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归宿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和研究对象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 原始共生阶段:旧石器时期(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
工具:石器(刮削器、砍砸器)、木棍、骨器、摩擦取火。 活动:狩猎,采集种子和根茎。 特征:刀耕火种——人完全依赖自然,人对自然破坏有限,人
差减少,库上降水减少,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诱发地震 ▲灌溉——→空气变湿,增湿调温 ▲排干沼泽——→空气变干 ▲大气尘埃——→气温降低,能见度减少 ▲CO2增多——→温室效应(气温升高)。
4. 化学元素的人为迁移
化学元素迁移强烈
制造三废
人为影响
增加N、P、K、Si等wk.baidu.com
增 加 有 毒 物 质 的 迁 移 : RS , F , CO , CmHn,CO2,核废料等
可能。 △河口养料不足,海中沙丁鱼产量锐减。 △下游河水静止,血吸虫病高发,疟疾增加。
④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产生的问题
基本数据:
坝长1983M,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75M,正常蓄 水位175M,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M3,水电 装机26台,总装机容量176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40 亿KW•h,单向通过5000万吨级货轮,总投资570亿元 (1990年资料)。
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差异。例如:
▲四大文明古国与河流文明。
▲平原、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山区、沙漠、南极等区 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发达国家与蓝色文化。
▲气候带→熟制与生产力:从东南-→西北,由农林-→农 牧-→牧业。
3. 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减小: 人类社会初期,人们把自然敬为“神”,自然灾 害控制着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区域;而现在,人类 对自然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人类逐渐处于主导 地位。
5. 破坏生物资源和生态平衡
森林
草原
生态系统
方式
修水库、引水渠-→蓄水、调洪、提高地下水位;
兼:防洪、灌溉、发电、航运。
-→改变水平衡与水循环
大型调水工程 -→改变区域水文网(水循环)
-→改变原来水文情势-→引起环境变化-→社会 经济变化
举例
①50年代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化: 利用洼地修水库-→提高水位大-→面积盐渍化。 ②苏联泰加林地区的森林退化: 修水库-→地下水位上升-→沼泽化、森林退化。 ③尼罗河阿斯旺大坝建立,造成水平衡破坏: △河水不再泛滥,两岸失去肥源。 △地下水位上升,加上无洪水冲洗盐分,盐渍化严重。 △三角洲因泥沙不足而退缩,沿岸设施有被水淹没的
问题: △库区移民,产生了新的人地矛盾; △泥沙对库尾的影响; △水域水质污染加重; △部分古迹淹没,三峡景观受到影响; △水生生物与珍惜物种受到影响。
3. 对热量平衡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兴建城市——→热岛效应 ▲滥伐森林——→干旱效应,暴雨效应,水土流
失效应 ▲水库——→湖泊效应(年均温增加0.7℃,日较
1. 加强重力与机械搬运,改变地表形态: 垦、牧、樵、采、建-→改变地表形态-→有利(合
理):……;不利(滥-):-→水土流失、草原退化、 土地沙化、森林破坏……。 平原园田化、坡地梯田化-→有利:防风、保持水土、提 高生产力;不利:树木根系对大田的影响……。 2. 改变和影响水平衡和水循环:
与自然原始共生。
2. 顺应自然阶段:新石器时期以后——工业革命前。青铜 器、铁器(约1万年~ 十八世纪中叶)。
工具:石刀,石斧,石铲,石镰,石犁,石凿;骨铲,蚌锄;火 烧陶器;后期有炼铜、冶铁。
活动:原始农业——锄耕农业;原始饲养业:猪、犬、鸡、牛、 马、羊等。
特征:从单纯依赖自然转向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第三节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一、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直 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1.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场所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土地——提供居住空间、生产场所。 ▲气候——光热、空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来源。 ▲水——生命组成物质——光合作用原料,矿物质的传导者。 ▲生物——食品,再生产。 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分异-→劳动生产力差异、生产实践差异-→人
例如: ▲公元前250年修建的都江堰工程与“天府之
国”。 ▲建国前海河威胁北京、天津,而现在已经治理
并引水。 ▲建国前黄河的泛滥与河南、安徽的逃荒景象;
现在“黄泛区”的新景象。 ▲改革开放前浙江福建的落后与改革开放后福建
浙江的经济腾飞。
二、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有重要影响:5点
作用方式与后果(反馈,有利与不利)
第八章 人地关系发展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地关系研究及重要性 第二节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人地关系研究及重要性

自然
人地系统

资源
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系统
人口
资源
人地关系
环境
社经 发展
PRED系统
3. 改造自然阶段:工业革命以后—
—二战
标志:煤、石油、天然气的应用,电力、大 机器工业的出现。
特征:
①动力机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 利用自然的能力与规模。
②人类与自然共同制造了一些新产品:化肥、 杀虫剂。
③工业发展,污染严重。
④人口增多,人类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4. 人与自然的共生阶段:二战以后
标志: 计算机的出现,核技术、航天技术等的应用。 特征: ①人口猛增,各种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环境六大问题:人
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生态;自然资源四大问题: 物种消灭、淡水短缺、森林消亡、能源危机;人地关系的 主要问题:人口爆炸性增长,耕地与粮食缺乏,淡水供应 日益紧张,能源与矿产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②人们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应该与环境共生。 72年提出“我们共有一个地球”,1987年提出“我们共 同的未来”。 ③共生→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索恰瓦)→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