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神经症的主要特点
临床谱系:神经症性-边缘性-精神病性
![临床谱系:神经症性-边缘性-精神病性](https://img.taocdn.com/s3/m/4604e591caaedd3382c4d373.png)
临床谱系:神经症性-边缘性-精神病性神经症状神经症的人的特点是:人和症状有距离,患者知道我的症状不是我,具有治疗性的分裂,自我观察和体验部分是分裂的,有一个观察性的自我,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主观体验。
而边缘或精神病性的人则没有这样的分裂。
譬如一个偏执的人,如果是神经症水平的,会认为这个怀疑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偏执的患者是边缘或精神病性的,则会认为别人真的有问题。
在身份认同方面,神经症患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匹配的、相似的,而精神病性的患者,则是不一致的。
就像庄周入梦,对自己没有一种恒定的自我感,是庄周还是蝴蝶?对于别人的认知也是这个样子的,可能今天觉得你是一个好人,但过了几天就会觉得你是一个魔鬼。
存在一种本体的不安全感,内心对于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种非常非常深的怀疑。
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健康的部分和患病的部分是分开的,并且有足够强大的健康的部分,可以和治疗师建立治疗联盟并且对病态的部分进行工作。
神经症的患者健康的部分会比较大,而精神病的人来说,边界不清,无法区分现实和幻想,无法区分幻想组成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界限,没有办法分开。
边缘性边缘性患者很重要的特点是对情感的容忍和调控很困难,通常表现为一种愤怒,要用强大的、主动的感觉来防御弱的、被动的感觉,没有办法处理难过、悲伤等情感。
边缘性的患者表现突发的愤怒,我们要有意识,背后深层的感受是有其他的弱的体验。
有时候表现出强势、主动、攻击性的时候,背后是有很弱的部分的。
情感很难容纳时,就会表现出攻击性和愤怒,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觉得自己很内疚,跳到了另外一端。
这种不稳定和精神病性的不稳定不同,精神病性就像是一朵云飘来飘去,是一种边界不清的不稳定。
面质的时候,边缘性和精神病性的回应也是不一样的。
譬如说,精神康复专家说这个愤怒来自于患者,边缘可能会先同意然后再解释;而精神病性则是完全混乱的。
对于精神病性的患者,有自体客体融合,边界是非常模糊的,在对错之间,你我之间是很模糊的,你的天空还是我的天空?你的鸟还是我的鸟?而边缘性的人就像是有很清晰的国界,不能越雷池一步。
几种神经症的区分
![几种神经症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7677b56dcaaedd3382c4d304.png)
神经症有很多的分类方法,许又新教授把神经症分为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神经症等五种典型的神经症,还有抑郁神经症、人格解体神经症、其他类型和无法分型的神经症等四种不典型的神经症。
• 1.神经衰弱•症状可分三组:•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①精神易兴奋的主要表现是联想和回忆增多而且杂乱•②注意力不集中与精神易兴奋往往是同一件事,注意力不集中的两方面:•③精神易兴奋的另一表现是感觉过敏•④疲劳有三种:A 正常的疲劳• B 躯体疾病时的疲劳• C 情绪性疲劳•神经衰弱疲劳的特点:•1)神经衰弱的疲劳具有弥散性。
•2)神经衰弱的疲劳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相反,病人苦于“力不从心”,他们有追求,不甘心于混日子。
•3)精神疲劳不一定伴有体力疲劳,仅只有体力疲劳而没有精神疲劳便不是神经衰弱的症状。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方面: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情绪症状具备特点:•a、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述,寻求帮助或治疗。
•b、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c、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①烦恼• A 烦恼区别于焦虑,焦虑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忐忑不安。
烦恼有现实的内容。
• B 烦恼似乎是自找苦吃。
• C 精神科门诊的神经衰弱病人,至少有一半有显著而持久的烦恼。
•②易激惹• A 易激惹的典型形式是反复发作的三部曲: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经过长短不等时间后这三部曲又重演一遍。
• B 易激惹很容易损害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不融洽又使易激惹趋于恶化。
•易激惹容易变形:容易伤感、好打抱不平、弥散性敌意。
•③心情紧张•过度紧张的人有以下五个特点:•1)紧迫感•2)负担感•3)自控感•4)精神过敏•5)效率下降•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①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是失眠。
•②头部不适感•神经衰弱的头部不适感主要是紧张性头痛。
•③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神经症与强迫症的异同
![神经症与强迫症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c9e1a7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d.png)
神经症与强迫症的异同神经症与强迫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虽然它们都属于神经症范畴,但在症状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对神经症与强迫症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心理疾病。
一、定义和概述神经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特点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多种持久而难以控制的焦虑、恐惧、压力等情绪症状,常伴有身体症状和抑郁。
患者会出现过度紧张、易激惹、疲劳以及睡眠障碍等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强迫症是一种刺激除掉症(顾名思义,除掉症指的就是对某种刺激进行过度排除或避免的行为)以及/或者动作束缚症(这里的动作束缚症就是频繁和反复做一件或者几件特定的重复动作的行为)。
二、症状特点1. 神经症的症状特点神经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多种特征性症状,如焦虑、恐惧、疑虑、抑郁等。
他们可能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或困境时,会出现躯体不适、呼吸急促、心悸、出汗等身体反应。
