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技术研究报告

汽车发动机技术研究报告

一、电子技术是发动机现代化的灵魂汽油机的燃油电子喷射相比于过去采用的化油器,燃油电子喷射系统可以的燃油计量精确度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汽油机,其经济性和动力性有很大的提高,使对混合气浓度要求的三效催化转化器降低排放成为可能。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从单点式发展到多点式。

这使汽油机不仅在动力性上仍旧能保持其密度的特点,而且其燃油性几乎可以和柴油机相媲美.有人甚至称汽油直接喷射是汽油机的一次革命.汽油直接喷射技术已经在日本三菱、丰田和日产的一些发动机上应用。

欧洲的一些汽车公司如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等也在发展之中。

汽油机点火和管理系统汽油机是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的点燃式发动机。

火花的发生过去是依靠点火系统内的机械式白金断电器来完成的。

断电器在高速运转下很容易磨损并烧蚀,从而使发动机出现失火,造成动力性下降和有害排放物激增的后果。

采用电磁式或霍尔式无触点的断电器便彻底解决汽油机运转过程中动力下降的排放增加的难题,也大大地减少了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现代的高性能汽油机已经毫无例外地采用了电子控制的无触点点火系统。

汽油机的可变气门定时和升程系统发动机的气门是控制进气与换气过程的基本机构,主要的控制参数是气门定时和升程。

对应于一定的运行工况,要求的定时和升程各不相同.但一般发动机一经制造出后,气门机构的定时和升程便不能改变,这势必造成部分工况不能在最优的状态下,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品质达到最优.以日本本田思域车用发动机为例,1.5升排量、非增压的直列4缸汽油机,采用VTEC 系统后,功率由70kW提高至100kW.目前正在发展的完全电子控制的气门机构,可以取消汽油机的节气门,进气量大小完全由气门定时和升程决定。

这样可以使汽油机燃料经济性再提高一步。

柴油机的高压共轨喷射和可预喷的泵喷嘴技术柴油机的高压喷射是实现高动力性、经济性和低排放的关键。

但柴油机的工作噪声比较大一直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燃油预喷是解决柴油机燃烧噪声的关键电子控制的高压共轨喷射和预喷的泵喷嘴技术已经可以成功解决这一难题。

基于V模型的电控柴油机涡轮增压调节控制策略开发

基于V模型的电控柴油机涡轮增压调节控制策略开发

进入 涡轮增 压器 的膨 胀 比和空 气 压 缩机 的功 率 , 实 现柴油 机功 率和扭 矩 的实时控 制 。
2 涡轮 增 压 调 节 的控 制 策 略 l ] 4
电 控 柴 油 机 涡 轮 增 压 调 节 控 制 系 统 是 以 涡 轮 增
机进 气量 , 实现 在不 增 加排 量 的基 础上 大 幅 提 高发
制 策 略 实 现 与 VNT 的 匹 配 , 确 控 制 增 压 压 力 值 , 精
高 效率扭 矩特 性 , 而 改 善 柴油 机 燃烧 效 率 和低 速 从
特 性 , 提高经 济性 , 并 解决 涡轮迟 滞等 问题 。同时在 高 速时 限制增 压压力 , 防止 增压器 超速 , 从而保 护柴
式 , 压 传 动 自身 的 速 度 稳 定 性 较 差 , 动 机 在 变 工 气 发
况 时就 会造 成涡轮 迟滞 、 动作 响应滞 后 , 导致 汽车 的
操 纵性 变差 。
涡 轮 增 压 调 节 ( CR, r s u eCh r ig Re u P P e s r a gn g —
( 明 理 工 大 学 云 南 省 内 燃 机 重 点 实 验 室 ,云 南 昆 明 6 0 2 ) 昆 5 2 4
摘 要 :以 电控 涡轮 增 压调 节控 制 策略 开发 为 研 究 背 景 , 行 了基 于模 型 的 电控 增 压 调 节 控 制 算 法 的 V 型 模 式 进
开 发 。利 用 A ct 件 建 立 了电控 增 压 调 节控 制 算 法 模 型 , 对控 制 算 法 模 型进 行 快 速 原 型 仿 真试 验 验 证 。 快 速 se 软 井 原 型 试 验 结 果表 明 , 计 的增 压调 节控 制 算 法模 型 对 发 动 机 涡轮 前 、 气机 后 压 力 以 及加 速性 提 升 效 果 明显 。 设 压

电控汽油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探究

电控汽油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探究

电控汽油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探究作者:龙四清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产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了能源、环保、交通安全问题,促使汽车的排放、油耗、安全法规不断提高;人们也在研究不断提升发动机的技术,主要在发动机的混合气燃烧方式、电子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这三个方面。

而缸内直喷带来了发动机效能、环保水平的巨大提升。

【关键词】汽油发动机;新技术;缸内直喷汽车技术诞生的120多年来,发动机作为核心一直在不断改进,但其技术更新不是那样简便,往往十数年都难以有大的进展。

而近年来,欧美的缸内直喷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由此带来的发动机第三次革命(化油器—电喷—直喷)也诞生了迄今最牛的汽油发动机技术——缸内直喷。

一、化油器时代化油器最早诞生于1892年,由美国人杜里埃发明。

化油器的优点:能够将内燃机的油气比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不论天候、温度,永远进行着一成不变的工作。

而且化油器的成本低、可靠度高,维修、保养容易。

当然化油器也存在许多弱点:比如,在冷车启动、怠速运转、急加速或低气压环境等,这样固定的供油方式实际上并无法全面满足引擎的运转需求,甚至可能因而产生黑烟、燃烧不全与马力不足等状况。

因此,我国政府规定:从2002年起,不准生产、销售化油器汽车。

二、电喷时代电喷技术最早出现于1967年,由德国博世公司研制的D型电子喷射装置,随后被用在大众等德系轿车上。

这种装置是以进气管里面的压力做参数,1973年博世公司又开发了一种称为L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它以进气管内的空气流量做参数,1981年博世公司又开发了一种称为LH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用新颖的热丝式空气流量计测量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质量,来确定发动机的喷油量;这些奠定了今天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的雏形。

总体而言,电喷供油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燃油供给的控制十分精确,让发动机在任何状态下都能有正确的空燃比,不仅让发动机保持运转顺畅,其废气也能合乎环保法规的规范。

周四内燃机课堂测试15道题

周四内燃机课堂测试15道题

周四内燃机课堂测试15道题,老师选其中5道,我已经搜集了10道的答案,还有5道没找到,希望大家一起找一找,共同分享。

1.内燃机CO、HC、NO X排放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作用是什么?它们的危害性各自有何特殊性。

(1)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羰基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了氧血红蛋白,损害血红蛋白对人体组织的供氧能力,危害极大。

