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39941701f69e31433294a0.png)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概论1.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答: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信息技术?答:笼统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本书中,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3.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完整性(Integrity)(2)保密性(Confidentiality)(3)可用性(Availability)(4)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5)可控性(Controllability)4.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哪些?答:(1)信息泄露(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3)拒绝服务(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5)窃听(6)业务流分析(7)假冒(8)旁路控制(9)授权侵犯(10)特洛伊木马(11)陷阱门(12)抵赖(13)重放(14)计算机病毒(15)人员不慎(16)媒体废弃(17)物理侵入(18)窃取(19)业务欺骗等5.怎样实现信息安全?答:信息安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数据库、网络控制技术、反病毒技术、安全审计、业务填充、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等;B 信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中具有能动性的组成部分。
大多数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原因,而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安全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
C 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
法律可以使人们了解在信息安全的管理和应用中什么是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法律而不进行违法活动。
法律在保护信息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生的违法行为,只能依靠法律进行惩处,法律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终手段。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8d7a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8.png)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介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 基本概念、安全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 方式
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包 括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 措施。
内容。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02 阐述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如尊重他
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03
详细说明在信息安全领域中,个人和组织应该遵循的
具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 性
强调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保障信息安全中的 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现 状和不足。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如果密钥泄露,则加密 信息会被破解。因此,对称密钥密码体制需要妥善保管密钥。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定义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公钥密码体制,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ECC(椭圆曲线加密算 法)等,这些算法通过一对公钥和私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数字签名主要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和真实性,以及防止信息被篡改和伪 造。
数字签名与验证流程包括签名生成和 验证两个阶段。在签名生成阶段,发 送方使用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 生成数字签名;在验证阶段,接收方 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 信息摘要,并与原始信息摘要进行比 对,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风险
01
信息安全概论 PPT
![信息安全概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53e82c31126edb6f1a107c.png)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14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这些技术,这里 先概述一下其基本内容。 1)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2)密码技术 3)标识与认证技术 4)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5)信息隐藏技术 6)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
15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7)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及应急响应技术 8)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 9)主机系统安全技术 10)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11)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技术 12)内容安全技术 13)信息安全测评技术 14)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18
1.4 信息安全模型
• Simmons面向认证系统提出了无仲裁认证 模型,它描述了认证和被认证方通过安全 信道获得密钥、通过可被窃听的线路传递 认证消息的场景;
19
1.4 信息安全模型
• Dolev和Yao针对一般信息安全系统提出了 Dolev-Yao威胁模型,它定义了攻击者在 网络和系统中的攻击能力,被密码协议的 设计者广泛采用。随着密码技术研究的深 入,有很多学者认为密码系统的设计者应 该将攻击者的能力估计得更高一些,如攻 击者可能有控制加密设备或在一定程度上 接近、欺骗加密操作人员的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6)可用性(usability):当突发事件(故障、 攻击等)发生时,用户依然能够得到或使 用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服务亦能 维持运行的属性。 (7)可控性(controllability):能够掌握和控 制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情况,对信息和信息 系统的使用进行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 认定、传播源与传播路径的跟踪和监管等 等。
信息安全概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1.2 1.3 1.4 1.5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信息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86c648767f5acfa1c7cd92.png)
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哪些?1. 物理层安全风险2. 网络层安全风险3. 操作系统层安全风险4. 应用层安全风险5. 管理层安全风险信息安全实现需要什么样的策略?1.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
2.严格的安全管理。
3.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
