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
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
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公元1603年,日本三河(爱知县)小大名出身的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到1868年为止日本进入了长达265年的江户时代。
而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就传入了日本。
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
六世纪后半期,以部民制为特征的奴隶制行将崩溃,即将诞生的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上需要理论指导,儒学在日本进一步传播,并开始浸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被视为儒家五种传统美德的仁慈、正义、礼仪、学识、信义,自然成为治国治民的利器。
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加速了日本的文明进程。
江户时期,儒学出现了史上罕见的繁荣兴旺。
众所周知,由于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开府,日本社会基本上逐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统一体,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成熟期和崩溃期。
德川家族统治的三百多年间是日本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和平时期。
幕府体制日益巩固,经济稳定发展,社会日趋安定,使日本有可能从容地对自古以来从中国传入的文化进行反刍、消化和吸收,并继续不断大量地吸收近期及明清以来的文化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户时代是有史以来日本文化同中国最密切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文化史的巅峰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之一,就是儒学的勃兴。
中国的儒学虽在遥远的古代就传入了日本,并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但它始终未能完成一种蜕变,没有真正融入日本文化之中。
江户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种机遇,使儒学真正获得了实现日本化的条件。
围绕朱子学派为主流的宋代理学的争论,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剧烈碰撞。
其结果,儒学在传入日本之后,终于在江户时代形成了气候,也带动了江户文化的繁荣。
因为它不仅有识文断字、吟风弄月的情调,更多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原则,难怪有人把日本看作是儒教徒的国度。
儒学在日本的发展
第一节儒家经典初传日本中国的儒家经典是经朝鲜传入日本的。
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在应神天皇十五年八月,朝鲜半岛的百济国王派遣一个名为阿直歧的人送来两匹良马。
阿直歧能读中国经典,于是太子菟道稚郎子便拜他为师。
应神天皇问阿直歧:“还有没有比你更高明的博士?”阿直歧回答说:“有个叫王仁的,很高明。
”应神天皇随即派人去百济邀请王仁。
应神天皇十六年二月,王仁来日。
太子又拜王仁为师学习中国典籍。
成书于公元712年的日本第一部历史和文学著作《古事记》也有类似记载,还更加具体地说王仁带来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
这是有关中国儒家经典和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记载。
经学者考证,应神天皇十六年相当于公元405年,也就是说中国儒学传入日本之始为5世纪初。
《日本书纪》中还记载:应神天皇死后,菟道稚郎子本应继位,但他推让皇位于异母兄大鹪鹩,理由是大鹪鹩仁孝之名远闻天下,而且年龄大,应即位天皇。
大鹪鹩则以父命难违为由,固辞不就。
两人互相推让,以致造成三年空位。
最后,菟道稚郎子自杀,以示辞让诚意。
这被学者认为是仿效《论语》中所记载的中国周朝祖先泰伯与仲雍出走、辞让王位于幼弟季历的故事。
另外,被认为写于5世纪并保存至今的日本文章中也有浓厚的儒家味道的文字,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在5世纪时已传入日本的明证。
日本人系统学习中国儒家典籍及其思想,则是晚至6世纪的事了。
据《日本书纪》记载,513年,百济国王派遣了一位名叫段杨尔的五经博士来日本,之后以轮换的办法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
五经博士是中国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在朝廷中设置的学官,专掌《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传授。
后来百济也仿照汉朝建立了五经博士制度。
中国的儒家经典也通过百济的五经博士传到了日本。
但中国儒学在传入日本之初,影响并不广泛,与广大民众尚无接触。
这是由于日本当时刚刚踏入文明社会不久,仍处于原始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因此,对于从中国传来的新鲜的生活或生产器具及进步的生产技术接受得比较快,而对先进文化的精神成果接受则较为缓慢。
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儒学思想比较研究
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儒学思想比较研究摘要: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
儒学伦理日本化的结果使“忠勇”成为武士道精神信奉的儒学德行。
而武士道精神首先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一种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甚至一度成为日本的主导文化。
本文从武士道精神的内涵、起源、形成入手,分析它和儒家学说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武士思想;儒学思想;比较研究一、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上田秋成在《菊花之约》描写了一个武士之间相守誓约的故事,日本人家喻户晓。
两个武士约好在重阳节相聚,对菊花饮酒但是一个武士被敌人抓住了,无法脱身,为了不违背誓约,他自杀了,灵魂飞到约定的地点,与朋友饮酒之后飞灰湮灭。
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能在日本人民心中引起深刻的感动,就在于武士精神对“诚”的崇尚。
而这个“诚”是来源于儒家思想。
日本很多学者提到: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
日本儒学是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基础。
明治维新以后,武士道精神并未随着武家政治的终结、身份等级制度的消失以及日本进入近代社会就画上终止符,相反它进一步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中。
二、武士精神的产生日本在镰仓时代,确定武家政权,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以及庄园制的发展,逐渐在豪强争夺中形成了地区性的家族式军事集团即武士团。
时至江户时代,结束了漫长的战争,进入和平时期。
随着德川幕府政权的发展,武士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很多武士开始成为官僚,开始治国理政,急需规范社会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所以当时,德川幕府把朱子学确立为官学。
三、儒家思想与武士道精神的融合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体系。
即使在封建统治消失已久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比如公司的终身雇佣制,日本人的重诚信,讲礼节,自杀率高等社会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揭示出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
