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合集下载

血友病医学课件

血友病医学课件

血友病医学课件汇报人:日期:•血友病概述•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目录•预防措施与康复管理•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01血友病概述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血友病主要分为血友病A(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B(缺乏凝血因子Ⅸ)和血友病C(缺乏凝血因子Ⅺ)三种类型。

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血友病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功能异常。

发病原因凝血过程需要多个凝血因子共同参与,当其中任一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时,均可导致凝血障碍,引发出血倾向。

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及机制发病率血友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其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最高,约占血友病患者总数的80%-85%。

遗传方式血友病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女性患者可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儿子和女儿。

因此,在家族中有血友病患者的情况下,应警惕遗传风险。

地域分布血友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02临床表现与诊断关节、肌肉出血少见,但手术后出血表现明显。

轻度血友病中度血友病重度血友病皮肤、黏膜出血较常见,关节出血一般在外伤后发生。

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关节畸形、假肿瘤,甚至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030201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标准与流程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检测、基因诊断等)→明确诊断及分型。

与血管性血友病的鉴别血管性血友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关节和肌肉出血少见,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

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鉴别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影响,无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

遗传病学血友病

遗传病学血友病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通过建立患者互助组织、联系志愿者等方式 ,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此外,与医疗机构 、慈善组织等合作,为患者提供医疗援助和 经济支持。
06
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建议
遗传咨询流程和内容
家族史采集
详细了解咨询者及其家庭成员的
血友病患病情况,绘制家族系谱
图。
01
遗传方式分析
02 根据家族史和系谱图,分析血友
03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等,用于评估凝
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血小板计数
检测血小板数量,以排除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
疾病。
出血时间测定
评估皮肤、粘膜等部位的 出血倾向和止血功能。
特异性辅助诊断技术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分类
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血友病可分为血友病A(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 B(缺乏凝血因子Ⅸ)和血友病C(缺乏凝血因子Ⅺ)。其中,血友病A最为常 见。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血友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数量减少 或功能异常。
发病机制
凝血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最终导致血液凝固 。血友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使得凝血过程受阻,从而引发出血症状。
通过检测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如 FⅧ:C、FⅨ:C等,以确诊血友病类型 及严重程度。
抑制物筛查
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分析
通过对凝血因子相关基因进行突变分 析,明确血友病的分子病因。
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凝血因子 的抑制物,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基因检测在血友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友病

血友病

四、血友病血友病(hemophilia)是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的一组出血性疾病。

分为:①血友病A,又称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或FⅧ:C缺乏症;②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IX缺乏症;③遗传性FⅪ缺乏症,又称Rosenthal综合征。

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约占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85%,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少见。

血友病的发病率为5/10万~l0/10万,婴儿发生率约为1/5000。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的比较发病率为16:3:1。

其共同特点为终身性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以及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而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等实验室检查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血友病A和B均为性染色体(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女性遗传、男性发病)。

其遗传规律见图6—4。

遗传性F Ⅺ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遗传,子女均可发病。

约l /3的病人无家族史,发病原因不明。

不同类型血友病的发病基础与其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种类有关(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分别缺乏FⅧ、FIX和FXI),但共同的结果均是造成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正常运作的原料缺乏,凝血活酶生成减少,凝血酶原激活受限,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使病人发生出血或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类型及相关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局邵血肿形成所致的压迫症状与体征。

1·出血是血友病病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严重,血友病B次之,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轻。

其特征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包括碰撞、切割、针刺或注射、运动性扭伤或拉伤等)、小手术(如拔牙)后出现局部延迟性、持久性、缓慢的渗血,罕有急性大出血。

手术伤口的延迟性出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出血部位以皮下软组织及肌肉出血最为常见,关节腔内出血(主要是负重关节)次之,内脏出血较为少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颅内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肌肉及关节腔内出血是血友病病人的特征。

