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 际 贸 易
程春梅, NCU chchmteacher@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各国生产要素的规模和结构不会长期不变。生 产要素的增长包括自然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资 本积累,劳动力增长等,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导 致经济增长,进而对国际贸易规模、条件、贸 易形态和贸易方向等各方面产生影响。OΒιβλιοθήκη T0T1X
中性增长
在更多的情况下,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 素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即呈现出非均衡 非均衡 的要素增长。 这种非均衡增长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外移形状发生变化。
要素增长-偏向性增长
Y Y
T1 T1 T0 T0
O
T0 劳动偏向性增长
T1 X
O
T0 T1 资本偏向性增长
X
罗勃津斯基定理-基本内容
小国逆贸易型增长与贸易变动
Y PX/PY Ⅰ E′ E C′ B′ 1 E′ E C O X B PX/PY X O 1* Y Ⅱ PX/PY
小国经济增长无论是顺贸易还是逆贸易增长, 贸易条件并未发生改变,该国最终达到了更 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社会福利水平。
宏经第十章
3
一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称为贸易依 的比重称为贸易依 一国进出口总额占 存度,这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 存度,这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 贸易依存度越高,表示该国越是对外开放, 贸易依存度越高,表示该国越是对外开放, 贸易依存度越低,表示该国越是自我封闭。 贸易依存度越低,表示该国越是自我封闭。 我国历年贸易依存度
7
二、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系统地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国 际贸易,为什么某国是进口A商品出口 商品出口B商 际贸易,为什么某国是进口 商品出口 商 而不是进口B商品出口 商品等问题。 商品出口A商品等问题 品、而不是进口 商品出口 商品等问题。 其中几个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是(均解释产 其中几个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是( 业间贸易): 业间贸易):
12
(2)比较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 李嘉图提出的 李嘉图提出的。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认为国家之间生产的 认为国家之间生产的机会成本差异是导致国 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国能够把较多的资源用来生产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 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别国生产的具有 自身比较优势的产品, 自身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个国家都能从贸 易中获利。 易中获利。 李嘉图的观点指出了既使某国生产任何一种 产品都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 产品都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只要在机会成 本上具有优势, 本上具有优势,还是可以与别国进行贸易并 从中获利。 从中获利。
生 产 交 换 消 费
土豆 咖啡 土豆 咖啡 土豆 咖啡
75小时×6公斤 小时=450公斤 小时× 公斤 小时= 公斤/小时 小时 公斤 25小时×6公斤 小时=150公斤 小时× 公斤 小时= 公斤/小时 小时 公斤 出口100公斤 公斤 出口 进口200公斤 进口 公斤 350公斤 公斤 350公斤 公斤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
易只发生相应的数量变化或 规模的变动,国际相对价格 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人均 收入也不会变动;
这样,恩格尔定律将不起作用,
社会需求不会从常用品向奢侈品, 消费结构保持稳定,由于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形式和各个国家的消 费结构不变,国际贸易的格局则 不会改变,但贸易的数量增加了。
经济增长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外扩,变成A’B’,新的相对价 格线为M’N’,且M’N’//MN,即x,y产 品相对价格在经济增长前、后不 变; M’N’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 与Q’( x+∆x,y+∆y )点,Q’点为 新的生产产品组合点,它随生产 可能性曲线A’B’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经
横坐标轴表示一国具有出口能
力的X产品的产量,纵轴表示可 能进口产品Y的产量; 从供给方面来考虑,一国努力 生产并供给那些可能进口的产 品,就是生产进口替代品,所 以Y产品也称为进口替代品。
原来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B,
x、y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线为 MN,它与AB线相切于Q(x,y) 点,Q点为该国生产产品的组 合点;
相反,等产量曲线Y离N点更
远,ON>MP,这表明可能进口 的商品Y的产量增加了; 因此,在劳动要素不变,单 方面增加资本要素时,资本 密集型的产业将扩大,劳动 密集型的产业将缩小;
这时,如果出口产业是劳动
密集型的,就会出现超逆贸 易型增长;反之,如果出口 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就会 出现超顺贸易型增长。
这样,在Q点,X商品的等产
量线变为X1 ,Y商品的等产量 线变Y1,这两条曲线的切线与 P点上的切线相互平行,其斜 率相同(资本增长后要素价格 比率相同)。
图6-5显示Q点是容易确定的,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章导论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制度。
理论:(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国际贸易纯理论”;(2)国际贸易对⼀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价格、⽣产和消费;(3)国际贸易中产⽣的利益如何分配;(4)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
政策:(1)分析各国及国际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贸易政策;(2)探讨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基础(3)对政策的效应进⾏分析,判断贸易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制度:有关国际贸易的⼀些基本框架,这⼀框架包括成⽂和不成⽂的各种规则和惯例。
集中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科地位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经济学范畴。
从理论上看,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学科课程设置的⾓度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为“国际⾦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应⽤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因此国际贸易学这⼀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课程。
第⼆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封建社会末期,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了⾰命性的影响。
国际贸易成为⼀种催化剂,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产⽅式的产⽣。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产⽅式的产⽣,⽽资本主义⽣产⽅式的确⽴,来开了近代、现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序幕。
可以把近代、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致划分为资本原始积累、⾃由竞争、垄断和国家垄断四个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时间: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事件:“地理⼤发现”和随之⽽来的殖民掠夺。