同时,神经症患者常常还伴有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 强迫症的症状特点强迫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他们常常受到某种固定思维或观念的困扰,无法摆脱。
患者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会反复进行某些行为,比如洗手、整理物品等,以期达到特定的心理满足。
这种行为过度强制进行,导致患者生活困扰甚至功能障碍。
注意:神经症和强迫症的症状特点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存在,每个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1. 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神经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个体心理素质等多个因素相关。
长期的压力、焦虑、精神刺激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机体在应对外界压力和刺激时,神经系统不再能达到平衡,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2. 强迫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强迫症的病因并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遗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神经和精神病理因素与其发病有关。
强迫症患者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可能发生了异常,造成了思维或行为的重复和固执。
四、治疗方法1. 神经症的治疗方法神经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神经症与强迫症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神经症与强迫症的区别与相似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7950e3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0.png)
神经症与强迫症的区别与相似之处神经症与强迫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它们在症状表现和临床特点上存在一些区别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讨论这两种疾病的区别与相似之处,以增进对这些精神障碍的理解。
区别:1. 症状表现:神经症的主要特点是焦虑,患者表现出过度紧张、担忧和对特定事物的恐惧。
而强迫症的主要特点则是强迫思维和行为,患者会持续出现不受控制的想法,强迫自己做某些行为或动作。
2. 强度与频率:虽然神经症和强迫症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但强迫症的症状通常更为严重和频繁。
强迫症患者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他们的强迫行为,而神经症患者则更多表现为焦虑和强烈的担忧。
3. 特定症状:神经症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和强迫症状等。
而强迫症则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行为等。
相似之处:1. 病因:神经症和强迫症的发病原因都与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有关。
患者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同时受到生活压力和心理创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病症的发作。
2. 共病率:神经症和强迫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病率,即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
研究表明,约有20-40%的神经症患者同时存在强迫症状。
3. 治疗方法:神经症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焦虑和调节患者的情绪。
同时,认知行为疗法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总结:神经症和强迫症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虽然在症状表现和临床特点上存在一些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准确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能对神经症与强迫症有更深入的了解。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547b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0.png)
二、护理措施
(一)安全护理 (二)神经症护理措施 1 生理功能方面 2 心理功能方面 3 社会功能方面 (三)癔症发作时的护理 (四)健康教育
• 1 简述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 2 强迫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 3 癔症可分为哪两种临床类型? • 4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 5 简述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要点。
(三)治疗
至今尚无定论
1 的症状
1
2 3
2
3
第二节
癔症的临床特点
一、病因及发 病机制
至今尚无定论
二、临床表现
(一) 癔症性精神障碍 1 2 3 障碍 4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1 2 3
(三)治疗
(一)心理治疗 (二)药物和物理 治疗
第三节 神经症与癔症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问题
(一)生理功能方面 (二)心理功能方面 (三)社会功能方面
二、强迫症
(一)病因及发 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2
2
5
三、恐惧症
(一)病因及发 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1
1 1
2
2
3
3
2
症
四、躯体形式障碍
(一)病因及发 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1 2
1 2
1
形式障碍
3
3
2
4
4
3
五、神经衰弱
(一)病因及发 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第一节 神经症的临床特点
一、焦虑症
(一)病因及发 病机制
1 2 3
(二)临床表现
1 (1)精神焦虑 (2)躯体焦虑 (3)觉醒度提 高 (4)其他症状 2
神经症症状特点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神经症症状特点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0519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3.png)
