最早建城于西周初年燕国,距今已)3000余年,位于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现仍保存古城墙、殉葬墓、车马坑等,今建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200多年中北京一直为北方军事重镇。
公元*)+年,辽太宗将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定为陪都,称南京,又称燕京;$$’)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改称中都。
位于右安门西玉林小区的金中都南城垣下水关遗址,今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于$,+’年基本建成,今存北城垣和西城垣北端的土城已建为遗址公园。
明清北京城建成于$-,"年,紫禁城作为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
北京从辽代作为陪都建成燕京已有千年,从金代建成中都作为帝都已有+’"年。
!"#建筑遗产丰富技术进步显著北京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宝贵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建筑,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
北京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有:长城、明清故宫、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明清皇家陵寝;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项;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项。
中国民居
课 题 二 夏 商 周 时 期 民 居
中国古民居是沿着邑、市、都、城、郭、国的模式向前发展 的。邑实际是古代先民聚集的村落,村子有大小,多为“十室 之邑”。邑中设市,称“有邑之市”。井田市阴阳八卦观念的 地缘化,是原始农业灌溉系统工程,也是古代民居村落城邑的 形制。夏、商、周时期民居继续村落聚居的基本形式,逐渐从 邑向市过渡,在进而发展为城。 从考古发现的商周遗址的房屋基址看,商朝民居讲究房屋 朝向,能够用日影响确定方位,即用圭、表之类的仪器作测量。 地基的土质干燥、清洁、许多民居是半穴式。半穴式房屋的地 基和墙面比较稳固,居住时冬暖夏凉。凡是宫殿、宗庙等大型 建筑,在设计上很讲究,以包铜的砾为础,其上竖立高大的木 架结构。居住集中的地方和和谐的生态环境,附近的水和 树木 较多 ,聚居的人气浓厚。
“船形屋”是黎族先民以昔日 的居所船为原型创建的住屋形式, 它象征船与先民早期的船居生活, 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由 于黎族社会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 系,宗教观念在建筑造型和装饰上 反映较少。住屋造型简洁、朴素, 没有任何装饰,它的视觉形象所呈 现的柔和的曲线美,完全是结构本 身体现的自然美,一切以实用为目 的,并不刻意追求修饰美。
二、“四水归堂”式民居 江南地区的民间住宅类 型很多,平面布局都和北方的 “四合院”大体相当,只是院 子狭小,称为天井,仅作为排 水和采光之用。这种住宅第一 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 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 通。后面相连的几进院的房子 多为楼房。其天井更深、更小 一些。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 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 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 和上下船之用。这在徽州民居、 景德镇民居和苏杭一带的传统 民居中都能见到。
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五、窑洞式民居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 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它利用黄土壁屹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成拱形窑 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 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梯田窑和窑房混合四种。
建筑文献综述范文
建筑文献综述范文# 建筑文献综述。
建筑,这可是个充满魅力又超级复杂的领域。
从古老的金字塔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就像一本本凝固的史书,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为了深入了解建筑这门艺术与科学,我可是查阅了不少相关文献呢,下面就来唠唠我的收获。
一、建筑的历史溯源。
建筑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
在古代,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像遮风挡雨、抵御外敌等。
最早的建筑形式简单又质朴,比如原始部落的茅屋,就是用树枝和树叶搭起来的,虽然简陋,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随着文明的发展,建筑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致。
古埃及的金字塔那可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巨大的石块层层堆砌,精确的角度和结构让人惊叹不已。
当时的埃及人可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工具,全靠人力和简单的机械,就能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建筑,简直不可思议。
这些金字塔不仅是法老的陵墓,更是古埃及宗教和权力的象征。
古希腊建筑则以柱式为特色,多立克柱式的粗壮简洁,爱奥尼柱式的优雅柔美,科林斯柱式的华丽精致,每一种柱式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美的独特追求。
帕特农神庙就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的比例协调,线条优美,站在它面前,仿佛能感受到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到了中世纪,宗教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建筑也深受宗教影响。
哥特式建筑应运而生,高耸入云的尖塔、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内部空间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那些精美的雕塑和绚烂的玻璃窗,讲述着宗教故事,也展示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二、建筑的风格多样性。
建筑风格就像人的性格一样,多种多样。
除了前面提到的古代建筑风格,近现代也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主义,主张“形式追随功能”。
这种风格摒弃了传统建筑的繁琐装饰,追求简洁、实用的设计。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它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构成,内部空间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
后现代主义建筑则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叛,它重新引入了历史元素和装饰性。
中国古典建筑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其建筑特点在于追求天人合一,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同时,中国古典建筑也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中国古典建筑的布局通常以院落为单位,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以主体建筑为中心,两侧配以厢房或耳房等辅助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落。
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曲线优美,屋檐起翘,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也非常丰富,主要采用红、黄、黑、白等颜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装饰方面,中国古典建筑采用各种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手段,使得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此外,中国古典建筑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环境。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十分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古典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及特色综述
——主要以恭王府为例第十二组胡秀茹 110362807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摘要:恭王府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 6 万平
方米。
走进恭王府,那雄大的建筑气势、精良的工艺、精巧的布局、交错的楼阁,无处不展现着王家园林辉煌与华丽的风格。
恭王府府邸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现存古建房屋建筑约 1.2 万平方米。
其中府邸由三路四进四合院组成;花园也分为三路。
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构成了王府文化的最大特点。
所谓“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王府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府的建筑、严格的规制,以及王府的生活为我们研究封建社会历史留下了众多的研究课题。
恭王府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其规模及兴衰变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难得的王府文化标本。
本文通过对数十位建筑研究方面专家学者的论文进行大致的回顾和综述,以恭王府为例展开对古代建筑特色研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为纲,叙述恭王府及中国古代建筑特色风格。