什么时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按照入侵者的攻击目的,可将攻击分为下面四类:(1) 拒绝服务攻击:是最容易实施的攻击行为,它企图通过使目标计算机崩溃或把它压跨来阻止其提供服务。
主要包括:Land,Syn flooding (UDP flooding),Ping of death,Smurf (Fraggle),Teardrop,TCP RST攻击,Jot2,电子邮件炸弹,畸形消息攻击。
(2) 利用型攻击:是一类试图直接对你的机器进行控制的攻击。
主要包括:口令猜测,特洛伊木马,缓冲区溢出。
(3) 信息收集型攻击:这类攻击并不对目标本身造成危害,而是被用来为进一步入侵提供有用的信息。
主要包括:扫描(包括:端口扫描、地址扫描、反向映射、慢速扫描),体系结构刺探,利用信息服务(包括:DNS域转换、Finger服务,LDAP服务)。
(4) 假消息攻击:用于攻击目标配置不正确的消息,主要包括:DNS高速缓存污染、伪造电子邮件。
按照入侵者使用的技术手段,攻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网络信息收集技术:包括目标网络中主机的拓扑结构分析技术、目标网络服务分布分析技术和目标网络漏洞扫描技术。
目标网络权限提升技术:包括本地权限提升和远程权限提升。
目标网络渗透技术:包括后门技术、Sniffer技术、欺骗技术、tunnel及代理技术。
目标网络摧毁技术:包括目标服务终止、目标系统瘫痪和目标网络瘫痪。
网络踩点1.利用搜索引擎 2. 利用whois数据库3. 利用DNS服务器从技术角度来看,漏洞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或协议设计时的瑕疵(2)软件或协议实现中的弱点(3)软件本身的瑕疵(4)系统和网络的错误配置为什么进行网络扫描:很多入侵者常常通过扫描来发现存活的目标及其存在的安全漏洞,然后通过漏洞入侵目标系统。
信息安全概论牛笔记
![信息安全概论牛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3f409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b.png)
信息安全概论牛笔记信息安全是当今信息化时代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众多领域,从网络攻击与防御到数据保护,再到系统安全等。
以下是一份关于信息安全概论的牛笔记,帮助你全面了解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和实践。
一、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组织的资产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机制,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
二、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多种多样,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钓鱼攻击、勒索软件等。
这些威胁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针对系统的不同层面发起攻击,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或其他损害。
三、信息安全策略为了应对这些威胁,组织需要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
这包括:1. 防火墙策略:通过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和数据传输。
2. 访问控制策略:根据人员的职责和工作需要,为其分配适当的访问权限。
3. 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4. 安全审计策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信息安全技术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组织需要采用一系列安全技术。
这包括:1. 防病毒软件:检测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2. 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报警。
3. 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时的安全性。
4. 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多因素认证或单点登录等方式,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系统。
五、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安全策略制定、组织架构设计、安全流程制定和安全培训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提高信息安全的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1d47c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1.png)
信息安全概论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或篡改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及其相关系统和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护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信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保护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3. 信息安全的意义信息安全的保护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意义:3.1 维护个人隐私在现代社会,个人的隐私权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够防止个人信息被未授权的人获取和使用,维护个人的隐私权。
3.2 保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的安全。
在军事、政府和企业领域,保护重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3.3 维护商业利益对于企业而言,保护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是维护商业利益的关键。
信息安全的保护可以防止竞争对手获取关键商业信息,保护企业的利益。
4.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4.1 保密性保密性是指对于敏感信息的限制访问和披露。
保密性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4.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
完整性可以通过数据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和哈希算法等手段来实现。
4.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可用性可以通过灾备和容灾技术、备份和恢复策略来实现。
4.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防止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否认彼此的行为。
不可抵赖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手段来实现。
4.5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对信息的来源和传递进行追踪和审计。
可追溯性可以通过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来实现。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86ed1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目录
Contents Page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2. 信息安全地概念与目地 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4. 信息安全中地非技术因素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回顾信息安全地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安全地基本概念; 说明信息安全是什么,所关注地问题以及面临地挑战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3.3 数据地安全威胁 数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地核心。计算机系统及其网
络如果离开了数据, 就像失去了灵魂地躯壳, 是没有价 值地。
无论是上面提到地敌手对计算机系统地攻击还是 对网络系统地攻击, 其目地无非是针对上面承载地信 息而来地。
这些攻击对数据而言, 实际上有三个目地: 截获秘 密数据, 伪造数据或在上述攻击不能奏效地情况下, 破 坏数据地可用性。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1.