“血友病A”1例病例报告分析

“血友病A”1例病例报告分析

“血友病A”1例病例报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倾向。

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类型,血友病可分为血友病A 和血友病B。

血友病A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的缺乏而引起,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约占所有血友病患者的80%。

血友病A的发病率为1/5000,主要发生在男性患者身上。

血友病A患者常常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就出现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关节出血等,尤其是在受伤或手术后出血难以控制。

由于缺乏凝血因子VIII的作用,血友病A患者易发生内在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血友病A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例血友病A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治疗过程以及预后观察等方面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血友病A的诊疗过程、启示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在血友病A治疗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1.2 病例简况患者为一名12岁男孩,因多次出现不明原因的深部肌肉出血、疼痛和关节肿胀于我院就诊。

病史始于患者3岁时,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不等,症状轻重不一。

患者家族中无同类疾病史,原发病母骨龄岁,父亲及兄弟姐妹正常。

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出血斑,粘膜无出血。

生长发育正常,贫血、肺部、心脏、腹部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凝血分析:凝血时间延长,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阳性,红细胞增多;凝血因子检查:Fⅻ、Fⅸ测定值,Fⅶⅲ活性值低。

遗传学检查:FXⅲmRNA基因组测序,发现为一个新的显性变异。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血友病A。

2. 正文2.1 临床表现血友病A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易于出血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患者在出生后通常很快展现出明显的症状,如易淤血、皮肤出血、肌肉和关节出血等。

由于凝血因子Ⅷ缺乏,患者的凝血功能受损,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血友病A患者还容易出现关节出血的症状。

血友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血友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关节置换术
对于严重关节病变的血友病患者,可 考虑进行关节置换术以改善关节功能 。
脾切除术
对于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考虑 行脾切除术以改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 功能。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生活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血友病相关知识 ,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等。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作息和运动 等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出血的因素, 降低并发症风险。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加 速有效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
普及教育与提高认知
加强对血友病的普及教育,提 高公众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促进早诊早治。
医疗保障与政策支持
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减轻患者 经济负担,推动血友病治疗领
域的持续发展。
THANK YOU
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家族史评估
了解家族中血友病患病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 遗传风险。
基因检测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变异,确定血友病类型及严重 程度,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临床表现评估
根据患者的出血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评估并 发症风险。
预防措施与建议
避免剧烈运动
减少关节和肌肉出血的风险。
牙科和外科手术前的咨询
在进行牙科或外科手术前,应向医生咨询,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定期输注凝血因子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输注凝血因子以预防出 血。
遗传咨询
为家族成员提供遗传咨询,了解血友病的遗 传风险及预防措施。
05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基因突变研究
通过对血友病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不同基因突变与疾病 表型之间的关系,为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

血友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考点

血友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考点

血友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考点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关节和组织出血,以及出血引致的畸形。

根据病人所缺乏凝血因子的种类,区分为血友病A(Ⅷ因子缺乏)、血友病B(Ⅸ因子缺乏),遗传性FXI缺乏症,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

血友病病理机制为凝血因子基因缺陷导致其水平和功能低下,而使血液不能正常地凝固。

1.血友病病因
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男性患病,女性作为缺陷基因携带者。

2.血友病临床表现
出血+畸形>血友病A出血较重,血友病B出血较轻。

血友病出血具备下列特征:
(1)出生即有,伴随终身;
(2)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
(3)负重关节(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称血友病关节)。

皮肤紫癜极罕见,重型病人可发生呕血、咯血、甚至颅内出血;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致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压迫血管可致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口腔底部、咽后壁、喉部及颈
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压迫输尿管致排尿障碍。

3.血友病辅助检查
血友病主要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凝血时间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PCT)不良及简易凝血酶生成试验(STGT)异常。

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4.血友病治疗原则
血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且需终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替代治疗,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性治疗。

