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_空气混合物在微小型钝体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_沈文庆
低排放分级燃烧器中CH4燃烧特性
气至 6 0 0— 9 0 0  ̄ ( 2 , C H 和预热 空 气 发生 柔 和燃 烧 的 N O 排放 为 4×1 0 一 ~7 . 6×1 0~。保 持 燃 料 、 空 气
第2 6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3月
《 燃
气
轮
机
技
术》
V0 l _ 2 6 No .1 Ma r .,201 3
GAS TURBI NE TECHNOLoGY
低排放分级燃烧器 中 C H 4 燃 烧 特 性
黄 明明 , 张哲巅 , 邵卫卫 , 熊 燕 , 刘 艳 , 肖云汉
流 量不 变 , C H 经 N : 稀释, 稀 释 比 例 从 0增 加 到
8 8 %时 , N O 排 放从 2×1 0 降到 1×1 0 ~。
S z e g 6等l 的柔和燃烧 实验燃烧器 中 , 燃料 、 空气 喷嘴以及烟气 出 口布置 在 同一平 面 , 且 烟气 出 口在燃
2 1 %时, N O 排放 从 2× 1 0 增 加 到 2×1 0 ( 本 文 中
综上所述 , 采用 以上 四种方 式 均 能 实现 柔 和 燃
烧 。但 方式 一 和方 式 二 需 添加 稀 释 剂 ; 方 式 三 利 用 回流烟 气 预热 和稀 释反应 物 , 结构 简单 , 但不 利 于精
燃 气 轮 机 燃烧 技术 朝 高 燃 烧效 率 、 低 N O 排放 方 向发 展 , 柔和 燃烧 作 为 一 种 能 同时 实 现 高燃 烧 效 率、 低 N O 排 放 两大 目标 的新 型 燃 烧方 式 近 年来 引 起 学 者关 注 。反应 物 初 始 温 度 高 于 自燃 温 度 、 反 应 最 高 温 升 低 于 自燃 温 度 是 柔 和 燃 烧 的 两 大 要 素¨ , 如何 实现柔 和燃烧 则是 研究 的焦点 。 不 同 学者 采 用 不 同方 式 实 现 柔 和燃 烧 , 主要 有 四种 : 空 气预 热 +空 气 稀 释 ( 方式一 ) , 空 气 预 热
钝体燃烧器火焰变化过程的速度分布特性
钝体燃烧器火焰变化过程的速度分布特性葛冰;臧述升;顾欣【期刊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年(卷),期】2007(27)5【摘要】实验测量了变工况钝体回流扩散燃烧速度场,定量确定钝体回流燃烧火焰和中心射流主导火焰的转换曲线,分析了燃空速度比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中利用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PIV)技术对不同燃空速度比下的钝体回流扩散燃烧流场进行了测量,考察不同火焰的结构特性及其内部流动状况。
由火焰的速度场出发,确定了钝体回流燃烧火焰和中心射流主导火焰的转换曲线。
根据测量所得数据发现燃空速度比是决定钝体轴线上最小速度大小及相对位置的主要因素,燃空速度比是决定钝体轴线最小速度与钝体表面距离的重要参数:随着燃空速度比的增加,轴线上最小速度与钝体表面的相对距离先迅速增加,后略有降低,然后再次迅速增加;轴线上最小速度与燃空速度比成线性关系,随着燃空速度比的增加,轴线上最小速度不断增加。
【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湍流扩散燃烧;激光燃烧诊断;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钝体【作者】葛冰;臧述升;顾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6【相关文献】1.中餐灶旋流燃烧器的速度分布与火焰外形 [J], 钱申贤2.钝体燃烧器湍流预混燃烧流动特性分析 [J], 尹航;钟仕立;戴韧;何定兵3.钝体高度变化对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流场特性影响的冷态实验研究 [J], 刘俊浩;孙公钢4.钝体阶梯扩管型微燃烧器内氢气-空气燃烧特性及协同性分析 [J], 左青松;朱鑫宁;张建平;王志奇;张彬5.钝化及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稳定性对比分析 [J], 陈维汉;钱壬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钝体阶梯扩管型微燃烧器内氢气-空气燃烧特性及协同性分析
钝体阶梯扩管型微燃烧器内氢气-空气燃烧特性及协同性分析左青松;朱鑫宁;张建平;王志奇;张彬【摘要】In order to improve combustion stability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micro-combustor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was studied based on bluff body and backward-facing step combu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in combustion chamber can increase the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and expand the blow-off limits of flame, and bo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quivalence ratio (that is, the ratio of the theoretical air mass of complete combustion to the actually air mass). Furthermore,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combustors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 inlet velocity or equivalence ratio,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combustor with backward-facing ste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without step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hile the heat dissipation ratio of the two types of micro combustors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inlet velocity, and it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quivalence ratio. With the increase of inlet mixed gas velocity, field synergy numbers of the micro combustor with and without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increase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 but increase again.