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特性
人机工程学培训教材
![人机工程学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336d1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c.png)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经验人机工程学
1 时间:20世纪初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 特点:以机器设计为中心;通过对人的选拔和培训来适应机器; 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所以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3 代表人: 美国学者泰勒
铁锹实验
时间研究
吉尔布雷斯
砌砖作业 动作研究
1设备 工具 2)劳动强度 3)生产过程
4 锻炼与熟练效应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循环 呼吸
O2
劳动 匹配 (摄O2量 = 氧需)
t↓ 大 平衡 中、小 t↑
实验:RMR≤2.0 电话接线员、描图员 6 h 轻劳动、极轻劳动
RMR≤3.6 车工 铣工 80 min 中等强度劳动
RMR≤5.0 伐木工 土建工 20 min 重劳动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如表所示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人体表面积×持续时间=BSt 体表面积 Sm2= 0 0061×身高(cm)+0.0128 ×体重(kg)-0.1529
2安静代谢量:机体保持某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需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率: 用R表示 R=1 2B
安静代谢量=RS t=1 2BS t
(3) I=20~25 三级劳动强度
(4) I>25
四级劳动强度
中 重 极重
作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 作业能力
1 概念:指完成某作业;作业者所表现的生理 心理、技能的综合性素质; 2 表达方式
生产成果产量 质量 = ƒ(作业能力;作业动机)
3 变化规律
①入门期 (Induction period)
劳动 生产率
③ 总体作业空间 不同个体作业场所的布置构成总体作业空间; 如:计算机房 车间、办公室。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be25a13844769eae009ed54.png)
二、老年期生理功能的减退
• • • • • •
在生理功能方面,老年人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衰退趋势。 首先,贮备能力减少。 其次,适应能力减弱。。 再次,抵抗力下降。 最后,自理能力降低。 在老化过程中,生理功能的降低也同样存在个体差异, 衰退情况各不相同,而且,同一个个体的各个器官功 能的衰退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机体的生理 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各个组织、 器官系统将会出现一系列慢性退行性的衰老变化,并 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下面按照人体的功能系统,简单 介绍老年人的主要器官功能的老化情况。
二、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疾病的辨识
• •
• • • (2)临床表现 近半数病人可无任何症状 部分病人会有头痛、头晕、失眠、健忘、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等症状; 有的老人还会出现手指麻木或有僵硬感、肢体皮肤有蚁虫爬过感 或肌肉跳动等现象; 部分可能有出血倾向,多为流鼻血,也有其它部位出血。 在众多症状中,头痛是最常见的,疼痛的部位可以是枕部、额部 等,还可能出现头部沉重或有压迫感等。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 的血压将持续升高,并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心脏 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脏不适或疼痛,心跳过快或心律不齐;在脑部 可能会出现暂时性失语或失明,肢体活动不灵活甚至偏瘫;肾脏 的症状开始是夜尿频繁,最后严重地发展为肾衰竭。
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疾病的辨识
生理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 象,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人的整个机体的形态、 结构与功能的逐渐衰退和老化,就难免有身体 的某些部位或器官发生功能性的障碍,这些障 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排除和减缓,各种疾病就会 随之而来。
一、老年病的种类和特征
(一)老年病的种类 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叫做“老年病”。通常,老年病可 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脑动脉 硬化、老年性耳聋等。 • 第二类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也可在中年期 就发生,少数是在年轻时延续过来的某些疾病。如冠 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骨关节病、恶性肿瘤、老 年慢性支气管炎等。 • 第三类是老年人和青壮年都可以发生的疾病,但老年 人的发病率与临床症状表现与青壮年有所区别。例如 肺炎,儿童、青年、老年都可能患上,但老年人的肺 炎往往具有症状不典型、病情较严重的特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三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2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三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2](https://img.taocdn.com/s3/m/6f20df3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8.png)
❖ 情绪比较强烈,多冲动性;情感则较弱切平和。 ❖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情绪的发展和外在表现。
2)情绪状态与安全
❖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与延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以下状态:
心境、激情、应激
❖ 心境:是由对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比较重要意义的各种不同情绪所引起 的;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它体验和活动都感染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 绪状态。具有弥散性。
❖ 安全工作也应该与人的心理特点相符合,通过适当的奖惩达到控制的目 的,或者给工人休息必须要充分,健康的体魄等
(4)注意的分配
❖ 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作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 ❖ 如:司机开车,不仅要注意前面的路面,而且还要不时用眼睛的余光扫视后视镜
