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是一个大范畴。广义上讲, 它既有物质内涵又包括精神方面的东西, 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 语言翻译的过程其实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词汇是语言的核心, 因而对词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构成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文化制约着交际, 文化制约着语言。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词汇的理解与互译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词汇的共同性, 形成翻译的一致性不同语言之间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之所以成为可能, 一个重要的前提取决于文化的普遍性(C ul tu o l un i二二al s ) 。何为文化的普遍性? 简而言之, 指各文化中的共核部分。譬如,身居世界任一角落的人们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理结构; 他们生存所需的外部环境也几乎一致: 山、水、房屋、衣、食、住、行等; 伴随世界历史的向前发展, 不同肤色的民族还创造出了许许多多颇具共性的人类文明: 音乐、绘画、雕塑⋯⋯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又服务于文化, 反映文化需要。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制约着语言的派生。众所周知,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核心, 词汇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文化的发展、变化, 文化内涵因而在词汇上得以充分表现。比较任何两种自然语言的词汇表, 我们立即就可查找到众多具有相同内涵的“等价词汇”( E 卿计al e nt rd ) : sk 抓天空) 、I n an ( 男人) 、fo d ( 食物)等有些词汇在中英文中, 其联想意义也一样。如蛇( s na ke 、S e rp en t ) , 中文里“蛇”的引申意义和联想意义都不佳, 美女蛇、水蛇腰(指女人弯曲的腰身, 用以勾引他人) 。中文的文学作品中, “蛇”的意象时常是反面人物的代表。英文se rp en t 一词翻译成汉语“撒旦”、“恶魔”, 同样蕴含着否定的、邪恶的意义。又如狐狸(fox ) , 中英文里都具“狡猾”之意。
二、文化的特殊性决定词汇内涵的差异性,形成翻译的非一致性对文化的特殊性大家是不陌生的。从最原始、最狭义的方面看,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其繁衍的历史进程中, 往往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改造自然手段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现实。所以, 我们常听到有“玛雅文明”、“古西腊文明”和“黄河文明”之说。这里, 所谓不同的“文明”其实各自代表着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化成果: 玛雅文明代表着地中海文化,古西腊文明代表古典的希腊文化, 黄河文明代表着中国文化。虽处同一宇宙之中, 人们所“见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p 浪u re s ) , 在此, 文化背景充当着修饰和过滤的角色, 换言之,文化的特殊性得以显现, 以上所提到的不同文化命名正是基于这一点作出的。按萨巫尔•沃夫的语言相关论( h n gu ist iC re lat ivi ty ) , “某一语言系统编码的范畴和差异是该系统所特有的, 不可能与其他系统中的范畴和差异相提并论正如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词汇的共同性, 文化的特殊性同样决定词汇内涵的差异性。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客体一致, 意义迥异客体指一切可用词汇表述的认知对象。这里的意义我们指引申意义。比如, “龙”作为一种虚构的动物, 在动物学上并没有“龙”或“dragon”的动物概念,说中英文的人都认为它是不存在的。这两个词都是从神话、传奇或神童话中来, 在汉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所以中国人常赋予它至高无上的权利。如, 真龙天子、龙王爷、龙袍、龙颜大怒、望子成龙、登龙门、人中龙、龙蟠凤逸。在节日, 民间还流行划龙船、舞龙灯。书法上也有“龙飞凤舞”的说法。英文中,“dragon ”则是一恶魔、邪毒的形象。在英国早期传说Beowulf 中, 龙作恶多端, 是一个最终要被消灭的恶