%为提高微燃烧器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基于钝体直管和钝体阶梯扩管燃烧器进行微尺度燃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钝体微燃烧器中加入阶梯扩管结构有助于促进火焰传播和扩大火焰稳定燃烧极限,而且两者的吹熄极限均随当量比(即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与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之比)的增大而增大;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均随当量比和入口混合气速度的增大而降低,而且钝体直管型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要比扩管型燃烧器低;散热损失比均随当量比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随入口速度增大而降低;钝体直管燃烧器协同数高于钝体阶梯扩管,两者的协同数都随入口的混合气速度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8)011【总页数】9页(P2926-2934)【关键词】微燃烧器;钝体;阶梯扩管;吹熄极限;热扩散率;协同数【作者】左青松;朱鑫宁;张建平;王志奇;张彬【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1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微型动力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甲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甲烷
标
识
中文名:甲烷[压缩的]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英文名:methane;Marsh gas
UN编号:1971
分子式:CH4
分子量:16.04
CAS号:74-82-8
用,在咼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
吸加速、运动失调。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X60分钟,麻醉作用;
兔吸入42%浓度X60分钟,麻醉作用。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
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 碳、干粉。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C)
-182.5
相对密度(水=1)0.42
相对密度(空气=1)0.55
沸点(C)
-161.5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C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毒
性 及 健 康 危 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LC50:
健康危害
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
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
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甲烷危险特性甲烷理化性
甲烷的危险有害特性表标识中文名甲烷英文名Methane分子式CH4 危规号21007 UN编号:1971 分子量16.04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理化特性熔点(℃) -182.5 沸点(℃) -161.5燃烧热(kJ/mol) 889.5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空气=1) 0.55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稳定性--- 聚合危害---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闪点(℃) -188 引燃温度(℃) 538爆炸下限(V%) 5.3 爆炸上限( V%) 15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毒性及健康危害车间卫生标准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食入---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微细直管内甲烷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e tm a e tlse fe tdtea il e t r se sd ewal a il a a fri ef i,f e g io dsa i t a e ute, xe l a s sa ce xa a a fri iet l h o h h tn n h ,rda tr e t ud u l nt na tbl f e b tn nh l i i n i l y m ,frh r
b si n c a a t rsiswe esu i d h s l fs u t h r c e it r t d e .T er u t o mu ai n i d c t d t a o u t r i n i n ,h a o d c i i n ik e so wa l o c e s i l t ia e t mb s me so s e t n u t t a d t c n s f l o n h c o d c vy h ,
Ab t a t sr c :A o u a i n l u dd n mi s s mp o e a c lt ec mb si n o p e x dme a e a r nt e wo d me so a c o c mp t t a i y a c o l f wa e l y dt c l u aet o o h u t f r mi e t n - i i . i n in l o h h t mi r .
id c a xicin n u ef mee t t .W a u h e se h n e u d d s r e n e t x h g e e n f i dwa1 n u n e o u t n s b l y l n o Ur g n s n a c d f i io d ra d h a c a eb t e u d a l o l e n w l n .i f e c d c mb si t i t . l o a i
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研究
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研究细水雾具有良好的液滴分散性、高热容、易蒸发等特性,因此作为卤代烷烃灭火剂的替代物,细水雾灭火技术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在可燃气云惰化以及爆炸火焰抑制等方面,细水雾技术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利用细水雾进行可燃气云惰化、抑爆的相关研究也已大量开展。
可燃气云爆炸是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的预混气、燃料液滴群急剧燃烧,火焰加速传播的过程。
细水雾对可燃气云惰化、抑爆技术的核心和技术基础就是细水雾与预混火焰的相互作用。