或周围的景物,同时耳朵还要听着机器转动是否正常等。所以交通法规,严格规 定不要和司机说话。
❖ 思维品质是衡量思维能力优劣、强弱的标准或依据。思维品质是通过思 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条理性或逻辑性、新 颖性和创造性等体现出来。
❖ 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发现事物或事故发生的本质,更容易 判断事物的状态,更好地保持创新头脑,灵活果断地解决突发性问题, 能够更好地保证安全。
(2)注意的选择性
❖ 主体对客体的注意。指一个人注意到某个(些)对象,同时便离开了其 它对象。选择性突出体现了人的心理在认知事物中的主动作用。
(3)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
❖ 指注意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尽管主观上想长时间注 意某一对象,但实际上总是存在着没有被意识到的瞬间,即注意不能持 续(注意的不稳定性)。注意的不稳定性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抑制, 防止精神疲劳。
实际工作中的不安全情绪表现
第3章人机
![第3章人机](https://img.taocdn.com/s3/m/b47324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8.png)
➢ 2.人体的力量 包括:握力,推拉力,蹬力和提拉力。
➢ 3.1.3 人的其他物理特性
➢ 1.人的热力学特性 (1)人体的产热
1)人体能量代谢和产热 2) 人体温度及其调节
(2)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 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 2.情感过程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所持的体验。
(1)情感的类型
高兴,悲伤,愤怒,恐怖,警戒,惊愕,憎恨和 接受。
(2)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的产生不单纯取决于人体对外界刺激的生理 反应,而是外界刺激,机体生理变化以及认知过 程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理变化只是 情感过程的基础,心理的认知过程起主要作用。
➢ 3.2.3 人的生理节律性
又称生物节律,是生命过程的时间特性。它可分 为:昼夜节律,周节律,月节律等。 1.生理节律 引起生理节律的条件主要有自然环境,体内激素 和人为环境。
➢ 2.时差和老化
时差是因跨时区航空飞行引起的昼夜节律的差异 问题;老化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生理功能逐 渐退化的问题,即是个体生存寿命内的生命周期 性问题。
(3)条件反射的意义 条件反射的机制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
➢ 3.疲劳 疲劳是一种生理过程,它是人体部分功能的下降 或失常,是由于人体内同化与异化过程的平衡状 态受到破坏而引起的。
(1)疲劳的特征 包括:疲劳的生理表现,生理表现。
(2)疲劳的生理意义 1)疲劳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 应。 2)消极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功能。
➢ 3.1 人的物理特性
主要包括: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 学特性,声学特性和其他物理特性。
人的生理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特征
![人的生理特征人体感知与运动系统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8cdcc4b8e9951e79b8927fe.png)
3.1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主 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要
3.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内 容
3.5 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征
3.6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3.7 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
3.8 人体的忍耐力(选讲)
Prepared by PhD H. Y. Hua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9
小数(1.0版)与对数(5.0版)视力表对照表:
小数: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 对数:4.0, 4.1 , 4.2 , 4.3, 4.4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换算公式:L=5+lgV。 L:对数视力; V:小数视力
不同分贝水准声音示例
22
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3.3 听觉的物理特性
课堂 测试实验
Prepared by PhD H. Y. Hua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3
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1. 动态范围
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正好可忍
受的声强 / 正好能听见的声强。
α—视角;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 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Prepared by PhD H. Y. Hua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人的生理特性
![人的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6647e00975f46526d3e105.png)
人的生理特性(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l,视觉1)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①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
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
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会因受适应性的限制,使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若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并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为此,在需要频繁改变光亮度的场所,应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
①眩光。
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
3)视错觉。
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
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