其原则是尽早、足量和维持足够时间。

血友病患者出血后的一些处理方法

血友病患者出血后的一些处理方法

血友病患者出血后的一些处理方法
一、概述
生活中很多的疾病不论大小都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Ⅷ或因子Ⅸ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分为A,B两型。

出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所以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平时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

二、步骤/方法:
1、血友病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的护理,首先在心理要平稳,不要有焦虑、急燥、忧郁等不良的情绪,要正确地认识疾病,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血友病患者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适当吃一此奶制品、蛋、瘦肉、豆制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红枣、绿豆、花生米、百合、鲜藕、白木耳等也要吃一些,这些食物有止血的作用。

3、血友病患者平时生活中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如磕、碰、摔、擦等,这些都会导致皮肤受损出血,加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尽量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

三、注意事项:
血友病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科学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家人的关心呵护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同时要多
休息,避免劳累。

《血友病的护理》PPT

《血友病的护理》PPT
特点
血友病患者通常在受伤或手术后 出现长时间出血,关节、肌肉和 内脏器官也可能发生出血。
血友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血友病分为A型(缺乏凝血因子Ⅷ)和B型(缺乏凝血因子Ⅸ),两种类型的症 状相似,但严重程度和凝血因子水平不同。
症状
包括关节疼痛、肿胀、肌肉出血导致的肌肉疼痛和乏力、以及内脏出血引起的 呕血、黑便、血尿等症状。
血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血友病是遗传性疾病,由X染色体上 的基因缺陷导致相应的凝血因子合成 不足。
发病机制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凝血因 子起到止血作用,而血友病患者由于 缺乏凝血因子,止血过程受阻,导致 出血不止。
02
血友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预防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血友病患者应避免参与可能导致创伤 的活动,如足球、篮球等。
某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物可 能增加出血风险,应避免使用或遵医 嘱。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关节和肌 肉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出血 。
关节护理
01
02
03
保持关节活动
定期进行关节活动,以预 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减轻关节负担
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尽量 减少重物搬运等活动。
冰敷与热敷
在关节疼痛或肿胀时,可 采用冰敷或热敷的方法缓 解症状。
饮食与营养
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 身体需求。
控制盐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以降低水 肿和高血压的风险。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出血 。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血友病的总结

血友病的总结

关于血友病的介绍作者 09级生科蒋秀兰 1244409044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血友病并不陌生。

它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的疾病,为典型的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关键词:血友病 X染色体1.什么是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

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

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因子Ⅸ缺乏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传递者中,因子Ⅸ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

因子X1缺乏,均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2.血友病的发现过程回顾历史,遗传性血液病在遗传性疾病和血液性疾病中最先为人们所注意。

早在12世纪时,阿拉伯文中已有血友病的记载,19世纪时,由于英国下室出现了血友病并波及了欧洲各王室,至今仍为众人所盛传。

目前已发现的遗传性血液病约有100余种,基本分为三大类:(1)遗传性红细胞系统疾病。

(2)遗传性白细胞系统疾病。

(3)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其中有极少见的,至今报告不过数例;也有极常见的,例如镰形细胞贫血病,在我国虽然极为罕见,但在热带非洲有此基因者约占人口的20%,有些地区高达40%;又如8地中海贫血从地中海、中东、印度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一直延伸到南亚的广大地区,其基因携带者达人口的5~20%。

3.血友病的表现和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出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终身有自发的/轻微损伤/手术后长时间的出血倾向,重型可在出生后既发病,轻者发病稍晚。