(1)1431年,葡萄⽛⼈维尔和到达了⼤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2)1486~1487年,葡萄⽛⼈迪亚⼠发现了⾮洲最南端的好望⾓;(3)1497~1498年,葡萄⽛航海家达·迦马绕过好望⾓,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4)1492~1493年,意⼤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西班⽛船队“发现”了美洲新⼤陆;(5)1519~1522年,葡萄⽛⼈麦哲伦第⼀次完成了环球航⾏。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还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和就业机会。
同时,国际贸易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一种基于贸易的生产,即各国通过互通有无,分工合作,共同创造财富的一种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市场开拓,提高经济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跨国分工促进效率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不同,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跨国分工来促进效率提高。
一些发达国家生产高价值的产品如汽车、电子产品、金融服务等,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生产低成本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五金制品等。
通过国际贸易,发达国家可以把高科技产品卖给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可以把低成本产品卖给发达国家,这样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生产利用效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挑战市场垄断局面,刺激创新动力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市场之间的竞争,挑战市场垄断局面,为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正是因为竞争的存在,企业才会不断投入研发成本,在产品品质、性能、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3.加速市场开拓,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可以加速市场开拓,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产品的消费。
企业在外贸领域开拓市场,将自己的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拓展业务版图,这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成果。
这样,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更明显,企业销售规模也会更大,更利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二、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是理论上的,还有实证表现。
下面将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美国为例,当前其国内GDP的几乎四分之一均源自于国外的经济活动,这体现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1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的后果
把一部分财富和收入从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无偿转到处于中心 首先 的发达国家,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使发展中国家不
可能通过外贸来促进发展。 使得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赤字不断增加。 其次 这就不得不减少国内工业发展所需进口设备和材料,阻碍工业发
13
(四)实证研究 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发展中
国家的贸易条件在长期呈下降趋势。 从1900年到1991年,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虽然短期有波动,但长期是
下降的,尤其是1970年以后下降得更为猛烈。这意味着普雷维什-辛格 假说得到了验证。
14
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开始呈上升趋势,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出口的制成品综合价格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但没有前者上升 幅度大。
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加以论证的
概况
论证的不是贸易是否产生好处,
而是贸易产生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是 不公平的。
(一)贸易 条件概念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主要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 净易货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是指出口 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间的比率。
要素禀赋
若没有差异,要素相对价格都一样,则商品的相对(成本) 价格也一样,结果贸易不会发生。
贸易表面上是商品交换,但实际上“暗含着丰裕的生产要 素同稀缺的生产要素相交换”。
第一,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比较优势存在, 因此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结论
第二,发展中国家应该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比如农产品和原料)的生产和出口;而发达国家应该从 事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导论
第一章导论案例引入:我们都在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贸;我们学习金融,正广泛运用于国贸;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经济腾飞始于外贸;----浙江人,浙江经济发展离不开外贸;我们处于这个世界,世界各国需要国贸。
•包括国际互联网 Internet(美)•同学们正在使用的诺基亚(芬兰)、摩托罗拉(美)、三星(韩)手机•男生兴趣爱好的魔兽世界(美)、传奇(韩)游戏•收集资料必须用到的Google(美)、Yahoo(美)等引擎•拍摄冲洗会用到的索尼(日)佳能(日)相机、柯达(美)胶卷•宝宝出生必用的强生(美)婴儿产品、妈妈炒菜首选的金龙鱼食用油(新)•奔驰(德)、宝马(德)、奥迪(德)轿车思考题:•为什么在我们能够在中国享受到国外公司的产品?•为什么这些公司会向我国出口这些产品?或在我国生产这些产品?•为什么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售价高于在该产品在本国的售价?•这些公司是如何向我国出口产品的?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与特点(一)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几个相关的概念:对外贸易;海外贸易;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几点说明:(1)国际贸易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考察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而对外贸易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去考察它与别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
(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均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
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甚至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统计不含服务贸易,但仍称为对外贸易。
(无形贸易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但它是国际收支的构成部分。
)货物贸易(Goods Trade)---即SITC中的十大类商品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联合国秘书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将商品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际合作和提高全球福利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涉及了许多概念和原则,旨在解释国际贸易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以下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些商品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例如,一国可能在生产棉花方面拥有更好的技术和资源,而另一国则在生产机械方面更具优势。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各国可以互相受益,因为他们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那些自己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选择。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
