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导游词

合集下载

关于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成都武侯祠的导游词

关于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成都武侯祠的导游词

关于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成都武侯祠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本文库整理的关于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关于成都武侯祠导游词(一)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

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

(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

)(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

)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述。

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

这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向把那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但人们仍习惯的称那里为武侯祠。

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

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就应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关于武侯祠的导游词(六篇)

关于武侯祠的导游词(六篇)

关于武侯祠的导游词武侯祠是三国圣地,位于成都市区,它主要为弘扬三国文化而出名,始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

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

因为诸葛亮死后人们封他为武侯所以叫武侯祠。

一进入武侯祠经过一段小道,映入眼帘的就是蜀国的国君刘备的雕像,在他右边是他的孙子刘谌的雕像,而他的左边是空的,那是因为刘备死后,刘禅因为怕死投降给了曹操,像刘禅这样胸无大志、贪生怕死还没有骨气的人真是冤枉了赵子龙把他从乱战之中救出来,像这样的人武侯祠中是不会有地方供奉他的雕像的。

刘备的雕像的东、西两侧分别为武将廊、文臣廊。

,这些武将中我印像最深的一个是赵子龙,蜀国中所有武将都是战死的,只有赵子龙是老死的,这证明赵子龙的武艺很高超。

蜀国最有名的文臣是诸葛亮和庞统,分别号称卧龙、凤雏,但是庞统因为在一次战斗中被流箭射死因而英年早逝。

供奉诸葛亮的殿堂武侯祠又叫静远堂,是因为诸葛亮有一句话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最引人们注目的是一副对联写的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万古云霄一羽毛”。

这副对联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性情、对蜀国所作的贡献、聪明才智对后人的影响的总结。

他的右边供奉的是他的儿子诸葛瞻,左边是他的孙子诸葛尚,他们都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静远堂的外面的走廊上有诸葛亮写的'由岳飞提笔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这两个出师表中的的“帝”字很奇特,岳飞在出师表中写了很多“帝”字,每个都有不一样的写法再往里走就到了三义庙,它分别由红、白、黑三块巨石刻成的石雕组成,中间白色的刘备,左边是红色的关羽,右边是黑色的张飞,刘备张飞关羽当时桃园三个人结成兄弟的时候的场面惠陵就是刘备的墓,它是一个夫妻墓,还有世界上有很多墓都被盗了,可刘备的墓却完好无损,听导游说有两种说法,一是刘备的墓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没人来盗他的墓。

二是之前有两个盗墓者来盗刘备的墓,可一进门看到刘备还在和诸葛亮一起下棋,而张飞和关羽在旁边看,两个盗墓者吓得半死,马上跪下了,刘备不但没有杀他们,还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青色的锦带和一杯酒,他们一口喝下酒,马上跑了出去,门也自动关上了,跑出来之后绑在腰间的锦带变成了一条青蛇,而喝下去的酒就成了胶水,把他们的嘴粘的永远打不开了。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范文三篇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范文三篇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范文三篇一、汉中武侯祠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武侯祠,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迹。

武侯祠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建造的。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

他智勇双全,被誉为“千古奇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侯祠建于唐代,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纪念建筑之一。

整座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主要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后殿组成,规模宏大。

首先,我们来到山门。

这座古老的山门高大宏伟,中间有三个门洞,两侧是石狮子和铜质门环,门楣上刻有“武侯祠”三个大字,气势非凡,展现出古人的威严。

进入山门,我们可以看到两侧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东边是东配殿,西边是西配殿。

接下来,我们来到正殿。

正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的神像,周围是高大的石柱,柱顶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殿内还有很多文物和古代书画作品,展示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最后,我们来到后殿。

后殿是武侯祠的最后一个建筑,也是诸葛亮的陵墓所在地。

后殿建筑简洁大方,殿内有一座巨大的石棺,据说里面就是诸葛亮的遗体。

后殿周围是一片青山绿树,景色宜人,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汉中武侯祠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诸葛亮精神的象征。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和伟大,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的发展历程。

希望大家在参观过程中能够留心观察,多多学习,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谢谢大家!二、汉中武侯祠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武侯祠,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遗迹。

