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探讨[1]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e33255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f.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之一。
三位一体服务是指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参与并合作的一种农村服务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农民则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目的是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这种合作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支持,投入资金和资源,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政府还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例如农业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咨询等,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开拓市场。
企业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可以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企业还可以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
企业还可以帮助农户建立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管理。
农民作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主体,也需要积极参与到三位一体服务中。
农民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农民需要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管理和决策。
农民要主动寻求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争取政策支持和培训机会。
通过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实施,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的利益最大化。
政府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企业通过与农民合作,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利润;农民通过获得技术指导和市场支持,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了收入来源。
三位一体服务还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互动和协调,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动。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dfa1a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4.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下面,我们将探讨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一、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内涵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是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具体包括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和组织协调,企业提供生产资金和市场销售渠道。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构建起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新机制。
二、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指在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框架下,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村合作体系,其核心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打破土地、资金、技术等制约因素,实现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完整。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建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格局,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1.政府引导,制定政策激励。
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户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2.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推动合作共赢。
社会组织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扮演着组织协调、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角色,推动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对接政策、资金和项目,为农村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企业参与,推动农业现代化。
企业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扮演着技术支持、市场销售和资金投入的角色,推动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产业对接等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bce9d6827284b73f24250f8.png)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摘要归纳了辽宁省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的三种类型:“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型生态模式户、“多位一体”型生态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
分析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家园;农村;建议;效益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利用模式。
该模式将沼气池、畜禽舍、卫生厕所、日光温室等有机组合,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建设美好生态家园的基础,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1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1.1“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型生态模式户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民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主要包括“三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卫生厕所相结合)和“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卫生厕所、日光温室相结合)两种类型。
1.2“多位一体”型生态家园“九五”以来,特别是为了配合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辽宁省在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各项生态家园富民技术的同时,逐渐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由多项农村能源实用技术优化组合建设而成的生态新村。
备选技术主要包括“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四位一体)、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吊炕)、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等。
“四位一体”的看护房建成被动式太阳房,有效利用太阳能,清洁、节能、冬暖夏凉,室内配备美观、高效、节能、卫生的“吊炕”,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建设配套改圈、改厕、改厨,乃至改水、改路,使农户适应符合和谐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生产、生活方式,并由一家一户的小生态家园汇聚而成规模化的生态新村。
1.3社会主义新农村此项工作始于2005年6月,目前仅处于试点阶段。
根据农业部组织召开的关于部署在辽宁等6个省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紧急会议精神,经反复实地考察、充分论证,辽宁省首批确定了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镇后中所村(城市近郊区)、本溪市桓仁县普乐堡镇龙泉新村(生态旅游区)、朝阳市北票市东官营子乡炮手村(设施农业区)、铁岭市铁岭县大凡河镇小莲花村(粮食主产区)、凌源市万元店镇祝家营子村5个试点。