论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论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
可以搜求到手的研究著作和史料中尽可能多地整理出有关日本儒学发展及其影响的重要史实,把儒学置于日本文化的大背景下,将儒学的发展与日本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成功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分析日本的思想文化。
《文化》一书中的下篇,分别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史学及当代日本社会七个方面,具体地分析研究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文化领域中的影响。
这种横向的研究给人以广阔的视野,而在每一个具体的领域中,又再现了其发展过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史脉络,给人以纵深的历史感。
例如在政治领域,从大化革新与“周孔之教”、“建武中兴”与朱子学的关系,一直谈到“尊王攘夷”思想与明治维新。
在法律方面,从《养老律令》和“以礼入法”,《贞永式目》和大名家法,一直谈到明治民法中的家族制度等等。
这样纵横交织,形成了一幅广阔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图景。
透过翔实的历史事实陈述,日本文化的特点便具体而豁然了。
这里我们想介绍王家骅对日本神道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宗教与儒学的关系的论述,借以理解日本文化的特点。
王家骅在《文化》一书中,论述了日本神道教义从无到有的发展,及其如何受儒佛道等各种思想的影响与怎样排除这些思想影响欲恢复其本来面目,直至与国家权力结合。
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从原始神道到国家神道五个发展时期,并认为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可以找到当时儒学发展形态的影响。
关于日本原始神道,他是通过剖析《古事记》中有关宇宙生成和演变的神话与儒家典籍《淮南子精神训》和《周易系辞》等的关系,来说明“无论是其神学思想还是其宗教祭仪活动,都已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到平安时代中期,以佛教为根本、神道为附庸的“本地垂迹”说,则是神佛调和理论化的最初尝试。
到室町时代,神佛调和理论又与儒佛不二思潮互相汇合,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神、儒、佛一致说,无论是哪种一致说,实际上都是由外来思想所准备与培植的,尤其是受到宋学的影响,这并不表明以日本固有之道相标榜的神道出现了什么具有思想独创性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流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愈发显著。
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形式等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并就不同领域进行具体分析。
一、哲学思想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都对日本的思想观念和僧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以来,佛教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之一,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在日本发展壮大,并与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传统文化。
1.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本土化的发展逐渐融入了日本文化。
佛教的信仰和教义对日本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思想中强调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对人道精神的追求,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2.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儒家思想强调身份的界定、礼仪的尊重以及道德的重视等,对于日本的社会制度、教育体系以及家庭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传入的儒家经典如《孟子》、《大学》等成为了日本儒学的经典著作,并在日本的教育、政治和道德观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道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自然,对日本的艺术、园林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的主要观念如“无为而治”、“虚静无为”等理念都在日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成为日本文化中追求心灵宁静和自然之美的重要元素。
二、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改良,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系。
1.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传入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古代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在日本得到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学风格。
日本的和歌就是在中国诗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和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温婉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日本文学的代表之一。
日本儒学的本土化与民族化
日本儒学的本土化与民族化梁宗华摘要儒学自始传日本至12世纪以前,所传入的均是汉唐时期注释的儒家经典。
适应于建立、健全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儒学主要是作为先进的政治理念在日本封建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幕府时代以后,儒学的传播内容发生了大的转向,宋代理学取代了汉唐儒学输入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儒学摆脱了对禅宗的从属,独立发展,进入在日本的鼎盛期,儒学研究空前高涨,创出了日本儒学独立的理论体系,形成朱子学派、阳明学派、古学派等重要学术派别,这些学派开展学术研究,从事教育活动,为儒学的本土化、民族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儒学日本传播民族化作者:梁宗华,女,山东苍山人,1963年生,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儒学经由朝鲜的百济传入日本。
与朝鲜、越南相比,儒学传入日本的历史最短,但一经传入,就对日本社会生活诸多层面产生了广泛影响,不但对日本社会历史进程发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创出了比较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儒学,从而构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长期居于国家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过程中,儒学以官方力倡、民间普及等各种形式渗入日本社会机体之中,成为日本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积淀。