本文通过对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揭示水雾对预混火焰稳定燃烧的影响以及水雾的惰化、抑制机理和条件。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包括: 1.设计、建造了新颖的大口径(15mm)水雾协流管式燃烧器实验台。
利用该实验台可在开放空间内,对具有较大粒径分布的细水雾(雾滴直径范围30μm~150μm)与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实验研究。
与目前传统的管式燃烧器以及Fuss等人研制的出口直径5.4mm,雾滴直径小于10μm的管式燃烧器相比,本实验台研究适用范围更宽广。
在对燃烧器设计思路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系统进行了校准与误差分析;利用LDV/APV系统对管式燃烧器出口气体协流水雾特性进行测量,分析混合气体流量对管式燃烧器烧嘴出口处水雾特性的影响,并运用两相流理论分析了燃烧管烧嘴出口处水雾与协流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利用高速纹影实验系统对水雾协流作用下的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水雾协流作用过程中甲烷预混火焰的熄火模式与规律。
通过分析水雾对层流火焰稳定性、火焰拉伸、燃烧速度以及火焰化学发光特性的影响,研究水雾作用过程中的火焰熄火、抑制模式的产生过程与机理;利用水雾协流管式燃烧器,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惰化与抑制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所需的水雾条件。
3.在不同的水雾协流条件下,对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拉伸现象及火焰拉伸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水雾液滴蒸发与扰动对锥形预混火焰面拉。
甲烷空气混合气在热氛围燃烧器中自燃特性的数值模拟
甲烷空气混合气在热氛围燃烧器中自燃特性的数值模拟鲁雯;郭雪岩【摘要】以可控活化热氛围燃烧器为计算原型,利用燃烧器形成的热氛围,对喷射的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在热氛围中受热而发生自燃的现象及自燃火焰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射流速度,热氛围温度是影响混合气体自燃稳定性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在低温范围内,温度的小幅变化会显著改变火焰的起升高度,低温热氛围下火焰起升高度受射流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随热氛围温度的升高,火焰起升高度趋于一个固定值,同时受射流速度的影响程度变小,火焰达到稳定状态.【期刊名称】《能源工程》【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7页(P48-54)【关键词】数值模拟;自燃;火焰起升高度;射流速度;热氛围燃烧器【作者】鲁雯;郭雪岩【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820 引言面对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严格的内燃机排放法规,减少对石油燃料的依赖,积极开发汽车新型代用燃料。
天然气是继煤和石油后的第三大化石能源,具有储备量丰富、成本低、燃烧热值较高,燃烧后所排放的有害物质少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内燃机理想的气体代用燃料。
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ble lgnition, HCCI)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技术各自优点的新型燃烧技术,将燃料与氧化剂的均匀混合气体通过压缩引燃,实现了气缸内多点同时自燃,避免了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方式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及存在局部高温的弊端,不仅提高了燃料燃烧效率,降低了油耗,还大幅度降低了NOx和碳烟的排放。
为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实现超低排放,HCCI天然气发动机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热点。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因此研究甲烷的自燃特性对天然气的HCCI燃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甲烷掺氢稀释燃烧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
甲烷掺氢稀释燃烧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陈雷;王彦滑;马洪安;曾文;宋鹏【期刊名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4【摘要】在一台转速固定的火花点火发动机上进行了CO2稀释对H2-CH4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F.D.R.和H.S.R.范围内,稀释燃烧对BMEP和热效率影响不大,NOx排放量则明显下降.在较高F.D.R.条件下BMEP、热效率、THC以及CO排放均有所恶化,但在一定的F.D.R.条件下仍能够建立起较大的以热效率和NOx排放为依据的甲烷掺氢稀释燃烧理想燃料条件范围.【总页数】5页(P12-16)【作者】陈雷;王彦滑;马洪安;曾文;宋鹏【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航空推进系统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航空推进系统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航空推进系统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航空推进系统先进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3【相关文献】1.喷氢时刻对缸内直喷掺氢汽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J], 牛仁旭;张岳韬;于秀敏;杜耀东;吴海明;宋炳玉2.稀释气对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燃烧燃烧速率的影响 [J], 苗海燕;焦琦;黄佐华;蒋德明3.稀释对CO掺氢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 [J], 陈雷;王彦滑;志贺圣一;荒木斡也;曾文4.甲烷掺氢稀释燃烧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 [J], 陈雷;王彦滑;马洪安;曾文;宋鹏;5.微型燃烧器内掺氢甲烷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J], 许艺鸣;单春贤;唐爱坤;潘剑锋;侯智勇;邬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章 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