上海松江区李春风家庭农场 “三位一体”集约发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上海松江区李春风家庭农场 “三位一体”集约发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7fce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2.png)
上海农村经济圆园20年第4期上海松江区李春风家庭农场“三位一体”集约发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在经济发达的上海都市圈,近几年从事农业经营的成本在不断抬高,“谁来种地”问题凸显。
李春风家庭农场通过规模经营、种养结合、延伸产业链等,实现了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在都市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种植,实现增收,应当具备几个要素:一是适度规模,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实现合作共赢。
李春风400多亩的农场规模是在配置农业机械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的。
同时,李春风与其他4户家庭农场联合为本村提供农机服务,每年为农场带来5万元的增收。
二是种养结合,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达到节本增效。
李春风通过种养结合,实行养猪粪尿还田利用,使农场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0%,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且注重养地,通过种植绿肥、深翻等提升土壤质量,农场生产的大米顺利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 级。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场通过加工初级产品、注册商标等方式转变了产品销售模式,使得水稻每亩增收约250元。
李春风家庭农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创办于2008年,现有经营面积430亩,是集品牌稻米绿色生产、生猪饲养和现代农机服务“三位一体”的集约型家庭农场。
农场主李春风原来在松江工业区一家合资企业工作。
2008年,李春风弃工从农,子承父业,开始经营117亩粮食家庭农场。
2011年,探索“种粮+养猪”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家庭农场。
2013年,组建农机互助点。
2015年,创办上海万群粮食专业合作社。
2016年,注册“李春风”牌大米商标。
2019年,家庭农场大米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 级。
农场大米年总产量在2.4万公斤,净收入约40万元,生猪总出栏1500余头,净收入约12万元,提供农机服务净收入约5万元,真正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民致富之路。
李春风曾先后获得2014年全国十佳农民、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五届松江区人大代表。
农业“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农业“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33934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7.png)
农业“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起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来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增收。
生态农业产业园在城市公园中悄然兴起,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涵解析必定从生态与农业入手。
第一,生态特性。
生态特性主要反映在产业园的建设中,旨在保证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保证园区生命力永葆生机的重要条件。
要实现生态性,在产业园规划建设中要做到:以保护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农业环境为基础,以产业园区域内外的环境的衔接和和谐发展为重点,产业园区的功能组成、空间布局要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产业园区内所有设施的建设要以减少对自然原生态破坏为前提,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和游客的游玩行为要体现有保护园区的意识。
第二,农业特性以农业为依托发展旅游,以此获得的物资也要维护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园具备农业的生产功能,充分发挥了农业资源的天然属性,在保留农业资源的本质景观以外,还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实现功能的多样性。
第三,休闲特性休闲聚集区,是为满足由核心吸引物带来客源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实际上是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
主要包括农家风情建筑、乡村风情活动场所、垂钓区等。
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产业园必定要有其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地方。
休闲特性体现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旅游者消费获得的收入取决与参观园区的旅游者数量。
所以,休闲特性作为与旅游者密切相关的特性,必须鲜明而由特色。
“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能够使园区具备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种功能,可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和谐而平衡地发展。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探析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ed945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d.png)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探析智慧农业生态链互益平台 2020-10-12一、模式1. 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面积较大的庭院,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土地和光热资源,栽植苹果、桃、梨、杏、枣、木瓜、柿、葡萄、猕猴桃、石榴等果树,在果树行间既可套作蔬菜、药材、食用菌等,也可套作果树苗、绿化苗和花卉苗等。
具体种植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庭院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农户与市场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应选择结果早、果实品质高(好看、好吃、好卖)、经济寿命长、能美化环境的果树。
这种庭院果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和产量;可以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做到一水一肥两用,节水节肥;可以比平面单作提高中上部空间利用率,发挥不同植(作)物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生互补的作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给市场提供绿色的农副产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美化、净化、改善农户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果树的成长期又可分为幼年果树期和成年果树期2种类型:①幼年果树期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作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种草莓。
二是果树间套作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矮秆蔬菜。
三是果树间套作苗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果树苗、小绿化苗及花卉苗。
四是果树间套作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枸杞等经济价值高的药材。
②成年果树期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种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耐阴的党参、川芎等药材。
二是果树间套种菌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蘑菇等食用菌。
2. 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庭院将果树、蔬菜、药材、花卉等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把高秆与矮秆、宽叶与窄叶、早熟与晚熟、地上收获与地下收获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土地和光热资源,最好选择既可观花又可观果,或既可观果又可观叶的品种。