血友病性关节炎案例汇报

血友病性关节炎案例汇报

通过综合检查和评估,发现患者存在 多个关节的病变,需要积极治疗和管 理。
给患者和医生的建议
对于患者来说,要积极接受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 轻症状和疼痛。
患者应该与专业医生建立长期合作和沟通的关系,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关节检查和血液检测,以及根据医 生建议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康复。
04
基因诊断和治疗展望
基因突变检测和遗传咨询
基因突变检测
血友病性关节炎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检测方法包括DNA序列分 析、基因芯片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等,可以帮助诊断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
遗传咨询
通过遗传咨询,医生可以向患者和家庭成员提供疾病相关的信息,包括遗传 方式、风险、治疗和生育建议等,帮助家庭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发 生。
血友病性关节炎与肿瘤的关系
研究发现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友病性关节炎与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部分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如淋 巴瘤、白血病等。这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免疫功能低 下有关。
预防和治疗
因此,针对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肿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临床 表现,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病例三: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摘要
本病例总结了血友病性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
并发症
血友病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畸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其中,关节畸形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和疼痛,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
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加强关节保护、定期注射凝血因子、进行理疗和康复训练等。同时,关注患 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和医生 需要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和治疗进展。

血友病饮食保健要注意哪些

血友病饮食保健要注意哪些

血友病饮食保健要注意哪些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由单个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较少见。

在儿童期即有过度出血的表现:严重鼻衄、肌肉或关节出血或皮肤大片瘀斑。

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所缺乏的凝血因子血浆水平成正比。

身体的健康是要及时调节的,在不影响生活状态下,血友病患者康复护理的关键在于饮食保健。

一、血友病在保健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一)血友病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1:生花生米配方:生花生米(连衣)60克用法:每日分3次嚼食功效:凉血止血。

使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

2:藕节汤配方;藕节30克,柿饼30克,荠菜花15克,蜂蜜10克制作:藕节,柿饼,荠菜花加水800ML煮佛20分钟,取汁,加蜂蜜。

用法:每日一剂。

功效:凉血止血。

使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

3:红枣猪肉汤配方:红枣30克,鲜猪皮100克制作:上两样加水800ML,煮至稀烂。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功效:补气养血。

适用于气血亏虚之出血。

(二)血友病患者宜吃食物1.保肝(促进因子生长):动物肝脏、胎盘、富含维生素C、E及B胡萝卜素的果菜:南瓜、甘薯、马铃薯、柿子椒、海藻类、豆类蔬菜、猕猴桃、鳄梨、草莓等。

2.提高免疫功能:奶制品、蛋、瘦肉、豆制品、蘑菇、甘草、卷心菜、圆白菜等。

3.高钙(促进凝血、预防骨质疏松及关节畸形):奶制品、日光浴、软骨等。

4.高胶原蛋白(强筋、促进关节修复):蹄筋、肌腱、猪皮等。

5.止血饮食(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凉血止血)红枣、绿豆、花生米、西洋参、犀角粉、龙眼肉、百合、龟肉、荔枝、鲜茅根汁子、鲜藕、白木耳、藕节汤等。

(三)血友病患者禁吃食物1.高脂肪食物因其会导致消化不良,故肥肉、全脂牛奶、蛋黄、动物内脏应忌食。

2.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刺激神经兴奋,易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脏及皮下出血,故应忌食。

3.油炸食物因其不利于消化且易加重胃肠负担,少数患者还可引起胃肠出血,故应忌食。

4、易导致出血的食物如鲳鱼、山楂、向日葵子等,应忌食。

血友病的诊断标准

血友病的诊断标准

血友病的诊断标准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

血友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血友病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血友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不明原因的皮肤、黏膜出血、关节出血,以及手术、外伤后难以止血等。

这些症状如果持续存在,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考虑血友病的可能性。

其次,家族史也是诊断血友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家族史。

如果患者的家族中有血友病患者,或者有类似的出血症状,应考虑血友病的可能性。

另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血友病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发现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

目前,血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凝血因子抗原测定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血友病的诊断,并进一步分型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总的来说,诊断血友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同时,对于怀疑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血友病的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及时明确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血友病患者的护理

血友病患者的护理

血友病患者的护理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因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引起严重凝血障碍而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遗传性FⅪ缺乏症。