其中常见的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
色彩错觉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
在工程设计时,为使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考虑视错觉的影响。
(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①视觉损伤。
在生产过程中,除切屑颗粒、火花、飞沫、热气流、烟雾、化学物质等有形物质会造成对眼的伤害之外,强光或有害光也会造成对眼的伤害。
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106cd/m2。
如越过此值,人眼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7995657bdaef5ef7bb0d3c4b.png)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的基本内涵,一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 (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即《素问• 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3)心的主血脉与藏神机能是密切相关的。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4)(3)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在五行属火,属阳中之阳的太阳,故称为阳脏,又称“火脏”。
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心脉畅通和心神清明,是心阳的温煦、推动作用与心阴的凉润、宁静作用相协调的结果。
②心气下降。
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循环系统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43e7215551810a6f424862a.png)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老化一般从30岁开始,老年人的循环系统从形态结构到生理功能都有相应的改变。
一、心脏(一)心腔:老年人心底与心尖的距离缩短。
左、右心室容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有轻度缩小,伴左心房扩大20%左右。
主动脉根部右移和扩张。
此外,20%老年人卵圆孔仍然处于一种潜在性开放状态,栓子穿过该孔发生栓塞的几率比预想的要高。
(二)心内膜和心瓣膜:心内膜和心瓣膜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
一方面使心内膜呈弥漫而不均匀的增厚,左心腔较右心腔明显,使心室舒张功能受限。
另一方面使心瓣膜特别是游离缘增厚,变硬,瓣膜钙化,影响了瓣膜正常关闭和开放,从而导致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液反流,产生心脏杂音。
这种增龄性瓣膜返流量少,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由于二尖瓣环与房室结和房室束相邻近,二尖瓣钙化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三)心肌组织:老年人心肌组织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心肌细胞、肌间组织和心脏传导系统。
1.心肌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开始肥大,而心肌细胞数目并未增多。
这是老年心脏增重的主要原因。
心肌细胞老化的典型表现是脂褐质(老化色素)沉积在心肌纤维中造成褐色萎缩,心肌细胞核内出现染色质凝集块,色泽加深或者破裂溶解,有的核内包涵体增多,线粒体减少,肌节老化。
由于心肌细胞退化,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紧张度增加,心肌顺应性下降,心室舒张不充分,导致舒张早期被动充盈速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
表现在左心室射血期缩短,射血前期延长,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减慢最终表现为泵血功能减退。
因此,在较大强度运动等应激时,容易发生心衰和心肌缺血。
心室充盈压升高又是老年人在运动中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肌间组织:老年人心肌间的纤维组织及胶原增多,容易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脂肪浸润及淀粉样变等改变,使心肌的顺应性下降。
特别提出的是脂肪浸润可发生于老年心脏任何部位,尤以右房右室明显,几乎波及心脏全层;房间隔的脂肪浸润可累及传导系统,产生房室传导阻滞。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7b4d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4.png)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心(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密切相关。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
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并调控心血的运行,以濡养全身及心脉自身。
3.心的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脏、火脏,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
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肺(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亦称“肺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肺不断地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促进了宗气的生成,并调节着气机,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要保持其司呼吸功能的正常,除肺阴起着滋润作用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首先,体现于宗气的生成方面,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其次,体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
人身之气是运动不息的。
气的运动叫做气机。
气机的调畅与否,除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外,肺气的调节作用亦十分重要。
含有水谷精微的血液,从心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功能进行气体变换,然后再通过经脉仍回到心,最后输布到全身。
2.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讲义.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369171ce2f0066f53322d8.png)
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有生命的机体都有三个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有机体最重要的生命特征,是其他基本特征的基础。