(2)HC:烷烃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影响。

烯烃经代谢后变成对基因有毒的环氧衍生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因素之一。

芳香烃对血液,肝脏和神经系统有害。

多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有致癌作用。

醛类对眼黏膜,呼吸道和血液有害。

(3)NOx:NO本身毒性不大,但在大气中氧化成NO2后,被人体吸入后与水结合成硝酸,引起咳嗽哮喘肺气肿和心肌损伤。

NOx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因素之一。

2.点燃式与压燃式内燃机之间在CO、HC和NOx生成机理方面有何异同?(1)CO:点燃机主要是怠速加浓、加速加浓、加速加浓及全负荷时功率混合气偏浓时生成较多CO。

压燃机是由于混合气混合不均,燃烧室中局部缺氧或Φa过大,燃烧室温度过低而产生较多CO。

(2)HC:点燃机生成HC与壁面淬熄,狭隙效应,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中沉积物有关。

柴油机生成HC主要是喷柱的外围形成过稀的混合气,使燃料始终不能完全燃烧,另外,压力室容积对排放影响较大。

(3)NOx:都是高温富氧下的产物,点燃机是在Φa从0.9增加时,氧分压增大效应大于温度下降效果而使NOx排放增大,在Φa=1.1时出现峰值,压燃机是随负荷增大时,平均空燃比α减小而温度升高时,NOx排放增加。

点燃机中推迟点火与压燃机中推迟喷油均可降低NOx排放。

3.针对NOx排放优化点火和喷油点火和喷油定时,要对燃烧系统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进?答:点火与喷油正时后,对燃烧系统的调整应是优化燃烧过程,加速燃烧,使燃烧更完全。

对汽油机,可采用更紧凑的半球形,帐篷形燃烧室,用较大的行程缸径比S/D和多气门结构与火花塞中置。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

李江 动力工程 2013222007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图1-1径流式涡轮增压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李江 动力工程 2013222007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涡轮增压器主要由压气机和涡轮两大部分组成 压气机主要由压气机工作轮(叶轮)、扩压器、压
气机蜗壳组成。
涡轮主要由进排气壳、喷嘴环、工作轮组成。
李江 动力工程 2013222007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无叶扩压器实际上是一个环形通道。气流在扩 压器中的轨迹近似是一对数螺旋线。即气流流 动的痕迹在任意直径处与切线的夹角基本不变。 正因为如此,空气的流动路线长,从而损耗大, 效率低,扩压器出口容量小,在出口具有相同 容量的条件下,效率要比叶片扩压器低。但无 叶扩压器的流量范围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在经常变工况运行的小型涡轮增压器上使用广 泛
图1—6 变截面蜗壳
李江 动力工程 2013222007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涡轮 按燃气流过涡轮叶轮的流动方向,可将涡轮分为轴 流式、径流式和混流式三类。 在轴流式涡轮中,废气沿近似与叶轮轴平行的方向 流过涡轮。轴流式涡轮体积大,流量范围宽,在大 流量范围中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在大型涡轮增器 上被广泛采用。
李江 动力工程 2013222007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

半开式叶轮只有轮盘,没有轮盖,其性能介于开式和闭 式之间。但其结构较简单,制造方便,且强度和刚度都 较高,在涡轮增压器中应用广泛。星形叶轮是在半开式 叶轮的轮盘边缘叶片之间挖去一块,减轻了叶轮质量, 从而减小了叶轮应力,并保持一定的刚度,因此能承受 很高的转速,多在小型涡轮增压器中应用。按叶片的长 短,压气机叶轮还可分为全长叶片叶轮和长短叶片叶轮。 全长叶片叶轮进口流动损失小,效率高,但对于小直径 叶轮,进口处气流阻塞较为严重。因此,小型涡轮增压 器中多采用长短叶片叶轮,图1-4是几种典型的压气机 结构。

车用柴油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电控系统研究

车用柴油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电控系统研究
车用 柴 油机具 有燃 油经济 性好 及功 率跨 度大 等
优点 , 应用 范 围 日益 广泛 , 目前 大 、 中型 载 重汽 车 及
2 VN 技 术 介 绍 T
传统 涡轮增压器 的喷 嘴截面积是 固定 的 . 这样就 很难 同时满 足发动机在 低速和 高速时 的全面要 求
而 VN ( 1 的喷嘴截 面积是 可变 的 . T图 ) 通过对 其精确
城 市公交 车 中柴油 机 占有着绝 对优 势 柴油 车 的普 及一 方 面加 重 了柴油 的消耗 . 另一 方面 . 柴油 机也 存 在 NO 和 微 粒 排 放 高 、 速 冒烟 、 污 染 环 境 等 现 加 易
控 制就能 很好 地解 决不 同工况 下对 柴油 机 的控 制要 求 。它 的工作原理是 : 在发动机低速时 , 通过关 闭喷嘴 环 以减小涡轮流通截面积 . 而改善发动机低 速特 性 : 从 当发动机高速时 . 喷嘴环逐渐打开 . 涡轮流 通截面积随 之增大 . 废气的流速 减小 . 使增压压力也相应变小 。采
了实 车 道 路 试 验 , 出 了 C 6 E柴 油 机 V T电控 系统 的控 制 策 略和 最 优 MA 在 V T电控 系统 中采 用 适 合 于柴 找 AD N P N 油机 上 控 制 的 硬 件 电 路 和 PD 控制 算 法 , I 以达 到对 V T喷 嘴 环 开 度 进 行 精 确 的控 制 。试 验 结 果表 明 . 采 用普 通 涡 N 与 轮增 压 器 相 比 , 用 V T电控 系统 可 以 提 高 柴 油机 扭 矩 2 %、 低 烟 度 2 % 5 %、 低 油耗 5 采 N 0 降 5 ~0 降 %。
Ke r sDi e n ie V ra l n zl tr o h r e ( T) E eto i o to ytm, ywo d : e l gn , a ibe o ze u b c a g r VN , lcr ncc nr l se s e s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分析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分析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分析作者:方淑娟,唐海龙来源:《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20期方淑娟,唐海龙(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摘要:天然气因具有资源充足、价格低的特点而被称为“最具前途的清洁能源”。

随着天然气汽车的普及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相关领域对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完善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单点喷射系统中图分类号:TK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20.094随着天然气应用技术的发展,喷射系统的结构已经被分析得更加清楚,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喷射系统进行改装已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发动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利用闭环控制算法理论进行策略研究并开发软件,利用信号发生器与电位器对开发的喷射系统进行软件模拟实验,最后再对喷射脉宽进行模拟实验。

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检验天然气发动机的实际效果。

1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研究现状我国早在20 世纪初就已经着手研究天然气发动机,并于2000 年步入天然气发动机高速发展阶段。

到目前为止,压缩天然气已经成为技术上很成熟的能源之一,解决了我国车用燃料单一的问题。

车用天然气技术已由最初的点火燃料喷射发展到废气再循环利用。

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车用天然气技术的控制功能变得更加复杂,发动机电控系统也日益升级,控制功能、速度、精度日臻完美。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利用电控喷气的实验阶段——根据不同的燃料发展不同的技术。

由于天然气汽车在环保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只使用天然气的汽车是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应用天然气发动机的过程中,要革新天然气的供给方式。

