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作用教案
茎的运输功能教案——研究茎内汁液的运输和作用

茎的运输功能教案——研究茎内汁液的运输和作用一、背景介绍植物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可以自行制造需要的食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植物可以完全不需要外界的帮助。
其实,植物体内的水分、营养物质等物质的运输也是很重要的。
在植物身上,起到重要运输作用的器官便是茎。
茎在植物的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也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和水分的重要输送通道。
本节课程将针对茎的运输功能进行深度研究,以了解驱动茎液体运输的机理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二、目标和考察点目标:理解茎的内液体运输机理,并掌握茎液体运输的作用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考察点:1.茎的构造及运输特点。
2.茎液体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机制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3.茎的运输速度及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1.茎的构造及运输特点茎是植物体内比较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输送功能。
在植物体内,茎的主要构造包括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
在这四个部分中,韧皮部和木质部是茎液体输送的重要通道,韧皮部中运输的是有机物质,而木质部是水分和无机物质的主要传输通道。
1.2.茎液体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机制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茎液体的输送主要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两部分共同负责的,两者运输中的液体互不影响。
在木质部中,液体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孔板和管胞进行的。
而在韧皮部,液体的运输主要靠伞状纤维和筛管进行传输。
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达到几十厘米至一百多厘米每小时。
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因素有关系。
1.3.茎的运输速度及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因素有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茎内液体运输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另外,温度、湿度、气压等周围环境因素也会对茎内液体运输产生影响,不同茎部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教学步骤2.1.课前铺垫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所学的有关植物生长发育的知识,了解植物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4.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工具有哪些种类?
2. 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知识讲解与示范:
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包括特点、使用条件等,并准备做一个小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交通工具,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们展示的交通工具,归纳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在家或周边进行交通工具的观察实践,记录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并撰写观察报告。
2. 研究交通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课堂检视:
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对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媒体或书籍中收集关于交通运输的新闻或信息,撰写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短文,并描述新闻或信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5《运输作用》教案

第5节输导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科学素养目标:1.学会使用放大镜,进一步练习使用显微镜。
2.学会科学探究研究茎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枝芽的结构,认识茎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芽的结构和茎的基本结构。
课型:科学探究课。
课前准备:带有芽的一根桃树或杨树枝条,放大镜、显微镜、刀片、茎的横切面永久装法。
教学过程:一棵小树苗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同学们肯定会问,它的茎是怎样长高、长粗的呢?今天我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每四人一组,观察桃树枝条上芽的位置,从位置外形上,比较它们的区别,说出桃树枝条上有几种芽。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教师从学生小组合作精神,以及思考问题的全面程度予以评析。
每四人一组,用刀片将最顶端的芽从中央纵切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芽的纵剖面,并画出它的剖面图。
学生交流画出的剖面图,老师从学生态度,图的科学性等方面予以评价,教师板图出枝芽的结构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学生阅读课本57页篇第四节内容,说出芽各结构的功能。
每四人一组,用刀片将枝条切齐,用放大镜观察枝条的横切面,比较茎由外到里是否完全相同?据此,可将可可知,茎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学生阅读课文58页,第一节内容,说出茎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用显微镜观察茎的永久装法,认识茎的各部分。
讨论:木本植物茎为什么能逐年加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
小结:本节课内容,对整个学习过程给予评价。
练习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第5节输导作用一、枝芽发育成茎1.芽的种类⑴顶芽、侧芽⑵枝芽、花芽、混合芽2.枝芽的结构(57页图,扫描)二、茎的基本结构树皮:保护作用形成茎:使茎加粗木质部:支持、有导管髓:贮藏营养教学反思:。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4章第4节运输作用