武侯祠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蜀国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出色的智谋和深厚的学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才”。

武侯祠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纪念建筑之一。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精选15篇)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精选15篇)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精选15篇)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精选15篇)作为一名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都武侯祠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0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

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

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三国蜀汉遗迹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是国内众多武侯祠中唯一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

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除成都武侯祠外,还有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暂但却很精彩的一段,从东汉黄巾农民起义算至三家归晋(公元184年—280年),前后将近一百年时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分别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怌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大分裂,大动荡,最后又重归统一的局面,三国时期,只不过也是一次而已。

在三国鼎立、群雄割据的年代,四川曾经是蜀汉政权的割据地。

虽然四川地处西南,而且势单力薄,但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大批忠良之士,为了汉室一统天下,他们争东吴、扶南夷、出师北伐、英勇奋战,从而演绎出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留下来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让我们后人千古传颂。

于是,人们就修开始修庙建祠,或者是保留古战场。

从而构成了众多的三国历史名胜古迹。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成都武侯祠导游词1诸位游人: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员欢欢,热烈欢迎大伙儿到成都武侯祠旅游观光游玩!成都武侯祠坐落于洛阳市南郊卧龙岗,南阳武侯祠,知名诸葛亮草庐,是三国时期知名的思想家、战略家三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有的故址,当初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各代大家拜谒和拜祭三国诸葛亮的地区。

好啦,诸位游人,如今大家赶到了成都武侯祠的通道,各位看这座千载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满身铺满雕镂,千载人龙的意思就是指三国诸葛亮是人中之龙,暗喻卧龙岗是卧虎藏龙的地方。

诸位游人,如今大家赶到了大拜殿,它是成都武侯祠的行为主体工程建筑。

正殿塑的是诸葛孔明正坐正脸像,它纶巾羽扇,风范庄重。

左侧是他的大儿子诸葛瞻,右侧是它的`长孙诸葛尚。

圣殿的屋檐下、柱上摆满了各代知名人士骚客的春联和碑额,这种碑额莫不充斥着大家对三国诸葛亮的尊敬敬仰之情。

好啦,下边是游人们随意参观考察時间,请大伙儿留意,不必乱刻乱涂乱画,乱丢垃圾,妥当存放好自身带上的物件,结合的时间十一时,结合的地址是成都武侯祠门口。

祝大家参观考察开心。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2各位游客们这里是诸葛亮殿。

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

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

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

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武侯祠导游词

武侯祠导游词

武侯祠导游词武侯祠导游词15篇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武侯祠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武侯祠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小周,希望。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幅平面图,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南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大约210多亩,这里是最富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等蜀汉英雄纪念地,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可以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只美誉。

1961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成立博物馆,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2008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呢,现在将武侯祠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以及正在打造的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今天带大家参观的部分是三国历史遗迹区,我们的游览顺序是:从大门进入后,依次参观游览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几年迁建的进来的三义庙,最后,通过红墙夹道到达惠陵,游览时间大约1个小时。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经有1788年的历史了,当时因为蜀汉皇帝刘备去世,下葬于惠陵,按照汉朝的陵寝制度,有陵必有庙,所以在惠陵旁边修建了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

由于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如鱼和水,密不可分,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又将成都少城内纪念诸葛亮一家的武侯祠迁建到了汉昭烈庙旁边。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为了突出君权,下令拆掉武侯祠,将武侯祠并入于汉昭烈庙内,使两庙合二为一。

明朝末年,张献忠兵败四川,对四川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武侯祠祠庙荒废,但惟独惠陵保存完好。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祠庙,是在清康熙11年既公元167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殿为纪念刘备及蜀汉文臣武将的汉昭烈庙,后殿才是真正意义上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正是因为这样的建筑格局,是的成都武侯祠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3篇)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3篇)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3篇)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精选3篇)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篇1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

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

(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

)(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

)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述。

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

这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向把那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但人们仍习惯的称那里为武侯祠。

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

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就应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篇2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最新6篇】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最新6篇】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最新6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古朴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的汉中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小军,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简师傅,简师傅虽然姓简,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却是很不简单的。