一、新陈代谢(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及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
它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也叫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也叫分解代谢,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部分组成物质,同时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之需,并把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物质代谢的同时,始终伴随着能量代谢。
一般物质分解时释放能量,物质合成时吸收能量。
后者所需要的能量正是由前者所提供的。
因此,新陈代谢既包括物质代谢又包括能量代谢,二者密不可分。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的。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其它一切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生命也就随之死亡。
(二)各年龄阶段的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等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
婴幼儿、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物质来建造自身的机体,因此这个时期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占主导地位;成年阶段,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基本平衡;到了老年、晚年,人体机能日趋退化,新陈代谢就逐渐缓慢,异化作用逐渐取代了同化作用,人也逐渐走向其生命的终结点。
据计算,如果一个人的寿命为60年,那么在这60年中,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各种物质中,水大约是50吨,糖类大约为10吨,蛋白质为1.6吨,脂肪为1吨。
这种交换物质的总和,大约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200倍。
(三)新陈代谢与酶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包含成千上万的生化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通常都是十分复杂的,它们之所以能在体内温和的条件下迅速地进行,原因就是体内具有各种各样的酶。
1. 酶的概念酶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
人体的特性参数
![人体的特性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3afbb0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d.png)
32人体的特性参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熟悉人体特性参数及人的心理因素;教材内容:二人体的特性参数1、人体特性参数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4类:1静态参数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分长度尺寸;2动态参数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主要包括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的参数;如手臂、腿脚活动时测得的参数;3生理学参数生理学参数主要是指有关的人体各种活动和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人在活动和工作时负荷大小的参数,包括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等;4生物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主要指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包括头、颈、大腿和小腿、脚等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2.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1能量代谢率;能量代谢率= 劳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所谓基础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绝对安静横卧状态下,为维持生命,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劳动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时的能量消耗量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之差除以劳动时间;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120%;能量消耗量可通过测定劳动时呼出气中的O2及CO2的比例,算出劳动者O2的消耗量折算得到;能量代谢率RMR的经验计算公式为:LogRMR=0.0945x-O.53794 4—2log13.26-RMR=1.1648-0.0125x 4—3式中X——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即x=每分钟呼气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按上式分别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谢率;2耗氧量单位L/min;人在作业时因耗能量增加,需氧量也必增多,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耗氧需;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L,常锻炼者可达到4L以上;人的最大耗氧量为:Omax=56.592-0.398 AW×10-5 4—4Omax可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3心率F单位min-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时也用心率的变化来评价劳动强度,人的最大心跳速率为:Fmax=209.2—0.94A3:4-5d.劳动强度指数I ;劳动强度指数I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体力劳动强度按I大小分为4级:Ⅰ级I≤15为轻劳动;Ⅱ级I=15~20为中等强度劳动;Ⅲ级I=20~25为重强度劳动;Ⅳ级I>25为“很重”体力劳动;I的经验计算公式为:I=3T+7M 4—8式中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M——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3——劳动时间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通过以上经验公式计算的I,基本上能正确反映生理负荷大小;能量代谢率、耗氧量、心率及劳动强度指数分级标准见表4—20表4——1 劳动强度分级三疲劳1.疲劳的定义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2.