第三章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在层流预混燃烧理论中,层流火焰燃烧速度是描述燃料燃烧特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物理化学特性参数,它能够综合反映出燃料的扩散性、放热能力以及化学反应速度;在一些湍流燃烧模型中,作为量化基准的层流燃烧速度可以用来表征湍流流动是否对燃烧起到促进作用;燃料的层流燃烧速度对自身着火极限、着火延迟时间等参数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研究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中有必要准确获得甲烷燃料燃烧过程中层流燃烧速度。
本章将采用定容燃烧反应器实验装置对甲烷燃料着火后的层流预混燃烧特性进行研究。
分析实验初始压力、初始温度以及混合气当量比对甲烷燃料着火延迟期的影响。
3.1实验装置定容燃烧反应器的实验装置结构简图如图3.1所示。
实验装置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定容弹、加热系统、点火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纹影与高速摄影系统。
图中左下方的三个气瓶分别装满甲烷、空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本实验该气瓶阀门关闭),通过控制阀门开关大小来调节气体的流出量。
图中左上方的水银压力计是用来测量各个组分气体分压的,不同燃空当量比的混合气就是通过控制甲烷和空气的分压来配置的。
通过电感放电点火方式将甲烷/空气混合气点燃,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燃烧弹中的压力,再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火焰发展的纹理照片。
图3.1 实验装置结构简图图 3.2为实验系统中定容燃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定容弹的内径为mm 180、容积为20055.0m ,整个定容弹体采用中碳钢粗锻再精加工的工序制成。
定容弹内置的中心电极用以放电而产生电火花来点燃甲烷/空气混合气,定容弹外部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混合气的初始温度和压力。
定容燃烧反应器的两端为直径mm 80的石英玻璃窗口,该窗口可以为纹影系统的采集工作提供光学通路。
当实验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大于Mpa 1.0时,使用压力变送器测量各个组分的分压;当实验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小于Mpa 1.0时,使用水银柱压力计测量各个组分的分压。
微型动力装置内掺氢甲烷燃烧特性
微型动力装置内掺氢甲烷燃烧特性禹莉莉;王谦;黄蓉;赵岩;柏金【摘要】针对微型动力装置存在的燃烧不稳定问题,研究了甲烷掺氢在圆柱型微燃烧室内的燃烧特性.确定了甲烷掺氢燃烧的空间气相化学反应机理,建立了自由活塞动力装置三维立体模型.在试验基础上,基于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甲烷掺混氢气和空气的燃烧过程,研究了掺氢比对微压燃着火界限、着火时刻、着火燃烧过程以及临界压燃初动能等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掺氢比条件下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物质的量比为0.5时,掺入氢气可拓宽压燃气体着火界限,提高着火燃烧可靠性,使着火时刻提前.因氢气热值远低于甲烷热值,随掺氢比增大,活塞做功能力减小.当掺氢比为10%~20%时,装置具有稳定的燃烧性能和高做功能力.【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掺氢甲烷;微燃烧室;均质压燃;掺氢比;数值模拟;燃烧特性【作者】禹莉莉;王谦;黄蓉;赵岩;柏金【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6+3;TK4310 引言随着传感器、微小型飞行器以及各种便携式装置的不断发展,作为其动力源的微型动力装置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与传统的锂电池相比,燃用碳氢燃料的微型动力装置不但体积小、质量轻、可以长时间持续供能,而且在高能量密度方面表现突出,其能量密度有望突破100 kW/kg,因此,被称作动力机械发展的第4个里程碑[1]。
微型动力装置作为微机电系统和便携式移动装置的核心部件,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其内部高效稳定的燃烧过程。
文献[2-3]最早提出了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概念,对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单次压缩着火进行了试验研究。
微通道内纯甲烷及掺混二甲醚燃烧特性的研究
微通道内纯甲烷及掺混二甲醚燃烧特性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微阵列的出现,微细燃烧学的研究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微通道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一直是燃烧学的研究方向之一,这是由于微通道内局部的流动及温度会影响燃烧特性,并且还可以研究微细尺度空气流动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本文聚焦于微通道内纯甲烷及掺混二甲醚燃烧特性的研究。
首先,针对微通道内纯甲烷燃烧特性的研究,我们使用了一台具备微通道控制配置的真空燃烧实验装置,并采用 laser extinction diagnostics术,结合皮秒瞬间光谱系统,对微通道内纯甲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测量。
主要测量参数包括稳态火焰高度和火焰温度,还有各种有关污染物的测量,如碳氢氮化合物等。
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真空燃烧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尺寸为 3~4 mm微通道环境,实现纯甲烷的燃烧;火焰的高度受到微通道内的流动条件的严重影响,而且随着增加的微通道流量,火焰高度呈线性增长;火焰温度受到微通道内流动及热量损失率的影响,且温度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特征;微通道内的碳氢氮化合物组成及种类较小。
接着,针对微通道内掺混二甲醚的燃烧特性,我们使用了不同浓度的二甲醚进行试验,并采用上文提到的同样的实验装置。
主要测量参数包括稳态火焰高度、火焰温度、NOx浓度和CO浓度。
结果表明,在恒定流量条件下,随着二甲醚的浓度升高,火焰高度和火焰温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Ox浓度先升后降,混合物中二甲醚的浓度越大,NOx浓度越低;CO浓度在混合物中有较高的浓度,随着二甲醚的浓度增加而降低。
大多数的碳氢氮化合物有较低的浓度,但是 CO/CO2率很高,表明燃烧过程是“有效的”。