这是因为天然气的供给方式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和运行安全。

由于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理论与技术层面都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国加大了对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投入。

燃气轮机高速动力涡轮气动设计及试验

燃气轮机高速动力涡轮气动设计及试验

燃气轮机高速动力涡轮气动设计及试验张剑;曾军;李剑白【摘要】Under the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strength and life, the aerodynamic design of a high-speed power turbine and exhaust casing were completed according to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turbine for a 30 MW gas turbine booster. One dimensional scheme design of two stage high-speed power turbine, 3D blade design and exhaust system design were completed. And the analysis of quasi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and full three-dimensional flow performance were also carried out.The power turbine was fit on the gas generator to carry out performance tes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erodynamic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turbine and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of exhaust system exceeded design re-quirements.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gas turbine was 0.6% higher than design point.%基于30 MW级燃气轮机增压机组动力涡轮设计要求及其研制特点、难点,在注重强度寿命的前提下开展了高速动力涡轮及排气系统的气动设计.完成了两级高速动力涡轮的一维方案设计、叶片造型设计和排气系统设计,并进行了准三维分析和全三维流动评估.动力涡轮直接串装燃气发生器,开展了燃气轮机整机工厂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动力涡轮气动效率和排气段总压恢复系数均超过指标要求,燃气轮机整机热效率超过设计要求0.6个百分点.【期刊名称】《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燃气轮机;高速动力涡轮;排气系统;气动设计;试验验证【作者】张剑;曾军;李剑白【作者单位】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610500;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610500;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71 引言目前,我国天然气输送管线使用的燃气轮机(以下简称燃机)均为国外机组,其中干线增压所选用的30 MW级燃机主要是英国Rolls-Royce公司的RB211-6562和美国GE公司的PGT25+。

涡轮喷气发动机转速特性实验

涡轮喷气发动机转速特性实验

《涡轮喷气发动机转速特性实验》实验指导书发动机控制实验室2006年3月涡轮喷气发动机转速特性实验1试验目的测定涡喷发动机转速特性。

即在地面台架试车条件下(飞行M = 0、飞行高度H = 0),测量发动机的推力F、耗油率sfc、压气机增压比rk*、排气温度T4*、空气流量ma随发动机转速n的变化关系。

2实验设备2.1实验发动机本试验所用发动机为MA u-201单轴涡喷发动机。

该发动机为莫斯科航空学院在涡轮起动机TC - 21的基础上制造的,将涡轮起动机带减速器的自由涡轮拆下,换上收敛喷管,在发动机的进口安装了带测量段的进气装置,改装成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的压气机为一级带导风轮的离心式压气机,燃烧室为带四个单独头部的环形燃烧室,燃油经过四个离心式喷嘴向燃烧室供油。

MA u- 2 01发动机采用单级涡轮和收敛形尾喷管。

发动机在最大状态工作时的主要参数如下:发动机转速:50500rpm增压比: 2.0涡轮前温度:850°C空气流量: 1.2kg/s2.2试车台架试验台采用弹簧片式的台架,其构造如图1所示。

由活动框架1 (动架)和固定底架2(定架)两部分组成,动架和定架靠四片弹簧片3相连接,发动机装在动架上。

定架用螺钉与地基相连,测力系统测力计4固定在定架上,活塞杆5与动架相连。

当发动机工作时,推力通过两侧支架传到动架,通过动架又传递给测力计,实验时根据推力表指示数据查推力校准曲线,即可得到发动机推力。

推力校准曲线是根据对发动机台架的校准结果绘制而成的(见图3)。

为了测量空气流量,在发动机的压气机前安装了进气流量管6。

2.3操纵台操纵台上安装有发动机油门操纵杆,控制和监视发动机工作的开关和仪表,以及测量发动机数据的仪器、仪表。

2.4燃油系统燃油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油路开关1、油滤2、燃油泵3、油门操纵杆4、油路开关5、油滤6、燃油压力传感器7、测量燃油消耗率的涡轮流量计8等。

2.5监控与测量仪表2 推力表:为一个毫伏表,发动机推力通过推力传感器将推力转换为电压信号。

VNT在中型柴油机上应用试验研究

VNT在中型柴油机上应用试验研究

VNT在中型柴油机上应用试验研究项旭昇;殷勇;陈林;杨学青【摘要】在中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安装可变喷嘴截面涡轮增压器(VNT),研究其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影响.加装EGR系统,研究VNT对EGR率提升以及对排放的改善影响.最后,初步进行了VNT+EGR的控制试验研究.【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VNT;EGR;柴油机;性能;排放【作者】项旭昇;殷勇;陈林;杨学青【作者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清华大学节能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节能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3电控技术的发展和对缸内燃烧过程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发动机技术进步,使柴油机性能不断提高。

而日益严格的汽车节能环保要求,仍是传统柴油机发展的严峻挑战。

增压技术是提升柴油机性能的基本措施。

普通增压器在中低转速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增压压力,导致发动机中低转速扭矩不足。

带废气放气阀的增压器在中低转速与柴油机匹配较好,为满足中低转速大负荷的进气量需求,一般采用较小的涡轮机,需要在高转速时放掉部分废气以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损失了高速时的经济性。

VNT可在低速时减小涡轮喷嘴环流通面积,增加增压器的转速和压比,在高转速时增大喷嘴环流通面积,防止增压器超速。

从而可在全工况实现与柴油机较好的匹配。

冷却EGR是降低NO x排放有效措施。

低压E GR系统可获得较大EGR率,但对增压器可靠性存在较大影响;高压EGR系统由于进排气系统压差较小,限制了EGR率的进一步提升。

利用VNT匹配EGR系统,可协调控制增压压力与排气背压,获得合理的空燃比与EGR率,从而保证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水平。

1 试验发动机及系统介绍如图1所示,基础发动机采用四缸高压共轨柴油机。

车用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喷嘴环叶片初步研究

车用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喷嘴环叶片初步研究
维普资讯
第 4 ( 期 总第 10期 ) 7
20 0 7年 8月






NO 4 S r lNo 1 0 . ( ei . 7 ) a
A u 20 g. 07
VE H I CLE EN GI NE
车用可变几何 涡轮增压器 喷嘴环叶片初步研究
善 增压发 动机 瞬态 响应性 , 高发 动机 扭矩储 备 , 提 解
决低 速或 加 速 冒黑 烟 的 问题n ] 。 。近 年 来 , VGT 成 为增 压技术 领域 的研 究热 点 。但这 些研 究 主要集 中
在 VG 与 发 动 机 的 匹 配 、 T 的控 制 与 结 构 方 T VG
( 图 2 ) 见 b。
NUME A 软件 进行 流场 计 算 分 析 , 而 得 到 比较 C 从
理 想 的 气 动 型 叶 片 形 状 。 计 的 叶 片 见 图 1 两 设 b。
收 稿 日期 :2 0 — 5 0 ;修 回 日期 :2 0 — 7 0 070 —6 0 70 — 8
面 ]对 于 VGT最普 遍 型式 的可 变 喷 嘴环 涡 轮 增 ,
压器 ( VNT) 其 喷 嘴环 叶 片 型 式 对 VNT性 能 的影 ,
响研 究不 多 。本 研究 以某 可变 喷嘴 环涡 轮增 压器 为 基础 , 建立 对称 型和气 动 型叶 片喷 嘴环 三维模 型 , 进 行涡 轮流场 分析 和 涡 轮性 能 试 验 研 究 , 讨 叶 片 形 探 状对 涡轮性 能 的影 响 。
2 涡 轮 性 能 仿 真
2 1 三 维 几 何 模 型 的 建 立 .
流量范 围 0 0 g s . 2k / 。针 对其 对 称 型 叶 . 1k /  ̄0 1 g s