第4节 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判断水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方向。
重点 难点 重点 导管、筛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难点茎运输水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教学准备 “运输作用”课件、“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视频、“水的运输”视频导学过程 【情境导入】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着生在茎及其分枝上。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必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
水和无机盐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呢?【探究主题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观察思考: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到哪里去了呢?阅读教材P96~98活动,完成“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的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哪个部位吸收的?叶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如何到达叶?提示:根;需要;茎的运输作用。
2.探究方案:3.实验现象:4.实验结果: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5.交流思考:(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2)说出水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提示:根→茎的木质部→叶。
6.视频播放:(1)根吸收的水是通过植物的茎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的。
点击画面播放(2)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
点击画面播放7.跟踪探究:用解剖刀分别将茎做一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和纵切面的情况,辨别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8.学以致用: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中,这是为什么?【探究主题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1.联系生活:我们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获得有机物?提示:根;含淀粉;叶。
2.观察思考:如图,这是从橡胶树上收集橡胶的情景,你能发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来的吗?提示:从树皮处流淌出来的。
3.分析讨论: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发生如图变化。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晓植物的运输作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2.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植物的营养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式。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结构图,让学生谈谈植物是如何获取水分和营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植物的运输作用(15分钟)
1.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 茎的功能:传输水分和养分;
3. 叶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三、展示实验(10分钟)
通过展示植物根、茎、叶的显微镜切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了解其运输作用。
四、讨论交流(1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植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式,如根的毛细管作用、茎的导管组织和叶的气孔等。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运输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写一篇关于植物的运输作用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展示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运输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运输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交通运输》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学会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布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密度;(2)以实例分析,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运用比较法,评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和效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和理解;(2)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3)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技术创新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1)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分类;(2)分析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3)阐述交通运输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 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1)陆地运输: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2)水上运输:内河、沿海、远洋;(3)空中运输:航空、无人机;(4)管道运输:石油、天然气。
3.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密度(1)分析铁路、公路、航线的分布特点;(2)了解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3)探讨交通运输网络的密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和密度。
2. 教学难点:(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布局;(2)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交通运输技术创新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地位、作用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2)案例分析法: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实例;(3)比较法:评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和效益。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交通运输网络分布、密度和实例;(2)地图: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和区域发展关系;(3)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业?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导入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 教案

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设计思路〗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
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
七年级生物上册《运输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想:尊重学生的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设想: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运输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程:教师展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这么多的水分?”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接着,教师拿出一个装有红细胞的滴管,提问:“红细胞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运输作用的概念。
2.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教师提出与运输作用相关的生活问题,如“为什么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解答疑问。
2.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设想:开展运输作用相关实验,如红细胞的渗透实验、植物的水分运输观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Hale Waihona Puke 想: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生物学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设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输作用在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培养学生的交通运输规划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定义与作用2.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则4.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5. 案例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作用、各种交通方式及规划原则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规划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交通运输规划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等。
2. 投影仪、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交通运输规划模拟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规划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交通运输规划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一份交通运输规划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提出的交通运输规划方案。
3. 实践作业:评价学生完成交通运输规划模拟实验的情况,以及他们对规划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交通运输的试题,以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基础设施,如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以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实际运作的了解。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运输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和方式。
(3)了解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运输作用的概念及意义,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和方式,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2. 难点: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输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构建起运输作用的系统框架,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生物学现象,引出运输作用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运输作用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和方式,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运输作用的概念及意义,详细阐述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和方式,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运输作用的奇妙。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植物的根要深入土壤,为什么人体要摄入营养物质等。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输作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运输作用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功能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4.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 交通运输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交通运输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及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 考察调研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交通运输设施,加深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功能,介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第3-4课时: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讨论交通运输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 第5-6课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问题。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交通运输设施,深入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问题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和了解。
4. 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交通运输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交通运输案例,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发展,各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交通管理局或交通基础设施,如地铁站、桥梁等,以加深对交通运输管理和运作的理解。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运输作用》word教案 (15)

第五章第五节运输作用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识别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能力方面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根底难点观察导管和筛管关键有机物的运输教法演示实验法 ,观察法 ,分析法教具枝瘤 ,南瓜纵切片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课前热身: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来运输的呢 ? 导入新课: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全身,一局部用以维持生命活动,一局部储藏起来.根所需要的养料是由叶向下运输的,茎的哪局部结构运输有机物呢?演示实验:观察枝瘤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外表,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切的部位.经过一二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结论:茎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茎输导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的最|里面,大局部有机养料是自上而下运输的.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答复教师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出示演示实验学生进行观察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演示 "观察枝瘤〞实验时,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枝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枝瘤的形成可判断有机物运输的方向,说出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活动:观察导管和筛管目的要求:1、识别导管的分布部位,识别导管的结构特征.2、识别筛管的分布部位,识别筛管的结构特征.材料器具:南瓜茎纵切片、显微镜方法步骤:1、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切片,识别导管和筛管分布的不同部位.2、识别南瓜茎的不同导管,识别筛管 .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器具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进行识别学生进行总结"观察导管和筛管〞的活动前,引导学生思考茎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具体结构根底;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纵切的玻片标本时 ,要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导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相适应的特点 ?筛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有机物相适应的特点 ?是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最|后 ,教师通过设问"植物体其他局部是否也有导管和筛管"启发学生对植物体整体运输功能的结构根底的思考和认识 ,认识到导管和筛管分布在植物体全身 ,彼此连接和贯穿 ,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 ,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反思。
运输作用教案(生物)