以中国儒学为母体的日本儒学,在日本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土壤中深深地扎下根,成为东方儒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在幕府时代以前主要是以五经为核心内容的汉唐儒学,此期对日本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促成了大化革新在相当程度上贯穿了儒家的政治伦理精神。
儒学初传日本,有徐福携《诗》、《书》东渡的传说,但确切的史实记载是在应神天皇时。
据日本史书《古事记》载,百济博士王仁于应神天皇16年(285年)赴日本,携《论语》献给朝廷,并担任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教授《论语》。
这是儒学官方传播的开始,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宫廷教育亦自此始。
儒学的政治理念及道德观念很快被日本上层社会所接受,应神天皇死后,受儒家禅让及仁孝思想影响,皇太子与其兄大鹪鹩互让空位近三年,最终自杀使以仁孝闻名的兄长大鹪鹩即位,是为仁德天皇。
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后期水户学派为中心
2019年第3期儒家“尊壬攘夷”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后期水户学派为中心李少鹏摘要:日本水户学的“尊王攘夷”思想源于儒家典籍《春秋》。
其中“尊王”的思想始于因“敬天”而畏“天命”,转而尊隆承受天命的“受命之王”,以至尊重“继体之王”即“今王”;而“攘夷”的起点是对夷夏文明价值的高下判断,其目的是实现本文明的极限扩张,即“化及天下”。
水户学与《春秋》的“尊王攘夷”除“王”的身份不同外,二者的思想线构并无本质区别。
由“尊王”所导致的对议会政治和个人自由的压制,以及由“攘夷”所导致的对异民族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发展权利的扼杀,在近代日本对外扩张中都曾凸显出来,这为儒学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再生成提供了镜鉴。
关键词:尊王攘夷;春秋学;东亚儒学;水户学水户学派是日本江户时期重要的儒学流派,其阐释的“尊王攘夷”思想是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思想力量,而明治维新中所体现出来的“儒教”色彩近年来更饱受日本思想界的关注。
Q追溯水户学的思想渊源,除朱子学外,日本学界多认为其大量吸收了日本本土思想的元素,对此我们并不完全赞同。
从水户学的代表人物会泽正志斋和藤田东湖"的论著中看,其明确排斥“皇国学”“古学”和“陋儒”:“皇国学,力抵排商周汉唐……伤害大道,助长邪说”[小,“古学者流,徒认俗儒曲学之说,以为圣贤之道”⑵陋儒......称明清为华夏中国,以侮辱国体”⑶遡,显示其所秉持的“正统儒学”色彩。
我们认为,水户学最大的创见是在儒家“尊王攘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与对外战略误判研究”(17JJD770010)作者简介:李少鹏(1986—),男,河北沙河人,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讲师、博士吉林吉林,132013。
①前辈学者如井上哲次郎、九山真男、沟口雄三均对此有所注意,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如小島毅:《儒教力{支元上明治維新》,晶文社,2017年;莉部直:《「維新革命」入<7)道:「文明」总求⑵上十九世紀日本》,新潮社,2017年;加地伸行:《儒教何力、》,中央公論新社,2015増補版;渡辺浩:《近世日本社会七宋学》,東京大学出版会,2010年増補新装版。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有着千年的交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诗词艺术等皆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石和元素之一。
日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儒家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随着儒学的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在政治、伦理、礼仪等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律令制度、宫廷文化、士族道德等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宫廷文化。
中国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有了新的宗教信仰,佛教的教义、寺庙建筑、宗教仪式等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日本文人雅士提供了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深受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宫廷礼仪、宗教礼仪、民间礼俗等都受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体系。
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都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礼仪文化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如禅宗、浄土宗等,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佛教传统文化。
日本还在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日本的水墨画、浮世绘、茶道等,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儒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儒教,源于中国。
以夏、商、周时期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从南北朝开始称为“儒教”,儒教的中国文化特点鲜明。
儒教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教思想甚至成为日本社会部分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的制定依据,引导着社会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规范着日本人的日常行为,推动着日本社会发展。
因此,有必要了解儒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1初期传入据《古事记》、《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4年),百济人王仁把中国的《论语》和《千字文》带入日本,被视为儒教正式传入日本的标志。
另一种观点认为《千字文》作者为南朝时期梁国(公元523年-556年)人周兴嗣,因此,该记载中关于书名或年代的记录有误。
据《日本书纪》记载,儒教正式传入日本是从继体天皇七年(公元513年)始于百济的“五经”博士,儒教相关书籍于此时期被传入日本。
汉、三国、六朝时期,中国的儒教思想跨越朝鲜半岛持续传入日本。
圣德太子制定的从官准则“十七条宪法”中除第二条外,都源于《五经》、《论语》、《孝经》。
当时社会倾向于“内典用佛、外典用儒”,即内在的行为规范教育由佛教指导,而国家、公共事务等外在统治教条则以儒教为依典。
儒教传入日本后,被宫廷贵族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阶层推崇,在这个阶层的推动下实施了大化改新(公元645年),奠定了改新大业的正统性和根基。
日本形成统一国家,开启《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国史的编纂,特别是以汉文体编纂的《日本书纪》当中的儒教意识形态贯穿全篇,为儒教文化在日本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天皇权威得以确立,国民群众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2积极传播隋唐时期, 日本不断派出大量遣隋使、遣唐使与中国进行交流,他们不再经朝鲜半岛而是直接前往中国,积极吸取中国文化,成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这些隋唐史亲身体验了中国隋唐时期的繁华, 感受到了儒教治国的优势,他们积极地推动了儒教思想在日本的发展。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_李苗苗