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我国的血友病中,血友病A最常见,约占80%,血友病B占15%,遗传性FⅪ缺乏症较少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血友病A(甲)和血友病B(乙) 血友病A(甲)又称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或FⅧ∶C(FⅧ凝血活性部分)缺乏症,血友病B(乙)又称遗传性FⅨ缺乏症,血友病A、B均为连锁隐性遗传,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发病、女性遗传,70%的血友病A有遗传性家族史,30%的病例是由于基因突变;血友病B,有明显家族史者少,基因有高度的自发性突变率,使女性X染色体的一条随机地无作用,不活化。

血友病A或B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正常,其女儿100%是血友病A或B传递者,传递者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子半数为血友病患者,其女半数为传递者。

基因遗传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血友病遗传示意图2. 遗传性FⅪ缺乏症遗传性FⅪ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FⅪ缺乏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A相同,女性传递者中,凝血因子Ⅺ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

凝血因子Ⅺ缺乏,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有无血友病家族史,询问发病前有无创伤、手术等诱发出血的因素,了解既往有无反复皮肤或体腔出血史等。

(二) 临床表现1. 出血血友病的主要表现,血友病A最严重,血友病B次之,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轻。

常有严重的“自发”出血,大多为创伤后出血(创伤极轻微而未被注意,似乎是“自发”出血),有的患者做小手术或拔牙后出血不止,进一步检查时才被发现。

出血部位以皮下软组织及肌肉出血最常见、关节腔内出血次之,肌肉及关节腔内出血是血友病的特征;内脏出血虽少见,一旦出现后果则严重,颅内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血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血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血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终生具有自发或轻微损伤及小手术后出血不止的倾向。

同时血友病还并发多种并发中,其中关节出血是血友病最常见的现象,约占总病例数的60%,其次为周围神经受损,其发病率占总病例的15%,再次为上呼吸道梗阻发病率占总病例的10%[1]。

在临床中的治疗现今多采用凝血因子浓制剂等治疗方法,但此类疾病由于患者自身意识不足,因此在临床护理及治疗过程中造成很大困扰,因此笔者在临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合理有效地健康教育指导,其临床效果客观,特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液科血友病患者共40例,且均为男性。

患者初次引发血友病年龄2-15岁,平均8±2岁,12例患者均表现为在跌的等关节轻微外伤后出现明显疼痛,创伤面肿胀,关节活动面受限以及皮肤黏膜等出血等情况来我院就诊。

来我院就诊年龄4-18岁,平均14±3岁。

入院后经实验室检查均出现凝血时间延长,凝血象显示凝血因子Ⅷ缺乏甲型血友病23例,凝血象显示凝血因子IX缺乏乙型血友病17例。

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年龄4-18岁,平均15±1.7岁。

观察组患者20例,年龄4-18岁,平均13±5.8岁。

1.2治疗方法患者均避免在入院后引发外伤以及手术,如并发关节出血,应进行X线以及核磁共振进行诊断,根据血友病患者的临床主要特点:关节渗出、积血;边缘侵蚀、软骨下囊;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来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2]。

同时根据影像学分析来对患者进行病理分期。

明确确诊后给予患肢固定止血,对于局部出血的患者采用压迫止血同时口服凝血药物,禁服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

对于血友病性严重关节病的患者在给予一定量的凝血因子浓制剂后可采取手术治疗。

1.3护理方法1.3.1病情观察在患者入院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的变化,以免出现主要脏器内出血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局部红肿等情况,以免一起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血友病诊断标准

血友病诊断标准

血友病诊断标准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

血友病患者易出现内外伤后持续或反复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友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出血倾向,易淤血、皮下出血、关节出血等。

2. 出血部位,常见于关节、肌肉、皮下等处,也可出现在内脏。

3. 出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或伤口持续渗血。

4. 幼年期症状,男性患儿常在2岁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出血,女性患儿可能表现为月经过多。

5. 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应高度怀疑血友病。

二、实验室检查。

1.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2. 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发现凝血因子VIII或IX活性降低。