通信保密科学地诞生
文献记载地最早有实用价值地通信保密技术是大 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地Caesar密码。
1568年L . B a t t i s t a 发 明 了 多 表代 替 密码 , 并在美国 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密码与Beaufort密 码就是多表代替密码地典型例子。
安全目地通常被描述为"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 系统中地哪种资源""不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系统中 地哪种资源"或事务实现中"各参与者地行为规则是什 么"等。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安全目地可以分成数据安全,事务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网络 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安全)三类。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地机密性 与完整性;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等多方计算安全;系 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及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25da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e.png)
信息安全概论引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信息安全概论是研究个人、组织和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学科。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现有的信息安全威胁以及常见的信息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资产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复制、移动或者分发的过程。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员或实体访问。
保护机密性的措施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和数据分类等。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损坏或丢失。
保护完整性的措施包括数字签名、安全哈希函数和访问日志等。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应随时可用,能够满足用户的合法需求。
保护可用性的措施包括备份系统、容灾计划和网络流量控制等。
信息安全威胁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通过互联网或本地网络进行的恶意活动,旨在获取、破坏或篡改信息。
常见的网络攻击包括病毒、木马、蠕虫和入侵等。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信息访问、复制或传播,导致敏感信息落入他人手中。
数据泄露可能由内部人员疏忽、外部黑客攻击或数据泄露事件引发。
社会工程社会工程是通过欺骗、诱导和操纵人员来获取信息或访问系统的方式。
常见的社会工程技术包括钓鱼邮件、假冒身份和社交工程等。
信息安全措施认证和授权认证是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授权是授予用户合理权限的过程。
常见的认证和授权技术包括用户名密码、双因素认证和访问控制列表等。
加密和解密加密是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解密是将密文转换回明文的过程。
加密和解密技术用于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
安全审计与监控安全审计与监控是指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进行记录和监测,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常见的安全审计与监控技术包括访问日志、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等。
总结本文介绍了信息安全概论的基本概念、现有的信息安全威胁以及常见的信息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资产免遭未授权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复制、移动或者分发的过程,其目标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第2讲
![信息安全概论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af2fea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e.png)
上节回顾
安全目标的内涵: 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的机密性与完 整性; 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 等多方计算安全; 系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 制、可用性。
上节回顾
安全机制内涵: 防护机制包括密码技术(指加密、身 份识别、消息鉴别、数字签名)、访 问控制技术、通信量填充、路由控制、 信息隐藏技术等;
检测机制则包括审计、验证技术、入 侵检测、漏洞扫描等;
恢复机制包括状态恢复、数据恢复等。
上节回顾
安全目标 事务安全
数据安全
系统安全 防检 恢 护测 复
安全机制
图1.1安全机制、安全目标关系图
1.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三类安全目标之间的 层次关系
事务安全
数据安全
下层的安全为上层
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 障 ( assurance ) , 但不提供安全服务。
4.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攻击目的是摧毁计算机系 统的部分乃至全部进程,或者非法 抢占系统的计算资源,导致程序或 服务不能运行,从而使系统不能为 合法用户提供正常的服务。目前最 有杀伤力的拒绝服务攻击是网络上 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5.恶意程序
计算机系统受到上述类型的攻击可 能是非法用户直接操作实现的,也 可能是在通过恶意程序如木马、病 毒和后门实现的。
此外还有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 预言者会话、并行会话攻击等。
对事务攻击的原因分析
1.使用了参与方在身份识别的缺陷。
2.使用了参与方在抗抵赖方面的缺 陷。
3.更一般地,攻击者利用了多方计 算协议的设计或实现漏洞。
1.3.5 技术防护
机密性 完整性 身份识别 访问控制 抗抵赖
保护数据不泄漏给非授权用户 保证数据不被非授权的修改、删除或代替,或能够检测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923ffc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3.png)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 -5 特性,信息保障-PDRR ,综合应用 -PDRR+ 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 --PDRR 模型保护(Protect )、检测( Detect )、响应(React )、恢复(Restore )(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 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 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 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 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 5 重屏障共 10 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 -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内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及答案(2024年继续教育)
![信息安全概论试题及答案(2024年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0d233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5.png)
