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2网络基础PPT课件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2网络基础ppt课件

• 四,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这是 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 方便和快捷。
• 各个计算机之间要使用某种通信手段相 互连接;
• 要制定一套各方认可的通信规则。
4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四个阶段: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5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阶段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2000
All Other IPX TCP/IP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 覆盖范围小,传输介质较为单一; – 高数据率,低误码率; – 属于一个单位或部门。
•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 。
– 覆盖范围广,传输介质多样化; – 低数据率,高误码率; – 由政府部门委托或批准某些单位组建或经营管理。
调制解调器(modem,猫)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是数 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功能
交换机(switch)
将一个数据单元发送到下一目的地
20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传输介质
• 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 中连接各个节点之间的 物理通路。
•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 输介质分为: 1、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2、无线传输介质—— 激光、红外线 微波和卫星线路
2024版关于互联网ppt课件

•互联网概述与发展历程•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原理目录•各类应用服务解析•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变革与挑战•总结: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预测01互联网概述与发展历程互联网定义及特点定义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通过TCP/IP协议族连接各种设备和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特点开放性、全球性、交互性、信息丰富、服务多样。
互联网起源与历史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应对核战争威胁,开始研究分布式网络通信技术。
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TCP/IP协议族的诞生,再到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和商业化,互联网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用户规模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40亿,普及率逐年上升。
技术创新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了互联网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应用领域互联网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能制造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02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原理1 2 3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构成了一组完整的网络通信协议族。
TCP/IP协议族定义TCP/IP协议族采用分层结构,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各层之间通过特定的协议进行通信。
分层结构TCP/IP协议族实现了不同网络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可靠通信,确保数据在互联网中的传输和交换。
主要作用TCP/IP协议族及其作用域名系统(DNS )是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 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DNS 定义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时,DNS 服务器会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 地址,以便计算机能够找到并访问目标网站。
工作原理DNS 提高了互联网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访问网站和应用。
主要作用DNS 域名解析系统HTTP/HTTPS协议原理HTTP定义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
《移动通信网》课件

越区切换
当移动台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操作 ,以保证移动台通信的连续性。
漫游管理
漫游管理是指对移动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进行管理和控制,以 保证移动台的正常通信。
03
移动通信网架构与组成
Chapter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 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方式。
6G技术预研与展望
6G技术预研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对6G技术进行预研,探索更高频谱、更高速率和更低 时延的通信技术。
6G展望
6G技术将进一步拓展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实现全球覆盖、无缝连接和智能服 务,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02 03
基站系统组成
基站系统主要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台两部分组成。基站控制器负责 管理基站收发台,实现无线信号的调度和切换等功能;基站收发台负责 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基站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未来 的基站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小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 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
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实现万物互 联。
融合模式
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将形成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的通信网络,推动各行 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01
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信令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网络
性能瓶颈和问题。
参数调整
02
根据网络运行状态和用户反馈,调整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性能
互联网 ppt课件

02
03
04
05
深入学习互联网相关的 前沿技术,提升自身技 术实力
积极探索互联网应用的 新领域,拓宽自身的视 野和领域知识
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能 力,与行业内的专家和 精英共同探讨和分享经 验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 坚实的基础
期待互联网行业能够持 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 的机遇和福祉
物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发展趋势
02
03
04
跨界融合:物联网将与互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融合,
拓展应用领域。
技术创新:未来物联网将不断 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模式,
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产业升级:物联网的发展将推 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产
生更多的经济价值。
05
互联网的未来展望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与案例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与未来展望
学习方法与建议
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设定学习计划与目标,保持学习的连贯 性与持续性
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程、视频 、书籍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际操作 能力
多参与线上、线下讨论,与其他学习者 交流互动
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01
VPN提供安全的网络连接,保 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安全漏洞修补程序
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修 补安全漏洞,防止恶意软件利 用漏洞进行攻击。
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安全审计
对企业网络系统进行定期安全 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
漏洞。
安全培训
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 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网络基础PPT课件