神经症症状特点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各种身体症状,但医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这些症状常常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神经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行为模式。
本文将介绍神经症症状的特点以及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一、神经症症状特点神经症的症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等。
以下是神经症症状的几个特点:1. 易受精神刺激影响:神经症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极为敏感,常常对一些普通的事件或者情境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2. 身体症状突出:神经症患者表现出各种身体症状,如头痛、胸闷、心慌、胃痛等,但医学检查往往发现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3. 症状无法解释:患者常常无法解释自己身体上的不适感,导致症状的发生和持续。
4. 反复发作:神经症症状常常以发作的形式出现,病程波动性较大。
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神经症的心理疗法,它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1. 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通过重新评估和调整患者的思维方式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治疗师将引导患者反思自己的想法和信念,并帮助其找到更合理和积极的替代性思维。
2.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用于治疗强迫症和恐惧症的常见方法,它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他们所害怕的刺激物,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
3. 行为干预:行为干预是认知行为治疗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来改变其心理状况。
例如,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逐渐参与到一些能够增加积极情绪的活动中,从而帮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4. 规划目标和反馈: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进展情况,并激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总结:神经症症状的特点主要包括易受精神刺激影响、身体症状突出、症状无法解释以及反复发作等。
心理学-神经症
![心理学-神经症](https://img.taocdn.com/s3/m/423c18d66f1aff00bed51e3e.png)
• 求助者的丈夫介绍他从小就胆小,家里 姊妹三个,她是老二,两岁时弟弟出生, 就被送到外婆家,五岁在外婆家生活的 时候被狗咬伤小腿才回到父母身边。从 此以后就特别胆小,见到狗就躲得远远 的,长大以后看到电视上的狗也要闭上 眼睛,见到小区里面的宠物狗也很害怕。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许又新) (一)病程:
•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 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 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 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 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 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 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 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 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 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 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 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 心理咨询师:你失恋了,摔骨折了,耳聋还掉头发, 我也为你的遭遇难受,你目前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 求助者:就是烦,特别的烦,整天忧心忡忡。不知还 会发生什么倒霉的事,为此茶饭不思。每天都很紧张, 但什么都没有干成,情绪很不好。 • 心理咨询师:你的亲朋好友都为你做了些什么? • 求助者:导师、家长,还有同学们倒是很关心我,都 在帮我,但我的问题他们很难能帮上忙,谁也不能帮 我些论文吧? • 心理咨询师:你现在最想解决是心理问题? • 求助者:我就想赶快治好病,赶紧写完论文,争取按 期毕业。
1、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 2、3个月~1年为中程,评分2; 3、1年以上为长程, 评分3。
(二)精神痛苦的程度:
神经症咨询师4大全
![神经症咨询师4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3cd1cbb14e852459fb570b.png)
疑病症状
如果个别医务人员不注意患者的疑病个性特征, 随意议论判断,则可能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 观念,这种“医源性”疑病症的患者往往有较 高的暗示性。 典 型 疑 病 观 念 常 见 于 疑 病 症 (hypochondriasis)。严格说,各种神经症都 有不同程度的疑病色彩。应该注意的是,如果 疑病是一种妄想,则不属于神经症的范围,多 见于精神病性状态,如精神分裂症,此时,疑 病性焦虑不明显,疑病的内容有时显得荒谬, 且有精神病性的其他症状。
情绪症状
易激惹( irritability)是一类负性情绪,它不 仅仅指易发怒,还包括易伤感、易烦恼、易委 屈、易愤慨等。这种情绪易启动状态是情绪启 动阈值和情绪自控能力双重降低的结果。极小 的刺激便可触动情绪的扳机,一触即发、大发 雷霆最为常见。神经症的易激惹皆事出有因, 有其方向性和目的性,只是情绪反应过度,因 而患者常常后悔,有些患者在发作时仍在极力 自控,只是力不从心。
引起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特点
①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而 且往往是多个事件反复发生,持续时间 很长,即虽然灾难性的强烈应激事件也 可引起神经症,但更多的是那些使人牵 肠挂肚的日常琐事。这点有别于反应性 精神障碍的特点;
引起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特点