接下来的两天将由我带领大家畅游汉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汉中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汉中能玩的开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并预祝我们此次的汉中之旅能顺利结束,谢谢大家!今天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象征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武侯墓。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散文家,由于其辅佐刘备从无到有,终创蜀汉大业,因此他被借地封为武乡侯,去世后后主刘禅又追封他为忠武侯,于是千百年来他的墓地就被人们尊称为武侯墓。

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生于山东琅琊阳都的武乡,少年时便父母双亡,于是姐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叔父不幸因病去世,于是姐弟五人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于是辗转来到了湖北襄阳的隆中隐居了下来,以耕种维持生计。

诸葛亮十九岁的时候,他与友人徐庶和庞统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常自比于管仲和乐毅,后来娶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

公元207年,诸葛亮二十七岁的时候,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之大计,诸葛亮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提出了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以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天下的战略思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最后他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并允诺出山相助,他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和他的儿子刘禅,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侯祠导游词_导游词

武侯祠导游词_导游词

武侯祠导游词武侯祠是四川有名的旅游景点,很多游客慕名去旅游参观,作为导游要做好景点的解说,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

下面是橙子整理武侯祠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武侯祠导游词篇一武侯祠,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准备的几篇关于武侯祠的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

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

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

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

诸1 / 9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

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

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

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四川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四川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四川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5篇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0xx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四川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武侯祠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

武侯祠享有三国文化圣地的美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下面呢,就让我们细细参观,一一了解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武侯祠景区。

大家看到大门两侧,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

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这一通就是明碑,明碑着重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

明碑的下面呢,是龙王的儿子——赑屃。

民间啊,有这样一个传说——摸摸赑屃头,一生吃穿不用愁。

一会儿啊,各位可以去摸摸看,图个喜头。

接下来,请各位随着我往左边走,这是武侯祠最大的一块石碑——“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绝碑”,为唐代1 / 13作品。

“三绝碑”位于大门的右侧,碑身及碑冒通告367cm,宽95cm,厚25cm。

元和820xx年,剑南四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同僚来此拜谒诸葛亮,斐度作为幕僚随行。

斐度很早以前就想写文章赞颂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

碑文主要描写了诸葛亮的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称颂他是千古罕有的政治家。

公元820xx年,修建了这块碑,名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

所以啊,这块碑又被称为“唐碑”。

说到这儿啊,我想给位游客朋友要产生疑问了,这块碑又为什么叫“三绝碑”呢?这三绝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其实啊,这三绝即指裴文、柳书、鲁刻。

三绝碑的碑文,由裴度所撰,裴度一生历事四朝,后数度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

介绍武侯祠导游词5篇.doc

介绍武侯祠导游词5篇.doc

介绍武侯祠导游词5篇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武侯祠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介绍武侯祠导游词(1)各位亲爱的朋友:我们就要到达武侯祠了,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相诸葛亮的祠堂。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来人们便尊称他为武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三国时代虽然比较短暂,但却一直被公认为是最精彩的一段。

不知道各位朋友同不同意我的看法?一般认为三国就是公元220年——265年。

三国的得名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当时中原大地上并存着魏、蜀、吴三个地方政权。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现在已经没有资料可以考证了,但是从大诗人杜甫《蜀相》这首诗中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们可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武侯祠就已经存在了。

为什么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从“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我们可以推断,杜甫写这首诗的时间要晚于武侯祠修建的时间,也就是说,杜甫写诗的时候武侯祠已经存在了,不然杜甫也不会辛辛苦苦的去寻找不存在的东西,除非他疯了;其二,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像柏树这样的树种生长是比较缓慢的,要长成森森的翠柏,起码要一百多年的时间。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公元759年,我们用759减去150,得到609。

而唐朝的开国时间是公元618年,所以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武侯祠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朝初年的时候,祠庙合二为一,明朝末年又因为战争被毁,今天我们将要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侯祠,请随我一同去游览。

首先,请大家抬头看看大门悬挂的匾额“汉昭烈庙”,汉是指当年刘备蜀汉政权的称号。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

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这里是祭祀蜀汉皇帝刘备的庙宇。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它为武侯祠呢?有哪位朋友知道原因吗?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武侯祠导游词作文范文(32篇)