2012年Vol.27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收稿日期:2012-01-16作者简介:李苗苗(1985-),女,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一样是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纵观儒学文化,体系非常庞大,包括了道德、修生、养性、治国、治家、哲学、艺术、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至汉朝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第一次被改造和融合,成为了中国最正统的符合封建王朝统治要求的思想。
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
日本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从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但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学者都致力于发掘深层文化。
日本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文化可以说就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说“和”的思想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中日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上看,日本人自称为“和”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分不开的。
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儒家文化的地位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道文化业日益兴盛,虽然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但是也受到了佛、道文化的极大挑战。
这个时候,非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地包容性与生命力,在儒学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成熟的同时,日本的本土文化也在进行不断地演化。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源头公元285年即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人王仁带着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到达日本。
这是儒学经典著作《论语》第一次到达日本,也是有史可靠的儒学第一次与日本的接触。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以2000字的篇幅探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日本官方派遣的政治团体和学问团体访问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
这一时期,中国的儒学、佛学以及政治制度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文化渗透到了日本的各个领域。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1. 儒学的影响: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时期,儒学家鸠摩罗什的到来,使得日本开始学习和传播儒学。
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爱”、“和谐”等观念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同,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与价值观。
2. 佛学的影响: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公元6世纪起,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形式、建筑风格以及禅宗的修行方式等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3. 政治制度的影响:日本的政治制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中,借鉴了中国的律令制度,建立了类似的官僚机构和行政体制。
这种设计对于日本的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文学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改良。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的名篇经典就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激发了日本作家的灵感,对日本的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日本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中日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思想观念、艺术形式和制度建设上,更深层次的是对日本人民的精神寄托与思考方式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 键词】 家思 想 ; 关 儒 日本 ; 传播 与研 究
【 者简 介】 少博 , 尔滨工程 大 学思政部 教授 , 士生导 师 , 作 史 哈 博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0 501
【 中图分类号】 0 I9 (
用 汉文 书写 的 《 七条 宪 法 》 十 。这是 日本 最 早 的成
文法 , 内容 多 出 自中国儒 家 思想 , 以劝 善弃 恶 的训 诫 和说 教 为主 , 目的在 于 加强 皇权 , 制 氏姓 贵族 压 的势利 。 除人 民的反抗 。十七 条 中最著名 的有三 消 条, 即第 一 条 “ 和 为 贵 ” 第 二 条 奉 “ 、 、 三 以 ; 佛 法 僧 宝” “ 为 四生 之终 归 , 国之极 宗 ” 第 十七条 “ 万 ; 对重
奈 良时代(1 年一 9 年)正值大唐的鼎盛阶 7 0 74 ,
段 。 日本集 中吸 收 中 国文化 的时 期 , 是 日本 学 习唐 朝 文化 。在 教 育 上就 是 仿 唐朝 的教 育 制度 建 立 了 自己 的贵族 学 校 教育 制 度 。朝 廷在 京 城设 大 学寮 ( 简称 大学)在 地方 的 “ 设 “ , 国” 国学 ” “ 。 大学寮 ” 的
信 。’ 关于 日本奈 良和平安 时代 中央 权力集 团吸 纳 中国儒家 ‘ 德政 ’ 思想 治世 的材 料 , 8世 纪制定 的 在 ‘ 律令 ’ 历史 著作 《 以及 古事 记 》 ‘ 国史 ’ 明确 、六 中有
记载, 可谓 史不 绝书 。 t , 4年 , ”r%0 ls r 圣德 太子颁 布 了
的地位是非常重要 的, 儒学成为 日本青年 的知识教养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来源。 江户时代 。 儒学被推为官学。
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深深影响了亚洲地区。
其中,日本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从日本古代的借鉴汉字和儒学,到现代的汉字教育和中医中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一、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14世纪,当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和文化。
日本在这个时期就逐渐开始向中国学习。
公元5世纪初,日本人开始使用中国传来的汉字,并且还采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学等传统文化。
在后来的数百年中,中国文化逐渐深入日本社会,对于日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之一。