它主要强调的是相对优势。
根据这个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门生产那些它在相对效率方面具有优势的商品来增加交易和改善国内经济状况。
比较优势理论鼓励国际贸易的开展,因为不同国家在生产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竞争力。
3.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霍斯特·维特谢勒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它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不同国家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差异。
例如,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则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根据这个理论,国家应该根据其资源禀赋来选择生产和贸易的方向,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4.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保罗·克鲁格曼和约翰·范南诺提出的。
它对传统的贸易理论进行了完善和拓展,主要关注企业间的竞争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新贸易理论强调了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认为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竞争优势,并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专业化和贸易的重要性,要素禀赋理论强调了资源禀赋的影响,而新贸易理论则关注了企业的竞争和创新。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自古以来一直是国与国之间重要的经济交流方式,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成为了研究和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相关概念、主要理论模型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活动内在规律的总结和解释。
它通过构建模型、假设和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1.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意味着该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
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的方向和范围。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会存在。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通过资源配置的差异,使各国在专业化生产上形成互补。
3. 因素禀赋理论因素禀赋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禀赋的影响进行解释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同的国家在特定产业上具有竞争力,并会形成贸易。
二、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调整国际贸易格局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理解和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1. 关税政策关税是最常见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它是针对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关税政策既可以用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也可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配额、补贴政策等措施。
这些壁垒主要用于限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3.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加强国际贸易的有效性,拓展市场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作为全球化的代表之一,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对增长的影响、对商业模式、对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的扩大和自由化能够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贸易能够带来更全面的国际分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市场、资源和技术。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进出口贸易,不仅能够增加国内的出口量和效益,还能够引进外部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进本国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质量标准,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国际贸易的优势在于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
由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企业的竞争主要在于效率和规模。
国际贸易能够为企业寻找更好的市场和更多的低成本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规模和收益水平。
二、国际贸易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国际贸易对商业模式的影响非常显著。
现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倾向于跨域集成和多元化多元旋转——在生产、流通和销售方面都进行集成与多元化。
而这种模式正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寻找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并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在多元化的贸易体系中,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寻找更多的低成本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规模和收益水平。
三、国际贸易对政策的影响国际贸易对政策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上。
国际贸易规则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通过国际贸易规则,各国可以自觉遵守贸易规则和条款,避免贸易争端和战争的发生。
同时,国际贸易规则还可以促进全球贸易平衡和资源优化,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此外,国际贸易对政策的影响还表现在国际产业竞争环境和外交政策方面。
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选择更好的制造商、供应商,并建立自己的企业战略和外交政策。
国际经济学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稀缺要素劳动增加 人均收入水平——一国的福利水平 假设 只使用两种投入要素,并且规模报酬不变
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将小于该 要素增加的比例。
劳动力(人口)增长后,人均收入可能下降,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
1 小国情形——贸易条件
小国因为无法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此,经济增长带 来的贸易量变化,不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条件,其福利水 平的变化仅来自经济增长本身。
Y
PW为经济增长
前的相对价格 (贸易条件)
T'
T
先不考虑贸易
条件的变化,
PW不变
相对价格变化,
PW变的更平
坦,贸易条件
O
恶化。
经济增长改善了A
• C ' 国的福利水平。
C •C
•
福利水平降低
纯粹的增长利益
抵消了部分 经济增长
Q Q •
•
PW
T
Q'•
PW
PW T'
以转移支付 的形式为他 国所有
X
如果大国要素增长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顺 贸易生产效应),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一部分 因要素增长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要素增长带来的福 利水平的增长幅度小于小国。
⑤ Y产量增加而X产量减少,偏向于进口部门的增长——超逆贸 易生产效应;