既能美化农户居住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又能生产绿色优质果品、蔬菜、药材及花卉、盆景等,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e6889b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d.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在中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往往较低,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指由农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农村经济组织。
它具有统一农业生产、流通和服务功能,推动农民组织化经营、规模经营、专业化经营的特点。
该体系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资金支持,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技术帮助。
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
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合作组织还能够协调资源,集中技术力量和设备,提供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种植、兽草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
在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中,农民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而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获得市场调研和分析的报告,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做出科学决策,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组织还能够组织农产品的统一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民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资源。
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共同筹集资金,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合作组织还可以引入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信贷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更好地支持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市场和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该体系还能够推动农村组织化经营、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a3ca8b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2.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三位一体服务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对三位一体服务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是指政府、农民和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它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农村一体化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以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和生活品质。
传统的三位一体服务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缺乏农民参与的实质性内容,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农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出现为三位一体服务带来了新的途径。
农村合作体系是指由政府、农民和企业组成的合作社或协会,通过共同合作、共同管理和共同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在农村合作体系中,政府起到了组织和调控的作用,农民则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企业则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三位一体服务的优化。
通过合作社或协会的组织,政府可以将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传达给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政府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和融资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
农村合作体系可以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企业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帮助农民进行产品加工和市场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村合作体系还可以通过农民的参与,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或协会的管理和决策,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利益和权益,提高自身能力和意识,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为三位一体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整合资源和发挥各方的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协同效应,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和生活品质。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e81532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2.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合作体系以县域为单位,组建起农村产业全链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即以政府为主导,农业企业为主体,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设,必然会对三农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服务方式、制度保障和发展路径等方面,探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在三农工作中的新途径。
一、服务方式: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合作社纽带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政府作为主导,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扶持产业等方式,引导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还通过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支持。
农业企业作为主体,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担负着农产品加工、产销一体化、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
企业通过技术引进、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方式,推动合作社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水平提升,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民合作社则作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纽带,发挥着组织农户、提供服务、参与经营等重要作用。
合作社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生产资料等方式,帮助农户实现集约化、一体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这种“三位一体”的服务方式,使得农村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制度保障:建立权责清晰的治理机制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深化完善。
县域内产业整合、合作发展、共赢共享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需要建立权责明晰、监管有力的治理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构建扶持机制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融入合作体系。
政府还要加强产业链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踪、标准化生产等制度,保障农产品品质。