本文以恭王府的研究为引,结合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恭王府;古代建筑;风水;研究
一、研究现状
1.恭王府的研究
(1)吴雨桐(2013)结合考古学、建筑学等综合学科知识,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和图象分析,运用文献研究、结构比较、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恭王府建筑与其他清代王府建筑群组从典制考察、建造特点和风俗体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横向比较,还原了恭王府和其他清代王府的建筑全貌,并据此梳理出恭王府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历史价值。
一方面通过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展专业领域综合研究之路,以期抛砖引玉;另一方面全面综合考察了恭王府及其他清代王府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价值。
(2)陈佳君(2009)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细微的装饰、图样还是大型的构建和量体,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素有“万福园”之称的恭王府,不仅是保存完善的王府建筑,更大量的运用象征福气与富贵的吉祥符码——蝙蝠,透显出独特的蝙蝠意象及其建筑美学。
由意象学的角度切入,从天人关系归纳了恭王府蝙蝠意象的多样性,并指出了此祥瑞符号,在不断的编码与译码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建筑意象美;而在王府中运用相同或相似的蝙蝠造型,使之反复重现,亦能生发出回环美;此外,更符合“多样的统一”美学原则,凸显和谐统一的美学效果。
(3)贾君(2009)阐明了恭王府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前海地区,为晚清时期恭亲王的府邸园林,所在基址原为乾隆年间著名贪官和珅的宅园。
此园规模宏大,拥有3路轴线,建筑数量多且造型丰富;假山分青石山、湖石山和土山3类,各具姿态;园中设有大小水池以及曲水流觞等景致,花木也极为繁盛,是现存北京私家园林中保存最好、水平最高的一个实例。
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研,对这座花园的历史沿革重新进行考证,并对其同治年间的设计图样以及造园手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4)申新、白雪(2012)通过风水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各类
建筑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来对于建筑、环境、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人居环境和建筑营建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清代恭王府的营建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选址布局、建筑经营到园林兴造三方面,探析恭王府营建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传统建筑与文化价值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相关研究
(1)王劲韬(2009)从中国园林叠山发展的文化性和物质性特征出发,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记载和现存实物的考证梳理,对材料的性状及叠山基本技术的论证,探讨了皇家园林叠山技术演化历程,从物质角度论证了南北园林叠山风格差异的原因。
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物资料比对,分析了专业叠山工匠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执业特点,以及专业化造园对中国皇家园林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系统整理大量现存清代内务府工程档案的基础上,对清初和清代盛期皇家园林叠山的工程技术、工匠管理、质量控制和工官制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这些制度调整对清代皇家园林发展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对乾隆时代的园林叠山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
通过对乾隆时期的主要叠山样式,如内廷、离宫、行宫、仿景、山地等各种园林的叠山形式和风格的分析,揭示了清代盛期皇家造园在艺术、技术和经济理性等方面的空前成就。
(2)李春青(2012)京清代王府建筑基本都集中于北京内城,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其中礼多罗贝勒府因其等级较低而没有受到文物、建筑等部门的重视,相关的记录和研究几乎没有。
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和访谈,将追寻该府邸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及特色,以期对整个北京王府建筑的整体保护与利用有所裨益。
(3)高峰(2010)中国古代建筑门饰“铺首衔环”为例,其图案题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着艺术家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
通过对构件功能和传统图案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并借助自然界的事物和形象,不同朝代的“铺首衔环”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
在建筑艺术表现上,这类中国古代构件多为先功能、后装饰,进而演化为兼具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门饰构件,其以“读”传神、以“兴”传神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型艺术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同时它所传递出的宗教、民俗等信息完美的阐发了以形达意的人文情怀。
(4)王玉成(2004)通过挖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发展沿革中形成了以木为主、飞檐斗拱、等级鲜明、群体协调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艺术风格,使儒、道、释以及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在相应时代的建筑物中得到充分的演绎和表露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其深刻的哲学中国古代建筑经过秦汉、唐宋、明清三次建筑高潮,给我们留下了规模宏大、数量.惊人、绚丽多彩的建筑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赋予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新的价值,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一条使之既得到妥善保护又能永续利用的发展途径。
(5)杨静兮(2013)主要以中国古代山水画为研究载体,以山水画中建筑点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分类的研究方法,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建筑进行分类研究和分析,明确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建筑类型,说明建筑点景在山水画中的作用及其在构图方面的影响,从而丰富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研究领域,构架出建筑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整体风格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建筑点景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书画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建筑领域中相关问题的发现和研究,是山水文化下各门学科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6)邓旭(2007)通过综合运用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分析比较学、人体工程学等综合学科,从居住区的选址、布局和居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入手,并通过粤、琼、渝三地实例具体分析,力求在通过科学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使
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正确科学的运用。
系统分析风水理论对它们的应用影响,为今后利用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初步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恭王府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各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体现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四、参考文献
[1].吴雨桐.恭王府与其他清代王府建筑风格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陈佳君.论北京恭王府之蝙蝠意象.毕节学院学报;2009(12)
[3].贾君.北京恭王府花园新探.园林历史;2009
[4].申新、白雪等作者.北京恭王府风水特征初探.南方建筑;2012
[5].王劲韬.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研究.清华大学;2009
[6].李春青.北京清代王府建筑研究.中国名城;2012
[7].高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文化解读.求索;2010
[8].王玉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旅游开发.河北大学;2004
[9].杨静兮.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建筑.中央民族大学;2013
[10].邓旭.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运用研究.西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