3. 分子遗传学检测,进行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检测,确认基因异常。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关节、肌肉出血的部位进行X线、CT或MRI 检查,了解出血程度和部位。

2. 骨髓穿刺,对于疑似血友病的患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发现出血倾向。

四、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符合血友病特点,如反复出血、出血时间延长、家族史等。

2. 实验室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PT、APTT延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3. 分子遗传学检测发现凝血因子基因异常。

4. 辅助检查显示出血部位和程度。

综上所述,血友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于血友病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加强对血友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血友病诊断标准

血友病诊断标准

血友病诊断标准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凝血因子VIII或IX的缺乏引起。

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包括皮肤淤血、关节出血、内脏出血等,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对于血友病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友病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1. 皮肤淤血,患者常在轻微外伤或无明显原因下出现皮肤淤血,持续时间较长,难以自行吸收。

2. 关节出血,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多见于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

3. 内脏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呕血、黑便、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凝血功能检查,患者常见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因子VIII或IX活性降低。

2. 凝血因子检测,通过测定凝血因子VIII或IX的活性水平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

三、家族史。

对于怀疑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应详细了解其家族史,特别是是否有血友病家族史。

血友病主要为X连锁遗传,男性患者多见,因此家族史对于诊断血友病至关重要。

四、遗传学检测。

对于确诊血友病的患者,可进行遗传学检测以确定其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有助于指导家族遗传咨询和遗传风险评估。

综上所述,血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家族史和遗传学检测相结合。

对于怀疑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家族中存在血友病家族史的患者,应加强遗传咨询和家族遗传风险评估,以预防和减少血友病的发病和传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血友病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凝血因子是人体内一组具有引起血液凝固、具有止血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主要的凝血因子有十三种,常用罗马数字表示为:I、II….XIII(即凝血因子一、二…至十三)。

如果血液中缺乏某一种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从而引起出血性疾病。

疾病分类
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1).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八(即Ⅷ)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约占血友病人数的80%-85%,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更高。

(2). 乙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九(即IX)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B,临床较甲型血友病少见,约占血友病人数的15%左右。

(3). 丙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十一(即Ⅺ缺乏,国外又称作Rosenthal综合征)。

Ⅺ缺乏症在我国极为少见。

(4).获得性血友病(即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常由于自身因素导致某些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或活性降低,如获得性凝血因子八(Ⅷ)缺乏症,常由于自身产生Ⅷ因子抗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获得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友病A、B均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而丙型血友病(遗传性Ⅺ缺乏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在我国多数为甲型血友病为主,致病基因位于女性X 染色体上,也就是女性携带基因,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而下一代女性均为正常人。

所以,血友病患者常有家族史,常见的遗传模式是:女性从上一代获得发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然后遗传给下一代男性,也称“隔代遗传”。

临床表现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

血友病的出血特点为:(1)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2)与生俱来,伴随终身;(3)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4)负重关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

(5)出血的轻重与血发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

以甲型血友病为例,根据血浆Ⅷ的活性(即Ⅷ凝血活性,正常人为100%),可将甲型血友病分为4型,见下表:甲型血友病严重程度分型
分型Ⅷ活性(%) 临床出血特点
重型<1 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关节畸形,假肿瘤;可有咯血,呕血,颅内出血
中型1-5 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关节畸形,较轻
轻型5-25 关节、肌肉出血很少,无关节畸形
亚临床型25-45 仅在严重创伤或手术后出血
此外,可以出现血肿压迫症状及体征, 常见的有:(1)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致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2)压迫血管、输尿管引起症状;(3)压迫胸腹腔等脏器,影响内脏功能。

诊断
血友病(常为男性发病),除根据上述遗传病史及出血症状外,还需要进一步如下检查:(1)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严重出血者血红蛋白减少。

(2)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PT)时间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重型明显延长,轻型稍延长,亚临床型正常。