产生疲劳的原因及消除途经1疲劳的原四超过生理负荷的激烈动作和持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作业环境不良、单调乏味的工作、不良的精神因素、肌体状况不良以及长期劳逸安排不当等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及管理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疲劳的原因;另外,机器本身在设计制造时,没有按人机工程学理论设汁或设计不周,也是人体过早出现疲劳的原因;2消除疲劳的途径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3疲劳的测定①主观感觉调查表法;列一个由若干两种截然相反状态组成的表,让劳动者作出回答记号以表明他在特定瞬间的主观感觉;②分析脑电图;利用脑电图仪观测并记录大脑部分脑电波α,β,γ,δ和θ等5种波形的周期波率、振幅<波幅和相位,以及波形分布、对称性、节率性等,可以判断劳动者肌体处于何种机能状态;通常把α波、θ波增加,β波减少,作为疲劳和思睡的指标;这种脑电图分析法,目前,由于遥控和遥测技术的发展,脑电图已能用于现场调查,并以成功地用于追踪坐姿操作,如对车辆驾驶人员的疲劳研究;⑧测定闪频值CFF;对于工作期间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工种如员、机场调度员等、视力高度紧张的工种以及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工种,其工作前后的闪频值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可达—6H2;故可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疲劳程度;④智能测验;智能测验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运动反应等功能测验;例如通过测量劳动者的简单反应时间或复杂反应时间的变化,决定他是否出现疲劳;若出现疲劳,则反应时间会增加;再如测量握力和肌耐力,可以衡量运动反应功能,若全身乏力、疲倦,则握力和肌耐力则有所下降; ③精神测验;这项测验主要是测定劳动者的精神集中程度即大脑皮层所处的机能状态、视觉感知的准确性和运动反应的速度等;例如让劳动者计算一定难度的数学题,观察并比较劳动前后其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测验劳动者记忆力的变化;测定其联想,即思维能力的变化,当疲劳时,思维能力也随之降低;⑧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在人的肢体上固定一个发光物体,将人在劳动中的动作连续拍摄下来,实验发现随着疲劳的增长,人的多余动作增多,动作速度变慢,动作幅度减小,动作周期性的准确程度降低;用此法可以对各种不同疲劳程度进行准确的测定;现已有由机器控制的测算人的动作速度的专用设备;将一台摄像机连接在上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打印出该动作时间内动作速度偏离标准的数值,根据动作速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疲劳的程度;人的心理因素二、人的心理因素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事故约占70%~75%,或者更多;一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叫做观察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安全监察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2.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3.记忆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4.思维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井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括、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5.操作能力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监察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以上所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象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二性格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道德品质和意志特点是构成性格的基础;尽管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但就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安全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劳动者的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提倡劳动者养成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克服和制止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三气质气质的表现特征有以下4种:1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刚毅不屈的人也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2灵活机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开朗的人也往往易于情绪多变、生活散漫、轻举妄动;3安静、稳定、情绪不外露、沉着踏实、从容不迫、耐心谨慎的人也往往易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沉默寡言;4孤僻寡言、心绪消沉、行动迟缓、自卑退让的人也往往会千易近人、容易相处、谦虚谨慎;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地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所长,以利于完成任务,可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人的气质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往往会产生副作用;四需要与动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其中对安全的需要免除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安全需要更为突出;安全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家庭、社会、企业和国家的需要,只有将安全意识提高到这个水平,安全管理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操作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达到满足安全需要的目的;五情绪与情感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特有;情绪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很少有冲动性,其外部表现也能加以控制;情绪带有情境性,它由一定的情境引起,并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而情感则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以下2种不安全情绪:1急躁情绪;急躁情绪的表现特征是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不谨慎,工作不仔细,有章不循,手与心不一致等;2烦躁情绪;烦躁情绪的特征表现为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自身的生理器官往往不能很好地协调,更谈不上与外界条件协调一致;以上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带着这种情绪操纵机器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六意志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井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必须有意志活动的参与,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这个道理;一、单选题:1、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是人体特性参数中的参数;A. 