武侯祠导游词作文范文(32篇)

武侯祠导游词作文范文(32篇)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

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

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

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

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

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

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

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

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三篇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三篇

汉中武侯祠导游词三篇汉中武侯祠导游词一大家好!欢迎来到汉中武侯祠!我是今天的导游。

汉中武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为纪念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立的祠庙。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祠庙吧!武侯祠建于公元234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祠庙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古朴典雅。

正殿是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显得非常庄重。

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庄严肃穆。

武侯祠分为三进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进是武侯文化陈列馆,展示着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文化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历史图片,让游客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

第二进是武侯祠,供奉着诸葛亮的神像,游人可在此烧香祈福。

第三进是后院,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常常用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庆典。

除了主要建筑,汉中武侯祠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我们游览。

例如,祠庙正南侧有一座石雕的“武侯骑象像”,象征着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还有一座石碑,上刻有诸葛亮的《出使东吴表》一文,诸葛亮在表中对自己的忠诚和为国家着想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中武侯祠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的三月三日,也就是诸葛亮的忌日,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届时,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烧香祈福,表达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好了,关于汉中武侯祠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贡献,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谢谢大家!汉中武侯祠导游词二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汉中武侯祠!我是今天的导游。

汉中武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为了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立的祠庙。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祠庙吧!武侯祠建于公元234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祠庙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古朴典雅。

正殿是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显得非常庄重。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范文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范文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范文成都武侯祠导游词范文【1】各位游客:刚刚我们游览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以及文臣武将廊,如今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这里才是真正纪念诸葛亮丞相的武侯祠。

请大家注意,如今我们要下一级台阶。

为什么要下这级台阶呢?原来这是古代君尊臣卑观念的表达。

武侯祠是君臣合庙,刘备庙在前,诸葛亮武侯祠在后,于礼制不合,所以人们在建造武侯祠时,就有意将诸葛亮殿建低一个台阶,以突出刘备作为一国之君的崇高地位。

如今我们将穿过过厅。

请注意过厅两侧悬挂的匾额、对联和绘画,它们大多出自董必武、郭沫假设、徐悲鸿、沙孟海、张爱萍等名人名家之手。

请看这副对联:能攻心那么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就是出名全国的攻心对,也是武侯祠对联中的。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如何才能治理好四川呢?攻心和审势就是最好的答案。

对联的作者是清末云南剑川县人赵藩。

上联是说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叛乱时,采用马谡建议,实行攻心战术,对夷帅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从此不再反叛。

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赞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醒后人从中汲取教益。

这副对联对诸葛亮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古代治国方略的精华所在。

如今请大家随我进入诸葛亮殿。

请看,坐在龛台正中的塑像就是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他头戴纶〔guan〕巾,身披金袍〔古称鹤氅〕,手执羽扇,凝目沉思,一副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于荆州襄阳〔今襄樊〕隆中,因胸怀大志,刻苦好学,才智出众,得到卧龙的美称。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访贤,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p 天下形势,制定了一条占有荆〔今湖北〕、益〔今四川〕二州,东联孙权,北抗曹魏的国策,史称隆中对。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优秀10篇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优秀10篇

武侯祠最全优秀导游词优秀10篇成都武侯祠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

武侯祠享有三国文化圣地的美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下面呢,就让我们细细参观,一一了解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武侯祠景区。

大家看到大门两侧,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

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这一通就是明碑,明碑着重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

明碑的下面呢,是龙王的儿子——赑屃。

民间啊,有这样一个传说——摸摸赑屃头,一生吃穿不用愁。

一会儿啊,各位可以去摸摸看,图个喜头。

接下来,请各位随着我往左边走,这是武侯祠最大的一块石碑——“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绝碑”,为唐代作品。

“三绝碑”位于大门的右侧,碑身及碑冒通告367cm,宽95cm,厚25cm。

元和809年,剑南四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同僚来此拜谒诸葛亮,斐度作为幕僚随行。

斐度很早以前就想写文章赞颂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

碑文主要描写了诸葛亮的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称颂他是千古罕有的政治家。

公元809年,修建了这块碑,名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

所以啊,这块碑又被称为“唐碑”。

说到这儿啊,我想给位游客朋友要产生疑问了,这块碑又为什么叫“三绝碑”呢?这三绝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其实啊,这三绝即指裴文、柳书、鲁刻。