从本文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微通道尺寸的大小可以影响纯甲烷及掺混二甲醚的燃烧特性,微通道内的流动结构和温度对火焰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技术发展,将来微通道在燃烧方面有更多的应用前景。
本文研究了微通道内纯甲烷及掺混二甲醚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微通道尺寸及其内部流动结构会影响微通道内的燃烧特性,而混合物中二甲醚的浓度会影响火焰高度及火焰温度。
甲烷-氢气-空气预混合气燃烧特性研究
甲烷-氢气-空气预混合气燃烧特性研究尉庆国;白小磊;张红光【摘要】在定容燃烧弹内进行了甲烷-氢气-空气混合气燃烧试验,采集燃烧压力数据和火焰扩散图片,讨论不同的初始温度、初始压力、燃空当量比、掺氢比对甲烷-氢气-空气混合气的最大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燃烧速率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气在较高初始温度和较低初始压力下,燃烧速率相对较大;随着混合气中氢气比例增加,最大燃烧压力值增大,其出现时刻提前,火焰半径明显增大且出现褶皱,火焰传播稳定性降低.【期刊名称】《车辆与动力技术》【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定容燃烧弹;掺氢比;燃烧压力;纹影【作者】尉庆国;白小磊;张红光【作者单位】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030051;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124;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6天然气被公认为最有潜力的内燃机替代燃料[1].目前燃用压缩天然气(CNG)的公交车正在得到广泛推广,但是,天然气的燃烧速率较慢,对其经济性有很大负面影响.在对甲烷燃烧性能的研究中,有研究表明掺氢可以有效改善甲烷燃烧速率,缩短滞燃期,降低HC等排放[2-3].Nagalingam等首先在AVL单缸机上进行了天然气氢气不同混合比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气加氢后,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推迟点火提前角所带来的火焰温度下降对降低 NOx十分有利[4].日本岐阜大学提出了氢气辅助喷流着火方式,来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降低稀混合气下的燃烧循环变动.研究表明:氢燃烧产生的高能量和大量活性基促进了主室中甲烷的燃烧速率[5].上海交通大学的Wang等人,在发动机内进行试验,研究了纯氢和不同比例天然气掺氢的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表明:天然气掺氢可以改善天然气燃烧特性,拓展天然气的稀燃极限[6].西安交通大学的Huang等人研究了天然气-氢气-空气预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和火焰传播特性,掺氢可以明显提高天然气的燃烧速度[7].Zhang等人在定容燃烧弹内研究了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火焰传播规律,得到不同掺氢比以及当量比下,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以及马克斯坦长度.研究表明:掺氢增加马克斯坦长度值减小,火焰稳定性下降[8].现有的研究成果全部停留在实验阶段,没有从机理上揭示天然气氢气的燃烧过程.由于天然气的成份比较复杂,仿真计算时,燃料物性不好确定,因此,有必要在模拟装置上进行甲烷-氢气混合气的燃烧实验,为进一步数值模拟的参数修正提供数据.1 试验系统与试验条件试验所用定容燃烧弹系统(Constant Volume Combustion Bomb,以下简称CVCB)如图1所示.图1 定容燃烧弹试验系统图使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瑞士Kistler公司生产,6052C空冷式)采集混合气燃烧过程的瞬态压力.由各光学元件组成的纹影系统辅助高速摄影机(美国REDLAKE公司生产)拍摄燃烧过程中火焰发展和传播情况.自行设计的非接触式的磁力搅拌预混罐配合水银U型压力计进行混合气的配置,将经过充分搅拌的混合气充入到燃烧弹内,采用加热带进行燃气点火前的加热.脉冲信号发生器DG535(美国Princeton Instruments生产)用来同时触发高速摄影机、点火系统和示波器压力采集.采用真空泵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CVCB本体为球墨铸铁铸造而成,内腔为边长100 mm的正方体;弹体前后端面安装厚度为50 mm的石英玻璃窗,为纹影系统提供光学通路;弹体上装有压力变送器和热电偶分别用来测量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和初始温度;由火花塞改造而成的两根点火针分别安装在弹体的两侧实现燃烧室中心点火.试验所用的甲烷纯度为99.99%、氢气纯度为99.999%、氮气和氧气纯度均为99.9%(均由北京天海气体厂提供).充入预混罐内的混合气可表示为式中:x表示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L表示实际充入弹体的空气量.1mol混合燃气消耗的理论空气量为燃空当量比定义为假设试验所需配出的燃空当量比为φ,掺氢比为x,总压力为P的混合气,按照气体分压定律可计算得出充入预混罐内的各组分气体分压分别为2 试验结果及分析从最大燃烧压力、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以及火焰发展图片对甲烷掺氢混合气的燃烧特性及火焰发展稳定性方面进行分析.2.1 初始压力对燃烧压力的影响图2为不同初始压力下最大燃烧压力随掺氢比的变化.图中曲线表明,最大燃烧压力按照几乎相同的线性关系随初始压力增加而增大,与掺氢无明显关系,这是由于甲烷-空气混合气和氢气-空气混合气按化学当量比燃烧时的体积热值十分接近[9].图中关系还表明,最大燃烧压力出现时刻随着初始压力增大略有滞后,随掺氢比的增大明显提前,这说明掺氢有利于提高甲烷的燃烧速率.图2 不同初始压力下最大燃烧压力与掺氢比的关系(T0=290 K,φ =1.0)图3为同上相同条件下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随掺氢比的变化.曲线表明,初始压力越大,最大压力升高率值越大,其值出现的时刻越迟.在较低初始压力条件下,最高压力升高率变化并不明显,高于正常大气压后,压力升高率才随掺氢比例产生变化.实验验证,初始压力过低,在小于0.5 Mpa时,点火针点火困难.图中关系还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压力下,掺氢可以明显提高最大压力升高率,使最大压力升高率出现的时刻明显提前.图3 不同初始压力下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与掺氢比的关系(T0=290 K,φ =1.0)图4为火花点火后3.5 ms时,不同初始压力对应掺氢比下的火焰纹影图片.可以看出:相同初始压力下,火焰半径随着掺氢比增加略有增大;在相同掺氢比下,火焰半径随着初始压力增加略有减小.从而说明初始压力增加导致燃烧速率变小,进而火焰发展速度变慢.图4 不同初始压力及掺氢比下火焰发展图片(T0=290 K,φ =1.0,t=3.5 ms) 2.2 初始温度对燃烧压力的影响图5为初始压力0.1 MPa,当量比1.0时甲烷-氢气-空气混合气在不同初始温度下最大燃烧压力随着掺氢比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初始温度升高,混合气最大燃烧压力逐渐降低,最大燃烧压力出现的时刻提前.