农业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生产经营机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和合作社的沟通,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
“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以六安市金安区家庭农场生态园为例
![“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以六安市金安区家庭农场生态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a2047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9.png)
“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以六安市金安区家庭农场生态园为例苏琴;张青萍【期刊名称】《园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50-54)【作者】苏琴;张青萍【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产业规划农业观光园的产业规划更应突出其生态特性。
生态产业和景观规划结合可丰富园区景观内容,使产业布局更合理;生态产业是游憩开发的基础,其与游憩规划相结合,可丰富游憩活动内容,发挥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社会效益。
产业规划是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寻求园区规划特色创新的关键突破口。
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体系,有利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综合开发,更有利于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和谐共赢。
游憩规划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游憩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导向下展开的。
“三位一体”的游憩规划是对园区景观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因此要结合园区的景观特色和产业项目,并针对市场进行合理的定位,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同时,还应该为园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体规划是基于“三位一体”规划设计理念研究基础之上做出的详细规划,遵循景观、产业、游憩“三驾马车”协调并进的设计思路,同时结合项目所在地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的实际发展状况,依托理论研究指导整个观光园区的规划布局,并以此论证“三位一体”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意义。
项目概况该项目基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西南方位,园区占地约13公顷。
场地内地势平坦,北部无较大高差,南部与基地西侧地块高差约5~6米,现状用地以农田荒地为主,另有两处由天然降水形成的灌溉水塘。
场地周围有大面积水稻田以及少量梯田,农业景观优美。
项目定位该项目的定位以特色农业资源、山水景观、乡村民俗风情、稻田风光为主题资源,以皖西农耕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郊区无污染的生态自然环境,设置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农业生产等主要功能区。
_三位一体_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_三位一体_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d486403f12d2af90242e6c1.png)
交 通 优 势 ,在 郑 州 新 区 建 设 ,并 以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2.2 劣 势 分 析 由于受农产品的周期性和游客旅游心理等因素
论 为 指 导 ,以 农 产 品 市 场 、园 林 苗 木 花 卉 市 场 和 旅 游 市场为导向,以高 新 技 术 为 桥 梁,形 成 健 康、新 颖 的
绿地率、人均绿地 面 积 等 指 标 都 有 明 确 的 规 定。 随
1 项目概况
着城市的扩大和城 镇 化 进 程 的 加 快,园 林 绿 化 建 设 苗 木 一 直 保 持 旺 盛 的 需 求 态 势 ,盆 花 、鲜 切 花 的 需 求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 量也呈现上升趋势。礼仪用花、年宵花、公共用花市
第 29 卷 第 2 期 2 0 1 4 年 6 月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
Vol.29 No.2 Jun.2 0 1 4
文章编号:1007 -4961(2014)02 -0180 -04
DOI:10.13320/j.cnki.hjfor.2014.0039
2.1 优 势 分 析 2.1.1 适宜的自然 条 件 项 目 区 内 土 壤 多 为 沙 质 壤土,富含大量的 有 机 物 质。 郑 州 地 处 南 北 气 候 过
观光(人 均 GDP 达 1 000 美 元 )—休 闲 (人 均 GDP 达2 000美元)—度假(人 均 GDP 达 3 000 美 元)渐 次升级的模式 。 [2] 我国正处在从观光旅游到休闲 旅
影响较大,郑州航空 港 区 现 代 农 业 示 范 园 在 经 营 中 产业链条,并结合 休 闲 观 光,在 保 障 农 业 生 产、改 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973d29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0.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农村合作体系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起来的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基于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农村合作体系通常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通过农民自发的积极参与,开展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产品加工等活动,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传统的农村合作体系存在着农民参与意愿不高、组织管理不规范、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明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应运而生。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强调“三位一体”的服务原则,即以农民为中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政府为支持,形成了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之间紧密联系和良好合作的新格局。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他们是农村合作体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组织的决策和管理,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等环节,提高农民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强调发挥合作社的桥梁作用。
合作社是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是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的合作社组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收入能力。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要求政府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是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应该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合作社和农民必要的支持。
政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帮助农村合作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品牌认证制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
通过“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基于“三位一体”理论的城郊型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理论的城郊型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888f36b14e852459fb5738.png)
基于“三位一体”理论的城郊型观光农业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摘要:以绿色设计为基点,在“三位一体”规划设计理念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考察,总结出生态园“区域布局规划、空间融合再生、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三位一体”的规划方法。
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扬州市西江生态园为例,探究其实际应用。