静态B. 动态C. 生理学D. 生物力学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2、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级;A. 3B. 4C. 5D. 6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3、劳动强度指数I>25为“很重”体力劳动,其劳动强度是;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4、人体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A. 1B. 15C. 30D. 60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5、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A. 注意B. 记忆C. 思维D. 知觉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c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析:--------------------------------------------------------------------------------二、多选题:6、人体特性参数主要有;A. 静态参数B. 动态参数C. 生理学参数D. 生物力学参数E. 能量代谢率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本题分数: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 .00 分解析:--------------------------------------------------------------------------------7、人体疲劳的测定方法有:;A. 血液分析B. 分析脑电图C. 测定闪频值D. 智能测验E. 精神测验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 c, d, e。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 (2)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 (2)](https://img.taocdn.com/s3/m/dd288bd116fc700abb68fce3.png)
手
旋转 克服阻力
720
不克服的
220
脚
直线的 克服阻力的
360 720
腿 躯干
直线的 脚向侧面
弯曲 倾斜
360 720~1460
720~1620 1260
表3-7执行器官的反应时间
执行器官
右手 左手 右脚 左脚
反应时间 (ms)
147 144 174 179
表3-8 反应时间与刺激数目的关系
刺激选择数 1
昏迷,严重意识丧失。
表3-14氯对人的急性中毒反应
浓度 mg/m3 Ppm
人体反应
0.06 1.5 3~9 18 90 120~180 300 3000
0.02 0.05 1~3
6 30 40~60 100 1000
嗅觉阈浓度 有气味 有明显气味,刺激眼、鼻 刺激咽喉致咳 引起剧咳 接触30~60min,可能引起严重损害 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可危及生命
• 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 觉阈限。 (表3-1)
• 从人的感觉阈限来看,刺激本身必须达 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表3-2)
• 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 某一种特征。
表3-2 人体主要感觉阈值
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温度觉 振动觉
感
下
限
(2.2~5.7)×10-17J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 生物力学特性
3-1
图 人 机 系 统 图
中枢神经
脑:延髓;脑髓;中脑;间 脑;小脑;大脑
脊髓
神 经
脑神经;脊神经
系 统
按 解 剖
分
周围神经 按功能分
感觉(传入)神经
人因工程学概论-第二章 人体生理特性
![人因工程学概论-第二章 人体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ce4f7be3186bceb19e8bb8f.png)
枢
身体平衡
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
脑干: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
系
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统 脊髓 具有反射功能、传导功能
二、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也称感官系统,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的机 构。感觉系统又分为视、听、触、动、味、嗅等系统。
人类接收外界讯息的管道:
6% 11%
视觉 听觉 其他
83%
一、视觉系统
1、视觉刺激
。
95
。80。
。 45
。 40
黄
蓝
红 绿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eam of Prof. Sun L. Y.
School of management
视觉
2. 视觉特征——视野与视力范围
人的正常视力范围比视野要小些,因为视力范围是要求能迅 速,清晰的看清目标的细节,所以只能是视野的一部分。
二、视觉机能
在设计中,视角 是确定设计对象尺寸大小的依据。
图 眼睛结构示意图
1. 视觉特征——视力
视力为眼睛分辨物体细部的最大能力,即分辨两点 间的最小距离
通常由视力表测定,视力表有12行大小不等,方向 各异的“E”字,愈往下愈小。当被测者站在5m远 处观看第10行的“E”字,若能分辨清楚,表明视力 为1(现行对数视力表为5分)。正常人眼在视距 25cm时,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075mm
视物的现象,称为明适应。 明适应中人眼出现暂时看不清是人眼的感受性下
降引起的,大约30s可基本适应,经过60s可达到完全 适应。明适应比暗适应能力强的多。
应用: 由于视觉的明暗适应性,因此要求工作地照度要
均匀,避免阴影,否则,眼睛需要频繁调节,增加眼 睛的疲劳感。
人因工程 03生理特性
![人因工程 03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ab6184a0e009581b6bd9eb74.png)
4.1 神经系统与感觉
二、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也称感官系统,是人体接受外
界刺激产生感觉的机构。感觉系统又分为视、 听、触、动、味、嗅等系统。 (一)视觉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 动完成的。