运输作用一、教学目标1.明确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识别导管和筛管。
2.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显微观察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教学重难点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3.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到叶里的呢?同样,叶制造的有机物又是怎样运输到其他器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植物的运输作用。
(二)新课展开环节一: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教师出示课前实验记录(启发学生思考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方向)1.将带叶的枝条进行相应的处理:甲剥掉树皮,乙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并用凡士林封住切面,丙不进行任何处理。
2.将处理的甲、乙和丙枝条放入盛有稀释蓝墨水的塑料瓶中放置一段时间。
3.取出材料用清水冲洗干净,用解剖刀做茎的横切和纵切4.观察茎中的颜色变化和塑料瓶中水量的变化讨论: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蓝色说明什么?环节二:观察茎的结构多媒体出示茎的结构图,教师从外到内依次介绍茎的结构环节三:观察枝瘤多媒体出示枝瘤的形态图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环节四:观察导管和筛管多媒体出示:导管和筛管的纵切图结合书本P97图5-25的导管和筛管的横切图,讲解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三)小结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四、随堂练习五、板书设计运输作用一、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二、茎的结构三、观察枝瘤四、导管和筛管。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随运输方式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也不同;•掌握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运输方式的不同会对物质运输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内容一、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通过将物质从一个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器官来完成其运输过程。
在人体内,血液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其他物质运输方式包括淋巴、铁蛋白和氧气的运输方式。
1. 血液运输方式在人体内,血液运输方式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血液是由心脏泵送的,通过血管系统遍布全身。
血液中运输的物质包括氧气、营养物质、荷尔蒙以及一些其他的废弃物质。
2. 淋巴运输方式淋巴液是在淋巴系统中循环的一种液体,由淋巴管组成。
淋巴系统的作用是将废物从细胞中排出,并将废物运输到肝和脾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3. 铁蛋白运输方式铁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运输铁的蛋白质。
铁是一个必需元素,因为它是红色血球中的血红素的一部分。
4. 氧气运输方式氧气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它是呼吸过程中氧化物的主要成分。
氧气通过肺部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向全身细胞输送。
二、植物物质运输的方式植物也需要通过运输方式将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水分和营养物质。
1. 根部吸水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这通过根部的根毛完成。
根毛对水的吸收与植物的表面积成正比,因此根系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2. 茎部运输植物的茎部向叶片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这通过茎部中的一系列细管完成,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3. 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上的叶绿体是植物实现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糖类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茎部被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三、动物物质运输的方式动物需要将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等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运输教案(定稿)

运输教案(定稿)1. 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运输的重要性,理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和运输方式,并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 运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2.2 运输的分类和运输方式- 运输的主要分类:陆运、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2.3 运输的管理和安全问题- 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手段-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3. 教学方法3.1. 讲授策略- 简明扼要地介绍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强调运输管理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进行案例分析3.2.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运输方式的了解,讨论选择最适合某种货物运输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周围的运输活动,记录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3.3. 教学资源- PowerPoint幻灯片- 运输实例图片和视频- 运输安全案例4. 教案评估4.1. 学生表现评估- 参与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参与程度- 知识掌握:学生对运输定义、分类和管理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案例分析:学生对运输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能力4.2. 教学反馈与改进- 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 收集学生对教案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升教学效果5. 教学拓展-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讲解- 组织学生参观物流公司或运输设施- 设计运输方案并进行模拟操作6. 教学时长本教案计划使用4个45分钟的课时进行教学。
7. 参考资料。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运输作用》,属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核心主题下的子主题。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式——导管运输,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筛管运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植物体如何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与分配,这对于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的敬畏之情,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导管和筛管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植物体内物质的循环与分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充满好奇。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素养,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运输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导管和筛管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结构特点。
2.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及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提问:“大树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供应。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运输到树的各个部位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输作用。
国际货物运输教案