在日本的古代,儒家思想在皇室和地方政府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而儒家思想所主张的礼仪、道德、教育、政治原则等,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有着长远影响。
二、中医中药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被誉为"祖传药艺"。
由于它独特的治疗方式和疗效,中医中药早已经走出了中国,传播到了日本等世界各地。
现今在日本,中医中东的疗效已为日本人所认同,成为相当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
尤其是中医的推拿和针灸,更是在日本发扬光大,取得了大量的拥趸。
并且在日本,这些技术常常用在日常保健上,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甚至现今,有不少的日本人还会到中国去学习及参加相关的讲座,以进一步学习中医中药的知识和技能。
三、汉字在日本的传承和应用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也有着相似的地位。
虽然现今日本已经采用了由韩国发明的 "ヒラガナ词",但汉字在日本的应用依然非常广泛。
在日本,汉字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已经被列为一门必修的学科,而日本人对于汉字的学习和应用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甚至在日本的电视新闻中,也会将电视屏幕刊出所讲到字句简繁有别,以便于观众的理解。
同时,在日本的广告、商标等领域也需要使用到汉字,不少的日本公司和品牌名称都是以汉字来为基础的。
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的开题报告
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
背景: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东汉时期开始,儒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在亚洲其他国家也逐渐传播开来,其中日本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儒学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及其特点。
研究重点包括: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起源、传播路径、传播内容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本文也将分析儒学在
日本传播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特点和影响。
研究内容:
1.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起源和历史背景分析。
2.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路径和途径分析。
3.儒学在日本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方式分析。
4.儒学在日本的独特传播特点分析。
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儒学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并且可以探讨儒学在日本传播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特点,进而更好地传承和继承中华
文化的精华。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和宝贵的经验剖析。
日本文化中的儒学思想
日本文化中的儒学思想年前,笔者一个去日本的亲戚回来了,交谈中得知在日本一年左右的时间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和做法。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儒学思想”中相关的内容,日本的文化和儒学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微妙关系呢?纵观日本的整个历史,其之所以拥有现在这样的经济成果和先进的文化等瞩目成绩,一方面,在近代化的过程中采纳了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与伦理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吸收,在其发展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求进步的日本人按照其民族的伦理道德、行为品质等对中国的传统儒学进行了一番改造与整合,从而更有力地推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日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从汉代就开始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只是那时还只是小规模的,真正的大量吸收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儒家思想在几百年的传播积淀中融合并已深深植入到日本文化的土壤中。
儒家文化在日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是因为儒家所倡导的道德部分内容仍适应当代日本特殊的社会结构;二是儒家的价值观与伦理观与日本的本土主流文化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他们在思想上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儒学比任何其他传统宗教或哲学对他们的影响都要大,这主要表现在道德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忠诚、重视教育和勤奋工作等方面。
一、儒学的传入及缓慢普及儒学早在大和时代便已传人日本,在早期传播中儒学是做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学术,是一种脱离大众的贵族知识。
由于缺乏创造与特色,当时并没有转化为日本社会与民众的需要,更没有融于日本文化当中。
直到大化革新时期,儒学才在日本以教育传播的形式逐渐深入到学校及各地。
在中国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出现了朱子哲学,日本人也对这种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把儒学的新发展传人国内。
起初只是依附于当地的宗教思想在禅僧中间进行传播,那时还没有广泛向社会渗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得以广泛传播,并开始取得独立地位,进而迎来了全盛时期。
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作者:黄畅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7期摘要:我国自汉代起就极为推崇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我国发展中也处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日本虽从未成为我国的附属国但处在我国的文化影响范围圈内,儒家文化对日本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日本文化;儒家学说1.我国儒家文化简述儒家学说起源于春秋时期,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
春秋时期由于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受到了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孔子也不能免俗,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
但当时什么才是最佳的社会模式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
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以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汉书·艺文志》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
