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一个小人物卑微却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朴素愿想;一群小人物近乎疯狂地集体执着。《钢的琴》,以多年来少见的一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从心底涌起一声赞叹:不愧为一部好电影。但是,这一部好电影却不一定没有很好的票房,《钢的琴》于今年7月份上映,刚好排在《变形金刚3》后面,不得不说,这也是影响《钢的琴》票房不高的一个原因,其次,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少的人会去思考一部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特别是文艺片。
现实主义是中国文艺的一个优良传统。《钢的琴》所呈现出的现实主义质感,令人联想起郑君里先生1949年的作品《乌鸦与麻雀》以及那个时代的其他同类佳作,充满对于生活的热爱,以不失幽默的笔触去展现身边那些可爱人们的辛酸与落寞,哀而不伤,情怀中饱含乐观与希望。《钢的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传承。
中国电影在处理现实题材的时候,通常面临的方案选择并不多。但是现在《钢的琴》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部影片的导演张猛用完全非现实的手段讲述了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
从故事结构上看,《钢的琴》其实有一个非常类似商业电影的剧本框架。绝望的父亲在离婚后为了保住孩子的抚养权,必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本来就是此类影片中屡试不爽的人物动机。影片中的父亲为了制造出一架钢琴,召集了各有所长的一帮哥们。可是一旦当父亲决定造钢琴后,造钢琴这件事就不再重要了。第一,造钢琴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这个业余团队几乎没遇到什么技术困难;第二,父亲仍然失去了女儿,尽管是他主动让出的。所以最后钢琴造好了,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但似乎也没有变得更差。
如果按照故事决定风格或者说风格适应故事的传统看法,《钢的琴》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很多时候,风格是先于故事而存在的——例如对很多作者导演来说;或者,根据实际制作条件选择恰当的风格。
《钢的琴》的风格,其一在于拥有极为丰富的音乐元素。正是因为这些怀旧高亢,且具浓烈异域风情的音乐的存在,为影片中时不时流露出的非现实狂欢赋予了正当性,特别是随着造琴大业渐入佳境后,几场放肆的追逐戏,几乎改变了——你也可以说是提升了——影片的气质底色。
其二,有人称之为“超级玛丽式”的场面调度,它几乎取消了一切对角线方向的运动。人物通常在巨大的背景存在物之前要么同样作横向移动,要么作垂直于银幕方向的纵深移动,走路拐弯一定是直角,或者干脆双双面向观众站立。
这部影片描绘的空间可以看成是一个高度密闭的电影世界,与观众之间不存在任何交点。因为统治性的横移和纵深运动,特别是远离摄影机方向的纵深运动,即使当演员面向观众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也投向远方的虚空。所以,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从视觉印象到心理感受,这是一个平行的、被人工封存的遥远世界。它既是现实的(保留烟囱的民意让位于开发,卖假药的没有自杀而是过得挺好,都是最现实的现实),但又和另一个现实中的我不发生关系。关于此点,没有必要用中国式现实主义艺术的传统道德标准,对这个被距离化的现实世界进行意识形态角度的评判。
《钢的琴》是近来国产影片中少见的从主角到配角均相当出色的例子,王千源和秦海璐自不必提,饰演“快手”的国永振,饰演季哥的罗二羊,都能让人感觉到这些角色应该都是
有故事的人。还记得季哥坚持交完活儿再被两个警察带走的镜头吗?他的背影慢慢消失在车间大门,一种略带调谑的表达方式,崇高感却油然而生。这正像整部影片的一个缩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戏看生活,壮而不悲。
从绿颜色的警察服装看,可以得知《钢的琴》之事,应该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个什么年代?简言之,是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时代,也就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集体下岗的年代。从时代娇子溃退到社会边缘人,成为走卒贩夫,导演张猛并没有花一个哪怕是五秒钟的镜头去表现,而只用一段段浓烈的音乐在反衬这个时代下岗工人无限没落的同时,也在为那个时代的“辉煌”招魂。陶醉于过去以俄罗斯风格为主打的音乐,其实就是沉浸在过去时光中无法自拔。从某种意义上讲,陈桂林那班哥们,已成了这个时代行尸走肉般的“活死人”。时代已完全把他们当作了累赘,如果他们从这个时代消失,不但没有人怜悯,某些政客反而会为之称快。
那座钢做的琴,其象征意味就非常浓厚。丑陋的、粗糙的、冷冰冰的铁架钢皮,既象征着国营集体试验失败后工厂里的种种世相,也象征蚁族般生活的失业工人的面相,在这样粗砺黯淡的外壳之下,工人阶级依然藏着大集体蕴育的剑胆琴心式的浪漫和豪迈,依靠造琴,他们重温了大集体时分工合作的团结和严谨,分享了大集体时火热的豪情与荣耀。日渐黯淡的现实虽然骨感得如一座钢琴架,但内心发出来的声音仍然是那么的柔情万种。
《钢的琴》采取的是四两拔千斤的艺术手段,它只备了腹内热肠一副,心中热泪两行,就把全部寓意都包裹在看似拉家常式的怀旧之中,而它偶尔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叙述,也避免了主题因图穷匕见后“流血伏尸”的惨状。所以电影虽然深刻,却并不尖酸;虽然忧伤,却并不绝望;电影中的人物虽然身处茫茫“夜色”之中,却仍不忘追逐梦想那一点飞舞的萤光。它像一枚令人无法释怀的沉思之果,外壳却包着乡愁的淡淡意绪。
幸福诚然要有坚实的物质作后盾,如果拼死力争,也无法获得可支撑幸福的物质,那还不如遁入空灵的精神世界去扪求幸福。陈桂林这班哥们的造琴过程,其实就是返身进入精神的过程。你可以说他们是驼鸟哲学,也可以说他们已达到了佛的境界。就看怎么理解了。
当然,对于那么一批下岗工人来讲,钱的问题是重要的。也正是失去了铁饭碗,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沦落成人们眼中的无赖,玩一毛钱的麻将偷牌;夜里偷着去弹学校的钢琴;甚至去偷琴。被几个女人赶到烟囱上不敢下来;面对着冷漠的女老师的低声下气;以及被关在派出所里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尊严可谈。无论他们多么值得同情,需要帮助,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无赖行径。
这么一群人有缺点,这方面,电影没有帮他们掩饰。“能喝多少酒,就能干多大事”,这就是典型的混账逻辑——喝醉的时候豪情万丈,感觉比谁都厉害,醒了之后发现自己还在社会的最底层,这其实也是很多这样的人没能干成事的重要原因。“当时我就是不想干,如果想干得话…”,这种话被失败者说了无数遍,能够换来的恐怕只能是嘲笑。买不起钢琴就在家里冲孩子发脾气,砸东西;说成功者的风凉话,诸如“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日子”,“卖假药的”等等,这都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无能者的行为,尽管他确实很无奈。正是对这些缺点的不加掩饰,给人了真实感。
我们可以批评他们这些缺点,可以说没有成为有钱人正是由于这些缺点——为什么有时间打麻将,有时间喝酒,却不能把这些时间用在赚钱上面,哪怕是去拣破烂。他们确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