②应激事件往往对神经症患者具有某种 独特的意义。这些事件在健康人看来也 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某些神经症患者来 说可能是特别敏感的。即更重要的不是 事件本身的正负性、强弱,而是是否造 成个体的内心冲突;
强迫症状
强迫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较为常见的表现有
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及强迫性仪式动作等。一 个强迫性洗涤的患者可每日反复洗手十余次、每次数十分钟,自 知不必要,自知过分,但不如此则手心不安,以致疲劳不堪、痛 苦不堪。强迫性检查常常表现为核对数字是否有误,检查门、窗、 煤气炉是否关好,如一位患者将门锁上后,担心未锁紧,用钥匙 打开验证,每开一次都证明确实已锁牢,但仍不放心,因为最终 一次未被打开验证,一旦被打开验证,又得再锁上,因为不是最 终一次。如此反反复复数十次,患者甚感痛苦。强迫性计数主要 表现为无目的清点街道两旁的门窗、楼层及楼梯的阶梯等,稍有 误差便重新点数。强迫性仪式动作,是指某种并无实际意义的程 序固定的动作或行为,但患者欲罢不能
神经症 与癔症
![神经症 与癔症](https://img.taocdn.com/s3/m/8d1000d426fff705cc170a32.png)
强迫性神经症(OCD) 强迫性神经症(OCD)
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 2.恐惧症和焦虑症 2.恐惧症和焦虑症 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强迫性神经症(OCD) 强迫性神经症(OCD)
治疗: 心理治疗 暴露治疗 厌恶疗法 药物治疗:氯丙咪嗪首选,但可能会引起兴 奋;部分可用抗精神病药
恐惧症
5.某些特殊恐惧症(单一恐惧症)有遗传倾 5.某些特殊恐惧症(单一恐惧症)有遗传倾 向 6.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发展趋势,病程越 6.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发展趋势,病程越 长,预后越差
恐惧症
临床分类:三大类 1.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症) 1.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症) 2.社交恐惧症(主要特点:害怕被人注视) 2.社交恐惧症(主要特点:害怕被人注视) 3.单一恐惧症又称特殊恐惧症(常起始于 3.单一恐惧症又称特殊恐惧症(常起始于 童年,女性多见)
焦虑症
4.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六个月 4.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六个月 5.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 5.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 等躯体疾病继发的焦虑;兴奋药物过量和药 物依赖戒断后伴发的焦虑;其他类型精神疾 病或神经症伴发的焦虑
焦虑症
惊恐障碍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四项指标 2.惊恐发作需符合四项指标 3.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3.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4.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且继发 4.一个月内至少有3 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一个月 5.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继发的惊恐发作;躯体疾病 5.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继发的惊恐发作;躯体疾病 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 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特点和表现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特点和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9ef6aecb87c24028905fc360.png)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㈠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 有家族史者为30%~41.8%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双生子,寄养子研究 单卵双生同病率
56.7% 患有心境障碍寄养子亲生父母患 病率31% 分子遗传学研究 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㈡神经生化改变 假说: 5-HT活动降低可引起心境抑郁,食少,眠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⑵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病因之一 放射配基结合法及磁共振波谱技术发现大
脑谷氨酸受体亚型的结合力,有显著变化。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苯环己哌啶(PCP)可引
起幻觉妄想,导致情感淡漠、退缩,抗精神病 药的作用就是增加中枢谷氨酸的功能。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入 ⑧躯体被动体验
⑨情感
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验及妄想知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㈡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
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 ⑴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⑵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
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⑶妄想被插入,被撤走,被 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⑷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⑸原发性妄想(包括妄 想知觉,妄想心境) ⑹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 维或语词新做 ⑺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⑻紧张综合征,怪异行 为或愚蠢行为 ⑼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⑶5-羟色胺(5-HT)假说: 1954年Wolley提出精神分裂症与5-HT有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DA受体与5-HT2A受体均