三绝碑的。

碑文,由裴度所撰,裴度一生历事四朝,后数度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

书丹者柳公绰,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兄弟,他的书法端庄浑厚,结构严谨。

镌刻人为当时著名的工匠鲁建。

无论是从文章、书法、镌刻上它都是精美绝伦的。

所以啊,后人称之为“三绝碑“。

大家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欣赏古人的智慧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吧。

三绝碑,本名《蜀丞相诸葛武候祠堂碑》。

系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到武候祠拜谒诸葛亮,事毕,令人刻建了这通石碑,故此碑又有“唐碑”之称。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成都武侯祠导游词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都武侯祠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1诸位游人:各位好!!今日大家游玩的是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坐落于成都北门武候街道231号。

今日大家的游玩线路是:大门口、三绝碑、二门、刘皇叔殿、历史名将廊、三国诸葛亮殿及其刘皇叔公墓。

从南门出,全过程大概3个钟头。

中午5点办在南门结合登车。

请大伙儿记牢哟。

在游玩以前我先给大伙儿讲下几个方面常见问题:第一请大伙儿在游玩的情况下确保安全、保护环境,不必乱丢垃圾。

第二,请大伙儿记住你的联系电话,车牌号码川。

大伙儿记牢了没有?成都武侯祠是我国唯一的朝臣合祀庙寺,由刘皇叔、三国诸葛亮蜀国朝臣合祀祠宇及惠陵构成。

兴建于公年223年建造刘皇叔陵墓。

一千多年来饱经损坏,屡有变化。

成都武侯祠(指三国诸葛亮的专祠)始建唐之前,初与祭拜刘皇叔(汉昭烈帝)的昭烈庙邻近,明代初期复建时将成都武侯祠划入了汉昭烈庙,产生现有成都武侯祠朝臣合庙。

现有庙寺的行为主体工程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里(康熙皇帝十一年)复建。

1961年发布为全国各地关键文化遗产保护企业。

1984年创立历史博物馆,2008年被评选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历史博物馆,具有三国胜地之美名。

我国总设计师毛泽东曾说:成都武侯祠知名度大,看的人多。

可以说成都武侯祠早已变成成都市的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了吧。

小伙伴们,如今大家所属的部位便是三国诸葛亮殿了。

正殿敬奉着三国诸葛亮和他孩子、小孙子的贴金箔泥塑像。

大伙儿可以看,在正中间龛台子上便是三国诸葛亮的雕像啦,他羽扇纶巾,身穿金袍,凝目思索,其以天下为己任,谋定后动的神採,表明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三国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可以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角色,在《三国志》、《晋书》等史志类著作中,对他的政冶、国防才可以给与了高宽比的点评,在演義小说集《三国演义》中,他也是被塑造成一个拥有震古烁今的聪慧,不懈不逾的精神实质,全智全能的基本上恰如其分的故事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侯祠讲解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小周,希望。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幅平面图,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南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大约210多亩,这里是最富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等蜀汉英雄纪念地,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可以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只美誉。

1961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成立博物馆,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2008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呢,现在将武侯祠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以及正在打造的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今天带大家参观的部分是三国历史遗迹区,我们的游览顺序是:从大门进入后,依次参观游览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几年迁建的进来的三义庙,最后,通过红墙夹道到达惠陵,游览时间大约1个小时。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经有1788年的历史了,当时因为蜀汉皇帝刘备去世,下葬于惠陵,按照汉朝的陵寝制度,有陵必有庙,所以在惠陵旁边修建了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

由于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如鱼和水,密不可分,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又将成都少城内纪念诸葛亮一家的武侯祠迁建到了汉昭烈庙旁边。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为了突出君权,下令拆掉武侯祠,将武侯祠并入于汉昭烈庙内,使两庙合二为一。

