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学

本单元各篇课文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文章内容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切实、平易;从文学题材上看,基本都属于散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情感表达对亲人的爱和赞美。《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欣赏,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理解作者所抒之情,陶冶自身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旨是亲情,但不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从《散步》中,可以读出生命的轮回或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的抉择,读出人到中年的责任感等等。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如何领悟作品的内涵,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主要靠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本单元要综合考虑,整体设计。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文本教学,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朗读和把握抒情特点。所以要通过朗读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各篇文章不同的抒情特点。

学习目标

学习迁移

1.感受和理解各篇文章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

2.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家人的爱

理解意义

1.每一段生命都有其意义,亲情在我们的成长中极为珍贵

2.成长过程中应珍惜生命,承担责任

掌握知能

知识:

1.重点字音字形和部分词语的意思

2.重要的作家作品

技能:

1.品味语言,把握抒情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借助语气、节奏的变化体会情感的变化。朗读技能分为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这一单元主要是内部心理技能的训练,即“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

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有的表达的感情非常深沉含蓄,有的是中年人对生命的感慨、对尊老爱幼责任的担当,有的则是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课文中流露的情绪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沐浴在幸福之中、作为家庭中“幼”的一员的孩子们难以体会的,所以要通过朗读,在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并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们感同身受。

每篇文章虽然主题都是表达对亲人的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各自又有不同的抒情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准确把握课文中的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揣摩和品味词语,理解文中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抒情基调。

1.借助朗读评价量规和朗读技巧,学会写诵读脚本。

2.根据诵读脚本,认真诵读本单元每一篇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分析文章中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

3.以读导写:按要求完成作文《我们是一家人》。

4.综合运用,完成核心任务。

学习者分析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不足一月,在小学阶段进行过朗读训练,第一单元朗读的重点是重音和连读,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进行内部心理技能的训练—“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面对《秋天的怀念》和《散步》这样文字浅显而意义深刻的文章,要更好地创造“情景再现”,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深入思考,把握好情感基调。

新课标对七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具体要求,为达到要求,学生需要适当的学习工具以及恰当的任务驱动。

学习资源

评估证据

核心评估:

根据课文中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动作、情感编写表演剧本,设计亲情剧场。

其他评估证据:

1.开朗诵会。

2.进行文学创作。

单元设计

一、借助对朗读技巧的学习,把握全文的情感基调,借助语气、节奏的变化体会情

感的变化,走进人物内心

朗读评价量规

1.朗读的技巧。

(1)语气。

语气,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我们可以先学会用↗↘→表示语调的上扬、下降和延长。

例: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朗读脚本:通过语气的上扬和延长表示寻思,语气的下降表示无奈;上扬与下降的交替构成了这一长句的张力和节奏。

(2)节奏。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情感基调统一。

例如《春》的朗读节奏:第1段,先用舒缓的语气读出“盼春”的情感;接下来几段,按照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顺序,逐渐读出春天由万物复苏、草木初萌到春意渐浓的过程,朗读的语气可以越来越欢快,越来越热烈;但“春雨图”要读得轻柔静谧,以区别上一段“春风图”的活泼热闹,造成全文节奏的变化;“迎春图”又把情绪带到高潮,要读出人们走出户外、兴致勃勃大展身手的舒展感、力量

感;结尾三个比喻句,要读出三个层次,读出新生、美丽、健壮的不同语气,而且要读得缓慢一些,读出全文的结束感。

2.朗读范例:《秋天的怀念》片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语气强烈,快读,读出人物脾气的暴躁和喜怒无常)母亲就悄悄地(轻读、慢读)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轻读、慢读)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轻读、慢读)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轻柔)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猛烈、迸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二、根据在诵读过程中对语言的品味,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文章的抒情特点

认真阅读,并完成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