基于国六排放标准的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基于国六排放标准的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基于国六排放标准的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袁卫波;陈本林;王舒;王国华;姚飏;葛晓成【摘要】在发动机排放试验台上,对一台天然气发动机按照国六排放标准和国五排放标准分别进行了WHTC循环试验和ETC循环试验,进行了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WHTC循环条件下,冷启动试验的CH4和NOx排放高于热启动试验,NH3排放低于热启动试验.冷启动试验的CH4、NOx排放量占冷+热加权试验结果的比重分别为47.10%和48.92%,与WHTC循环冷启动+热启动试验加权结果相比,ETC循环试验的CH4和NOx排放有显著的下降,NH3排放有一定的增加.【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09)003【总页数】8页(P193-200)【关键词】国六排放;天然气发动机;当量比燃烧;三元催化器【作者】袁卫波;陈本林;王舒;王国华;姚飏;葛晓成【作者单位】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1122;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1122;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1122;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1122;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1122;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1122;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4.3天然气(主要是甲烷,CH4)在自然界的存储量大,来源广泛。

由于甲烷的分子结构简单,氢的含量高,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污染物排放少[1],是较理想的清洁汽车燃料。

为了更好地控制重型汽车的排放,2018年6月22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GB 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2],规定该标准从201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GB 17691—2018规定了压燃式和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需要按照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进行排放试验。

本研究在发动机排放试验台上,对一台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而开发的天然气发动机分别进行了WHTC和ETC循环排放试验,并对气体污染物的排放结果进行了比较。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对车用柴油机瞬态性能的影响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对车用柴油机瞬态性能的影响

(N ) V T 能够适应工况的变化 , 通过改变喷嘴截面积 ,
提 高排 气能 量 利用率 , 改善增 压 器 的充气 能力 。 调节
S n Wa c e , nYo g in L u Z o g h n u n h n Ha n qa g, i h n c a g& L u X na i u j n
C lg o A t m i n i e n , l n e i , h nc u 10 2 o eef u n t e g ̄ r g J i U i rt C agh n 30 5 l o vE i in v sy
增 负荷工况排气 烟度 可降低 3 % , 喷嘴环开 度过小 , 4 但 将导致 增压器效率下降 , 进气量降低 , 气烟度增 加。 排
关键词 :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 。 柴油机 。 瞬态工况 E fc fVaib e No ze T r o h r e n T a se tP ro ma c f t r l z l u b c a g ro r n in ef r n e e o a o tmoie Dis lEn ie fAu o t e e gn v
维普资讯
汽 20 0 6年( 2 ) 2期 第 8卷 第



20 ( o.8 N . 0 6 V 1 ) o2 2
A tm t eE g er g uo oi n i ei v n n
20 0 6 0 6 2
可变 喷嘴涡轮增压器对 车用 柴油机 瞬态性能 的影 响 水
孙 万 臣, 永 强 , 忠 长 , 巽俊 韩 刘 刘
(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 长春 10 2 ) 3 0 5
[ 摘要] 应用 自行开发 的柴油机瞬态工况测控系统和 VN T电控系统 , 验研究 了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对 车用 试 增 压中冷柴 油机瞬态工况下烟度 、 压压力 、 增 燃油 消耗 量及空燃 比等性 能参数 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 果表 明 , 在典 型 瞬态工 况下适 当减小 V T的开度 可以改善进气响应 、 N 增加进气充量 , 选取合理 的 V T开度可 以降低排气烟度 , N 低速

基于MPC563xM的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单元设计

基于MPC563xM的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单元设计
F e C 采用 C P协议 完 成对数 据 的监测 和 标 lx AN A C 定,l C F e AN B采 用 J 9 9协 议 实 现 发 动 机 E U x 13 C
和车辆 上其他 E U 之 间 的通 信 。通 用 1o 口用 于 C /
捕捉外 部开关 变 量和输 出指示 灯信 号等 。
第 6期 ( 总第 1 7期 ) 9 21年 1 O1 2月





No. Se ilNO.1 7) 6( ra 9
De . 11 c 2O
V EH I CLE EN GI E N

设计 计算 ・
基 于 MP 5 3 M 的 天然 气 发 动机 电控 单 元设 计 C 6x
环境 污染 和能 源危 机 已成 为 2 1世纪 的两 大难
拟 信 号采集模 块 、 曲轴 凸轮轴传 感器 信号处 理模 块 、
开关信 号处 理模块 、 氧传 感器 控制模 块 、 火控 制模 点
块、 喷嘴控 制 模 块 等 。设 计 的 E U 的 硬 件 结 构 见 C
图 2 。
题 , 车行业 需要 采 用更 先进 的 电控 技术 来 降低 排 汽 放 、 高燃 油经济 性 。随着 微 电子产业 的迅猛 发展 , 提 高性 能微 处理 器不 断 面世 , 给汽 车 电控技 术 的发 展
带 来 了 极 大 的 便 利 。 本 研 究 采 用 新 一 代 MP 5 3 M 微 处理器 , C 6x 设计 开发 了天 然 气发 动机 控 制 单元 硬件 。
2 电控 单 元 设 计
2 1 微 处理器 模块 . 微处 理器模 块 主 要 由单 片 机 MP 5 3 M 及 一 C 6x 些 外 围 电 路 组 成 。 MP 5 3 M 是 一 款 高 性 能 、 C 6x P weP S 2 0 3内核 的 单 片 机[ 。该 单 片 机 o r CIA e0z 内部集成 了 F ah和 R ls AM , 全可 以满足程 序 的储 完