国际货物运输教案第一章:国际货物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1.2 教学内容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和作用国际货物运输的分类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1.4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出国际货物运输的主题,介绍其重要性1.5.2 讲解讲解国际货物运输的定义和作用讲解国际货物运输的分类讲解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1.5.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1.5.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解答其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强调国际货物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海运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海运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掌握海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2.2 教学内容海运运输的定义和特点海运运输的流程海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运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海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2.4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出海运运输的主题,介绍其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2.5.2 讲解讲解海运运输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海运运输的流程讲解海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2.5.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2.5.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解答其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强调海运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第三章:空运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空运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掌握空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3.2 教学内容空运运输的定义和特点空运运输的流程空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运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空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3.4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引有空运运输的主题,介绍其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3.5.2 讲解讲解空运运输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空运运输的流程讲解空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3.5.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3.5.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解答其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强调空运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第四章:陆运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陆运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掌握陆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4.2 教学内容陆运运输的定义和特点陆运运输的流程陆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陆运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陆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4.4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4.5 教学过程4.5.1 导入引着陆运运输的主题,介绍其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4.5.2 讲解讲解陆运运输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陆运运输的流程讲解陆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4.5.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陆运运输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4.5.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解答其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强调陆运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第五章:多式联运5.1 教学目标了解多式联运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掌握多式联运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5.2 教学内容多式联运的定义和特点多式联运的流程多式联运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式联运的定义、特点和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多式联运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5.4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5.5 教学过程5.5.1 导入引入多式联运的主题,介绍其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5.5.2 讲解讲解多式联运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多式联运的流程讲解多式联运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5.5.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式联运的主要环节及其操作要点5.5.4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解答其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强调多式联运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国际货物运输合同6.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定义、类型和作用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其内容6.2 教学内容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定义、类型和作用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其内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定义、类型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其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海运运输的流程:海运运输的流程包括货物打包、订舱、装船、海上运输、卸船、清关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五节运输作用教案
广西省钦州市小董中学黄少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
(4)说出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5)识别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植物枝瘤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的科学品质;结合显微观察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三、教学难点
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导管与筛管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解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利用第四节的第一个实验导入:在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有两个,一个是在塑料袋中有小水珠出现,另一个是锥形瓶中的水变少了,请问锥形瓶中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生:到塑料袋中去了,
师:是怎么去的呢?
生:应该是通过茎来运输的
师:没有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运输作用:在运输作用中运输的是什么东西,方向是怎么样的呢?动力又来自哪里?
(二)新授课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可以通过茎来运输,那么到底是哪一部分在运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将茎的结构学习一下了再说。
由图可知,茎是有三部分构成的:即木质部,韧皮部以及在中间的形成层,而形成层是由分生组织构成,向内可以形成木质部,向外也可以形成韧皮部。
师:为了证明到底是哪一部位运输水,应该怎么样来做实验来验证呢?请结合教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
生:(1)取相同大小的阔叶树枝两枝,一只剥去皮,一只不作处理
(2)将两枝都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3)再将两个装置放于有阳光,温暖的环境中两个小时
观察实验现象:
两只树枝的叶都变红了
两只树枝的木质部都变红了
树枝的韧皮部没有变红
由以上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与韧皮部没有关系,只由木质部来运输
师:木质部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所以,导管在哪里?
生:对管是在木质部里。
师:请描述水从锥形瓶中运输到叶的过程
生:锥形瓶→茎的木质部的导管→叶
师:由此可以看出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方向是怎么的:
生:由下向上,
师:那么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生: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情境:在家里用刀在树上砍几刀后或者用铁丝将树套住挂衣服,时间久了会出现膨大部他,那么这些膨大部位是在刀砍的上方还是在下方?
生:在上方
师:为什么?
生:有可以是某些物质在这里堆积而成
为了证明回答的是否正确,那么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活动: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一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沫环切部位,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师: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生:在切口上方变得膨大,在切口下方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师: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枝瘤的原因
生:是有机物从上方向下运输的过程中受阻而堆积形成的
师: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和方向
生:是茎的韧皮部,并且方向是由上向下
师:韧皮部能够运输有机物,而筛管又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所以筛管在什么部位?
生:筛管在韧皮部
师:也就是说植物需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是通过导管和筛管来运输的,而所有器官都需要无机物的有机物,所以,所有的器这器官中都有导管和筛管,也
就是所有的器官里都有输导组织。
例题: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
分析:
将果枝环剥后,在切口上方的部位需要水,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来,与树皮没有关系,而所需要的有机物是上方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这样上方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通过木质部运输到下方,只能留在上方,这样切口上方的果实就得能到更充足的有机物,故果实结得更大,品质更好。
通常说的“春天砍三九,农民笑弯腰”也是这个道理。
观察书96页,说出导管和筛管的区别是什么?
生A:导管较大,而筛管较小,
生B:筛管是一节一节的,而导管是通的
生C:筛管有细胞结构,而导管没有细胞结构
师:导管是死细胞,没有细胞结构,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有细胞结构,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七、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水,无机盐,有机物运输部位和方向
八、板书设计
木
本
植
物
的
茎。