X / X 0 Y /Y ——超逆贸易生产效应
Y
0 X / X Y /Y ——逆贸易生产效应
Ⅳ
X / X Y /YQ'点位于OQ的延长线
上——贸易中性生产效应
Q'
0 Y /Y X / X——顺贸易生产效应
Q
Y /Y 0 X / X——超顺贸易生产效应
国际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分析
早 在 古 典 经 济 学 时 期 , 济 学 家 就 特 别 重 视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经
度 呢 ? 根 据增 长 理 论 的 相 关 观 点 , 业 化 生 产 的 深 度 决 定 了 生 专 产效 率 的 水 平 , 工 越 细化 、 业 化 越 高 , 分 专 劳动 熟 练 程 度 越 深 、 资 本 利 用 效 率 就 越 高 , 术 利 用 率 越 高 、 术 创 新 越 快 , 术 的进 技 技 技 步提 高 了交 易效 率 , 易 效 率 的提 高 有 利 于扩 大 市 场 容 量 , 场 交 市 容量 的扩 大反 过 来 又促 进 了 分 工 水平 的 深 化 。要 素 生产 效 率 的 进 步 使 得 生 产 函数 不 再 具 有 边 际 报 酬 递 减 的 性 质 , 是 要 素 边 而 际报 酬 递 增 。另 外 , 工 水 平 、 与市 场进 行 专 业 化 生 产 的规 模 分 参 和方 向也 取 决 于经 济制 度 因 素 , 进 行 经 济 增 长 的最 优 化 目标 在 决 策 时 既 有 建 立 在 外 生 比 较 优 势 基 础 上 的 边 际决 策 , 有 建 立 又 在 内生 比较 优 势 基 础 上 的 超 边 际 决 策 , 优 化 均 衡 的 结 果 是 对 最
作 用 , 验 事 实 十 分 明 确 地 向 我 们 显 示 , 果 ຫໍສະໝຸດ 个 国 家 处 于 一 个 经 如
经 济 的持 续增 长 一 方 面 来 源 于 生 产 要 素 数 量 的 投 人 ( 括 包
资本 、 动 和 自然 资 源 等 , 里 不 包 含 技 术 和 人 力 资本 , 劳 这 因为 根
的路 径 和 速 度 。
重要性质 , 内生 经 济增 长 理论 分别 从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 究 与 开 发 研 和 干 中学 等 角 度 解 释 了要 素 报 酬 边 际 递 增 的 可 能 性 和 原 因 , 其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一)
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向来就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重商主义,就是主要探讨对外贸易对一国财富增长的促进作用。
然而,尽管以后经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与赫克歇尔、俄林等大师的努力,国际贸易理论仍然被认为没能很好地解释现实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长理论开始了第二次复兴。
以罗默、卢卡斯为首的一些新增长理论家开始探讨用新的理论(即新增长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并通过一系列模型的构建和论证,揭示了不同于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机制和国际贸易发展观。
一、古典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补充和修正有关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当时,欧洲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重商主义代表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基本思想主要反映在财富的内涵以及外贸的作用上。
他们认为,只有金银才是真正的物质财富,若要使一国经济增长惟有不断增加金银货币。
而增加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是开采国内金银矿藏;二是发展外贸。
由于一国的金银矿产贮量是有限的,因此,若想财富不断增长,就只有发展对外贸易,并且要确保贸易顺差,这样才会使外国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本国。
在评论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的基础上,自由贸易理论的典基人亚当.斯密第一次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流阐述。
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斯密指出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优势进行专业分工,这种分工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此外,对外贸易可以为一国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斯密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受国外市场的吸引,闲置的资源将被利用,使一国产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国民财富。
另一位古典经济学大师李嘉图从贸易对一国利润率的影响来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他认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
而在封闭的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会使利润率下降,从而减少资本积累。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二战后贸易新特点:
“两同”:同类产品的贸易量增大; 同经济水平国家之间贸易增大。
“一快”:产业领先地位转移速度加快。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与传统贸易理论发生分歧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即技术和资源禀赋的 差异是贸易的根源,贸易发生在不同的产 品之间。
1
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10
济学
2、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两个特征:
①同行业厂家数小②产品有差别(消费者)
差异产品:同类不同质,基本功能相同,
但在性能、品牌、选型等不能相互替代的 产品。
完全竞争
依据市场竞 争程度不同
垄断
不完全竞争 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
11
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需求曲线比较 P
垄断
图1
完全竞争厂商 垄断竞争
Q
12
钢铁工业、半导体工业
4
❖ 四产、品同产类业不内同贸质易。迅即速产品发特展性的有原差因异;
❖ 南北半球季节有差异; ❖ 国土面积辽阔,运输节约费用和时间; ★重要原因: ❖ 国际分工深入到制造业内部,出现水平分工的
结果;(分工三阶段) ❖ 制造业内部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投
入的要素比例不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 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发展 ❖ 交通运输和通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不完全竞争是贸易起因之一
9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麻 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 教授。克鲁格曼的主要研 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 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 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 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 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际国贸易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03
主张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应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以促进其
成长壮大。
新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外部经济理论
强调外部性,如技术溢出、专业化分工等,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 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由雷蒙德·弗农提出,认为产品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市 场策略。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0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涉及到的研究工具有计 量经济学、博弈论、比较制度分析等。
0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微观层面 主要研究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层面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 经济关系和政策协调。