着重对布局、空间、人文等方面的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空间融合再生的,集生态、平衡、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环境空间,实现生态园综合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园规划;西江生态园引言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在这之上融合绿色生态、美化景观,舒适嬉玩,用户体验和知识普及等多种功能,既达到农业生产种植园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人们想要远离城市,亲近自然,体验民俗风情,享受农耕乐趣,了解农民的生活的需求。
从普通的农业园上升到生态农业观光园,形成农业发展的良好载体。
城市郊区与城市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郊的绿化充足,遍布自然之美,途径城市道路干线,信息网络畅通,基础设施不逊于城区,是观光农业生态园开发的优址。
在我国城郊型生态农业种植园中,观光休闲类型占据绝大部分。
生态农业研究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陈宇、姜卫兵分析了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
其中包括园区选址、总体布局和分区规划、产业、景观以及绿化规划等。
然而对观光农业的全面研究和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三位一体”规划方法以西江生态园为例的“三位一体”规划方法是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以生态自然环境为必要条件和基质依托,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以休闲旅游为重要功能的综合性园区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区域布局规划、空间融合再生、可持续发展于一体这三方面展开具体设计,建设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园区。
区域布局规划在布局上,运用一定景观设计手法。
例如:重视轴线的运用。
轴作为线性规划元件,能够连接两个点甚至多个点。
与轴线、或者轴线相邻相冲的土地或建筑物都必须提取其许多方面,比如用途、形式和特征。
农业三位一体策划方案
![农业三位一体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041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7.png)
农业三位一体策划方案1. 简介农业三位一体指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化、市场化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目的是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
本文将针对农业三位一体策划方案,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链构建要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推行产业链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加快农业产品的产业链条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要坚持市场导向,针对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业链条。
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种植、养殖、温室等监控管理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畜禽养殖的健康、安全、生产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 集约化经营推行农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供给量,满足市场需求。
3. 经营化农业经营化是指在保持传统农业文化的土壤肥力、耕种技术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具体措施如下:(1) 合理布局按照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农业土地利用,科学而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集约化经营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加快农业产业链条的整合。
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运营效益和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 品牌经营通过建立农业品牌,统一品牌管理和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壮大农业企业集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品牌化建设。
4. 市场化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生产和经营机制的变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市场化流通。
其具体措施如下:(1) 协调供求关系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系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加强农产品的农药、质量安全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国内和外贸需求,加快农产品市场化进程。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248a2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a.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在中国的三农问题中,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以合作经营的方式集聚农村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有机统一。
其目的是通过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需要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支持。
通过引进高效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还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还需要依靠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协作,在规模化生产、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方面发挥作用。
农业合作社可以集中农户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还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销售、加工和贸易等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为农村合作组织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政府还可以提供农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帮助农村合作组织解决资金问题,降低经营风险。
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合作社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其组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和运输条件。
农村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下,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农民在组成农村合作组织时面临着信任问题和风险意识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意识和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制度性障碍,需要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积极性。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0dc76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e.png)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在中国,农村合作体系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民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传统的农村合作体系在面临当前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时,亟需创新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核心是“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即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有机结合。
这一模式以农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有机连接,建立起紧密联系、协同互补的农村合作体系。