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器匹配计算研究

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器匹配计算研究

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器匹配计算研究作者:龚金科陈长友胡辽平杨迪刘冠麟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08期摘要:采用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了带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的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基于增压压力随旁通阀开度变化的情况,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值.根据不同增压压力下涡前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汽油机动力性能的要求对废气旁通阀开度进行标定,分析了增压器与汽油机联合运行性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选配的小尺寸涡轮确保了汽油机的低速性能;建立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增压压力多目标值的连续控制,高速时没有发生因增压压力过高而导致爆燃和增压器超速的现象.关键词:汽油机;涡轮增压器;电控旁通阀;匹配;数值仿真中图分类号:TK411.8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A simulation model of turbocharged gasoline engine with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waste valve system was built with the software of GT-power.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boost pressure changing with the waste valve opening,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the control system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rules of exhaust back pressure under different boost pressures, the waste valve opening was calib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the match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urbocharger and the gasoline engine was analyzed, and then, test verification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matching a small diameter turbine can ensure the engine performance at low speed condition; th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ystem can realize the continuous control of boost pressure target value; and the problems of deflagration and turbocharger super speed caused by too high boost pressures can be resolved at high speed conditions.Key words:gasoline engine; turbochargers;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waste valve;matching; numerical simulation涡轮增压已成为发展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汽油机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却容易出现低速增压压力不足和高速增压压力过高的情况,为改善涡轮增压器的响应特性,国内外研究者已提出了采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电辅助涡轮增压、二级涡轮增压、废气旁通涡轮增压、蒸汽辅助涡轮增压等技术[1-5].采用废气旁通阀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时,高速工况下采用废气旁通的方法改善增压压力过高的情况,机械控制的废气旁通阀不能根据工况的变化调整放气量,要实现发动机各工况下对目标增压压力的理想控制通常采用电磁废气旁通阀.由于旁通阀的开度会影响涡轮前排气压力,进而会导致进气压力的变化,因此对汽油机与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器的标定匹配进行计算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使用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了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利用建立的PID Controller模块对旁通阀执行闭环控制,实现了对多目标增压压力的控制;对发动机与电控执行器参数进行标定,避免了爆燃以及增压器喘振和超速现象;得出外特性各转速目标增压压力下的功率、转矩、燃油消耗率,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1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1.1 发动机基本参数研究采用的机型为0.8 L电控涡轮增压汽油机,该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1.2 发动机本体建模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是结合实际增压汽油机的构造和布置,依次将进气环境端、中冷器、进气管路、气缸、喷油器、曲轴箱、排气管路、排气环境端等用相应的节流模块进行连接,按照增压汽油机的实际结构尺寸对进排气系统、中冷器、进排气门、气缸、喷油嘴、曲轴箱等模块参数进行设置,其中,进排气门升程曲线、喷油正时、燃烧模型等由已知数据直接输入,燃烧模型采用双韦伯燃烧模型,机械损失采用D.E.Winterbo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空滤器、尾气后处理系统和消声器等部件在模型中使用压力损失元件计算其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6].进排气道流量系数由试验参数标定,由于缸内压力的变化和气流的影响,燃烧持续期会有所不同,根据相关文献和经验公式,将发动机全负荷下的空燃比设为12∶1,通过对气门正时的调整来调节进气量,改变各转速下燃料燃烧50%对应的曲轴转角来调整发动机的功率输出.1.3 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建模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建立的PID Controller模块是基于增压压力的闭环控制,控制系统采用增量式数字PID算法与PWM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旁通阀开度进行控制.该控制系统的数学表达式为[7]:在涡轮机主模块内,旁通阀的开度值用一个指针变量(Wastegate Diameter)来表示,设定采样周期后运行,通过运行后得到Profile Transient文件作为输出废气旁通阀的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一条仿真曲线. 根据涡轮机端废气旁通阀开度的改变导致压气机端出口压力的变化情况,得出PID控制系统的应答特性值,确定最佳的P,I和D参数.使用最佳P,I和D参数的控制系统通过计算自拟合生成一条拟合曲线,拟合曲线和仿真曲线如图3所示.时间/s由图3可知,两条曲线能够很好地贴合,说明在PID控制系统中所选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值是适合的.2 涡轮增压器的选配本文研究选择在低速最大扭矩点匹配增压器,将放气点选在转速为1 650 r/min上,确定一个最佳涡轮机流量特性,以确保汽油机的低速性能.调整增压器与汽油机联合运行线在压气机特性图上的位置,可以实现流量、压比和效率的匹配.在旁通阀不开启的低速工况下设置不同涡轮设计流量,对增压汽油机模型进行仿真.图4为增压汽油机外特性分别为800,1 000,1 300,1 500,1 650 r/min工况下,不同涡轮设计流量的增压器与汽油机联合运行线 .空气流量/(kg·s-1)1-最高转速线;2-喘振线;3-涡轮设计流量缩小20%;4-涡轮设计流量缩小10%;5-涡轮设计流量不变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涡轮设计流量即涡轮尺寸的减小,联合运行线逐渐靠近喘振线;当汽油机转速一定时,压气机提供的空气流量和增压比逐渐增大;随着汽油机转速的提高,涡轮设计流量对联合运行点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涡轮尺寸减小则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变大,发动机的负荷特性(转速不变)在压气机特性图上沿着空气流量减少的方向移动,此时发动机所需的空气流量要在较高的增压压力下才能达到;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排气能量增大,涡轮所获得的功率增加,使得增压器转速变化增大,导致运行点变化较明显.选择涡轮设计流量减少10%的涡轮特性数据,在旁通阀不开启的情况下,对增压发动机外特性800~1 650 r/min的工况进行仿真,其增压压力和空气流量的仿真值与设计值的对比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增压压力和空气流量的仿真值与设计值误差较小,通过对比计算可得:低速工况下增压压力的最大误差为3.81%,最小误差为1.99%;空气流量的最大误差为4.47%,最小误差为2.67%,均在5%以内.说明选配的涡轮增压器在低速工况下与汽油机匹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进行废气旁通阀开度的标定研究.3 电控旁通阀开度的标定及匹配分析使用小尺寸涡轮提高了汽油机低速性能,但高速时会产生过高的增压压力而导致爆燃及增压器超速的现象,采用废气旁通的方法调整涡轮获得的排气能量能达到控制增压压力的目的[8-10].3.1 调整目标增压压力对涡前压力的影响在固定转速下将目标增压压力值设置为以5 kPa为步长由175 kPa变化至200 kPa,选取转速分别为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 r/min的全负荷工况点进行仿真.图6、图7和图8分别为各转速下涡前压力、旁通阀的开度、发动机的转矩随目标增压压力变化的关系.目标增压压力/MPa由图6、图7和图8可知:随着目标增压压力值增大,旁通阀的开度逐渐缩小,涡前压力逐渐增大,转矩逐渐升高,且在高转速时涡前压力变化较明显,对汽油机转矩的输出影响较大.3.2 涡轮增压器电控旁通阀开度的标定涡轮增压汽油机外特性动力性能要求在1 650~4 000 r/min的速度范围内应具有125 N·m左右的转矩,且在5 000~6 000 r/min的速度范围内要达到60 kW左右的功率.当节气门全开时,设定不同转速下理想的增压压力进行外特性工况仿真.图9为外特性工况各转速下旁通阀开度的标定曲线,图10为旁通阀标定开度下涡前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由图9可知:电控旁通阀在低速区关闭,旁通阀的开度随着汽油机转速的升高逐渐增大.由图10可知:在低速区涡前压力小,这是因为选择在低速最大扭矩点匹配增压器,排气阻力小,保证了低速工况时发动机的动力性和加速响应能力;涡前压力理应越小越好,但高速区涡前压力大,因为涡前压力和增压压力是相互关联的一对参数,在高速区涡前压力过低,则涡轮的功率降低,会导致压气机的增压能力下降.利用电控旁通阀控制涡前压力,可在涡前压力和增压压力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得汽油机与增压器的匹配性能最佳.3.3 标定开度下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的匹配分析压气机与汽油机联合运行仿真效率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以看出,各个运行工况点均未出现在压气机的喘振区和阻塞区,运行工况曲线穿过压气机高效率区域内,绝大多数工况点的效率在60%以上,说明压气机与汽油机匹配情况良好.涡轮机与汽油机的联合运行仿真效率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工况点涡轮的效率均在50%以上,在高速、大负荷工况点的效率在60%以上,说明使用PID控制系统标定废气旁通阀开度后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匹配效果良好.4 实验验证汽油机与废气旁通阀涡轮增压器联合运行测试是在某发动机厂工程实验中心的测试台架上完成的.将各传感器、测功机、油耗仪、油门控制器等都连接到FC2000发动机测试系统上.汽油机与废气旁通阀涡轮增压器联合运行测试台架实物如图13所示.将FC2000发动机测试系统设置成外特性模式,控制电涡流测功机的反向扭矩,使发动机转速维持在测试转速.汽油机在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标定开度下运行,记录800~6 000 r/min转速下发动机功率、转矩、油耗、进气压力和空气流量等参数.由图14可知,涡轮增压汽油机在1 650~4 000 r/min的速度范围内达到了125 N·m左右的转矩,在5 000~6 000 r/min的速度范围内达到了60 kW左右的最大功率,通过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比计算可得:各转速下的功率最大误差为3.52 %,最小误差为1.05 %,转矩最大误差为3.51 %,最小误差为1.02 %,燃油消耗率最大误差为4.31 %,最小误差为2.36 %,误差均在5 %以内.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增压汽油机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发动机与增压器的匹配情况;采用以增压压力为控制目标对电控旁通阀开度进行标定的方法来研究发动机与废气旁通阀涡轮增压器匹配是可行的.5 结论1)选配的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低速工况下可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量,确保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增压器未发生喘振;2)建立以控制增压压力为目标对电控废气旁通阀开度进行标定的模型,实现了对废气旁通阀放气量的连续调节,设定最佳的增压压力可以更加合理地确定废气旁通阀的开度;3)采用PID控制旁通阀的开度来调整增压压力的方法确保了汽油机高速、高负荷工况不出现因增压压力过高而导致爆燃和增压器超速的现象.通过台架实验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可得本文研究控制增压压力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性能;4)建立的涡轮增压汽油机和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进一步对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的瞬态匹配过程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TANG H,AKEHURST S,BRACE C J.Optimisation of transient response of a gasoline engine with variable geometry turbine turbocharger[C]//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urbochargers and Turbocharging. London,UK: British Museum,2014:163-175.[2] SUZUKI T,HIRAI Y,IKEYA N.Electrically assisted turbocharger as an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ed fuel economy in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 operation[C]//11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urbochargers and Turbocharging.London,UK: British Museum,2014:217-226.[3] 刘博,胡志龙,李华雷,等.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旁通阀特性和调节规律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2,30(1):72-78.LIU Bo,HU Zhi-long,LI Hua-lei,et al. Experiment on characteristic of bypass valves and regulating map of a regulated two-stage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J]. Transactions of CSICE,2012,30(1):72-78. (In Chinese)[4] MARELLI S,CAPOBIANCO M. Steady and pulsating flow efficiency of a waste-gated turbocharger radial flow turbine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J].Energy,2011,36(1):459-465.[5] 付建勤,刘敬平,陈玉龙,等.蒸汽辅助涡轮对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特性影响的模拟[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4):13-18.FU Jian-qin,LIU Jing-ping,CHEN Yu-long, et al. 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team assisting turbo on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turbocharged gasoline engine[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15,42(4):13-18. (In Chinese)[6] KROMNS A,DELAPORTE B,SCHMITZ G,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5 stroke engine for range extenders application[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4,82(3):259-267.[7] 张海民,杨青,刘兴华,等.增压系统废气旁通阀的分布式电子控制[J].车用发动机,2012(6):10-13.ZHANG Hai-min,YANG Qing,LIU Xing-hua, et al. Distributed electronic control of exhaust bypass valve for turbocharging system[J]. Vehicle Engine,2012(6):10-13. (In Chinese)[8] 张毅.涡轮增压汽油机数值模拟与性能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8:9-12.ZHANG Yi. Study on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urbocharging gasolineengine[D].Wuhan: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08:9-12. (In Chinese)[9] 郑光勇,于秀敏,侯福建,等.增压器放气阀物理模型建模方法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2,33(5):57-62.ZHENG Guang-yong,YU Xiu-min,HOU Fu-ji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modeling method of the supercharger air bleeder physical model[J]. Chines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ngineering,2012,33(5):57-62. (In Chinese)[10]彭成成,李德刚,韩晓梅,等.废气涡轮增压器旁通阀开度优化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9):233-237.PENG Cheng-cheng,LI De-gang,HAN Xiao-mei, et al. Optimization of wastegate opening in exhaust turbocharger[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4,14(19):233-237. (In Chinese)。

