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汉语判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代汉语判断句
目录
引言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特点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类型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常用字讨论
四、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的比较
五、结论
论古代汉语判段句
明光市第二中学秦品珍
引言
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稳定,发展演变最慢的一个要素,充分体现了古今汉语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上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根据角度和标准的不同,句子有不同的划分类型,根据谓语的性质,可划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这种语言现象存在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就判断句而言,有其固定的结构类型,并在古汉语中占有重要位置,笔者在此主要论述一下古汉语的判断句式。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是”用于联系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并帮助表示判断。古汉语的判断句则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将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直接联系在一起,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 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特点判断句一般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它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句子在语言形式上可以有多种类型,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叙述句是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描写句是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而判断句则是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类型
1)“……者,……也。”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示,在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煞句以加强肯定语气。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主语“诸葛孔明”后用“者”表示提示,谓语“卧龙”后用“也”煞句,语译时“者”和“也”都略去不译,添上判断词“是”。全句译为“诸葛孔明是隐居的俊杰。”下面再举几例:①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②管促夷吾者,颍上人也。(史记,管晏列传)③虞卿者,游说之士也。④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应该留意,从结构形式看,判断句主语后有“者”的,不要以为都是语气助词,有的主语是由“者”字词且充当的,“者”字是代词,是主语的一部分,如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③此五者,知胜之本也。(孙子兵法,谋攻)例①的“当立者”是“者”字词组,作判断句的主语,语译为“应当立为太子的人。”例②的“生我者”、“知我者”也是“者”字词组,语译为“生育我的人”和“了解我的人”,分别作判断句主语,例③的“五者”指预知胜利的五种情况,这些“者”都不是语气助词,读书时要善于发现和识别。
2)“……,……也。”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在主语后不用语气助词“者”字,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助词“也字煞句,以加强肯定语气。如:董狐,古之良也。(晋灵公不语)在主语“董狐”后没有“者”提示,在谓语“古之良史”后有语气助词“也”煞句。下面再举几例:①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鄢)②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年)③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里有两种结构形式应该辫识:第一,在判断句谓语后连用语气助词“者”和“也”,以加强判断语气。如《鸿门宴》:“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第二,与上述比较,谓语后面也有“者”、“也”,但“者”字不是语气助词,而是代词,谓语是个“者”字词组,不要与上式混同,误认为是语气助词连用。如《冯谖客孟尝君》:“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歌夫长铗归来者”是“者”字词组,语译为“唱那长铗归来的人。”
3)“……者,……。”
这种格式的判断句,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示,谓语后不用语气助词“也”字,
如:①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项羽本纪)②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③粟者,民之所种。④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如曹。(黄宗羲,柳敬亭传)4)“……,……。”
这种判断句,在主语和事后面,既不用语气助词“者”,也不用语气助词“也”,同样构成判断。如:①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②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③贾生,洛阳之少年。(贾谊传)④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刻舟求剑)⑤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地……。(陈寿《隆中对》)这种句式,由于没有语气助词作标志,在没有标点断句的情况下,往往不易辨认,应格外留意。如:①秦虎狼之国。(史记,屈原列传)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③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例①“秦虎狼之国”语译为“秦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例②“臣本布衣”语译为“我本是平民”,例③“夫鲁小国”语译为“鲁国是个小国”,不能主认为是偏正结构──鲁国的小国。
上面四种结构形式中,以1、2式为多见,判断的标志明显,判断的意味较强;以3、4式为少见,判断的意味弱一些,但不能由此说1、2两种形式是判断句不限于这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也不都是判断句。如(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这是叙述句,又如《劝学》:“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这是描写句。
有些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后面不用语气助词“者”、“也”,根据表达需要,而用别的语气助词。如:①白起,小竖子耳!(毛遂自荐)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③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史记,屈原列传)例①、②的语气助词“耳”“而已”表示限制语气,例③的“欤”表示疑问语气。这类句式除表示判断外,有的还带有强烈的盛情色彩,如例①就表达了毛遂对白起的蔑视,还有的用“为”、“乃”及副词“皆”、“殆”、“本”、“则”、“非”等来的构成判断句。如①此为何苦人?(墨子,公输)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魏学伊《核舟记》)③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魏学伊《核舟记》)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⑤司马甏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合乃魏之名将。(罗贯中《失街亭》)这些属于判断句中不同名词中名词生词组充当谓语的特殊情况。
以上的四种类型及特殊情形就是关于古汉语中判断句的叙述内容。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常用字讨论
1、者、也、乃、(即) 、非的语法作用
句末语气词,用来表示判断。
者: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