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联电路的测量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RLC串联电路的测量与分析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3级弘毅班吴雨桥2013301020142

【实验目的】

(1)理解并学会测量电阻器R、电感器L、电容器C及其组合的相位差φ和阻抗Z值。

(2)验证余弦交流电路中“总电压有效值(合矢量)等于各分电压有效值(分矢量)之和”。

(3)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瓦特计测电感器的L、rL和电容器的

C、rc。

(4)实验确定总电路的电功率Ps与各部分电路的分功率Pi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调压变压器、交流伏特计、白炽灯泡、功率计、电感器、电容器、闸刀开关。

【实验原理】

用测量电路,直接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阻R、电感L、电容C、三者串联四种情况下的电压U、电流I、平均功率P,然后运用测得值算出各个间接被测量。

1.计算测得的阻抗之模和幅角

1)阻抗模的计算R=UR/I ZLr=ULr/I ZCr=UCr/I

2)阻抗幅角的计算φR=arccosPR/IUR

φLr=arccosPLr/IULr

φCr=-arccosPCr/IUCr

2.计算所测电感L、电容C及有功电阻值rL、rC

1)电感器L、rL的计算式rL=P/I2L=1

ωULr

I

2

−P

I2

2

ω =2πf=2π∗50=314rads-1

2)电容器C、rc的计算式rc=P/I2C=

ω

I 2

I2

2

3.验证“总电压有效值(合矢量)等于各分电压有效值(分矢量)之和”理论。

1)该理论的数学推导

(1)三角函数计算法

U= UR′22=R′2+ ωL−1

ωC 2 I

φ =arctan ωL−1

ωC

R′

) (2)矢量法

2)实验验证法

一方面将测得的UR、ULr、UCr值用矢量图画在复数平面上,并用求矢量和的方法求出它们的总电压Ur;另一方面,把测得的U也画在该坐标上,将两者进行比较,若它们的模之差值及φ之差值大小基本上属于测量误差范围之内,则实验证明了“总电压有效值(合矢量)等于各分电压有效值(分矢量)之和”是正确的。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R、L、C串联电路的测量分析

(1)按照图示接好电路,并把仪器调整在待测安全状态,包括:

1.变压器T输出电压调为0;

2.所有的电表都选取最大的量程;

3.关断闸刀开关。

(2)接通闸刀开关,用试电笔检验火地线是否接对。然后逐渐调整T的滑头,使输出电压由0值逐渐增大,将V1调整为120V.

(3)在U1=120V的条件下,测量三者串联R+L+C的I、U、P值。

(4)仍在三者串联且U1≡120V的条件下,依次测量出电阻器、电

感器、电容器上的I、U、P值。

将表中各个值代入

U= UR′2+UL−Uc2=R′2+ ωL−1

ωC 2

I=109.295V

误差η=(U R+L+C-U)/ U R+L+C =8.92%

φ =arctan ωL−1

ωC

R′

)=30.54°

误差η=(φ-φR+L+C)/ φR+L+C=5.86%

在允许的精确度范围内“总电压有效值(合矢量)等于各分电压有效值(分矢量)之和”理论成立。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

仪器误差:

1.电压表、电流表、瓦特表、导线等会占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造成测得的并不是各个元件上的真实电压、电流值。

2. 电压表、电流表、瓦特表等有量程限制读不到精确值。

3.电容所占的电压太小,很难测到。

随机误差

1.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2.读数时估读造成的误差。

【注意事项】

为使得测量出的I、U、P值误差较小,A、W、V连接的原则是(1)A、W的电流线圈应与被测电路串联。

(2)V、W的电压线圈应与被测电路并联。

(3)在本实验中,在测量R的I、U、P时,W采用电压线圈后向接法测量P,A采取外接法测量I,V应用内接法测量U;其余应采用V 外接(A内接)的伏安法测I、U,W采用电压线圈前向接法即电压线圈外接(电流线圈内接)的方式测量P。

【习题】

1.实际的电感器和电容器由于有内阻,模加上内阻的因素,幅角也不再为正负90°。

2.余弦中是矢量相加关系,直流是标量相加关系。

原因是电感、电容的电压电流由相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