农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基础,可以发挥农民组织化作用,帮助农民共同经营农田、开展农业生产。
农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民的土地资源,提供统一的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指导,实现规模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同一行业或同一产业的农民自愿组成,旨在促进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的合作与协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农民增收。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它通过整合农户的家庭劳动力和资源,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打破传统农村经营单一的局面,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农民利益最大化。
家庭农场可以提供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产品直销等服务,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还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全面落地,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农村地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农村合作体系在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和不配套的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0316;“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3300
![0316;“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3300](https://img.taocdn.com/s3/m/e25b8956be1e650e52ea9975.png)
“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摘要:世界在不断地前进发展,自然景观也在人类的改造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在城市公园中悄然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公园的设计方法,其重点内容是生态农业,彰显自然的原生态与绿色化。
本论文以生态、农业为关键点进行研究,从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角度出发,细致分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产业和休憩三项主要内容,探讨生态农业观光园“三位一体”的概念并解释。
这对于后续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生态农业观光园“三位一体”的知识理论体系。
关键词:产业;景观;休憩;旅游规划;生态;农业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规划设计出来的带有原生态的旅游景点。
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双重属性。
一方面,带有农业的基础特点,以规模化地种植某种或某多种农作物来提高观赏性;另一方面,既然是旅游景点,必然拥有旅游产业的特点,而旅游产业的特点集中地体现在旅游景点上。
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最重要的旅游特性就是可持续性。
以上几个方面是研究生态农业观光园不可缺少的。
近几年,国内与农业生态园相关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种研究论文和报刊也很多。
在理论基础的研究方面,尤以贺东升主编的《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和王浩主编的《农业观光园规划与经营》为首,两者在农业观光园的概念、特点和规划等基础理论上做出了详细而具有实际意义的解释;在开发和规划方面,尤以王仰麟和陈宇学者为首,王仰麟认为观光园的设计规划大部分内容应该涉及到景观生态学原理,本质问题是如何将这个原理运用到观光园的实践当中,其借用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观光农业为例,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农业观光中的实际应用[1]。
陈宇是对观光农业园的规划理论体系进行总结和归纳的第一人, 对选址、布局格式、分区规划、产业规划、景观规划、绿化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这7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辽北庭院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分析
![辽北庭院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8db7c0482fb4daa48d4bbf.png)
辽北庭院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分析辽北庭院生态系统综台效益分析孙光宇辽北庭院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分析孙光宇{髋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长岭112000 摘要辽北地区现已建成了多种共登的庭院生态系统.它们共同的优势是具有显着的经将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盏.文中对各类型庭院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具体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庭院生态系统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庭院生态系统综台效益1辽北庭院生态系统主要类型辽北庭院生态系统建设借鉴并发展了王京平 1986年在辽南大洼县研究创建的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现已建成多种类型适台辽北地区的庭院生态系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类型如下: (1)鸡(禽)一猪一沼气池一菜(果)型;(2)猪一稻气池一菜(果)型;(3)越冬暖棚(种苗)一春秋季暖棚(菜1一食用菌型;(5)单一药材(果)型.2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是辽北庭院生态系统最重要优势之一,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基础,庭院生态系统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辽北地区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经济效益的两个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利润率,其次是该生态系统生产收入已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我们将不同类型试验户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列 (4)饭店一猪一沼气池一菜(果)型;在表l中. 表l主要庭院生态系统类型经济效益从表l中我们看出:庭院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比较突出,每户纯收人为2056元至15000元,生产效率为2763元/人?年一4730元/人?年,庭院生态系统收入占每户总收入的3847%一95%,已成为这些家庭的主要经挤来源,使这些户的人均收入增加685.3元/年一3153.3元/年.同时,燃用沼气,每户可节省50%以上生活燃料,合燃煤1.5t,秸秆1500 捆,节约照明用电180度,折合价值3o0元/年左右. 3社会效益分析庭院生态系统主要社会效益表现在为城乡人民增加了蛋,肉,菜,果等物品的供应量,延长了本地区反季节新鲜蔬菜的供应时间,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也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推广普及与利用.辽北主要庭院生态系统类型的商品产量如表2 所示.从表2中看出:每个庭院生态系统可提供商品猪1040k吕/a一2500kg/a,蔬菜720kg/a一15000k吕/ a.此外还可提供大量的鲜蛋,水果,药材等. 庭院生态系统的建设有效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率,每个庭院生态系统可增加1—3人就一53—辽宁城乡环境科技第21卷第1期2001年2月业机会,据调查,辽北地区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为0 hm一0.3hm.3,4口之家计算.目前剩余劳力为】人/户一:人/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剩余劳力有增加趋势.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之 .而庭院生态系统的建设则能够比较圆满地解决 T这一难题庭院生态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杜会散益矗于?促连农民学习先进社学技术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农民素质,扩_,:农村科技成果的直用范围我们在庭院生态系统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发现. 其中涉及到商品流通,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发酵等领域的多掌科技术.