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5-HT2A受体与情感、行为控制及DA调节释放有关 5-HT2A受体激动剂可促进DA合成与释放, 5-HT2A受体拮抗剂可使A10DA神经原放电减少,
神经症(讲义)
![神经症(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ce852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0.png)
神经症(讲义)其次章神经症第一节心理矛盾的常形和变形心理矛盾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互相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冲突心理状态。
从现象或事实的角度来说,心理矛盾有常形和变形之分。
一、心理矛盾的常形心理矛盾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生活大事和境况直接相联系,外行人和局外人彻低可以理解;二是它具有显然的道德性质或道德含义。
所以,常形矛盾,就是正常心理矛盾,例如“鱼与熊掌不行兼得”这样的符合正常规律的心理矛盾。
比如浮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冲突,这就与现实大事直接联系,并能区别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
二、心理矛盾的变形心理矛盾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境况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普通人认为不值得为它操劳,在局外人和不懂精神病理学的人看来,是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
二是它不带有显然的道德颜XXX。
比如一个人成天想着睡前该吃药还是不吃药;反复检查保险柜锁好没有等,与现实大事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别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些就是变形。
心理矛盾的变形可以表现为相当神奇的形式,它由常形改变而来的过程,不通过心理治疗专业工的分析,是弄不清晰的。
三、精神分析理论对矛盾的分析首先是矛盾大事的产生。
矛盾大事引起了常形心理矛盾和正常的行为反应,例如:焦虑,心情低下等。
经过长时光的得不到解决,慢慢的就会压到人的潜意识中去,在潜意识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再回到意识层面后便成为变形心理矛盾和不合规律行为的体现。
这个过程是不行逆转的,人又不能从现实中转变这种变形的心理矛盾,只能通过转变潜意识中不合理的主意,回到之前的常形心理矛盾。
然而已经从变形心理矛盾回到了常形心理矛盾,假如不能更好的解决,时光一长则又会产生变形心理矛盾,甚至比之前更严峻。
精神动力理论认为,那些在特定情景下引起人们冲突情感的大事,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布洛伊尔曾用催眠法治疗过一个癔病女患者安娜。
神经官能症和分型
![神经官能症和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4c6e77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2.png)
二、临床体现
一、恐怖症 恐怖症或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旳神 经症。病人对某种特定旳客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发生强烈恐 惊,并主动采用回避方式来解除这种焦急不安。其特征为:
(1)患者对某种场合存在旳客体发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 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旳焦急不安及植物 神经症状。 (2)一定有回避行为,愈是回避愈是病情愈重。 (3)因为要回避则常影响正常旳生活。发病年龄在20岁左 右,但也有晚年发病旳,女性多于男性, 恐怖症旳体既有多种形式,但常见旳指对物体,场合及社交 等方面旳恐怖。
(2)* “余光”恐惊症
诉用眼睛“余光”看人,尤其是异性时感到不安、害怕,病人 称余光看人并不等于斜视,而是眼球定视前方注意力却能高度 集中侧面视野旳目旳,时间一长,积习成癖难以自控,引起侧面 异性旳注意和反感,病人抱怨当正视前方时,眼光发散,注意力 集中不起来,不由自主地“余光”视野中旳动静或人成了注意 旳目旳,这个目旳经常是异性或异性旳胸乳部、阴部,因为情 绪不安,只好偷视一次以求放松,不久后“余光”又使其精力 分散,难以控制。
*视线恐惊症
“眼睛害怕看人”这一症状常是病人主诉或要求处理旳主要问 题,临床上称“视线恐怖症”。临床体现及分类视线恐怖症旳 临床体现和体验庞杂多样,大部分病人刚发病时往往并没有意 识到自己旳目光问题,一段时间后,忽然感到自己眼睛不敢看 人,而成为困扰旳焦点,部分病人在发病早期即以视线恐怖为 主要症状。恐惊旳对象主要是年轻异性,严重旳病人对同性也 感到恐惊,个别病人甚至害怕老人、小朋友或家人。 (1)*对视恐惊症 主诉与对视时紧张害怕,看人时总想着对方旳眼神,虽然勉强 对视,也躲躲闪闪,一扫而过,看人时间不足1秒钟。有病人诉 说对视时心情慌乱,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话,目光不能集中, 感觉对方旳目光流露出“疑惑、愤怒、反感或仇视”旳意思, 有旳病人坚信其目光能伤人、太毒、刺人不柔和,使被视者显 旳局促不安,表情难堪或手脚难受不自然。相当一部分病人以 为其目光“色迷迷”旳,有邪念,或有异样表情,看人时有“非 分之想”旳意思,只好眯眼看人或干脆闭上眼睛,悲观旳以为 “眼瞎了问题就处理了”。
神经症
![神经症](https://img.taocdn.com/s3/m/148a3ffa1711cc7930b7161a.png)
– 成瘾行为 – 行为幼稚(Histrionic or aggressive behaviour) – 故意伤害自己(Deliberate self-harm)
应付方式(coping strategies)
• 1. 退回 (regression) • 2. 否定 (denial) • 3. 压抑 (repression) • 4. 投射 (projection) • 5.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 6. 升华 (sublimation) • 7. 移换 (displacement) • 8.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理性信念:例二
我理應接受自己是個有不足和限制的平凡人。就像 其他人一樣,我會偶爾犯錯,並感到不好受;但我 能處之泰然,並積極地令自己下趟做得更好。
Irrational Belief: Example 3
When people act obnoxiously and unfairly, I should blame and damn them and see them as bad, wicked, or rotten individuals.
• 弗洛伊德第二个基本理论是把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 (superego)三个部分。
• 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包括各种欲望与冲动,不 受理性的约束,按唯乐原则行事;
• 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作用是控制 精神能量适度地消耗与释放,直到外界现实具备满足本我的条件为止, 因此自我是按现实原则行事;
• 人非为物所扰,仍为其观而自扰之。