VS
挑战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许多挑 战,如贸易保护主义、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环境问题等。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 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健康发展。
07 国际经济学与世界贸易组 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促进自由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通过推动自由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增加全球福利。
国际贸易理论不仅有助于解释国家间的贸易关系,还有助于预测贸易趋势,为国际 经济合作和竞争提供指导。
02 国际经济学概述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经济活动和经济 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际贸易、国际 投资、国际金融等。
2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 资源交换和配置,以及国家之间经济政策的相互 影响和协调。
04 贸易政策和措施
国际贸易
一、关税征收 二、我国的关税税则
一、关税水平 二、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 三、关税结构
第二节传统的非关 税壁垒
第一节非关税壁垒 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技术性贸易 壁垒
第四节绿色贸 易壁垒
思考与练习
一、非关税壁垒的含义 二、非关税壁垒的产生 三、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四、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一、进口配额 二、自愿出口限制 三、进口许可证制度 四、外汇管制 五、其他限制进口的措施
一、欧洲联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锋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开放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与策略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国际贸易条约 与协定
第二节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 易壁垒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 易概述
第三节服务贸易自 由化与服务贸易总
协定
第四节国际技 术贸易概述
思考与练习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范围 二、服务贸易的特点 三、当今国际服务贸易现状 四、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点 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以及产生原因 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
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 思考与练习
一、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念与特点 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 三、贸易条约与协定所依据的主要法律原则 四、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有关概况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宗旨与基本原则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贡献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特点、确立与发展基础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宗旨、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四、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一、传统贸易理论中的增长问题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
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财富。
斯密写道,对外贸易可以“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
这就可以鼓励它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它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收入”。
[1]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则进一步表明,不仅那些拥有某些商品绝对有利生产条件的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且那些不拥有绝对有利生产条件的国家,也可以利用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来需要本国较高成本生产的产品通过进口可以以较少的出口成本交换得到。
例如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使得这些国家能进口自身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资本品,而这些产品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尔萨斯(T. R. Malthus)认为,对外贸易的好处是“直接增加由利润组成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价值,而无需相应减少其它部分的价值。
用国内价值较低的商品换进价值较高的商品,可以使国民收入直接增加;正是这种收入的直接增加,可以提供雇佣较多劳动的能力与意愿,并且造成对劳动、产品和资本的活跃的需求。
而这种活跃的需求是成功的国外贸易的一种显著和普遍的伴随物”。
[2]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直接利益在于利用国际分工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输入本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短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
对外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要比直接利益更大,一方面是国际贸易扩大了一国的市场范围,实现更广泛的分工以及享受世界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可以促进新的经济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可以传播文化知识、思维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俄林发展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要素禀赋说。
要素禀赋说的基本内容是: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劳动资源丰富,有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的资本资源丰富。
由于各国要素禀赋相对比例存在差异,并且生产不同产品所需要素比例也存在差异,各国应生产出口使用本国较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本国较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经过国际贸易获得贸易利益,各国获得最大的福利。
俄林还指出,贸易的结果可使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从而使生产要素的结合比例更合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
这表明了国际贸易对经济结构发生的影响,后来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雷布钦斯基定理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生产结构、进出口价格及要素报酬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成立严格依赖于其假设条件,而这些假设条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往往很难满足。
其主要假设包括:首先,模型应用的生产函数具有要素报酬递减,规模收益不变的特点,每种产品相对另一产品总是具有更高的某种要素密集度;其次,各国消费者的[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19页。
[2]托马斯·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325页。
需求一致,即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一定,并与收入水平无关;最后,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改进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某些局限性。