柴油机电控—液压气门系统试验研究

柴油机电控—液压气门系统试验研究

20 0 7年 1 O月
许 回 江 , :柴 油 机 电控 一 液 压 气 门系 统 试 验 研 究 等
动力 活塞 在气 门弹簧 回复 力 的作 用 下 上行 , 闭气 关 门 。电磁 阀的触 发时 间决 定 了配气 正时 。通 过调 节 共轨 压 力可 以改 变驱 动力 , 而实 现 气 门升 程 和气 从 门开启 速度 等参 数 的多 重 调 节 。另 外 , 为满 足 不 同 转 速 工况 的配气 要求 ,在 电磁 阀前 ( ) 装 可调 节 后 加 流装 置 ( 比例 节 流控 制 阀等 ) 扩展 了 系统 的控 制 如 ,
位试 验选 取兼 顾各 种工 况下 发动 机性 能 的一种 折 中 方 案 , 能在 各种情 况下 提供 最 佳正 时 , 动机 性 能 不 发
得 不到充 分 发挥 。随着 电控 喷 油技 术 、 继 增压 技 相 术、 可变 喷嘴 涡轮 增压 技术 等技 术 的成功 应用 , 配气
液压供 油单元
柴 油 机 电控一 液 压 气 门系 统 试 验研 究
许 回 江 任 晓莉 , ,潘 志翔
(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1 406 ; 3 0 3 2 .江 西 蓝 天 学 院机 械 系 ,江 西 南 昌 30 9 ) 3 0 8 摘 要 : 对 某 型 柴 油 机 的 配 气 系统 , 制 了一 套 电 控 一 液 压 驱 动 可 变 气 门 系统 , 在 自主 研 发 的 柴 油机 电 子一 针 研 并
烧 过程起 着 至关重 要 的作用 。配 气相 位 的选择 既要 考 虑到发 动机 的 高速 功率 、 速 扭 矩 、 低 怠速 油 耗 、 部 分 负荷下 的燃 油 经济 性 , 又要 兼 顾 低 速 平 稳 性 和废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研究与设计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研究与设计