Irrational Belief : Example 1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有哪些?【养生小知识】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有哪些?【养生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f1ea2eb90d6c85ed3ac605.png)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文章导读
神经症头疾病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般就是患者会有组织性的障碍或者是功能
性的障碍,在认知和分辨能力方面会受到阻碍和影响,所以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出现问题,
经常会时好时坏,出现不稳定的情绪问题。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随碍。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
(1)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盎、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索,但非应激障碍;
(2)是一组机能性陈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伪症状;
(3)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4)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5)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6)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7)日知力充分。
提出神经症的特点:持久的心理冲突,让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且感觉到痛苗,影响其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为基础。
神经症(u)又名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
![神经症(u)又名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https://img.taocdn.com/s3/m/5bc7867baf45b307e971970f.png)
第六章神经症神经症(neumis)又名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大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
神经症是变态心理研究的经典内容,是心理咨询门诊最为常见、心理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类心理疾。
本章将在阐明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基础上,依次就神经衰弱、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疑病症的表现与防治问进行讨论。
一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神经症的临床表述可追溯到二千年以前,直到1769年,苏格兰精神病学家william cullen才正式提出神经症的命名。
本纪初,神经症的概念已在西方广为流行,并传入中国。
近几十,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中又取消了神经症的称,而是按照各种亚类疾病来命名。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仍在使用神经症的命名,并提出了下列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以后述神经症综合征之一为主要临床相:痞症性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轻度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状,疑病症状,神经衰弱症状,其他神经症症状或上述症状的混合;2.严重程度标准,因上述症状造成至少下述情况之一: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无法摆脱精神痛苦,以致主动求医;3.病程标准,持续病程至少3个月(除癌症或惊恐障碍外);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疾病。
我国神经症的分类是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来进行的,分为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癌症、神经衰弱等。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除了上述诊断标准所列项目以外,起病常与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有关,患者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没有任何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完好,主动求治,人格完整,适应现实社会能力良好。
神经症是临床门诊中常见的疾病,全国流行学调查,患病率为22.21%,精神科门诊中神经症占50%,内、外各科就诊者中神经症占9.5%,由于患者主动求治,自知力完好,心理咨询门诊接待的对象多为神经症者。
国外学者调查,神经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1%,远远高于精神病的1.7%患病率。
神经症
![神经症](https://img.taocdn.com/s3/m/c8739d1bfad6195f312ba688.png)
恐怖症条件反射机制实验图四
认知心理学理论
•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A.Beck。 • 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 的中介作用,异常的认知产生异常 的情绪反应。神经症患者特殊的个 体易感素质使其常常做出不现实的 估计与认知,以致出现不合理的反 应,这种反应超过一定的限度和频 度,便出现疾病。 • 治疗:分析与改变病人的错误认知 方式。
精神应激特点
①应激事件往往强度不高,但常常多个 事件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很长。
②应激事件往往对患者具有独特的意义。 ③患者对应激事件引起内心冲突和化解 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不能摆脱。 ④应激事件不但来源于外部世界,更多 地来源于患者的内心欲求。
素质因素
• 巴普洛夫:弱型 艺术型——癔症 思维型——强迫症 中间型——神经衰弱 强而不均衡型 • 艾森克:古板、严肃、多愁善感、 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 • 表演型人格、强迫人格。
神经症 Neurosis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 关念红
神经症
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 又称神经官能症,精神神经症。