这是因为初始温度升高,在进气阶段进入燃烧弹内的混合气质量会减少,而高温促进了混合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混合气在化学当量比下,最大燃烧压力同前面一样随掺氢比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但其出现的时刻明显的提前.图5 不同初始温度下最大燃烧压力与掺氢比的关系(P0=0.1 MPa,φ =1.0)图6给出不同初始温度下最大压力升高率随掺氢比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最大压力升高率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其值出现的时刻提前;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明显增大,其值出现的时刻明显的提前.图7为火花点火后4 ms时,不同初始温度和掺氢比下的火焰发展纹影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固定掺氢比例下,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加,火焰半径逐渐增大,但是变化不明显;在同一初始温度下,火焰半径随掺氢比例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这说明掺氢对甲烷燃烧速率的增大有明显改善.此外,在较低温度310 K的时候,无论掺氢与否,火焰表面光滑无褶皱,这表明低温时火焰是稳定的层流燃烧;掺氢后,随着温度的增加火焰表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褶皱,而且这种褶皱随掺氢比的增大而更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氢气燃烧不稳定性差,掺氢比例越高,火焰不稳定性趋势越大[7],并且高温时,分子运动更剧烈,火焰表面褶皱更明显.2.3 当量比对燃烧压力的影响图8给出了不同当量比下,最大燃烧压力随掺氢比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掺氢比下,最大燃烧压力随着当量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化学当量比附近达到最大,稀燃和浓燃时均减小.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最大燃烧压力在浓燃和稀燃时均增大,尤其稀燃时,掺氢对提高混合气燃烧时的最大燃烧压力,缩短其燃烧时间,有明显效果.同前面一样,在当量比时,掺氢对最大燃烧压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图9给出了不同掺氢比下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随当量比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同一掺氢比下,在化学当量比附近,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都是最大且出现的时刻最早;随着混合气稀燃和浓燃,最大压力升高率均下降,出现的时刻滞后.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均增大,其出现的时刻均滞后;在化学当量比附近,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增大的幅度最为明显;稀燃时,掺氢对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出现时刻提前的最为明显.图10为火花点火后6 ms,时不同当量比和掺氢比下的火焰纹影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前面的不同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相比较,当量比对火焰发展半径影响最为明显.在化学当量比时火焰半径大,稀燃时最小,浓燃次之.随着掺氢比的增加,火焰半径均明显增大.掺氢越多,混合气越稀,火焰表明褶皱越明显,燃烧越不稳定. 图10 不同当量比及掺氢比下火焰发展图片(P0=0.1 MPa,T0=330 K)3 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在试验范围内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化学当量比下,最大燃烧压力和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随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升高,随初始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大燃烧压力和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出现的时刻随初始压力的增加而滞后,随初始温度的增加而提前.2)最大燃烧压力和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在化学当量比附近达到最大值且出现时间最短,浓燃和稀燃时,均明显降低.3)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最大燃烧压力和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在浓燃和稀燃时,均明显增大,最大燃烧压力和最大燃烧压力升高率出现的时间,均明显缩短,掺氢有效的提高了燃料的燃烧速率.4)在同一时刻,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对火焰半径的变化影响较小,当量比和掺氢比对火焰影响较大,掺氢可以明显增加火焰的传播速率.参考文献:[1] 阎小俊,蒋德明.甲烷-空气-稀释气的层流燃烧特性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0,18(4):353-358.[2] Blarigan P V,Keller J O.A hydrogen fuel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signed for single speed/power ope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2,23(7):603-609.[3] Akansu S O,Dulger A,Kahraman N,et al.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fueled by natural gas-hydrogen mix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4,29(14):1527-1539.[4] Yusuf M J.In Cylinder Flame front Growth Rate Measurement of Methane and Hydrogen Enriched Methane Fuel in a Spark Ignit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D].USA:University of Miami.1990[5] 黄佐华,王金华.氢能在燃烧发动机上利用的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3:2-5.[6] 王磊,方俊华,黄震.纯氢和天然气掺氢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J].柴油机,2009.31(5):6-10.[7] Huang Zuohua,Zhang Yong,Zeng Ke,et al.Measurements of laminar burning velocities for natural gas-hydrogen-airmixtures[J].Combustion and Flame,2006,46(1-2):302-311.[8] 张勇,黄佐华,王倩,等.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火焰传播特性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6,24(6):481-488.[9] 蒋德明,黄佐华.内燃机替代燃料燃烧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燃烧室结构对微燃烧器内甲烷燃烧的影响