儒学学说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很早就传播到周围的东亚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东亚形成了一个汉文化圈。
2.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1“和”思想的影响进入7世纪后,日本的圣德太子推崇儒学,很快在社会上形成的学习儒学的风潮。
圣德太子进行的日本社会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了《十七条宪法》。
这是是日本法制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法典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无忤为宗。
”把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和为贵”直接搬来运用。
日本人非常注重与身边人的和睦相处,在日本社会中,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和谐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2]。
浅谈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其影响
【关键 词 】儒 家思想;传播力 ;影 响力 【作者 简介 】陈思,女 ,安徽 明光人 ;中共 明光 市委 党校 助教 ,硕士 ;研 究方向 :中华文化传播 、地 方文化 史
一 、引 言 中 国 和 日本一 衣 带 水 ,两 国 之 间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关 系 , 无论从社会生 活和人伦文化来看 ,两 国文 化都有 着很 多的相 似之处 ,这就是两 国之间两千 年问不 断交流 的结果 。中 国文 化对 日本 的影 响非常之深刻 ,其 中 中国传 统文 化 中的儒 家思 想及其学 说对 日本的影响最深 ,在 中 日交流 中作 出 了重要 的 贡献 。在封建 时期 ,El本统治 者 已经接 受 了儒学 ,并在 修身 、 齐家 、治 国、平 天下这 四方 面采用 了 以孔孟 思想 为 核心 的儒 家 学 说 来 规 范 当 时 国 人 的 思 想 行 为 。因 此 ,儒 家 文 化 在 日本 历史 上产 生了根深蒂 固的影 响,并且 随着多年 的发展 融合演 变最终成 为 日本传统道德 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组 成部 分。 基 于以上的分析与思考 ,本 文从儒 家文学 对 日本 的传播 发展及其 影响出发 ,在查 阅中 日儒 家文 化资料 的基础 上对儒 家思想在 日本 的传播发展及其影 响进行分 析探讨 与总 结 ,从 而浅谈儒 家思想在 日本发展史上 的地位 。 二 、儒 家 思 想 在 日本 的传 播 与 发 展 儒 家思想在 日本 的传播 与 发展 由于 两 国朝代 的历 史 变
0.585>0.5,属 于统计 学意义上的中度相关 ,因而可 以认 为该 校教师 的职业倦怠 和组织犬儒 主义是相互关联的 。
四 、结 语 第 一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理 工 学 院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处 于 一 般 水 平。第二 ,华东交通 大学 理工学院教 师组织 犬儒 主义水平 处 于中等偏下水平 。第三 ,华东 交通大 学理工 学院教 师职业倦 怠 和 组 织 犬 儒 主义 是 相 关 的 。
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儒家文化也开始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儒家文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分裂的状态,各国割据,战争不断。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的理念,试图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重建社会秩序。
他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些思想观念深深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政治家的注意,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文化逐渐传播到周边地区,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
在这些地方,儒家思想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朝鲜,儒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和教育领域,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日本,儒家思想与佛教和神道教相互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
除了东亚地区,儒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西方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者开始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并将其引入到西方的哲学、政治和教育领域。
例如,美国的哲学家约翰·杜威将儒家思想与民主制度相结合,提出了“民主儒学”的概念,试图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西方人民的道德观和家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得益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利化,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和学习儒家文化。
例如,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研究者和学者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此外,一些国际机构和组织也积极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播,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等。
然而,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传播儒家文化需要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和适应。
其次,儒家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解决语言障碍和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儒学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儒学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摘要: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并且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构成的主体,事实上对韩日本民族社会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等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的积淀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
引言:中日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与世界各民族一样,日本有其独特的文化。
原始日本人在岛国特殊地理环境下,吸收儒、佛、道思想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其中儒学与神道相融合,形成为日本的"儒教",对日本人民的道德观、教育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有国际性特殊文化现象的东方文化,它影响着中国、日本、越南、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但是目前研究儒学对韩影响的较多,而在对日影响方面却相对较少。
这对意欲了解甚至学习日本文化发展的学生多有不便,而关于儒学对日的影响文献资料、古迹介绍等还是大量存在的。