信息安全概论一、单选题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A)。
A.数据篡改及破坏B.数据窃听C.数据流分析D.非法访问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C)。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B)。
A.DESB.RSA算法C.IDEAD.三重DES4.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B)。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B.对称算法的密钥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D.CA中心的公钥5.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D)。
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D.可以防范数据泄密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B)。
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明的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用户透明度也很高7."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DES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为密码的长度?”(B)。
A.56位B.64位C.112位D.128位8.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A)。
A.IP欺骗B.解密C.窃取口令D.发送病毒9.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A)。
A.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B.进行数据加密C.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D.采用防火墙10.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是基于:(B)。
A.数据包过滤技术B.应用网关技术C.代理服务技术D.三种技术的结合11.SSL指的是:(B)。
A.加密认证协议B.安全套接层协议C.授权认证协议D.安全通道协议12.CA指的是:(A)Certificate AuthorityA.证书授权B.加密认证C.虚拟专用网D.安全套接层13.以下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C)。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4283e42fd0a79563d1e72e0.png)
9.2.3 网络(wǎngluò)欺骗
ARP欺骗 ARP协议是什么?工作原理? 思路:在局域网中,攻击者能够收到ARP广播
包,从而可以获知其它节点的 (IP, MAC) 地址 。于是,攻击者可以伪装(wěizhuāng)为A,告 诉B(受害者)一个假地址,使得B在发送给A 的数据包都被黑客截取,而A, B 浑然不知。 分类:中间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网络探测的基本(jīběn)步骤 踩点:指攻击者利用各种攻击和技巧,以正常
合法的途径对攻击目标进行窥探,对其安全情 况建立完整的剖析图。常用方法:搜索引擎、 域名查询、网络勘察。
扫描:指攻击者获取获取活动主机、开放服务 、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等关键信息的技术。常 用技术:PING扫描、端口扫描、漏洞扫描。
病毒威胁
恶意攻击
外部攻击
主动攻击
中断 篡改 伪..装. /假冒
嗅探 被动攻击 流..量. 分析
5
第五页,共50页。
9.1.1 网络安全威胁(wēixié)
网络安全的类别
网络崩溃:硬件故障或软件(ruǎn jiàn)故障导 致系统崩溃。
网络阻塞:网络配置和调度不合理,导致出现 网络广播风暴和噪声。
可以轻易地与目标主机建立连接,达到重新控 制的目的。
SQL注入: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递交 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最终达 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2021/11/5
8
第八页,共50页。
9.1.2 黑客技术简介(jiǎn jiè)
黑客常用术语
木马: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代码,被植入主机运 行后,会获取系统控制权限,进而秘密窃取系 统的敏感数据文件,甚至远程操控主机。
发现漏洞:黑客要经常学习别人发现的漏洞, 努力自己寻找未知漏洞,并从海量的漏洞中寻 找有价值的、可被利用的漏洞进行试验。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7991d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c.png)
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篇: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章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1)可用性(2)机密性(3)非否认性(4)可控性(5)真实性(6)完整性2、信息安全技术是指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具体来说,它包括对信息的伪装、验证及对信息系统的保护等方面。
3、信息安全划分四个阶段:(1)通信安全发展时期(2)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3)信息安全发展时期(4)信息安全保障发展时期。
4、信息安全威胁有:(1)信息泄露(2)篡改(3)重写(4)假冒(5)否认(6)非授权使用(7)网络与系统攻击(8)恶意代码(9)灾害、故障与人为破坏。
第二章1、密码技术提供:完整性、真实性、非否认性等属性。
2、密码学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3、按密钥使用方法的不同,密码系统主要分为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4、密码分析也可称为密码攻击。
5、密码分析分为4类:(1)唯密文攻击(2)已知明文攻击(3)选择明文攻击(4)选择密文攻击。
第三章1、系统实体标识:(1)系统资源标识(2)用户、组和角色标识(3)与数字证书相关的标识。
2、威胁与对策:(1)外部泄密(2)口令猜测(3)线路窃听(4)重放攻击(5)对验证方的攻击。
3、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PKI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数字证书)4、PKI的组成:(1)认证和注册机构(2)证书管理(3)密钥管理(4)非否认服务(5)系统间的认证(6)客户端软件。
5、PKI支撑的主要安全功能:基于PKI提供的公钥证书和私钥,用户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实体认证,也可以进行数据起源的认证。
6、公钥认证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公钥来加密,只有拥有密钥的人才能解密。
通过公钥加密过的密文使用密钥可以轻松解密,但通过公钥来猜测密钥却十分困难。
7、简述PKI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PKI的构成:(1)认证和注册机构(2)证书管理(3)密钥管理(4)非否认服务(5)系统间的认证(6)客户端软件基本原理:PKI就是一种基础设施,其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建立起一种普遍适用的基础设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第四章1、访问控制策略:自主访问控制策略(DAC)、强制访问控制策略(MAC)、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策略(RBAC)。
信息安全概论大纲(非师范类)(郭亚军)
![信息安全概论大纲(非师范类)(郭亚军)](https://img.taocdn.com/s3/m/cfcf936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6.png)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信息安全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信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技术;本课程重点学习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字签名,认证协议;Kerberos;X.509认证服务;公钥基础设施;PGP;IP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套接层和传输层安全入侵检测原理;防火墙的设计原理等知识。