燃烧室结构对微燃烧器内甲烷燃烧的影响*刘伟陈琪( 北京交通大学动力与控制工程系北京100044)摘要:为了合理设计微燃烧室,建立了微燃烧室内的湍流燃烧模型,采用F l u e n t软件对不同结构微燃烧器中甲烷/氧气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甲烷/氧气的当量比为1,混合气流量为200mL / m i n,入口温度为300K,并比较了不同结构微燃烧室内燃烧情况的差异。
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器的长度和宽度增加,燃烧室内的温度升高,甲烷的浓度下降。
关键词:燃烧室结构中图分类号:T K121微燃烧器燃烧F l u e n t软件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0630(2013)02 -0012 - 04E ff e c t of S t r u c t u r a l Changes on M e t h a n e C o mbu s t i o nin a M i c r o-C o mbu s t o rLiu W e i,Ch e n Q iDe partmen t of Power and Co n tro l En g i n ee r i n g,Be iji n g J i aoto n g Un i vers i ty ( Be iji n g,100044,C h i n a)Ab s t r ac t: In order to d es i g n a m i cro-co mbu stor s u i ta b l y,f l u e n t software i s used to s i mu l ate the m et h a n e-o xy- gen co mbu st i o n in d i ffere n t m i cro-co mbu stors. The i n l et te mpera ture i s300K,t h e m i xt u re i s sto i c h i o m etr i c,and the vo l um e f l ow i s 200mL /m i n in the co mpu tat i o n. The co mpu tat i o n res u l ts show that when the l e n gt h a nd w i d t h of a m i cro-co mbu stor i n crease,t h e te mpera ture i n c reases in the combu sto r and the CH4co n ce n trat i o n d ecreases.K e yw o r d s:Co mb ustor str u ct u re,M i c ro-co mbu stor,Co mbu st i o n,F l u e n t引言微型动力机电系统以动能、机械能、热能和电能输出为目的,以毫米到厘米级尺寸产生 1 ~100W 的功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第30卷第10期2012年10月Vol.30No.10Oct.2012引言随着微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电子机械系统和设备大量出现。
驱动这些设备的化学电池,存在能量密度小、体积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缺点,而碳氢化合物燃料相对于化学电池来说有着高几十倍的能量密度。
因此,基于燃烧的微小型动力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2]。
微小型燃烧器是微小型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
缩小后的燃烧室,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大增加,使壁面散热损失和自由基销毁速率大大收稿日期:2012-08-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6054,51276073);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沈文庆(1992-),男,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热与传质,太阳能利用及污染物控制技术。
E-mail :wenqingshen_92@通讯作者:范爱武(1955-),男,博士,副教授,从事微尺度燃烧的研究工作。
E-mail :faw@甲烷/空气混合物在微小型钝体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沈文庆,程哲,李长甫,方韬,范爱武,刘伟(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为了实现在淬熄距离以下的稳定燃烧,试验设计了两种带钝体的回热型燃烧器,研究预混甲烷在高度小于淬熄距离的燃烧室中的燃烧特性。
燃烧器的燃烧室高度为2mm ,长度为20mm ,进口处安装了边长为1mm 的等边三角形钝体或相同尺寸的“V ”形钝体,并在上下两侧设置了预热通道。
利用Fluent6.3软件对甲烷/空气在这两个燃烧器的预混燃烧做了数值模拟,确定了浓度极限和速度极限,并对稳燃机理进行了分析。
与三角形钝体燃烧器相比较,“V ”形钝体燃烧器的稳燃范围更大。
在所给出的稳定燃烧工况下两者的燃烧效率均在99%以上,甲烷/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完全燃烧。
但当进气速度较小同时当量比较大时会发生回火现象。