本论文通过儒学思想进行解读,浅析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中也可看出日本文化中注重实务,重视思想的合理性并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等实用主义的性格。
此研究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日本文化的发展史、文化的创新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对中日学者也是极为有利的。
正文:儒家哲学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更是儒学价值意识的根本基础。
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儒家学说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串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儒家传统的价值意识依然主导着并决定着中国人社群的道德信念与家庭伦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优秀毕业论文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儒学自孔了创立以来经过无数后代儒者的研究探索得以丰富完善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也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时代中一直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并左右着中国的社会文化牛活。
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影响到了日本日本古代的文明更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
在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儒学传入日本之后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发展的不同步和语言文字的差异并没有被重视只是在一些上层阶级皇宫贵族之间传播。
直到圣德太子时期儒学才被通过律法等手段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
而此后出现“五山僧侣’’等一批儒学者更是加速了儒学的发展。
藤原惺窝、林罗山等一些儒学大师的出现更加表明了当时日本社会儒学的兴盛。
日本儒学至此也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日本儒学将儒学与日本固有的大和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有的特点第一日本儒学的世界观较之中国儒学而言更加缺乏抽象性罕有纯理性思辨第二日本儒学的认识论较之中国儒学而言更为重视感觉经验注重事实、现象、经验和实证第三日本儒学的伦理观中的“诚”较之中国儒学来说更富感情色彩更多的表现为行为第四日本儒学将中国儒学中的“仁一淡化转而强调无条件的“忠’’第五日本儒学还有一个独立于中国儒学存在的特点那就是与本土宗教“神道”发牛融合。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把握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整个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的某些特质。
关键词儒学日本世界观认识论伦理观诚仁神道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量叠刍日飙哔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塞玺澎导师签名、七期型生型口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刖菁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无数后代儒者的研究探索得以丰富完善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也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时代中一直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的核一并左右着中国的社会文化牛活。
儒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支柱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还对东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影响到了日本日本古代的文明更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
在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还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中∞特别是在古代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而且在文化、哲学思想方面都深受中国的影响。
而儒学传入日本至少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儒学在日本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其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方位学习赶超西方所以在日本近代伊始儒学曾被作为“虚学遭到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批判虽然不能说儒学从此以后就退出了日本思想文化的历史舞台但至少它已不再是占丰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只能是作为日本思想文化的传统发挥着作用。
作为日本儒学虽有近代儒学的说法但无论从与中国儒学的关系层面来说还是从对日本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层面来说日本近代儒学都无法与中世儒学、近世儒学相比。
在这种意义上日本学者渡边和靖认为明治儒学是日本儒学的最终形态他指出作为学问的儒学到明治以后迅速解体失去了影响力也不再是学问的丰流对明治思想的形成也没有起到任何创造性的作用。
②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日本儒学丰要是指明治时代—以前的日本儒学即古代日本儒学。
日本民族向来被认为既善于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又善于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
儒学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在日本经过长期的传播及与日本本土思想文化①据《海经》记载至少在两年前中围犬陆与日本列岛就开始有了频繁交往。
⑦参阅渡边和靖《明治思想史》增补版疋加允社年第贝。
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交融早已渗透、积淀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日本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更成为有关传统文化丰要是儒家思想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各种论说所援引的例证。
笔者之所以选此题目原因就在于希望能够从对日本儒学的研究中重新审视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过程探讨作为儒学“原型”的中国儒学到底在日本发牛了哪些变异变异的结果就显示为日本儒学的特点以及为何能够发牛这样的变异进而探索思想文化传播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无疑会对现实中的中日乃至于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因此选取这样的题目进行探讨既不失其应有的理论意义又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我国学术界对日本儒学的研究还是有传统的早在上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北京大学的朱谦之先牛就先后出版了《日本的朱子学》三联书店年、《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年和《日本哲学史》三联书店年其中的《日本的朱予学》和《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是研究日本儒学及中曰儒学交流的力作《日本哲学史》中则设专章“儒学哲学”对日本的朱子学、古学和阳明学进行了闸释。