明朝末年,张献忠兵败四川,对四川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武侯祠祠庙荒废,但惟独惠陵保存完好。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祠庙,是在清康熙11年既公元167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殿为纪念刘备及蜀汉文臣武将的汉昭烈庙,后殿才是真正意义上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正是因为这样的建筑格局,是的成都武侯祠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初游武侯祠的朋友常常会问小周这样一个问题,这刚才进来时,大门上明明悬挂着“汉昭烈庙”的牌匾,汉,是刘备见过时的国号,史称“蜀汉”。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

顾名思义,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由此可知,是世人对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十分崇敬,总是习惯了把这个地方叫做武侯祠。

从唐代开始,碑刻艺术就成为了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现存碑碣50余通,分别镌刻于唐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其中以我们前方的这通唐碑最具代表性,它是选用石质较为坚硬细腻的硖石所凿刻而成,碑身高3.67米,宽0.95米,全名为《蜀臣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碑文分为铭和序,正楷22行,每行大约50个字。

唐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园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到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写碑文,裴度,字中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先后辅佐了唐代的四个皇帝也是唐代中后期的中兴名相。

他在碑文部分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文章序文部分开始便写到:度常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

意思是说我裴度读前代的史书,详尽的搜罗了前贤先哲的行事,有的具备臣子对待君主的气节,但是没有开创国家的能力,有的深得立身处世的道理,但是没有治理民众管理官吏的办法,如果说有谁兼备这四种美德,并能运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就只有蜀国丞相诸葛亮了,序文部分还提到了“隆中对”“结吴抗曹,拥蜀称汉”以及“南征”“北伐”等和诸葛亮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铭文中称赞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强调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和治国才能可以与管仲、乐毅、姜尚、伊尹,萧何等人相媲美,最后铭文描写了“古柏森森,遗庙沈沈”的武侯祠,以及蜀人怀念祭祀诸葛亮的场景。

文章写好以后,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书写,从他书写时那种端正的字体结构和凝重的笔意变化就可以看出,他在书写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的精神境界,观其字,则如见其人,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柳公绰的名气和成就,都不如弟弟柳公权,但是在灿若群星的唐代书法家中,他的书法造诣也是堪称一绝的。

石碑左下角这里,镌字人鲁建,五个大字。

鲁建是当时蜀中最著名的刻工,我们说,好的刻工要懂得书法,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书法作品的精髓,从鲁建的刻技来看,下刀刚劲有力,技法精湛,准确的再现了书法作品的原貌。

正是因为唐碑的文章、书法、镌刻都非常精彩,所以被世人称为“三绝碑”它是四川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少数几通石碑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文物,距今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了。

由于它的历史悠久,再加上四川气候潮湿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唐碑下面的字体没能完整的保存下来,据《潜研堂金石跋尾》及民国《华阳县志古迹四》记载这通在明宪宗时期,由当时的四川官员腾嵩进行过修补,现存碑文与《文苑英华》《唐文萃》上的内容略有出入。

唐碑周围的这些小字,是历代文人墨客来武侯祠拜谒时,提的跋语(“跋”与“序”相对,是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一般认为,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称为“跋语”。

)在唐碑右下角,这里有明弘治10年,由四川巡按荣华在碑上提的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于不朽也”在这里赞美了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和柳公绰的书法。

清代布政使宋可发还在这里写到“读唐碑,文瑰丽,书端严,堪称双绝”碑阴部分还刻有武元衡及其27位僚属的姓名和爵禄。

明碑唐碑对面的这通呢就是明碑了,全名为《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立于明嘉靖26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由当时的四川巡抚张时彻撰文,成都府同知高登立碑。

碑文主要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

碑身下面是赑屃(碧戏)碑座,相传赑屃是龙的儿子,形如龟而有齿,力大能驮,所以常常被用作为碑趺(一声)出现在中国的建筑当中。

二门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二门,匾额上“明良千古”四个大字,意思是说明君良臣,千古垂范,这是由清人吴英撰书。

门楣上这幅长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这幅对联是由近代人刘咸滎所书。

上联意思是:汉昭烈庙里供奉这蜀汉君臣的塑像,其中有祖孙、父子、兄弟、君臣关系,臣子辅佐君王,维护人伦纲常,自古以来王侯将相的生死存亡斗争,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争得正统地位,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来之不易,经历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等地方,艰难立国,受到后人景仰,建庙逢祀,君臣一堂,千秋永在。