题目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研究与设计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研究与设计摘要:普通发动机在低速时不能产生所期望的高增压压力。

普通涡轮增压器与车用柴油机的匹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问题为:低速转矩不足;低速和部分负荷时经济性差;起动、加速性能差;瞬态响应性迟缓;冒烟严重。

对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VGT)展开研究,可以解决常规涡轮增压柴油机存在低速转矩不足、部分负荷经济性差以及瞬态响应迟缓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发动机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将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将会是十分巨大的,这也正是可变几何发动机的巨大潜力所在。

增压器的设计内容复杂,一般方法需要梳理和总结。

本文系统总结增压器设计的一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和国家标准设计出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各个参数。

关键词: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设计;可调喷嘴环控制;可变几何涡轮增器(VGT);The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research and designAbstract:Ordinary turbocharged system exist many problems; engine speed cannot produce expected high pressurization pressure. Specific to ordinary turbocharger and automotive diesel engine matching, in actual application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s: low torque is insufficient;Low Performance in the partial load moment; Startup,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is poor; The transient response large delay;Smoked excessively Research for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s (VGT), which can solve the existing conventional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torque insufficiency at low speed, part load performance is poor, and slow transient response etc. These problems in engine are very important sense, if will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scension of engine performance will be improve largely, and this is why variable geometry engine in the huge potential.The general method of turbocharger design, requires to comb and to summariz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method of turbocharger design. Design the various parameters of the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by of these methods and national standard.Keywords: supercharger; Turbocharger design; Adjustable nozzle ring;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s(VGT);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I)Abstract and keywords (I)1 绪论 (1)1.1增压技术以及主要的增压类型 (1)1.2涡轮增压器的发展现状 (2)1.2.1 涡轮增压器历史 (2)1.2.2 现今车用涡轮增压器的特点 (3)1.2.3 车用涡轮增压器零部件改动与革新 (4)1.3传统涡轮增压器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 (5)1.3.1 传统涡轮增压器的问题 (5)1.3.2 解决这些问题曾经采用过的方法 (6)1.3.3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 (7)1.3.4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优势 (9)1.3.5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9)1.4本文研究内容 (11)2 一般径流涡轮增压器的设计方法 (12)2.1设计思路 (12)2.1.2 径流涡轮增压器基本工作原理 (12)2.2静子初步设计 (13)2.2.1 涡壳 (13)2.2.2 导流叶片 (15)2.2.3 叶轮设计 (17)2.2.4 叶轮进口设计 (18)2.2.5 比转速在设计中的应用 (23)2.2.6 本章小结 (25)3 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的匹配 (26)3.1常规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 (26)3.1.1 发动机与涡轮的匹配 (26)3.1.2 压气机与涡轮的匹配 (26)3.1.3 发动机与增压器的匹配 (27)3.2VGT与发动机的匹配要求 (27)3.3可变喷嘴环和发动机匹配 (28)3.4本章小结 (29)4涡轮增压器设计 (30)4.1设计基本初始数据 (30)4.2涡轮轮径与原始最大叶高的选择 (30)4.2.1 涡轮进气参数的确定 (30)4.2.2 轮径的算选与确定............................................ 31 4.3 涡轮叶片按高度分档的方案选择 ................................... 32 4.4 叶片扭曲规律的选择 ............................................. 34 4.5 叶栅设计与叶片造型 ............................................. 34 4.5.1 沿叶高各截面叶栅的设计...................................... 34 4.5.2 导叶和动叶数目的选取........................................ 35 4.5.3 叶片各截面轴向宽度B 的选取.................................. 35 4.5.4 攻角和落后角的选取.......................................... 36 4.5.5 叶形进、出气半径1r 和2r 的选取 ................................ 36 4.5.6导叶径向线的选取 ............................................ 36 4.6 涡轮叶片的强度计算 ............................................. 36 4.7 本章小结 ....................................................... 38 5 总结与结论 ......................................................... 38 6 结束语 ............................................................. 39 参考文献 ............................................................. 41 附件1 实习报告附件2 柴油机外形图(CAD, 1#) 附件3 涡轮涡壳(CAD, 3#) 附件4 涡轮叶片(CAD, 3#)符号说明A 面积,m2B 叶栅轴向宽度,mC 压气机D 直径,mE 杨氏模量,PaF,f 截面积,m2G 质量流量,kg/m3J 热功当量,W/m2·KH 绝对总焓,JL 高度或长度,mM 马赫数P压力,NQ 热通量,w/m2Re雷诺数T 绝对温度,Ka 音速,m/sb 叶形的弦长,mc 比热;绝热流速,m/sg 重力加速度,m/s2h 焓,Ji进气攻角,n 转速,rpmn g比转速,P压强,J/kgr 半径,ms 熵,J/Kt 栅距,m2u 圆周速度,m2/sv比容,kJ/kg·°C,w 相对速度z 叶片数希腊文ω每秒钟转速,rad/mη效率α绝对气流角β相对气流角π增压比或膨胀比ρ密度,kg/m3ξ损失系数θ导风轮叶片张角λ速度比γ比重ν运动粘性系数,m2/sμ动力粘性系数,kg/m·s 上角标* 滞止度“_”表示流面微分下脚标ax 轴向ad 绝热状态C 压气机cr 临界状态mean 平均值max 最大min 最小n 法向o 进口状态P 定压;叶栅压力s 等熵,叶片吸力面t 顶部T 涡轮v 定容ω表示相对坐标0 涡轮进口状态1 涡轮导叶出口2 涡轮动叶出口1 绪论1.1增压技术以及主要的增压类型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代用燃料汽车国际学术会议(ICAFV’2004)论文编号:0418电控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郝利君 王卫东 张付军 黄英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将一台4G22E 汽油机改造为天然气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燃气喷射技术、电控点火技术及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技术。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技术可在较宽的转速范围内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优化增压器在全工况范围内与发动机的匹配,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增压后天然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与原汽油机相当,低速转矩特性明显改善,同时发动机使用经济性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电子控制; 多点喷射; CNG 发动机;可变喷嘴涡轮增压Experimental Study of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NG Engine with VNTHao Lijun Wang Weidong Zhang Fujun Huang YingSchool of Mechanical & Vehi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Abstract: A CNG engine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e of a 4G22E gasoline engine. On this CNG engine th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ulti-point gas injection system, high-energy ignition apparatus and VNT were adop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VNT can increase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within a broad speed range, optimize the matching of the engine and turbocharger and improve the engine’s dynamic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of the supercharged CNG engine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original gasoline engine, the torque characteristics at lower speed is improved, and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also improved.Key words: Electronic control ;Multi-point injection ;CNG Engine ;VNT1 引言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是缓解石油危机、降低汽车有害物质排放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有效措施。