共同特征
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与人格基础。 3.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 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 分离或转换症状、多种躯体不适 感等,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 经症患者身上常常混合存在。
病程和预后
1. 预后与个体素质有关,如处理得当 大多数患者能在半年内好转。。 2. 病程短、症状较轻、病前社会适应 能力完好,病前个性缺陷不明显为 预后好的指征。 3. 有晕厥、激越、现实解体、癔症表 现及自杀观念者,常提示预后不佳。
临床表现
1.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 ①焦虑。 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口干、心 悸、气急、出汗等。 ③运动症状:如头痛、震颤、坐卧不安 等,与肌肉紧张有关。 ④睡眠障碍: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 常诉有恶梦。 ⑤继发的其他症状:抑郁、疲劳、强迫 症状、恐惧症状、人格解体等。
神经症的共性
![神经症的共性](https://img.taocdn.com/s3/m/22f73114af45b307e87197d1.png)
神经症的共性:作为一组人为合并起来的疾病单元,神经症的各亚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病程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以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即应激性的生活事件。
一方面可能是遭受应激性事件多的个体易患神经症;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神经症口才的修改特点更易于对生活感到”不满”,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者是其个性特征易于损害人际交往过程,从而生活事件.常有以下特点:●应激性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而且往往多个事件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很长,即虽然灾难性的强烈应激事件也可引起神经症,但更多的是那些使人牵肠挂肚的日常琐事.这点有别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此事件往往对神经症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即某些神经症口才对常驻机构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的事情特别敏感.●口才对应激性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应该怎样去适应以消除这些事件对心理的影响,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为行动,将自己从困境和矛盾的冲突中解脱出来.●不仅来源于外界,更多地源于口才内在的心理欲求与对事件的不良认知.他们常常忽略和压抑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但又总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作为不满,总是生活在遗憾和内心冲突之中.(二)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
在遭遇相同应激事件的群体中,最后发展成神经症者毕竟是少数,提示个体的易感素质或性格特征对于神经症有重要的病因学意义。
遗传学研究表明,某些神经症亚型如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在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
不同的个性特征可能与所患的神经症亚型有关。
如有强迫型人格特征者易患强迫症,有表演型人格特征者易患意症,有A型行为倾向者易患焦虑症等,而临床上也的确难以见到有表演型性格特征者患强迫症的情况。
(三)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的病理学和组织形态学变化。
绝对的若能性的症状是不存在的,异常的精神活动必定有异常的物质活动为基础。
神经症
![神经症](https://img.taocdn.com/s3/m/9cecd918f18583d0496459e1.png)
诊断标准:广泛性焦虑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 痛苦。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 焦虑;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 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 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
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 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 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 而感到痛苦。又称慢性焦虑症表现: –缓慢起病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症状常 –其他症状,如抑郁、疲劳、强迫症状、恐 惧症状、人格解体等。
鉴别诊断和治疗
• 鉴别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恐惧症和焦虑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 精神外科
恐惧症
定义
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 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并常伴有明显 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 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场合 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至极力回避 所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影响其正常 活动。
临床表现
• 病程:多数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发展的趋势 • 临床表现:以恐惧为主,并有回避 –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 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 法控制; –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 临床分型 –场所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 单一恐惧症
低等社会群体中是否存在社会神经症的增加?