外面这幅对联、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意思是说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使人信服,刘备三顾茅庐可谓频繁,才求的诸葛亮安邦定国的天下大计,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就如同鱼得到了水一样,这样的君臣关系成为千古典范,昭示后人,上下一堂享受着人们的祭祀,此联为清嘉庆7月由四川总督蒋攸铦题,在1982年时由魏传统补书汉昭烈庙川过二门以后,我们就进入了汉昭烈庙,根据《史记正义谥法》所记载:昭德有劳曰昭,有功安民曰烈,昭烈就是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就是指的刘备,正前方的这座殿就是刘备殿了,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砖墙,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富丽堂皇。

殿前置一双龙抱口九龙鉄鼎,为明朝时期的遗物,铸工精细。

殿中匾额所写“业绍高光”四个大字,业即基业,绍是继承发扬的意思,高乃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光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整个匾额的意思是:刘备继承并发扬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这幅匾额强调了刘备为汉室后裔,蜀汉是三国中的正统地位,并把他与汉高祖和光武帝相提并论,给予了刘备极高的评价。

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移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这幅对联和横匾,都是又完颜崇实所撰书的,意为:刘备是天下的英雄,汉王朝的正统地位,理应属于他,聚集在他家乡高大桑树顶端的帝王之气,就是明证。

巴蜀是汉朝开始和终端的地方,后裔尚在,雄图霸业已成过去,只留下这古柏森森的祠堂供人瞻念祭拜。

大殿正中的这位便是刘备的塑像了,它塑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他身高3米,是武侯祠47尊塑像中最大的一尊,全身贴金,头戴冕冠,身着黄袍,耳大臂长,面目慈祥,手执玉圭。

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州人,生于公元161年,自称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时随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虽读书不多,但是在社会中不断的磨练自己。

年轻时“好结交豪侠”“喜怒不形于色”。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曾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所以说刘备是一位深得人心,受人拥戴的英雄式人物。

公园184年,黄巾起义爆发,24岁的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人,投入到了正压农民军的行列当中,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初露头角。

为了兴复汉室,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得隆中对,公元208年经过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迅速得到发展,公元211年,受益州牧刘璋邀请入蜀,两年之后拿下成都,自领益州牧,公元219年,夺取汉中,称汉中王,刘备经过了30多年的艰苦奋战,于公元221年4月再成都登基,国号汉,史称蜀汉,季汉,时年60岁。

由于孙权派兵袭杀了关羽,夺去了荆州,刘备为之盛怒,称帝不久后,他不听群臣劝阻,即率大军伐吴,史称夷陵之战,被东吴年轻将领陆逊采用火攻,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刘备打败,逃回白帝城,羞愧恼怒,一病不起,于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将儿子和国事托付于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享年63岁,5月灵柩运回成都,8月下葬于成都南郊惠陵。

刘备的成功之处,除了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礼贤下士,善待部下,谋臣大将都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论计谋,他比不上诸葛亮,庞统。

论指挥作战,他比不上关羽张飞,但是他们都对刘备心悦诚服,真心拥戴,始终追随刘备。

所以说,刘备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在临终前,他还告诫自己的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绝对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就去做,也不能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用自己的贤良美德,才能使人信服,这一点就充分表现出了“仁义之君刘备”一生追求完美品质的集中体现,而刘备的42年国祚,也确实是实至名归的业绍高光。

在这个殿里,我们会发现没有刘备儿子刘禅的塑像,刘备一生艰苦创业,儿子刘禅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守不住江山。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打蜀国,刘阿斗为了保全性命采取谋臣谯周的建议献国投降,还乐不思蜀,北宋成都武侯祠也曾出现过刘禅的塑像,明代以后人们在祠中只塑有刘谌像,而不在塑刘禅的像了。

张飞殿前面这位就是张飞的塑像了,塑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8年张飞字益德,和刘备一样,也是河北涿州人很多游客看到张飞塑像时,都会说,这个张飞塑得真像,他面目漆黑,豹眼环睁,炯炯有神,但其实史书中兵没有对张飞的外貌进行记载,只是提到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都嫁给了后主刘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