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简介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CSMA/CD协 议,采用总线型或星型拓扑结构,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如 10Mbps、100Mbps、1Gbps等。
以太网的组成
以太网由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 换机等)组成。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采用MAC地址进行通信 ,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按传输介质
有线网和无线网。
按拓扑结构
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网。
0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组 成。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通过建立连接、发送数据、确认接收、流量控制和错误 校验等功能,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
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深入,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如网络攻击、病毒 传播、数据泄露等。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针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网络安全,包括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 体系、加强网络监管和管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等。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 安全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OSI模型为各种不同的网络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模型框架,使得不同系统之间的通 信变得更加容易。
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共同遵守 的规则和标准,用于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 据交换和通信。
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封装、传输 和解封装三个过程。在封装过程中,发送方 将数据按照协议规定的格式进行封装,添加 控制信息和地址信息等;在传输过程中,数 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经过路由器的转发,最 终到达目的地;在解封装过程中,接收方按 照协议规定将数据包解封装,还原成原始数
网络发展课件ppt

0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MTP是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通过SMTP协议,电子邮件客户端
可以将电子邮件发送到邮件服务器,由邮件服务器转发到目标收件人。
03
CATALOGUE
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
总结词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网络,通常覆盖范围在几十米到几公里之间 。
互联网协议(TCP/IP)
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栈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 协议(IP)。TCP负责可靠的数据传 输,IP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TCP/IP协议分层
TCP/IP协议栈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协议和功能,共 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任务。
详细描述
无线个域网主要用于个人或家庭范围内的小型设备之间的通 信,如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常见的无线个域网标准包 括ZigBee、Z-Wave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
无线城域网(WMAN)
总结词
无线城域网是一种中等距离的无线通 信网络,通常覆盖范围在几十公里到 几百公里之间。
详细描述
无线城域网旨在为城市或地区提供高 速无线通信服务,类似于有线宽带接 入。常见的无线城域网技术包括 WiMAX(IEEE 802.16标准)和 LMDS(本地多点分布服务)。
金融行业等。
大数据在商业智能、社交媒体分 析、智能交通等领域也有着广泛
的应用。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结合,可以实 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为
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05
CATALOGUE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威胁与挑战
恶意软件攻击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2.光纤的性能指标
主要性能指标:衰减(传输损耗)、许可角、数值孔径、 色散、光纤模式。
图5 NA值高低的区别。
数值孔径NA:表示一根特定的光纤网线容纳光信号能力。 如图5
.
三、 光纤的分类 按照模数分:单模、多模; 按照折射率分布分:跳变式光纤 、渐变式光纤
.
1. 单模/多模(SMF:Single Mode Fibre)
• Fiberpon目前提供100M到10全系列光收发模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网络需求选
择所需要的。
• 目前常规通用的光模块主要包括:光发送器,光接收器,Transceiver(光收发
一体模块)以及Transponder(光转发器)。
• Transceiver(光收发一体模块)
Transceiver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光电/电光变换,包括光功率控制、调制发送,信号探测、IV转换以及限幅 放大判决再生功能,此外还有些防伪信息查询、TX-disable等功能,常见的有:SIP9、SFF、SFP、 GBIC、XFP等。
Transponder(光转发器)
Transponder除了具有光电变换功能外,还集成了很多的信号处理功能,如:MUX/DEMUX、CDR、功 能控制、性能量采集及监控等功能。常见的Transponder有:200/300pin,XENPAK,以及X2/XPAK等。
5
.
非对称模块:
所谓的非对称模块主要是指发射和接收的速率不一样,比如发射1.25G,接收155M。
⑵ 衰减;
⑶ 传播速度;
⑷ 直流回路电阻。
主要物理参数:⑴ 中心导体直径; ⑵ 屏蔽层的内外径;
⑶ 外部隔离材料的材质⑷ 最小弯曲半径。
.
2.同轴电缆的分类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 快速、广泛和多样化,重塑了媒体格局。
02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解 析
移动通信技术
01
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包括2G、3G、4G、5G等 不同技术阶段,实现了从语音通信到数据通信的转变。
02
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覆盖范围,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核心,包括Android、iOS、小程序等不同平 台和应用类型。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开发工具和框架,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 本。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设计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应用性能和用户体 验。
移动网络安全技术
移动网络安全技术是保障移动 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 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安全防 护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网
03
络安全防护措施。
移动终端技术
1
移动终端技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 设备等,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载体。
2
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 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应用体验。
3