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独立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密码技术简介[知识点]1.信息安全概述2.安全服务模型以及信息安全模型;3.对称密码模型与分组密码原理;4.数据加密标准;5.公开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与RSA算法;6.密钥管理和数字签名;7.消息认证和hash函数;[教学内容]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模型,理解对称加密原理,公钥加密原理以及密钥管理。
理解hash函数原理以及数字签名原理。
[重点](1) 数据加密标准;(2) 高级加密标准;(3) RSA算法;(4)密钥管理;(5)hash函数;(6)数字签名。
[难点](1)数据加密标准;(2)高级加密标准;(3)hash函数.[教学要求]1、了解服务、机制与攻击意义,了解在安全服务模型和信息安全模型。
2、理解对称密码模型;理解密码攻击类型。
3、理解古典加密技术原理:代换技术、置换技术。
4、掌握信息安全的数学基础。
5、理解分组密码原理。
6、理解数据加密标准加密过程和分组密码设计原理。
7、理解高级加密标准以及RC6的加密过程。
8、理解流密码的工作原理,了解RC4的加密原理和过程。
9、理解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10、了解随机数产生方法。
11、掌握对称密码密钥分配方法。
12、理解公开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13、掌握RSA算法。
14、了解ElGamal密码和椭圆曲线密码15、掌握公钥分配方法16、理解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过程。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5781fcaf45b307e9719718.png)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16
物理威胁
1、偷窃
网络安全中的偷窃包括偷窃设备、偷窃信息和偷窃服务等内容。
2、废物搜寻 从废弃的打印材料或的软盘中搜寻所需要的信息。
3、间谍行为
省钱或获取有价值的机密、采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信息。
主动攻击: 修改数据流或创建一些虚假数据流。常采用数据加 密技术和适当的身份鉴别技术。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13
网络安全攻击
❖截获 • 以保密性作为攻击目标,表现为非授权用户通过 某种手段获得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如搭线窃听、 非法拷贝等。
❖中断 • 以可用性作为攻击目标,表现为毁坏系统资源, 切断通信线路等。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才是绝对的”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23
信源、信宿、信息之间的关系
H.否认信息
C.非法认证
G.非法信息
1.产生
信源
2.互相信任 3.传递信息
信宿
D.窃听信息
E.修改信息
信息
B.破坏信源
F.窃听传递情况
A.非法访问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24
§1.6 信息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物理基础 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 网络协议:TCP/IP/UDP/SMTP/POP/FTP/HTTP
第1讲 信息安全概论
整理ppt31
攻击技术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在计算机上设置 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 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ea527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和信息基础设施,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和干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信息的泄露、篡改和丢失可能会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保障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使用,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获取。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保持原始状态。
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需要随时可用,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信息不可访问。
这三个概念是信息安全的基石,需要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得到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其次,信息安全的原则主要包括最小权限原则、责任分工原则、可追溯原则和安全防护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是指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只能拥有最小必要的权限,这样可以减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可能性。
责任分工原则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各个角色和部门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形成一套清晰的管理体系。
可追溯原则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和事件都应该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便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和查找责任。
安全防护原则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应该采取多层次、多措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
最后,信息安全需要全员参与,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技术手段包括安全设备、安全软件、安全协议等,可以有效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管理手段包括安全政策、安全培训、安全审计等,可以规范用户行为,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只有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够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保障。
只有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制定科学的安全策略,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够有效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69ce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7.png)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泄露和干扰。
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中,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
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完整性指的是确保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机密性指的是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或者实体访问和获取;可用性指的是保障信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被合法用户访问和使用。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访问控制:通过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等手段,管理用户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者程序访问敏感信息。