(3)其他检测:临床确诊常需要检测Ⅷ凝血活性。

对任何程度的血友病患者,完全确诊可以进一步通过基因检查等手段,如常用PCR及基因芯片技术等。

此外,尚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症;如灭鼠药物中毒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出血,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引起的出血。

疾病治疗
一般止血治疗
如使用抗纤溶药物及一般促进血小板聚集的止血药物等。

对于严重的出血导致的关节及肌肉血肿,可以用绷带加压包扎或者沙袋等局部压迫和冷敷止血。

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为主要疗法,即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

主要方法有:①:新鲜冰冻血浆(含有人体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根据病情每日/每次200-400毫升不等。

②:血浆冷沉淀物(主要含Ⅷ及纤维蛋白原等,其中Ⅷ浓度较血浆高5~10倍),根据病情,每次每日输注10-20 IU(国际单位)不等。

③:凝血酶原复合物(含X、Ⅸ、Ⅶ、Ⅱ),为一般的替代治疗。

④:血液提取的Ⅷ浓缩制剂,或基因重组活化的Ⅷ制剂(不同厂家,规格不同)。

凝血因子的使用方法:根据Ⅷ的凝血活性,可以根据如下公式:首次输入活化Ⅷ(或Ⅸ)剂量(IU)=体重×所需提高的活性水平(%)÷2。

最低止血要求Ⅷ水平达20%以上,出血严重或欲行中型以上手术者,应使Ⅷ或Ⅸ活性水平达40%以上。

⑤:重组的人活化因子Ⅶ(rFⅦa,活化的七因子):可用于预防或治疗Ⅷ或Ⅸ缺乏的严重血友病患者的出血,常用剂量是90g/kg,每2~3小时静脉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药物治疗
疗效低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如使用: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达那唑(danazol)以及糖皮质激素改善血管通透性等。

家庭治疗
血友病患者的家庭治疗在国外已广泛应用。

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知识的教育,家庭治疗最初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除传授注射技术外,还包括血液病学、矫形外科、精神、心理学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等。

外科治疗
有关节出血者应在替代治疗的同时,进行固定及理疗等处理。

对反复关节出血而致关节强直及畸形的患者,可在补充足量凝血因子的前提下,行关节成型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其他治疗
如通过不同的基因疗法,使患者体内表达足量的凝血因子等,目前这些方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没有完全用于临床。

[1]
预防出血
预防出血比替代治疗更重要,包括:(1)加强宣教,避免剧烈活动,鼓励适当体力活动;(2)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3)避免肌肉注射;(4)如需手术应在术前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5)有条件者应定期预防性补充相应凝血因子等。

(6) 血友病是许多有创操作的禁忌症,如拔牙、骨穿、外科手术等。

在未给予凝血因子输注干预前,避免盲目进行操作。

疾病预防
俗话讲得好,防患于未然。

既然血友病是女性携带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那么就可以进行妊娠后的产前诊断,进行优生优育。

对血友病患者家人特别是女性患者,应做基因检测。

对于有家族史但无基因携带的女性,妊娠后可以放心的按正常程序分娩。

而对于女性携带者,最好在妊娠后(一般12-14周内)做性别鉴定,若胎儿为女性,就可以按心做正常的足月分娩,如果胎儿为男性,则需要进行羊水穿刺等提取DNA 检测血友病的严重程度,或者通过脐带血(大约在妊娠16-18周后)取样以测定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治疗性流产手术,特别是胎儿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孕妇,应尽早终止妊娠。

此外,随着目前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可对基因携带者的女性进行体外受精,通过对受精卵的体外遗传学检测,确定有无基因携带,从而在众多的胚胎中,挑选出最健康的无基因携带的女性胚胎植入到妈妈的子宫内,以确保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因此,优生优育不但给一个有血友病家族史的家庭带来婚姻后的幸福,同时也为下一代孕育了健康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