![低等社会群体中是否存在社会神经症的增加?](https://img.taocdn.com/s3/m/4b3b35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0.png)
低等社会群体中是否存在社会神经症的增加?一、社会神经症的定义及特点社会神经症是指个体在面对社会交往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
这类症状包括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强迫性人格障碍等。
社会神经症患者往往存在社交回避、过度紧张、自我贬低等特点,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二、低等社会群体的特点和挑战1. 社会地位低下:低等社会群体通常由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人群组成。
他们生活在较为贫困的环境中,缺乏好的教育和培养机会。
2. 社会歧视和排斥:低等社会群体面临着普遍的歧视和排斥。
这种社会压力对他们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可能加剧社会神经症的发展。
三、低等社会群体中社会神经症的增加原因1. 社会压力:低等社会群体面临着来自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不高等多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他们更容易出现社会神经症的症状。
2. 心理负担:低等社会群体通常处于较贫困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应对更多的心理负担,例如经济压力、生活困境等,这些负担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社会神经症的发展。
四、低等社会群体中社会神经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社交障碍:低等社会群体中社会神经症的存在导致他们面对社交活动时产生困难和紧张。
这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圈子和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心理健康支持:给予低等社会群体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是改善他们社会神经症状的关键。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社交技巧培训等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交问题。
3. 知识普及:提升低等社会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知识普及,有助于他们提升自身认知和社交技能,从而减少社会神经症的发生。
总结:低等社会群体中存在社会神经症的增加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增加。
为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应加强心理健康支持和提高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改善社交能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对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言,都应为低等社会群体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诊断部分神经症主要特点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恐惧症(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场所恐惧症【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
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惊恐障碍(急性发作)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2)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广泛性焦虑(慢性)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③上述的混合形式;(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2)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强迫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2)以强迫意向、强迫行为为主导症状(3)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二者间的冲突使求助者感到焦虑和痛苦(4)求助者的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5)求助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6)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7)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抑郁性神经症系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属于不典型神经症,其程度较轻,病程较迁延。
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持久的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2)无重性抑郁症的特征,如无明显精神运动性迟滞、幻觉、妄想及无生物学方面改变所致的昼夜节律的改变,早醒失眠,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等。
(3)与周围接触良好,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无明显异常。
(4)有自知力,能主动求治。
诊断依据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②对前途悲观。
③无助感。
④感到精神疲惫。
⑤自我评价低。
⑥回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以上症状常因社会心理因素而起病,病程至少2年以上。
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关于抑郁症一、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二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7. 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明显减退。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1.社会功能受损;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标准: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不是根据自知力的有无来判定轻重的,是根据疾病对人生活的影响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属于心境障碍,抑郁症者最初可能表现出一个或更多的躯体症状(疲乏,疼痛)。
进一步的询问会发现抑郁和兴趣丧失。
诊断要点: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缺失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出现,睡眠紊乱自罪或丧失自信疲乏或者精力减退运动迟缓自杀观念或行为注意集中困难以上症状天天如此,超过两周。
人格障碍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的区别点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对声、光、噪音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或迟缓。
患者最初可能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疲乏、疼痛等),但进一步询问会发现抑郁或兴趣丧失。
诊断要点是: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
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抑郁发作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准病程标】(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