2. 加密技术:通过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技术,保护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人所读取或修改。
3. 安全审计和监控:通过记录和分析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和安全事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4. 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的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5. 应用安全:保护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安全,防止应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
信息安全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和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只有通过全面的安全策略、技术手段和人员培训,才能构筑一个相对安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
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信息安全事关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事关企业的经营和利益,也事关个人的隐私和权益。
因此,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护信息不受侵害。
首先,信息安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信息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
企业需要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客户资料和财务数据等重要信息,避免信息泄露或被篡改,以确保自身的长期发展。
此外,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还需要面对各种风险,例如网络攻击、数据丢失、员工疏忽等,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增加信息安全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安全的防护水平。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e673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9.png)
信息安全概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对信息安全进行全面认知,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信息安全概念进行概括,以便加深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知。
首先,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以及确保其数据安全传输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它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通信和安全等级等几个方面,旨在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中,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它涉及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实施、维护、改造和管理。
它包括安全计划、安全评估、安全体系结构等内容,旨在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安全服务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检查、非授权访问检查、日志管理、边界安全等,以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或破坏。
安全通信使用加密算法和公钥基础设施(PKI)等技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安全等级是信息安全体系的核心,它是指通过安全服务和安全设计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评估等级,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细分,并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信息安全还涉及可操作性、可访问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可操作性要求信息系统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操作良好,系统性能也相对稳定;可访问性要求用户可以顺利访问信息系统并正确使用;可用性要求信息系统可以在指定的时间点的有效率地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的一系列技
术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通信和安全等级等方面,以及可操作性、可访问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今后有必要更加重视和投入到信息安全领域,从而保护信息系统及其有效传输。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efc0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8.png)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信息安全概论》是一门介绍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基本认识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能够识别和预防常见的安全威胁,并具备常见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建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3.能够识别和预防常见的安全威胁;4.具备常见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5.建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三、教学内容1.信息安全概述1.1信息安全的定义1.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1.3信息安全的目标和基本原则2.信息安全基础知识2.1密码学基础2.1.1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2.1.2常见加密算法和协议2.2认证与访问控制2.2.1身份认证技术2.2.2访问控制模型和机制2.3安全通信和网络安全2.3.1安全通信的基本原理2.3.2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4安全存储和安全操作系统2.4.1安全存储的基本原理2.4.2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3.常见安全威胁与防护3.1计算机病毒和蠕虫3.1.1计算机病毒和蠕虫的定义和特征3.1.2常见计算机病毒和蠕虫的防范措施3.2网络攻击与防范3.2.1木马和僵尸网络3.2.2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3.2.3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3.3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3.3.1数据泄露的风险和危害3.3.2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4.信息安全管理4.1信息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4.1.1信息安全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1.2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2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4.2.1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4.2.2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知识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信息安全评估与工程实现:介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介绍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 和通用安全准则(CC)的层次结构;介绍信息安全工程的基本概 念和SSE-CMM体系结构。