该定理指出,对可进口商品施加保护性贸易政策,对进口商品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有好处。
改进后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研究了国际贸易的结果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通过要素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再分配导致了更高水平的“帕累托效率”均衡。
要素相对价格由于要素在不同部门回报率的不同而造成的波动造成要素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直至部门间要素回报率重新相等才会停止。
假设一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当该国从保护贸易政策(如进口替代)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型(如出口导向)时,进口品的相对价格将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进行生产,那么出口部门的产量将增加而进口部门将减少产量。
由于出口部门的生产比进口部门更加劳动密集,所以国家生产结构的转变将增加该国对劳动的需求而减少对资本的需求。
这最终将改变该国的要素回报率,实际工资上升,资本使用的实际租金率下降,从而改变了一国收入分配情况。
因此,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贸易自由化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1955年,雷布钦斯基对要素增长的生产效果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要素禀赋增长与产出结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经济增长带来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时,较密集的使用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扩张,而较密集的使用非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收缩。
如果劳动增加而资本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劳动密集品的生产将增加而资本密集品的产出将减少;如果假定资本增加而劳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资本密集的生产将扩张而劳动密集品的生产将缩减。
同时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推理:即当一种生产要素增长时,密集使用新增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将下降,因此如果其是出口品贸易条件将会恶化,如果是进口品贸易条件将会改善。
二、对外贸易乘数与出口导向增长模型1. 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理论是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出口是支撑贸易增长的一种有效需求,贸易的支出和扩大是有效利用过剩资源的手段。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进口则相反,会使国民收入漏出。
当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国外获得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又必然引起与出口产业部门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增加,就业上升,收入增加。
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降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
进口时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因此只有当贸易出超和国际收支顺差时,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并使国民收入数倍地得到增加。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论”的基本含义。
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由以下公式推得:NX I G cY C Y ++++=' (16-1)其中C’为自主消费,c 为边际消费倾向,进出口mY M X NX --=', M’表示自主进口,m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
假定需求和投资不发生变化,由上式,可求得对外贸易乘数(k ):)1/(1c m k -+=(16-2)由此可见,一个国家通过贸易顺差所得到的利益与贸易顺差量成正比,与对外贸易乘数成正比。
对外贸易乘数越大,贸易顺差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而且国民收入的增量是贸易顺差量的数倍。
所以,一国越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对本国的好处就越大。
2. 双缺口模型钱纳里(H. Chenery)等的双缺口模型,可从国民收入总需求和总供给恒等条件推导出关系式。
t t t t t t t S C M E I C GNP +=-++=(16-3)从而有: t t t t E M S I -=- (16-4)其中国内投资与国内储蓄之差称为“储蓄缺口”,进口与出口之差为“外汇缺口”。
模型表明,当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到储蓄缺口(储蓄不足)和外汇缺口(外汇不足)的约束时,每一个缺口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强约束,因此需要引进外资来填补双缺口,从而使经济得到发展。
如果一国存在储蓄缺口时,需要进出口一个规模相等的赤字予以平衡,这时需要从国外引进资本。
因此,一国可以在国内资金匮乏时,借助于外国资金的流入来增加投资,来摆脱投资水平受制于较低的国内资金水平的被动局面。
双缺口模型成为多数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其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3. 出口导向增长模型卡尔多(N. Kaldor 1970)基于累积因果(cumulative causation)和出口是需求中自主组成部分(autonomous component of demand)的概念发展了他自己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型(export-led growth model)。
卡尔多模型强调了外国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凯恩斯模型与卡尔多模型的一个共同点是,两者都强调自主需求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另外,卡尔多模型与前文提到的双缺口模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卡尔多模型的建立也启发了后来的平衡增长模型的建立。
实质上,卡尔多模型是双缺口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后者的外部约束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约束时即是前者。
三、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罗卜特逊(D. H. Robertson)在30年代首次提出“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理论命题。
50年代,纳克斯(R. Nurkse)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世纪50年代,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表现为:首先,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
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它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
其次,出口的增长也趋向于使有关国家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使它们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率的领域,亦即它们各自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就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出口也使得一国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
国内市场加上国外市场比起单独的狭小的国内市场就能容纳得下大规模的生产。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给一国的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以降低成本,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效率低下的出口工业。
第五,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部门还会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并刺激加工工业或附属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部门的发展,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