而对各种技术掌握,应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庭院生态系统效益的好坏如段德惠,甄同顺由于认真学习较好地掌握了生态系统中的养殖,种植技术.使自家庭院生态系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养殖及种植领域开发出的科技成果也容易在条件适宜的庭院生态系统中进行推广与应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进程如猪饲料添加剂551,808津南实芹l号f芹菜种),新泰密刺(黄瓜种)等新产品在甄同顺家庭院生态系统中应用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生态环境效益分析辽北庭院生态系统具有两个方面的生态环境效益,即卫生环境改善和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4.1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庭院生态系统建设两个突出特点是改善环境卫生,消除了粪便的病菌,减少了乡村人民的发病率: 其次是改善农村室内燃料构成,变部分秸秆,煤炭燃料为清浩燃料,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减少了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据调查由于庭院生态系统建设.使人,畜粪便得一54一到了妥善管理与利用的同时也明显的控制了粪便污染传播途径消灭了大量病菌,生态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沼气池具有很好的沉淀去除虫卵作用:常见寄生虫卵的比重均大于人畜尿混合液(约1020)及沼气发酵液(1.055一1.010)钩虫卵比重为1.055, 1.060,蛔虫卵为1.140,血吸虫郛为1200因此进/, 疆气池内的虫卵可逐溉下抗到池底被除掉,若发酵液深度为】m血吸虫卵经2h.蛔虫卵经8h可全部钩虫卵经20h有95.6%沉至底都另一沉到底部.部分虫卵匿附着于充满气泡的纤维或粪渣而浑于表层底层和表层粪渣中的虫卵数占生部发酵液中虫卵的95%左右悬浮在中部发酵液中的虫卵只有百分之几所以取用中层的沼液施肥可有效臧轻施肥时对人们的危害.集中于池渣由的虫卵.在清渣时便于作杀卵处理后用作肥料.沼气弛除具沉淀踩卵作用外还有很好的杀死虫卵病菌作用据报道在稆气弛常温发酵条.[粤 I15q:一30?I下血吸虫卵40天以死亡100%;钩虫卵1个月死亡90%:个月死亡99%,3个月全部死亡:蛔虫卵100天死亡53%8个月死亡87%;肠道病原微生物在45天以内死亡100%.如福氏痢疾杆菌在25?沼气发酵池内30天死亡100%,伤寒和付伤寒杆菌44天死亡100%;大肠杆菌死亡率达 99%以上.如果发酵温度升高,则杀死虫卵及微生物病菌效果者更加理想4.2空气环境明显改善辽北农村庭院生态系统户中的沼气部分代替了原来用的秸秆及煤炭.代替量为50%以上.沼气池运行好的可代替60%以上,一年内以沼气为主要燃料的时同占全年2./3左右,太大减少了困燃柴,燃煤而产生的粉尘,烟尘,s0,NO及CO等大气污染物使室内空气环境得以明显改善门=转第52页)辽宁城乡环境科技第21卷第1期2.o1年2月 4技术特点I1】变废为宝,有害物质资源化本方法通过将有害物回收实现了有害物的再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是国家大力提倡的.t2J无二次污染.根治性好本治理方法不产生新的污染.且能一次性解决焦化废水的治理(3)回收副产品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实现了环保治理与经济效益的并举,有利于减轻企业治理污染的负担.(4)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合理.设备占地面积在500左右,投资只有传统方法的85%左右(5)操作简单,运行费作低.设备运行后,主要是对泵类的维护,每吨水处理费用约O.3元一0.5元.上接第54页由于以清洁的燃料取代秸秆和煤炭.也使排人大气中的sO:,烟尘,NO等污染物明显降低,生态户污染物排量比其他户排量降低50%一60%左右, 所以.庭院生态系统建设对改善周匿大气环境也有重要意义43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辽北庭院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环境效益来源于其对可再生资源的高教利用.对实现农村经挤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由于庭院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人畜排泄物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沼气及优质肥料{都分沼液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其产出的沼气可代替家庭用燃料 50%一60%可取代大量的山柴,秸秆及煤炭:据测算一座有效容积为6?f的沼气池,全年可产生沼气380,其热值与4.5木材相当,可折成0.04hm面积的成熟林或01hm面积的中龄林植被热量,从而使一定面积的林下植被,承资源,土壤及小流域气候等生态环境得以保护若以秸秆计算.每座稆气池的产气量可替代秸秆1500捆约3750妇+节省下秸秆经适当加工可作牛的粗饲料过腹还田,既增加了秸秆的再利用价值和土壤肥力,又解决了牛的饲料不足问题,减少了牛对自然植被的依赖性,使自然植被的得以恢复和发展.以煤计算,每座稆气池可替代煤1.5t,可有效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有利于一52一人们长期持久发展.庭院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生蛞生产系统,能够成倍地提高物质,能源的利用率,其生产出的产品或创造价值使农村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得已满足井有效增加丁农民对农业生的投人,使农业生产进,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托,农家肥施用量增加,科学钟田水平提高, 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对维持农村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庭院生态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对能源l光能,植物能}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实现了能流,物流的合理流动,在获得较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起到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所以庭院生态系统的发展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盏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5主要参考文献1卞有生着生志农业技术审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l992北方庭院生志农业模式大连出版 2王京平等着.社19913卞有生等.大中型农场生态经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菠农村生态环境1994,1O 【2):10,144段贤斌等.县城生态农韭规划的设计及其实葱途径探讨农业环境保护,1992,(】):39,415颜京橙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比较农村生态环境1994.】0(1):45,52。
着力构建新农人—新农会—新农园“三位一体”的对策建议
![着力构建新农人—新农会—新农园“三位一体”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0c944d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9.png)
在国家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临安区率先在全省创建了区级新农人联合会(简称“新农会”),着力构建新农人—新农会—新农园“三位一体”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1.新农人、新农会发展成效明显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并制定了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建成省级高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00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培育青年“农创客”1万名、“新农人”1万名,培育省级“青创农场”400家;吸引20万名新时代乡贤返乡回乡投资兴业、建设家乡,乡贤助推乡村振兴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在省政府政策的感召下,我省新农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据2021年抽样新农人的网络问卷调研数据分析,被抽样的356位新农人,涉及我省各地多个行业和产业,其中种植业(78.3%)、畜牧业(24.1%)、文旅(20.2%)、林业(13.2%)等。
调查对象中,49.6%为个体经营,17.1%为合作经营,33.3%为企业经营;73.6%生产者年销售收入在100万以下,500万以上占13.2%;雇工人数小于10人的占66.7%,大于100人仅占3.1%,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
我省60%新农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与合作社、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各占30%左右,36.7%的新农人与普通农户签订了购销协议,带动农民共同发展。
新农人主要市场定位为中等收入(90.7%)和高端人群(31.8%),通过自媒体(49.6%)和电商平台(40%)等渠道以高于市场均价1倍(29.4%)的价格销售农产品,部分高于市场价格2~3倍(7.1%),经营效益明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临安的新农人联合会,通过开展丰富的契合会员需求的活动,整合多种资源,不断提供会员对自身和组织的提升机会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