第1章 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目标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信息安全中的非技术因素
教材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 ➢计算机密码学
徐茂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石志国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卢开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讲授内容
第1章 信息安全简介:介绍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信息安全 的概念和目标;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体系以及非技术因素。
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介绍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结构概 念,分层描述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组成。
护其中一个的保密性及保护另一个的完整性的要求。 ➢ 三、它把传统密码算法中密钥归属从通信两方变为一个单独的用户,
从而使密钥的管理复杂度有了较大下降。
▪ 对信息安全应用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是一种以特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实体,是一切生物进
化的导向资源,信息是知识的来源、是决策的依据、是控制的灵魂、 是思维的材料、是管理的基础。
信息的定义
✓ 1928年哈特莱(L. V. R. Hartley)认为信息是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 且用选择自由度来计量信息的大小。
✓ 1948年,美国数学家仙农(C. E. 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减少随 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维纳(N.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 外部世界和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 相交换的内容名称。
信息安全概论
课程介绍
➢ 信息安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04年成为一门正式的 本科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很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一 个重要研究领域。信息安全概论需要全面的阐述该学科 目前的发展层次,研究内容以及最新的发展方向。
➢ 信息安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除了对相关 理论进行全面的讲解,还通过具体的实验、例子等更加 具体形象的化解理论的枯燥和繁杂。
中采用了这种密码。 ▪ Hill密码是多字母代替密码的典型例子。
——古典密码学诞生
▪ 1918年W.Friedman关于使用重合指数破译多表代替密码。 ▪ 1949年C.Shannon的文章《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发表在贝尔系
统技术杂志上。 )。
——密码技术从艺术变为科学。通信保密诞生
第5章 访问控制理论:介绍常见的几种访问控制模型,包括: 访问控制矩阵模型、Bell-Lapadula模型、RBAC模型,介绍授 权与访问控制实现框架,如KDC、PMI等。
第6章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层的 安全协议IPSec的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以及密钥管理机制;介绍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分类、实现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软件实现防火 墙的规则集。介绍VPN的技术原理与应用;介绍入侵检测系统的 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利用程序实现简单的入侵系统。
第3章 密码基础: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对称加密算法, 公钥加密算法,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算法以及当前密码学的新方 向。
第4章 身份识别与消息鉴别:介绍身份识别的常用方法,包 括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传统密码的身份认证、基于公钥密码的 身份认证以及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介绍常见的消息鉴 别方法,包括:基于对称加密的鉴别、消息鉴别码MAC、数字签 名机制以及无条件安全鉴别码等。
第7章 计算机系统安全: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安全、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计算机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等计算机系统安全 相关问题,介绍可信任基和可信计算平台等理论框架。
第8章 应用安全:介绍应用层次上的安全问题,包括应用安 全基础设施PKI,Web应用安全协议,邮件安全等。
第9章 安全审计:介绍Linux/Unix/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日 志存储及分析工具;介绍安全审计的相关定义和作用,以及基于 主机/网络的安全审计系统;介绍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概念、原则、 步骤以及相应的工具软件。
公钥密码学革命
▪ 1976年Diffie、Hellman提出公开密钥密码思想 ▪ 1977年Rivest、Shamir、Adleman 设计了一种公开密钥密码系统
——公钥密码学诞生
▪ 理论价值
➢ 一、突破Shannon理论,从计算复杂性上刻画密码算法的强度 ➢ 二、它把传统密码算法中两个密钥管理中的保密性要求,转换为保
✓ 1988年,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把信 息定义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并通过引入约束条件推 导了信息的概念体系,对信息进行了完整和准确的描述。
信息技术的概念
从信息的观点来看,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 一个不断从外部世界的客体中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变换、 传递、存储、处理、比较、分析、识别、判断、提取和输出,最 终把大脑中产生的决策信息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现代人类 所利用的表征性资源是信息资源,表征性的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 技术,表征性的工具是智能工具。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
通信保密科学的诞生
▪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Caesar密码 ▪ 1568年L.Battista发明了多表代替密码,并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
联军使用。 ▪ Vigenere密码和Beaufort密码(多表代替密码的典型例子)。 ▪ 1854年Playfair发明了多字母代替密码,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