而汽车发动机改燃天然气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转矩都有所降低,与同排量的汽油机相比降低的幅度一般在15%左右,因而对汽车的加速性能和最高车速都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改善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提高其性能指标是天然气发动机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4G22E 汽油机改造为天然气发动机,通过合理匹配增压系统,并采用电控多点燃气顺序喷射技术及电控点火技术,优化了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2 天然气发动机结构改装方案2.1 天然气供气系统488天然气发动机供气系统主要由高压气瓶、天然气气路关断电磁阀、减压阀、天然气喷射阀组成。

系统的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天然气供给系统断电磁阀阀气瓶内储存的高压天然气(最高约20MPa )经减压阀后压力降为0.5Mpa 左右,然后供入天然气分配气轨,在电控单元的控制下由天然气喷射阀喷入各缸进气歧管。

为了保证减压阀不因气体减压产生“结冰”现象,在减压阀体内通入发动机循环水,保证减压阀维持一定的温度。

系统中的天然气喷射阀选用了美国BKM 公司生产的SP021型高速伺服喷气阀。

2.2 可调涡轮增压系统废气涡轮增压器采用可调的有叶喷嘴结构方案,如图2所示,通过改变喷嘴环叶片角度来改变蜗壳喷嘴出口面积,同时改变了进入叶轮气流进气角,对废气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较好的效率特性。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喷嘴环叶片的出口角来控制增压器转速,在发动机低速时,通过关小喷嘴环减少涡轮流通截面积,使增压压力提高,从而改善发动机的低速特性;发动机高速时,喷嘴环逐渐打开,涡轮流通截面积增大,使增压压力相对减小,解决增压过量的问题[1]。

控制可调涡轮增压器的执行机构采用步进电机。

图2 有叶喷嘴变截面涡轮示意图2.3 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完成对天然气顺序喷射、点火正时及可调喷嘴涡轮增压器的优化控制。

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单元(ECU )和执行机构组成,系统主要组成如图3所示。

传感器包括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同步信号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等[2]。

曲轴位置传感器采用霍尔开关型元件,安装在发动机后端的飞轮壳体上,飞轮齿圈转动一周霍尔传感器产生58个信号,以此确定发动机的曲轴转角位置。

同步信号传感器也是霍尔开关型元件,位于分电器内,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产生4个信号,同步信号是ECU 控制发动机点火和喷射天然气的基准,同时ECU 利用它还可以计算出发动机的转速。

图3 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框图进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进气管内的绝对压力,它与发动机转速信号一起间接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大小。

作为控制发动机点火提前角和天然气喷射量的主要依据。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来测量节气门的位置,指示发动机的怠速、满负荷、加、减速等工况。

ECU 根据节气门信号分别按照不同工况下点火提前角、混合气浓度控制发动机的运行。

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当各自温度变化时对发动机的天然气喷射量进行修正。

增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气机出口处增压空气的绝对压力,作为VNT反馈控制的闭环反馈信号。

可变喷嘴环控制拉杆位移信号传感器用于检测涡轮喷嘴环的实际位置,作为前馈控制信号。

VNT 控制方法采用以VNT控制杆位移为反馈信号的前馈控制,与以进气压力为反馈信号的闭环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各缸的天然气喷射阀、用于驱动点火线圈的电子点火器、怠速控制电机以及控制可调涡轮增压器的步进电机等。

ECU以80C196微处理器为中心构成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接收到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后,对发动机所处的工况和环境状况作出判断,并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最佳天然气喷射量、点火提前角及VNT 涡轮喷嘴叶片角度,驱动执行机构完成各项控制内容。

3发动机性能测试及分析发动机性能试验包括三项内容:(1)原汽油机性能试验,测出原汽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试验,即将原汽油机改装为多点电控喷射天然气发动机后,测试该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3)电控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试验,改装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加装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研究增压天然气发动机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空燃比及VNT控制规律,并测试该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为改善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混合气的空燃比确定为理论混合比,即过量空气系数为1。

而增压天然气发动机,为兼顾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热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确定在1.2左右。

涡轮喷嘴环开度的调控目标确定为发动机外特性以最佳动力性为优化目标,而发动机部分负荷工况以经济性最佳为优化目标。

实验过程中以最高排气温度和最高增压压力为约束条件,考虑涡轮增压器涡轮材料的耐温限制,最高排气温度限制在930℃以内,且考虑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限制,最高增压比限定在1.8以内。

图4所示为VNT喷嘴环叶片调节控制的工况范围。

由于CNG发动机为量调节方式,因此VNT 叶片开度调节规律与柴油机显著不同。

CNG发动机在较大的工作区域内(通常是部分负荷),输出功率的控制通过节气门开度调节实现,而VNT叶片开度保持全开,以降低排气阻力,减小泵气损失,改善经济性。

而当发动机动力输出达到较大负荷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输出转矩,需逐步减小VNT叶片开度以提高涡轮转速,进而提高增压压力,使输出转矩进一步增大,提高动力性。

若从降低NOx 排放出发,考虑到VNT叶片开度减小,排气阻力增加,可使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增大,降低NOx排放。

因此若以降低NOx排放为目标优化涡轮喷嘴环叶片开度,其控制规律与该图所示控制规律有所不同。

图5为原汽油机、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对比。

其中,(a)为三种发动机的转矩对比,(b)为三种发动机的功率对比,(c)为两种天然气发动机的天然气比消耗量对比。

天然气的消耗量是根据空气流量和过量空气系数计算得出的。

从三种发动机的外特性转矩及功率对比可以看出,如果不采用增压技术,将原汽油机改装为天然气发动机,则发动机的功率大幅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单位体积天然气-空气混合气(λ=1)的热值比单位体积汽油-空气混合气(λ=1)的热值低,因而在发动机进气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即发动机缸内的充气系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燃用天然气燃料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

而采用可调增压技术后的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低速转矩比原汽油机提高很多,且最大转矩点转速降低,在标定点增压天然气发动机与原汽油机转矩及功率相当。

且与汽油机相比,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转矩适应性系数大幅提高。

这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1)采用增压技术后,发动机进气量大幅增加,从而天然气供气量可以增加,发动机功率得以恢复;2)采用可调增压后,在发动机低速时,可通过适当关小喷嘴环开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增压器转速和增压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低速转矩。

图4 VNT叶片调节控制的工况范围(a) 外特性转矩对比(b)外特性功率对比(c)天然气比消耗量对比图5 原汽油机、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对比从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前后的天然气比消耗量对比可以看出,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经济性比非增压天然气发动机改善很多,尤其是在低速范围内,因而改善了发动机的经济性。

4结论通过采用电控多点燃气顺序喷射技术、电控点火技术及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技术,由于优化了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与燃烧过程,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尤其是可调增压系统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明显提高,甚至可以获得比同排量汽油机更优越的动力输出特性。

参考文献[1]王延生, 黄佑生编. 车辆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p49,p108[2]郝利君.张付军.黄英.葛蕴珊.孙业保.多点顺序喷射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研究,内燃机学报,2001年(第19卷)第4期:p333-p3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