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设计挑战,需 要不断优化设备性能和用户体验。
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和培训,让用户更加了解如何保护自 己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移动互联 网的发展,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05
如何把握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 支持国防研究项目建造了ARPAnet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衫机分校(UCLA)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 --犹它大学(Utah) --SRI国际机构
8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阶段2:分组交互网(60年代后期-70年代中期)
• 各个计算机之间要使用某种通信手段相 互连接;
• 要制定一套各方认可的通信规则。
4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四个阶段: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5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阶段1: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新闻组、文件传输、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 – Web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 得到广泛应用 – 下一代Internet – INTRANET 内联网(内部网)
12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网络拓扑的概念
通常,我们将通信子网中的通信处理机和 其他通信设备称为节点,通信线路称为链路, 而将节点和链路连接而成的几何图形称为该网 络的拓扑结构。因此,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是指它的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它反映出通信 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用分组交换方式
H H
IMP
IMP
IMP
H
IMP IMP
通信子网 X.25
H
资源子网
IMP:接口报文处理机(节点机),提供主机间的通信服务,存储转发方式工作 通信子网:IMP与它们之间的连线,负责通信任务,公用网 资源子网:主机及所有连接终端,负责应用,私用网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可分别建设
7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
网络基础与移动通信
1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主要内容
• 网络基础结构与概念 • 网络基本原理和TCP/IP基本概念 • 网络的技术发展与演进 •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2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将一系列具有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以及其他外部设备,用通信媒体 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相互通信、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多机系统就是计 算机网络。
•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18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机间距离 范围
分类
0.1M 电路板
计算机
1M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
10M 房间
LAN(local area network)
100M 楼
LAN
1KM 园区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10KM 城市
MAN
100KM 国家
WAN(wide area network)
1000KM 州
体系。
10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阶段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70年代末-90年代)
–主机间通信时对信息的理解、表示形式、应答等需遵守 共同的约定,即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分若干层次, 各层协议的总和称体系结构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是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各网 自行研制,互连困难(SNA、DNA等)
– ARPANET中存储转发的基本信息单位称为分组或 包
– 以存储转发方式传输分组的传输机制称为分组交 换或包交换
– 以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通信的子网称为分组交换 网
– 接口报文处理机IMP在分组交换网中称为分组交换 节点
9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ARPA主要贡献
– 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的研究。 – 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网络结构概念。 – 研究了分组交换方法。 – 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
节点用
链路用
13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 总线型 – 环型 – 星型 – 混合型 – 树型(星型级联) – 网状(星型+环型)
14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总线型 环型
星型
15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
计算机网络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WAN
10000KM 全球
WAN
16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按网络体系结构划分
TCP/IP ISO/OSI SPX/IPX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
SNA
DECnet
X.25、FR(帧中继)、ATM
1998
17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打印机
主机
• 自主计算机:指能够自主地完成启动停止和对所属资源进行控制的 计算机。
• 通信媒体: 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 • 相互通信: 用户之间按照某种规则约定进行信息交换。 • 资源共享: 共同使用网络中的软、硬件资源。
3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要素
• 至少具有两台以上的自主计算机,且这 些计算机之间有通信和共享的需求;
–7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制定标准, 1984年颁布了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网络 发展进入第三代
–70年代末,TCP/IP出现,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成为 INTERNET的基础。
11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发展培训
• 阶段4: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 的发展
– 九十年代:以商业应用为主 – Internet空前发展:电子邮件、信息查询、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结合)
T
低速
M
高速
M
C
Host
FEP
T
M
M
T
FEP:Front End Process前端处理机,减轻主机通信负担 C:集中器,带多个终端 M:调制解调器 T: 终端
6年代后期-70年代 中期)
– 将多台具有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路连接起 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的通信使
2000
All Other IPX TCP/IP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 覆盖范围小,传输介质较为单一; – 高数据率,低误码率; – 属于一个单位或部门。
•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 。
– 覆盖范围广,传输介质多样化; – 低数据率,高误码率; – 由政府部门委托或批准某些单位组建或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