关键词:微尺度燃烧;甲烷/空气预混物;三角形钝体;“V ”形钝体;稳燃范围;回流区中图分类号:TK6;TK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5292(2012)10-0089-04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air mixture in micro-scale combustors with different bluff-bodiesSHEN Wen-qing,CHENG Zhe,LI Chang-fu,FANG Tao,FAN Ai-wu,LIU Wei(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wo kinds of combustors with a height less than the quenching distance were designed and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for stable combustion.The gap distanc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2mm,and the length is 20mm.An equilateral triangular bluff-body with a side length 1.0mm or a “V ”bluff-body of the same size is fitted near the entrance of the combus -tion chamber.There are two preheating channels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Numerical simulation on methane/air premixed combustion in these combustors was per -formed and both velocity limits and concentration limits of the systems were pared with the combustor with a triangle bluff-body,the stable combustion ranges of the combustor with a “V ”bluff-body were enlarged.The combustion efficiencies all stayed above 99%.But when the inlet mixture velocity was too small and equivalence ratios were relatively high,flashback would happen.Key words :micro-combustion;methane/air pre -mixture;triangle bluff-body;“V ”shape bluff-body;stable combustion range;recirculation zone增加,火焰稳定性变差[3]~[10]。
此外,燃烧室几何尺寸太小,气体停留时间过短,导致燃烧效率降低,吹熄极限和稳燃范围也大为缩小。
对于当量比为1的甲烷/空气预混气,其淬熄距离约为2.5mm 。
当平板距离小于淬熄距离时,燃烧不能稳定进行。
为了提高微小型燃烧器中火焰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研究者们主要采用热循环以及催化反应的办法。
然而,三维结构的“瑞士卷(Swiss-Roll )”燃烧器结构很复杂,加工困难。
催化燃烧器中催化剂的效果也不能持久。
新加坡的研究小组开发了突扩型微小型燃烧器来稳定火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1],[12]。
范爱武通过加装钝体来稳定燃烧,使得微尺度下的燃烧特性得到了较好地改善[13],[14]。
本文对一种回热型平板微小燃烧器加装“V ”形和三角形的钝体,在燃烧室高度小于淬熄距离的情况下,通过数值模拟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在这两种回热型燃烧器内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稳燃范围、燃烧效率,分析了钝体形状对燃烧效果的影响和稳燃机理。
1数值模拟方法图1(a)给出了带三角形钝体的微小燃烧器的纵剖面示意图。
燃烧室长20mm ,高2mm ,壁厚为0.5mm ;钝体为正三角形,边长为1mm ,其垂直边距离燃烧室入口2mm 。
燃烧通道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高为1mm 的预热通道。
图1(b)给出了带“V ”形钝体的微小燃烧器的纵剖面示意图。
壁面和钝体均采用耐高温的石英材料,其密度、热容、导热系数和法向发射率分别为2650kg/m 3,750J/(kg ·K),1.05W/(m 2·K)和0.92。
采用Fluent 6.3进行传热、传质和燃烧的数值模拟。
由于燃烧器的宽高比为10,因此可以采用二维模型进行模拟。
此外,因为混合气体的流速较低故采用层流模型。
化学反应采用甲烷/空气的一步总包反应机理。
进气口边界条件为速度进口,出口边界条件为压力出口。
外壁面考虑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两种方式,即复合传热。
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根据文献[1]取其值为17W/(m 2·K)。
环境温度为300K 。
计算前对网格独立性进行了验证。
由于燃烧器一般在贫燃条件下运行,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当量比≤0.9的情况下两种钝体燃烧器的燃烧极限,包括速度极限和浓度极限。
2结果与讨论2.1稳燃范围通过改变当量比和进气速度进行系统模拟后,得到了两种微小型钝体燃烧器的稳燃范围,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在预热通道和钝体的双重稳燃作用下,燃烧可以稳定进行且有较大的燃烧极限。
从图2中可见,该燃烧器中存在四种基本的燃烧状态,分别为稳定火焰、回火、熄火和吹熄。
在合适的当量比和进气速度下,火焰将在钝体后面稳定燃烧。
同时可以看出,能够稳定燃烧的速度范围随着当量比的降低而逐渐减小,带三角形钝体的燃烧器最大吹熄极限可达2.5m/s比较图2可以看出,相比于三角形钝体燃烧器,“V ”形钝体燃烧器的稳燃范围被拓宽。
例如,可再生能源2012,30(10)图2微小型钝体燃烧器的稳燃范围:Fig.2Combustion stability diagram of the micro-combustorwith a bluff-body图1微小型钝体燃烧器的纵剖面示意图:Fig.1Schematic of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micro-combustorwith a bluff-body(a)三角形钝体(b)“V ”形钝体当量比为0.9时,三角形钝体燃烧器的吹熄极限只有2.5m/s,而“V”形钝体燃烧器的吹熄极限则高达3.3m/s。
但是在当量比小于0.85时,两个燃烧器的稳燃范围差别不大。
故“V”形钝体燃烧器更适合于较高当量比下的稳燃,因为高当量比时进气速度较大,而“V”形钝体相对于三角形钝体回流区更大,能卷吸更多的气体,提供一个低速高温的稳定燃烧区域,“V”形钝体相对于三角形钝体有更大的稳燃优势。
而当量比较小时,极限速度较小,回流区的影响减小,故“V”形和三角形钝体的稳燃效果差别不大。
当量比为0.9时,进气速度较低火焰会退回到预热通道内燃烧(如图3)。
预混气体的回火燃烧是一种不安全的工况。
当进气速度很低时,由于燃烧放热量太少会导致熄火。
当进气速度太大时,钝体产生的回流区不足以稳定火焰时,火焰被吹出燃烧室。
2.2燃烧效率燃烧效率η的定义为η=Y f,in-Y f,outY f,in式中:Y f,in为燃烧室进口处燃料的质量分数;Y f,out 为出口处未燃烧燃料的平均质量分数。
当量比在0.6~0.9范围内且合适的进气速度时均可稳定燃烧,在图2所给出的稳定燃烧工况下,通过计算可知燃烧效率均在99%以上,基本实现了完全燃烧。
由此可见,在稳定燃烧工况下两种回热型微小钝体燃烧器有很好的燃烧效果。
2.3稳燃机理分析图4为当量比为0.8,进气速度为1.5m/s时,两个燃烧器的温度分布图。
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V”形钝体后面的火焰高温区更宽,而三角形钝体后面的火焰高温区被吹离钝体更远,火焰也被拉长变细。
在相同工况下,“V”形钝体燃烧器的最高温度为2730K,而三角形钝体燃烧器的最高温度为2710K,前者比后者高,说明回流区的稳燃作用更明显,回流卷吸的气体在回流区形成低速高温的流场,使甲烷的反应时间增加,很好地解决了微尺度下燃烧反应时间过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