这二部力作至今仍是我国研究日本传统儒学乃至日本哲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改革开放以后以王守华、卞崇道和王家骅为代表的日本哲学和日本传统儒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弓起了国内及日本学界的关注。
王守华、卞崇道合著的《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年设“儒学各派的哲学”上下两章论述了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发展。
王家骅先牛则在中日儒学比较的基础上对日本儒学进行了研究并且还就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
先后出版了专著《日中儒学的比较》东京六兴出版年、《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年和《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年这二部著作揭示了日本儒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形态和社会功能、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日儒学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等“填补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空白”。
并且他在回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种种论说方面的一些观点也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而且他力图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也给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以有益的启示。
∽本文在对日本儒学特点的分析过程中丰要得益于王家骅先牛的肩示但作了更为充分细致的论证在儒学传播方面则不同意其儒学在①刘岳兵《本儒学及其对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评于家骅的三本》载《本研究》年第期。
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大学硕士学立论文皇曼暑皇鼍量量曼皇鼍詈曼詈皇皇皇曼曼一一一一—————————————曼鼍曼苎曼曼皇舅毫曼鲁苎曼鼍皇皇詈量曼詈皇鼍曼皇江户时代达到全盛并完成了其日本化的过程后便衰退了的观点而认为在全盛期后日本儒学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时期。
因此本文在坚持马克思辛义唯物史观的摹本前提下运用比较的方法力求在对作为儒学“原型”的中国儒学和受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日本儒学的对比中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最终揭示日本儒学的特点。
本文丰要分为两大部分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丰要是按时间顺序重新审视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的历程本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即一儒学在日本的初期传播和发展主要叙述了儒学从应神天皇年开始传入日本一直到江户时代之前这段时期内的发展情况二儒学在日本的兴盛。
主要叙述了从江户时代初期到中期这一个时期内儒学的逐渐兴盛三儒学在日本的全面展开。
这里主要是简单介绍了日本儒学从江户时代中期之后的全面繁荣并简单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派。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日本儒学的五个特点。
其中前四个特点是和中国儒学相比较而言的而第五个特点则是针对儒学与日本本土文化——“神道”发生融合来说的相对前面所述四个特点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五个特点概括了中日儒学在世界观认识论方面以及具体到“诚”、“仁一这些儒学核心问题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也描述了在神儒融合过程中日本儒学所呈现出的特点。
最后的总结部分肯定了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成功之处同时这也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中国和日本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
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学不仅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广泛地渗透在日本社会牛活的各个层面而且根植于日本的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了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在日本的初期传播和发展学术界目前对儒学初传日本的时间尚无定论。
根据成书于公元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的记载在应神天皇年月朝鲜半岛的百济国王派遣了一个名叫阿直岐的人到日本。
阿直岐精通中国的经典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到达日本不久便成为了皇太子菟道稚郎予的汉学老师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应神天皇又派人去百济邀请到了王仁。
在应神天皇年月王仁来日皇太子菟道稚郎予又拜王仁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的文化经典。
据成书于公元年的日本第一部文学和历史著作《古事记》记载王仁来到日本的时候还带来了《论语》卷和《千字文》卷。
据此不少学者就认为这是中国儒学和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
他们认为应神天皇年相当于公元年所以中国儒学东进日本的开始是在《论语》等儒家经典已经传入日本的世纪末。
不过根据另一部日本经典《日本书纪》的记载在应神天皇死后本应是皇太子菟道稚郎了来继承皇位他却坚持认为其异母兄弟德才兼备声名远播年龄比自己又大更为适合即位天皇。
两人在父母的反对下仍然瓦相推让使得皇位空缺长达年之久。
最后菟道稚郎了杀以示辞让之诚意。
我国一些日本史学家认为这是效仿《论语�9�9泰伯》中泰伯出走让君位于其弟季历的故事并将此作为儒学在日本发牛影响的佐证。
还有一些日本学者将应神天皇的有关记事与纪年可靠的《三国史记�9�9百济记》及其年表一同对照得出应神天皇年应该是公元年并不相当于公元年。
并且能够用日本有关记载所证实的是中国①渡部‘‘《同本占代�9�9中世思想和文化》大明常年第页。
优秀毕业论文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儒学在世纪后已经传入了日本。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之后在当时并没有形成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认可。
从世纪开始直到中期日本人才开始系统地接受儒家经典和思想但是这时候的儒学在日本的影响范围还是非常有限只是在皇宫贵族阶层之间传播属于上层文化跟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没有任何接触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纷繁复杂就整个文化发展状态来说当时儒学刚刚传入日本中日两国的文化发展并不同步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因此很难在短时期之内相容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