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
4.1 神经系统与感觉
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部分,内有两种感光细 胞——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运动觉(属本体觉)
运动觉是人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 状态的一种内部感觉
运动觉同其他感觉经常相联系: 同视觉,目测远近和大小; 软硬、凹凸、光滑、粗糙—— 同触压觉 手臂运动和手指分开程度——物体大小; 手提起物体时所需肌肉屈伸——物体重量; 同言语听觉和字形视觉,内部言语。
运动觉
声音的声压必须超过某一最小值,才能使人 产生听觉。因此。能引起有声音感觉的最小声压 级称为听阈。不同频率的声音听阈不同,如图26所示(P28) 。
耳朵解剖图
图2-6 听觉范围
4.1 神经系统与感觉
(三)平衡觉(属本体觉)
人对自身姿势和空间位置变化的感觉称为平衡 觉。它的外周感觉器官是前庭器官。机体在进行 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速度的变化会引起前庭 器官中感受器的兴奋。
(1)延髓。来自头部、躯体与内脏的大部分 感受器的神经冲动都经由延髓传至大脑。它同时 又是调节循环、呼吸、肠胃蠕动、唾液与汗腺分 泌等活动的中枢。它的前庭核是躯体运动反射调 节的重要中枢。
4.1 神经系统与感觉
(2)脑桥、中脑、小脑。脑桥也有上行下 行的传输通路。它是角膜反射的中枢。中脑是 上行下行神经传导主要通路的集中处,它的四 叠体是光、声探究反射的中枢所在。小脑位于 脑桥后面,它与脑干有双向纤维相连。小脑的 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紧张度、躯体运动和维持 躯体姿势与平衡。
人体生理特性
![人体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e6c3fbb5727a5e9856a61a1.png)
肉(眼外直肌、咀嚼肌、表情肌)的运动以及某些感觉(面 部肤觉、味觉、平衡觉、和听觉)的形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脑 位于脑桥上方 是视、听、运动的中枢。
间脑 位于脑干上方,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 小脑 位于颅后窝内,大脑的后下方,它的主要机能是
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与校正肌肉的紧张度和协调肌肉 的运动。
大脑半球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被一条
纵裂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之间通过联合神经纤维 联合与沟通,半球表面被覆2——5mm厚的灰质细胞层, 称为大脑皮质。成人的大脑皮质表面积约为1/4平方米, 约含有140亿个神经元胞体,它们之间有广泛复杂的联 系,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
经。 • 传递由中枢神经发出的指令并完成运动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感觉器官
一、概述 1.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视觉:形状、颜色 嗅觉:香味或臭味 触觉:光滑或粗糙程度 味觉:甜、酸或苦
二、视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在人机系统中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视觉显示器与人的视觉功能的匹配。 在作业过程中,视觉的应用是频繁的,它是人 们认识物质世界和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大约 有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躯体感觉区 也称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质感觉区。它是皮
肤的触、压、冷、温、痛等感觉的高级中枢。
躯体运动区 也称躯体运动中枢、大脑皮质运动区。它接受
来自肌、腱和关节等处有关身体位置、姿势以及各部分运动 状态的本体感觉冲动。 运动越精细的部位,如手、舌、唇等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chap4.1人的生理特性
![chap4.1人的生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126d4362b84ae45c3b358c8d.png)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 1、知觉的整体性 • 2、知觉的理解性
• 3、知觉的恒常性 • 4、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对象一般由许多部 分组成,各部分有不同 的属性与特征。人们由 于有一定的知识经验, 加上某些思维习惯,总 是把对象感知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而不是把对 象各部分感知为孤立的 东西。如图,会看成一个圆而非点。
Chap4.1人的生理特性
4.1.1 感觉与知觉 4.1.2 视觉特征
4.1.5 人的反应
4.1.3 听觉特征
4.1.4 其它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4.1.1 感觉与知觉
• 感觉 • 知觉 • 感知反应过程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官受 到光、声、气味、温度、硬 度等物理化学刺激而得到的 主观经验。 人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从感觉开始,感觉 是知觉、思维、情感等复杂 心理现象的基础。
适应
(二) 视觉特征
• 1、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
柔 光
• 1)适应 • 2)眩光
• 3)视错觉 • 4)调节
一直盯着图上红点看30秒,然后 转向墙壁一直眨眼睛。就会有“ 照片上的明星”出现在你眼前 , 而且彩色的。 ——视觉后象。
当视野内出现亮度过高或对比度过大 的光时,眼睛常常无法适应,这种刺 眼或耀眼的强光线叫眩光。 眩光多来 源于外界物体表面过于光亮、亮度对 比过大或直接强光照射。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 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眩光 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使暗适应破坏,产生 视觉后象;降低视网 膜上的照度;减弱观 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 度;观察物体时产生 模糊感觉,影响操作 者的正常作业。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 1、知觉的整体性 • 2、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过去 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 解和感知现实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径为21~25mm的球体, 其基本构造与照相机类似。 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是接受 信息的主要细胞。
图3
人眼球的基本结构
Safety Ergonomics
6
安全人机工程学
9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2) 视角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 球的相交角度。