魔。中文的“月亮”和英语的~ 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那颗独一无二的卫星。不过, “月亮”在中国人的审美性趣中, 常常引起美的意象, “花好月圆”、“月下老人”、“一轮明星”、“一轮满月”、“蛟洁的月光”、“明月当空”、“月儿弯弯照九州”等都是美好象征。月亮还与传说及习俗相关, 如“嫦娥奔月”的传说, 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而月亮则是人们所期望的美好的团圆的象征。李白的《静夜思》中, 月亮常常用来表达思故乡、惜别、渴望团圆的意义。在英美人的眼中, 月亮很难引起类似的美的印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 月亮常常与阴郁、忧愁、恐怖联系在一起。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人们认为仲夏夜的月光照在身上能产生极度的疯狂,英语里有“m ids ~ e : m ad ne s s ”, 这种联想与英文词“l u n a r ”和“l 。n a oi( •”有关。在助n 卿an D i e t io n a 卿of c o n te m 即ra w E n gl i s h 中对这两个词是这样解释的一一1l l n a l , : o f 。r e o n e e rn i n g t he mo n . lu n a t i C : a p e ro s n w h 。i S S u fe 五n g a n il l n e s s of t he
m in d . 英文“lun ati c a s y lu m ”则是“精神病院”的委婉说法。在英文成语中, 月亮常与不可能实现
的事情联系在一起。2 . 意义相同, 所指(re fe re nc e ) 有异中国人的“家庭”与英美人的伪m ily 都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 但中文里, “家庭”至少包括祖孙三代, 而英文里lb m i ly 则不包括“祖辈”这一代, 仅指夫妻和孩子两代。再如表示血统关系的称谓词, 汉语中极为丰富, 对不同的所指对象表达得极为明细; 相反, 英语中表示称谓的词似乎要匾乏得多,单个称谓词的外延比汉语中的相应的称谓词要广阔得多, 这或许与英美人不太注重血统关系, 主张个人主义有关。“叔叔”与un d e 的表层意义相当, 然而各自代表的对象和词的外延截然不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姨妈: an t (还可指舅母、姑妈、阿姨、婶婶等) , 岳母: m o th e r 一in la w( 还可指婆母) 等。当然, 词义相同而所指不同的词不仅限于这两类: 汉语中的“山”译成英语为m ou nt ai n , 殊不知, mo un tai n 的指称对象只是“山”的一部分, 从外延范围考虑, “山”= mo u n ta in + hi l , 同样, 英语中的riv e r = 汉语中的“江”+ “河”。
3 . 空缺词汇( V ac an t w o 记S ) 有些词汇在一个民族文化中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另一民族中的人对它却不大熟悉, 这类词汇我们称为空缺词汇, 即某些词汇在其它文化背景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相匹配, 如公爵( d u k e ) 、侯爵(ma ru i s ) 、伯爵( e a rl ) 、子爵( v is e o u n t ) 、男爵( b二n )等爵位, 中国读者对之不大熟悉。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贵族都由君主封给爵位且等级分明, 包括以上五个爵位。而另一种爵位(Sir) 虽然也是由君主加封的,但此种爵位并不属于贵族。至于中国清朝皇帝后官佳丽三千, 有关后妃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 如皇后、皇贵妃、贵妃、妃、殡、贵人等。汉语中的这些词汇, 外国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区别。很多词汇与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与风俗紧密相关,因此民俗方面的空缺词汇也不少。如流行于中国民间的“风水术”, 大凡兴工动土,都要观看地形, 看是否得风得水, 方可择宜地、避凶地。此即所谓相地术中的“风水”。西方文化中只有所谓相面术(p h rsi o 孕om}; ) , 并无相地术。此外汉民族还有“阴阳术”、“八卦测命术”等奇术异巧。外国人很难理解并体会到其中的引申意义、审美情趣及伦理观念, 翻译起来自然一也很困难。
4 . 宗教词汇宗教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本质及内涵的一种文化载体, 因此由于各地域不同种族的信仰不同, 宗教情感及语言表述大不一样。英语中的即( 福)、god ( 上帝)、( 圣经)、( 传道师)、( 圣母玛利亚, 耶稣的母亲)、( 神意、天道、天、命、神、上帝), 上帝许给亚伯拉罕的地方[ 迎南〕,福地希望之乡), 这些宗教词语对普遍地对宗教不大了解的读者来说,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体会其宗教涵义更是难上加难。同样, 中国的类似宗教性的语汇和礼节, 外国人看起来也是如读天书。如中国的烧香化纸、三牲、长跪、敬神、阿弥陀佛、财神菩萨、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等词汇都是纯粹具有中国宗教及神话色彩的名词, 西方人翻译起来非常困难, 甚至不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