α=2arctg(D/2L)
式中:α—视角;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10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3) 视力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 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3、感觉的基本特征
人的各种感觉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从人的感觉阈限来看,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 受器官发生作用。 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眼睛只 接受光刺激,耳朵只接受声刺激。 人的感觉印象80%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6%来自其他器官。 同时有多种视觉信息或多种听觉信息,或视觉与听觉信息同 时输入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它信息,如果 同时输入的是两个强度相同的听觉信息,则对要听的那个信 息的辨别能力将下降50%,并且只能辨别最先输入的或是强 度较大的信息。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 应现象。
视 觉 通 道
传递比较长的或需要延迟的信息 传递信息以后还要引用 传递的信息与空间方位、空间位
置有关
传递比较简单的信息
场合 作业情况允许操作者固定保持在一个位 置上
传递要求立即作出快速相应的信息 所处环境不适合使用视觉通道的场合
听 觉 通 道 触 觉 通 道
传递比较短的或无需延迟的信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14
5) 视觉
中央视觉:视维细胞(感色能力强、 能清晰分辨物体)。 周围视觉:视杆细胞(观察空间范围 和正在运动的物体)。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 具有分辨物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 力,形成立体视觉。
15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息 传递的信息以后不再需要引用 传递的信息与时间有关
传递非常简明的、要求快速传
虽适合视觉传递,但视觉通道已经过
载的场合 作业情况要求操作者不断走动的场合
其他感觉通道已过载的场合 使用其他感觉通道有困难的场合
递的信息 经常要用手接触机器或其装置 的场合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4、人的视觉特性 (1)人眼的构造 眼球的基本结构(见图3) 眼球的水平解剖图 (见图4) (2)视觉的基本参数 波长、视角、视力、视距、色觉、视野
Safety Ergonomics
4)视野、视距
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 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 常以角度来表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 和垂直视野,见图6。
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13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图6 人的水平视野和垂直视野
视觉
-成像
返 回
7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图 4 眼 球 的 水 平 解 剖 图
返 回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8
1)波长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人的两眼可以感受到的光 波只占整个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其波长为 380~780nm。
18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暗适应与明适应曲线
6. 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与明适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19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眩光
定义 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 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 眼的强烈光线。 主要有害影响: 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 降低视网膜的照度; 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观察物体时出现模糊感觉。
11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视角与视力的关系
小数(1.0版)与对数(5.0版)视力表对照表:
小数: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 2.0 对数:4.0, 4.1 , 4.2 , 4.3, 4.4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换算公式:L=5+lgV。 L:对数视力; V:小数视力 对数视力表是我国缪天荣教授创造的。比较合理的增加了0.1~0.2之间的 视标,所以,视力检查的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12 安全人机工程学
3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人机系统中的最常用的感觉通道是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和触 觉通道。不同感觉通道的适用场合如下表所示:
感觉 通道
传递比较复杂的或抽象的信息
适用场合
传递不要求立即作出快速响应的信息 所处环境不适合使用听觉通道的场合 虽适合听觉传递,但听觉通道已过载的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图 1 人 机 系 统 图
返 回
1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2、人在系统中的作用 把操作者 作为人机系统 中的一个“环 节”来研究, 人与外界发生 联系的主要是 三个子系统, 即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运 动系统,如右图所示。
2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6)色觉和色视野
色觉和色视野,如下图所示。
16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3)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 暗适应与明适应 眩光 视错觉
17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1)明适应与暗适应
定义: 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 特点: 明适应约需要1min就能完全适应; 暗适应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视力会出现 短暂的下降,频繁出现则易导致视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